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工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4&rec=150&run=13

【职工队伍】1991年末全市职工总人数980524人。其中,市县属全民企业职工人
数252205人。按所有制形式分:全民所有制职工723732人,比上年增长1.6%;集体
所有制职工247694人,比上年增长0.6%;其他所有制职工9098人。按用工形式分:
固定工761811人, 合同制职工145338人,其他职工73375人。全民所有制职工按隶属
关系分:中央属单位165291人;省属单位136870人;市县属单位421571人。主要分布:
工业328122人,占45.34%;商业、饮食、物资和供销业60302人,占8.33%;科研、
文教、卫生事业125119人,占17.29%。集体所有制职工中固定工168442人,合同工
33352人,其他职工45900人。主要分布:工业163532人,占66.02%;商业、饮食、
物资和供销业47899人,占19.34%;建筑业11799人,占4.8%。(张英利 谢咸民)

【劳动就业及劳动力管理】1.城镇就业。1991年全市劳动力资源共计48642人,
是1985年以来最多的一年,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劳动就业形势严峻。市劳动部门组
织社会各方面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劳动就业工作,巩固扩大劳动服务安置阵地,
发挥劳务市场机制作用,实行就业许可证制度,“职业介绍”、“待业保险”、“就
业训练”、“劳服企业”为四大支柱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并得到进一步发
展和完善。年内通过各种渠道安置城镇劳动力2.26万人,其中招工1.56万人,超额
完成了市政府下达安置1.8万人的任务。 在安置总数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安置10225
人, 各类集体所有制单位安置10928人,从事个体经营387人,临时性安置363人,三
资企业安置697人。 多渠道安置就业已成为劳动就业安置的特点。各类集体安置成为
就业安置的主渠道, 占安置人数的48.4%。安置就业按产业划分,第三产业安置占
30.7%。 年末全市结转城镇待业人员24528人,城镇待业率为2.36%。年内建立了
就业基金,制定并落实优惠政策,劳服企业发展到971个,从业人员增至21059人,其
中安置待业青年7567人,安置富余职工8000人。全年生产经营额5. 48亿元,实现利
润2268万元, 上交国家税金1764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6100万元。在5个成建制“农
转非”村庄,兴办劳服企业25个,安置1800名农转非待业人员就业。适应劳动制度改
革形势的要求,经过反复考察,在天桥、槐荫、市中区试点建起了待业职工生产自救
基地,采取多种生产经营形式,妥善安排待业职工再就业。到年末,三个基地先行安
排400余名待业职工就业。2.职业介绍。1991年,职业介绍以建立工作网络为重点,
全市建立起11个职业介绍所,设立了对外服务窗口,制定了有关的工作程序和制度,
举办了3次全市性职业介绍劳务市场,为200多个单位招收新工6000名。年末,全市劳
动市场服务机构发展到103个, 其中市、县、区劳动部门开办的97个,其他部门开办
的6个。全年到劳务市场登记的社会劳动力为97762人。已介绍职业的95937人(包括建
管、交通) ,其中城镇待业青年14111人,待业职工54人,其他待业人员832人,技术
人员5214人,进城农民务工人员75726人。在职技工交流。先后开办8期信息专栏和招
聘广告, 为企业和技术工人提供了292人的需求信息。全市共办理技工交流5214人。
市区属企业自行办理交流4825人。为新建扩建企业引进五级以上奇缺技术工人79人;
为乡镇企业引进特殊工种的技术人才108人。 劳务输出有了突破性进展。向泰国凯玛
企业有限公司派遣50名工作人员的劳务合作项目工作就绪。通过国家劳动部四达公司
等单位向马来西亚、美国派遣16名工作人员的项目业已办理手续。国内劳务输出,全
年到外地区及本地区内交流的共计1.5万人次。 3.劳动计划管理。恢复实行了全民
企业职工人数与经济发展挂钩的办法。1991年,全市全民企业有60%的职工与工业总
产值挂钩,20%的职工与商品销售总额挂钩,10%的职工与基本建设总值挂钩,10%
的职工与交通运输周转量挂钩。按照“统筹兼顾、集中使用、保证重点”的原则。合
理安排新增劳动力。1991年下达招工计划20276人,其中,全民单位12980人,集体单
位5719人,三资企业1577人;下达城镇非农业退伍军人和转业志愿兵安置计划800人,
进城务工农民计划77777人。4.劳动制度改革。1991年,按照省劳动局的部署和要求,
确定在济南商业储运公司、济南酿造厂、槐荫区燃料公司、济南粮油机械厂、济南第
二汽车改装厂、 济南水泵厂、济南变压器厂等7个全民企业,进行全市首批全员劳动
合同管理改革试点。在试点企业,对劳动力进行合理配置,实行岗位逐级管理,全面
签订劳动合同,初步建立起企业与职工责、权、利相统一的新型劳动关系。与全市整
体配套改革相结合, 对158个商业“四放开”和转换经营机制的改革试点企业,实行
全员劳动合同管理,并以市政府文件发至各单位,组织实施。继续做好停产、半停产
企业工作。建立了专人值班制度,及时通报有关信息;成立帮促小组,深入企业帮助
恢复生产, 调剂安置待工人员,保证离退休职工基本生活等。年末,“双停”企业8
户,停工待工人员4231人,发全工资的233人,发标准工资的275人,减发标准工资的
3702人,停发工资的21人,放假3265人。全年为“双停”企业及少数特困企业缓缴社
会保险统筹金314万元, 照发养老退休金555万元。5.劳动合同鉴证。将劳动合同签
证工作扩大到乡镇企业、 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外商投资企业。年内共对40487人
的劳动合同进行了审查签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有计划地对各级劳动争议仲裁
委员会的业务人员进行培训, 有514个单位的1400余人参加了培训班。全市立案受理
劳动争议案件29起,结案率95%,处理来访咨询1932个次。重点抓了劳动争议预防工
作,帮助指导338家企业修订完善厂规厂纪,纠正不合规定条规1098条。6.职业技术
培训。认真学习《工人考核条例》,有重点地开展了高级工培训和扩大技师聘任制试
点工作。全年,对746个单位的64900名职工进行了岗位技术考核,颁发各级技术等级
证书15100份, 培训厨师298人,向劳改单位犯人发放技术等级证书366份。通过各种
形式培训1.15万名待业青年, 新招技术工种全部实现了先培训、后就业。在符合条
件的25户企业的60223名职工中, 普遍进行考工晋级,建立了企业正常的升级考核制
度。组织了山东省第二届青工技术大赛济南市预选赛,有37名选手获全省技术能手称
号和高级工技术等级证书, 3名选手被授予“全省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组织了
全市21所技校41个工种2387人参加全省“双应”统考,有2056名毕业生获“应知”、
“应会”双及格四级工等级证书,“双应”统考合格率为84%。全市技校招生2181人,
在校生人数达8600人。(张英利 谢咸民)

【职工工资及管理】 1.职工工资。1991年,全市职工工资总额22.95亿元,比
上年增长8.97%; 职工人均货币工资2368元,比上年增长7.1%,扣除物价上涨因
素,比上年增长4%。其中:市县属全民所有制单位工资总额9.74亿元,比上年增长
6.33%;人均货币工资2341元,比上年增长5.93%;平均工资的增长幅度与上年相
比,上升1.6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工资为2194元,人均月工资比上年增加
55元, 提高2.57%。年内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按照山东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局《关
于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办发(1987) 1号和中央组织部、劳动人事部
劳人薪(1987) 53号文件的通知》([1991]鲁人薪字13号)规定,为1985年1月至1991年
11月期间晋升职务但工资比同级职务的工员偏低的2288人提高了一级工资,升级面占
同范围现有在职职工总数的2.01%,月增资19535元;还为从企业调入机关、事业单
位和在执行工资标准不同的单位之间调动的人员理顺了工资标准;将市勘察测绘院工
作人员工资, 由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标准改行了野外测绘队工资标准。2.职工
工资管理。 清理档案工资, 对全市市县属全民及县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47万职工自
1985年工资套改后的升级情况进行了清理审查,制定了《济南市全民企业职工标准工
资管理办法》。对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和未实行“工效挂钩”企业的职工增加工
资,提出了具体的条件和政策规定,使职工工资增长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本人技术水
平联系起来,逐步建立了职工正常的增加工资制度。研究制定了企业经营承包者奖惩
办法。企业工资总额的管理。对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的工资总额,从应提和实发
两个环节实行“双控”;对没有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包干。为了
全面了解掌握全市工效挂钩企业的效益工资增长情况, 对843户工效挂钩企业的效益
工资逐户进行清算。 并建立了定期审批、清算制度,加强了工资基金的管理。3.工
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结合第二轮企业承包方案,分别与财政局、税务局联合制定
《关于国营企业实行新一轮工效挂钩的意见》、《关于集体企业开展新一轮工效挂钩
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工效挂钩”的办法。在挂钩形式上,增加了“百元产值工
资含量包干和工资总额同含利税指标的复合指数挂钩”两项指标;在内容上,改进和
加强了对挂钩基数和浮动比例的核定,对1991年挂钩平均工资基数实行上下线控制,
对挂钩企业工资总额从应提和实发两环节进行控制。建立了辅助指标考核体系,明确
了工效挂钩中的有关政策规定。 1991年,全市共有挂钩企业843户,占市属全民和县
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总数的41.3%; 挂钩企业职工人数达到357440人,占上述企业
职工总数的72.8%。 其中全民挂钩企业529户,占市属全民企业总数的58.9%;全
民挂钩企业职工人数257823人, 占市属全民企业职工总数的86.1%。县以上集体挂
钩企业314户,职工人数99617人,占集体企业职工总数的70%。当年新增全民挂钩企
业32户, 共4484人,减少全民挂钩企业43户,共18986人。新一轮工效挂钩的办法,
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1991年,全民挂钩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74810万元,
比上年增长5.4%;实现利税52996.5万元,比上年增长6.7%。挂钩集体企业完成
工业总产值219617万元,比上年增长10.7%;实现利税17208.2万元,比上年增长0
.9%。4.岗位技能工资制。1991年,经省劳动局批准,确定在济南化工厂、济南衡
器厂、山东电影机械厂、济南针织厂、济南食品厂、济南百货大楼、济南燃料公司、
山东三联电子公司8家企业,进行岗位技能工资制改革试点。对不同岗位的劳动技能、
工作责任、劳动环境等要素进行了测评,初步确定了不同岗位、不同技术的工资系数。
这样,以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等基本劳动要素评价为基础,以
岗位、技能工资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基本工资制度初步形成。

(谢咸民 杨元伦)

【劳动安全监察】 1.安全生产。1991年全市各行各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
理责任制,依法实施安全监察,安全生产秩序明显好转。①广泛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
育。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知识竞
赛、 书法绘画、摄影等活动。6月份,全市大张旗鼓地开展“安全宣传月活动”,组
织了100多个单位约10万人参加的安全宣传10条街服务活动, 取得良好效果。各类事
故发生率、 死亡人数、重伤人数、经济损失,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16.9%、51%、
25.64%和51.63%。②根据季节特点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评价、达标验收、
企业升级考评工作, 突出抓了交通、 防火、矿山、尘毒危害的综合治理。全年查除
1213条事故隐患, 整改率为98.2%,其中对排查出的19条重大事故隐患,下达了指
令书,限期解决。③开展了全市女职工保护知识竞赛。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严格
按规定采购、 发放和使用劳保用品。 ④加强对特种设备检测、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
“三同时”审批验收。按“三不放过”的原则,狠抓了企业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和
结案工作。全年对4530名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了培训,检测各类特种设备6480台次;对
41起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进行调查处理,结案37起,结案率为90.2%。2.矿山安全监
察。通过开展安全教育、颁发安全资格证书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矿山安全监察队伍建设,加强对乡镇煤井整改治理,综合对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作
业场所和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进行了检查,共查除事故隐患85条,立刻整改的29条,
限期整改的51条。对矿山安全监察员进行了培训,全年培训200人次。3.锅炉压力容
器安全监察。工作重点是资格认可工作。修订颁布了《质量手册》,严格了设备管理
和检验报告的审批考评制度,顺利通过了资格认可工作初审。指导企业积极开展“质
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研究制定了《锅炉安全管理分工办法》、《锅炉房安全达
标条件》,推行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制度。年内对1580家锅炉用户的3197台锅炉进行摸
底调查,发放锅炉使用登记证228个;对87个容器使用单位的269台在用压力容器进行
摧检, 审查验收54个液化石油气瓶充装站,定期检验736台在用压力容器;举办各种
培训班36期,为78名锅炉压力容器管理人员颁发了证书。(张英利 谢咸民)

【社会劳动保险】 1.劳保福利。 1991年, 全市县属以上单位保险福利费开支
92666.4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不包括铁路、地质、军工和柴油机厂) 73345
.3万元;集体所有制单位18826.3万元,其他所有制494.8万元。(详见表1、表2)

年内,济南市按照国家、省、市有关给离退休职工增加生活补助的规定,在没有
提高社会劳动保险统筹金比例的前提下, 给79616名离退休职工月增加生活补贴89.
42万元,月人均增加12.59元 (其中,全民每人每月增加12.75元,集体10.88元,
离休干部15元);为75964名离退休职工增加粮油补贴46.6万元;为10986名离退休职
工办理了离退休审批手续。年内,在巩固完善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劳动合同制工人养
老保险基金统筹管理的基础上,本着先立后破、以点带面的原则,确定在平阴县先行
进行职工大病医疗费社会统筹试点。制定了《平阴县企业在职职工大病医疗费社会统
筹办法》,于8月1日在全县实施,取得良好效果。随后,其他县区和市饮食服务公司、
蔬菜公司等单位也纷纷效法,积极试点。职工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解除了职工后
顾之忧, 使广大离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依。2.退休费用社会统筹。1991年退
休职工费用社会统筹工作稳定发展。 全民所有制企业统筹金提取比例保持5年不变,
仍按22.5%的比例提取。 县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提取比例,仍为工资总额加统筹
项目内的退休费用之和的26.5%。 年内,面对全市经济效益回升缓慢,收缴矛盾突
出的问题,各级社会保险机构克服种种困难,使两项基金收缴率保持在95%和99%。
年内, 根据省政府文件精神,全市实行了以市为单位的退休费用社会统筹。考虑
到各区县的承受能力。 采取3年分步过渡到位的办法,制定了全市统筹方案,于1991
年10月1日起,在全市推行。年内,参加市级统筹的单位1641个,在职职工49.7万人,
离退休职工14.67万人,月支付退休费用2241.67万元。年内,继续对部分停产、半
停产企业,采取暂缓缴纳统筹金的办法:照发了退休费用。全年先后为12户“双停”
企业、少数特困企业缓缴统筹金314万元,照发养老退休金555万元。1991年,市区离
退休职工费用统筹项目内的退休费开支明显提高。 全民所有制单位月人均退休费用
161元, 比上年增加6元;县以上集体单位月人均退休费用145元,比上年增加6元。3
.职工待业保险。 全市有1846个企业的66.2万名职工参加待业保险,待业保险基金
收缴率保持在99%以上。全市新接收待业职工102人,累计接收329名;当年再安置就
业101人,年末实有待业职工95人。全年共发放待业救济金2.76万元。 (张英利 谢
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