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第三产业基本情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7&rec=10&run=13

【第三产业规模】1992年末,全市独立核算和单独核算的第三产业单位共3.3万
个, 还有从事第三产业的个体户8.2万户,单位和个体合计共11.5万个。全市第三
产业全部从业人员为69.8万人; 第三产业拥有的固定资产原值为309.1亿元。当年
全市第三产业总产出为133.9亿元,中间投入57.2亿元,增加值为76.7亿元。在全
市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一产业比例占13.3%,第二产业占47.4%,第三产业占
39.3%(含军、警、铁路部门)。

【第三产业发展对比】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从业人
数,1992年比1991年增长11.4%,比1980年增长近2倍,1980年至1992年平均年递增
9%;固定资产原值,1992年比1991年增长44.1%,比1980年增长11倍还多,1980年
至1992年平均年递增23%;增加值(包括军、警、铁路部门)1992年比1991年增长33.
1%;比1980年增长11倍,1980年至1992年平均年递增23.5%,劳动生产率 (按增加
值计算) , 1992年为11131元, 比1991年增加1690元,增长17.9%,比1985年增加
7776元,增长232%,比1980年增加8225元,增长327%。

【第三产业行业分布】 1.从业人员行业分布。在12个行业中,处于全市第三产
业从业人员第一、 二、三位的行业分别是:①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为26.1万
人,占总人数的37.4%,全市平均每20.3人拥有1名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人员;
②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从业人员为10.2万人,占总人数的14.6%;③
教育、 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业,从业人员为9.7万人,占总人数的13.9%。
以上三个行业从业人员总和占全市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的65.9%。2.增加值行业分布。
在12个行业中,提供增加值最多的为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增加值为25.2亿元,
占全部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2.8%;其次为金融、保险业,增加值为15.2亿元,占总
量的19.8%;处于第三位的是房地产业,增加值为7.9亿元,占总量的10.3%。以
上三个行业增加值总和占全部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63.0%, 说明以上行业为全市
第三产业的主导行业。 3.高劳动生产率行业分布。在全市第三产中,劳动生产率最
高的行业为房地产业,为127476元,比全市第三产业平均数高116345元,高10.45倍,
比最低的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高26.88倍;劳动生产率居第二位的为金融、
保险业,劳动生产率为10429l元,比全市第三产业平均数高93160元,高8.37倍,比
最低的行业高21.81倍。见“第三产业行业分布”表。

【行政区域分布】全市行政区域划分为五区四县一市。城区四区 (历下、市中、
天桥、槐荫区)第三产业最为发达,所提供的增加值为52.5亿元(平均每区13.1亿元),
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68.5%(平均每区占17.1%),城郊区(历城区)第三产业发
达程度居中,提供增加值7.8亿元,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0.2%。其他五个县、
市(章丘、长清、平阴、济阳、商河) 第三产业增加值总和为16.4亿元(平均每县市3
.3亿元) ,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1.3%(平均每县市占4.2%)。城区四个区中
提供增加值最多的为市中区,最少的为天桥区。五个县市中提供增加值最多的为章丘
市,最低的为平阴县。见“第三产业区域分布”表。

【按管理体制分类的第三产业分布】①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第三产业2.I万户,从
业人员27.7万人,提供增加值15.3亿元,劳动生产率为5590元;②企业单位第三产
业1.1万户, 从业人员26.5万人,提供增加值67.5亿元,劳动生产率20080元;③
个体第三产业8.2万户, 从业人员15.6万人,提供增加值9.6万元,劳动生产率为
6114元。由上看出,行政事业单位第三产业人员虽比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多1.2万人,
但所提供的增加值仅为企业单位四分之一弱。这是因为,行政事业单位虽属第三产业
范畴,但多数属于非市场交易型单位。个体的第三产业人均提供增加值和劳动生产率
比行政事业单位略高一些,但同企业单位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按隶属关系分类的第三产业分布】从隶属关系看,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劳动
生产率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中央属、省属、市局、县市区属、乡(镇、街道)
属、村(居) 属。见“按隶属关系分类第三产业分布”表。

【按经济类型分类的第三产业分布】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第三产业不仅总规模发
展很快,经济类型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初步形成以国有经济为主,各种经济并存
的格局。截至1992年底,全市第三产业中,国有经济从业人数达36万人,提供增加值
44.4亿元; 集体经济从业人数16.8万人,提供增加值13.3亿元;个体经济从业人
数15.7万人, 提供增加值9.6亿元;其他经济从业人数1.3万人,提供增加值9.4
亿元。国有经济增加值占全部增加值比重由1980年的85.2%,下降为57.9%,下降
了27.3个百分点;集体经济增加值比重由1980年的10.3%上升为17.3%,上升了7
.0个百分点;个体经济增加值比重由1980年的4.5%上升为12.5%,上升了8.0个
百分点;其他经济由1980年的0上升为12.3%。见“按经济类型分类第三产业分布”
表。

【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初次分配】第三产业增加值是核算期内第三产业生产活动的
最终成果。1992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初次分配中,国家所得6.2亿元,占8.1%;
集体所得36.8亿元, 占48%;个人所得33.7亿元,占43.9%。与历史数字比较,
国家所得比1991年上升0.4个百分点, 比1985年下降2个百分点;集体所得比1991年
下降0.5个百分点,比1985年下降7.7个百分点,比1980年下降15个百分点;个人所
得比1991年上升0.1个百分点, 比1985年上升9.7个百分点,比1980年上升13.1个
百分点。全市第三产业分配基本趋势是:个人所得比重逐步上升,集体所得比重逐步
下降,国家所得比重相对稳定。分配格局由原来的集体得大头、个人得中头、国家得
小头逐渐变为集体、个人得大头,国家得小头。(蔡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