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3&rec=69&run=13

[农村经济概况]

1990年济南农村深化改革,增加投入,农业基础得到强化,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1990年农村社会总产值118.62亿元(1990年现价,下同) ,比上年增长15.98%。其
中, 农村工业产值所占比重达到56.5%,比上年增加4.8个百分点;农村建筑业、
运输业、商业与村办工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5.6%上升到68.6%,农业商品产值22
.4亿元,农产品商品率60.7%,与上年持平。与“六五”末年1985年相比,农村社
会总产值增长2.11倍,平均年增长25%。其中,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
饮食业等非农业产值增长4倍,年平均增长37.7%,所占比重由51.1%上升到68.8
%。农产品商品率由54.7%上升到60.7%。

1.农业生产各项经济指标完成良好。全年农业总产值36.92亿元,比上年增长5
.07%。 其中,种植业产值23.09亿元,比上年增长2.9%;林业产值1.41亿元,
比上年下降0.4%;牧业产值1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副业产值1.61亿元,
比上年增长11.1%;渔业产值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9%。与1985年相比,农业
总产值增长20.23%,年平均增长3.75%。其中,种植业产值年平均增长0.72%,
牧业产值年平均增长12.6%, 渔业产值年平均增长28.47%。①种植业:1990年粮
食再创历史最高纪录。 粮食播种面积637万亩,总产量1814726吨,单产285公斤,总
产和单产分别比上年增长11.7%和8.4%, 比历史上产量最高的1986年增长7.9%
和4.8%。“七五”期间主要农产品平均年产量除花生外,均比“六五”时期有较大
幅度增长:粮食年平均产量169.46万吨,棉花年平均产量5.89万吨,分别比“六五”
增长18.的%和1.01%, 花生年平均产量1.97万吨,比“六五”减18.7%。⑧畜
牧业:1990年底大牲畜存栏48.77万头,比上年增长6.7%,其中,牛存栏32.61万
头, 出栏6万头;家禽存养1583.33万只,比上年增长21.75%。其中,鸡1499.62
万只(肉鸡167.27万只) ,增长22.9%(肉鸡增长109%) ;生猪存养108万头,出栏
109.25万头, 分别比上年增长4.4%和6.4%;禽蛋总产量9.47万吨,肉类总产量
11.38万吨, 奶类总产量1.87万吨, 分别比上年增长28%、 17.4%和16.6%。
“七五” 期间年平均产量:肉类总产8.67万吨,奶类总产1.45万吨,蛋类总产6.
20万吨,分别比“六五”年平均产量增长85.01%、138.03%、161.33%;②渔业生
产: 年底全市养鱼面积7.01万亩,比上年增长25.63%。总产量9321吨,比上年增
长7.4%。与1985年相比,养鱼面积扩大59.5%,产量增长2.17倍,产值增长12倍,
城区人均占有淡水鱼由1.2公斤提高到4公斤。④林业生产:全年完成造林任务20.4
万亩, 育苗1.29万亩,年培育容器杯苗2000万株,新建农田林网1 6.1万亩,封山
育林33万亩,四旁植树1095万株。年末林地面积达242.38万亩,果品产量7.8万吨,
比上年增长0.3万吨。 “七五”期间造林总面积达130万亩。⑤蔬菜生产:1990年,
全市蔬菜种植面积43.05万亩,产量126.0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5%和6.6%。全
市人均每天吃菜591克, 在全省12个重点城市中居第一位。“七五”期间年平均产量
达117.46万吨,比“六五”期间年平均产量增长67.8%。

2.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①农田水利建设步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新时期。
1990年全市最高出工人数76.8万人, 完成各类工程16885项,土石方4147.9万立方
米,工日2661.2万个,分别比上年增长41.96%、27.6%、55.14%、25.74%。
投入资金8815.2万元,比上年增长5.6%。修建渠道1588条,长1262.5公里;新打
机井2768眼,扩大与改善灌溉面积38.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325.59万亩;除涝面
积达188.44万亩,占易涝面积的81.5 2%;改良盐碱地43.11万亩,占盐碱地耕地
面积的61.33%。水土保持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以乡镇为单位组织会战,治一
片成一片, 全年共完成水土治理面积101.37平方公里,超年计划的27%。市重点水
利工程建设质量较高,已完工的37项工程优良率达93%,并有13项获省市优质工程。
与1985年比较, 全市有效灌溉面积增加12.7万亩。②农业机械化程度有一定提高。
1990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83.4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6%;大中型拖拉机0.
4万台,下降10.7%,小型拖拉机3.26万台,增长2.8%,载重汽车0.33万辆,与
上年持平,机引农具42469台(件) ,比上年增长8.6%,柴油机7万台,比上年增长9
.5%, 脱粒机2.06万台,比上年增长5.6%。全市机耕面积377.59万亩,比上年
增3.45%; 小麦机收面积115.83万亩,比上年增36.5%,机脱7.4亿公斤,占总
产量的90%。与“六五”末相比,农业总动力增长32.5%,农用汽车增长18.7%,
农用小型拖拉机增长1.2倍。③农用物资有所增长,1990年化肥使用量(实物量)55.
61万吨,比上年增长11.3%;农村用电4.94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4.7%;农药
2000吨、柴油22415吨,与上年持平。

3.乡镇企业稳步发展。 1990年乡镇企业克服市场疲软、资金短缺困难,提前25
天完成全年任务。完成工业产值54.9亿元(198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22.5%,占全
市工业产值的比重上升到33%。乡村两级工业实现利润增长9.4%,达到3.74亿元;
缴纳税金1.88亿元,增长13.8%。实现出口交货值1.43亿元,比上年增长53.7%。
全市有30个乡镇企业产值过亿元,共完成产值45.88亿元,成为济南市乡镇企业的中
坚力量。 与1985年相比,乡镇企业产值增长4倍,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由7.6%上
升到33%;乡村两级利税达3.4亿元,增长1.2倍;固定资产达到13亿元,增长2倍。
“七五”期间共开发新产品3122项,新增产值4.4亿元,利税8421万元,有15种产品
获部优、27种产品获省优称号。

4.农民收入继续增长。1990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731元,比上年增长44元。收入
最高的县(区)是历下区,农民人均收入112l元;收入最高的乡镇是历城区洪家楼镇,
人均收入1302元。 全市农民人均粮食381公斤,比上年人均增长59公斤。农民人均收
入比1985年增加292元, 增长66.5%,平均每年增加58.4元,1990年农民人均收入
200元以下的低收入户所占比重由1985年的10.7%,减少到0.3%;农村储蓄达17亿
元, 人均499元, 比1985年增长2.3倍; 农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0.65平方米,比
1985年增22.2%。

190年农副产品产量

[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成绩显著]

济南市黄谁海平原农业开发涉及到五县五区的80个乡镇, 250万亩中低产田,85
万亩荒地。该项目从1988年开始实施,认真贯彻国家、省确定的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
点,以增加粮棉油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建立起国家、地方、社会、集体和农民五位一
体,以地方和集体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体制。三年总投入计划内资金5629万元,其中:
国家、 省投入1848万元r占32.8%,地方和’集体投入3781万元,占67.2%。计划
外集体自溶资金935.7万元,劳务投入折资1322.l万元。各项投入累计资金10886.8
贸元,国家和省资金占16/97%,地方和集体资金占83.03%。截至1990年底,共安
排项目102个,投入资金6564.7万元,改造中低产田26.5万亩,开发荒地2.5万亩,
新建农田林网3万亩, 扩大灌溉面积1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5万亩,增产粮食1.5亿
公斤、棉花6.8万担、肉833吨、蛋150万公斤,按市场价格计算直接经济效益1.8亿
元。

三年项目的实施情况分别是:1988年35个,计划投资1533万元,实际完成2048.
6万元; 1989年38个,计划投资2142万元,实际完成2301.9万元l.1990年29个,计
划投资1954万元,实际完成2274.2万元。主要建设项目分7个方面:①农田水利建设
项目29个, 计划投资2032万元,实际完成2574万元。另有计划外群众集资815万元。
共投工785万个, 完成土石方3475万立方米。主要项目,修建渠道457.6公里,防洪
渠道195公里,铺设地下管道198公里,新建涵阀705座,建扬水站66座,新打机井169
眼, 修复机井187眼。②开垦宜农荒地与改良土壤项目19个,计划投资1395万元,实
际完成1496万元。主要建设项目:改造中低产田33.25万亩,开垦荒地6.5万亩,改
良盐碱地0.9万亩, 秸杆还田12.25万亩,配方施肥20.2万亩。③农业科学技术项
目19个,计划投资718万元,实际完成872万元。主要项目:新建良种基地11.35万亩,
扩大晒场1500平方米, 良种仓库1870平方米,购置种子加工设各5套,农机推广仪器
117件, 新建示范试验田5.66万亩,作物增产技术开发152万亩,旱作农业开发28万
亩,技术培训32万人次。④畜牧项目13个,计划投资765万元,实际完成717万元,新
建畜禽场7处,增养种畜3500头,购置孵化设备26台,增产大牲畜9400头,商7万只。
⑤林业项目10个, 计划投资167万元, 实际完成319.7万元,新建苗木繁殖基地7处
992亩, 新建防护林2.31万亩, 经济林0.86万亩。⑥淡水养殖项目5个,计划投资
183万元,实际完成415万元。新建鱼种场6处,开挖鱼池6240亩,改造鱼池350亩,新
建饵料加工厂1处, 加工饵料2800吨。⑦农业机械化项目7个,计划投资288万元,实
际完成198万元,建立农机服务站7处,购置大中型机械23台,购置配套农机具1335台,
新增机具作业面积50万亩。

1988—1990年安排的102个项目全部通过省级验收, 认为“济南市项目完成情况
良好,工程质量高,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拨款及时到位,资金管理专账专户”。有72
个项目被评为优秀。

(张札轩)

【副食品生产基地】

济南副食品生产基地从1986年开始实施,包括:肉、禽、蛋、奶、菜、鱼、果、
花八大副食品生产基地。“七五”期间,在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扶持下,依靠自然优势
以国营、集体为骨干,以专业户为主体的各类生产基地逐步建成,并已较好的发挥效
益。鸡、鱼、蛋、奶、肉、果品、蔬菜主要副食品供应在数量、质量、价格上位居全
国同类城市的先进水平。其中蔬菜供应居领先地位。

经过五年建设,副食品基地的产销供应逐步形成以下几个特点:

1.基地生产合同化。 副食品基地的生产销售,由主管部门、业务部门和当地政
府与具体生产单位、个人层层签订产销合同,使产品的销售具有法律保证。从而使领
导者心中有数,生产经营者放心。

2.生产经营规模化。 一是以国营企业为主体,辐射周围村庄和农户,形成规模
较大的生产基地。如:潘村、彭庄禽蛋生产基地和济南奶业集团等。二是充分利用当
地资源、国家、集体、个体共同努力建设成较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如:历下区姚家镇、
乎阴县洪范他乡、商河县玉皇庙镇的万亩果品生产基地,白云湖、平阴城西洼、长清
孝里洼数干亩以上连片的淡水鱼生产基地,数万亩连片的大白菜、大葱、莲藕、西红
柿生产基地等。三是专业户、专业村、联合体已逐渐形成规模经营。如:历城区养鸡
专业村大涧沟村,蛋鸡饲养专业户稳定在1600户,饲养蛋鸡40余万只,每天向市内供
应鲜蛋1.5万公斤左右。

3.利用科学技术发展副食品基地。 副食品生产基地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已
形成了从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推广等完整的服务体系。生产全部实现了品
种良种化,种养科学化。基地农民的科技水平普遍提高,济南市首批评出的1.6万名
农民技术员主要分布在生产基地,不少专业户成了科技示范户,有的普通农民成了某
一方面的专家。

4.基地产销一体化。 副食品基·地生产与市场零售实行直挂的流通形式。从生
产、收购到零售直线运行,既减少了中间环节又使商品减少损失、保持新鲜。直挂形
式大致分为四种:一是单位集资兴建的基地,由生产单位向集资单位按时按量直接供
货。二是市郊区县生产基地与市内四区对口供应的产品,按合同直接供到零售点。三
是生产单位(主要是个体)自己生产自己销售。如:部分养鸡户和蔬菜种植户自己生产
自己到市场销售。四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个体运销户,用自行车、摩托车等
交通工具,通过各自形成的供货渠道将大批的鲜活产品运往市区各自由市场销售。

(张礼轩)

[20万亩吨粮田开发首战告捷]

(见“科学·综述”分目)

[农业节水工程初见成效]

1988年前, 济南市近300万亩水浇地用土渠引水,由于土质松散,干裂失修等原
因,每次引水有40%的水白白渗漏掉,既浪费了大量水资源又浪费了大量电能,制约
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济南市从1988年开始推行农业开发水利工程。到
1990年底,总投资达1000多万元。铺设地下输水管道572公里,修建防渗灌渠698公里,
配置喷滴灌机具238套。以黄淮海平原开发为主的节水工程已初步发挥效益。据统计,
全市共扩大灌溉面积1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9万亩,节水5200多万立方米,节电1200
万度,增产粮食4000多万公斤。

(张礼轩 李音路)

[白云湖水产项目通过联合国终期评估]

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援助的济南白云湖水产开发项目,于1987年4月1日正式开工到
1990年3月底全面竣工。1990年10月9日至14日顺利通过联合国终期评估。联合国粮食
计划署代表处项目官员对济南市白云湖水产开发项目表示满意。

该项目1990年投产鱼池9975亩, 产色180万公斤,每亩单产180公斤,亩赢利330
元;陆面、水面种植面积10455亩,养殖畜禽2.97万只(头) ,年产值950万元,获利
润400万元;就业人员达1052人。自1988年以来,三年累积向城乡市场提供商品鱼220
万公斤。到1990年底,白云湖开发项目区已形成了以渔为主综合经营的副食品生产基
地。

(张礼轩)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

1990年济南农村在深化改革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进一步完善农村各项承包合同。 全年签订农业合同88.56万份,比上年增长
36%;合同率达93.5%,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完善承包合同68.7万份,比上
年增长96%。县(区)乡(镇)村都成立了农业合同管理班子。年底有55个乡镇实行农业
承包合同档案管理,占全市乡镇总数的50%。

2.加强基层管理财务人员培训。全年举办学习班131期,培训经济干部7592人,
村级专业会计6118人次。全市有3250个村建立“三账两簿”,三账即:总账、明细分
类账、现金账,两簿即:固定财产登记薄,库存物资登记薄。3122个村健全了财务制
度。

3.进一步建立健全资金融通与监督机构。 年内全市建立合作基金会14个,筹集
资金4716万元,基金会和资金总额分别达到35个和5146万元。累积生产投放资金1640
万元, 比上年增长2.15倍。新建乡镇审计机构11个,总数达到68个,共配备专职审
计人员351人。年内审计金额5.14亿元,查出违纪单位144个,违纪金额307万元,为
农民减轻额外负担225万元。

4.强化服务体系。 全方位、多功能的农业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年底全市
县、乡、村、户四级服务组织达7200多个,以农业技术推广为中心,包括:种子、植
保、 检疫、土肥、环保等服务体系队伍达10345人。全市农作物良种种植面积达95%
以上,植物保护、机防面积达80万亩,75%的病虫害发生面积得到防治;90%的乡镇
推行防疫技术承包,防疫密度达97%。农机部门建成市、县、乡、村四级管理网和供
应、 维修、培训、推广四条服务线,服务人员达1408万人,102个乡镇建成管理、服
务、经营一体化的农机管理服务站,902个村建成具有经济实体的农机服务站(大院)。
当年乡镇以上服务组织有偿服务利润达810万元。

5.在一部分集体经济实力雄厚, 基层组织能力强的村庄,在群众自愿的情况下
实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以农业车间、农业队和林、牧、渔业社、队的形式进行生产。
提高生产效率和社会效益。如:章丘县旭升乡旭升村办起四个村级农场;天桥区北网
子村农业车间得到进一步巩固,历城区孙村镇东郑村的农业队得到发展。1990年济南
市近百个村农业生产实行了规模经营。

6.总结推广了章丘县村级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经验。把农村经济、社会秩序、
党员管理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使党和政府联系群
众的桥梁更加畅通,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到年底,全市推行村级基
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村庄达到900多个。

(张礼轩)

[农村能源跨入省先进行列]

经过几年努力,济南市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已步入全省先进行列。到1990年底,
使用省柴节煤炉灶的已达65万户, 占总农户的56.5%。在太阳能、风能开发利用方
面,已生产安装5700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在通电难的山区安装了150台风力发电机。
沼气建设, 作为农村能源开发的重点,由国家、集体、个体三方面投资150万元,建
成了规范化的大、中、小型沼气池5000多个,全市沼气建设出现了由庭院向田间,由
单池向群池,由小型向大中型池发展,由生活领域向生产领域发展的新格局。

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据不完全统计,济南市每年
利用节煤灶和沼气做饭可节约柴草70万吨, 折标准煤255万吨,价值2560万元;全市
沼气池每年产有机肥渣2.5万吨, 产沼液3.5万吨;这些沼渣和沼液投入土地后,可
减少氮、磷、钾化服投入8200吨,价值近千万元;沼肥有机质含量占30—50%,腐植
酸含量占10—20%,对改良土壤提高地力产生了重要作用,用沼肥上地,粮食产量亩
增8—13%,水果增38%,黄瓜增13%,大葱增30%,且作物的品质好、病虫害少,环
境污染大为减少,为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开辟了新途径。

(张礼轩 董占杰)

[农业机械化]

1990年全市农机总值6.03亿元,比上年增长5.2%,比“六五”计划末年1985年
增长76.83%。 农机总动力183.4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6%,比1985年增长40.
67%。 农用拖拉机36558台、41.45万千瓦,分别比上年增长1.2%和减少0.3%,
比198E年增长70.61%和30.83%。 农用柴油机70047台、63.66万千瓦,分别比上
年增长9.66%和5.90%, 比1985年增长118.71%和94.74%。脱粒机20580台,比
上年增长5.46%, 比1985年增长23%。农用汽车3258辆、24.49万千瓦,分别比上
年减少3.04%和3.16%, 比1985年增长18.73%和22.45%。田间作业机械42469
台, 比上年增长8.61%,比1985年增长77.32%。机械机具配套比达到1:1.16。
机耕地面积377.59万亩,比上年增长3.5%,比1985年增长21%。机耕作业面积427
.29万亩, 比上年减少0.2%,比1985年增长13.30%。机播面积204.58万亩,比
上年增长14.05%, 比1985年增长67.37%。机收面积115.既万亩,比上年增长36
.52%, 比1985年增长5.4倍。机械脱粒74.05万吨,比上年增长13.05%,比1985
年增长100%。其它机械化作业项目也有新的突破。

进一步强化社会化服务功能。 1990年全市有农机管理服务人员14.84万人。 有
102个乡镇建成管理、 经营、服务一体化的农机管理服务站,占乡镇站总数的92%。
1178个村建有农机管理服务组织, 1952个村没有农机管理员,902个村建成以农机为
龙头的具有经济实体的农机(农业)综合服务站(大院)。坚持开展乡镇站达标升级活动,
共申报和评定出达标升级站57个,占乡镇站总数的51%,比上年增长67.6%。

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全年共完成15项推广项目和4项试验、示范项目,其中4
项推广项目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培训农机各类人员2.76万人,推广各种新机具34759
台(件),推广面积281.89万亩,增产粮食8088.35万公斤。

拖拉机及驾驶员统一换发牌证工作和年度审验工作。 检验和换发拖拉机牌证
27942台,年检率和换发牌证率为80.33%;审验驾驶员和换发驾驶证30020人,审验
率和换证率为99%。 检验柴油机46579台、检验脱粒机13540台,检验率分别为79.5
%和91%。 共发生农机事故8起,死亡3人,重伤4人,千台车事故率、死亡率分别为
0.022‰和0.08‰,低于省局规定指标。

(李启诚)

[农机管理经出现新形式]

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深入和稳定,济南市的农机管理经营出现了几种新形
式。①个体所有,实行四统一:即农业机械为农民个体所有,在非农忙季节,由个体
经营,而在三夏、三秋农忙季节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时,由县、乡、村农机管理部门
或服务组织,统一调配机械作业、统一按作业合同供油、统一作业质量、统一收费标
准。目前,这种管理经营形式约占80%以上;②集体所有,统一管理:过去乡、村拥
有和现在由集体新购置的大中型农业机械,由集体统一管理使用。组织形式有农机队、
组,主要出现在工副业比较发达,部分土地已实行规模经营的乡、村,此种形式约占
10%左右。⑧联合体:农业机械为农民个体所有,在有机户自愿参加的基础上,由农
机部门协助组成群众性的农机服务实体,统一核算,自负盈亏。这种形式多以村为单
位。他们通过与农户签订作业合同,把本村或邻村农户的耕、耙、播、收等主要生产
环节,全都包下来,实行一条龙服务。④农业综合服务站(大院):以农机为龙头,集
种子、化肥、农药、农机作业、农机维修、科技推广等为一体的村级社会化综合服务
组织。是村级集体性质的服务实体,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它是当前进一
步完善双层经营机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好的一种组
织形式。

(门光庆)

[济阳县小麦机收程度大幅度提高]

1990年,济阳县把小麦机收作为三夏工作的重点,县财政拿出15万元,用于补贴
农民购买小麦割晒机。县农机局规定农民每购买一台,补贴300元,并下达了推广500
台的任务。全年实际增加463台,是上年保有量的1.5倍,保有量达到774台。由于机
具的增加,使全县的小麦机收程度提高到45%,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门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