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及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3&rec=4&run=13

1991———2000

九十年代,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第二个翻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战略目标的
关键时期。也是为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打基础的重要时期。按照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
精神,安排和实施好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市经济振兴和社会
进步,圆满完成经济发展战略的第二步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

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十年间,我市紧密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
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
力,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发展。这十年,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
取的十年,也是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最好、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十年。十年来,我们
在全面完成“六五”计划的基础上,又胜利实现了“七五”计划,为今后十年的经济
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主要比例关系趋向协调。199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130.8亿元(国内口径1990年不变价,下同) ,比1980年增长2.03倍,平均每年增长
11.7%,提前三年实现了第一个翻番;国民收入达到100.5亿元,平均增长10.6%;
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60.4亿元, 平均增长13.4%;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516元,高于
全省平均水平。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38亿元,平均增长10.2%。三次产业的比例
关系由1980年的22.2: 53.8:24发展为17.3:51.8:30.9,农、轻、重的比例
关系由14:46.6:39发展为9.4:42.4:48.2,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2.工业生产持续发展, 物质技术基础明显加强。十年间,通过技术改造、引进
技术、对外合作对80%以上的主要工业企业进行了改造;并以名优产品为龙头,组建
了20个企业集团,使企业技术装备有了较大改善,产品质量显著提高,一批产品已打
入国际市场,整个工业生产能力逐年增强,基本形成了行业门类齐全、配套生产能力
较强的工业生产体系。199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225.3亿元,比1980年增长2.7
倍,平均每年增长14.1%,其中乡镇以上工业产值174.9亿元,平均增长11.4%。
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 发电量达到44.7亿千瓦时,比1980年增长2.8倍;钢产
量87.7万吨,增长1.4倍6生铁139万吨,增长近1倍;原油加工量157.6万吨,增长
1倍; 棉纱6.4万吨,增长91%;棉布2.02亿米,增长44.3%,电视机、石英钟、
啤酒、 卷烟等日用消费品大幅度增长。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达到100
.5亿元,比1980年增长3.2倍。

3.农业生产稳定增长, 农村经济全面振兴。十年来,认真落实党的农村政策,
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科技兴农,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大力加强农田
水利建设,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农村经济出现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 (业) 、商
(业)、建(筑)、运(输)、服(务业)综合经营的新局面。199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35
.14亿元,比1980年增长1.3倍,平均每年增长8.7%。其中,种植业21.12亿元,
平均增长6.5%; 林牧副渔业14.02亿元,平均增长13.9%。商品粮、棉基地县和
“菜篮子”基地建设有较大进展,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肉蛋奶菜鱼产量大幅
度增长。养殖业、工商业、建筑业和运输业的专业村、专业户越来越多,商品经济迅
速发展。1990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15.9亿元,比1980年增长5.2倍,平均
每年增长20%。其中,乡村工业总产值67.5亿元,平均增长31.8%;农副产品商品
率达到60.7%。 沿黄地区列入了国家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规划区,为农业的进一步
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对外贸易迅速扩大, 外向型经济有重大进展。通过认真贯彻沿海地区经济发
展战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外向型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90年,外贸出口
供货值完成14.2亿元 (新价格) , 比1980年增长近5倍,平均每年增长19.4%;比
1985年增长2.3倍, 后五年平均增长27%;出口创汇企业发展到227家,出口商品增
加到22大类、 386个品种“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机电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出口逐年
增长。出口渠道增加,走出了以省外贸公司出口为主和多渠道出口相结合的路子。同
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 加强了与国外友好城市的往来,与港澳台
地区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来济南投资合作、洽谈贸易的外商逐年增多,利用外资和
引进技术有较大发展。十年合同利用外资3.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亿美元;批
准“三资”企业110家,已开业50家;完成引进项目300多个,引进生产线60余条、关
键设备4100多台(套),重点改造了200多家企业。1990年2月,国务院批准将我市划入
沿海经济开放区,使外向型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5.流通体系逐步健全, 城乡市场日趋繁荣。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
国营商业、供销社为主体的,服务网点比较配套的、多成份、多渠道、开放式的流通
网络初步形成。全市零售商业和饮食服务业网点发展到5.66万个,从业人员19万人;
城乡集贸市场发展到464处。 市区建成了舜井街、顺河街、天成路等17条商业街,改
造扩建了百货大楼、人民商场、大观园等一批大型商店,县城和乡镇驻地的商业设施
也有明显的改善。商业企业与全国各地的1000多家工商企业建立了联营、联购、联销
关系, 来济经商的客户达到480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流逐年扩大。农副
产品上市均衡,鲜活产品明显增多,工业消费品供应丰富,城乡市场繁荣兴旺。1990
年, 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58.1亿元,比1980年增长3.3倍,平均每年增长15
.7%。

6.固定资产投资取得显著成就, 经济发展后劲增强。十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完成189亿元。“七五”期间完成投资135亿元,是“六五”时期的2.5倍,其中
全民所有制投资83亿元,是前三十五年的1.37倍,新增固定资产60亿元,一批能源、
重要原材料项目先后建成。黄台电厂两个30万千瓦机组、炼油厂80万吨催裂化装置等
项目已经投入生产,涤纶、硝酸磷肥等项目也已部分建成。同时,对一批工业企业进
行了技术改造,物质技术装备有较大改善。“七五”期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
开采74万吨、 钢材55万吨、发电装机67万千瓦、原油加工180万吨、水泥76万吨、硫
酸4.5万吨、化肥3.5万吨、棉纺锭20万枚、啤酒8万吨。

7.城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服务功能有较大提高。通过城市综合开发,城区主
要交通干道得到了拓宽改造,城郊结合地带公路“卡脖子”路段已经打通。张庄机场
扩建已经投入运行,黄河公路大桥、“八一”立交桥、解放阁、体育中心、济南海关、
国际贸易中心等建筑相继建成。先后新建和改造了七里山、甸柳庄、工人新村、东关、
燕子山、乐山街、八里洼等居民小区,新增日供水能力30万吨、程控电话1.5万门、
管道煤气用户2万户,集中供热面积达到231万平方米,城镇竣工住宅面积813.5万平
方米。新建了环城公园、五龙镇公园、百花公园、植物园,工商河得到了综合治理,
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继续保持先进水平,1990年进入全国“十佳卫生城市”行列。各
个县城的建设都有较大进展,仲宫、绣惠、埠村、万德等一批乡镇的面貌发生了新的
变化。

8.科技教育成绩显著,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十年间,全市科研单位共取得科技
成果2095项,其中1348项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或填补了国内空白,科技成果推广
应用率提高到8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大。教育事业取得较大进展,
九年制义务教育开始实施,中等教育结构趋于合理,济南联合大学初具规模,市属普
通高校在校生(含电大普通班)达到2882人。计划生育取得好成绩,全市人口自然增长
率控制在计划以内。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等事业都取得了好成绩。社会事业
的基础设施有新的改善,十年新增中小学学生席位7.5万个(其中“七五”5.3万个),
新增病床5970张(其中“七五”3860张),先后建成了济南图书馆、儿童医院、市广播
技术区、济南画院等社会事业项目。

9.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全市农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贫
困乡村的农民生活明显改善,部分群众开始向小康生活迈进。城镇职工工资收入有较
大增长。1990年,城镇职工平均工资达到2211元,比1980年增长1.8倍,平均每年增
长11%(扣除物价因素,平均增长3.85%);农民入均收入达到731元,比1980年增长
3.3倍, 平均增长15.8%,市区人均居住面积由1980年的4.2平方米增加到7.5平
方米,农村居住条件也有改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51亿元,比1980年末增长
17.4倍。 十年累计安置劳动就业30万人,其中安置待业青年18.36万人,1990年末
待业率为2.21%。

10.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经济活力增强。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
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建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
商品生产日益发展。 在城市, 普遍实行并完善和发展了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厂长
(经理)负责制,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给企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以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有了较大发展,商品、物资、技术、劳务、房地
产等市场逐步发展完善,计划、财政、金融、物资、价格、科技、教育、劳动等方面
也都进行了相应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有计划
商品经济的发展。

总之,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整个经
济形势是好的。但是必须看到,在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不够稳固。尽管农业投入有较大增加,但是仍然不能适应农业生产
发展的需要。许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抗灾能力薄弱。特别是务农比较利益偏低,农
民自身积累较少,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致使粮棉油生产增长缓慢。

二是工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般加工业发展过快,深加工和高精尖产品开发
不够,30%的生产能力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专业化生产程度不高,多数企业设备落后,
技术水平较低,主要工业设备中,有60%以上的属于一般水平和落后水平,达到国内
先进水平的约占3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5%左右。

三是经济效益不理想,企业素质不高,管理落后、质量差、效益低的状况比较普
遍。工业资金利税率、产值利税率和部分产品的消耗、质量等指标没有达到历史最好
水平,工商企业亏损增加,建设工程超支状况比较严重。

四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商业服务网点布局不够合理,配套设施不完善,新兴服
务行业发展较慢,与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不相适应。

五是财政困难。地方财政收入没有达到计划要求,市财力比较分散,财政补贴逐
年增长,财政负担越来越重,形势较为严峻。

今后十年,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尽管面临着一些困难,但是克服困难的有利条件
很多。在党中央领导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将进一步得到
贯彻落实和丰富发展,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将得到充分发挥,政治、经济和社会将更加
稳定;经过四十一年的建设,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物质技术基础明显增强;治理整顿、
深化改革已取得明显成效,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有较大缓解,
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我市划入沿海经济开放区后,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必将促进国外
资金的利用和国际市场的开拓;近十年来;尤其是“七五”期间建成了一批大中型建
设项目,改造了一批骨干企业,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
续、稳定、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只要我们坚持量力而行、稳步前进的方针,调动各
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制约因素,就一定能够在九十年代取得新的
更大的成就。

二、今后十年主要任务、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主要任务

根据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五届六次全委会议的要求,立足济南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今后十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深化
各项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科教文卫等社会
事业,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使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国民生产总值提前
实现第二个翻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进程中迈出
较大步伐,为下个世纪初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现上述任务的基本要求:

一是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生活资料比较丰裕,居住和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城
镇居民实现每户一套住宅,农民居住条件有较大改善,文化、体育生活丰富,人人享
有初级卫生保健,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是产业结构、经济布局合理,农业生产上一个新的台阶,粮棉油、肉蛋菜等产
量有较大增长;基础工业进一步加强,加工工业水平显著提高,40%以上的主要产品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国际水平;第三产业有大的发展,交通通信便利,商业、服务业
发达;地区优势互补,城乡共同发展。

三是对外开放有新的突破,争取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外经济贸易有大的发展,
出口商品供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4%,基本形成外向型经济的格局。

四是科技教育事业有较大发展,某些科研课题研究接近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科
技成果推广步伐加快,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增强。农村普及九年义务制教
育,市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

五是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
群泉恢复喷涌,绿化、美化水平明显提高,创建全国卫生城市。

六是经济体制改革有大的进展,基本形成适应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有计划
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七是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文明礼貌、优质服务形成社会
风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到新的水平。

(二)指导思想

今后十年,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坚定不
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经济建设的指导上,要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国民经济长期待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搞好综合平衡,量力而行,
稳步前进。

2.把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产品质量放在首位, 走少投入、多产出、低消耗、高
效益的路子。

3.牢固树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

4.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发挥优势,突出重点,逐步理顺经济关系,坚持城
乡一体化发展。

5.贯彻“科教兴市” 的方针,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把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
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6.积极扩大对外开放, 加强国际合作,努力增加出口创汇,加快外向型经济发
展。

7.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搞好综合开发,搞活商品流通,发展第三产业,提
高服务功能。

8.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
化生活水平,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

(三)发展目标

十年规划的主要指标是:

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8%, 1995年达到192亿元,2000年达到283亿元,提
前实现第二个翻番; 国民收入平均增长7%,1995年达到141亿元,2000年达到198亿
元;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9.3%,1995年达到406亿元,2000年达到636亿元,地方
财政收入平均增长6%,1995年达到16.6亿元,2000年达到22.2亿元。

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0%,1995年达到363亿元,2000年达到584亿元,其中
乡镇以上工业平均增长8%; 轻、重工业分别平均增长10%。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平均
每年降低3%,资金利税率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提
高5%。

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 1995年达到43亿元,2000年达到52亿元;粮食总
产量,1995年达到19亿公斤,2000年达到20亿公斤。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平均每年增长12%, 1995年达到102.4亿元,2000年达到180
.4亿元。

外贸出口供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16.2%,1995年达到31.8亿元,2000年达到64
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十年安排360亿元;“八五”期间投资163亿元,比“七五”
期间增长20.7%,其中,全民投资108亿元,集体投资30亿元,个体投资25亿元。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市属普通高校在校生1995年达到3500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8‰, 全市总人口1995年不突破562万人,2000年控制
在585万人以内。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000年达到4810元,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4%。

三、“八五”期间产业结构和地区布局

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全省“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的布局要求,我市产业
结构和地区布局的调整,要充分利用地处沿海经济开放区、背靠西部开发区的有利条
件,发挥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经济基础较为雄厚的优势,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开放、
开发结合,外引、内联并举,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大胆开拓国内
外市场,发展城乡一体化经济,逐步实现结构、布局合理化,保持国民经济长期稳定
发展。

(一)产业结构

重点是调整优化第一、二、三产业之间和三大产业内部的比例关系。总的要求是:
巩固强化第一产业,改造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重点是保护耕地,稳定种植业,突出抓好粮、棉、菜生产,大力发展
畜牧业,争取棉花、蔬菜、禽蛋和鲜奶自给。

第二产业,重点发展机械、电子、轻纺、化工、食品行业,上一批技术密集、高
附加值的产品,带动相关行业配套发展,走以精深加工为主的路子。

第三产业,着重发展交通通信、商业服务、科技教育、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
咨询、医疗卫生、文化、旅游和各项公用事业,建设一批档次较高、功能齐全的服务
设施,逐步形成全省的高技术中心和服务中心。

切实处理好第一、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关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
要搞好规划,制定扶持政策,增加投入,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
提高传统第三产业的水平,努力开拓新的服务领域,使第三产业发展快于第一、二产
业。到1995年三次产业的比例由1990年的17.3:51.8:30.9调整为15.6: 51.
4: 33。

切实处理好新兴产业的关系,积极开发新兴产业,为传统产业改造和二十一世纪
经济发展创造条件。要处理好大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关系,发挥大中型企业的骨干
作用,以名优拳头产品为龙头,发展企业集团,发展一批为其配套的小型企业,促进
企业组织结构合理化。要处理好增量投入与存量调整的关系,搞好存量调整,注意以
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

(二)地区布局

要以城市为中心, 沿胶济、京沪铁路和“220”国道等交通干线向农村辐射,发
展城乡一体化经济,重点搞好城市工业、县乡工业和农业的合理布局,实现城乡优势
互补,共同发展。

城市工业布局,要按照“城区搞改造、近郊搞配套、新建放远郊”的原则,搞好
城区、近郊、远郊三个层次的合理布局。城区工业,重点是加快传统行业和老企业的
技术改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积极开发新兴工业,把一般加工业特别是原料和
市场依托农村的加工产品,逐步扩散到乡镇工业。近郊工业,进一步完善黄台、七里
河、王舍人、洛口、白马山、党家庄六个工业区。

远郊工业,争取新建黄河北化工区。

县乡工业布局,要按照“县城适当集中,乡村大力发展”的原则,搞好县城和乡
村两个层次的布局。县城工业,要按照县城规划的要求,立足现有工业基础,有计划、
有选择地发展技术起点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乡村工业,要根据资源和技术条件,
继续发展采掘业和加工业,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加工深度。县乡工业要加强与城市科
研单位、大专院校、大企业的联合协作,上一批为大企业配套的项目,发展一批骨干
企业,形成适度的规模经济。

农业布局,山丘地区以林业为重点,实行农、林、牧、副业相结合。近郊以蔬菜
为重点,实行蔬菜种植与养殖业相结合。平原地区以粮食、棉花为重点,实行农、林、
牧、副、渔业相结合,逐步形成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继续扶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要坚持以经济开发为主的扶贫方针,针对南部山区
和沿黄地带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一批扶贫开发项目,启动内部发展活力,并
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进一步扶持,改善生产条件,尽快改变落后面貌。到“八
五”期末,全市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

四、“八五”期间主要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

(一)农业

要坚持从城郊型农业的特点出发,继续加大综合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
生产条件,调整产业结构,提高集约化水平,走农、工、商、贸一体化的路子,逐步
实现农林牧副渔业之间和农村三次产业之间的良性循环。1995年农业总产值43亿元;
种植业24.2亿元, 平均增长2.8%,林牧副渔业18.8亿元,平均增长6%;农村社
会总产值达到187亿元, 平均增长10%;农业创汇5000万美元左右,农副产品商品率
由1990年的60.7%提高到的64%。

种植业,要继续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首位,突出抓好粮食、棉花和蔬菜生产。要
切实保护耕地,稳定种植面积。重点搞好中低产田的改造、高产稳产田的开发,抓好
商品粮、商品棉基地县和城市工矿区菜田的配套建设。积极改革耕作制度,扩大间作
套种, 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产水平。到1995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30万亩,总产量
达到19亿公斤, 比1990年增产8500万公斤;棉花种植稳定在130万亩,总产量8450万
公斤,增产3450万公斤;花生种植面积15万亩,总产量3000万公斤,增产830万公斤;
城市工矿区菜田达到11万亩,其中保护栽培面积4万亩,确保市区上市量3亿公斤。

林业,要分期实施大环境绿化方案,提高造林质量,搞好宜林地带的植树绿化和
果品基地的建设。山丘地区,实行乔木、灌木、针叶林、阔叶林并举,搞好荒山绿化
和小流域治理,营造水土保持林,种植果树,逐步形成以果树为主的经济林基地和山
区绿化体系。平原地区,结合农田、道路、村镇规划建设,有计划地发展林粮间作和
果粮间作,鼓励农民四旁植树,同时建设黄河两岸各五公里宽的防护林带,逐步形成
速生用材林基地和沿黄防护林体系。争取五年造林90万亩,改造疏残林27万亩,新建
农田林网75万亩。1995年果品总产量达到1.2亿公斤,比1990年增长73.9%。

畜牧业,要稳定猪鸡生产,大力发展食草畜禽。充分利用南部山草资源丰盛和北
部草滩、水塘较多的有利条件,重点发展牛羊鸭鹅饲养。市区近郊和城镇,要以集约
经营为重点,积极发展猪鸡和奶牛生产。要继续抓好潘村、彭庄和乡镇畜牧业基地的
配套建设,带动专业村、专业户和家庭饲养,扩大瘦肉型猪和肉食鸡的生产。1995年,
肉类总产量达到1.4亿公斤, 比1990年增长22.8%;禽蛋总产量1.1亿公斤,增长
16.2%;奶类总产量2500万公斤,增长33.7%。

渔业,重点搞好白云湖综合养殖,平阴城西洼、栾湾洼和长清孝里洼以及沿黄坑
塘的开发建设;充分利用宜渔水面调整放养结构,加快发展水库网箱养鱼和温流水养
鱼, 逐步实现精养高产。争取五年新开挖和改造鱼池2万亩,1995年鱼类总产量达到
2000万公斤,比1990年增长1.1倍。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经济政策,实行“农科教”统筹,
健全科技、流通等社会化服务网络,完成农业减灾增产气象保障系统工程,推广应用
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大投入,搞好综合开发,切实保护、
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增强发展后劲,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把农业保上去。
重点是集中力量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引用黄河水灌溉方面狠下功夫。“八五”
期间,要加快陈孟圈引黄闸和干渠配套建设,引黄河水跨越小清河,浇灌唐王、董家、
郭店一带的粮田、菜田,增补地下水源,根本解决这一地区的灌溉污染问题。继续完
善胡家岸、土城子、大王庙、田山、红旗、东风、邢家渡和张辛闸等引黄灌站的配套
建设,增加灌溉面积。搞好南部山区卧虎山、锦绣川、狼猫山、垛庄、武庄等水库的
除险加固和灌区配套建设,拦蓄地表水,并积极搞好小流域治理和荒山绿化,涵养地
下水源。要加强平原地区联片灌溉和涝洼地带的防洪排涝设施的建设,建成一批旱涝
保收丰产田,增强农业抗灾能力。计划“八五”期间,扩大水浇地面积40万亩,改善
120万亩;增加防洪排涝面积20万亩,治理小流域水土保持面积400平方公里,努力改
善农业生态环境。

(二)能源和原材料工业

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实行倾斜政策,发挥资源和产品优势,有选择有
重点地发展,努力增加能源和重要原材料供应。

1.能源工业 突出抓好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 努力扩大发电装机容量,推广热
电联产和集中供热,加快电网建设。

煤炭工业,“八五”期间,建成李福煤矿,新建柳沟煤矿,继续做好长清煤田开
发的前期准备工作,改造新建一批乡镇煤井。1995年煤炭总产量达到170万吨。

电力工业,建成北郊热电厂3.6万千瓦热电机组和平阴热电厂、酒精总厂、纸浆
厂等小发电机组; 建设章丘电厂10万千瓦发电机组。1995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10万
千瓦。继续加强能源的管理和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逐步开发利用太阳能,搞好以节
能为中心的技术改造,严格控制小电石、小铁合金的建设,淘汰高耗能的设备,降低
能耗。“八五”期间,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平均每年降低3%。

电网建设, “八五”期间,全市用电负荷将增至100万千瓦左右,供需矛盾继续
存在。必须在增加发电能力的同时,突出抓好电网建设,提高电网输变电能力和供电
的可靠性。 重点是搞好姚家、章丘、南郊、许寺等4处22万伏输变电工程的新建和扩
建,“八五”末期,市区外围形成黄台——韩仓——姚家——党家庄——南郊——许
寺——水屯——黄台输变电工程环网。市区重点发展11万伏高压配电网,配套建设清
泉等12处变电站,逐步取消市区35千伏供电等级。建设电网调度中心,采用先进的监
控技术,提高供电质量。1995年,济南电网22万伏变压站达到8座,总容量183万千伏
安;全市供电能力可达到100万千瓦,基本满足用电需要。

2.钢铁工业 重点抓好济南钢铁总厂的挖潜改造,围绕形成年产130万吨钢的综
合生产能力,搞好焦化、铁前、炼钢和轧材系统的配套改造,努力调整产品结构,增
加市场急需的板、管、带、线材等产品的生产,开发汽车、轮船、锅炉等专用钢材。
地方铁厂主要是搞好配套改造,提高加工深度。1995年形成钢135万吨、铁170万吨、
钢材105万吨的生产能力。

3.化学工业 要充分发挥技术较强的优势, 加快发展精细化工,配套发展基本
化工, 合理发展农用化工。重点搞好裕兴化工厂1.5万吨金红石钛白粉和1万吨红钒
钠生产装置的建设;力争新建石油化工二厂 2万吨蛋氨酸工程;扩大济南化工厂氟制
品生产能力。要调整化肥生产结构,增加高效肥、复合肥的生产,尽快完成明水化肥
厂4万吨尿素的技术改造。1995年主要产品生产能力达到:氟产品3.5万吨、铬盐2.
7 吨、钛白粉2万吨、硫酸16万吨、化肥(折100%)25万吨。

石油化工,要对现有设备填平补齐,扩大炼制能力,搞好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
重点是新建炼油厂15万吨宽馏分催化重整、40万吨加氢精制等装置,建设石油化工二
厂10万吨丙烷脱沥青及其配套装置。1995年原油加工能力达到350万吨。

医药工业,要积极研制开发防治效率高、副作用小的抗生素、抗癌类化学药品。
重点是完成齐鲁制药厂平阴分厂的建设,引进青霉素等药品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要在
扩大传统中成药生产的同时,大力开发“人工麝香”、阿胶等系列产品。积极发展医
疗器械生产, 重点开发电子医疗仪器和新兴卫生材料。 1995年化学原料药产量达到
7300吨,比1990年增长44.4%;中成药产量达到1980吨,增长l倍。

4.建材工业 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调整产品结构,努
力开发新产品,大力发展轻质、高强、复合、节能的建材产品,提高新型建材的比重。
重点是抓好济南水泥厂等企业的完善配套, 扩建长清水泥厂,做好年产120万吨水泥
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要统筹规划,加快花岗石资源的开发,扩大生产能
力,提高产品档次。1995年水泥生产能力达到280万吨,花岗石板材达到100万平方米,
新型建材的产值比重由“七五”末的3%提高到10%。

(三)机械工业

要加快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步伐,开发替代进口和节能节材高效产品,大力发展
基础件、机电一体化产品、专用成套产品和出口创汇产品,研制水平较高的生产线和
设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装备。

金属加工机械,重点开发数控机床、数控加工中心、大型压力机等机电一体化产
品和替代进口产品。 1995年金属切削机床产量达到7000台,其中数控机床900台,大
型压力机产量达到99台/13694吨。

仪器仪表,重点发展智能化仪表,数控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和电液伺服汽车模拟
试验系统,发展自动化工业控制装置,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水平。

交通运输设备,重点搞好汽车制造总厂“斯太尔”汽车项目建设,并用“斯太尔”
技术改造黄河系列产品,加快发展各类专用系列改装车。1995年重型汽车生产能力达
到1.5万辆,改装汽车达到7000辆。

电力设备,重点发展大吨位高压电站锅炉,开发以劣质煤为燃料的循环流化床锅
炉;建设济南锅炉厂大型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二期工程;搞好生建电机厂10万千瓦系列
化空冷式汽轮发电机组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变压器厂汽相干燥设备建设,扩大生产能力。
到1995年电站锅炉生产能力达到4050蒸吨, 发电设备达到90万千瓦,变压器达到450
万千伏安。

基础件和零部件,要按照标准化、系列化要求,重点搞好气门、液压挺杆、轴承、
气动元件、电气元件和汽车低温启动器等产品的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尽快形成
规模经济。到“八五”期末,使气门、挺杆和气动元件成为全国的主要生产基地。

(四)电子工业

要把改造和发展电子工业放到突出位置,从投资分配技术开发、设备更新、产业
政策和组织管理等方面为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推广应用创造条件。坚持以发展通信
设备和计算机为重点,大力发展投资类产品,巩固提高消费类产品,稳步发展基础类
产品,“八五”末期,电子工业的投资类、消费类、基础类产值比例由“七五”末的
20:46:34调整为30:40:30,形成以计算机、通讯整机、电视机和元器件为主导的
生产体系。

投资类产品,重点加快“浪潮”系列微机的更新换代,搞好省无线电厂一点对多
点无线电通信系统生产线的建设,努力扩大生产能力。积极开发无绳电话、传真机、
光纤通讯系统产品和微机软件产品。搞好电子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发展数字控制系统,
为改造传统产业服务。

消费类产品(主要是电视机),重点是调整产品结构,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扩大出口
创汇为中心,在现有引进技术设备的基础上搞好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自动化和检测自
动化水平,以较多的品种和优异的质量,扩大国内外市场,增强竞争能力。

基础类产品,要发展以元器件为主的拳头产品, 形成适度经济规模。重点搞好
半导体总厂集成电路、华晶 无线电器材厂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无线电七厂铝电解电
容等生产技术和关键设备的改造,提高技术、工艺水平;进一步扩大二极管、接插件、
印刷线路板等基础产品的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

(五)消费品工业

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名优适销产品和出口创汇产品
生产,开发新产品和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增强竞争能力。

1.纺织工业要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和原料结构, 加快技木改造,采用新工艺、新
材料、新技术,搞好深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发展高支、高密、细薄、仿毛、
仿丝绸等产品,逐步形成以纺织印染为基础,以服装、针复织为龙头,纺、织、染配
套发展的生产体系,增强出口创汇能力。

化纤,继续抓好涤纶工程建设,在现有基础上扩建 2万吨聚脂和1.5万吨短纤维
生产线;搞好合成纤维厂醋酸纤维生产线的改造;充分利用长丝资源:开发长丝系列
产品。1995年化纤生产能力达到6万吨。

棉纺织,要在严格控制棉纺能力的前提下,积极采用喷气、剑杆、片梭等先进织
机改造骨干企业;改造纱锭10万枚,扩大精梳能力。同时搞好现有小棉纺厂整顿、调
整、进档、升级。到1995年,棉纱总产量达到8 万吨,其中,高支、精梳纱1.8万吨。

毛纺织,重点搞好两个毛纺织厂的技术改造,提高后整理加工水平。1995年精纺
毛织品生产能力达到350万米。

针复织,重点扩大螺旋浴巾、针织时装和T恤衫生产能力,提高针复织品的比重。
1995年针复织品折纱达到1.6万吨,占棉纱总产量的比重由“七五”末的17%提高到
20%以上。

印染,着重抓好一印、二印的技术改造,采用“冷轧堆”和“涂料印染”等新工
艺、新技术,增加长丝织品印染生产线,扩大特种整理能力。1995年特种整理布占印
染布总产量的比重由“七五”末的4%提高到21%。

丝绸,重点发展真丝绸缎、真丝针织品、印染丝织品和丝绸服装;充分利用化纤
长丝资源,开发仿丝绸系列产品。1995年丝绸织品产量达到6500万米。

服装,要适应服装成衣化、款式时新化的发展趋势,开发款式新颖的高中档毛料
系列服装及纺缝绗刺绣时装等新产品,形成针织时装、纯毛及混纺时装、中高档茄克
衫系列产品、高档绣花服装和毛巾系列服装五条龙生产体系。1995年服装总产量达到
3000万件。

2.造纸工业 要按照节能、 高效、无污染的要求,实行集中制浆、分散造纸,
大力发展高档纸和专业用纸, 实现产品系列化生产。重点建成东港实业有限公司3万
吨无碳复写纸生产线、 纸浆厂2万吨棉浆、1、7万吨草浆生产线;搞好造纸东厂1800
涂布机双涂头改造和高级薄页纸厂l万吨热敏传真纸生产设备的建设继续抓好卷烟纸、
装饰纸、铸涂玻璃卡纸、不干胶纸等十个系列产品的生产,开发高强度包装纸板和装
璜涂料白板纸等产品。1995年机制纸生产能力达到16万吨。

3.食品工业 要充分利用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和技术装备条件较好的优势,积极开
发新兴食品,发展一批质量优、档次高的重点产品。

粮油加工,要在确保居民粮、油加工产品生产的同时,发展各种快餐食品、预制
食品。重点搞好洛口粮食转运站1.5万吨果葡糖浆生产装置、市油脂公司1.2万吨油
脂精炼、粮食加工厂速冻食品等项目的建设,提高食品深加工能力。

酒类生产,重点搞好济南啤酒厂、白马山啤酒厂改造,建设4000吨颗粒饲料生产
装置,搞好洒渣的综合利用。1995年啤酒生产能力达到25万吨,优质啤酒比重由“七
五”末的60%提高到70%以上。继续搞好白酒、露酒的生产,努力提高质量,扩大销
量。

饮料生产,要利用我市水质好、矿泉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饮料系列产品,积
极采用新型包装,提高产品档次。1995年饮料产量达到2.5万吨。

罐头生产,重点发展国际市场畅销的芦笋和肉类罐头,努力扩大生产能力。1995
年各类罐头产量达到4万吨,其中出口比重占30%以上。

卷烟生产,要抓好济南卷烟厂迁建工程,调整产品结构,增加高档烟产量。1995
年卷烟产量达到55万箱,其中甲级烟30万箱。

酒精生产, 重点完成山东酒精总厂5万吨玉米酒精的技术改造和颗粒蛋白饲料项
目的建设,实现由瓜干酒精向玉米酒精转化。1995年酒精总产量达到5万吨。

调味品生产,要继续抓好传统调味品生产,积极发展复合调料,重点搞好发酵食
品厂的改造,改进生产工艺,开发系列味精产品,扩大生产能力。1995年味精生产能
力达到1万吨。

4.日用化学工业 重点抓好轻工化学总厂2万吨不饱和脂肪醇生产技术设备的建
设,提高油脂加工和多种表面活性剂生产能力;继续改善合成洗涤剂的产品结构,扩
大液体洗涤剂生产;努力开发高档次、系列化日用化妆品,满足消费需要。

5.塑料制品工业 要利用齐鲁乙烯工程提供的原料, 稳定发展农用塑料和生活
塑料制品,大力开发工程塑料和塑料合成制品,扩大为装饰装修、包装工业及家电、
仪表、运输、医药等配套的塑料制品,努力改进生产模具,提高产品质量。1995年塑
料制品总产量达到7万吨。

6.耐用消费品工业 重点是搞好引进技术设备的消化吸收,努力提高产品档次。
洗衣机,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向多品种系列化发展,积极开发电脑控制全自动洗衣
机。电视机,要按多品种、多功能的要求,搞好54厘米平面直角彩色电视机,立体声、
多画面彩色电视机、卫星直播电视接收机的开发。摩托车,要围绕改善现有车型的性
能,狠抓产品质量,开发高档次、多品种的各种摩托车;石英钟,重点在增加花色品
种上下功夫,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进外观造型,开发多功能、多用途、智能化产品。
1995年,主要产品产量达到:洗衣机50万台、电视机50万部、摩托车25万辆、石英钟
450万只。

(六)乡镇、区街工业

乡镇、区街工业是县区经济的支柱,也是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
步重视、大力扶持乡镇、区街工业、加强与城市科研单位和大工业的联合协作,加快
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争取在“八五”期间有一个全面的、迅速
的发展。

乡镇、区街工业的发展重点:一是立足现有基础,发展一批骨干企业。重点发展
耐火材料、耐磨钢球、光导电缆、汽车配件、“雪松”冰柜等一批拳头产品,尽快形
成规模经济。到1995年,产值过千万元、利润过百万元的乡镇、区街企业由1990年的
41个发展到100个, 其中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发展到20个。同时,要积极开发新产品
特别是紧缺产品,及时占领市场。二是努力搞好矿产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地开发章
丘、历城等地的煤炭资源,搞好现有乡镇煤矿的技术改造,争取再建几处乡镇煤井,
合理扩大开采;以长清县为重点,统筹规划,扩大花岗石开采能力,搞好深加工;进
一步搞好粘土矿、矿泉水等资源的开发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三是继续搞好农业机械、
农机配件和中小农具的生产。四是大力发展出口产品,重点是扩大五金工具、法兰盘、
金属丝网、花岗石等产品的出口,增强创汇能力,加快乡镇、区街工业发展。

有计划地扶持发展乡镇、区街工业。要把乡镇、区街工业的发展列入重要议程,
纳入行业管理,统第安排乡镇、区街工业的建设、改造、企业管理等工作。对适销对
路、经济效益好和出口创汇产品,要在资金、原材料、能源等方面实行倾斜扶持,使
其加快发展;对乡镇、区街企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要着重加强管理,调整结构,向外
向型转变;对起步较晚的地区,要按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选准项目,加快发展步伐。
要引导乡镇、区街企业主动向国家产业政策、向城市大工业、向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向外贸企业靠拢,加强管理,提高素质,发展规模经济,形成小产品、大批量、大市
场的新格局。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扶持乡镇、区街企业发展的政策规定,鼓励科
技人员为乡镇、区街工业提供服务,努力增加资金投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改
善生产技术条件,使乡镇、区街工业在生产规模、产品水平、发展后劲等方面上一个
大的台阶。“八五”期间,全市乡镇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5%;区街工业总产值
平均每年增长9%。

(七)交通、邮电业

1.交通运输 要以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为目标, 突出抓好铁路、公路和飞机场建
设,逐步形成各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畅通的运输网络;

铁路,重点改造、扩建济西编组站、济南火车站、北关客运辅助站和北环线,新
建济邯铁路,加强旧线改造和专用线建设,完善线路布局,增强客、货运能力。

公路,要贯彻“贯通、改造、提高、配套”的方针,以提高过境国道、省道技术
等级为重点,尽快消除“断头路”和“卡脖子”路段,提高运输质量。重点建设济青
高等级公路、济德一级公路境内路段和济西黄河公路桥,改造济泰、济仲(仲宫)公路。
新建汽车客运服务中心,扩建长途汽车站。继续稿好乡村公路建设。

航空,要加快飞机场建设,增开国内、国际航班,增强空运能力,扩大对外交往。

2.邮电通信 要按照“全程全网、 点多面广”、“迅速、准确、安全、方便”
的要求, 抓好市话、长话建设,增强通信能力。重点是搞好11.5万门程控电话和市
内电话分局以及管线配套建设,实现市话交换程控化。要加快长途通信建设,增加国
际线路,开通移动通信。同时,尽快搞好县乡电话的改造,实现市县通信联网,形成
具有长市直拨和漫游性能的移动通信网,使各种通讯系统进入全国自动交换网和国际
通信网。 “八五”期间,新建9个市话分局、31个邮电营业局所;新建济南到青岛、
烟台、福州、聊城的数字微波干线;尽快建成济南到济阳;商河的微波通讯工程。到
1995年市话总容量达到13.2万门,长途电路6784路。

(八)商业服务业

要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继续拓宽流通渠道,健全服务网络,逐步形成以市区
为依托,以城镇为重点的、功能完备的流通体系。“八五”期间,重点调整行业内部
结构,发展批发行业和各类交易市场,整顿流通秩序,组织好商品供应。计划安排,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平均每年增长12%,零售物价指数控制在国家下达的计划以内。

批发商业,要充分发挥国营商业和供销社的主渠道作用,按照分专划细的要求,
合理调整现有批发机构。重点是建设交电服务中心,完善现有纺织、百货等七个批发
机构的设施,增加仓储能力,发展专业批发商店,增强辐射和吸引能力;改造扩建十
个大中型综合商场,实行批零兼营,扩大商品交流。市区要在全福庄、八里洼、段店
等地发展一批批发市场、贸易货栈和信托公司,组织好工业品下乡和农副产品进城。
各县城和重要集镇,要积极发展批发交易市场,建设平阴、商河、明水、济阳等地的
综合批发商场,扩大地产品销售,增强对省内外包括两大油田的辐射功能。

零售商业,要调整网点布局,在城郊结合部和乡村建设中小型综合商店,稳定发
展集市贸易。市区,重点抓好百货大楼、人民商场、大观园商场和第一、第二百货商
店扩建改造工程,形成一流的繁华商业中心;在黄台、天成路、山大路、西市场和经
十路等地建立二级零售市场,主要建设中型综合商场或专业商店;在居民集中区建立
三级零售市场,搞好粮油、煤炭、蔬菜和副食品供应。对小菜店、副食品店和集贸市
场,有计划地改造。市区和县城要建设档次高、功能全的大型室内集贸市场,农村要
健全商业服务网点,进一步活跃流通,方便人民生活。

饮食服务业,重点发展中、低档的大众化饭店,办好名店和特色店;扶持发展理
发、浴池、照像、洗染、修理等传统服务业,努力拓宽服务领域。

要进一步整顿流通秩序,健全市场商品监督、检验体系,加强市场、物价管理,
管好批发环节,密切工商、农商关系,加强对人民生活必需的重点商品的计划管理。
同时要稳定政策,鼓励县区发展集体和个体商业、饮食业、服务业。

(九)建筑业

要着重加强整体素质建设,增强发展能力,提高施工和管理水平,缩短施工周期,
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

第一, 加强建筑队伍建设,调整施工力量结构。按照国营建筑队伍与集体建
筑队伍协调发展的原则,注重巩固国营建筑队伍,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
发挥骨干作用。在确保质量、严格标准的前提下,适当发展县乡集体建筑力量,逐步
形成适应国内、国际建筑市场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相结合的合理的建筑队伍结构。

第二,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加快建筑业现代化进程。要广泛应用先进施工技术,
推广应用新型建材、,发展以塑代木、以塑代钢、综合利用和室内装修。改进建筑构
件的生产供应方式,逐步建立起主要建筑构件的工厂化制做、装运、施工的联合生产
体系。改变分散落后的手工业生产方式,推进建筑业向建筑构件标准化、 工程施工
机械化发展。有计划地发展从勘察设计、设备材料采购、施工安装到交付使用的全过
程总承包公司,提高建筑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第三,强化施工管理和质量监督。要继续全面实行招标、投标,健全管理体系,
整顿建筑市场,加强财务管理、劳动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抓好职工队伍的业务技术
培训,实行文明施工、科学施工,逐步完善质量监督 机构和检测手段,保证工程质
量达到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到1995年,工程合格率要达到100%,工程优良率达到
40%。

五、“八五”期间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

要以划入沿海经济开放区为新的起点,以出口创汇为中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加快发展对外贸易,积极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增强出口企业的发展后劲,
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使外向型经济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一)对外贸易 要坚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经济基础较好、骨干企业
多的优势,积极开发出口货源,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包装装璜,
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发展一批出口企业集团和工贸一体的自营出口企业;大力开
拓国际市场, 增强创汇能力。1995年出口商品供货值达到31.8亿元,平均每年增长
17.5%。

1.大力发展工业创汇 要按照国际市场的需要, 以发展出口创汇的骨干产品、
骨干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机电、轻纺产品特别是精、深加工产品出口;积极引进先
进技术改造老企业,扩大出口生产规模,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增强竞争能力。到1995
年工业出口供货值达到29亿元,比1990年增长1.3倍,平均每年增长18.1%。

机械、电子工业,要在发展传统机电产品出口的同时,积极开发高技术、精加工
机电产品的出口。重点是利用“斯太尔”汽车底盘,开发大客车、全塑冷藏车、保温
车、特种车等改装汽车的出口,并扩大气门、挺杆等汽车配件的出口;搞好机床一、
二、四厂等企业的技术改造,发展高档次、数控精密机床和机电一体化产品出口;积
极开发无线电通信系统产品和电子元器件的出口;努力扩大电视机、洗衣机、高档煤
气灶、微波灶和制冷系列产品的出口。到1995年,机电产品出口供货值达到9.5亿元,
占全市出口供货总值的30%,成为我市最大的出口创汇行业。

纺织、服装工业,要根据国际市场的不同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增加花色品种,
在深加工上下功夫。重点是扩大精梳弹力纱、精梳混纺纱的出口;增加混纺布、印染
布、特种整理布、印染丝织品和化纤产品出口;发展高档针织内衣、螺旋缎档浴巾、
真丝织品和高档呢绒服装、系列童装、刺绣服装、丝绸服装的出口。尽快形成纺、织、
印染、服装加工一条龙生产体系,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到1995年,纺织服装工业的
出口达到9亿元,占全市出口供货总值的28.3%。

食品工业,要充分利用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进一步扩大罐头、卷烟、啤酒
和酒精等传统名牌食品的出口,积极开发新兴食品出口,努力提高食品质量,改进包
装装璜,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到1995年出口罐头1.35万吨,其中芦笋罐头1万吨,
卷烟2万箱,啤酒6000吨,酒精2万吨。整个食品工业的出口供货值占全市出口供货总
值的14.8%。

轻工、造纸、化工、医药、建材等工业,重点是扩大铅笔、火柴、保温瓶、工艺
品、塑料制品等传统产品的出口,积极开发高级薄页纸、胶版纸等高档纸张出口;发
挥化工行业的出口优势,努力扩大氟产品、铬盐等精细化工产品的出口;在保持现有
原料药品出口的同时,积极开发中西成药出口;充分利用花岗石资源丰富的优势,引
进技术设备,尽快建成大板、薄板生产线,进一步扩大出口生产能力。

2.积极扩大农业创汇 要在优先保证人民生活和国内生产需要的前提下, 大力
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有计划地扶持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建设,使农
业逐步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 种植业,在重点抓好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继续抓
好芦笋、棉花、花生等传统出口产品的生产、加工,努力扩大出口;充分利用南部山
区的有利条件,扩大干鲜果品生产,搞好保鲜储存和及时加工,扩大出口创汇。同时,
加快章丘大葱、平阴玫瑰等名优特产品的生产开发,尽快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出口优势。

畜牧养殖业,重点是以现有肉食种鸡厂为龙头,带动周围地区肉食鸡的饲养;利
用平阴县的肉食牛饲养基础和山区饲草资源,发展肉食牛、肉食兔生产;以商河、济
阳和南部山区为重点,发展羊的饲养,逐步建立饲养——加工——出口一条龙体系。
同时,以平阴、章丘、长清等县为重点,搞好桑蚕生产,扩大丝绸产品出口。

3.加快发展旅游业 要充分利用我市泉湖山林独特、文物名胜众多的有利条件,
加强旅游景点建设,改善旅游环境,逐步建成泉城特色突出、接待功能齐全、管理服
务优良,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旅游城市。

要加强市区园林景点的建设,规划建设民俗旅游街,开发章丘百脉泉旅游区,开
放龙洞自然风景区,搞好四门塔、灵岩寺、孝堂山双画和龙山文化遗址等全国重点保
护文物的整修。加强与泰山、曲阜旅游区和青岛、烟台风景区的联系,形成南下泰山、
孔府,东去海滨两条旅游热线。要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加快旅游人才的培养,提高服
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努力组织国际旅游客源,增加非贸易创汇。

4.大胆开拓劳务出口 要充分利用劳动资源丰富、技术力量较强的优势,到国外
承包建设工程,兴办工商企业。“八五”期间,争取搞好汽车总厂、客车广、机床一
厂等企业在国外合资建厂项目。注意掌握国际信息,创造条件,参与国际竞争,向国
外输出劳动力,进一步增加外汇收入。

(二)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

1.利用外资 要根据生产建设的需要和经济实力的可能, 积极利用外资,促进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第一,积极办好“三资企业”。要落实优惠政策,改善经营管理,发挥示范作用,
增强吸引力。同时,要建立健全服务体系,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建设经济技术开发
区,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济南投资合作,更好地利用外资。

第二,大力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要利用现有厂房、设备、辅助设施等基础条件与
外商合资合作, 引进先进技术、 关键设备和管理经验,嫁接改造老企业。大力发展
“三来一补”贸易和“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项目,并积极利用外国政府的中长期
低息贷款。

第三,加强利用外资的导向管理。坚持利用外资与扩大出口创汇紧密结合,重点
搞好能源、原材料工业、农业、通信等基础建设和机电、轻纺等深加工产品项目,特
别是出口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多办一些出口创汇型和先进技术型企业,提高利用外资
效益。

2.技术引进 要与技术改造紧密结合,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引进先
进的技术标准、管理经验和人才,促进整个装备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要搞
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开发创新,提高整个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

六、“八五”期间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

要继续贯彻“科教兴市”的方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
用,加快人才培养,提高科技人员素质,搞好技术开发和科研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
为实现国民经济第二个翻番目标和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一)科学技术

科技工作,要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
设”的方针,组织科技人员投身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搞好科技项目攻关和科技成果的
推广应用,解决生产建设和社会事业中的关键问题,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八五”
期间的科技成果要达到1700项,工业经济增长中科技贡献率要由目前的35%提高到45
%以上,主要工业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八十年代水平,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

1.科技攻关 要组织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生产部门密切协作,重点搞好生产、
建设等方面的139个项目攻关。 工业方面,主要抓好高可靠性电子元器件、计算机集
成制造系统、机电仪一体化产品、精细化工新产品,高档次、深加工轻纺产品、新型
建筑材料、 采用新工艺制取甲酸等104个项目。农业方面,主要围绕农产品的良种培
育、 立体种植、100万亩吨粮田的开发和中低产田的改造进行16项专题攻关。城建和
卫生方面,重点是围绕环境保护和疾病防治进行研究。

2.科技推广 要按照将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的要求, 重点推广系列的配
套技术。农业着重抓好100项“星火”项目,培训2万名科技人才,建立50处科技示范
企业,形成10个产值过5000万元的星火集团。工业主要围绕“火炬”计划,大力推广
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新兴材料,重点开发100种高新技术产品,建立100个高
新技术企业,逐步建成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3.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 着重抓好投产达标、 发展创新和提高国产化水平,实
现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批企业发展。重点抓好数控和数显车床、磨床、压力机、机
电仪一体化材料试验机、智能仪表、新型纺织机械、现代化通讯设备等系列产品。

4.社会科学研究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以马列主义为指导,重点加强对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特别要围绕经济建设、社会
发展、改革开放和思想政治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为振兴经济,加强精神文明建
设服务。

5.改善科技工作条件 继续坚持科技“双放” 政策,增加投入,改善条件,建
成市科技活动中心,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实行技术成果商品化,表彰成绩突出的科技
人员,进一步解放科技生产力。

(二)教育事业

教育工作,要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以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抓好基础教育,有计划地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巩固提高高
等教育,加强成人教育,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基础教育 要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 ,逐步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计划要
求,市内四区(不包括所辖乡镇)和五县一区(历城)的八个乡镇,到“八五”期末实现
九年制义务教育;其余地区分步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同时要努力办好学前教育和特
殊教育。

2.高中阶段教育 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适当增加普通高中班,大力
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使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的比例协调合理。1995
年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占整个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达到55%左右。

3.普通高等教育 要办好济南联合大学, 调整专业设置,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继续发挥驻济大专院校的优势,搞好委托培养和联合办学,培养专业人才。1995年市
属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达到3500人。

4.成人教育 要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 以岗位技术培训为主体,以文化
教育为基础,巩固和发展多形式的教育体系,办好成人高校、成人中专和农村三级办
学网络等各类成人教育,积极搞好老年人教育和青壮年扫盲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科
学文化素质。 计划要求,“八五”期间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达到1.45万人,成人中
等教育毕业生达到0.4万人。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要继续提倡社会办学,积极筹集资金,搞好校舍改造。重点
完成城镇中小学校舍改造任务,实现“五达标”要求;进一步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提
高“六配套”水平。努力充实教学器材,逐步达到规定标准。切实加强干部、师资队
伍建设,搞好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质量。

七、“八五”期间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一) 城市建设

要坚持城市建设为发展生产、方便人民生活和对外开放服务的方针,集中力量抓
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综合服务能。“八五”期间城市建设的重点:

一是抓好供水工程建设。坚持“地下水、黄河水并用,以引用黄河水为主”的方
针,扩大引黄供水。计划新建引黄供水工程,形成日供水能力60万吨。到“八五”末,
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110万吨。 要树立全民节水意识,大力节约用水,积极推广应用
节水新技术、新设备,提高重复利用率,尽量减少地下水取量,争取在年降水量正常
的情况下恢复泉水喷涌。积极做好平阴田山引黄工程的前期准备,增加后备水源。

二是进一步改善城市交通。基本建成外环路快车道,缓解市内交通压力;拓宽改
造经七路和明湖路东段、北园路和明湖北路,建成市立五院立交桥和历黄路、黄台北
路立交道。 新建王官庄、窑头、匡山三处公交停车场,新增公交车辆250部,延长营
运里程120公里,发展出租汽车,缓解乘车难的状况。

供电、文化教育、卫生、商业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功能,增强吸引力
和辐射力。要鼓励城市工业向小城镇转移,乡村工商业向小城镇适当集中,搞好科技、
人才下乡,广泛开展技术转让和联营协作,壮大经济实力,促进小城镇的发展。

(三)村庄建设

要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为目的,坚持社会、经济、生态效益通盘考虑,合理安排
村庄建设。要在保护耕地、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尽量利用贫瘠地、山坡地兴建住宅;
组织农民利用农闲时节,筑路修桥,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动员农民群众,广泛进行
改水改厕,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自来水;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兴建文化教育、科
技、卫生等服务设施,鼓励广大农民,学文化、学科学、讲卫生,破除封建迷信,制
订乡规民约,树立社会主义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环境保护

要认真贯彻实施《环境保护法》,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同步规划、
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以控制、治理污染源为重点,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努力
保持生态平衡。对新上建设项目,必须落实环保措施,严格控制污染项目,防止产生
新的污染源。对旧的污染源,环保部门与生产单位要密切配合,积极进行治理改造。
到“八五”期末,使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控制,城乡环境质量有新的提高。

市区要以治理废气、废水、废物、噪声为重点,实行达标排放,搞好综合整治。
废气治理,要改善现有炉、窑、灶的排烟设施,加强水泥厂的粉尘治理,限制汽车,
尾气的超标排放、建成烟尘控制区;大力发展集中、联片供热,发展管道煤气、天然
气和液化石油气,改变燃料结构,净化大气环境。废水治理,按照“谁污染、谁治理”
的原则,重点搞好33处污染源的治理,建成污水理厂一期工程,逐步实现对污染源由
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过渡,同时搞好南郊水库流域的污染治理。废物治理,要推广废
物综合利用技术,重点搞好钢渣、铬渣、粉煤灰和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改造扩建新型
建材厂,使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4%。噪声治理,要推广使用低声喇叭,加
快环境噪声污染控制区建设,使交通干线平均等效噪声级和区域环境噪声控制在规定
标准以内。

农村要以防治水污染、 搞好水土保持和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 加强对乡镇企业
“三废”的治理和管理,严格控制小化工、小造纸、小电镀等行业的发展,限制污染
项目向农村扩散转移。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广泛开展封山育林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防
止水土流失。加强黄河、小清河的治理,积极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研究推广
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等先进技术,保持生态平衡。

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开展环境科学研究,继续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
逐步完善监督检测手段, 多渠道筹集环保资金, 增强保护环境的调控能力。力争到
“八五”末,市区大气总悬浮微粒平均值达到国家三级标准,局部地区达到二级标准,
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 污水排放达标率达到60%以上;农村人畜饮用水质达
到国家标准。

(五)国土开发和整治

要进一步强化国土观念,搞好土地、水源、矿产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使经
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土地资源,要强化节约用地意识,十分珍惜土地资源,严格按计划审批建设用地,
加强对乡镇企业和农民建房用地管理。对建设用地,采取总量和建设项目用地双重指
标控制,实行建设用地许可证制度。对农村宅基地,实行有偿使用和数量控制,防止
乱占滥用。以法律形式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建立土地复
垦制度和开发复垦基金,有计划地开垦荒地,特别要抓好济阳、商河及其他沿黄地带
涝洼地、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八五”期间,每年开垦荒地一万亩左右,人均耕地面
积稳定在一亩以上。

水资源,要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方针,实行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要充分利用黄河
水,积极拦蓄地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大力节约用水。市区泉群区,严禁新凿自备
水井,逐步封闭现有水井。沿黄要大摘引黄灌溉和补充水源,南部山区要大力营造水
源涵养林,加强小流域治理,拦蓄地表水,并有计划地控制地下水开采,要进一步强
化全民节水意识,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节水制度和措施。采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加快
节水技术改造,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降低单耗水平。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推广喷灌、滴溉和管道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
1995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0%以上,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提高到70%左右;

矿产资源,要认真实施《矿产资源法》,抓好矿产资源开发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完善管理监督制度,继续加强地质勘察工作,进一步探明各种矿产资源特别是优势资
源的储量。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开发和利用。国营、集体和个人都要按计
划开采,严禁乱采滥挖和掠夺性开采,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八、“八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

要认真贯彻“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突出重点、提高效益”的方针,合理安排投
资规模,积极改善投资结构,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保证重点工程建设,增强经济发展
后劲,提高投资效益。

(一)总规模

“八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安排163亿元,比“七五”期间增加28亿元。
其中,全民所有制投资108亿元,增加25亿元;集体所有制投资30亿元,增加2亿元;
个体投资25亿元,增加l亿元; 中央、省属单位投资35亿元,增加2亿元;市属及以下
投资128亿元,增加26亿元。

在市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全民所有制投资73亿元,比“七五”增加23亿元;
其中,基本建设3l亿元,技术改造投资27亿元,城市综合开发15亿元;集体所有制投
资30亿元;个体投资25亿元。

(二)投资结构和重点

“八五”期间,要认真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在适当增加总量的前提下,调整优
化投资结构,优先保证农业、能源、紧缺原材料、交通、通信、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搞好上质量、上水平、节能降耗项目的技术改造。限制发展耗能高、质量差、污
染严重的小棉纺、小造纸、小水泥等项目。同时,加大第三产业投资比重,努力安排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住宅等项目建设。

在全民所有制投资中,安排工业生产建设投资61亿元 (其中能源、原材料投资35
亿元) ,占57%,主要用于电力、钢铁、汽车、化工、机床、纺织;电子、轻工等行
业的发展;安排农田水利建设投资2亿元,占基本建设投资的4%,主要用于黄淮海平
原农业综合开发、荒山绿化、水库加固、灌区配套以及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安排交
通、邮电投资6.7亿元(不含济青高等级公路投资) ,占12.6%,主要用于机场、公
路、车站、通讯等建设;安排商粮贸投资2亿元,占4%,主要用于商业中心建设和商
业网点、粮棉仓储改造等;安排城市础设施投资7.5亿元,占14%,主要用于城市供
水、供气、供热、道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安排社会事业投资4亿元,占7.5%,
主要用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基础建设。到1995年新增生产能力:原煤开
采50万吨、原油加工30万吨、重型汽车5000辆、微型计算机7万台、集成电路1200
万块、化纤原料8.8万吨、高档卷烟25万箱;摩托车3万辆。

(三)集中资金,保证重点建设

积极筹集建设资金,是完成“八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关键。要积极争取
中央、省投资和银行贷款,搞好利用外资,健全专项建设基金制,多渠道筹集资金,
保证项目建设的实施。

在市属全民固定资产投资73亿元中;据测算,中央、省投资和银行贷款约37亿元,
由市承担的投资约36亿元。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要进一步完善农业、
能源、交通、电力、城建、供水、教育等各项基金制,继续集中预算外资金以及发行
一定数量的债券,集中用于重点工程建设。

(四)加强投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计划管理,实行年度投资规模和在建项目总规模双重指标
管理。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制定的基建程序办事,搞好项目咨询论证工作,实行项目
首长负责制,按合理工期组织施工,切实加强在建项目的检查监督,使固定资产投资
交付使用率平均达到75%以上,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提高到55%以上.

九、“八五”期间财政、信贷、物资、外汇

要继续搞好资金、物资和外汇平衡,发挥其调控作用,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促
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一)地方财政收支

要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培植扩大财源,增加财政收入,合理安排财政
支出,确保收支基本平衡。按现行财政体制,1995年,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6.6亿元,
平均每年增长6%;地方财政支出平均每年增长6%。

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继续实行倾斜政策,扶持名优适销对路产品和大中型骨
干企业,在促进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增加财政收入。深入持久地开展“双增双节”运
动,发挥财政的监督管理职能,促使企业加强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益,
使财政收入的增长建立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切实抓好扭亏增盈工作。对政策性
亏损企业,实行扭亏包干责任制;对经营性亏损企业,要限期扭亏;对有收入的事业
单位,要逐步减少财政包干基数,减轻财政负担。坚持依法治税,强化预算约束力,
杜绝跑、冒、滴、漏。要积极培植财源,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
和增值。发展培育县区财政。“八五”期间,章丘、历城两个县区要争取财政收入过
亿元;长清、济阳、商河三个财政补贴县,要通过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达到自给有
余。所有县区,都要扶持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重点乡镇,逐步壮大县区经济。

从严控制、合理安排财政支出。要逐步理顺和减少各种补贴性支出,减轻财政负
担。努力增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支出。合理安排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和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支出。支农和科技三项费用支出,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每年用于
科教文卫等事业的设施建设资金,安排1500—2000万元。继续从紧控制行政管理经费
和其他事业经费的增加,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反对
铺张浪费,努力使财政支出的增长与收入的增长相适应,确保收支平衡。

实行“吃饭”与建设分流。建立完善各种发展基金制,在保证正常支出的前提下,
使各项事业的建设都有稳定的资金来源。要继续巩固完善农业、电力、供水、通讯、
教育、城建等发展基金以及其他社会事业的专项发展基金制,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
对各种发展基金,继续实行财政统一管理,审计监督,专款专用,促进经济和社会事
业的发展。

(二)信贷收支

要继续贯彻“控制总量、优化结构”的信贷方针,大力组织存款,调整贷款结构,
加速资金周转,促进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1995年,银行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13亿元,
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20亿元, 分别比1990年增加111.6亿元和113.5亿元,平均每年
增长16%和15.6%。

积极扩大资金来源。要大力开发储蓄业务,增设服务网点,改进服务质量,扩大
储蓄存款,增加信贷资金可用量。发挥银行结算中心的作用,加强监督检查,防止资
金体外循环。切实搞活存量资金,采取经济的、行政的手段,广泛开展清仓利库,尽
量减少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引导企业充实自有流动资金。
“八五”末期,企业自有流动资金占全额流动资金的比例,全民企业要争取达到30%
以上,集体企业要达到60%以上。

优化贷款投向。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产品结构调整规划,扶优限劣。一是
优先保证国家指令性计划产品、名优适销产品和出口创汇产品生产;扶持大中型骨干
企业和产品对路、经济效益好的小型企业、乡镇区街企业的发展;支持列入国家计划
的基本建设和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确保农副产品收购,及时发放农村扶贫贷款和经济
开发贷款。二是限制、压缩消耗高、质量差、效益低、产品无销路的企业贷款,促使
其提高质量,提高档次或联合兼并。三是及时清理回收到期和逾期贷款。通过信贷结
构的优化,促进国家产业政策的实现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物资供应

“八五”期间,原材料和电力供应紧张状况将有所缓和,但结构性供求矛盾仍将
存在。要进一步发展生产资料市场和多种交易形式,扩大物资购销和余缺调剂,提高
物资流通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保证生产建设的需要。一是搞好地产能源、原材料
生产,实行倾斜政策,调动生产企业的积极性,通过挖潜改造,努力增加生产;切实
抓好列入计划的能源、原材料项目的建设,尽快投产见效。二是进一步加强计划物资
的调拨分配管理,调整物资分配结构,集中力量保重点生产和建设;改进分配供应方
式,实行大宗、专用物资直达供货与物资部门综合供应相结合,减少中间环节。三是
广泛开展横向联合,扩大市场调节,继续调动各行各业参与市场调节的积极性,巩固
发展物资协作基地,多渠道、多形式地协进物资,扩大物资贷源。四是加强完善定额
管理,狠抓节约降耗,搞好综合利用,争取物质消耗逐年降低;五是努力推广新工艺;
新材料、新技术,搞好修旧利废、节约代用和物资回收再用,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

(四)外汇收支

要在大力发展外贸出口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外汇收入。实行地方外汇适当集中管
理,使有限外汇充分发挥作用。一是继续强化外汇外债管理,对全市外汇实行指令性
计划管理。所有利用外资项目,包括借用外债项目,都要进行认真论证和严格审核,
防止盲目引进和重复引进,坚持谁借债、谁偿还的原则,落实归还外债计划。统一编
制全市外汇收支、重要物资进口和外汇调剂计划,提高外汇使用效益。二是合理安排
外汇使用。按照量入为出、有保有压的原则,确保偿债用汇和重点生产建设用汇,优
先安排创汇企业用汇。对到期外汇债务,要在积极争取使用省偿债基金归还的同时,
首先安排还债用汇。调整进口结构,优先用于引进软件,先进技术,关键设备以及工
农业生产必需的短缺原材料;严格控制国内能生产供应的产品进口;严格限制高档消
费品、奢侈品进口。

十、“八五”期间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根据本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要求,要在生产发展、效益提高的基础上,
努力改善入民生活,使城乡居民的衣、食、住、行条件和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活
环境都有较大改善。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

“八五”期间,我市仍处于第三次生育高峰,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要进一步
搞好计划生育, 有计划地控制城市人口规模,使期末总人口控制在562万人以内,市
区非农业人口控制在150万人左右。

坚持不懈地抓好计划生育工作,要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教育,增强人均占有意识,
强化计划生育观念,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大力提倡晚婚晚育和一对夫妇一个孩子,
杜绝计划外生育。继续实行人口控制目标责任制,特别要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将
人口计划指标落实到基层,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8‰以内。同时,要提倡优
生优育,搞好妇幼保健和托幼事业,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加强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的管理。要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城镇人口机械增
长实行统一管理。按照计划指标严格控制城市人口的迁入和“农转非”人数,使城市
人口的机械增长控制在每年1万人左右。

(二)劳动就业与劳动保护

“八五” 期间,全市新成长的城镇劳动力约11万人,加上“七五”未能安排的4
万多人,共需要安排15万人左右。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安置待业人员,努力缓解就业
矛盾。根据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加强劳动力的统一计划管理。新建、扩建项目和需
要增加职工的企业,必须安排新成长的劳动力。注意发展一些效益好的劳动密集企业
和第三产业,多安排待业青年。鼓励待业青年到区街乡镇企业工作。继续办好劳动服
务网点,力争在现有基础上每年增加安排待业青年3000多人。坚持先培训、后就业的
原则,搞好就业前的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缓解就业压力,争取城镇待业率控制
在3%以内。 同时,注意安排好农村剩余劳动力,除了适当补充城市某些特殊工种用
工以外,要引导农村劳动力向畜牧养殖业转移,向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建材业、
商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转移。

劳动保护,要继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劳动安全规定,
加强监督检查。继续按照国家规定,从企业设备更新改造资金中提取劳动保护技措费,
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切实搞好安全、卫生防护,减少工伤事故,基本控制职业
病,事故伤亡率和职业病发病率要逐年下降。

(三)卫生事业

要继续贯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深入持久地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中
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医疗设施条件,增强防治能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加强疾病防治。要普及卫生常识。做好卫生保健工作。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加
强饮食业的卫生管理,搞好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提高全民卫生水平,加强常见
病的治疗,搞好疾病急救工作,使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振兴中医事业。要逐步完善中医医疗、科研设施、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搞好中西
医结合,加速人才培养,提高中医水平。

改善医疗设施条件,重点是搞好市中心医院、市立四院、中医医院、传染病医院
的改造和建设,改建市急救中心,新建中心血站,改造县乡医院,逐步更新医疗设备,
建立健全医疗卫生保健网络。调动各方面兴办卫生事业的积极性,改善医疗条件。争
取“八五”末,千人占有床位达到4张;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有计划地加强市区特别是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力量。
继续搞好在职医务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医德、医风和医疗水平。要特别加强农
村基层卫生组织的建设,使农民群众的一般常见病得到就地治疗。

加强医学科学研究。注重发挥各级医疗科研单位的优势,加强重点医疗专业的科
研攻关。在研究提高对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传染病医疗技术的同时,争取在计划
生育新技术、恶性肿瘤、重点传染病防治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有些方面达到国内先进
水平。

(四)体育事业

要坚持“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方针,加强专业体育队伍的训练,提
高专业队伍的竞技水平,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

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要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真正重视体
育教学,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1995年,中小学体育“达标”人数要超过90%。同
时,要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增强专业体育队伍的后备力量。

抓好专业队伍的培训和优秀运动员的培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艰苦训练、科
学训练、提高竞技水平。“八五”期间,要组织好10个项目的运动队,参加全省、全
国和有关国际体育比赛,争取球类、游泳等部分项目跃入全国先进行列。

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体育活动。继续组织好市县(区)级、各行业和基层单位
的多形式的体育运动会,全市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达到50%左右,业余体育运动
项目保持全省先进水平。

继续加强体育设施建设。 重点办好市体育运动学校, 改造和完善县、区体育场
(馆)的配套设施,增添必要的体育器械,乡镇和村庄要有适宜的体育活动场所,促进
城乡体育事业的发展。

(五)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要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使工资总额增长同国民收入增长相适应,企业平
均工资增长同劳动生产率提高相适应,并与经济效益挂钩。继续允许一部分人、一部
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
高收入。要提倡先富帮后富,扶持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要使消
费与国情相适应,既要克服盲目追求高消费倾向,又要提倡适度消费,积极倡导居民
储蓄,开办住房储蓄和住房信贷,加快住宅建设。

(六)社会保障

要按照“利于生产,保障生活”的原则,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地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保险事业。要广
开保险渠道,巩固和发展现有企业、家庭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根据党政机关、团体
事业单位、工商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不同情况,建立形式多样、标
准有别的职工保险制度、研究制定职工待业保险制度,保障暂时待业职工的生活。完
善全民所有制单位和县以上集体单位的退休养老基金的社会统筹;逐步实行企业临时
工、区街乡镇企业工人和个体从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健全挥政治优势,加强思想
政治工作。要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广泛、深入、持久地进行坚持四项基
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增强民
族自尊心;自信心和主人翁责任感。深入开展学雷锋、学赖宁、学先进的活动,大力
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勇于奉献的精神。要坚持以疏导为主的方针,进行周密细
致、有说服力的工作,教育广大群众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抵制资本主义、
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素质,
及时、有效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广大群众投身改革和建设的积极性。

要继承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切实
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开展学习焦裕禄活动,
进一步加强廉洁勤政建设,坚决清除各种腐败现象,纠正不正之风。继续深入实际,
调查研究,体察社情民意,解决群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实际困难,充分发挥群众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

(三)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要深入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宣传、
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表彰先进人物和好人好事,进一步开展文明礼貌、优质服务活
动,不断提高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和服务质量。继续搞好“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单位、
建文明泉城”的活动,逐步形成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的社会风气,使全市的精神
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要继续坚持和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
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程序和制度,建立有利于提
高办事效率 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 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
监督和检查作用,扩大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逐步使协商办事、民主决策经常化、
规范化、制度化。坚持“依法治市”,进一步强化宪法和法律在政治、经济、文化和
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的权威和作用,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
济和社会事业,保障人民正当权力,保障改革和建设的顺利进行。深入开展第二个五
年法制宣传教育,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增强法制观念,提高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加强
执法条件和执法手段的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素质,维护法律尊严。

(五)保持社会稳定

社会安定是顺利实施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首要前提。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
打击国内外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和各种犯罪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扫黄”、“除六
害”斗争,坚决取缔一切败坏社会风气的现象。加强保卫和保密工作,保护重要部门
的安全。全面实行社会综合治理,加强公共场所、交通中心、重要地段的治安力量,
抓好治安后进单位和后进村的工作。教育群众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治安,敢于同
各种犯罪活动作斗争。要做好“两劳”释放人员的帮教工作,挽救失足青少年,加强
民事调解,及时消除不安定因素。

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人民警察和广大民兵,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要
发扬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积极支持部队建设,大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不断加强军
政、军民、警民团结。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保护军事设施。切实搞好
民兵和预备役部队的建设,充分发挥保卫国防、维护社会治安的作用,为社会现代化
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实现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任务是光荣、艰巨的。全市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
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振奋精神,开拓前进,埋头苦干,为提前实现第二
步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