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7&rec=63&run=13

【农村经济概况】1994年,济南农村按照市委、市政府“五条路子奔小康”的总
体部署,以开展“村办企业年”活动为主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积极促使经济“三
类村”转化升级,开展各县(市)、区之间的“一对一”竞赛,千名干部下乡扶贫等,
使全市农村经济又上新台阶。 ——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全年农业增加值44.4亿元
(1990年不变价,下同),比上年增13%。工农业总产值完成589.8亿元,比上年增长
62.4%。 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740亿元,增长67.2%,其中,非农业经济比上年
增69.2%,占农村经济的比重达91.0%。农业总产值54.67亿元,比上年增12%,
其中,种植业29.84亿元,比上年增4.2%;林业2.01亿元,增17.5%;牧业21.
99亿元,增23.4%;渔业0.83亿元,增29.7%。全市有400个经济“三类村”转化
升级,转化率60%。有13万名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农业生产稳步
增长。 ①种植业。 粮棉油生产战胜旱、涝、病虫等自然灾害获得好收成。粮食总产
237.66万吨, 比上年增5.44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棉花总产2.59万吨,比上年
下降5.5%;油料总产3.07万吨,比上年增2.3%。全市蔬菜种植面积3.33万公顷,
总产量226.39万吨,比上年增10.1%。②林业生产。全市共完成造林2.8万公顷,
种植农田林网1.3万公顷,四旁植树1442万株,分别超额完成年计划的110%、33.3
%、188.4%,基本完成消灭宜林荒山任务。济阳、商河、平阴三县达到省“八五”
绿化标准。 全年果品产量15万吨,比上年增3.4%,其中:水果14.4万吨,比上年
增8%。 ③畜牧业生产。年内,大力发展规模经营,组建龙头企业,实施专业户带专
业村,专业村带基地,基地带全市的发展战略。至年底,全市畜牧专业户3.82万户,
专业村168个, 规模饲养场千余家。养牛业迅速发展。全年投入资金5000万元,并出
台一系列优惠政策。 全市牛存栏86.16万头,比上年增49.4%。全年肉类总产26.
14万吨, 比上年增36.7%;禽蛋总产19.52万吨,比上年增18.2%;奶类总产3.
16万吨, 比上年增40.4%。④渔业生产。年内,全市把兴渔致富作为发展商品生产
的一条重要途径。全年开发新鱼池400公顷。大面积推广科学养鱼,积极引进新品种。
全市年推广精养面积1667公顷, 单产6000公斤。年孵化苗种2.32亿尾。年养鱼5662
公顷,总产20582吨,分别比上年增7.9%和26.9%。⑤多种经营。以庭院经济为主
体,以妇女劳动力为主力,种养、加工相结合的多种经营已成为农村经济收入的重要
来源。年内全市多种经营收入172亿元,比上年增43.7%。——乡镇企业再显“异军”
威力。乡镇企业“强龙带动、整体联动、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发展战略得到有效
实施。全年共完成各项投入40亿元,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200个。新上和技改
项目2600多个。 至年底全市乡镇企业总数达14.3万个,从业人员已突破百万人。大
投入带来大产出。 全市乡镇企业实现产值766.6亿元,比上年增长66.5%。实现工
业产值496.5亿元,比上年增58%,其中,乡镇办工业129亿元,增长74.5%;村办
工业266.18亿元,增长72.7%;村以下完成101.32亿元,增长17.5%。章丘市、
历城区的乡镇工业产值分别超过百亿元。全市乡(镇)、村两级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309.97亿元,增长86.9%。有61个乡镇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其中,5000万元以
上的有9个乡镇。 全年完成出口交货值22.94亿元,比上年增183.2%。全市有44个
乡镇完成出口交货值1000万元以上,其中,历下区姚家镇、章丘市普集镇突破亿元。
有141种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农村市场经济日趋活跃。年内全市农村投
资1.2亿元,新建改建综合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85处。各类市场总数已达
800多个。 各级农业部门积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大力兴建农技服务实体。到年底
已办起各类实体1000多个,总投资20亿元。在农村基本形成以农贸服务组织为龙头,
以专业批发市场为纽带,以集贸市场为基础,上下贯通左右连接的农村市场网络。年
底全市有25万名农村劳动力进入流通领域。市区80%以上的农副产品供应由这支队伍
完成。——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各地坚持以“面向市场、利用资源、调整结构、
提高效益”为总体目标,在稳定第一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首先在种植
业内部通过提高复种指数,扩大经济作物比重。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比重由上年的
62:38,调整到55:45。其次大农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林牧副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
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0%,上升到60%。再者,在整个农村经济中,二、三产业持续发
展,二、三产业产值占农村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88%上升到90%。全市农村基本形
成以农业为基础以乡镇企业为主导的经济格局。——农村改革向纵深发展。为适应市
场经济的需要,市委、市政府提出实行村级企业化管理、建立同乡经济协作联谊会、
“四荒”使用权拍卖、实行股份合作制等项改革。至年底全市实行村级企业化管理的
村达530个,建立同乡经济联谊会50多个,“四荒”使用权拍卖3万公顷。股份合作制
坚持乡镇企业为主,一二三产业全面推行,先改制后规范的原则。至年底全市农村第
一产业推行股份合作制的有315个; 第二产业3706个,占企业总数的3.5%,股本总
额19.69亿元,吸纳股金11.14亿元;第三产业1693个。——科技兴农成为全社会的
自觉行动。至年底,全市有5000多名农村青年自费报考各类成人大中专院校或参加技
术培训。 农村各类专业技术协会发展到800多处,联系农户10万多家。3000多名农业
科技人员晋升中、高级职称。农民技术员发展到4400多名。市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
市农技中专学校和“双高一优”农业示范区加快了建设步伐。全市农村共安排科技兴
农项目144个, 已鉴定验收8l项。——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内,市委、市政
府突出抓了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黄河滩区开发和市长一、二、三号工程建设。
以这些工程为重点加大资金、劳务、科技投入,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年
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资金1.58亿元, 其中财政投入资金比上年增长40%。共铺开水利
工程1.1万项,新增灌溉面积5400公顷,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2.4万公顷。截至年底,
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03.6平方公里,修复水平梯田8.18万公顷,营造水保
林8.59万公顷、经济林0.92万公顷,新建环山路489.6公里。在已施工的48条小流
域治理工程中,有13处已完工并通过验收。

全市年末机械总动力207.4万千瓦, 比上年增加13万千瓦, 其中,农用拖拉机
41860台/45万千瓦, 比上年增1694台/1.3万千瓦;农用汽车4353辆/31.32万千
瓦, 比上年增长286辆/1.42万千瓦;排灌机械总动力94637台/77.34万千瓦,比
上年增长13351台(件) /1.75万千瓦。农机具6.7万台(件)。农机固定资产总值8亿
元,比上年增长13.3%。全年完成机耕面积26.7万公顷,机播15万公顷,机收12.
5万公顷, 机械化综合水平达65%以上。全年化肥施用量14.54万吨,与上年持平;
农村用电12.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4%。——农村一批新的经济生长点迅速发展。
至年底,全市40%的乡镇驻地初步形成“三个一” (一个专业市场、一条商业街、一
个工业区)布局,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全市农村个体企业发展到2万家,产值占整
个农村经济的10%,税收占15%。——农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年内,农民人均纯收入
1401.57元,扣除物价因素,人均纯收入1114.7元,实际增长11.5%,其中,商河
县、济阳县人均1000~1300元;平阴县、长清县、历城区、章丘市人均1300~1600元;
槐荫、 市中、历下区人均1700~2000元;天桥区为2567.2元,居全市之首。全市人
均收入2000元以上的农民占21.3%,比上年增长17个百分点。近郊47.5%的农民人
均收入2000元以上。 全市又有12个乡镇、771个村进入小康行列。全市小康镇14个,
占总数的12.6%,分别是:北园、段店、吴家堡、七贤、姚家、旭升、明水、普集、
埠村、王舍人、华山、洪家楼、长清城关、归德镇。小康村达1521个,占总村数的32
%。年底农村储蓄余额34.9亿元,比上年增长17亿元,人均增长470元。全市已通电
农户96.4万户, 占总农户的99.3%;通汽车村3607个,占总数的75.8%;通电话
村1846个,占总数的38.8%;通自来水村1796个,占总数的37.8%。

【农村土地经营现状】年内,全市农村有农户97万户,364.2万人,耕地34.33
万公顷,其中,纯粮田24万公顷。年底,93.8%的农户和92.2%的耕地继续实行家
庭承包经营。承包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均田制,即土地按人口平均承包到户。这种
形式有72万农户, 占全市总农户的74.2%,经营土地24.13万公顷,占全市总耕地
的70.3%。二是双田制,即将承包土地分为口粮田和经济田(责任田) 。口粮田按实
际人口平均分配到户,长期使用,仅需负担农业税和少部分提留;经济田(责任田)实
行承包或租赁经营,引入竞争机制。实行这种形式的有19.5万户,占总户数的20.1
%,经营土地7.17万公顷,占总土地的20.9%。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除上述两种
承包形式外,济南市又涌现出6种新的承包形式。 一是大户承包。每户农民承包1.3
公顷以上为大户承包。 年内全市有承包大户5192户, 其中,经营1.3~3.3公顷的
4841户,3.3~6.7公顷的298户,6.7~13.3公顷的30户,13.3公顷以上的23户,
共经营土地2.17万公顷。 二是联户承包。 即由1人牵头几户自愿联合承包,全市有
135处,590户,经营土地256.7公顷。三是集体农场。这种形式多为集体经济实力较
强的村。集体把一部分土地集中起来成立农场,实行集约化经营。年底,全市有集体
农场25处, 经营土地800公顷。四是农业车间。在部分村办企业较强的村,兴办农业
车间,务农职工工资由企业支付,根据企业规定的产量收入标准实行超产奖励。年底,
全市有农业车间13个,劳力325人,经营土地260公顷。五是土地股份合作经营。这种
形式是以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农民的使用和经营权三权入股,按股分红。年底全市股
份合作经营的土地2333.3公顷,入股农户1200户。六是对“四荒”使用权进行拍卖。

(张礼轩)

【拍卖“四荒”使用权】年初,济南市开始对“荒山、荒水、荒坡、荒滩” (简
称四荒) 的使用权进行拍卖。至年底,全市共拍卖3万公顷,其中,荒地、荒滩1万公
顷, 荒山2万公顷。拍卖“四荒”使用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①延长“四荒”使用年
限。“四荒”使用权由原来的15年左右延长到30~70年以上。购买者享有自主权和依
法处置权,所有种养收入归己所有。②购买者不再承担征购、提留任务。林业部门对
营林的全过程提供系列服务; 十年内免征农林特产税,对生态防护林给予每亩2元苗
木补助费。③底价适度规模拍卖。富山亩价30~50元,穷山亩价0.5~30元。提倡购
买一座山、一条沟、一个流域。对一次购买“四荒”面积300亩以上,并按期开发者,
由县有关部门命名为家庭农(林、牧、渔)场,享受集体农场的待遇。④拍卖活动实行
公平竞争、公开竞价,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村委会为法人代表与购买者签
订合同、司法部门给予公证,土地管理部门确权发证。(张礼轩)

【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一二期项目竣工】1988年国家开始立项对黄淮海平原进行
综合农业开发。年内第二期开发项目顺利竣工。两期工程计划投资1.17亿元,其中,
各级财政拨款6547万元,国家农贷3826万元,群众自筹1298万元。实际完成2.1亿元
(包括劳务折资5845万元) 。资金用于农田基本建设1.4亿元,占总投资的66.7%,
农业科技投入2520万元,占12%,林业建设2100万元,占10%;畜牧、淡水养殖、农
业机械投资2380万元,占11.3%。两期工程共完成治理改造中低产田0.55万公顷,
开垦治理改造荒碱地0.8万公顷,扩大灌溉面积2.67万公顷,改善灌溉面积3.67万
公顷,经济效益4.5亿元,投入产出比1:2.97。(张礼轩)

【11.3%的村庄实行企业化管理】 村级企业化管理是把每一个具有一定条件的
行政村当作集一、二、三产业于一体的大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经营方式进行管
理,从而使农村经济形成产业多结构、经营多层次、流通多渠道、市场大范围的发展
格局。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村,一般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力占全村总劳力的80%左右,
二、三产业的总收入占村总收入的8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上,土地全部
或部分实行了规模经营。还有的经济实力较薄弱,二、三产业欠发达的村被相邻企业
兼并, 实行村企合一。至年底,全市有530个村实行企业化管理,占全市行政村总数
的11.3%。济南村级企业化管理,目前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公司型。全市有145个
村采取这种形式。实行村党支部、村委会、实业总公司三个牌子一套人马,总公司下
设分公司或企业。实业总公司侧重抓二、三产业,村委会侧重抓农业。村里绝大部分
劳力在村办企业工作。农业以双层经营为主,少部分实行规模经营。这种类型主要有
长清县城关镇西三里村的国泰实业总公司、市中区井家沟的顺达实业总公司等。二是
集团型。已有29个村采取这种形式,如天桥区的清河集团、历城区的甸柳集团等。这
种形式由集团统管全村的党务、行政和经营。部分村设立党委,书记和总经理由一人
担任,村级组织主要负责社会管理。三是村企合一型,全市有145个村采取这种形式。
有的是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将村委会职能纳入企业管理之中,实行村党、政、经三位
一体。有的强企业,兼并经济三类村或落后村。如槐荫区红旗汽车改装厂兼并古城村,
成立古城实业总公司,撤销村委会,党、政、经统归总公司负责,原村级组织的职能
由下属的农业公司承担。 四是公司加农户型。已有203个村实行这种形式。在特种农
业、养殖业、手工业比较发达而劳作比较分散的村多采取这种形式。特点是,公司既
可以是本村的,也可以是外村的、外地的,供和销由公司负责,生产加工在农户,公
司一头联着市场,一头联着农户,形成一条龙系列化服务。(张礼轩)

【推广“村帐乡管” 经验】为完善农村财务管理,8月中旬,市委、市政府在章
丘市高官寨乡召开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依法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现
场会,推广高官寨乡“村帐乡管”经验。会后备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展
试点和推广工作。至年底,全市有30%的乡镇推广这一做法,使农村财务管理实现了
统一记帐方法、统一帐据表册、统一各种凭证、统一档案管理、统一财会人员管理制
度。通过上述措施,较好地解决了部分行政村财务管理体制严重滞后,会计监督职能
大大削弱,财务管理混乱,贪污浪费严重,干群矛盾激化,农民负担过重等方面的问
题。

(刘继淮)

【农村合作基金会稳固发展】年内全市共发展村合作基金会99处,乡镇农村合作
基金会30处,县联合会1处。开展资金融通的村数达到652个。年末共筹集到可融通资
金5247万元,全年累计投放资金总额6638万元,其中投放到第一产业2225万元,第二
产业3342万元,利用这批资金,发展了一些短、平、快项目。

(刘继淮)

【农业机械化概况】 年内, 全市农业机械销售总额8500万元,新增各类农机具
13351台 (件) 。农机总动力207.4万千瓦,比上年增13.4万千瓦,其中农用拖拉机
41860台、45万千瓦,分别比上年增加1694台、1.3万千瓦。农机具6.7万台(件) 。
农机固定资产总值8亿元, 比上年增13.3%,年内完成机耕地面积26.7万公顷,机
播15万公顷,机收12.5万公顷,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65%以上。全市111处乡镇均建
立起管理、服务、经营一体化农机站。全市村级农机管理服务站(队)巳发展到1595个,
占村总数的34%,比上年增加2%。全市乡、村两级共有农机管理员10239人。年内共
培训各类农机人员31493人次,其中新培训驾驶员3700人。农机维修网点674个,其中
个体网点580个,农机维修工2093人。农机维修网点年审率为80%。(陈士贤)

【11.3%的村庄实行企业化管理】 村级企业化管理是把每一个具有一定条件的
行政村当作集一、二、三产业于一体的大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经营方式进行管
理,从而使农村经济形成产业多结构、经营多层次、流通多渠道、市场大范围的发展
格局。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村,一般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力占全村总劳力的80%左右,
二、三产业的总收入占村总收入的8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上,土地全部
或部分实行了规模经营。还有的经济实力较薄弱,二、三产业欠发达的村被相邻企业
兼并, 实行村企合一。至年底,全市有530个村实行企业化管理,占全市行政村总数
的11.3%。济南村级企业化管理,目前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公司型。全市有145个
村采取这种形式。实行村党支部、村委会、实业总公司三个牌子一套人马,总公司下
设分公司或企业。实业总公司侧重抓二、三产业,村委会侧重抓农业。村里绝大部分
劳力在村办企业工作。农业以双层经营为主,少部分实行规模经营。这种类型主要有
长清县城关镇西三里村的国泰实业总公司、市中区井家沟的顺达实业总公司等。二是
集团型。已有29个村采取这种形式,如天桥区的清河集团、历城区的甸柳集团等。这
种形式由集团统管全村的党务、行政和经营。部分村设立党委,书记和总经理由一人
担任,村级组织主要负责社会管理。三是村企合一型,全市有145个村采取这种形式。
有的是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将村委会职能纳入企业管理之中,实行村党、政、经三位
一体。有的强企业,兼并经济三类村或落后村。如槐荫区红旗汽车改装厂兼并古城村,
成立古城实业总公司,撤销村委会,党、政、经统归总公司负责,原村级组织的职能
由下属的农业公司承担。 四是公司加农户型。已有203个村实行这种形式。在特种农
业、养殖业、手工业比较发达而劳作比较分散的村多采取这种形式。特点是,公司既
可以是本村的,也可以是外村的、外地的,供和销由公司负责,生产加工在农户,公
司一头联着市场,一头联着农户,形成一条龙系列化服务。(张礼轩)

【年度农业气候分析】1994年度(1993年12月~1994年11月)全市总的气候特点是:
气温偏高,热量充足;光照基本充足,其中南部略偏高,北部、东部略偏少;降水量
偏多且降水时段不均, 旱、涝、大风等自然灾害明显。1994年度全市平均气温14.6
℃,较常年偏高1.2℃。≥0℃积温5470.4℃。全年气温普遍偏高,其原因除遇高温
年份外,市区还因城市热岛效应所致。市郊及各县热量充足和无霜期延长对农业生产
非常有利。太阳光照全市分布不均,东部和北部光照偏少,日照时数为2158~2946小
时。10~12月,阴(雨)日数、雾日数多,致使日照偏少,对大棚蔬菜生产和交通十分
不利。降水量分布不均,全市平均734.0毫米,比常年偏多127.5毫米。春季降水比
常年偏少36毫米,致使春季和夏初出现严重旱情,影响到部分农作物适时播种,部分
山丘地区人畜吃水遇到困难。夏季降水比常年偏多108.9毫米。降水时段不均,雨量
大而集中,造成明显的旱涝灾害特征。

(隋国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