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0&rec=892&run=13

1996年, 全区辖16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6.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5.4万人),面
积28.63平方公里。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21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70亿
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51亿元,分别比上年(下同)增长12.3%、9.9%和13.5%。
区街经济 工业总产值完成7.53亿元, 增长12.1%;工业销售产值完成7.30亿元,增
长10.5%; 实现利税5917万元,增长21.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4亿元,增长24.8%;财
政支出1.57亿元,增长21.6%,按照分税制财政体制结算,结余48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
略有结余的目标。街道、农工商、校办经济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全区经济工作中的辐
射和带动作用越来越突出。全年街道企业实现利税2077.5万元, 区农工商公司实现利
税1954万元,校办企业实现利税1505万元,占全区利税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5.1%、33%和
25.4%。
第三产业 全区第三产业销售额完成20.63亿元, 增长15.6%。全区现有集贸市场
40个, 初步形成了农副产品、工业品、建材、文化等功能齐全、规模较大、辐射力较
强的批发零售中心,1996年交易额13.50亿元。完成了丹东路、标山路和台柳路市场的
退路进室任务;开辟了10个早夜市。区属商业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经营结构发
生变化, 一批特色企业逐步形成了规模经营。区属房地产、旅游、中介服务等新兴行
业,拓宽了全区第三产业发展的领域。
招商引资 全年全区共批准成立外商投资企业24家,投资总额1184万美元,合同利
用外资1051万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1510.49万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年创产值3.62亿元,
销售收入3.59亿元,税金658万元;出口创汇2039万美元,完成市下达计划的124.2%。外
商投资到位率达50.2%,提高18.2%。
城市建设和管理 全年棚户区改造开工45.71万平方米,竣工52.91万平方米,回迁
居民4952户; 旧城改造开工9.03万平方米,竣工25万平方米,回迁居民1343户。大型商
贸设施建设陆续启动, 交电大厦已经奠基,“901”地下商业街、辽宁路二期工程有新
进展,中山大厦、当代商城、聚福大厦等工程的前期工作正在进行。投资580万元用于
市政工程养护,翻修翻建了孟庄路、台东三路等18条道路。建成合江路等3座垃圾转运
站。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工作中,突出抓好区内市容环境卫生的整治,为青岛市实现
“创城”目标做出了贡献。全区实行物业管理的居民住宅小区已达18个; 垃圾袋装化
覆盖率达80%。全年植树11万株,完成了海信立交桥等7600平方米的绿化工程。巩固了
烟尘控制区和环境噪声达标区成果。编制了《市北区分区规划纲要》, 完成了《市北
区科技工业园控制性规划》,对新建小区的57处进行了规划验线。
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 连续第二次被评为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
开展了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活动, 通过了国家科委组织的验收。年内有16项科技
成果投入生产, 其中2项达到国际水平、2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0项达到国内先进水
平。 有8项成果获全国星火博览会“优秀项目奖”。幼儿教育、职工教育、成人教育
全面发展;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和升学率均保持100%。推动全民健身运动,
成功地举办了’96“市北杯”乒乓球大奖赛; 在青岛市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团体总
分、混合队总分、基层队总分3项第一。获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区称号,积极争创全国
文化先进区; 成功地举办了一年一度的“萝卜会”、“元宵山会”和夏季群众文化月
活动。区属骨伤医院加挂“中国红十字青岛医院”院牌,区属3所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
等医院标准;妇幼保健工作水平提高,通过了爱婴区评审。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8‰,
计划生育率达99.83%。全面开展社区服务活动, 争创省级社区服务示范区,连续3年获
“双拥” 模范区称号。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 全年破获案件584起, 提高
12.6%;连续3年被评为青岛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