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9&rec=9&run=13

1996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共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全方位目标管理
为总抓手,积极推进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认真实施“抓大放小”、银企
联手,加快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市完成
国内生产总值611.8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8%。其中第一产业增
加值87亿元, 增长19.2%;第二产业增加值293.1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
值231.7亿元, 增长15.8%。 一、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改善。通过
“抓大放小”、银企联手、“两本”管理,工业生产保持了稳定增长。全市工业增加
值完成258.5亿元, 比上年增长18.7%。其中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实现增加值
175.2亿元,增长20.2%。重点工业品生产稳中趋旺,轻骑摩托车完成96.9万辆,
增长34.4%;彩色电视机10.1万台,增长96.7%;洗衣机36.6万台,增长9.1%;
化学纤维4.2万吨, 增长6.7%;钢206万吨,增长19%;金属切削机床3909台,增
长26.4%;汽车7125辆,增长26%;电子计算机1.7万台,增长7%。企业经济效益
明显提高,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
5%;实现利税66.8亿元,增长21.7%;资产负债率66.7%,下降2.8个百分点;
资金利税率12.1%,提高1.6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6.8%,提高0.8个百分点;
全员劳动生产率3.1万元, 增长27.6%。规模经济骨干作用增强,16家重点企业集
团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支柱,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实现利税占全市乡及乡以上独
立核算工业的54.1%和82.7%。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市完成货物周转量446.2
亿吨公里,增长6.9%;旅客周转量119.5亿人公里,与上年基本持平。航空运输发
展迅速,全年共发送旅客49.8万人,增长37.6%;货物邮递发送量6786吨,增长76
.8%。邮电通讯业再上新台阶,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57.5万门,增长14.5%;
全市电话机总数达57.9万部, 增长35.9%,其中市内话机54万部,增长47.1%。
全社会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3亿元,增长35.5%,特快专递、函件业务量分别增长
27.8%和28.8%。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完成34.6亿元,增长22.4
%。县以上建筑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增加值计算)为1.3万元,增长4.8%。国有
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6亿元,增长10%。二、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农村经济全面
发展。全市各级各部门始终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加大工作力
度,加强对农业的投入,促进了农业生产和整个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农业战胜严重
旱涝灾害夺得全面丰收。全年粮食总产达267.1万吨,增长5.8%,再创历史最高水
平; 蔬菜总产350.1万吨,增长38.1%;水果23.1万吨,增长19.6%;棉1.9万
吨, 下降33.3%。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市林业增加值完成2.7亿元,增长25
.8%, 牧业、渔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7%和53.8%。主要产品产量中,肉类总产
30.4万吨, 增长6.1%;禽蛋24.8万吨,增长6.4%;奶类4万吨,增长2.3%;
水产品2.9万吨, 增长12.9%。良种产业化工程进展加快,全年共引进推广农作物
良种30余个,小麦、玉米、棉花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农村产业化有新的进展。农
业生产进一步向基地化、 区域化发展, 集中联片种植大面积推广,全市吨粮田达到
120万亩(8万公顷) ,“双千田”突破100万亩(6.7万公顷),农业商品化、市场化程
度进一步提高。 农村经营实体和经济组织发展到300余家,一批产供销、贸工农一体
化的骨干企业正在形成,成为带动农村经济产业化发展的“龙头”。农业生产条件进
一步改善。 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47万千瓦,增长2.5%,其中排灌动力机
械84.5万千瓦,增长4.3%;有效灌溉面积23.2万公顷,增长1.5%;全年农村用
电量12.5亿千瓦时,增长8.7%。年末全市农户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达24.6亿
元, 比上年末增长30.8%。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农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石店、大站水库除险加固及徒骇河干流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展较快,历城大王
庙、济阳沟杨引黄闸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全面竣工。三、城乡市场繁荣活跃,服务体
系进一步健全。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6.2亿元,比上年增长20.3%,扣
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2%。其中城市完成171.5亿元,增长16.4%;农村完成
54.7亿元, 增长34.7%。 非国有经济贸易大幅度增长,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
175.5亿元, 增长23.7%。主要消费品销售稳中趋旺,消费档次不断提高,大屏幕
彩电、家用洗衣机、空调器、摩托车、摄录像机等高档耐用消费品销量大幅度增长。
市场物价涨幅明显回落,全年零售物价上涨6.3%,比上年涨幅降低6.9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9.1%,降低8.2个百分点。在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类中,
粮食价格上涨8.4%,肉禽及制品上涨1.8%,鲜菜上涨24%,分别比上年涨幅下降
26.7、28.9和3.9个百分点。居住服务类价格仍居高不下,其中医疗保健上涨18.
2%,居住上涨19%,其他服务项目上涨16.2%。市场建设有新的进展,城乡各类市
场已发展到790处,比上年增加40处;市场交易额232亿元,增长87.2%。银座商城、
三联大厦、英雄山中心市场等一批大体量商贸设施相继建成完工。服务体系进一步健
全,商业、服务业网点显著增加。年末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及服务业网点达18
.6万个,增长12.7%;从业人员55.5万人,增长20.7%,其中个体业户增长13.
7%。 新兴服务业迅速发展,全市已建成15个连锁公司,连锁超市35家,连锁便民店
215家,营业面积6万平方米。社区服务发展加快,技术、劳动、人才、证券、资金等
服务业进一步规范,审计、律师、公证、评估等中介服务业稳定发展,各类社会保障
制度逐步健全。 旅游业取得新进展,全年共接待海外游客65394人次,比上年增长20
.1%;国际旅游收入1.9亿元,增长22.3%。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向型经
济取得新进展。在国家涉外经济政策进行较大调整的情况下,外向型经济仍保持了较
快增长。全市进出口总额达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直接出口创汇5.
4亿美元,同比增长19.4%。直接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3亿美元,增长11.5%;外
商投资企业出口2.4亿美元, 增长31.2%。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在继续巩固
纺织、轻工等传统产品出口的同时,积极发展钢材、糠醛、镁碳砖等产品出口,大力
组织锦纶长丝、彩电、摩托车等新兴产品出口。全市工业品出口额5.1亿美元,增长
12%,占全部出口额的比重已达95%以上。利用外资水平有新的提高。全市实际利用
外资3亿美元,同比增长19.2%。利用外资大项目明显增多,平均规模不断扩大。合
同利用外商投资项目116个, 总金额2.4亿美元;单个项目平均投资205.4万美元,
提高35万美元。对外招商力度明显加大。年内举办了泉城金秋经贸洽谈会和北京、厦
门招商会, 招商重点由全方位招商转向有重点招商,合同利用外资额达到2.05亿美
元, 增长112.3%。重点利用外资“形象工程”进展顺利,松下彩电、轻骑铃木、2
.4万吨锦纶长丝、 红旗考格尔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对外开放环境进一步改善,国
际集装箱分流中心开业运营,开发区保税仓库正加快建设。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新的
突破。 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1674万美元,完成营业额344万美元。五、
投资力度明显加大,重点建设得到加强。1996年,全市的投资总量呈高速增长的态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8亿元,同比增长33.7%。其中,国有单位投资96.8
亿元,增长31.7%;集体单位投资43.4亿元,增长43.7%;个体投资10.6亿元,
增长16.5%。 在国有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43.7亿元,增长58.3%;更新改造32
.6亿元,增长23%。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增长l12.5%,第二产业增长31.6%,
第三产业增长37.9%。 重点工程建设成绩显著。中日合资山东松下映像公司项目建
成投产,年新增彩电生产能力50万台;小鸭集团滚筒洗衣机扩建工程竣工投产,年新
增全自动滚桶洗衣机30万台; 炼化集团140万吨重油催裂化工程提前完成,达到适度
经济规模;2.4万吨锦纶长丝项目六条线建成,四条线投产,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
明水化肥厂6万吨尿素扩建工程完工,年新增尿素生产能力2万吨。省商业大厦、三联
商厦、国际俱乐部等项目基本建成,大观园商场二期、五彩云商场等项目进展顺利。
投资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82.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城市建设有新的进展, 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年新增发电容量3万千瓦,电话
交换机13.2万门, 扩建城市道路72公里。经四路东段拓宽工程基本竣工,西北内环
线改造和城市石油液化气管道供气工程进展顺利。年末公交营运车辆1100辆,同比增
长15.5%; 各类出租汽车9970辆,增长25%。公共汽车营运线路50条,营运线路总
长度1350公里,增加54公里;年客运量2.8亿人次。年末煤气、液化石油气用气人口
113万人,增长3.7%;城市气化率达75%,提高3个百分点。集中供热面积1110万平
方米,增长0.9%。环境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市烟尘控制区达113.8平方公
里, 噪声达标区63.3平方公里,关停、取缔33家污染严重的企业。年末城市公共绿
地面积765万平方米,增长0.4%,绿化覆盖率达到31%。六、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
金融形势比较稳定。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共完成24.3亿元,同比增长43.2%。其中市
本级收入12.48亿元,增长32.3%;县(市) 区级收入11.85亿元,增长56.95%。
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16.59亿元,同比增长23.3%;企业收入2.62亿元,
增长11.48倍; 其他收入5.12亿元,增长54.22%。财政支出控制较好,生产性建
设支出增长较快。财政支出完成30.3亿元,同比增长54.3%。其中生产建设性支出
10.16亿元, 增长118.49%;行政事业类支出19.27亿元,增长35.42%;价格补
贴0.85亿元,增长13.2%。在国家取消保值储蓄和两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后,金融
形势比较平稳。 年末存款余额达到555.3亿元,比年初增加112.9亿元,增长25.5
%; 其中企业存款224.2亿元,增长27.1%。各项贷款余额392.8亿元,比年初增
加60.5亿元, 增长18.2%。其中工业贷款125.6亿元,增长18.2%。全年银行现
金收入973.5亿元, 支出923.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1%和55%;货币回笼51
.2亿元,增长55.2%。保险业务逐步扩大,全市各类财产保险承保总额1098亿元,
增长6.3%;保费收入7亿元,增长53.4%;支付赔款2.6亿元,增长17.5%。七、
“科教兴市”成绩显著,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市认真贯彻“科技兴市”方针,围绕
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素质,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促进了科
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市科技三项费用经费达到1074万元,比上年增长58.9
%,投入资金和增长幅度是历年来最多、最大的一年。市属单位完成科技成果198项,
比上年增加6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15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的162
项。章丘市被评为“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 ”,长清、槐荫、平阴等6个县区跨入
“全国科技先进县”行列。济南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
199家, 高新技术企业技工贸总收入70亿元,增长100%;实现利税11.8亿元,增长
97%。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吸引部分农业科技项目进区发展,良种繁育、细
胞繁殖、脱毒技术实验全面展开。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各类在校学生94.2万人,
增长2.7%,其中普通高校在校生5.7万人,增长1.2%。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
.9%, 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6%,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为90%。人才培训和引
进工作得到加强,全年委托大中专院校培养各类专业人才5000人,提高了升学率。市
属普通高校招生1830人,普通中专招生3815人。毕业生分配、就业工作基本完成,共
接收大中专毕业生1万余人, 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健康发
展。全年共出版报纸6.9亿份,图书4亿册,分别比上年增长26.7%和1.8%。全市
共有6个电视台和8个广播电台,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和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分别达到
98.4%和99.3%。年末全市卫生机构达到300个,病床2万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
3人、 病床3.8张。人口控制取得新成绩,市区人口机械增长已纳入计划管理。全市
人口出生率为10.7‰;死亡率为6.7‰;自然增长率为4‰,比上年上升0.3个千分
点。年末全市总人口为543.5万人,增加1.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1万人,增加5
万人。社会事业项目进展较快。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济南师范学校音美楼全
面竣工,农业中专学校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的市中心医院
门诊楼已进入内部设备安装阶段,市交通控制中心已经投入使用。市广播电视综合楼、
体育训练基地等项目基本竣工;市科技活动中心、电视中心、海关大厦、商检大厦、
信息市场等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程。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涌现出“济南交警”、
“济南工行”等先进模范集体,“学交警、创一流”的号召深入人心,“交警效应”
已成为全市人民爱岗敬业的“行业效应”、“社会效应”。学习孔繁森、王廷江、朱
彦夫等模范人物活动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得到加强,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八、社
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逐步完善,城镇企业
全面推行了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障制度,养老保险的覆
盖范围不断扩大,全市已有79.1万人和20.5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养老保险社会统筹。
再就业工程取得显著成绩。通过实施“乐业工程”,强化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广开
就业渠道,使部分下岗、待业职工得到重新安置,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全市通过多
种形式安置失业、 待业人员5.5万人,失业职工再就业率达到68.4%,城镇登记失
业率控制在2.8%。社会从业人员继续增加,职工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年末社会从业
人员达32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1.7万人,下降3.8%;第
二产业107.3万人,增长0.6%;第三产业109.2万人,增长7.7%。全市职工总人
数为100.7万人,比上年增长0.9%。其中国有单位72.5万人,集体单位20.9万人,
其他经济类型单位7.3万人, 分别增长1.7%、—5.4%和11.4%。全市职工工资
总额70亿元,增长20.4%。职工人均货币工资7030元,增长20.2%,扣除物价因素,
实际增长10.2%。其中市及市以下单位人均工资5820元,增长23.4%,扣除物价因
素实际增长13.1%。 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81
元,人均消费性支出4394元,分别增长20.4%和14.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
.4%和5.1%。 在居民收入总体水平提高的情况下,部分居民家庭收入下降,收入
差距拉大, 但由于实施了城市居民月人均120元的最低生活费保障制度,保证了城市
贫困居民家庭的基本生活。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人均纯收入2328元,增长28.4%;
人均生活费支出1728元, 增长25.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7.6%和15.4%。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8平方米,每百户居民家庭拥
有彩电102台, 洗衣机93.5台,电话41.5部,空调器14.5台,电冰箱93.5台,摩
托车14辆, 录像机44.5架,均比上年增长。农村人均居住面积27.9平方米,增加3
.2平方米。 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32台,摩托车28辆,录音机39台,
电风扇143台,自行车189辆,均比上年有大幅度增长。城乡居民金融资产持续增加,
金融资产总量达307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居民储蓄达288.6亿元,增长28.1
%。城镇居民储蓄247亿元,增长29.3%;农村居民储蓄41.6亿元,增长21.4%。
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业水利基础设施仍较薄弱,农业投入不足,许
多农田水利设施严重老化失修,抗灾能力不强。农业生产比较利益仍然偏低,影响了
农民生产积极性。二是部分企业效益下滑的问题比较突出,停产半停产企业和下岗人
员增多,社会就业压力增大。三是结构调整进展不快,“大而全、小而全”,低水平
重复建设的问题比较严重,难以集中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影响了全市经济发展后
劲的增强。(王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