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改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5&rec=12&run=13

【经济体制改革概况】1992年,以贯彻落实邓小平南巡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
神为标志,济南市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年里,围绕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紧紧抓住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这个重点,不断推出新的改
革举措, 一些多年来未能触及的改革难点、热点问题开始突破。1.围绕转换经营机
制,企业改革步伐加快。①以贯彻落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为
重点,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正在转换。中共济南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学习贯彻《条例》
的通知,市直各部门制定了实施细则,清理了与《条例》精神不符的有关文件,《条
例》赋予企业的十四项自主权正在得到较好落实。企业的干部人事、劳动用工、工资
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加快了经营机制的转换。据对全市1450户县区属以上
工商企业统计,已有80%以上的企业进行了这方面的改革。市里重点抓的40户工业盈
利、亏损大户和商业企业全面进行了三项制度改革。围绕尽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各
项改革试点健康运行。先后推出放开经营、股份制、投入产出总承包、依照“三资”
企业管理、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扭亏增盈承包制、利税分流、全员劳动合同制、岗
位技能工资制等9种形式的改革试点,各类改革试点企业达217户。②股份制试点在规
范中有新的发展。到年底,已批准53户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有13户企业已发行股权
证。 与此同时,全市以乡镇企业为主的股份合作制发展到450家。③以发展企业集团
为重点,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集团的崛起加速了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资
产的优化配置。全年新组建企业集团30个,全市企业集团总数达到54个。一批新建集
团以企业间相互参股、控股形式组合,大大增强了集团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全市有91
户企业兼并了110户企业。企业联合体已达135个。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不断
扩大,“三资”企业已成为企业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年底,全市“三资”企
业已有625家。 ④商业、供销、物资等流通领域企业的经营、价格、用工、分配“四
放开”改革全面推开,其中市属商业企业实行“四放开”后,全年实现利税比上年增
长10.2%。占全市60%的l000多户商业小企业实行了“国有自营”(后改称“公有民
营”) 的改革,实行这项改革后企业销货额、实现利税均大幅度增长,到年底,已有
95%以上门店扭亏为盈, 扭转了国有商业小企业长期亏损甚至资不抵债的局面。2.
各类市场稳步发展,市场调节价格的比重日趋增大。一是市场建设明显加快。全年新
建扩建各类市场3 0多处,全市各类市场已达497处,其中专业批发市场63处。零售商
业饮食服务网点已发展到7.1万个,从业人员24万人。集贸市场成交额已占社会商品
零售额的28%以上。二是生产要素市场有长足发展。在金融市场建设方面,初步建立
健全了国营、 股份制、集体和外资4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市场体系,市场融资总量
已达35亿元,其中发行各种企业债券7.05亿元,比上年增长1.4倍。发行股票筹资7
亿元,资金拆借23亿多元,调剂外汇4743万美元。劳务和人才市场进一步发展,全年
通过劳务市场为主妥善安置待业人员3.4万人, 比上年增长8%。各类人才市场全年
集中举办43场次,为1800余人办理了调动和聘用手续,做到了人尽其才。信息、技术
转让、物资调剂、房地产等市场相继开业。三是价格逐步趋向市场调节。一年中经过
两次大的调整,粮油价格全面放开,燃料及相关的物价也作了较大的调整。同时,还
先后放开了省、市管价的221种(类) 生产资料和工业消费品价格。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条例》 实施后,又适时放开了210余种商品价格。到年底,在零售商品中,放开放
活的价格部分已占92%。3.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有新的发展,住房制度改革开始起步。
在全市县以上集体和全部国有企业实行职工退休费用统筹基础上,年内主要在全员合
同制试点企业实行了职工交纳一定养老保险费用的尝试,改变了该项费用完全由国家
和企业包下来的状况。至年底,全市共有近1900个单位,66万名职工参加了待业保险。
全市已有槐荫、市中、天桥、平阴、章丘、历城等九个区县(市)已建立起待业职工生
产自救基地,初步解决了待业职工的临时就业问题。配合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市保险
公司新推出社会待业、失业保险,并全面开办了企业厂长、经理意外伤害保险等险种。
全市房改方案正式出台,以提租补贴为主要内容的房改措施开始实施。公费医疗改革
方案也已在年底出台。 4.政府各经济管理部门的职能有较大转变。工商、税务、劳
动、 物价等部门先后制订为改革和经济发展服务的政策措施300多条。各级政府、各
部门在转变职能,为企业搞好协调、监督、管理、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物价部门
不折不扣地把企业定价权放给企业。外贸部门在市辖的全部五个县(市)实行了经贸合
一新体制,积极推行计划指导下的出口商品供货合同制,将l000万元以下的外商投资
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各县、 区、局,推进了对外开放。市委、市政府先后组织700多名
机关干部到企业调查、服务。市直党政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中,约70%的单位已有干
部脱离机关办实体, 到年底,全市机关干部已兴办各类经济实体379家,其中当年新
兴办的经济实体199家, 从而为进一步转变职能、精兵简政、分流人员奠定了良好基
础。 5.农村改革稳步推进。一是继续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
双层经营体制,建立和健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全市已有3231个村建立经济合作组织,
强化了双层经营体制中统的层次。二是健全和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年内突出抓
了村级服务组织,实现“五有六统一”,即组织、人员、配套农机、水利设施、核算
制度“五有”,粮种、作物布局、耕、浇、防治、化肥供应“六统一”。三是发展壮
大农村集体经济。乡镇企业通过组建集团和发展股份合作制,竞争实力明显增强。全
市乡镇工业提前3个月实现产值过百亿目标, 全年实现产值148.2亿元,比上年增长
78.5%, 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已由上年的32.5%跃升为42.8%。全市有60%以上的
农村劳力进入乡村企业,农村二、三产业的产值已占农村经济的80%。“三类村”转
化明显。 全市“三类村”已有1996个转化升级,转换率达60.1%。四是城乡一体化
步伐明显加决。据统计,全年市属局(公司)与县,大中型企业与乡镇,共签署协议79
个;城乡企业结成对子157个,落实项目160个,预计可新增产值3.6亿元,利税4600
万元。五是积极探索县乡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路子。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
兵简政、提高效率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县乡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采取整建制转体、鼓励机关人员创办经济实体或到基层挂职等办法分流人员,逐步形
成县乡两级管理体制“小政府、 大服务”的新格局。6.科技、教育、卫生改革取得
新进展。科技体制改革方面,一是对科研机构进行了组织机构调整和人才分流。积极
引导科技人员面向市场找课题、寻出路,进行开发服务。全市23个专业研究所兴办开
发实体50个, 其中合资企业6个,分流人才519人,实施开发项目264项,创收达6174
.6万元;厂办科研所发展到132个,民办科研机构由220家发展到350余家,从业人员
达6000余人, 科工贸总收入达1.37亿元,实现利税1500万元。二是突出对高新技术
和出口创汇项目的投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土地征用、劳动人事、产权形式、
项目审批、金融、工商管理等方面大胆进行改革试验,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
展。 到年底,已有116个项目进入开发区,其中高新技术项目占55%。三是加快科技
成果转化,促进技术市场发展。全市有1200多家各类技术贸易机构开始与市场接轨,
基本形成了管理、登记、政策、统计“四统一”的一条龙服务。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
1700多项,成交额达1.8亿元。教育体制改革方面,重点抓了改革方案落实,积极推
进九年制义务教育计划实施。全市14岁人口初等教育普及率达到99.12%,残疾儿童
入学率市区达到95%,历城区王舍人镇、长清县万德镇成为省级义务教育示范乡镇。
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方面,重点是打破封闭办医模式,探索多种办医途径。主要形式有
医院根据自身优势和条件,走出去与外市、外县或与乡镇卫生院联合办医,请进来开
设专家门诊;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开设院外门诊,方便群众就医;利用主要技术力量
和条件,增加医疗服务项目等。同时,通过广开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医疗条件,以
副补医,以工助医,变单纯的医疗服务型为医疗、经营、服务型,已初步取得较好的
经济和社会效益。(赵洪轩)

【企业改革试点】1992年,济南市企业改革试点以落实《企业法》和贯彻《全民
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为重点,以搞活大中型国有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为
中心,先后推出放开经营、依照“三资”企业管理、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扭亏增盈
承包、 利税分流、全员劳动合同制、岗位技能工资制等9种形式的改革试点,试点的
目的,是把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推向市场,使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几种主要改革试点
形式:①放开经营试点。这项试点在20户大中型国有工业企业中试行。通过贯彻落实
《条例》,扩大企业14项自主权,促使企业转换和面向市场,形成自主决策的生产经
营机制;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劳动人事机制;奖勤罚懒,收入能高能低的内部分配
机制;高效灵敏,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机制;自负盈亏的风险和约束机制,从而增强
企业活力和发展后劲。 ②投入产出总承包试点。在3户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试行。改革
试点的总要求是,将企业承包期与技术周期相衔接,采取包死基数、包死递增比例,
使企业或企业集团有足够的财力完成承包期内的技术改造任务,获得较大的产出效益,
并逐步形成再投入、再受益的良性循环。③股份制改革试点。试点企业已达53户。该
项试点主要是通过对存量资产进行评估,明确产权关系,提高所有者对资产增值保值
的责任;通过实行职工个人持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通过改革企业的领导体制,实
行政企分开和机制转换,④仿照“三资”企业的管理政策进行改革试点,主要在19户
大中型企业中进行。通过试点,为企业外部创造更加宽松的、能够与其他类型企业平
等竞争的宏观经济环境,在企业内部逐步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局面。⑤扭亏承包责
任制试点。主要是通过资产评估,全面准确地核实企业的盈亏状况,允许企业把原有
亏损暂时挂帐,使其有条件执行搞好大中型企业的优惠政策,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
济效益,制定扭亏增盈计划,达到减亏增盈的目的。企业进行改革试点最明显的效果
是加快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经济效益有较大提高。据对实行放开经营、投入产出
总承包、 完善承包责任制和减亏承包责任制等4种试点形式的25户试点企业统计,工
业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实现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29%、44%、57%和77%。
(靳华亮)

【企业三项制度改革】1992年,济南市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
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大力推进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在干部人事制度方面,广泛实行
干部聘任制;在劳动用工制度方面,试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或劳动合同化管理;在工资
分配方面,采取多种分配形式和办法,部分企业试行岗位技能工资制等,为逐步建立
健全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机制积累了新的经验。据对全市
1450户县区属以上工商企业统计,已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有1208户,占同类企业
总数的83%; 已进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有983户,占同类企业总数的68%;已进行
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1059户, 占同类企业总数的73%。其中159户国有大中型企业进
行了人事、 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分别占同类企业总数的90%、83%和94%。 (金
岩)

【县乡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1992年,济
南市的县乡经济管理体制,在转变职能、精简机构、人员分流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
革探索,取得初步成效。据统计,全市已有章丘市、济阳县、长清县、市中区、槐荫
区和15个乡镇进入试点阶段,有54个涉农部门成建制转为经济实体和服务实体,全市
县乡行政事业单位兴办各类经营服务实体327个, 分流机关人员1256名,创收9000万
元。改革的基本做法有:①把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同发展经济、强化社会化服务、精
减冗员有机结合起来,走“实业消肿”探索改革的路子。对涉农部门实行“脱钩自养”;
对商业、粮食、供销、物资等既有行政职能又有经营职能的部门,通过弱化行政职能,
强化经营职能,逐步向实体化过渡;对科、教、文、卫、体等事业单位,鼓励兴办经
济与服务实体,走以文养文,以副养文,以商养文的路子,为逐步与县乡财政脱钩创
造条件;对机关人员按照量才适用的原则,通过下派包乡镇、领办企业、退养等多种
渠道,在人员的转移分流上找到新的出路。②抓住转换政府职能这个中心,按照弱化
直接管理、部门管理、行政手段管理职能,强化间接管理、行业管理、行政法律手段
管理职能的原则,通过放权、转实体、合并、撤销等多种办法,实现政府职能转换和
部门的优化重组。③坚持政策引导,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方针。中共济南市委、市
政府先后制定下发搞活县区的8个方面93条规定,对县区下放了生产经营、职工录用、
干部任免、 资金使用等8项权利,放宽了71条政策,为推进县乡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创
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金 岩)

【股份制试点】1992年,济南市股份制试点在规范中有新的发展。股份制试点的
主要特点:一是认识上有了很大进步,企业要求试点的热情比较高;二是从实际情况
出发,区别对待,选择适合的股份制形式,分类指导,稳步推进;三是贯彻国家产业
政策,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四是管理水平高、经济效益好、技改任务重且急需资
金投入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和集团公司多,起点比较高;五是统一在法规的框架内,规
范化进行;六是取得了初步经验,培养锻炼了一批干部。到年底,股份制试点企业已
审批53户,其中经省、市批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有10家,它们是:济南房地产综合
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济南玉泉股份有限公司、济南人民商场股份有限公司、济南百货
大楼股份有限公司、济南金钟电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济南涤纶再生切片股份有限公
司、济南兴华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金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平阴商场股份有限公
司、济南永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据对已发行和正在筹备发行股权证的13户股份有限
公司统计,股本金总额达9.85亿元。其中国家股6.6亿元,占67%;公有法人股1.
9亿元,占19.3%;内部职工个人股1.35亿元,占13.7%。加上溢价发行部分,共
募集资金7亿元,相当于当年全市贷款规模的37.3%,使相当数量的消费资金转化为
生产建设资金。为济南市工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后劲,为部分大中型技改项目提供了
相当可观的资金保证。 年内,以乡镇企业为主的股份合作制也发展到450家,参股人
数5万余人,股金总额达2.1亿元。(朱 锋)

【企 业 集 团】1992年,济南市企业集团发展呈现出4个特点:一是集团组建快。
全年新组建铁编、双凤山矿泉水、金泰、服装等企业集团30个,全市企业集团总数达
到54个。二是集团组建逐步规范化。集团组建从咨询、论证、审批到登记注册,初步
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程序。三是乡镇、区街和流通领域的集团迅速崛起。区街、乡
镇企业集团在引进外资、出口创汇、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和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方面均取
得了长足进展。全年组建乡镇、区街企业集团18个,占全市新组建企业集团总数的64
%。四是原有集团不断完善提高。对中国轻骑摩托车集团总公司实行了省、市计划单
列,试验机制造等部分企业集团已由开始时的松散联合向紧密型大型集团过渡。 (朱
锋)

【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工作】 1992年济南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工作,主要包括6
个方面:①以经济体制改革规划、对策、意见咨询论证为重点的课题研究活动。提出
了落实《企业法》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改革企业人事、分配、用工制度,生产要素合
理流动,市场体系建设,股份制试点以及围绕提高经济效益、搞活大中型企业,深化
计划、财政、税务、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的20项研究课题,组织13个课题组开展研究
活动。②举办“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征文活动。在《济南日报》“理论苑”
辟专版刊载征文。共提出18项参考题目,评出20多篇优秀论文予以奖励。③经济体制
改革信息传递、交流系统形成并开展工作,与体改系统几家较大的新闻、出版单位,
如国家体改委改革出版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改革时报》、《体改信息》
及省体改委《体改纵横》、《山东改革信息报》等建立了特约编辑和通讯员关系。本
市也建起了体改信息网,对宣传济南改革开放成就,增大信息交流量都起到了积极的
作用。 ④完成了1991年度全市经济体制改革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共评出一等奖3篇、
二等奖6篇、 三等奖16篇。⑤先后在济南、福州、厦门、深圳、珠海等地举办了以股
份制试点、引进外资和加强体改研究为主要内容的4次培训、考察活动,培训干部200
余人次。⑥市体改研究会重点课题《济南市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若干分析与建议》被
选为中国体改研究会年会论文。年底,市体改研究会与市企业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市
体改委编印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改革试点资料汇编》,为企业转换机制进行多种形
式的改革试点,提供了政策和经验依据,受到企业和政府经济部门的欢迎。(朱 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