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2&rec=14&run=13

青岛为海滨丘陵城市,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陷。其中,山地约占全市总面积15.5%,
丘陵占25.1%,平原占37.7%,洼地占21.7%。全市海岸分为岬湾相间的山基岩岸、山地港湾泥质粉砂岸及
基岩砂砾质海岸等3种基本类型。浅海海底则有水下浅滩、现代水下三角洲及海冲蚀平原等。
青岛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隆起带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
区内缺失整个古生界地层及部分中生界地层,但白垩系青山组火山岩层发育充分,在本市出露十分广泛。
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岩
为主。市区全部坐落于该类花岗岩之上,建筑地基条件优良。本区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自第三纪以
来,区内以整体性较稳定的断块隆起为主,上升幅度一般不大。
全市大体有3个山系。东南是崂山山脉,山势陡峻,主峰海拔1133米。从崂顶向北绵延至青岛市区。
北部为大泽山(海拔736.7米,平度境内诸山及莱西部分山峰均属之)。南部为大珠山(海拔486.4米)、小珠
山(海拔724.9米)、铁橛山海拔(595.1米)等组成的胶南山群。市区的山岭有浮山(海拔384米)、太平山(海
拔150米)、青岛山(海拔128.5米)、信号山(海拔99米)、伏龙山(海拔86米)、贮水山(海拔80.6米)等。全市
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较大河流32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5条,即大沽河、北胶
莱河、南胶莱河、小沽河、泽河。大沽河是全市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招远市会仙山,至胶州码头村入海,
流域面积4631.3平方公里,总长170.6公里,是目前市区汲取径流水和地下水的主要水源地。市区地下水
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储水类型有第四纪地层潜水和基岩裂隙水。由于第四纪地层较浅,故河流多为宽
浅的季节性河流,地下水很少得以补给,储量不甚丰富。
全市海岸线总长730.64公里,分布着丁字湾、鳌山湾、崂山湾、沙子口湾、汇泉湾、黄岛前湾、唐
岛湾、灵山湾、琅琊湾等49处海湾(港湾),有黄岛、唐岛、灵山岛、大公岛、小公岛、徐福岛等52个岛
屿和54处礁石、14处滩涂。
青岛属正规半日潮港,每个太阴日(24时48分)有2次高潮和2次低潮。潮差为1.9~3.5米,大潮差发生
于朔或望(上弦或下弦)日后2~3天。8月份潮位比1月份潮位一般高出0.5米。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观
测的平均潮位被命名为“黄海平均海水面” , 其高度在青岛观象山国家水准原点下72.289米。中国自
1957年起,大陆国土的地物高程即以此为零点起算。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
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
特点。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夏季湿热多雨,但
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蒸发强;冬季风大温低,持续时间较长。据1889年以来近百年气象资料查
考,市区年平均气温12.2℃,极端高气温37.4℃(1997年7月27日),极端低气温-16.4℃(1931年1月10日)。全年
8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5.1℃;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2℃。日最高气温高于30℃的日数,年平均为11.4天;
日最低气温低于-5℃的日数,年平均为22天。降水量年平均为775.6毫米,春、夏、秋、冬四季雨量分别
占全年降水量14%、57%、22%、7%。年降水量最多为1272.7毫米(1911年),最少为308.2毫米(1981年),降水
的年变率为62%。年平均降雪日数只有10天。气压平均1008.6毫巴。年平均风速5.3米/秒,以南东风为主
导风向。年平均相对湿度73%,7月份最高,为89%;12月份最低,为68%。青岛海雾多频,年平均浓雾51.3天、
轻雾108.2天。
全市土壤分为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等6类,又可分为13个亚类、24个土属。6个土类中,棕
壤所占比重最大,约占全市可利用面积的58.5%,广泛分布于山地丘陵区,多数已辟为农田。由于棕壤所
处地形部位较高,故水土流失较大,土壤肥力不高。砂姜黑土兼有“黑土层”和“砂姜层”土的显著特
征,占可利用面积的22%,主要分布在莱西、即墨盆地和胶莱河谷,为低产土壤,开发潜力较大。潮土占可
利用面积的16.7%,广泛分布于大小河流两侧的冲积平原或河流上游山丘间的盆状谷地,肥力较高。褐
土面积较少,仅占可利用面积的0.98%,分布在胶南市北部和平度市一些石灰岩出露的残丘坡地上。莱
西、胶州低洼平地也有小面积的幼年水稻土分布。此外,自即墨金口至胶南白马河口的滨海一带还分
布着亟待开发的滨海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