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7&rec=45&run=13

【工业概况】 1994年, 济南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2202个。其中国有企业
366个,集体企业1705个,其他经济类型企业131个。按企业规模分:小型企业2020个,
中型企业129个, 大型企业53个。按隶属关系分:中央属企业44个,省属企业34个,
市属企业397个,县(区)属企业645个,乡镇及其他企业1100个。全市1781个乡及乡以
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年末固定资产原值236.4亿元,其中国有企业166.9亿元;固定
资产净值152.9亿元,其中国有企业103.8亿元;工业流动资金全年平均余额225.6
亿元,其中国有企业132.7亿元。

1994年,济南市工业系统按照“一保、两改、三调整”的工作思路,即保国有大
中型企业,深化改革、加强企业技术改造,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营销
人员比例结构,开展了以“双增双节”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效益年”活动,努力克服
困难,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较好的发展势头,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工业生产稳步快速增长。全市工业增加值达154.5亿元(按现价计算,下同),比上年
增长18.1%。其中,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增加值为l13.7亿元,增长l 0.4%;
国有企业增长0.9%; 集体企业增长36.8%;以三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为主体的其
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20.1%; 大中型企业增长3.8%。——产销衔接日趋好转。全
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完成销售产值481.1亿元, 增长57.4%;工业产销率达
到96.4%;全市完成出口商品供货值67.79亿元,增长62.6%。——经济效益持续
回升。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实现利税41.7亿元,比上年增长42.8%;实现
利润13.6亿元,增长64.3%;资金利税率达11.39%,比上年提高0.74个百分点;
成本费用利润率4.3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增加值计算)
为20102元/人年, 增长8.6%。——扭亏工作成效显著。截至年底,市属预算内国
有工业企业亏损面由5月末的46%降到28%, 亏损户由58户减少到34户。亏损企业亏
损额1.32亿元,下降28.2%。——技术进步、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全市全年完成技
术开发项目650项, 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35项,填补国内空白和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
2l0项。 实现新产品产值36亿元,利税4.0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和30%。有4
户企业被确认为国家级技术中心, 有5户企业被确认为省级技术中心,有9个企业的9
种产品荣获“山东名牌”称号。截至年底,全市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2亿元,比上年增
长38%; 列入国家专项和省百项重点的33个项目累计到位资金8.27亿元,完成工作
量8.5亿元。全市工业企业嫁接改造面超过40%。——工业企业兴办三产成效显著。
年底,市属工业企业已兴办独立核算的三产实体1696家,从业人员4.6万人。全年实
现增加值4.35亿元,实现利税1.46亿元,基本实现了厂厂办三产的目标。地处城区
内的工业企业全部实施“腾笼换业”规划的有15户,部分实施的有23户。

【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上年开展的“市场效益年”活
动的成果, 1994年初, 中共济南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在全市经济战线广泛开展
“管理效益年”活动。通过大力开展以“双增双节”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效益年”活
动,增强了全市经济综合效益和竞争实力。全市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71.82亿元,
比上年增长18.9%;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8亿元,增长26.7%;全市出口商品供
货值达到67.79亿元,增长62.6%。“管理效益年”活动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实行加强管理与深化改革有机结合,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着重从根本上解决管
理滑坡的问题。全市经济战线上广大干部职工在思想认识上对管理与改革互为条件相
互促进的关系基本形成共识,多数企业在抓改革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强化企业管理,
避免了“以改代管”;在抓管理的同时,注意加大改革措施,依靠改革创新管理方式,
避免了“只管不改”。在实际操作上,重点抓了30户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贯彻落实、部分企业运行机制的改组改
制等。普遍推行和深化完善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指导部分企业进行了职工养老和
失业保险制度以及工伤、医疗等保险制度的改革,同时对部分长期管理不善、亏损严
重、 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实施了破产、兼并和租赁经营等。对187户企业实行
了有限责任公司的改组。这些措施不仅改革了企业的经营机制,而且创新了企业内部
管理机制, 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企业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2.实
行重点带动战略,全面提高企业管理素质。重点带动战略的实施,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抓重点企业带动。选择了60户经济效益好、管理素质高、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据
龙头地位的企业,在生产要素上予以重点支持保证,在政策上予以倾斜扶持,在改革
试点上给予优先考虑,确保其在速度、效益、素质和后劲等方面同步提高。这些企业
为全市经济总量的扩大和整体效益的提高做出贡献,并创出一些既与国际惯例接轨,
又符合国情、市情的科学管理模式和经验,为全市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探索出新路子。
同时,鼓励和支持这些企业实行膨胀发展,兼并联合一批管理水平低、设备工艺陈旧、
经济效益差的劣势企业,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使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品、优势企业流
动,增强了重点企业的实力。二是重点环节带动。针对企业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
量大的实际情况,坚持以“双增双节”为突破口,注意在不同时期选择确定不同的薄
弱环节作为主攻方向和强化管理的侧重点,先后开展了“现场管理月”、“营销竞赛
月”、“质量管理月”、“节能成本月”、“管理状态评价月”等专项活动,把“管
理效益年”活动开展得生动扎实。全年全市县属以上工业企业通过“双增双节”实现
管理效益1.63亿元。 通过开展企业管理状态评价,轻骑集团、第二机床厂等14个企
业被评为A类企业,第一棉纺织厂、电视机厂等17个企业被评为B类企业。这些企业对
全市管理水平的提高起了较好的带动作用。 3.实行各级领导责任制,集中力量打好
关系全市发展和稳定大局的企业扭亏攻坚战。企业扭亏工作是“管理效益年”活动的
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市委、市政府极为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①成
立全市扭亏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确定目标任务,加强指挥调度,层层分解
落实。从市到县(市)区、局(公司)和亏损企业都制定扭亏目标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
级、一级保一级,同心协力、齐抓扭亏的好局面。②34名市级领导干部、82名市直部
门主要领导干部实行联系亏损企业制度,分别包点联系一个亏损企业,为企业“会诊
治病”,“对症下药”,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③财政、金融部门千方百计地为困难
企业注入部分启动资金,不同程度地缓解了资金短缺的矛盾,使一批困难企业扭转了
被动局面。扭亏攻坚战的初步胜利,对全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4.协调动作, 密切配合,全市上下积极为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创造良好的外部
环境。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把“管理效益年”活动
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下气力抓紧抓实。特别是下半年省政府作出在全省广泛深
入地开展“双增双节”活动的决定后,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八增、六压”的目
标任务,全市工基交财各系统,各经济综合部门、管理部门明确任务,实行分工负责
制,逐级落实,收到较好的效果。市经委、财委、建委等部门主动配合,统一动作,
加强对活动开展情况的调度和检查;市财政、税务、统计、审计等经济综合、监督、
杠杆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围绕“管理效益年”活动的目标任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
工作效率,强化对企业的服务和指导,保证和促进了“管理效益年”活动的深入、健
康发展。

【扭亏攻坚战取得初步胜利】1994年,济南市工业生产在快速稳步增长、经济效
益持续回升的同时,由于部分企业管理混乱、资金紧张以及实施新财会制度和新税制
的影响,企业亏损形势依然严峻。中共济南市委、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6月3日,市
委书记、市长谢玉堂在全市企业扭亏工作会议上发出了“打好扭亏工作攻坚战”的号
召。全市上下采取一系列大动作,形成同心协力、齐抓扭亏的好局面,取得扭亏攻坚
战的初步胜利。 至年底,市属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面由5月末的46%降到28%,
亏损户数由58户降到34户。采取的措施有:1.六大班子上一线,帮助企业扭亏增盈。
市政府成立扭亏工作领导小组,市、县、局、企业层层实行责任制。34名市级领导干
部和84名市直各部门的局级干部在处理好分工面上繁忙工作的同时,分别深入生产第
一线,实行包点挂企业,为企业扭亏献计出力,帮助企业制订扭亏方案,解决项目、
资金等实际困难和问题。在市级领导和部门领导包点联系的78户工业企业中有26户扭
亏为盈, 扭亏面为33.3%。在包点的市、局领导的协调下,财政、金融部门在资金
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困难企业注入数千万启动资金,一定程度缓解了资金短缺的矛
盾。 2.依靠改革找出路。坚持把深化企业改革作为实现扭亏增盈的根本措施来抓,
依靠改革为亏损企业开辟新的途径。针对亏损企业的不同情况,积极探索各种改革之
路,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出让产权、租赁经营、停产整顿、兼并联合、切块治
理、 依法破产等多种形式,先后对济南第八棉纺厂等5户企业实施破产;对济南食品
厂等21户企业实行兼并;对济南第五棉纺厂等一批企业实行“一厂两制,分而治之”;
对济南第二染织厂等企业实施停产整顿。通过联合组建了一批企业集团,既壮大了优
势企业实力,又使困难企业获得新生。济南第一棉纺织厂、毛纺厂等一批企业通过实
行股份制改造,使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3.盯住管理要效益。围绕现场管理、
营销管理、质量管理、节能成本管理和状态评价等多项管理工作大作文章,狠下功夫。
纺织系统坚持管理与扭亏工作有机结合,狠抓质量、成本和节约挖潜,全系统吨纱用
棉量由上年的1082公斤下降到1057公斤, 仅此一项就节支800多万元。全市涌现出一
批像济南第二棉纺厂、第七棉纺厂、三元印刷公司、压力表厂等依靠强化管理扭亏为
盈的好典型。 全市1994年实现管理效益1.6亿元。4.优化结构走新路。市政府总结
推广济南第二印染厂等调整产业结构、拓宽企业发展空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先进
典型经验,坚持扭亏与实施“腾笼换业”相结合,帮助亏损企业利用地处城区黄金地
带的有利条件,腾出厂房、厂区兴办三产。市政府专门召开工商联手兴办三产座谈会,
组织市五大商场与五个工业局结成对子,由商场帮助工业企业一起开发三产项目。截
至年底,全市工业企业兴办独立核算第三产业实体达1696户,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
点。 5.调整班子增活力。市委、市政府对市属亏损企业认真地进行考查了解,先后
对22个亏损企业的50名厂级领导进行了充实调整,坚持能者上、庸者下,使企业领导
班子真正成为职工信任、事业心强、懂经营、善管理,能够一心一意带领广大职工克
服困难,走出困境的战斗集体。

【第三产业发展迈出较大步伐】1994年,济南市工交系统更新观念,在“一业为
主、多种经营、交叉延伸、拓展空间”的道路上迈出较大步伐。截至年底,市属工业
企业兴办独立核算三产实体1696户,从业人员达4.6万人;三产增加值达4.35亿元,
占年度计划的108%; 第三产业营业收入达22.3亿元,比上年增长67.7%;实现利
税1.46亿元,增长1.47倍。——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三产实体。第一机床厂的
白马经济发展总公司已有20个子公司,从业人员1400多人;试验机厂的试验仪器成套
销售公司,成为全国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试验仪器经销公司;石化二厂的新兴石化
实业公司,开展多种经营业务,年营业收入达4000万元以上;第二印染厂的家具城,
染织厂的中恒商城,二轻系统的箱包市场,天桥区堤口工业公司的果品市场也都具有
较大的规模。市包装公司与中国包装公司、省包装公司及北园镇包装公司联办的济南
包装市场已被列为国内贸易部重点发展的全国九大专业市场之一。全市已有工交系统
兴办的机械、纺织、轻工类专业市场10多处。——安置了一批二产富余人员。兴办三
产安置富余职工比例已达78.5%, 为企业分流了大批人员,减轻了企业负担,提高
了经济效益。 市纺织局92.5%的企业后勤部门实行向企业内部和社会双向服务,分
流出75%的后勤服务职工,既为企业增加了收入,又弥补了社会服务的不足。无线电
八厂以光远电子公司为核心的三产实体, 担负起全厂120多名退休职工的工资,为企
业解决了一大困难。——“腾笼换业”有新的突破,沿街办三产已初步呈现连片之势。
市区黄金地段工业企业拆墙扒窗,改造扩建沿街三产设施11万平方米。继朝山街一些
企业和第二印染厂实施“腾笼换业”之后,1994年又有染织厂、食品厂等10多户企业
实施“腾笼换业”,兴办了规模较大的商城、市场等。朝山街已有一半三产实体是由
工交企业兴办的,北园路西首已为退出二产进入三产的企业所占据。

【9种产品被评为“山东名牌” 】济南市9个企业的9种产品被授予1994年度“山
东名牌” 称号,获此荣誉的企业数和产品数均居全省首位。这9种产品是:中国轻骑
摩托车集团总公司的轻骑牌木兰摩托车、中国济南洗衣机厂的小鸭牌全自动滚筒洗衣
机、济南卷烟厂的将军牌烤烟型卷烟、济南啤酒集团的北冰洋牌啤酒、浪潮电子信息
产业集团的浪潮牌系列微机、济南钢铁总厂的济钢牌碳素结构钢热轧中厚板、济南第
一机床厂的济一牌MJ―50CNC数控卧式车床、 济南柴油机厂的驰动牌Z12VBl90型柴油
机、济南汽车制造总厂的斯达——斯太尔自卸汽车。

【9家企业技术中心被定为国家、 省级技术中心】1994年,济南市4家企业和5家
企业的技术中心分别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型汽车集团、第二机床
厂、 小鸭电器集团、浪潮电子集团4家企业技术中心被确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轻骑摩托车集团、 钢铁总厂、发电设备厂、第一机床厂、第二机床厂5家企业技术中
心被确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实施“骨干膨胀”战略,壮大规模经济】济南市工交系统认真贯彻山东省政府
“纵抓集团”战略,企业集团发展呈现出新趋势,逐步构筑成济南工业经济的主框架。
截至1994年底, 工交系统已建立企业集团39个,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3.2亿元,利
税7.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2%和18.3%。在发展企业集团上,重点围绕名优
产品和骨干企业发展规模经济,发挥群体优势,走出新路子:——以名优产品为龙头,
资产联接为纽带,企业集团发展走上规范化轨道。企业集团认真实施名牌战略,努力
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盈利水平,创出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名牌产品,其中小鸭电器集
团、轻骑集团等6个企业集团的6种产品被授予“山东名牌”产品称号。部分集团通过
公司制改组,核心层和紧密层之间初步形成资产联接纽带,集团更趋巩固。轻骑集团、
啤酒集团、金泰集团已建立股份有限公司,其中轻骑股票已上市交易。对核心层尚未
实行资产联接的企业集团,也将要改组为有限责任制集团公司;新组建集团,都将按
公司制运作。——实施“骨干膨胀”战略,壮大企业集团经济实力。通过企业兼并、
联合等组织结构调整,使存量资产和生产要素向名优产品企业和骨干企业流动,以规
模膨胀增强企业集团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1994年,先后有10家中小型困难企业被
兼并、并入优势企业,为优势企业提供了场地、设备、技术人员等必要生产条件,使
企业集团呈现多元化经营新趋势。如轻骑集团,近年来先后将济南磁电机厂、电池厂、
酶制剂厂、花岗石南厂、灯头厂等企业纳入集团紧密层,极大地拓宽了轻骑产品的发
展空间。——扶优扶强,培植能在市场经济中顶风压浪的“航空母舰”。对在市场经
济中竞争力强,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排头兵地位的大型优势企业集团,在调整、联合
和专业化生产等方面优先向他们倾斜,给予重点扶植。突出培育了轻骑、化纤、服装、
白马、 啤酒、锻压、小鸭等7个列入省重点发展的集团,用足用活省里制定的优惠政
策,加快这些集团发展壮大,更好地发挥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撑、辐射和带动作用。
(毕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