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3&rec=3&run=13

发展十年规划及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

——1991年4月3日在济南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济南市市长 翟永浡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及第八个
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本世纪的最后十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非常关键的时期。为了承
上启下,继往开来,巩固发展八十年代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果,开创我
市四化建设的新局面,根据党中央作出的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市政府
从1989年6月起, 就组织力量,开始《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及第八个
五年计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在这期间,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做了大量调查研究,认
真分析了市情市力,初步提出了今后十年及“八五”时期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目标、主要任务和战略重点,并多次向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衔接。
在此基础上,市政府召开咨询论证会议,认真听取、吸收各方面专家的意见,进行了
修改补充和完善。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之后,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的精神,进行了再修改,又认真听取了各民
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人民团体和部分老同志的意见,经中共济南市五届七次全
委(扩大)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可以说,《纲要(草案)》形成的过程,是坚持走群众
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实行科学决策的过程。提请大会审议的《纲要(草案)》,是全
市上下、方方面面集体智慧的成果。《纲要(草案)》已印发各位代表,请一并审议批
准。

一、关于制定我市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的基本依据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
“八五”计划的建议》,确定了我国今后十年的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发展重点和政
策措施,是指导四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我市《纲要(草案)》制订过程中,我们以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坚持实事求是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回顾了建
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情况,预测了未来的发展环境,
力求把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建立在科学、实际、可行的基础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八十年代,是全党工作重心实行重大战略转移、全国
人民以极大热情投入四化建设并取得辉煌业绩的年代。十年来,在中共山东省委、省
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我市各级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开拓创新精神,圆
满完成了“六五”和“七五”计划的各项任务,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具有开创意义的
历史性成就。

——全市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199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29亿元,比1980
年增长2倍,年均递增11.6%,于1987年提前三年实现了第一个翻番;国民收入达到
103亿元,增长1.9倍,年均递增11.1%;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60.4亿元,增长2.5
倍,年均递增13.4%;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38亿元,增长1.6倍,年均递增10.2
%。这为实现第二个翻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十年间,通过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推进技术进步,全市
80%的工业企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 组建了20个企业集团,有157个企业晋升为省
级先进企业,42个晋升为国家一、二级企业,54种产品荣获国家金银奖。1990年,全
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25.3亿元, 比1980年增长2.7倍,年均递增14.1%,增长速度
大大超过了“六五”、“七五”的计划指标。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1990年发电
量达到44.7亿千瓦时,钢产量87.7万吨,分别比1980年增长2.8倍和1.4倍;原油
加工量157.6万吨,棉纱6.4万吨,分别增长100%和91%;电视机、石英钟、啤酒、
卷烟等日用消费品产量都成倍增长。这表明,我市工业基础更为雄厚,发展后劲进一
步增强。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农业综合开发取得显著成
效,商品粮棉和蔬菜副食品基地建设有了重大进展。1990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达
到115.9亿元,比1980年增长5.2倍,年均递增20%;农业总产值35亿元,比1980年
增长1.3倍,年均递增8.7%;乡村工业总产值达到67.5亿元,年均递增31.8%;
农副产品商品率达到60.7%, 比1980年有较大提高。农村经济的不断壮大,为社会
安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极为重要的条件。

——第三产业有了较快发展。通过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以国营商业和供
销社为主体、多成分、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充满生机活力的流通网络,乡市场繁
荣活跃。 全市新建扩建了17条商业街,改造了一批骨干商场,建立城乡集贸市场460
多处。 1990年,各类网点总数达到5.66万个,从业人员19.04万人;社会商品零售
总额达到58.1亿元,比1980年增长3.3倍,年均递增15.7%。以人民银行为领导、
专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事业不断壮大,新组建了交通银行和一批城市信用社;社会保
险事业有较大发展, 1990年全市保险费总收入达到1.2亿元,承担保险风险金316亿
元。资金、物资、人才、技术、劳务市场不断发展完善,在搞活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新增程控电话1.5万门,邮政枢纽工程基本建成;交通运输、旅游、咨询、信息、
供电、房地产业都有新的发展。1990年,全市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9
.2%, 比1980年提高5.2个百分点。长期困扰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诸多难点,多
数得到缓解或解决。

——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十年来,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打破了长期以
来的封闭状态, 使我市经济工作转向开辟国内外两个市场。特别是1990年2月我市划
入沿海经济开放区后,对外开放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市各行各业强化总体开放意
识,外办、侨办、海关、商检、旅游、金融等涉外部门都围绕扩大对外开放做了大量
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1990年全市完成外贸出口供货值
14.2亿元,比1980年增长4.9倍;出口创汇企业发展到227家,出口商品达到22大类
386个品种。 十年间,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深加工产品的比重逐年增
加; 累计合同利用外资3.2亿美元,实际利用1.7亿美元;“三资”企业110家,完
成引进项目300多个。 这标志着我市经济正在向外向型转变。同日本、美国、英国、
加拿大、 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的六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 友好关系不断发展;同
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济、 技术、文化交流,使我市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吸引
力进一步提高。

——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绩。全市上下积极贯彻“科教兴市”的
方针,初步形成了全社会重视支持科技教育事业的新局面。科技教育投资逐年增加。
十年累计完成科技成果2095项,其中1348项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
“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和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都取得显著成绩,科技成果推
广应用率不断提高。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九年制义务教育开始实施,教育结构日
趋合理,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基本完成了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任务,办学条件明显改
善;济南联合大学初具规模,地方高校招生不断增加。计划生育、体育卫生、文化艺
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市志档案、社科研究,标准计量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的进
展,有力地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特别可喜的是,人民群众对科技教育战
略地位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进一步落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
风气日益浓厚。这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为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
境。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高。 以国务院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为蓝图, 坚持
“量力而行、突出重点、多办实事、为民造福”的指导思想,城市建设和管理不断创
出新水平,走出了一条“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新路子。十
年间,加快了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的编制,完成了《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和《济南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强化城市规划管理的规定和办
法。先后拓宽改造道路80多条,新建立交桥、高架桥和市区桥梁40多座,建成了黄河
公路大桥,打通了一批城郊“卡脖子”路口,完成了张庄机场扩建工程和济南机场、
济青高等级公路济南段的进度计划;引黄保泉一期工程按期竣工,全市新增日供水能
力30万吨; 管道煤气一期工程供气面积逐步扩大,城市气化率达到45.7%。先后兴
建了十几个居民小区,成街连片地改造了一批旧街坊和棚户区,综合治理了护城河、
工商河,建成了环城公园、济南植物园、五龙潭公园等一批新的园林,使城区面貌有
了很大变化。在城市管理方面,探索出“市区分权、条块结合、综合治理、齐抓共管”
的新体制,城市绿化、美化、净化水平不断提高,爱国卫生运动取得显著成绩,1990
年荣获全国“十佳”卫生先进城市的光荣称号。

——人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1990年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为2211元,比1980年增长
1.8倍,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年均递增3.85%;农民人均收入731元,比1980年增长
3.3倍。长期困扰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一些贫困乡村脱贫致富。市区居民人均
居住面积由1980年的4.2平方米,增加到1990年的7.5平方米,一部分特困户的住房
困难得到解决。1990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51亿元,比1980年末增长17.4倍。
十年共安置劳动就业30万人,对增加城镇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安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乡人民的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劳动保护条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这一切变化,
全市人民都有深切的感受。

——治理整顿取得明显成效。在治理整顿中,计划、财政、金融等部门认真执行
“双紧”方针,加强了宏观调控措施,工商、物价、审计、监察等部门充分发挥了职
能作用。通过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严格控制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抑制了经济发展
过热现象;清理整顿公司工作基本结束,流通秩序明显好转;有效地遏制了通货膨胀,
物价涨幅有较大回落。,治理整顿的阶段性胜利,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了较好
的环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断深
入,理想教育、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学习英模活动广泛开展,助人为乐、健康
向上的社会风尚和无私奉献的祟高精神日益发扬光大。各级政府加强了廉政勤政建设,
认真转变作风,坚持为基层、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深入开展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强化了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加强了
信访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热点问题,保证了社会的安定和全市人民的
安居乐业。

尤其值得称颂的是,八十年代进行的改革开放,作为历史上的伟大创举,带来了
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大解放,经济体制上的大变革;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十
多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搞活企业、搞活流通、搞活城区、搞活农村,进行积极的探索
实践,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
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增强了扩大开放
的信心和勇气,使我市经济走上世界舞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社会经济生活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
农业基础比较脆弱,防灾抗灾能力不强,制约着粮棉油生产的稳定增长;工业结构性
矛盾比较突出,技术水平较低、管理比较落后、产品质量不高、经济效益较差的状况
还没有明显好转;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商业服务网点布局不够合理,配套设施不够完
善,新兴服务行业发展缓慢,与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不相适应;由
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财政负担越来越重,紧张状况在短时间内很难扭转;城市基础设
施还较薄弱,大气污染仍较严重,环境质量亟待改善;人口增长形势非常严峻,对经
济和社会发展形成很大压力;社会治安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不安定因素。这些问题引
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正在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有些开始见到成效。

八十年代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是
完全正确的。十年来,我们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都有许多深刻的感受,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必须始终坚持社会稳定高于
一切的原则。建国以来四十多年的历史经验证明,社会的稳定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只有保持社会的稳定,人心才能安定,经济才能振兴,国家才能强盛。因此,在任何
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强固立国之本,以保持国家的长治
久安,为四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二)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
思想。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只有把经济工作搞上去,
才能充分居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在今
后的历史进程中,不论遇到多少困难和多大的灾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决不能
动摇,必须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抓经济。(三)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伟大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只有坚持改革开放,
才能革除现行体制中的弊端,彻底打破封闭半封闭状态,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巩
固和完善。我们必须把改革开放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为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四)必须始终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建设高度的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只有在加强物质文明建
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振奋人民精神,树立奋发向上的社
会风气,才能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经得起任何惊涛骇浪的严峻考验,永远立于
不败之地,保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五)必须始终坚持实事
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在新
的历史时期,形势和任务都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只有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我市的实
际相结合,突出济南的特点,强化省会城市意识,才能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创出第一
流的水平。总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调动一切积极因
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
的事业才有前途,才有希望。这是全市人民八十年代实践经验的结晶,是在经受严峻
考验、战胜种种困难中形成的基本共识,也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对我市今后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九十年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建议》,为四化建设指明了方
向;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虽然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整个形势是好的,并继续
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制订我市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基本依据。我们完全
可以预见:九十年代将是一个既有严峻挑战又有良好机遇的年代,是一个大有作为、
大有希望的年代。我们要满怀信心地去争取新的胜利,创建新的业绩!

二、关于今后十年的主要任务、奋斗目标和指导思想

九十年代,我们要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这是一项极其宏伟而艰巨的任务。明确
今后十年的主要任务,制定既切实可行又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对动员全市人民同心
同德,艰苦创业,加快四化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和中央《建议》的精神,立足济南的现实
基础,我市《纲要(草案)》规定,今后十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不断深化各项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科教文
卫等社会事业,增加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使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国民生产
总值提前实现第二个翻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进
程中迈出较大步伐,为下个世纪初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围绕实现上
述任务,《纲要(草案) 》提出今后十年的奋斗目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8%,国
民收入递增7%,工业总产值递增10%,农业总产值递增4%,外贸出口供货值递增16
.2%;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年均降低3%,资金利税率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工业全员
劳动生产率提高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递增12%,地方财政收入递增6%;普及九年
制义务教育, 实现卫生保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8‰以内。上述任务目标,体
现了由温饱型社会走向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集中表达了全市人民“实现四化,振兴
济南”的迫切愿望和雄心壮志。

对经济发展速度的确定,考虑到济南作为比较发达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开
放区城市,有利条件较多。所以《纲要(草案)》提出,今后十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
长8%,高于全国6%的水平。这个速度经过反复论证,是积极可行的,也是留有余地
的。建国四十多年来,全市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3%,国民生产总值近十年年均增长
10%以上;“七五”后期一批重点基建、技改项目建成投产,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生
力; “八五”期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比“七五”增长20.7%,一批重点骨干
企业的技术水平将有较大提高。应当说,今后十年完全可以发展得快一些。但考虑到
“八五”前期要继续进行治理整顿,今后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很重,各方面安排不能
绷得太紧;继续深化改革,建立新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经济
环境;而且经济规模越大,提高增长幅度的难度越大。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如果把
速度定得过高,就会超越实际可能,违背经济规律,重犯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的错
误。因此,今后十年的增长速度,比八十年代适当低一些是必要的、稳妥的,是保持
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所必需的。按照这个计划执行,我们完全可以提前实现第二个翻
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

《纲要(草案)》不仅对经济增长的速度有明确的要求,而且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
质量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多项主要效益指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我市目
前生产经营水平看,增产节约潜力很大,只要我们强化效益观念,切实把经济工作转
到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各项效益指标是能够实现的。

实现《纲要(草案)》确定的奋斗目标,前景是令人鼓舞的。到那时,我市综合实
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更为合理,精密机床、重型汽车、锻压设备、精细化工及纺织、
食品产品,将形成实力雄厚的规模经济,成为全省、全国重要生产基地;城乡经济一
体化有突破性发展,粮食、棉花、蔬菜副食品生产的商品化水平有较大提高,乡镇工
业有更大发展,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建设迈出较大步伐;第三产业全面振兴,城市综
合服务功能大大提高,成为比较发达的贸易、物流、金融、信息、旅游、科技中心;
对外开放跨上新的台阶,外向型经济格局基本形成,参与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开展国
际经贸活动将成为全市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大环境绿化规划圆满实现,泉湖山河
林与名胜古迹得到进一步开发建设,建成国家级卫生城市,城市绿化、净化、美化创
出第一流水平;物质条件大为改善,社会文明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人民过上殷实的
小康生活。总之,在建设具有泉城特色、环境优美、文明整洁、经济繁荣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城市方面取得更大进展,济南将展现出现代化的雄姿和更加秀丽的风采。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了“五个坚定不移”的指导方针,这是我们今后工作中
必须遵循的准则。结合我市的实际,为实现《纲要(草案)》提出的奋斗目标,在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应当坚持以下指导思想:

1.坚持国民经济持续、 稳定、协调发展。要把良好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紧密
结合起来,正确认识经济稳定与社会安定的关系,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中持续、稳定、
协调之间的关系,做到既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又积极进取、尽力而为。特别在计划
实施比较顺利、成绩比较显著的时候,更要防止头脑发热、急于求成,避免经济生活
再次发生大的波折。

2.坚持改革开放。 实行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上的伟
大创造,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对改革开放的任何疑虑、动摇都是
没有根据的,踏步不前是没有希望的。今后十年,要继续探索,大胆实践,使改革不
断深化,开放更有成效。

3.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 实行市管县、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的重大
决策,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要进一步认识城乡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着眼
于发挥城乡两个优势,实现共同发展。城市要把支援农村,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作为义
不容辞的责任;广大农村要面向城市,搞好服务,依托城市发展壮大。

4.坚持“科教兴市” 。第二步战略目标和四化大业的实现,最重要的是依靠科
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今后十年,要更加突出科技教育的战略地位,全市动员,
全民动手,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以振兴经济,振兴济南。

5.坚持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把
立足点放在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今后十年乃至更长时间,我国仍将处在现
代化建设的创业时期。我们必须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正确处理积累
与消费的关系,牢固树立勤俭建国、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以利经
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6.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任务。九十年代,反对“和平演变”、加快经济建设的任务非
常繁重,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
必须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并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三、关于今后十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

《纲要(草案)》作为我市今后十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对全市经济结构、
地区布局和发展重点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我市经济结构现状
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总的设想是:充分利用地处沿海经济开放区、背靠西部开发区
的有利条件,发挥科技密集、经济基础较好和全省流通中心的优势,实行开放与开发
结合、外引与内联并举,巩固强化第一产业,改造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积极开发新兴产业,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在地
区经济布局的调整上,立足于充分发挥城乡两个优势,《纲要(草案)》提出,以济南
城区为中心,沿胶济、京沪铁路和济兰公路等交通干线展开布局,向农村辐射,形成
产业聚集带,带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根据上述设想,围绕实现《纲要(草案)》提
出的奋斗目标,今后十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全局的稳
定和各业的振兴。近几年,我市农业投入虽有增加,但综合生产能力仍然比较落后,
决不能因为一两年的丰收就松懈麻痹、盲目乐观。特别是区划调整之后,农业在全市
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为突出。因此,《纲要(草案)》突出强调把农业作为全市经济建
设的发展重点,并提出:到199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9亿公斤,棉花产量达到8450万
公斤; 到200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0亿公斤,棉花产量达到1亿公斤。为了实现农业
发展目标,要牢固树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坚持从城郊型农业的特点出发,加快城
乡一体化的步伐,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要加强村级领导班子的建设,带
领广大农民向农业生产的广度、深度进军。要抓紧抓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完成我
市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搞好商品粮棉和蔬菜副食品基地建设,提高集约化、
专业化生产水平和农副产品商品率。努力增加农业综合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积极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陈孟圈、田山等引黄灌溉工程,使农业生产条件有较
大改善。认真做好科技兴农这篇大文章,搞好农业科技开发,扩大农技推广网络,提
高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单产水平和产品质量。乡镇企业的崛起对改变农村面貌发挥了重
大作用,它的发展壮大将加快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要认真落实扶持乡镇
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积极推行“挂网联”,使起步较晚的地区有一个新的发展,基
础较好的地区上规模、上质量、上水平,尽快形成一批骨干企业,发展一批拳头产品,
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要增加山区投入,继续扶持贫困地区改善生产条件,
使少数贫困农民尽快脱贫致富。

(二)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促进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工业是我市国民经济的主
导产业。工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市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发展前途。为使
工业生产健康发展,特别是在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素质方面有较大突破,《纲要 (草
案) 》突出了以下几点:一是重点发展机械、电子、轻纺、化工、食品行业。这些行
业中,有的具有生产基础较好、技术力量较强、骨干企业较多的优势,有的具有关联
性强和发展前景广阔的特点。强化这些行业,有利于突出济南工业结构特点,发挥地
区优势,进一步壮大经济实力。二是加快基础工业建设。积极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
增加煤、电、钢铁等产品的产量。重点建成李福煤矿、柳沟煤矿和北郊、平阴热电厂,
搞好济钢的挖潜改造,新建和扩建南郊、姚家、章丘、许寺等4处22万伏输变电工程。
三是积极改组改造加工工业。我市已有较大的加工工业基础,今后十年的主攻方向是,
按照专业化、集约化和发展规模经济的要求,努力提高企业技术装备和生产经营水平。
要限制、压缩长线产品的生产能力淘汰一批消耗高、性能差、污染严重的落后产品。
合理调整企业组织结构,推进企业联合和专业化生产;围绕实现机电一体化和提高轻
纺产品的加工深度,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全面提高企业技术素质。四是大力发
展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代表了技术进步的
方向,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是新技术革命的核心内容,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倍增器。
我们要加快电子信息带头产业的发展,用以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技术整体水平。
根据我市工业状况,要在加强应用微电子技术基础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投资类产品,
巩固提高消费类产品,稳步发展基础类产品,逐步形成以计算机、通讯整机、电视机
和元器件为主导的生产体系,并努力搞好电子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改造传统产业服务。

全面提高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是今后十年经济建设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
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我们要始终坚持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坚持
走少基建多改造、少投入多产出的路子,实现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的战略转变。要大力
推进技术进步,加决技术改造的步伐,并把重点放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源原材料
消耗、扩大名优新产品和出口产品的生产能力上。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管理,加强各项
基础工作,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实行严格的责任制。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增产节约、
增收节支运动,扩大产品销售,加速资金周转,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明显提高。

(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

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也是振兴济南经
济的战略选择。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全方位开放意识,抓住机遇,
奋力开拓,在扩大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上迈出更大的步伐。《纲要(草案)》提出,
到1995年, 外贸出口供货值达到31.8亿元,2000年达到64亿元。为实现这一目标,
最根本的是要采取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和我市市情的正确策略。要坚持把提高产品质量
放在首位,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要努力改善出
口商品结构,提高加工深度,不断增加机电产品、高档轻纺产品、高技术产品的出口,
要改善出口商品布局,大力发展创汇工业和创汇农业,积极发展一批工贸、农贸、技
贸一体的外向型企业集团,建设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出口生产基地,逐步形成完善
的出口生产体系。要努力发展技术、劳务出口,鼓励企业积极到境外投资建厂、承包
工程。加快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开发,提高旅游创汇水平。要尽快从思想、工作、政策
上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新形势,落实各项鼓励扩大出口创汇的政策,在保证完成国家
下达计划的前提下,坚持多口岸、多渠道出口。要按照国际惯例管理“三资”企业,
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以增强对外商的吸引力。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积极进行资金、
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争取多办一些“三资”企业。要合理引导外资投向,把利用外资
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和老企业技术改造结合起来,以带动全市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
的提高。

(四)搞活商品流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振兴第三产业,将有力地推动第一、第
二产业的发展,促进城乡交流,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方便群众生活,
促进社会的稳定。我们要彻底扭转重生产轻流通和忽视第三产业发展的倾向,采取有
力措施,使第三产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初步规划,到1995年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
值的比重, 由目前的29.2%提高到33%;到2000年,争取提高到40%左右。发展第
三产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重点发展目前比较落后而又急需发展的行业,特别是商
业服务业、信息咨询业、金融保险业、文化旅游业和市政公用事业等。要调整商业布
局,尽快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大型专业批发交易市场和零售商业中心,逐步建立以市
区为依托、以城镇为重点、功能完备的“大流通”网络,增强辐射力和吸引力。继续
坚持国家、集体、个体一齐上的方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市内外;国
内外以及集体和个体资金投向第三产业。对饮食服务、修理行业,要实行更加灵活的
政策,尽量放开让个体经营。要引导城镇待业人员、企业富余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
积极从事第三产业,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努力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五)认真实施“科教兴市”的方针,加抉科按进步和人才开发的步伐。实践充分
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兴则国家兴;而科技水平的提高又有赖于教育事
业的发展。为此,《纲要(草案)》强调,要继续贯彻“科教兴市”的方针,不断完善
推动科技进步的政策,搞好技术开发和科研成果的商品化。紧紧围绕调整经济结构,
提高经济效益,积极组织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
力的转化。最近,国务院正式批准济南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国家开发区,这为我市高
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我们要切实抓紧抓好开发区的建设,用好国
家赋予的各项优惠政策,增强对外吸引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我市经济技
术素质和产品技术含量有一个明显的提高。继续调整教育结构,完善“三教统筹”的
新体制,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强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
抓好职工技术培训和农村扫盲工作。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思想,加强教师
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为四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各级
政府都要增加对科技、教育的投入,改善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条件,按期完成全市公办
中小学校舍改造任务。要做好知识分子工作,使他们在四化建设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六)做好财政金融工作,实现财政信贷收支基本平衡。实现财政信贷收支基本平
衡,是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需要,是保证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
的需要。各级财税部门,要进一步提高生财、聚财、理财的本领,为人民当好家、理
好财。要认真执行关于搞活企业的政策规定,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大力培植和扩大财
源;强化税收征管工作,抓好企业的扭亏增盈,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抓紧对各
种财政补贴的清理整顿,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合理引导资金流向;按照“量入为出”
的原则,严格控制财政支出,特别要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严肃财政纪律,坚决堵住财
政税收上的“跑冒滴漏”。各财政补贴县,要发展经济,广开财源,尽早实现自给有
余。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勤俭节约,带头过紧日子,为全市人民做出榜样。
金融工作要继续坚持“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强化管理,适时调节,提高效益”的货
币信贷方针,把工作重点切实放到优化贷款结构,盘活资金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上来。要充分发挥金融部门的群体力量,强化管理,改善服务,增强保险补偿能力。
要继续鼓励居民储蓄,逐步扩大债券和服票的发行,建立和完善会员制的金融市场和
证券交易机构,并形成规范的交易制度,进一步促进资金融通。

(七)加强量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今后十年,我们要把重
点项目特别是国家安排的建设项目放在突出位置,集中力量保上去。对涤纶、纸浆、
脂肪醇等重点项目,要实行倾斜政策,保证按期竣工投产。切实抓好济南钢铁厂、济
南炼油厂、机床一厂、机床二厂、汽车总厂、汽车配件厂和济南卷烟厂等企业重大技
改项目建设,增强企业和产品的竞争能力。要继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
综合服务能。重点是搞好济南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引黄供水工程、污水处理
厂、北郊热电厂、程控电话、管道煤气、外环路、第二黄河公路大桥、济青高等级公
路济南段以及市区道路桥梁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和改造。加快卫星城镇建设步伐,全面
实施大环境绿化规划,搞好黄河修防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为了完成重点建设任务,
要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并把有限的财力物力安排好、使用好,加快工程建设进度。要
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努力提高投资效益。

(八)坚持三大基本国策,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良性循环。控制人口、保护土
地、保护环境,是我国三大基本国策,是关系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子孙后代利益
的重大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今后十年,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全民人口意
识和人均意识,稳定、完善、落实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严格的人口目标责任制,
探索新的人口控制办法,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要认真抓好优生优育工
作,努力提高人口素质。重视老龄工作,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使老
年人安度晚年。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我市人均土地占有较少,加强土地管理、开发
和利用更为重要。要十分珍惜土地资源,全面推行土地有限期有偿使用制度。今后不
论城市建设、乡镇企业发展还是农民建房用地,都必须严格按计划审批,任何单位、
任何个人不得无理侵占。要采取奖励政策,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充分利用废弃土地。
要依法管好、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严禁违章盲目开采。进一步增强全市人民“爱泉城
必爱泉水”的责任感,尽快把济南建成节水型城市。要抓紧农村改水工作,干方百计
解决和改善部分山区、重碱区人畜吃水问题。

搞好环境保护,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我们要加强环保措施,做到环境建设与经
济建设、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要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
则,切实抓好重点污染源的治理。推行严格的环保目标责任制,强化监督管理,改善
环保设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九)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党和国家进行四化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根据第二步战略目标和今后十年我市经济发展的可能,《纲要(草案)》提出,到本世
纪末,全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720元,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明显改善居住条件,
人民生活提前达到小康水平。到那时,人民生活质量和文化教育素质都将有很大提高,
整个社会面貌和人们的精神风貌都将发生深刻变化。

实现小康水平要靠全市人民的艰苦奋斗。目前,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百业待
举,创业艰辛。因此,人民生活的改善,只能建立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今后十年乃
至更长时间,我仍要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兼顾建设和生活、当前和长远,
实行工资总额的增长不能超过国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以保持经济的发展后劲。
全市上下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光荣传统,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实现
伟大的目标与理想。

四、关于今后十年改革的方向和主要内容

为了顺利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改革继续推向深入。今后十年,
要根据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和新的经济运行机制的要求,围绕解
决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问题,有领导、有步骤地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协调配套
地搞好其他方面的改革。

第一,进一步增强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国营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
重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增强这些企业的活力,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
的振兴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因此,在目前大中型企业负担较重、困难较多的情况
下,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两个方面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增强企业自我积累、自我
发展、自我改造、自我约束的能力,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长远意义。要按照
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继续简政放权,减轻企业负担,加强指导服务,为
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理顺企
业内部领导体制,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关系,以建立起良好的经营机
制、管理机制、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经营者和生产者两个积极性。在巩固
提高现有企业集团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横向联合,有计划地组建一批以名优产品为龙
头、以大中型骨干企业为依托,跨地区、跨部门、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促进企业组
织结构的合理化,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竞争优势。

第二,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要稳定完善和落实党的各项农村政策,靠政策的威力
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围绕解决分散经营与规模效益、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在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断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副产品流通体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有条件的地方,可根
据农民的意愿,积极发展专业化合作组织,实行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要认真兑
现各种奖励政策,搞好农用生产资料的供应。

第三,不断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建立统一完整的市场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有
计划商品经济的重要条件。我们要从本市的实际出发,打破各种形式的关卡壁垒,不
断完善消费资料市场,扩大生产资料市场,有计划地发展资金市场、技术市场、信息
市场、房地产市场、人才劳务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积极发展多种交易形式,不断完
善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秩序,建立起高效、畅通、可调控的商品流通体系。

第四,稳步推进住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改革的基本方针是,由过去资
金和费用国家全包,逐步改为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合理负担。这是合理引导消费、
深化企业改革、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措施,对于减轻国家负担、缓解社会分配不公、
维护社会安定、顺利推进其它方面的改革具有重要作用。由于这些改革直接关系广大
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具体实施中,要抓好试点,总结经验,分步适时地进行。

第五,加强宏观调控体系的建设。要根据市级层次的特点,积极探索计划经济与
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具体途径和形式,逐步建立起以国家计划为主要依据、综合配套的
宏观调控体系。要搞好计划、投资、价格、财政、外贸、金融、物资、劳动工资、人
事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以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第六,积极进行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主要是围绕科技为经济建
设服务,建立起有活力的科研、引进、创新、推广和应用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新机
制。要稳定和完善推进科技进步的各项政策,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条件;鼓励科研单
位、大专院校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入生产建设的主战场,积极参与科技攻关,到
工厂、农村去领办、承办企业或建设项目;要加强基层科研机构和科技成果推广网络
建设,扶持民办科研机构的发展,不断壮大科技实力。教育体制改革,主要是调整优
化教育结构,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劳动教育和实践环节;认真贯彻各级政
府的有关规定,逐步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的体制,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整个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
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探索,稳步前进。要坚持实行政企分开,把企业应当具有的
权力真正放给企业;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理顺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各
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精简机构,减少层次,
裁减冗员,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为基层、为群众服务。

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工作。总结十多年来改革实践的经验,在今后的改革
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要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改革的
措施和步骤要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有利于解决当前与长远经济发展
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安排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充分考虑到进行改革的需要,为
深化改革创造有利的环境。二要正确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
要考虑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出台的时机要适当,宣传要加强,工作要
做细,避免引起过大的社会震动。三是正确处理单项改革与总体改革的关系。各项改
革既不能齐头并进,也不能单项突进,在不同时期要有所侧重,并兼顾其他方面,以
免造成工作上的脱节。八十年代,我们已经在改革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九十年代
改革的方向、任务和基本方针已经明确,只要我们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就一定能够
实现既定的目标。

五、振奋精神,团给一致,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而奋斗

我市《纲要(草案)》经过这次大会审议批准之后,就将全面实施,这是一个令人
鼓舞的宏伟蓝图。但要把蓝图变为现实,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以强烈的事业
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在党的领导下,带领全市人民团结一致,扎实苦干,向着新的目
标奋进。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八十年代,我市各个领域的工作虽然
取得重大进展,但与党中央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不适应日益发展的新形势的
需要。这既有工作基础问题,更有个精神状态问题。最主要的是思想还不够解放,观
念还比较陈旧,开拓创新精神不足。要克服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实现《纲要(草案)》
中提出的各项奋斗目标,进一步开创四化建设的新局面,就必须在思想观念上有新的
突破,达到新的境界。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彻底冲破僵化守旧模式、小生产观念
和产品经济意识的束缚,保持高昂的斗志,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探索实践,敢
于开拓创新,努力争创第一流的业绩。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
中去”的群众路线。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善于
把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紧密结合,创出自己
的路子和特色来。要充分认识到,实践出真知,经验来自基层,力量来自群众,坚持
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发现新事物,及时总结新鲜经验,
以推动各项工作的蓬勃发展。

(二)加强社会主义耀神文明建设,提高全市人民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要
认真贯彻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决抵制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
化,切实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保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要
围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公民,把思想道德建设作
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放在突出位置来抓。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广泛深入地
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理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大力开展学
雷锋、学焦裕禄、学赖宁活动,在全市树立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图名利、一心为公的无私奉献精神,兢兢业业、
精益求精的实干精神,激励全市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
事业中去。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树立社会主义“大文化”观念,积
极发展具有齐鲁特色的文化事业,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文化阵
地。要重视和加强社科研究工作,争取多出人才,多出成果。积极发展体育卫生事业,
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大力倡导学文化、学科学,坚决破除封建迷信等愚昧落后
的风俗习惯,在全市形成讲科学、讲文明、积极向上的新风气。

(三)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使政治、经济活动走上法制轨道。发扬社会主义
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共同
管理国家的根本途径。要通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人民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程
序和制度,把社会主义民主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级政
府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及时报告政府工作,认真执行人大的各项
决议;要加强民主协商,重视和发挥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的作用,虚心
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健全居民、
村民自治制度,在全市农村推广章丘县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新经验,把我市村级管
理工作提高到新水平。进一步活跃基层民主生活,提高公民参政议政意识,积极关心、
支持和监督政府工作。

目前,我国以宪法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政治、经济活动和政
府工作逐步走上法制的轨道。当前的突出问题是人们的法制观念还比较淡薄,有法不
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仍然存在。我仍要认真贯彻落实市人大关于实施普法第二个五年
规划的决议,强化全民的法律意识。要加强执法情况的检查,维护法律的权威,坚持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需要,不断完善地方法规体系,建立健全政府法制机构,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各
级政府工作人员都要学法懂法,做依法行政、遵纪守法的模范。

保持社会的稳定,是四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民
民主专政,高度警惕、及时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要坚持“以
打促防,打防并举,治本为主,本标兼治”的方针,依法严厉打击现行反革命活动和
严重经济犯罪、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深入开展“除六害”斗争,坚决制止和取缔一切
危害社会安定和毒化社会风气的丑恶现象。要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工作相结合,动员
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采用多种手段,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形成完善的治安
防范体系。大力表彰见义勇为的英模人物,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秩序
的治理。积极做好信访和社会调解工作,努力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认真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全市各族人民的团结。深入开展创建“双拥模范
城”活动,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搞好民兵和预备役建设,
切实抓好保密工作。广大公安干警要廉洁奉公,执法如山,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忠诚
卫士。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各级政府是实施
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要实现今后十年的宏伟目标,各级
政府必须把自身建设好,成为“改革创新、廉洁勤奋、团结实干、高效服务”的人民
政府。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
和党建理论、经济理论,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
精神,并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在思想上、政治
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认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以适应四
化建设的需要。二是进一步密切同入民群众的联系。各级政府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根本宗旨。在新的任务面前,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要
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决定》和市委的《实施意见》,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切实做到一切为了群众,时刻想着群众,体察社情民意,关心群众疾苦,
以增强党和政府的感召力。三是切实加强廉政建设。这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
改革开放成败的一件大事。我们要按照“一要坚决、二要持久”的方针,坚持不懈地
抓下去。要解决好群众意见较大的少数干部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等问题,坚决刹住乱
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等行业不正之风。各级监察部门要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
坚决刹住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等行业不正之风。各级监察部门要严肃查处各种违
法违纪案件,坚决清除政府机关中的腐败分子。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做廉洁勤
正的模范,以影响、促进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四是努力提高驾驭全局的能
力。各级领导干部要下决心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去掉一切不必要的应酬,集
中精力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认真探索和掌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研究
解决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要做到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学会“弹钢琴”,使各
项工作保持勃勃生机。

今年是实施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第一年。我们要规划长远,抓好当年,把
全市两个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初步确定,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是:
全市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国民收入增长6.5%,工业总产值增长8%,农业总产
值增长4%,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0%,外贸出口供货值增长13%,财政收入增长6%,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08‰以内。实现上述目标,关键在于转变作风,力戒空谈,
扎实工作,狠抓落实。要继续抓好治理整顿,扎扎实实地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
活动,使经济效益和素质有明显提高;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发,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夺取农业的全面丰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争取在商业批发、
修理服务和信息咨询业等方面有较大突破;强化对外宣传,加快出口创汇产品结构的
调整和基地建设,办好现有三资”企业,争取超额完成今年的出口创汇指标;认真贯
彻《国务院关于批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有关政策规定的通知》,加强领导,
抓紧工作,加快我市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规划建设;要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
济南机场、外环路、济青高等级公路和经七路拓宽等重点项目的计划进度,加快管道
煤气二期工程建设,抓紧建设完善新建居民小区的配套设施,全部解决人均居住面积
不足二平方米的住房特困户的困难;围绕实现建成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深入开展爱
国卫生运动,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安
定团结;教育卫生、计划生育、文化体育等工作要有新的进展。总之,在新的一年,
各项事业都要创出新水平,为实施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创造良好的开端。

各位代表,今后十年的任务是光荣而艰巨的,胜利实现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
是全市人民的历史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万众一心,开拓进取,励精图治,埋头苦干,为提前实现
第二步战略目标,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