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高科技工业园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1&rec=46&run=13

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5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33%;财政收入完成2.45亿元,增长51.8
%;税收完成6.22亿元,增长66%。
高科技产业群体初步形成 园区已初步形成家用电器、通讯及电子信息、生化医药、食品饮料、
汽车零部件等5大主导产业群体。园区内,青岛海尔集团具有强大经济技术实力,能独立开拓国内外
市场年内销售收入108亿元;总投资1.68亿美元的韩国大宇汽车配套项目是青岛市最大的外资项目,主
要生产汽车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和制热系统,年产30万套。全年园区工业增加值完成34.55亿元,增长
45.8%。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累计60家,高新技术从业人数已达1.9万人;高新技术企业完成总产
值127亿元,增长65.8%;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28亿元,增长64.9%;实现利税8.55亿元。
招商引资 已与世界50余家跨国企业、十几家世界级咨询机构建立信息互通网络,并对外国驻华
使馆、跨国公司驻华办事处和一些重点高校进行联系和招商。1997年批准企业、项目398个,其中外资
项目57个,合同利用外资954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3亿美元;累计批准企业、项目2735个,其中累
计批准外资企业520个、合同利用外资12.9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53亿美元。年内引进投资过千万
美元以上外资大项目6个,累计48个。已有可口可乐、朗讯、惠普、三菱重工、大宇等世界排名前500
强的20余家跨国公司、大财团投资项目在园区落户。
科技进步 园区内已有大专院校8所,各类科研开发机构22家。日本帝科经信化学有限公司,成
为进入园区的首家外国科研机构;海尔集团与中科院海洋所、吉林大学与青岛汉缆集团在园区分别联
合成立“海尔海洋生物研究中心”、“酶工程及生命科学与技术中心”;青岛大学天然生物制品研究
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均从老市区迁入,使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在园区注册的外商投资企
业中,属生产型和科研型的占75%,所采用的技术有许多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园区已有20多家大中型
企业与全国2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1997年,高新区内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1项,组
织实施各类科技发展计划52项。
投资环境 1997年,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1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完成2.3亿元,累计投资18.55
亿元。已形成三纵三横6条主干道,16条次干道、53公里的道路交通网络;供电能力达10万千伏安;日
供水能力达6万吨;通讯装机容量4.3万门。积极争取省、市大型公益项目和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落户园
区。正在建设的山东省国际会展中心、青岛市体育中心、青岛东方医院、青岛市文化艺术博览中心、
青岛二中新校、青岛邮政重件处理中心与青岛第二长途枢纽局工程及配套项目,总投资达15亿元以上。
年内,还相继设立高科园邮电支局、供电局。园内区域功能配套的居住、商业、办公、旅游、餐饮、
学校等服务设施初步建成。
园区管理与发展机制改革 建立并完善法律、会计、审计、咨询、投资服务、人才服务、企业协
会等一批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实行养老、工伤、失业、医疗四位一体的社会制度改革。专门成立重大
项目领导小组和重大项目办公室,对高新技术、大项目实行定责任领导、定责任部门、定目标进度的
“三定”管理。改变政府包办开发基础设施的模式,成立按市场机制运行的资产运营公司,负责进行
土地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建设,实行滚动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