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改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8&rec=10&run=13

【经济体制改革概况】1995年,济南市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搞好国有
大中型企业为重点,坚持抓住机遇,突出重点,配套推进,企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宏观调控体系、市场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农村、科技、教育等项改革全面深化,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1.企业改革步伐加快。①现
代企业制度试点起步较好。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
求, 列入全国试点单位的大观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运行;列入省试点单位的5家
企业,已全部提出了改制方案,有的已通过论证;市里确定的30家试点企业在基本完
成改制后,通过检查规范,进一步完善了新制度、新机制,为全市企业的制度创新提
供了初步经验。一是改制形式多样。试点企业着眼于制度创新,根据各自的不同特点,
分别采取整体改组、部分改组、资产出售、相互参股、债权变股权、吸引外资等形式
进行改制,改变了单一的资产结构。其中16家有限责任公司总资本中,国有资产占53
.2%, 其余为法人或职工集体资产,从而组成了结构多元、利益多元、风险共担的
新的经济实体。二是内部治理结构更新。改制后,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基本得到落实,
普遍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权力、决策、执行和监督机构,初步
理顺了与党委会、职代会、工会等的工作关系,保证了新制度的规范运行。三是一增
一减,轻装前进。一增,就是试点企业将新募集资金的绝大部分投入到急需的技改项
目,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力度明显加大,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一减,就是试点企业
在改制中通过冲减部分债务、剥离非生产性经营资产等办法,负债率比面上市属企业
低13个百分点,企业负担有所减轻。四是转机增效成果明显。企业改制为转换经营机
制提供了新的契机。企业各自找准内部改革的切入点、突破点,加大改革力度。试点
企业全部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岗位技能工资制和对各类管理人员的聘任制,三项
制度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新机制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据统
计,30家试点企业中的21家工业企业,全年完成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
30.38%和11.57%。②股份制企业在规范中发展。全年经市体改委批准新设立有限
责任公司52家,总股本6.93亿元,其中,新募集资金0.99亿元。至此,全市由市体
改委批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已分别有34家和236家,总股本分别达
到17.1亿元和12.9亿元。到年底,全市直接注册登记和经批准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发展到1190多家。 济南百货、山东渤海、济南轻骑3家股票上市企业,股票可流通面
值达1亿多元。 依照《公司法》和上级的要求,用较大精力抓了股份制企业的规范完
善,制定了对现有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规范的意见,对31家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章程、
资金运行和运作行为开始了规范,对15家公司的年度分红派息工作进行了指导,帮助
未能实现年度分红的公司顺利过渡。同时,加强了对已上市公司的规范指导,并积极
推荐争取新公司上市。 ③企业改组取得新进展,集团经济发展壮大。市政府于9月13
日下发了《关于加快企业集团发展,壮大规模经济的意见》,提出了发展企业集团、
壮大规模经济规划和政策措施。一批以优势企业为依托、以名牌产品为龙头、以资产
连结为纽带、以母子公司为结构的新的企业集团纷纷涌现。全年市体改委新批企业集
团34个, 全市企业集团累计发展到148个。原有企业集团总公司已有41个完成了公司
制改造。企业集团的发展带动了一批企业的改组、改造。④市属小企业改革势头很好。
主要是将农村县域企业推行股份合作制的成功经验移植到城市,在市属国有中小企业
和集体企业中推行。市属小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的有50家;同时,因企制宜,实行兼
并、联合、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改制,市属国有小型、集体企业已改制的有131家,
占同类企业总数的43%,一批经营艰难的小企业在改革中找到了生路。市机械局系统
的5家小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1995年实现利润占该系统24家集体企业的77.6%。我
市市属小企业推行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改革,在全省市地中产生较好影响。⑤
各类企业的经营机制进一步转换。《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国
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逐步落实到位,企业经营自主权基本落实。三
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市属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普遍对内部各类管理人员实行了聘任
制;全市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企业有2528家;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的企业有201家。
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 2.流通体制改革有新的突破。①新的流通
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开始兴起。国有商业零售业开始打破单一的经营形式,出现了连
锁店、超级市场、货仓式商场、专卖店、特色店等多种经营组织形式。全市巳建成各
类连锁店197家、 超市28家,消费者自选、直销、邮购、以旧换新、订单式销售等新
的销售方式和服务形式开始出现。传统的典当、拍卖、租凭业正在恢复和发展。价格
形成机制发生新变革,95%以上的生产资料和工业消费品价格已经放开。为了强化价
格调控机制,建立了粮食和副食品风险基金以及储备制度,适时对肉、蛋、油、菜、
百货等居民日常消费品实行最高限价和明码标价制度,较好地实现了物价控制的目标。
②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为企业发展的市场化创造了条件。到年底,全市各类市
场已发展到750多处, 其中集贸市场年成交额达120多亿元。 各类专业市场已发展到
182处, 年成交额过亿元的大市场已有20多处。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进程加快。金融市
场已扩展到包括借贷、拆借、证券、外汇、票据、保险、信托等门类,不少业务门类
已与全国性的金融中心建立了稳固的网络关系,辐射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人才市场
在促进人才流动、吸引各类人才来济从业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全年有1432个单位到
市场招聘人才, 实现流动5160人,从市外引进人才931名。开办了专业性较强的高级
管理人才市场,为企业招用高级管理人才提供了新的场所。劳动力市场得到规范和发
展,市职业介绍中心发挥了信息披露、劳动力交流和职业介绍的中枢作用,全年安置
2.1万人就业,失业率控制在2.3%,失业职工再就业率达到52%。产权交易市场积
极为企业改组、 产权流动服务,当年有85家企业在市场登记挂牌交易,为6对12家企
业办理了产权交易手续, 转让资产1.3亿元,安置职工3000多人。3.新的宏观管理
体制不断完善。①税制改革成果得到巩固。国税、地税两套机构以强化增值税、企业
所得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等重要税种征收为重点,开始建立纳税人“自核自缴”
和申报纳税制度、联合办公制度、委托代征制度和依法征管、稽查等一系列制度,保
证了国家和地方税收的及时足额完成。②金融体制改革迈出较大步伐。全市金融部门
开始全面实施《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担保法》等新
颁布的重要法规,规范金融秩序,促进了金融体制的转换,银行、保险、信托、证券、
外汇等金融事业有了新的发展。③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有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的力量得到充实加强,职能更加明确。围绕强化国有资产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特别对改制企业以及破产、兼并等企业,加强了国有资产的界定和确认工作,较好地
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市政府批准对一轻、轻骑、大观园商场的国有资产委托经营
或代管试点工作已经起步。 4.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力度加大。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
关于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完善了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职工养
老保险制度,提出了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医疗帐户相结合的改革方案,并批准在
章丘市和槐荫区进行试点。到年底,全市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企业2077家、
职工57.6万人, 都占应参加统筹总数的98%,养老保险的职工个人帐户也在逐步健
全。农村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也在逐步展开。失业保险主要是调整了失业
保险基金使用结构,较好地发挥了社会“稳定器”、“调节器”的作用,直接为企业
加快改组创造了条件。农村保险互助会试点在章丘、商河两县(市)进行,业务收入达
1259万元,积累风险基金126万元,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5.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
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多形式改制、全面推进的指导思想,县域企业产权改革基
本完成。到年底,全市县乡企业以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兼并、联合、承包、租赁嫁
接改造、产权出售等形式进行改制的已达92%以上。已改制企业正在规范改制形式,
健全内部治理结构,着手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期
后,又签订了长达30年的土地承包责任制合同。各县 (市) 积极推行以“责任田”、
“口粮田”为内容的“两田制”,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动土地使用权有偿合理流动,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探索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6.科技、教育、文化、
卫生体制改革有新的进展。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产学研工程取得积极成果。全市各
类企业先后与市内外60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协作关系; 科研成果商品化
进程加快。济南开发区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正在发挥改革试验区的作用。民
营科技企业有长足发展,到年底已发展到1200多家,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科技开发和
应用的重要力量, 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市区和多数县
(市)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大教育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对成人的市场经济知识教育、
专业技术教育和法制教育明显加强。企业家培训、乡镇企业实用人才培训、紧缺人才
培训等项成人教育工程相继实施。中等专业教育的结构进一步调整。中小学校以校长
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工资分配包干制为主要内容的“四制”改革已
全面铺开。文化、卫生体制改革也取得可喜成果。(赵洪轩)

【市属企业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1995年,济南市将县域企业产权改革的成功经
验移植到市属企业,推动市属中小企业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股份合作制是放活
小企业的首选形式。 到年底,实行股份合作制的市属企业已达50家,股金总额1.69
亿元,其中新增股金7002万元。股份合作制以其产权明晰、利益直接、机制灵活、操
作简便等特点,为众多市属国有小型和集体企业在产权改革中所采用。改制后企业活
力增强,效果突出,对放开放活这部分企业,促进企业转机增效,逐步建立现代企业
制度产生了积极作用。一是公有资产实现了升值。其中10家整体改建的股份合作制的
企业,改制前资产负债率平均在80%,高的达到94%。改制时,经资产评估,不仅冲
销了资产中的呆帐、死帐,甩掉了企业办社会等历史包袱,而且公有总资产和净资产
分别比原帐面额升增12%和60%。二是提高了经济效益。据对可比的25家改制企业统
计,企业当年上缴税金和实现利润两项指标,分别比上年提高61.3%和65.9%。市
机械局系统改为股份合作制的5家集体企业, 改制前3家亏损、2家微利,改制后亏损
企业扭亏为盈,微利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改制企业当年实现利润占全系统24家
集体企业实现利润的77.6%。三是增强了发展后劲。市二轻局20家股份合作制企业,
改制前由于资金短缺,难以进行技术改造,产品缺乏竞争力,改制后用筹集到的资金,
投资478万元, 狠抓了10个项目的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32个,使新产品产值率达到
80%。(李 勇)

【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取得实质性进展】济南市30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
业,在1994年基本完成由工厂制向公司制转变的基础上,1995年注重把改制、改组、
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加快了建制转机的步伐。一是在改组上作文章,加快
产品和存量资产结构的调整。注重产品的升级换代,增加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试点
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实力,向多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已有14家以本企业为核心成立
了企业集团。二是运用改制所筹资金加大技改力度。30家试点企业通过改制共募集资
金7.68亿元, 其中绝大部分投入到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上,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发展
后劲。三是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
新路子。其中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创造的“项目施工法”受到国家建
设部的表彰,并向全国推广。四是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力度加大,经营机制进一步
转换。在分配制度上,试点企业大都实行了岗位技能工资制,工资分配向一线工人、
技术人员、销售人员倾斜。在劳动用工制度上,除了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外,有16家
企业成立了厂内劳务市场, 有2783名职工厂内待业; 试点企业通过厂内退养、兴办
“三产” 等途径,分流富余人员10470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14.55%。人事制度改
革方面,改过去与政府部门对口的处(科)制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事业部制,管理机
构和管理人员进一步精减,30家企业当年精减管理机构153个,精减管理人员635人,
比原来分别减少19.4%和6.7%。 五是通过增资减债,有效地减轻了企业的债务负
担。30家试点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从改制前的76.5%降为67.4%。六是转机增效成
果明显。21家试点工业企业1995年完成销售收入59.9亿元、利润2.69亿元,分别比
上年增长30.38%、11.57%。试点企业的各项综合指标完成情况明显好于市属预算
内工业企业。

(曹启松 孙培国)

【有限责任公司稳步发展】1995年,济南市有限责任公司得到稳步发展。全年经
市体改委批准新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52家, 总股本6.93亿人民币。至此,全市有限
责公司累计发展到1190多家(其中经市体改委批准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累计发展到236
家,总股本12.9亿元)。年内新批准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有以下特点:①从改制企业
的隶属关系来看,由过去的市属和开发区属为主,转向以乡镇、区街属为主。在新组
建公司中, 有36家是由原乡镇区街属企业改建的,占总数的69.2%。②在改制形式
的选择上,均为多个股东出资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没有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③
在股权结构上,由过去的国有股和职工股为主转到了法人股占主导地位。法人股占总
股本的比率为85.2%。 ④企业集团总公司改制和把成立企业集团与改制结合进行的
大大增加。在新组建的公司中,有36家属于这类情况。(孙培国)

【股份有限公司规范化运作】为了全面贯彻实施《公司法》,1995年初开始,济
南市着手对已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规范。在国家有关规定没有出台的情况下,经
全面调查,市体改委和市证管办制定了《关于贯彻实施公司法,对原有股份有限公司
进行规范的意见》,提出了16个方面的规范内容和要求。大多数公司依照《公司法》
和该《意见》的规定要求,逐条对照检查。提出了自我规范完善的意见。经省、市体
改委批准进行股份有限公司试点的34家企业,比较规范的和基本规范的公司占三分之
一。主要表现在:按照《公司法》对公司章程进行了调整、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
步健全,议事规范和表决程序基本符合《公司法》和《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
准则》的规定等。规范工作促进了管理的改善和加强。在宏观环境比较紧的情况下,
企业生产经营持续发展,经济效益提高。在1995年全市实现利税前10名的工业企业中,
股份有限公司占4家;营业额前10名的商业企业中,股份有限公司占6家。(李美孚)

【产权交易】济南产权交易市场产权交易业务从企业间闲置设备串换调剂、新产
品新技术转让,逐步发展到与产权交易相关的资产评估、融资租赁、收购托管、招商
引资、 专业培训等范围。1995年,先后通过有偿承担债务、兼并、拍卖等形式,为6
对12家企业办理了产权交易, 转让资产13312万元,妥善安置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
3000多人, 使54358平方米土地得到合理使用,从而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存量资产的
合理流动打下了坚实基础,对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资产资
信中介服务配合企业转机改制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恪守公正、客观、求是原则,坚
持服务第一、信誉第一、质量第一的宗旨,积极做好资产评估工作。全年接受委托评
估项目38个,为企业增值资本3835.5万元,增值率达253.67%。济南产权交易市场
从四个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①对济南市培育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和保证社会稳
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已成交的企业产权来看,大部分是由于各种原因陷入长期微利、
亏损甚至濒临破产的企业,其中约87%的资产处于呆滞、沉淀状态,通过产权有偿转
让,不仅大部分收回了企业初始投资,盘活了已沉淀的存量资产,而且重新安置了待
业职工,较好地发挥了存量资产的经济效益。②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调整企业产品
结构、组织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按照济南市发展第三产业的“退二进三”、“腾笼
换业”战略需要,以地理优势、产品优势、技术优势大力调整企业组织结构,迫使劣
势企业积极向优势企业靠拢,从而形成了产权主体多元化、产品生产系列化、经营方
式多角化的格局,产权交易方式呈现多样化。③对招商引资和扩大对外开放发挥了桥
梁作用。市场积极为企业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做好中介服务。截至年底已与16家产权
交易市场联网,先后与5家产权交易中心签订《产权交易联网协议书》,向5家网员单
位发布了产权交易信息,以整体或部分产权出让形式进行招商引资。④为亏损企业走
出困境发挥了中介服务作用。产权交易市场充分发挥信息灵、接触面广的优势,积极
为亏损企业出谋划策、牵线搭桥,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产权交易市场从登记、咨
询、资产评估到转让产权交接,实施一条龙服务,从而保证了济南产权交易工作健康
有序、积极稳妥的进行。

(靳华亮)

【“抓大放小”实施企业战略性调整】发展企业集团、壮大规模经济是搞活大企
业的重点。 全市新批企业集团34个,全市企业集团总数累计发展到148个。其中市属
46个,乡镇(区街) 属102个;拥有紧密层企业2286家,占集团成员企业的50%。新组
建的34家企业集团是:济南元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济南丘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济
南三科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济南东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济南仁丰集团有限责任公
司、济南中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济南市蔬菜副食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济南建工总
承包集团公司、山东福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济南金卡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济南
迪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济南华联商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三株集团有限责任公
司、山东鹏远集团总公司、济南鑫马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济南新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济南铸材集团总公司、济南金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济南石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济
南标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济南北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济南芙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济南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济南金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济南玉振集团有限责任公
司、山东水龙王集团总公司、济南豪鑫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济南洪楼建工集团有限责
任公司、济南新华纸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济南老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国安集
团总公司、济南鑫磊花岗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济南鲁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济南鲁
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突出特点是:①起点高。有31个企业集团是按照《公司法》和
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股份制形式组建的,产权清晰,资产联结紧密,具有很强的
竞争实力,这标志着济南市企业集团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②规模大。资
产总规模达20.6亿元, 平均每家达到6059万元;注册资金总额11.74亿元,平均每
家3453万元,从而为吸纳更多的中小企业进入集团、壮大规模经济创造了条件。③实
力强。年内产销过亿元的有27个,占新批企业集团的70%;实现利税千万元的有22个,
占新批企业集团的65%。④企业集团发展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在新建企业集团中,工
业企业集团18个, 商业流通企业集团13个,建筑业企业集团3个。在搞好大企业的同
时,放活小企业,是企业改革的重要方面。1995年全市国有小型和集体企业以产权改
革为重点,按照放开生产经营,放开改制形式,下放领导干部管理权限,不放松国有
资产监管,不放松对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监督管理的“三放两不放”原则,通过
重点突破、分类指导、典型引路、配套推进等措施,运用更加开放、灵活的改革办法,
多形式、多渠道,积极稳妥地放开放活。截至年底,全市2868家国有小型企业、集体
企业中,有2359家进行了产权改革,占82.2%。其中,939家发展前景较好、有一定
竞争能力的企业,选择了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的形式,共募集股金22.3亿元;305家
企业走了嫁接改造路子,共引进外资2.3亿美元。一些与大公司、优势企业生产经营
有关联,或虽经营困难但具备某些条件的企业,采取联合、兼并等形式,转换产权主
体, 向规模经营转移,其中实行兼并形式的企业157家,共盘活资产2.7亿元。部分
规模较小、缺乏活力的企业,通过租赁、出售等形式进一步放活。共租赁企业539家;
出售企业104家, 抽回资金3398万元。对83家严重资不抵债、难以搞活的企业,依法
实施破产, 处理债务3亿元。为提高改革质量和效果,改制企业坚持规范操作,坚持
把改革与改组、改造、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在确保公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整
体素质明显增强。(曹启松 李勇 金岩)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见“综合经济管理·计划工作”分目)

【县域企业产权改革基本完成】1995年,济南市县乡1884家企业中,已进行产权
改革的1744家,占92.5%。从隶属关系上划分,县属企业已进行产权改革的297家,
占同类企业总数的80%;乡镇企业已进行产权改革的1447家,占同类企业总数的95.
3%。从行业上划分,已进行产权改革的工业企业1207家,占同类企业的93.8%;商
业企业325家,占同类企业的92.3%;建筑企业114家,占同类企业的84.4%;其他
企业98家,占同类企业的86%。县域企业通过产权改革,理顺了产权关系,建立了新
的企业法人制度,调动了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达到了改制促转机、促发展的目的,
为县域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了条件:①巩固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改
革理顺了企业产权关系,堵住了公有资产流失漏洞,公有资产通过出售、折股等形式
优化配置,在与市场经济接轨过程中,继续保持了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据统
计,在改制企业募集的13.8亿元股本总额中,公有资产总比重为77.6%。公有资产
由模糊变得清晰、具体。其中国家股占12.3%,集体股占23.7%法人股占41.6%,
出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多元投资的混合经济新格局。②企业开始成为市场竞争的主
体。改制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在管理体制上,依法建立起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
事会、经理层在内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内部机构设置上,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自主
压减企业内部管理机构39%,裁减管理人员36%;在用人机制上,实行能者上、庸者
下的竞争聘用制度;在经营机制上,以市场为导向,转变经营思想,调整经营方针,
不断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实力。③优化了经济结构及资源配置。产权改革加速了
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通过联合、兼并、参股、控股等形式,大量闲置资产被盘活,
优势产品充分得到发展,骨干企业膨胀壮大,一批代表县域经济整体水平,具有一定
竞争实力的大集团、大公司初具规模。据统计,经市以上批准组建的县乡企业集团已
达84个, 产值逾2000万元的乡镇企业发展到200家。同时,劣势企业在调整重组中获
得新生, 据统计,共兼并、出售、破产企业167家,处理资产或债务24248.3万元,
安置职工3949人。企业改制还吸引大量消费资金转入生产领域,共新增股金3.6亿元,
其中个人股占77.3%, 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大大增强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实
力。以小城镇大企业为中心的企业群体开始出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
构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④经济增长
方式发生转变。企业制度创新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生产效益、管理效益同步
提高,综合素质普遍增强,县域经济正由过去主要依靠外延扩大拉动,变为外延、内
涵双轮驱动,在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运行质量明显改善。1995年,全年县乡工
业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比上年提高85.5%和67.8%,亏损企业户数减少18%,亏损
额减少1929万元。⑤职工收入在改革中有较大提高。县域企业改革大大增强了企业的
凝聚力和向心力,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空前高涨,收入明显提高。据平阴县统计,
1995年全县企业职工月均工资较上年增加100元,其中,改制企业增加150元。⑥政府
职能开始向间接管理转变。企业大面积改制,从根本上否定了政府对企业承担无限连
带责任的关系,带来县乡政府经济职能和管理观念的转变,政府从具体经济事务性工
作中解脱出来,按照放开生产经营,放开改制形式,下放企业领导干部管理权限,不
放松对国有资产的监管,不放松对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的监督管理方针,自觉转
向对经济工作的规划、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上来,精简了机构,提高了办事效率,
加强了财政、税收、工商、审计、社会等管理职能,提高了驾驭市场的能力。同时,
积极探索搞好集体资产的管理和经营的新路子。(徐建国)

【经济体制改革研究】 1995年, 体改研究工作以总结“八五”改革成就、规划
“九五”改革蓝图为主线,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诸多方面取得成果,用于
指导、推进全市改革实践,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改革政策研究方面,围绕推进现代企
业制度、深化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内容,通过系统地调查研究,先
后草拟制定了全市企业主管部门转体改制的意见、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检查指导的意见、
股份制企业规划意见、县域改制企业检查验收意见、设立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审批程序
的意见、全市发展企业集团的规划意见、深化企业改革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意见等。
提出要结合政府机构改革,结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构造国有资本运营主体,分层
次多流向进行企业主管部门转体改制工作;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提出要在改制初步完成
的基础上,既要规范好,又要力求在股权重组、资产结构优化等难点上取得突破,探
索出更深层次的试点经验。在改革试验研究方面,抓住全市性的重大改革试验项目进
行追踪调查研究:对于企业股份制改造试点,依据《公司法》,就定向募集公司提出
了规范化运行意见,指导济南化纤集团探索以发起方式设立股份公司的新路子;对30
家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总结出了几种较为成功的改制模式;对农村保险互助会的试
点,经调查研究,为章丘、商河两县提出了规范基金管理的建议办法;对小城镇综合
改革试点研究出有关对策建议等。在改革理论研究方面,一是加强了经济发展战略、
政策咨询和专题研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与抑制通货膨胀
研究》成果,得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较高评价,肯定“这一研究从探讨角度抓住
了我国跨世纪发展战略及宏观调控的核心热点问题,课题本身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是加强了理论研究成果的探讨交流,市体改委、体改研究会与济南日报社在《济南
日报》上联合开辟为期一年的“现代企业制度论坛”栏目,刊登专题论文40余篇,从
中评出25篇优秀论文。在济南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体改研究论文有
一项获三等奖,三项获社科优秀成果奖。(朱 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