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繁荣文化事业,丰富人民精神生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rec=56&run=13

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以社会效
益为最高标准。认真贯彻“双百”方针,为整个文化事业的发展创造民主、平等、协
商的环境。要积极慎重地进行文化体制的改革,重点是进行艺术表演团体的领导体制、
管理体制、分配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尊重文学艺术创作规律,采取鼓励政策,发挥文
艺人才的作用。对有突出才能的人才,积极创造条件培养深造,鼓励和扶持优秀人才
脱颖而出。建立青岛市文学艺术奖,奖励优秀文学作品的成绩卓著的文学艺术工作者。
文化局设优秀表演、 导演、辅导奖,每两年评选奖励1次。文学艺术工作者要深入生
活,全面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社会、认
识社会、反映社会、塑造形象,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利用青岛沿海城市
对外交流中的有利条件,积极制定对外文化交流的有关政策,丰富与国内外文化艺术
交流的内容和项目,开拓国内和国际两个文化市场。
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工作。本着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精神,举办各种群众
文化事业。健全和加强市、县(区)、乡(镇)和街道3级群众文化网的建设,创造条件,
为工人、农民、干部、青年、儿童、妇女、老人、残疾人开辟和增设一批文化活动中
心。各县要有1个各具特色的博物馆。有条件的乡(镇) 、街道也要办文化馆或多功能
的文化活动中心。在市区建设青年宫,农村要完善青少年、民兵、妇女之家,工厂企
业要办好职工俱乐部和工人之家。鼓励机关、企业、部队、学校的文化设施向社会开
放。保存、发掘各种健康而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举办春季游园和“青岛之夏”
等大型文化艺术活动,以活跃全市人民的文化生活。搞好文物的收集、整理、保护和
研究工作,贯彻《文物保护法》,加强文物和市场管理和安全防护工作。根据财力增
长水平,增加文化经费,同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改善文化设施短缺、落后的状况。
文化设施建设要列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旧城改造和新建居民区、商业区要把文化
设施纳入建设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1987年,完成市图书馆主体工程,青
岛画院部分竣工,开工建设文物库和群众艺术馆,做好建设多功能的百花剧院的前期
准备工作。“七五”期间,积极筹建儿童图书馆、青岛历史展览馆和美术展览馆。要
建设好石老人旅游区、崂山旅游区、前海填海工程的配套文化设施,10个山头公园、
儿童公园的配套游乐设施。恢复、修缮一批文物风景区,设立文化名人的故居标志,
建立一些水平较高的城市雕塑,增加人文景观。
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工具要牢牢掌握在党的领导之下,及时、准确地宣
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大张旗
鼓地宣传政治、经济上的大好形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要抓
好新闻战线队伍的整顿,以增强队伍的战斗力。要改善广播、电视现代化信息传播手
段, 增加现代化技术装备, 提高节目制作能力,丰富节目内容,扩大传播覆盖面。
1989年完成彩色电视中心一期工程, 搞好市电视台向即墨、莱西、平度、胶南4县的
微波传送, 使农村看上稳定清晰的电视节目。1990年,全市电视覆盖率达到90%,收
看5套电视节目的覆盖率达60%以上,广播覆盖率达100%,收听6套节目覆盖率达50%以
上。改善《青岛日报》印刷条件,实现胶版印刷和激光照排,1990年发行量由现在的
12万份扩大到20万份。建立综合性的青岛出版社,以适应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文
化事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