卫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3&rec=246&run=13

1999年卫生事业概况
全市各类卫生事业机构2186所。其中,医院235所(县以上医院101所、乡镇卫生院134所);疗养
院(所) 26所;门诊部、诊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1860所,专科防治所(站)15所、卫生防疫机构
19所、妇幼保健机构11所、药品检验机构8所;高等医学教育机构1所、中等医学教育机构7所;其他卫
生机构4所。
全市拥有医疗床位25481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3.64张。全市从事卫生事业人员36062人,比上年
(下同)增加30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7416人,占从业人员的76%;管理人员3270人,占从业人员
的9.1%。全市个体开业从医人员2357人。175人获主任医师级技术职称,2076人获副主任医师级技术职
称,6986人获主治(主管)医师级技术职称。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拥有医生11110人、护士9510人,医
护比为1∶0.86。
全市各医院诊疗1296.9万人次,增加9.9万人次。其中,门、急诊1227.6万人次,增加14.4万人次。
各医院出院总人数35.8万人次,增加1.8万人次。各医院平均开放病床18793.8张,增加8.3张;病床周
转次数19次,增加1.1次;病床使用率65.7%,增加2.6个百分点;平均病床工作日239.7天,增加9.4天;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12.1天,增加0.1天。
199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珮云视察青岛血站。
医疗机构配套改革 本市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包括3大方面、9项内容的《青岛市医疗机构配套改
革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取得明显成效,被卫生部确定为医疗机构配套改革联系点城市。卫
生部副部长王陇德两次来青考察,对本市医疗机构配套改革工作给予肯定。
区域卫生规划实施 《青岛市区域卫生规划》方案经过3年反复讨论、修改,已报经市长办公会
研究同意,即将发布实施。年内,建成具有国内一流设施、一流水平的全国首家疾病控制中心,并投
入使用;建成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新门诊病房大楼;市中医医院与市第二人民医院合并,成立新的市
中医医院,进而与黄海疗养院合并,成立青岛海慈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和市儿童医院合并,成立市妇
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市市立医院和市皮肤病防治医院合并,成立市立医疗集团;市卫生干部培训中
心与市卫生事业咨询服务中心合并,组建卫生三产服务中心,为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奠定基础。
平度、胶州、胶南等市还将妇幼保健院和计划生育服务站进行合并,实行一体化管理;胶州市人民医
院与中医院、精神病院与南关街道办事处卫生院合并;城阳区第二人民医院与棘洪滩卫生院合并。截
止年底,全市通过采取关、停、并、转、迁等方式,共对53个医疗卫生单位进行改革调整(其中,市
卫生局直属单位由29个减少到21个),使卫生资源的配置和卫生单位的结构布局日趋合理,对降低医
疗成本,配合医保改革也发挥了作用。区域卫生规划工作得到国务院有关领导和国家计委、财政部、
卫生部及山东省政府等部门的充分肯定。在年内召开的全国区域卫生规划工作会议上,本市作了典型
发言。
人事制度改革 在全国率先建立卫生人才市场,在局直单位实行了人事代理制度,把1万名职工
推上“市场”,实现用人与管人相分离的新型管理模式,建立起优胜劣汰和促进人员流动的新机制,
受到国家人事部和卫生部的肯定,产生了全国影响。全国各大报纸都对这一改革进行了报道,《健康
报》在头版头条进行了2次报道。
医药费用控制
截止1999年末,全市医药费用增长幅度控制在10.3%以内,药品收入占医药收入的比重为52.8%,
降低4个百分点,有效地遏制了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的势头,减轻了国家、单位和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
对医疗收费价格进行第四次调整,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增强医疗机构的生机与活力。实
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制度。实行药品集中洽谈采购办法,进一步规范药品购销行为,降低购药
成本,抑制药品费用过快上涨。这项改革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全国总工会主席
尉健行的批示肯定,对全国产生积极影响。截止年底,已举行公开采购洽谈会15次,签订购药协议金
额7600余万元, 药品折扣率平均下降4个百分点,节省购药资金200余万元。为配合医保改革出台,对
100种常用药品在现行零售价基础上降价10%,让利于民。仅此一项,就为社会减少医药费用开支近千
万元,受到社会和广大群众的欢迎。积极推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制定了《青岛市社区卫生服务实施
方案》。
监督体制改革 按照卫生部“政事分开、依法行政、精简效能、统一执法”的原则,对卫生监督
和防保体制进行改革。在全省率先实行卫生监督和防保职能分离,将卫生监督职能从疾病控制中心中
分离出来,实现卫生监督政事分开和独立依法行政。本市卫生监督和防保体制改革模式受到卫生部肯
定,被作为卫生部卫生监督和防保体制改革联系点城市。通过这项改革,本市公共卫生监督和疾病控
制工作分别得到加强,呈现良好态势。
职称改革 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逐步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职称评价机制,在全省率先
对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实行“人机对话”(以考代评)制度,受到山东省人事厅、卫生厅好评。
农村卫生
全市9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实现了“一无三配套”;全市农村100%的市(区)级医疗机构达到二
级甲等医院标准;41.5%的乡镇卫生院达到一级甲等医院标准;农村甲级卫生室达到81%。农村普遍实
现和巩固了儿童计划免疫第三个85%的目标,绝大多数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全市农民健康水平不
断提高。莱西市实行了乡镇卫生院医疗和防保分离改革;胶州、胶南等市发展和完善了农村合作医疗
制度的改革。全市农村还开展了乡村医生中等医学教育工作,共培训乡村医生900余人,提高了基层
农村卫生队伍素质。胶州、黄岛、崂山、城阳等市(区)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
定精神,加大卫生事业经费投入,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占人头经费的60%以上,有力地促进了乡镇卫
生院的发展。
疾病控制
年内全市无重大疫情暴发流行,传染病发病率继续保持全省较低水平。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建设
全面开展。全市已有1/3的预防接种门诊达到规范化要求。通过推行计划免疫目标责任制管理,杜绝
社会公共卫生事故的发生。
妇幼保健
爱婴医院和爱婴城市成果得到巩固。在全市开展医院产科标准化建设示范达标活动,青岛大学医
学院附属医院等10所医院被评为全市产科建设示范达标单位。在全市推广无痛分娩技术和新生儿窒息
复苏术,加强对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围产儿出生后缺陷监测工作,有效地保证了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
和健康,提高了出生人口质量。
爱国卫生
开展以“人人参与,美化家园”为主题的第十一个“爱国卫生月”活动。顺利通过第四次全国卫
生城市检查,保持了“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巩固了创城成果。开展了创建卫生模范村、镇活动。广
泛进行除四害和居民楼院卫生整治、农村卫生改水、改厕等工作。
中医工作
完成市第二人民医院与市中医医院的合并,实现市中医医院现代化建设的第一阶段目标。制定中
医发展《橘井计划》,继续加强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建立中医医院技术质量综合考评制
度,强化了中医机构内涵建设。中医专科专病和中医科规范化建设得到加强,中医、中西医结合特色
进一步突出,全市中医药医疗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农村中医工作进一步加强,黄岛区创建全国农村中
医先进县(区)工作已顺利通过市专家组的自评验收。
科教兴医
加大科教兴医工作资金投入。全市科教兴医经费比1996年增加3倍多,仅市卫生局投入就达1000多
万元。编制《青岛市1998~2010年卫生科技规划纲要》及实施细则,制定科教兴医1999年度工作计划,
使科教兴医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市级重点学科、特色专科和特色项目的科学化管理进一步
强化。人才培养、引进工作逐步进入良性循环。
卫生法制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工作,逐步转变职能,从“办卫生”开始向“管卫生”转
变。全市医疗机构得到全面清理整顿,共取缔无证行医236处(所)、游医28个,行政处罚39起,净化
了医疗市场。贯彻实施《执业医师法》,在全省首家实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见证制度,维护了医患双
方合法权益。 药品生产、 流通、使用秩序得到加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
165起,罚没款140余万元。公共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得到加强,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700余起,罚款50余
万元。
精神文明
在全省率先出台卫生系统创建文明行业实施方案,制定文明行业标准、实施办法和评价体系,并
根据这一方案在全系统组织实施创建文明行业的“细胞”工程和形象示范工程。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
难点问题进行专项治理,为群众办实事9件,受到中央、省、市文明委的充分肯定。市卫生局被中央
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市立医院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
行风建设实行了“一岗双责”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进行集中专项治理。
1999年红十字会工作概况
无偿献血 全市共有88638人次无偿献血,比上年增长25%。无偿献血工作继续保持全国第一。1
月,成立全国第一个“扶贫济困血库”,并向社会公布捐助救助电话。已有1500余位市民无偿捐血32
万毫升,已救助14位贫困市民免费用血1.97万毫升。4月22日,在驻青高校中开展万人流动血库签名活
动,10所高校2.5万名大学生签名加入流动血库,向红十字会承诺随叫随到,保证临床紧急用血需求。
全市大学生共有1970人次无偿献血,真正实现了流动血库的救急作用。7月26日,市红十字会举办第二
届青岛市大学生无偿献血者夏令营。期间,组织营员学习无偿献血知识、红十字知识培训以及联欢活
动,培养了一批有热情、高素质的红十字志愿者。8月31日,市政府召开第四届无偿献血总结表彰大
会, 共有81个先进单位、20个先进公益单位和403位无偿献血先进个人获表彰。截止8月底,全市已有
47人获无偿献血金杯奖章、246人获银质奖章、649人获铜质奖章。受市政府表彰的人数已由1995年的20
人发展到400多人,获奖人数之多在国内城市中名列前茅。12月24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无偿献血表彰
大会上,本市同时获全国无偿献血3项大奖: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奖;67名市民获全国无偿献血
金杯奖,占全国获奖人数(611人)的11%;青岛日报社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
组织建设 调整高校红十字工作委员会成员。驻青高校全部成立红十字工作委员会,并在青大师
范学院成立无偿献血者协会分会。12月2日,与市教委合作,以“人道的力量”为主题,举办青岛高
校大学生演讲比赛,在高校中发扬光大红十字精神。在全市中小学中开展创建红十字学校和红十字好
少年活动。10月20日,全市有10所中小学被授予“青岛市红十字学校”称号,65名中小学生获“红十
字好少年”称号。年内首次设立的红十字奖学金和红十字助学金,经调研已拟定评选标准。经各学校
推荐,市教委、市红十字协会核定有63位同学获首批奖学金、200名同学获助学金。
卫生救护培训 全年培训机动车驾驶学员6000人次。在建筑系统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工作,共
培训工地救护员1500名。开展首批高校学生救护培训,并拟于2000年普及培训。
募捐救助 经市红十字协会五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决定,在全市红十字协会组织中开展“集善款、
做善事、博爱助人”为主题的募捐活动,全市会员在2个月内募集人民币118565元。台湾频繁遭受地震
袭击后,该会在短期内募集资金8万余元汇往灾区。市区中学生梁婧、莱西市民办教师臧金香等贫困
市民身患重疾,该会给予3.6万元捐助。年内首次设立红十字救助金,由各级红十字协会调查摸底、
市红会研究核定,全市共投入43000元,救助86户困难家庭。
遗体(器官)捐献 全年有135名市民登记捐献遗体(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