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选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8&rec=165&run=13

原德国驻济领事馆位于经二路路北(现济南市人民政府大院内),是济南商埠地区
早期建成的西式建筑。东西各有两座楼房,建于1901年。它的建成,标志着济南火车
站一带西式建筑兴建的开始。抗日战争胜利后,曾由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部使用。
建国后,先后为市人民政府、市人大常委会办公楼。西楼为领事馆主楼,平面为方形,
地上二层,地下一层,砖木石结构,底层为毛石砌墙,屋顶为红瓦木构架的形式,立
面窗户排列自由。构图生动活泼,有德国乡村建筑的风格。楼北侧原有一排附属平房,
以斜廊相连,现已拆除。楼的东西侧各有一个入口,西入口为主入口,门前有小巧精
致的前廊。进门上台阶为门厅,门厅北侧有木楼梯通向顶层,东西南均有办公室,功
能布局比较合理。室内装修也体现了德国传统建筑风格,门窗、墙裙雕花精美。楼梯
间窗户镶有彩色玻璃,错落排列,构成了美妙的光影图案。二层结构与一层结构相近,
楼梯间东侧有粗壮的拱廊,并有狭窄的楼梯通向顶层的阁楼。东楼的东西二层分别有
平台和外廊,丰富了立面的变化,屋顶高高耸立的塔与纬二路东的原德华银行遥相呼
应,构成了这一带德国建筑的风格。它的建成对火车站一带德国建筑风格的形成有着
重要的影响,也标志着德国建筑由山东沿海城市开始向内地辐射和发展。1995年12月
该建筑被定为济南市文物保护单位。

原德华银行办公楼位于经二路纬二路口东北角。 是济南早期的德式建筑, 建于
1901年。最初为济南黄河铁路大桥德国工程师的住宅,1906年改为德华银行。三四十
年代,这里曾被原中国银行使用。50年代起,一直作为中国人民银行济南支行(分行)
办公楼。 该楼坐北朝南,平面略呈“+”字形,地下一层为锅炉房,地上三层是办公
室。砖石结构,底层为毛石砌墙,二和三层立面贴米色外墙砖,顶层为红瓦坡顶,整
座建筑呈现出一种德式别墅建筑的风格。南立面为上下拱形廊,入口为拱形大门,东
西立面山墙为巴洛克风格,二层各有一座外挑阳台。拱形大门顶部穿过阁楼层为八边
攒尖望楼,为建筑的构图中心。楼的西部还有一座稍低的精巧的塔楼。整个建筑的立
面生动活泼,富有变化,特别是它高耸的望楼,使之成为旧时纬二路上标志性建筑。
该楼内部布局比较复杂,其楼梯位于楼的北部,正对着南侧的大厅入口,各办公室向
东西南排列,房间的大小不相同,装修均为德国风格,做工十分考究。该楼集中了德
国建筑的主要特征,是目前济南地区保存最好的德国建筑,1995年12月被定为济南市
文物保护单位。

洪家楼天主教堂位于山东大学老校西侧。是济南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华北
地区规模较大的教堂建筑,在中国近代宗教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01年动工兴建,
1905年建成。设计人为奥地利修士庞会襄。该教堂体量高大,气势宏伟,平面为拉丁
十字形,立面为典型的哥特建筑风格。教堂坐东朝西,西立面左右为两座高耸入云的
尖塔,尖塔中间夹着高大的中厅山墙,塔楼上布满了细长的尖塔和狭长的窗户,更增
加了塔楼的高大。大厅山墙上排满密挤的窗户,底层的火焰门上刻满生动的雕像,一
切都充满了向上的动势。教堂的大厅十分高大,进深很长,高耸的穹窿绘满了宗教壁
画,细柱的立柱布满了玲珑的雕刻,大厅充满神秘的宗教气氛。整个教堂大厅可容纳
1000多人进行宗教活动。洪家楼教堂气势宏伟、威严高耸,建筑造型和平面布置模仿
了巴黎圣母院的风格,与济南其它宗教建筑相比更具有典型的外来宗教建筑风格。洪
家楼教堂的西立面和东西山墙及飞扶壁全部用石块砌成,施工为济南东郊的工匠。如
此高大的体量,严谨的施工工艺反映了当时传统工匠对西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科学掌握。
1992年被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原津浦铁路管理大厦位于纬一路北首路西。原址为十王殿,1909年随着津浦铁路
的修建,拆除了十王殿,在其原址上建起了该楼。三四十年代,这里曾被日军和国民
党城防司令部占用,现为济南军区士兵招待所。大厦坐西朝东,面对馆驿街。它的平
面为长方形,东西立面为对称横向三段式布局,大厦中间为三层,南北两侧各二层,
地下一层,屋顶为红瓦坡顶开老虎窗。整幢建筑为砖石结构,一层为毛石砌墙,十分
坚固。中间一层入口前是宽大的石台阶,台阶上为古典柱式形式的雨篷,风格比较庄
重。大厦的西立面门窗高大,严格对称,略施装饰,体现了一种严谨和威严的气氛。
整个大厦的西立面风格比较活泼,大小窗户布局比较自由。它的二层采用连续拱廊的
形式,大厦的底层东西南北各设有侧入口。大厦内部采用内廊式布局,内部空间高大,
中厅及楼梯间装修豪华。津浦铁路管理大厦是商埠早期重要的建筑之一。它高大的体
量,红瓦坡顶的造型与当时的津浦铁路车站遥相呼应,构成了济南火车站一带的主要
建筑风貌。

原山东邮务管理局大厦位于济南市经二路路南,市人民政府对面。1919年由天津
外国建筑事务所建筑师查理和康文赛设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先后被驻鲁侵
华日军机关和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部占据。解放后,历为山东省总工会办公楼、济
南市邮政局办公兼营业楼。该楼平面基本呈“凹”形,沿街北立面略作凸凹而分为五
段,呈“山”字形。二层框架结构。内部按使用功能可分割为营业厅、库房、办公室、
宿舍等。主入口北向,中部楼梯设于南面,西式铁花栏杆,直抵二层屋顶,再经过一
木制楼梯通往四柱望楼。侧楼梯栏板为砖砌仿古典木装修。二层中间凹入部分为外廊,
可联系各房间。南立面装修粗糙,北立面及东西侧立面装修考究。块石墙基,清水砖
墙,墙角及门窗边以水泥砂浆做重块石装饰,门窗过梁、窗台及留下墙均作仿古典装
修,十分精致。北立面采用对称手法,两翼凹入部分饰有西洋柱式的小门廊,中间部
分则在高大的石基上建高大的门廊,西洋柱式顶部凸出中部望楼。望楼巨大的西坡弧
状盔顶上置旗杆,通高达30米,作为整体建筑的构图中心,是建国以前济南商埠地区
最高大的建筑物,红瓦盔顶具有明显的标志性。该楼1995年12月被定为济南市文物保
护单位。

原胶济铁路济南站位于经一路纬三路北。现为济南铁路分局办公楼。建于1911年,
是当时济南商埠继津浦铁路济南站后又一座大型公共建筑。它的建成对商埠火车站一
带建筑风格产生不小的影响。楼平面基本为长方形,分东西中三部分,中间南北突出,
为高大的候车厅,大厅立面对称布局,造型庄重而富有变化,它的底层为粗犷的花岗
石基座, 墙体厚重,基座上有古典廊柱,廊柱由6根高大的爱奥尼克石柱组成,顶部
为西式古典的檐口,檐口中部隆起,放置圆钟。大厅的屋顶为高大的坡顶形式,屋顶
又做束腰方锥形尖顶,更增加了主体建筑的高大。大厅的西部为办公裙楼,地上两层,
地下一层,底层为蘑菇石砌墙,屋顶也采用大坡顶的形式,高大的门窗富有变化。大
厅的东部较短,主体一层,原为车站的餐厅。整个大楼的功能布局比较合理。内部门
窗做工考究,装饰十分豪华。胶济铁路济南站为典型的德国古典主义建筑风格,造型
严谨庄重又富有变化,色彩明快,线条分明。它是当时胶济铁路上规模最大的车站,
对胶济铁路沿线车站建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保护十分完好。1995年12月被定为
济南市文物保护单位。

万竹园位于趵突泉公园西,泺源大街路北。原址是创建于元代的古万竹园。1916
年5月军阀张怀芝购得此地兴建私宅, 前后历时10余年建成此园,成为当时济南规模
最大的私家院落。50年代以后这里曾作为机关宿舍,1984年10月修葺后开放,1986年
6月辟设李苦禅纪念馆。 万竹园占地约1.3公顷,分前、东,西三路各三进院落。宅
院在东,花园在西,三部分自成体系,但又贯通相联,巧妙结合,形成了一组富有变
化的住宅院落。东宅院为三进院落,大门坐北朝南,门台高起,门楼为济南民居传统
的门楼样式,大门与二门之间清溪环绕平桥横卧。进了二门便是中院,中院为主人住
宅,是标准的济南四合院的形式。穿过中院后的垂花门便是后院,后院是两座雕琢精
细的两层楼房。过去在前楼的外廊上可以远眺千佛山的景色。住宅院西是过去接待客
人的场所。它的大门向东,进门后是一处广阔的院落,东西厢房有游廊相连,院子的
北部有一亭一桥,桥下即著名的望水泉。过了桥便是中院,东西厢房为餐厅,北屋是
接待贵客的地方。北屋后是四面环水的亭台,最后是家祠。万竹园东西院落为传统的
对称布局,布局严谨,主次分明。院落巧妙地同泉水亭桥相结合,形成了类似江南院
落生动自然的情趣。院落的西邻是方形的花园,园内遍植花木,甬路蜿蜒,溪水环绕,
假山花厅点缀其中,开阔而又不失曲折变化之情趣。万竹园建筑的砖石雕刻也十分精
美,至今保护得十分完好。它的整个院落吸收了济南民居的优秀特点,同时又与自然
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江南园林建筑和北方庭院相结合的建筑形式。1979
年9月被定为济南市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升级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原齐鲁大学办公楼齐鲁大学又称“山东基督教共和大学”,故址位于今文化西路
路南。大学校园规划十分整齐,建筑呈轴线分布,办公楼位于校园中轴线北部,建于
1917年,原名“马喀考米喀楼”,现为山东医科大学办公楼。该楼采用典型的近代传
统建筑形式,平面为长方形,砖石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局部三层。一层为毛
石砌楼,二、三层采用清水灰砖墙,风格清新。屋顶采用传统的大屋顶形式,屋脊吸
收了济南居民灰瓦砌脊的做法,线条优美。办公楼坐北朝南,南立面采用横向三段式,
中间凸出,顶部采用歇山顶钟楼,钟楼翼角飞起,造型优美,两侧各有一个平台。钟
楼底层入口采用垂花门的形式,门前有一个小小的台基,台基采用清式的栏杆和抱鼓
石。

宏济堂药店位于泉城路路北。系北京同仁堂后人在济南开设的著名的国药店。其
老店起初于清末设于济南院前大街,1919年老店遭火焚后,在此兴建新店。由北京元
兴木厂施工建造。宏济堂药店仿效了北京同仁堂药店的建筑布局,前后共有三进院落,
四座楼房,是传统的前店后坊式布局。建筑均为砖石结构,高大而坚固。入口前有一
个小小的庭院,前面设有西式精美的花铁栏杆。建筑的立面比较简洁,为三开间的二
层楼房,全部由青石砌成,顶部山墙凸出,装饰有西式柱式纹样,檐口也为西式风格,
中间大门上有“宏济堂”三个黑底金字的石额,石额周围雕刻有传统的吉祥纹样,整
个立面体现了一种中西合璧的装饰风格。药店的营业大厅十分宽敞高大,顶部为传统
的井字格木构架装修,墙面采用西式的墙裙贴面,地面铺木地板,大厅内柜台呈凹字
形布局,做工考究,药橱及柱间的挂罩雕刻有传统药材纹样的图案,突出了传统药店
的装饰特点,又吸收了近代店铺开敞明亮的优点。大厅的东部有楼梯间,通向后院和
二层,建筑的平面布局比较合理。宏济堂药店是济南近代商业建筑中较早的优秀实例,
它吸收了传统店铺建筑和西式建筑的优点,同时又保留了北京同仁堂药店的一些特点,
也是目前泉城路唯一保存下来的老字号店铺。

原山东商业银行大楼位于泉城路中段路南。是民国初年创办的民办银行的办公楼。
大楼建于1921年,是当时济南城内大型公共建筑之一。1929年银行关闭。1938年以后
曾被日军宪兵队占用,50年代以后成为机关办公楼,现为山东省侨务办公室办公楼。
大楼的平面为长方形,主体建筑地上二层,地下一层,坐南朝北,位置比其他沿街建
筑后退了几米,使楼前形成一块小小的空地,突出了大楼的高大立面。大楼的立面前
有宽大的石台阶,台阶上入口为三面拱门的形式。立面的变化比较复杂,二层有宽大
的阳台,窗户两侧设有西式古典的石柱,檐口采用西式古典风格,檐口之上为巴洛克
色彩的女儿墙,曲线变化丰富,整个建筑立面呈现出一种折衷主义风格。内部采用内
廊式纵向布局,室内空间高大、装修考究,门窗、护墙全为西式风格,做工精美。大
楼的东南角为楼梯间,西南设有侧入口,东侧地下设有金库。功能布局比较合理。大
楼整体建筑全部为石砌,墙体厚实,异常坚固,厚重的体量也突出了近代金融建筑的
特征。大楼至今保护得比较完好。

瑞蚨祥绸布店位于经二路纬三路路北。瑞蚨祥是闻名于海内外的绸布老字号店铺,
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老店早先位于济南旧城的院西大街,1923年在今址设立瑞
蚨祥鸿记分店,这是众多“祥”字号布店中建成较晚的一个,建筑体现了近代建筑风
格。建筑布局采用传统四合院的形式,立面却采用了中西合璧的风格。它的入口中间
采用带琉璃瓦檐的形式,两侧为四层高的塔楼,塔楼顶部各建一座传统风格的四角亭。
立面的窗户采用长窗和圆窗相结合的形式,丰富了立面的变化。进门后是宽敞的营业
大厅。大厅五开间宽,六间深,柱子采用爱奥尼克柱式。大厅的后部有木楼梯通向二
层,二层的后部采用回廊的形式,这种布局几乎是所有的瑞蚨祥布店特有的布局形式。
二层营业厅的中间采用玻璃顶棚的形式,使营业厅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瑞蚨祥绸布
店的总体布局注重了功能与形式的结合。如它的塔楼,一层作为门卫,二层是办公室,
平面布局比较合理。营业大厅采用大进深,大跨度的结构,比较开阔敞亮,体现了近
代商场的设计手法。建筑采用中西结合的设计风格,与商埠的建筑环境比较协调,同
时又力求保留老字号商业建筑的特点。它是目前济南众多“祥”字号布店仅存的一座
老店,保护得基本完好。

原交通银行济南分行大厦位于经二路纬一路路南,由中国著名建筑师庄俊设计,
建于1924年。是当时济南宏伟的金融建筑之一,现为中国人民银行山东分行使用。该
大厦属于早期古典复兴主义建筑风格。平面为矩形,主体三层,局部四层,地下室一
层,设有金库和锅炉房。大厦立面采用希腊廊柱形式,入口前有高大的台阶,中间为
六根高大的爱奥尼克石柱直达四层,显得雄伟壮丽,体现了西式银行建筑的特征。内
部中间的营业大厅宽敞高大,连贯三层,四周采用回廊形式,布置营业柜台和办公室,
是当时银行建筑典型的内部布局形式。大厅以上为宴会厅和俱乐部。大厦的东西两侧
各有側入口,建筑功能布局比较合理。大厦为砖混结构,墙体十分坚固。内部楼梯间
走廊为水磨石地面,办公室为木地板铺地,墙裙采用西式风格,外窗户为进口钢窗,
室内灯具五金构件等都十分考究。该大厦是济南最具古典风格的近代建筑之一,也是
庄俊设计的众多金属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早期作品。大厦高大的体量,严谨雄伟的造
型对古典建筑在商埠的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反映了二三十年代的古典复兴
主义思潮在国内的发展。

山东省齐鲁金店位于泉城路路南。1927年为亨大银号,济南沦陷期间被日本宪兵
队占据, 解放初期曾改为北海银行。占地3297平方米,建筑面积60l平方米。两层楼
房,砖木结构。平面呈“工”字形,底层为高大的营业厅,辅助用房周边布置,二层
为住房、办公、杂用。沿街面凹入部分为三开间,四棵粗大的石柱直抵檐部,柱身无
装饰,柱头仿西方爱奥尼克式,顶部设女儿墙,转角处均置西方宝瓶装饰,增强了高
耸的气势。南面凹入部分设外廊,二层较低,尺度宜人,富有宅第气氛。沿街一面全
部用花岗岩砌造,石块规整,深凹缝,并有高大的石台阶。立面取竖向构图,气度逼
人,表现了金融建筑的炫耀。用水平线脚将中间与两翼统一起来,构图完整,整座建
筑布局紧凑,用地经济。

基督教礼拜堂位于经四路纬六路路北。1924年始建,1926年落成,称山东中华基
督教自立会礼拜堂,是济南商埠地区最大的宗教建筑。李洪根牧师设计,桓台籍建筑
商杨长利、杨长贞负责施工建造。是完全由中国人投资、设计、建造的基督教建筑,
至今仍作为基督教教堂使用。教堂的平面为“工”字形,主体建设高两层,地下一层。
它坐北朝南,南立面东西两侧为四层高的塔楼,塔楼为正方形,顶部为方锥形铁皮塔
尖,两座塔楼之间是带巴洛克色彩的大厅山墙,大厅前面是高高的石台阶,整个主立
面以横向线条为主,虽不如其他宗教建筑威严庄重,但建筑造型墩实真切。从台阶进
入教堂后,先是一个三开间的小厅,小厅的左右两侧有楼梯通向二层的塔楼。小厅后
面就是大礼拜堂,高两层,进深三大间,二层周围设有回廊,内部空间宽敞,可容纳
1000多人进行宗教活动。但内部的装饰比较简洁,宗教色彩不浓。教堂底层为毛石砌
墙,二层以上为清水红砖墙红瓦顶,色彩鲜艳,立面造型高低错落,比较活泼,明显
地吸收了当时济南商埠西式建筑的设计风格。

原山东邮务管理局大厦位于济南市经二路路南,市人民政府对面。1919年由天津
外国建筑事务所建筑师查理和康文赛设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先后被驻鲁侵
华日军机关和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部占据。解放后,历为山东省总工会办公楼、济
南市邮政局办公兼营业楼。该楼平面基本呈“凹”形,沿街北立面略作凸凹而分为五
段,呈“山”字形。二层框架结构。内部按使用功能可分割为营业厅、库房、办公室、
宿舍等。主入口北向,中部楼梯设于南面,西式铁花栏杆,直抵二层屋顶,再经过一
木制楼梯通往四柱望楼。侧楼梯栏板为砖砌仿古典木装修。二层中间凹入部分为外廊,
可联系各房间。南立面装修粗糙,北立面及东西侧立面装修考究。块石墙基,清水砖
墙,墙角及门窗边以水泥砂浆做重块石装饰,门窗过梁、窗台及留下墙均作仿古典装
修,十分精致。北立面采用对称手法,两翼凹入部分饰有西洋柱式的小门廊,中间部
分则在高大的石基上建高大的门廊,西洋柱式顶部凸出中部望楼。望楼巨大的西坡弧
状盔顶上置旗杆,通高达30米,作为整体建筑的构图中心,是建国以前济南商埠地区
最高大的建筑物,红瓦盔顶具有明显的标志性。该楼1995年12月被定为济南市文物保
护单位。

红卐字会济南道院旧址位于文化西路路北,上新街南首西侧,是济南近代建筑中
规模最大的仿古建筑群。1934年兴建,1939年部分竣工,1942年全部竣工,前后工期
达8年。 两期工程分别由建筑师姚立恒、于皞民,结构工程师朱兆雪负责设计。1948
年红卐会被取消后,该建筑群被山东省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接管。1956年后,为山东
省博物馆陈列室。1995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移驻该院。该建筑群采用中国传统的
建筑布局手法,前后共有四进院落,沿中轴线依次为照壁、正门、前厅、正殿、辰光
阁等主要建筑, 两侧东西厢房以廊相连。整组建筑南北轴线长215米,东西宽65米,
占地面积13975平方米, 主要建筑面积4284平方米。建筑布局得当,主次分明。旧址
采用传统建筑手法,主体建筑的屋架结构,斗拱均采用清式大木作手法,但均为混凝
土结构。檐下彩绘为苏式风格,室内灯具线角局部采用西式风格。济南道院是一座以
宫殿与庙宇混合组成的仿古建筑群,是古代传统建筑形式与现代建筑技术、材料相结
合的范例。1992年6月被定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原山东农学院教学楼位于洪家楼山东大学老校内。建于1936年。原为济南天主教
方济会懿范女子中学教学楼,1948年懿范中学并入黎明中学后,山东省立农学院迁入,
1958年农学院迁校泰安,此楼改为山东大学教学楼,现为山东大学国政学院。该楼平
面为“T” 型,内廊式布局,南北向为标准教室,东部为大合堂教室,平面布局十分
合理。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楼的东西南三面分别有入口,西部、南部为主入口。
楼内教室、办公室各自根据使用情况布置,实用而合理。整座建筑为砖石混凝土结构,
底层外墙为毛石砌成,二三层立面为灰砖墙,顶层为红瓦坡顶开老虎窗,施工严谨,
风格又比较清新,体现了30年代西式公共建筑的风格。也反映了近代典型的学校建筑
的特征。该建筑是当时洪家楼地区教会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济南近代学校建筑
的代表。因一直作为教学楼使用,至今保存得十分完好。

山东宾馆位于经一路纬二路北首。建于1953年。是山东50年代初兴建的主要高级
宾馆,也是当时济南重要的涉外宾馆。山东宾馆的平面布局比较特殊,整座宾馆平面
为“日”形,入口设在东北角,即纬三路与经一路的转角处。辅楼分别沿纬三路经一
路南北东西向布局。在宾馆的内院,还有一座东西向的辅楼,将院落分割成两个天井
式的内院。宾馆的入口为竖向构图,中间五层,水刷石墙面,顶部设一个四角攒尖亭,
上覆灰瓦,檐下为传统斗拱与彩绘纹样,与其南邻北洋大戏院建筑风格十分协调,其
高度与隔街相望的胶济铁路车站的坡顶形成呼应,构思、建筑尺度都十分巧妙。入口
底层是宾馆大厅和楼梯间,大厅左右为辅楼客房,均为三层,内廊式布局。穿过大厅
进入后院天井,其东西辅楼也为三层,地下一层,顶层为大舞厅。宾馆的东向还有一
侧入口。宾馆采用砖混结构,底层腰线下为花岗石砌墙,一层为水刷石墙面,二层以
上为清水红砖墙,装饰大方、简洁。局部纹样又采用传统图案,体现了传统建筑的某
些特征。山东宾馆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固有风格,又同周围环境,使用功能,现代
材料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是50年代山东省优秀的宾馆设计作品,在省内外享有很高
声誉。

宏济堂药店位于泉城路路北。系北京同仁堂后人在济南开设的著名的国药店。其
老店起初于清末设于济南院前大街,1919年老店遭火焚后,在此兴建新店。由北京元
兴木厂施工建造。宏济堂药店仿效了北京同仁堂药店的建筑布局,前后共有三进院落,
四座楼房,是传统的前店后坊式布局。建筑均为砖石结构,高大而坚固。入口前有一
个小小的庭院,前面设有西式精美的花铁栏杆。建筑的立面比较简洁,为三开间的二
层楼房,全部由青石砌成,顶部山墙凸出,装饰有西式柱式纹样,檐口也为西式风格,
中间大门上有“宏济堂”三个黑底金字的石额,石额周围雕刻有传统的吉祥纹样,整
个立面体现了一种中西合璧的装饰风格。药店的营业大厅十分宽敞高大,顶部为传统
的井字格木构架装修,墙面采用西式的墙裙贴面,地面铺木地板,大厅内柜台呈凹字
形布局,做工考究,药橱及柱间的挂罩雕刻有传统药材纹样的图案,突出了传统药店
的装饰特点,又吸收了近代店铺开敞明亮的优点。大厅的东部有楼梯间,通向后院和
二层,建筑的平面布局比较合理。宏济堂药店是济南近代商业建筑中较早的优秀实例,
它吸收了传统店铺建筑和西式建筑的优点,同时又保留了北京同仁堂药店的一些特点,
也是目前泉城路唯一保存下来的老字号店铺。

济南工人文化宫位于经二路纬三路西。建成于1955年12月。砖木混合结构,建筑
面积993平方米。平面呈矩形,主体为歇山顶,檐高9米。周边设有仿古栏杆和环廊。
大门东向,三开间,红柱,额枋略施彩画,清水砖墙,檐下砖砌斗拱装饰,木构架,
灰瓦顶。内部设活动大厅及部分辅助用房,装修简朴。是山东省建国后最早兴建的俱
乐部建筑,其造型反映了当时建筑设计中的复古倾向。

山东师范大学位于文化东路路南。始建于1954年。校园占地16公顷,是山东省50
年代兴建的规模最大的高等院校。校园采用中国传统的轴线对称布局,以办公楼为中
心, 1号、2号教学楼分布左右。3座建筑呈品字形分布,构成了整个校园的中心。办
公楼平面为“T” 型,中间四层,歇山顶,檐口有明显的升起,檐下装饰有斗拱和彩
绘纹样。它的两翼三层,悬山顶,装饰也十分精细。办公楼的墙面为清水砖墙,底层
为白色须弥座,窗户宽敞,室内采光良好,窗下有传统的图案装饰。办公楼入口采用
传统的琉璃瓦顶,螭吻为和平鸽的形象,体现了50年代的建筑特征。大楼的内部也采
用内廊式布局,门厅装饰为传统风格,色彩明快高雅。木墙裙,水磨石地面,施工精
细。办公楼东西为绿化地,环境十分优美,东西的教学楼三层,建筑形式与办公楼相
近,平面布置为“工”字形。教学区北低南高,就势层层设石阶平台,办公楼居中最
高处,教学楼左右呼应,气势十分壮观。山师办公楼、教学楼设计体现了50年代既尊
重传统又富有创新的创作态度,这些建筑和良好的绿化,为山师校园营造出一片浓郁
的文化氛围。

原山东省财政厅办公楼该楼位于经四路纬一路南。原为交通银行山东分行办公楼,
建于1954年。山东省建工局设计室设计,省建工局建筑工程公司第五处承建。建筑面
积3225平方米。该建筑为典型的仿古建筑。主体建筑四层,采用砖混结构。建筑立面
采用横向三段式,中间为四层大坡屋顶的形式,两侧为三层平台形式。建筑内部为内
廊式布局,窗户宽敞,采光良好,使用动能十分合理。大楼从整体到细部处理得都十
分成功,檐下的拱,二层的栏杆,底层的须弥座,大门入口等都吸收了传统样式,但
又不拘泥繁琐,给人一种既有传统又有创新的感受。灰色的清水砖墙,传统的彩绘更
显清新之雅。该建筑是建国后济南新建筑中优秀的实例,又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济南
民族风格建筑探索中典型的实例。

百货大楼位于繁华的泉城路路南。 建于1954 年,是济南市50年代建成的最大商
业建筑,也是当时全省的大型商场之一。1988年又在西侧扩建新楼,且与旧楼连为一
体。40多年来,成为泉城路商业建筑的标志。大楼的平面为矩形,主体建筑四层,钢
筋混凝土结构,内部采用集中供暖、货运电梯等先进的设施。旧楼底层北向大门两侧
有3个凸出型橱窗, 外护石雕望柱花栏板。营业大厅内部空间高大宽敞,布局流畅,
功能分区合理,建筑吸收了近代西方大型商业建筑的特点。大楼的装饰简洁明快,体
现了浓郁的传统风格。旧楼的立面为米色陶板和清水红砖墙,窗下墙体和顶层女儿墙
采用传统的装饰纹样,一层外檐挑牛脚装饰有传统的云头雀替,大厅内部的过梁均采
用沥粉点金彩绘,侧入口的大门也装饰有传统的纹样。整个建筑虽然采用普通的材料,
但却营造出一种华丽大方的气氛,简洁的处理手法蓄含着民族传统特色。

山东剧院位于文化西路北侧,东邻仿古建筑群落原济南道院。山东建工局设计室
设计,省建筑公司施工,1955年元旦落成。是济南市50年代最大的文化娱乐建筑物,
至今仍是全市重要的文化演出场所。 该剧院坐北朝南, 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内设
1200余个软席座椅,灯光、音响设备优良。建筑正立面分为三段,中间部分突出,三
层,屋顶为传统的歇山顶,上覆青铜瓦,檐下斗拱额枋为传统彩绘纹样。东西两段为
两层庑殿顶,墙面为清水砖墙,底层采用须弥座。入口的四棵红漆柱子十分醒目。门
窗装修均采用仿古形式,朴素、清雅、端庄。剧院大厅采用三面回廊的形式,装饰风
格也为简洁的传统风格,向下向上经楼梯和台阶分别步入楼座和池座。大厅两侧为观
众休息厅,经楼梯和台阶分别联系观众厅。平面布局合理,空间穿插巧妙。山东剧院
继承了中国古典建筑的优秀传统,同时又与现代的剧场设施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具
有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现代建筑风格。

南郊宾馆位于马鞍山路路南。始建于1959年,是济南市五六十年代兴建的规模最
大的宾馆,为山省重要的接待宾馆。宾馆占地规模庞大,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一
处良好的休息、 会议场所。 南郊宾馆主楼位于整个院落的中心,坐南朝北,平面为
“工” 字形,前后共有五部分楼房组成,建筑面积达28265平方米,其中有三套间高
级客房16套,双套间103套,单套间196套。主楼立体建筑五层,一层为大厅,二层为
回廊,造型简洁大方,装修考究,体现了60年代初的装修风格。大厅的东侧为客房,
西侧为餐厅,顶层为礼堂。大厅向南为走廊,与后楼联系。整座建筑功能分布合理,
富有变化。该大楼采用砖混结构,米色水刷石瓷砖外墙,灰绿色陶瓦坡顶,造型简练,
朴质大方。南郊宾馆在选址、设计、施工上都是济南市现代建筑的一个成功的范例。

李清照纪念堂位于趵突泉公园东北部。始建于1959年,1980年进行扩建。由山东
省著名园林专家周培正设计。 为仿宋代建筑的庭院结构,建筑面积762平方米。院落
小巧而精致,建筑的整体风格与趵突泉园林景色十分和谐。纪念堂院落坐北朝南,入
口是一处精美的卷棚结构的大门,大门上的“李清照纪念堂”匾额为郭沫若所书。进
了大门左右是抄手回廊,回廊的东西各有一个四面亭,分别叫溪亭和叠翠轩。院子的
西北角由几块山石和一泓清水组成的溪泉,给本来就显得玲珑的院落平添了几分江南
园林的秀气。纪念堂的主体建筑正厅,位于院落北面,坐落在院落的中轴线上,南侧
两边与回廊相连。正厅为三开间歇山结构,厅前有一卷棚结构的前廊,楹门两侧的抱
柱上悬挂着郭沫若的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
采有后主遗风。”正厅的中间为李清照的塑像,左右陈列着李清照的史迹图片和各种
版本的李清照词集。从整体上看,李清照纪念堂是一组非常成功的作品,建筑虽为仿
古形式,但采用砖混结构并不显得零乱和繁琐。它的彩绘也采用宋式风格,显得朴实
和典雅。院落虽是北方的布局,却处处透着清秀和灵气。大厅、回廊、小亭、泉水很
好地结合在一起,似乎与主人的诗词韵味相和谐。

山东省工业展览馆位于济南市趵突泉北路6号。 本世纪60年代初,在济南电厂遗
留下的一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厂房基础上,建造而成。由山东省建筑设计院倪欣
木设计。占地15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600平方米。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四层,以蘑菇
石为基座,外墙面做水刷石或水刷砂大面积介格,显得稳重大方,雄健朴素。正门位
于南立面正中, 门廊高8米余,6柱,其中两侧廊柱间镶以反映不同工业门类的8组白
色镂雕图案,展示了工业展览馆的建筑个性。南立面顶部为三阶巴洛克墙,增添了立
面的高大气势。下方正中横置“山东省工业展览馆”匾额,为郭沫若书,分外醒目。
楼的檐下饰以中国传统图纹。工展馆的围墙、大门及附属服务小品建筑,都与主体建
筑风格和谐统一。把旧厂房西侧的提升电梯间,改造成为主楼的楼梯,使楼梯与展览
门厅有着良好的、明显的位置效果。主体建筑前面辟有大型交通广场,既可用于人流
集散,又可露天展放大型机械设备。该展览馆设有大、中、小不同类型的展室,既可
全面布展,又可局部布展,组展方便灵活。内部供暖、供电、通风、采光、照明等设
施完善。山东省工业展览馆,从一座旧的工厂厂房改造成为现代大型展览馆建筑,而
且从内部功能到外部环境都取得良好效果,在国内建筑设计中亦属比较少见的。

中共济南市委办公大楼位于建国小经三路37号,北临经七路。山东省建筑工程管
理局设计室(今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王玉洁设计,济南建筑公司第二、四工区施工。
1959年冬动工,1961年5月竣工。主体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地上七层,地下一层,
是当时济南最高,体量最大的楼房。该楼以“凹”字形正南向平面布置,中间部分七
层,两边各五层,平顶。大楼南侧正面留有较大的停车、绿化用地。建筑构图简洁明
快,朴素大方,比例匀称协调。大楼一层外墙采用花岗石贴面,显得稳重大方。其他
层为水砂石敷面,朴质自然。整座大楼没有用过多的线条装修,仅在门廊和大楼檐下,
做仿斗拱及传统纹饰处理,给人以民族传统典雅的联想。地下工程全部为现浇钢筋混
凝土,地下室露出地面1.5米,外立面全部镶彻蘑菇状花岗石,并开有小窗。大楼南
北两侧正中辟有大门,外设四柱门廊,平顶,立柱方形,镶彻白色大理石。一层大厅
内交通功能布局明确。为增加大厅的高度,大厅地坪比两侧内廊下降三步台阶,更显
得宽敞高大。大楼内部功能满足了现代行政办公的要求。内廊式的平面组合,每层均
设有大小不同的会议室,并把会议室放在东西两端,在平面上适当外突,加大了会议
室的面积,适应不同会议功能的要求。大楼主楼底层墙体厚74厘米,二层厚62厘米,
三层厚50厘米,四层及以上为37厘米厚。大楼设有暖气、通风、电梯、通讯等现代化
设施,历经30多年的使用考验,至今坚固如初,一切设施运转正常。该楼虽建于60年
代初,在近几年不断增加新的自动化办公设施的情况下,仍能适应现代化、自动化行
政办公的要求,足以显示出设计者与建造者的深思远虑。说明:1.本期登载的是近代
以来至本世纪70年代建成的房屋建筑。70年代以后建成的将在1997年版《济南年鉴》
刊出。2.本栏目由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市史志办公室组稿。文稿和照片由姜波、于书
典、市史志办等撰写和提供。

责任编校:徐维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