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改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6&rec=11&run=13

【经济体制改革概况] 1993年,济南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和《中共中
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按照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改
革和发展总体思路,加强对改革的领导,研究 制定深化改革的各项具体方案和措施,
为改革整体推进创造了条件。 1.以转换经营机制,理顺产权关系为重点的企业改革
有了新的突破。①继续全面落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 (以下简
称《条例》),进一步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加快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据对100户预
算内国有工业企业的调查,《条例》规定的14项自主权中,除外贸自营权和拒绝乱摊
派权外,其他12项已经落实或部分落实。全市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岗位技能工资制
的企业分别为120户和115户,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实行管理人员聘任制的达95%以上。
②理顺企业产权关系,股份制试点有突破性进展。经省、市体改委正式批准的股份制
试点企业达47户,其中已募足股份或开始募集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21户,股本总额12
亿元; 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到26户,股本总额3605万元。7月下旬,完成了青啤股票社
会公众股在济发行工作。10月下旬,根据国务院证券委关于1993年股票发售与认购办
法的意见,在全国首次采用在规定的期限内无限量办理双定特种存款的方式,成功地
完成了济南轻骑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③把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与
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扭亏和发展规模经济结合起来,促进了各类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啤酒、金泰等集团通过股份制改组,集团成员间的资产联结纽带更加紧密,实力明显
增强, 经营机制转换的步伐明显加快。全市企业集团总数75个,经济联合体137个,
有7家集团被列为省政策扶持发展的重点企业集团。 有8户优势企业兼并了8户劣势企
业或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渤海公司兼并济南火柴厂等尤为引人注目。④积极
推行“公有民营”。全市90%以上的国合商业小企业实行了“公有民营”改革。到年
底, 95%以上的企业已扭亏为盈,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亏损甚至资不抵债的局面。2
.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展步伐加快。 1993年,全市完成市场建设投资近4亿元,新建
市场140多处, 比上年增加3.2倍;城乡市场总数达626处,比上年增长28.2%;市
场贸易成交额突破55亿元, 增长1.43倍。市场交易额在全省的位次由上年的第六位
上升到第三位。生产要素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是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这类市场已发展
到130处, 比上年增长18%。其中生产资料市场发展最快,到年底已达35处,吸引省
内外2580余家企业进入市场经营。济南信息市场和经纪人事务所,劳动力、人才、技
术、 证券等专业市场不断壮大,济南华易期货经纪公司经国家批准正式开业。3.社
会保障制度改革有新的进展。到年底全市共有1675个国有和县以上集体企业参加了固
定职工退休费用的全市统筹, 固定职工人数61.9万人。实行退休费用社会统筹,使
15.8万名退休职工的生活待遇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使5162名亏损企业、停
产企业的退休职工生活得到了保障。市、县、区已建成8处离退休职工管理服务中心。
全市有2000多个单位的67万名职工参加了待业保险。98%以上的企业进行了内部医疗
制度改革。在提租补贴的基础上,重点抓了建立公积金、出售公房为主要内容房改措
施的实施。 4.政府部门的宏观经济调控职能进一步转变。1993年,市对企业的指令
性计划已全部取消。随着粮、油、燃料、运输、石油、钢材等价格的放开和调整,物
价由市场调节的比重已达95%以上。市里对经济运行的调控逐步转向以经济的、法律
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协调、监督、管理和服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越来越大。市金融部门的职能进一步转向认真执行国家的货币政策、对金融机构实施
监督和维护金融秩序等职能上来。违章拆借资金得到清理,扭曲的融资关系得到矫正,
金融形势日趋好转。各金融单位还集中资金重点支持了夏粮收购、出口创汇和产品适
销对路、效益好的大中型骨干企业的资金需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制订鼓励政策,为
各类经济成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到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10万多个,比上年增长40
%。 5.农村改革有新的发展,股份合作制大面积推行。进一步完善了农业承包合同
和办法,合同纠纷率明显下降。普遍建立了土地流转和土地使用管理制度。在条件成
熟和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土地相对向少部分人手中转移,实行了不同形式的适度规模
经营。乡镇企业产权关系逐步理顺,股份合作制发展较快。到年底,全市具有股份合
作制性质的乡镇企业累计已达1600处,股金总额6.1亿元。其中吸收企业外部资金占
43%,初步形成了新建企业参股型、老企业资产折股型、横联参股型、个体集体共有
型等股份合作制类型。 6.科技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市28家全民所有制的科
研院所,70%以上的实现了经济自主和法人注册;全市创办科技企业65个,合资企业
7家, 创收总额6000多万元,已成为全市科技战线的“半壁江山”。以发展高新技术
及其产业为先导,以科技兴工兴农为主体,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格局正
在形成。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和科研单位针对经济建设中的重大科技问题,组织进行了
240多项科技攻关, 解决了一些经济发展中的技术关键问题,把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
进技术与自主开发结合起来, 嫁接改造老企业200多家,促进了企业技术改造,提高
了企业的整体科技水平。教育体制改革,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和教学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力度明显加大。市里进一步明确了
各级政府的教育统筹决策权,强化了县(市)区、乡镇教委的统筹管理权,扩大了学校
内部的机构设置、干部任免、教职工聘任、工资分配等自主权。试办综合高中,并采
取了高三分流或增加高中后一年职业技术教育等形式进行“一校两制”的试点,开辟
了普通高中改革的新路子。(赵洪轩)

【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改革企业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工资分配制度,是深
化企业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的重点。1993年,突出了在量上求广,在质上求深。
①改革的力度加大。市里先后两次向重点企业派驻120多个联络组,帮助企业出主意、
订措施、解难题。下半年,市政府又重点抓了市属亏损企业的三项制度改革,市六大
班子分别组成扭亏工作组,深入到有关企业逐个抓落实。市组织、人事、劳动等部门
先后 出台相应措施, 各县、区、局和各类企业都采取积极行动,从而形成了上下齐
心协力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的新局面。②改革进度加快。据对县区属以上工基交财1454
户企业统计,已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有1279户,占88%,主要采用的是聘任制、
考评制和民主选举等办法;进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有1192户,占82%,用工形式主
要是全员劳动合同制、合同化管理、合理组合等;进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有1264户,
占87%,采用了岗位技能、计件、计时、联产、联销、联质、定额承包等40余种工资
分配形式。③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95%以上的市属预算内企业打破了干部、工人界
限,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制,择优上岗。全市110户各类企业已经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
120户企业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通过三项制度改革,企业初步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
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机制。(靳华亮)

【企业二轮承包概况】 济南市第二轮企业承包从1991年10月份开始, 全市共有
1454户县区属以上工基交财企业实行承包责任制。 其中,工基交企业884户,流通企
业570户。 国有企业的承包形式主要是“三包一挂”,即包实现利润、包上缴利润、
包技术改造、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集体企业主要实行“两定一挂”,即定目标
利润、定技改还贷,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上缴利润主要采用的是“包死基数,
超收分成”的形式。截至1993年底,除医药系统15户企业实行五年承包期外,其余承
包企业全部到期。从全市二轮企业承包的情况看,企业承包责任制发展是健康的。二
轮承包期间, 为了尽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全面完成承包任务,全市先后有410户企
业进行了股份制、仿照“三资”企业政策进行管理、扭亏承包责任制、全员劳动合同
制和岗位技能工资制等9种改革试点和完善措施,据对全市510户承包工商企业调查统
计,承包合同指标实现利润为87249.1万元,实际完成82712.2万元;上缴利润合同
指标为23507.4万元, 实际上缴利润为21473.8万元;归还贷款指标为138017.4万
元,实际归还67124.8万元。510户承包企业中,全面完成指标的72户,占14.1%;
完成实现利润指标的362户, 占71%;完成上缴指标的284户,占55.9%;完成归还
技改贷款指标的283户,占55.5%。第二轮承包过程中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在总体
部署上,坚决贯彻了“大稳定,小调整”的方针,注意做到政策稳定,综合配套。二
是在具体内容上,本着“兴利除弊,扬长避短”的原则,保证承包制不断深化完善。
三是在配套措施上,把完善承包制与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结合起来,
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龙头,各项工作联动进行。四是在工作方法上,对承包企业实施
全程管理,注意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确保企业经营责任制稳定健康有效运行。企业通
过承包,对促进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突
出表现为:①承包指标缺乏刚性约束,从而出现了包盈不包亏的问题。②承包突出了
当期效益,承包者短期行为明显,存有以包代管的问题。③承包出现了“活市场,死
基数”的矛盾,承包者很难抵御市场的变化,出现了行业之间失衡现象。(靳华亮)

【股份制试点有新发展】着眼于理顺企业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3年
济南市在全方位多层次积极推进股份制试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全年新批股份
制试点企业36户,其中股份有限公司14户,有限责任公司22户。截至年底,全市股份
制企业已发展到47户,涉及工业、商业、能源、交通、房地产开发、饮食服务业等。
其中, 股份有限公司21户,股本总额12亿元,新增股本6亿元。加上溢价发行部分,
可筹集资金14亿元, 吸收外地资金3.5亿元,外资400万美元;有限责任公司26户,
股本总额3605万元。二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积极规范原有的股份制企业。1990年以
前公开发行股票的“渤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金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3户企
业,已被国家体改委正式确认为继续进行规范化股份制试点的社会募集公司,可按上
市程序直接申请上市。三是积极推荐企业上市,把股份制试点推向高级阶段。济南轻
骑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步到位, 获准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并于12月6日正式在上
海证交所挂牌上市,成为济南市第一家上市公司。济南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获准由
定向募集公司转为社会募集公司, 1994年元月3日在上海证交所上市,成为山东省第
一家股票公司上市的商业零售企业。 股票发行和股权证托管工作取得经验。7月份成
功地组织了“青啤”股票在济南市的发行;10月份,在全国首次采用在规定的时间内,
无限量办理双定特种存款的方式发行济南轻骑股票获得成功,得到中国证监会的充分
肯定和高度评价,并将这种发行方式向全国推荐,从而使以“存款方式”公开发行股
票成为新股发行的首选方式;11月份,开始对“金钟”、“玉泉”、“济南啤酒”、
“永宁”等定向募集公司发行的股权证陆续进行集中托管,并积极筹备开展规范有序
的柜台转让。济南股份制试点的突出特点是:①坚持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管理水
平高、经济效益好的大中型企业进行试点,起点高;②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相对分
散,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制,既有原有净资产折股形成的国家股,同时吸收其他法人
入股和职工个人入股,也允许外资进入。经批准,济南志友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市第
一家吸收外资法人股的股份制企业。③把企业股份制改组同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结
合起来,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合理化。④规范化与可行性相结合。经市政府批准,年中
成立了济南市股份制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对企业的股份制改组进行政策、法规的咨询
服务,指导企业按规范化要求进行运作。同时,又注意研究解决企业股份制改组过程
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好体制方面的接轨。⑤把发展一级市场同积极培育二级市场结
合起来,相互促进。全市已有证券经营机构近20家,市区内已有6家证券机构与上海、
深圳证交所联网,开通证券异地交易业务。股权证的集中托管,也为试点企业股权证
的上柜转让创造了条件。⑥股份制试点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多角化综合经营和
集团化发展趋势非常明显,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李美孚)

【股份合作制大面积推行】济南市自1988年开始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1993年发
展较快。1993年,全市共有2950户城乡股份合作制企业,比上年增加2450户,其中老
企业改造2050户,新组建的900户;股金总额达10.75亿元,比上年新增股金8.65亿
元。农村股份合作企业已由农户自发联合集资入股向多层次、多领域展开。据统计,
乡(镇) 村股份合作企业占全市股份合作企业的94.7%,其中,乡(镇)村集体股占股
金总额的35.7%;企业股占股金总额的32.2%;社会法人股占股金总额的12.1%;
个人股占股金总额的20%。股份合作企业已由以乡村企业为主向农业综合开发、林业、
水利建设等方面发展。城区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由点到面,带有示范作用。城区股份
合作制企业,涉及工、商、医院和机关办的经济实体。国有小型企业股份合作制也开
始试点。济南市股份合作制的发展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关于进一步推行和
完善城乡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的意见》要求,不断规范操作程序。合理界定产权,建
立新的管理体制,合理分配红利。在利润分配方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按股分红为
辅,先积累、后分配的原则,兼顾集体、企业、股东、职工四者利益。1993年全市股
份合作制企业实现的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分别比推行股份合作制前提高40.
18%、41.60%和39.05%。(徐建国)

【济南市证券管理委员会成立】 1993年7月14日,济南市证券管理委员会成立,
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张福山任证管委主任,副市长王丕俊、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市
体改委主任孙悦省、市人民银行行长马素安任副主任。成员单位有市体改委、人民银
行、计委、经委、财委、财政局、税务局、工商局、审计局等17个部门。至此,全市
证券市场有了统一管理的机构。证管会设办公室于市体改委内。证管委的主要职责是:
贯彻实施国家有关证券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证券市场的政策、规章和发展规划;
指导、协调、监督、检查与证券市场有关的各项工作;审定、推荐上市公司试点单位
等。市证管委及其办公室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工作。一是致力于全市证券市场的建设
和管理;二是不断扩大股份制试点企业,并积极推荐上市公司;三是按国家有关规定,
加强对试点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实施了对“金钟”、“济南啤酒”、“玉泉”、“永
宁” 4户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证集中托管;四是加强法规建设,制定了《济南市股权
证集中托管暂行规定》、《济南市股权证转让业务规则》、《关于定向募集股份有限
公司严格执行分红派息有关政策的意见》等文件,促进了济南市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谭丽萍)

【企业产权转让】济南市企业产权转让行为最早出现于1982年。开始主要是运用
行政干预方法实现的,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债务偿还、资产评估、职工安置等
方面的遗留问题比较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1990年12月27日,济南产权交易市场
开始试营业,使济南成为当时在全国继武汉、成都、太原、郑州之后,较早建立产权
交易市场的城市之一。至此,企业产权转让逐步进入市场,企业产权转让行为日渐公
开、公正、公平。至1993年,共有115户优势企业兼并了118户劣势企业,济南第三毛
巾厂试行了破产的办法。通过企业产权转让,使企业的资产配置得到不断调整和优化,
共转移存量资产2.7亿元,重新安置职工31000名。1994年2月24日,充实完善后的济
南产权交易市场正式开业,并被定为县级事业单位。(赵洪轩)

【济南市拍卖总公司成立】 济南市拍卖总公司1993年9月28日正式开业。公司性
质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全民所有制中型(一)类企业,是服务性的国有企业法人。
市政府授权该拍卖总公司对全市拍卖业务实行行业管理,明确公司的主要任务:负责
全市的公物处理和动产、不动产的拍卖处理业务;全市各级执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
及中央、省驻济单位根据法律法规罚没缉私的物品、依法不返还的追回赃物,司法仲
裁机关司法仲裁行为需变卖的动产、不动产,邮政、运输等部门获得的无主货物,国
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按有关规定需要处理的物品及其他方面变卖的公
物(含不动产)等,必须委托该总公司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拍卖,不得交由其他商业渠
道作价收购,更不允许执法机关在本系统内部作价处理。公司设于济南市纬一路50号。
开业后至1993年底,共拍卖处理400万元的公物。

(张延珍 周金城)

【济南华易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是1993年3月经济南市人民政府批准、
由国家工商局登记注册的国有企业,于当年11月22日正式开业。公司的主要业务是:
受理、代理国际国内商品期货交易;兼营商品期货及金融交易、信息服务、期货人员
培训。公司在国内几个大型期货交易所拥有数间会员席位,可直接代理客户进行期货
交易,交易商品以金属、能源、农产品期货为主,逐步向金融、贵金属期货、期权方
向拓展。现有员工320多人,地址:经二路纬六路。

(张 伦)

【济南市企业集团联合会成立】 济南市企业集团联合会于1993年2月28日正式成
立。第一届会员大会选举“白马”集团总经理易炜里为会长,济南啤酒集团总经理徐
士俊等11人为副会长,批准正式成员59家。联合会坚持以联谊、研究和服务为宗旨,
积极探索和研究组建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企业集团的理论和实践,组织开展企业集团
间的经验交流和经济技术合作。成立后创办了商务公司、咨询公司和集团俱乐部,编
辑出版了《集团实践与研究》刊物。至年底,联合会成员已发展到75家。(曹启松)

【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工作】1993年,济南市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注重理论研究与具
体实践相结合,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①按照全市1993年改革要点,提出了贯彻落实
《条例》、加速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城市
第三产业发展、政府职能设计、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的20项研究课题。对一些
仍然受传统计划经济和集中计划体制管理程度较高的领域和环节,包括国有企业产权
制度、 新的市场运作规范和秩序建设、新的宏观调控体系和制度 建立等一些重要理
论课题,开展了超前研究。②结合改革热点,相继进行了企业落实《条例》14项自主
权100户大中型企业问卷调查、 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二轮承包结束后企业经营形式的
选择、股份合作制和企业扭亏等5项专题调研活动,撰写了专题报告。其中,《条例》
自主权落实情况和企业三项制度改革调查报告,均被采纳为市领导决策参考依据。③
举办“金钟杯” 企业走向市场征文活动,收到250余篇征文,选取优秀论文在《济南
日报》“理论苑”辟专版刊载,评出20多篇优秀论文予以奖励。市体改研究会重点课
题《关于“仿三资”企业政策和管理办法进行改革试点的意见》,获国务院发展研究
中心优秀论文奖。在济南市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市体改研究会五项研
究成果取得优秀成果奖以上奖励。

(朱 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