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rec=77&run=13

“六五”以来,青岛市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
策,坚持“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的方针,集中力量
解决一些比例失调和经济领域长期积累下来的主要问题,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
业有了很在的发展。1987年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等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都比1980年翻了一番多,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由1980年的48.3亿元提
高到1987年的112.3亿元, 平均每年递增12.8%,“六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1.8%;
国民收入由40.5亿元提高到91.7亿元, 平均每年增递12.3%,“六五”期间平均每年
递增11.12%;社会总产值由96.8亿元提高到248.3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4.4%,“六五”
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2.1%; 工农业总产值由85.4亿元提高到182亿元, 平均每年递增
11.4%,“六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9%。
“六五”以来,青岛市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速度、效益、后劲统一的指导思想,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正确处理农轻重之间的比例
关系,使产业结构和主要比例关系趋于协调。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几年来第三产业
发展速度快于第二产业, 所占比重有所上升。 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产值由
1980年的13.6亿元提高到1987年的33.2亿元, 平均每年递增13.6%,快于第二产业增
长10.2%的速度, 所占比重由1980年的28%上升为30%。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市劳动
者的比重由1980年的13%提高到1987年的20%。2.调整农轻重比例关系。为充分发挥经
济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在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的同时,加快了机械工业、电子
工业的发展,相应发展化工、橡胶、建材、冶金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农、轻、
重产值分别由1980年的13.9亿元、 44.1亿元、 23.4亿元提高到1987年的25.2亿元、
80.6亿元、48.2亿元。农业、轻工业发展速度略快于重工业,平均每年分别递增8.8%、
8.9%,重工业平均每年递增8%。3.调整投资结构。“六五”以来,青岛市合理地调整
了部门之间的投资结构,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适应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
特别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每年用于水、电、交通、邮电通讯等方面的投资,占
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1/3。 生产性和非和平性建设保持了适当的比例。把科学、教育
事业入在重要的战略地 注重科研、 文教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扩大了投资比例,1979
年至1987年9年间全市用于非生产性建设的投资达25.6亿元, 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
由“四五”日期的11.9%上升为35. 5%。4. 合理调整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党的十
一届三中全会后,为改变积累比例过大的问题,适当增加了消费基金的比例。随着国
民经济的发展,又对消费基金增长过猛的势头进行调控,消费基金逐步下降,积累基
金上升。消费与积累的比例由1980年的70.74∶29.26调整为1987年的62.92∶37.08。
5.初步调整了工业布局。对技术条件要求不太高、运输量大、直接为农业服务的产品
或零部件,扩散到小城镇,市区集中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精尖产品,充分发
挥了市带县的优势,促进了青岛市城乡经济的全面发展。通过产业结构和重大比例关
系的不断调整,加快了青岛市经济和社会等各项事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步伐,外向型经
济不断发展,产品质量大大提高,经济效益越来越好,产值利税率、资金利税率和综
合耗能等指标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有所控制, 1987年大大低于
1986年增长40%的速度, 国民经济出现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局面,逐步走上了
良笥循环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