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86年的经济形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rec=22&run=13

1986年是实施“七五”计划的第一年,是建国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稳定、最有
活力的一年。特别是万里、李鹏等中央领导同志来我市视察指导工作,要求我们积极
发展外向型经济,在亚太地区经济崛起中为振兴我国经济发挥重要作用,国务院决定
在全国计划中对青岛实行单列并赋予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同意青岛实行经
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给我市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极大地
鼓舞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斗志,将我市的工作推上一个新的起点。过去
一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经济工作的一系列方针
政策,改革、开放更为深化,更为全面和实际,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在各个领域内都有
新开拓,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势头,整个经济形势很好。据
初步统计, 1986年全市国民经济综合指标的增长幅度都在10%以上,在全国主要城市
中名列前茅。全市社会总产值达到195亿元(现行价格),比上年增长13.8%;工农业总
值达到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国民收入达到78亿元(现行价格),比上年增长13.6%。
市委在去年初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计划指标已经完成,我们已经为顺利实
施“七五”计划创造了一个良好开端。
(一) 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我们在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和力求实现速度、
效益、后劲三者统一的前提下,积极克服能源紧张、资金短缺、原材料涨价所带来的
种种困难,实现了工业生产较大幅度的增长。去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124.5亿元,
比上年增长14.1%。全市重点考核的产品可比质量指标稳定提高率达到85%;全市优质
品覆盖率达到23%;可比产品消耗指标稳定降低率全年达到65%;万元产值综合耗能下
降6.6%。 技术改造取得重大成绩,全年共完成254个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形成了年产
值13亿元、 利税2.9亿元的新能力。港口吞吐量突破了2800万吨,创历史新纪录。铁
路、公路、远洋运输和邮电事业都有新的发展。
(二) 农村经济进一步繁荣。通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986]1号文件,深入进行
农村第二步改革,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的协
调发展,带来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繁荣。粮食生产在遭受多年未遇的严重春旱和风雹
灾害、 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5万多亩的情况下, 总产量达到225.6万吨,比上年增长
9.6%, 又创历史最高水平。林牧副渔各业迅速发展,同上年相比,新增林果面积近6
万亩, 果品总产量增长5%,水产品总量增长10.2%。尤为令人可喜的是,乡镇村企业
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好势头,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6亿元,比上年增长40%。乡镇村企
业已经成为我市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对于推进我市城乡经济布局的合理化,正在发
挥积极的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基本建设和城市建设成果显著。去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亿元,比上年
增长30.8%,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完成12亿元,比上年增长30%。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完
成额中,基本建设5亿元,增长24%;技术改造7亿元,增长34%。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
规模的同时,集中力量保证了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市确定的36项重点工程基本上都
达到了计划进度要求。去年初由市政府宣布的在城乡建设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方
面重点办的13件事,除体育馆工程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未能按计划实现外,其他项目
都已按进度完成。 黄岛轮渡、杭州路立交桥、流亭民航机场、煤制气一期工程、308
国道青岛至西园庄段、 市立医院病房楼、13000门程控电话交换机等重点工程已全部
或部分竣工并投入使用。全市新建住宅100万平方米。
(四)财政金融情况良好,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全市财政收入初步统计达到16.1亿
元(包括烟草税收) ,按可比口径比去年同期增长13%,实现了与工农业总产值的同步
增长。全年的财政收入实际比1985年增长2.5%。
去年, 我市城乡市场购销两旺。全市社会商品零售额完成39.6%亿元,比上年增
长16.8%。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6.6%亿元,比上年增长63.8%。市区商业服务网点新增
3228处。粮、肉、蛋、菜和主要日用工业品的供应普遍好于往年。全市主要副食品的
市场价格基本稳定,零售物价总指数上升6%,控制在省定指标以内。
(五)科技文教体育卫生等事业有了较大发展。科技工作进一步面向经济建设,集
中力量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组织攻关,完成科研、中间试验、新产
品试制500余项,其中53项在全国、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奖,100项获得市优秀
科技成果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青岛大学部分校舍建成并投入使用,去年秋季招生
330多人; 中等教育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全市已改建职业中心、职业中学19所,普
通高中附设职业班119个, 招生人数已达5500多人;成人教育迅速发展,学习人数大
幅度增加。 医疗卫生设施继续改善,全市新增医院、疗养院床位750张,是多年来增
加最多的一年。去年又完成了200个村防氟改水和150个村的卫生改水工程,使30万人
改善了饮水条件。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4‰以下,
体育事业有较大发展,我市运动员在全省、全国和国际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不少运
动员为祖国、为青岛赢得了新的荣誉。去年我市还积极参与筹办了山东省第十三届运
动会,并在省运会上取得了团体总分、金牌总数、奖牌总数、破纪录总数、“精神文
明代表队”5个第一名。文化、新闻、出版等事业也有了新的发展。
(六)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初步统计,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比上年增长
11.5%,净增额127元,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上年的5.4平方米增加到5.6平方米。
全市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20元, 比上年净增53元。农村扶贫工作初见成效,一些长期
贫困的农户正在脱贫致富。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达到21亿元,比上年增长33.8%。
在过去一年中,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抓了经济体
制改革、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强了对整个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和推动了国民经
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发展,是我市去年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强
大动力。在去年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我们认真贯彻“巩固、消化、补充、改善”
的方针,紧紧抓住搞活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这个中心环节,积极探索,稳步前进,
增强了城市经济的生机和活力。一是我们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进
一步改革搞活的方针政策,结合青岛的实际,制订并实行了一系列简政放权、搞活企
业、促进联合、鼓励创汇的改革措施,增强了企业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进一
步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我市对301种紧缺原材料和318种滞销积压产品实行了
联购联销承包责任制, 批准105户国营企业实行联购承包、89户国营企业实行联销承
包,扩大了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的渠道,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建筑行业大力推
行了建设项目投资包干和招标责任制,基建工程招标承包面已由上年的40%提高到60%,
建筑企业已基本实行了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 我们在108户厂长负责制试点企业全
部推行了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强化了以厂长为中心的生产经营指挥系统,推动了企
业的内部改革和管理现代化。 二是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劳动制度改革的4个暂行
规定,积极稳妥地进行劳动制度改革。全市合同制工人已达10万多人,占职工总数的
11%。在16个企业进行了固定职工劳动组合的试点,在15个企业的14000名职工中进行
了技术工人考核晋级试点,在两个企业中进行了降低物耗转为活劳动分配的试点,全
市固定职工的退休费用实行了社会统筹。三是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横
向经济联合。我市已与国内10个省、市和地区签订了实行长期经济技术协作的协议,
并参加了渤海圈经济区的协作活动。以大中型企业为依托、以名牌优质产品为龙头的
企业群体有了新的发展,目前我市的企业联合群体已发展到120多个,有800多家企业
参加。 横向经济联合的发展,推动了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去年5月召开的全市
第二次城乡经济技术洽谈会上,6县1区共签订协议313项,目前已经执行311项,实现
后可以增加从业人员17000人,新增年产值3.5亿元、利税5000万元。流通领域的横向
经济联合正在迅速扩大。 目前我市商业购销联系已遍及全国28个省、 市、自治区的
3700多个厂家,市工业品贸易中心、农副产品贸易中心和青岛百货商店等单位先后与
全国几十个大中城市的商业贸易系统建立了协作网或联合会,开展了联购展销、代销
批发、调剂商品余缺等活动,产销直接见面的商品越来越多。四是资金的横向融通也
开始活跃,已初步开展了短期资金拆借、贴现和再贴现业务,市、县(区)都已建立了
同城票据交换所,并在市北区试办了城市信用社。市资金中心市场已正式开业。
积极推进对外开放,是去年我市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获得较大发展的又一关键。
首先,我们把发展对外贸易作为战略重点来抓,使出口创汇能力有了增强。1986年全
市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完成13亿元, 比上年增长31.4%,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来我市出口商品收购总值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轻纺产品和机电产品的出口出现可喜
的发展势头。 截止去年11月底, 全市新开发轻纺产品40种,轻纺产品出口供货额达
9.2亿元,比上年净增2.46亿元,增长36.6%;机电产品的出口品种按新规定的统计口
径,已由上年的78种发展到95种,出口供货额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农村的出口商品
供货额大幅度增长,全年出口商品收购额约达4.5亿元,比上年增长40%以上,其中即
墨和平度两县的出口商品收购额已经突破1亿元。 第二,我们把利用外资,引进先进
技术改造老企业继续作为对外开放的突出重点,使这项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全年共
对外成交54个项目,成交总额达8900多万美元。其中利用外资项目25个,成交额7700
多万美元,占成交额的86.5%,含外商投资4600多万美元,占59.7%;引进技术设备项
目29个,成交额达1200多万美元,占成交额13.5%。去年有华东葡萄酒有限公司等7家
中外合资、使用项目开业投产,这些项目约计可增加年产值9400多万元,利税2000多
万元。同时有82个引进技术设备的生产性项目正式投产,形成了年产值9.06亿元、利
税1.83亿元的新能力。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国产化配套工作也得到了加强。
彩色电视机的国产件已占产值的80%以上,照相机已占50%以上,电冰箱已占40%以上。
在列入消化吸收、开发创新规划的94个项目中,有41个进行了创新。第三,继续抓了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开发区去年计划建设的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地面
建筑都已基本完成施工进度,部分厂房、仓库、办公楼、宿舍、商业网点已交付使用。
目前,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有7个中外合资、合作项目和7个内联项目正式签订合同;机
绣花边、激光全息图像2个合资项目和磨料磨具、呢绒服装、衬衫、保健饮料等4个内
联项目已开工投产, 其中磨料磨具和保健饮料2个项目已开始出口创汇;开发区的进
出口公司、商业公司已开始对外营业。第四,加快了发展旅游事业的步伐。去年全市
共接待国外客人47500多人次,比上年增长15.3%,外汇人民币收入达2300多万元,比
上年增长89%;接待国内客人达410多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直接收入人民币约1.4
亿元。在积极扩大旅游业务的同时,加紧了市区海滨风景区和崂山风景区旅游设施的
建设。湛山寺的修复已基本完成;崂山风景区华严寺、太清宫的整修工程已部分完成;
石老人旅游开发区的主要基础设施完成了计划进度,石峰宾馆的主体工程已经完成,
海水浴场在去年夏季简易开放后,接待游客10万人次。第五,加强了对外联络,提高
了我市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在积极扩大对外宣传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对外经济技术
联系和交流。全年接待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169批、370多人次,并派出考察和
技术培训团组87个、320多人次。去年9月,我市还举办了首届青岛钓鱼活动,10多个
国家的钓鱼爱好者和记者应邀参加了比赛。特别是去年11月份,我市圆满完成了美国
海军太平洋舰队来访的任务,在国际舆论界得到了好的反映,对提高我市的国际知名
度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六, 我们认真贯彻执行谷牧等同志来青视察时的指示精神和
《国务院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在利用外资方面采取了一些新的政策措施,增
强了对外商的吸引力。特别是,我们在沿海开放城市中率先成立了外资工作领导小组
及其办公室,实行了“一个窗口”对外,方便了外商来青投资,得到了外商的普遍欢
迎。
各级党政组织从实际出发,加强对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做好去年的经济工作
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在过去的一年里,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
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解决经济工作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大胆探
索、实践,引导经济工作不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一年来,市委对经济工作中的一些
重大措施都及时进行了认真研究, 作出了比较切合实际的决策。去年7月,市委、市
政府组织各有关方面的力量,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中央和省关于进一步搞
活企业的有关民主集中制的精神, 结合我市的实际,先后制订了6个有关经济体制改
革的规定的意见,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为了加强市级党政
机关各部门的工作,更好地为基层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我们从去年开始,在市级
党政机关各部门全面实行了工作目标责任制,把经济战线的承包责任制和现代化目标
管理方法运用到机关工作中来。各级党政机关的同志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
入经济工作第一线,采取现场办公、联席会议等办法,认真调查研究,协调解决改革、
开放和经济工作的困难和问题。这对于提高机关工作效能,更好地服务于基层工作,
保证和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去年8、9月间中央
领导同志视察青岛时所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从全国、全省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我市的
实际情况出发,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对我市实行计划单列、
赋予相当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和实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要求,并为此组织进行
了大量的可行性论证和方案制订上报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同意和国务院的正
式批准。对中央领导同志视察青岛时提出的啤酒厂体制改革、建立外资工作权威机构
等重要项目,我们都及时组织各有关方面统一思想,抓紧进行了研究落实。同时,我
们还积极协助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及时完成了青岛港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制订工作。在
全国计划单列、青岛港下放归我市管理,这是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
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的两件大事,必将为我市今后的建设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
1986年,我市的经济形势总的来看很好,广大党员干部和全市人民是付出了极大
努力的。可以说,过去的一年,是改革的一年,是紧张工作的一年,是胜利的一年。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应当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我们在思想上和工作上
对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还不太适应,在观念上转变得还比较慢,使生产、建设、流
通各方面的发展都受到一定影响。二是工业生产的效益不够理想。尽管企业和广大职
工作了很大的努力,消化了一部分增加成本的因素,不少企业在困难的条件下效益仍
有所提高,但全市总的效益水平是下降的。这固然有原材料涨价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但也反映了我们的经营管理水平还不高,素质还较差,消化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还不
强。 据调查,我市地方国营工业企业去年仅消化了成本中增支因素的30.8%。三是财
政支大于收的情况比较严重,这将对今年的生产和建设带来不利的影响。这些问题尽
管是在前进中产生的,但与我们管理经济的水平不高有很大关系。我们要立志改革,
更新观念,把1987年的经济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