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3&rec=163&run=13

[概 况]

章丘县位于济南市东部。总面积1699平方公里(县统计局公布数据),辖11镇11乡,
901个行政村,1035个自然村,24.65万户,95.5万人。社会总产值36.78亿元 (现
价,下同) ,国民生产总值14.47亿元,国民收入12.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3.5亿
元(1980年不变价),分别比上年、1985年增长23%和1.7倍。

中共县委书 记 赵正平

副 书 记 刘海亭 王传玉 李树山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锡芝

副 主 任 张庆禄* 于俊峰* 韦义长 刘子笃 赵 钢* 郭良柱宁延
清 宋昭增

县人民政府县 长 刘海亭

副 县 长 苏友先* 潘惟凤* 孟宪杰 刘尊芝 王春源 刘庆胜 靖绪佳
于宗烈 梁积铸

政协县委员会主 席 赵若昌* 张庆禄

副 主 席 车敬仑* 潘惟风 李维圣 赵延铸 周志杰 王福纬

中共县纪委书记 杲传安

县人民法院院长 石泽厚

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王祥兴

县人民武装部部长 刘家和

政 委 李在歧* 韦均长

农业 全县耕地面积115.05万亩。 1990年规划实施“五五二五”吨粮田开发、
白云湖综合开发、绣惠桃花山畜禽生产开发、引黄灌溉补源、明水南山绿化保泉、垛
庄水库流域综合治理6大农业开发工程。 共完成水利工程5162项,扩大、改善农田灌
溉面积18.7万亩。农业基础条件明显改善,获得全面丰收。农业总产值达4.03亿元
(1980年不变价) ,分别比上年、1985年增长11%和29.1%。其中粮食总产达44.07
万吨, 分别比上年、 l 985年增长26.9%和13.6%, 创历史最高纪录;棉花总产
8835吨,分别比上年、1985年增长86.8%和19.3%。被评为全国粮、棉生产先进县。
立足当地优势,开发庭院经济,发展多种经营,以畜牧业和蔬菜生产为主导,完善发
展八大商品基地,探索“商品基地与企业配套,产、供、销一体化”的路子,搞好系
列化服务。 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全年造林2.7万亩,占年计划的150%。年
末存栏生猪24.61万头,大牲畜9.5万头,羊16.67万只。肉蛋奶总产量5.5万吨,
人均占有58公斤。鱼产量1800吨,比上年增长63.6%。多种经营总收入达11.5亿元,
分别比上年、1985年增长7.5%和1.24倍。农机总动力达48.8万千瓦,比上年增加
1万千瓦。完成农机总作业量2905万标准亩,比上年增加155万标准亩。其中农田作业
1760万标准亩,比上年增加108万标准亩。农业形势为“七五”计划期间最好的一年。

工业 全县工业企业9293个,从业14.0l万人。1990年工业总产值 (1980年不变
价) 19.47亿元,其中:县属工业完成3亿元,乡镇企业完成4.26亿元,村办企业完
成7.52亿元, 户办企业完成4.6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7%、22.5%、33.2
%、25.5%。县乡(镇)工业实现利润4680万元,比上年增长一37.5%。主要产品产
量稳定增长的有:发电量完成1.62亿度,棉布完成475万米,服装完成333.35万件,
麻袋完成178万条,分别比上年增长43.7%、29.1%、45.1%和27.1%。全县完成
技术改造项目78项, 技改投资3372万元,比上年增长69.8%;有1种产品创部优,2
种产品创省优。 开发新产品23种,其中7种填补国内空白,11种填补省空白。初步形
成了服装、法兰盘两大企业集团。有4个县属企业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4个县属企业、
6个乡镇企业晋升为市级先进企业。省级以上先进企业增至13家。

交通·邮电 公路建设, 兴办章莱路展宽工程,完成土石方5.18万立方米,小
桥涵、水沟等路基构造物95%,路面铺灰土6公里;完成O九公路埠村至垛庄段的防护
工程;县乡路完成沥青路85.3公里,占年计划的227.5%。全县通车里程639公里。
100%的村庄通汽车。 养护综合好路率,经省、市检查达到85.1%。全县运输车辆达
7202辆(台) 。交通运输共完成货运量498.4万吨,客运量452.6万人次,分别比上年
增长ll.8%和68.3%。专业运输货运量99.3万吨,周转量5570万吨公里。

全县有邮电局(所)23处,邮路2865公里,完成业务总量653万元,业务收入568.
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8%、20.1%,比1985年增长4.5倍、4倍。完成了黄河、
官庄、 寨子等支局房扩建、改造,新建曹范邮电所600平方米通信楼主体工程。开通
官庄支局程控电话240门。更新改造农市话线路21.5杆公里,线条85对公里,增开高
低十二路、 环六路、三路载波机共4套,增加长农话电路31条。绣惠、普集、埠村支
局开办传真电话业务。农村通电话率44.4%。

商业·财税·金融 1990年, 全县商业网点达8018个,集市123个。.社会商品零售
总额为6.25亿元,分别比上年、1985年增长7.3%和1.3倍;集市贸易额为1.95亿元,
分别比上年、1985年增长34.5%和1.6倍。外贸商品收购总值达6002万元,分别比上年、
1985年增长16.4%和3.1倍。财政收入完成7709万元,分别比上年、1985年增长6.
9%和43.2%, 当年收支平衡。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5.48亿元,分别比上年、1985
年增长33.6%和99.3%。

城乡建设 1990年,县城建设以基础设施为主,把章莱公路城区路段拓宽改造列
为重点工程。 总投资544万元,筑路长3574米,路面拓宽至50米。百脉泉公园续建工
程,完成玉带桥北地形改造100余亩,水系驳岸1800米,船坞码头180平方米,静泉自
然石溪流50米, 亭子、桥各2处及湖心岛、三组灯光喷泉、水泥花砖广场、苗圃温室
等,新植花木1.2万余株,扩大绿地3000多平方米。双泉路平板桥、湖东路排水管道
等工程均按计划完成。城区绿化,栽植乔灌木1200株,扩大绿地8000多平方米,城区
绿化覆盖率达22.3%。 城区综合开发, 主要是完善住宅小区配套建设, 硬化路面
1850平方米;埋设上下水管道300米,完成绿地2处。城区供水供热条件进一步改善,
水质合格率达99.8%,管网压力合格率为98%。乡(镇) 村建设,主要抓了村(镇)规
划的执行和管理。共办理公建项目90处,临建项目20处,民建项目2500户,滥占乱建
现象基本杜绝。解决了部分扶贫村的吃水向题。小清河沿岸饮用水改善工程打井配套
10眼。 完成散装水泥9万吨,农村散装水泥网点增至95处。液化石油气用户达6000多
户。执行环保法规,治理污水、重污染源各11项。通电村达100%。

教育·科技 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875所, 专任教师8400人,在校学生13.14万
余人。 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25%,教育普及率达98.4%,向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
1120人,为全县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增加教育的投入,
全县教育事业费达1698万元,比上年增长14.3%。县、乡(镇) 、村三级用于教育事
业设施建设的投入达191万元。 同时按照全民办教育的指导方针,部署公办学校校改
任务, 安排集资2970万元,用于3年校舍改造“五项达标”,年内第一期工程铺开。
进一步落实科技“双放”、“双引”政策,促进科技、经济紧密结合。全年共实现科
技成果35项,其中9项为国内首创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1项
达到省内先进水平,6项填补国内空白,1项填补省内空白。推广应用科技成果49项,
实现专利25项。连续五年被评为济南市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实现“五连冠”,并被评
为全省科技先进单位。

文化·卫生·体育 全县有影剧院13个, 乡镇文化站22个, 农村文化活动中心
640个。 举办第二届“百脉灯会”,观众达50万余人次。组织群众性革命歌曲比赛,
参赛队伍60余支,2万余人。县机关、交通局、鼓风机厂3个歌咏代表队,在济南市革
命歌曲比赛中均获一等奖。开展“歌唱祖国,赞美家乡”文艺演唱活动,县、乡(镇)
举办专题文艺汇演23场次。举办“黑陶杯”书法大奖赛、张立勤书法回乡展览和易扬
画展。 全县共放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片、科技片40余部,5176场,受教育者达307万人
次。县电影公司在《人口与健康》科技电影汇映宣传活动中,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
受到文化部表彰。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80%。

开展创建省初级卫生保健示范县活动。法定报告传染病、肝炎、狂犬病发病率,
分别比上年下降13.94%、10.66%和50%;出血热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孕产妇
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4/万和30‰以内。 计划生育工作创出新水平,全县
计划生育率达99.5%, 女性晚婚率达92.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97‰,再次被
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体育事业,全县中、小学,共举办各类大型运动会、比
赛100余次。经国家体委、省体委抽查,体育达标率分别为100%和95%,被省体委正
式批准为学校体育锻炼标准达标县。中老年健美操、老年门球、气功、篮球、象棋等
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展开。埠村、普集镇村村建有农民代表队,明水镇农民篮球队代
表济南市参加在青岛举行的全省农民篮球比赛,获亚军。业余体育训练,增设了女子
举重项目。年内共向市输送体育人才7名,向省输送1名。县体育中心游泳馆通过验收,
正式交付使用。4月19日,被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

人民生活 农民人均收入821元,职工人均收入1821.33元,分别比上年、1985年
增长l 4.8%、48.5%和9%、79.3%。年末城乡储蓄余额6.07亿元,分别比上年、
1985年增长40.5%和3.5倍。 全年安置城镇待业青年2273人,招收留转农民合同制
工人2035名。每百户农民拥有自行车165.6辆,黑白电视机66.7台,彩色电视机5.
1台,洗衣机6.4台,收录机22.5台,电风扇71.1台。农民人均住房面积23.5平方
米,分别比上年、1985年增长15.2%和47.8%,其中新房占83%以上。

[乡 镇]

明水镇 位于县境中部,为县城驻地。面积98.4平方公里。辖59个行政村,58个
自然村。总人口10.75万,其中非农业人口3.82万。耕地面积6.59万亩。1990年,,
农业总产值5300万元。粮食总产量3.1万吨,为全县小麦、水稻主产地。著名土特产
品有明水香稻、绣水苹果、明水白莲藕。矿产有煤炭、铝土、石灰石。镇村户办企业
1066个,工业总产值2.49亿元。有各类中小学57处,成人教育、聋哑学校各1处,在
校学生17496人。 镇医院l处,80%的行政村建有卫生室。计划生育率99.9%,人口
自然增长率5.94‰。敬老院5处。农民人均收入974元。镇政府驻绣水。

绣惠镇 位于县境中部,县城明水以北12公里。面积54.5平方公里。辖61个行政
村, 63个自然村。 总人口5.89万,其中非农业人口3765人。耕地面积5.55万亩。
1990年,农业总产值6500万元。粮食总产量3.2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为章丘大葱
原产地,年产量2000多万公斤。矿产品有铝土等。镇村户办企业1178个,工业总产值
1.83亿元, 有8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年创外汇600余万元。桃花山铝土矿焦宝石创
汇居全省之首,被评为省外贸创汇先进企业。名吃有“黄家烤肉”。有中小学44处,
在校学生8324人。文化站、广播站、影剧院各1处。医院1处,建有2200平方米的门诊
楼1座, 村村有卫生室。计划生育率99.4%,人口自然增长率5.16‰。有中心敬老
院1处。农民人均收入859元。镇政府驻旧章丘城。

普集镇 位于县城明水以东10公里。面积120.7平方公里。辖68个行政村,77个
自然村。总人口5.9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4481人。耕地面积7.87万亩,1990年,农
业总产值4300万元。粮食总产量2.2万吨。矿产品有煤炭、花岗石、焦宝石。镇村户
办企业776个, 工业总产值2.12亿元,比上年增长33.3%。钢球创部优。有中小学
62处, 在校学生9809人。文化站、科技馆、影剧院、电视厅各1处。镇卫生院拥有病
床60张。 计划生育率99.9%,人口自然增长率5.35‰。有敬老院1处。农民人均收
入845元。镇政府驻普集。

刁镇 位于县城明水以北16公里。 面积76.5平方公里。辖51个行政村,54个自
然村。总人口6.3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211人。耕地面积7.23万亩。1990年,农业
总产值5700万元。 粮食总产量4.12万吨。镇村户办企业515个,工业总产值1.14亿
元, 比上年增长13.1%。“晶”字牌桅灯、MP450——B型馒头机、cF——100T型切
菜机创部优。 有中小学51处,在校学生8898人。文化站、广播站、卫生院各1处,各
行政村普遍设有卫生室(所)。计划生育率99.9%,人口自然增长率5.35‰。敬老院
4处,可容纳五保老人45人。农民人均收入818元。镇政府驻刁镇。

相公庄镇 位于县城明水东北5公里处。 面积86平方公里。辖57个行政村,55个
自然村。总人口6.54万,其中非农业人口3161人。耕地面积6.49万亩。1990年,农
业总产值5100万元。粮食总产量2.8万吨。矿产品有花岗石、石灰石等。镇村户办企
业1461个,工业总产值1.62亿元,比上年增长36.5%。1.83×7型球磨机创部优。
有中小学63处, 在校学生875人。成人教育中心、书店、影剧院、广播站、中型体育
场、 卫生院各1处,卫生室57处。计划生育率99.4%,人口自然增长率5.44‰。有
敬老院、福利工厂各1处。农民人均收入778元。镇政府驻相公庄。

水寨镇 位于县城明水西北23公里。 面积70.1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40个
自然村。 总人口3.6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439人。耕地面积5.68万亩。1990年,农
业总产值3649万元。粮食总产量2.52万吨。镇村户企业89个,工业总产值3544万元。
有中小学36处, 在校生4424人。文化站、广播站各1处,21个村设有文化活动中心。
卫生院1处,村卫生室27处。计划生育率99%,人口自然增长率5.29‰。敬老院1处,
福利工厂2个。农民人均收入743元。镇政府驻地水寨村。

龙山镇 位于县城明水西13.5公里, 著名的“龙山文化”发现地。面积19.2平
方公里。 辖36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总人口2.76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186人。耕
地面积4.57万亩。 1990年, 农业总产值2326万元。 粮食总产量1.6万吨。当地的
“龙山小米” ,为全国四大贡米之一。镇村户办企业202个,工业总产值5192万元,
比上年增长26.3%。有中小学29处,在校学生3577人。文化站、广播站各1处。“城
子崖遗址” 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有城子崖黑陶工艺研究所。卫生院1处,
村办卫生室36处。 计划生育率96.6%,人口自然增长率5.24‰。镇办敬老院2处。
农民人均收入639元。镇政府驻地龙山。

枣园镇 位于县城明水以西6公里。 面积44平方公里。辖36个行政村,42个自然
村。总人口3.5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4418人。耕地面积4.92万亩。1990年,农业总
产值4500万元。粮食总产量2.08万吨。镇村户办企业243个,工业总产值1.13亿元,
比上年增长24.2%。针织品出口东南亚和非洲。有各类中小学41处,在校生4898人。
镇文化中心站,获“全国先进文化站”称号。农村文化中心站26个。镇卫生院建有山
东省精神病院章丘中心。计划生育率1 00%,人口自然增长率5.73‰。敬老院1处。
农民人均收入833元。镇政府驻枣园火车站附近。

埠村镇 位于县城明水西南12公里。 面积70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22个自然
村。总人口3.4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18万。耕地面积2.88万亩。1990年,农业总
产值2000万元。 粮食总产量1.03万吨。矿产品有煤炭、石灰石、铝土,为淄博矿务
局埠村煤矿驻地。镇村户办企业315个,工业总产值1.26亿元,比上年增长67.5%。
镇轻工机械厂为省级先进企业。有中小学21处,在校学生4564人。文化站、广播站各
1处。名胜古迹有李开先墓、三清观和大冶清真寺。镇中心卫生院、矿办医院各1处。
村办卫生室22处。计划生育率100%,人口自然增长率4.03‰。敬老院3处,幼儿园1
处。农民人均收入1014元。镇政府驻埠村。

垛庄镇 位于县城明水西南25.1公里。面积100.3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57
个自然村。总人口3.4万,其中非农业人口905人。耕地面积1.42万亩。1990年,农
业总产值1707万元, 粮食总产量0.7万吨。镇村户办企业231个,工业总产值1634万
元;有中小学47处,在校学生6144人。科研单位3个,文化站、中心卫生院各1处,村
卫生室(所) 40个。计划生育率99.8%,人口自然增长率9.65‰。镇办敬老院1处,
福利工厂2个。农民人均收入541元。古迹“齐长城”蜿蜒境内20余公里。镇政府驻垛
庄村。

文祖镇 位于县城明水以南15公里。面积114.3平方公里。辐32个行政村,28个
自然村。总人口4.5l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541人。耕地面积3.46万亩。1990年,农
业总产值3600万元。 粮食总产量1.25万吨。矿产品主要有焦宝石、煤炭。镇村户办
企业291个, 工业总产值1.14亿元,比上年增长29.9%;耐火熟料远销日本、西欧等
国。 有中小学32处,在校学生6265人。文化站、广播站、电影院各1处,并建有电视
差转台和闭路电视。乡办卫生院1处,村村有卫生室。计划生育率99.7%,人口自然
增长率6.67‰。敬老院2处,福利工厂1个。农民人均收入801元。主要名胜古迹有齐
长城、锦屏山。镇政府驻文祖村。

黄河乡 位于县城明水以北35.7公里。 面积114.3平方公里。辖67个行政村,
89个自然村。总人口5.5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622人。耕地面积9.55万亩。1990年,
农业总产值5288万元。 粮食总产量2.17万吨。县芦笋、西瓜主产地。乡村户办企业
890个,工业总产值5512万元,比上年增长12.3%。有中小学61处,在校学生6861人。
文化站、 广播站、影剧院、放像室、图书馆、卫生院各1处。村村有卫生室,初步形
成了三级保健网络。 计划生育率99.3%,人口自然增长率7.44‰。敬老院6处。农
民人均收入667元。乡政府驻地吕家寨。

高官寨乡 位于县城明水西北28.9公里。面积133.4平方公里。辖52个行政村,
76个自然村。总人口5.2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402人。耕地面积9.98万亩。1990年,
农业总产值5494万元, 比上年增长61.5%。粮食总产量2.36万吨。鲜芦笋产量425
万公斤,远销欧亚各国。乳制品厂日产鲜奶3.8吨,加工生产的袋装鲜奶、果汁奶畅
销济南等市场。 乡村户办企业95个,工业总产值4444万元。年产原煤3万吨。有中小
学51处,在校学生7132人。文化站、广播站各1处。卫生院1处,村办卫生室49处。计
划生育率100%,人口自然增长率5.82‰。敬老院3处,福利工厂1个。农民人均收入
676元。乡政府驻高官寨。

辛寨乡 位于县城明水以北25.9公里。面积56.2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47
个自然村。总人口3.65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212人。耕地面积5.56万亩。1990年,
农业总产值4598万元。粮食总产量2.3万吨。乡村户办企业82个,工业总产值5345万
元,:比上年增长29.5%。有中小学42处,在校学生4454人。文化站、广播站、乡办
卫生院各1处, 村级卫生室45处。计划生育率99%,人口自然增长率5.36‰。福利工
厂6个,乡办敬老院1处。农民人均收入7 45元。乡政府驻辛中村。

白云湖乡 位于县城明水西北17.3公里, 面积37.9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
23个自然村。总人口3.24万,其中非农业人口428人,耕地面积3.55万亩。1990年,
农业总产值3807万元。粮食总产量1.95万吨。白云湖面积18.3平方公里,年产鲜鱼
150万公斤,为山东省最大的淡水养殖基地。乡村户办企业299个,工业总产值3982万
元,比上年增长29.5%。有中小学25处,在校学生4107人。乡文化站、卫生院各1处,
村级卫生室22处。 计划生育率98.7%,人口自然增长率4.62‰。农民入均收入705
元。乡政府驻地牛码头村旧址。

宁家埠乡 位于县城明水西北15公里。面积43.6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26个
自然村。总人口3.4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213人。耕地面积4.06万亩。1990年,农
业总产值3982万元。 粮食总产量2.7万吨。乡村户办企业153个,工业总产值6418万
元。工业产品“真空相变热水锅炉”填补国内空白;汽车专用油阀获得国家专利;拖
拉机配件出口海外;消防器材厂为公安部生产定点厂。有中小学26处,在校学生4664
人。 文化站、广播站、影剧院各1处,乡村文化活动中心l8处。乡有卫生院,各村有
卫生室。 计划生育率99.1%,人口自然增长率5.3‰。敬老院1处,福利工厂2个。
农民人均收入718元。乡政府驻宁家埠。

党家乡 位于县城明水西北15.7公里。面积67.6平方公里。辖40个行政村,40
个自然村。总人口3.42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333人。耕地面积5.47万亩。1990年,
农业总产值3842万元。 粮食总产量2.6万吨。乡村户办企业247个,工业总产值4645
万元。 中小学35处,在校学生4152人。乡卫生院1处,“眼科”闻名市内外。计划生
育率99.3%,人口自然增长率5.07‰。乡敬老院1处。农民人均收入757元。乡政府
驻党家村。

山后寨乡 位于县城明水西10.1公里。面积65.7平方公里。辖46个行政村,54
个自然村。总人口3.81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570人。耕地面积5.64万亩。1990年,
农业总产值3028万元。粮食总产量1.8万吨。矿产品主要有煤炭、铝土。乡村户办企
业204个,工业总产值7672万元,比上年增长29.6%。电子声响自动服装模特获1989
年全国星火计划金奖。有中小学40处,在校学生5129人。有文化站、电影队和40处文
化活动中心。乡卫生院1处,村级卫生室41处。计划生育率99.6%,人口自然增长率
6.95‰。乡、村办福利院各1处。福利工厂3处。农民人均收入717元。乡政府驻山后
寨村;

曹范乡 位于县城明水西南15.6公里。面积127平方公里。辖47个行政村,67个
自然村。总人口3.9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172人。耕地面积4万亩。1990年,农业总
产值2256万元。粮食总产量1.1万吨。乡村户办企业87个,工业总产值3747万元,比
上年增长19.2%。 与美国福安公司联合开发的双风山矿泉水打入国际市场。有中小
学48处, 在校学生4628人。乡文化站、广播站、卫生院各1处,村级卫生室43处,85
%达到甲级标准。 计划生育率99.4%,人口自然增长率5.73‰。乡敬老院1处,连
续三年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乡政府驻曹范。

闫家峪乡 位于县城明水东南12.9公里。 面积117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43
个自然村。总人口2.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938人。耕地面积3.08万亩。1990年,农
业总产值1316万元。粮食总产量4769吨。土豆产量686万公斤。乡村户办企业523个,
工业总产值1963万元,比上年增长4.3%。有中小学38处,在校学生3504人。广播学
校、成人教育中心、文化站、广播站各1处,8个村有戏班子,28个村有文化活动中心。
乡卫生院1处、卫生所2处,村办卫生室35个。计划生育率99.4%,人口自然增长率4
.28‰。乡敬老院1处。有12个村庄被评为县以上“文明村庄”。农民人均收入515元。
乡政府驻闫家峪。

官庄乡 位于县城明水东南8.6公里。 面积59.2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33
个自然村。总人口2.65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113人。耕地面积5.27万亩。1990年,
农业总产值1950万元。粮食总产量1.2万吨。矿产品有煤炭、石灰石等。乡村户办企
业193个,工业总产值7965万元,比上年增长27.5%。有中小学22处,在校学生4353
人。乡卫生院1处,村卫生室30处,计划生育率99%,人口自然增长率6.36‰。农民
人均收入790元。乡政府驻官庄。

旭升乡 位于县城明水南8.6公里。面积18.1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10个自
然村。总人口1.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439人。耕地面积2.11万亩。1990年,农业总
产值600万元。粮食总产量5406吨。乡村户办企业98个,工业总产值1.14亿元,比上
年增长45%。425#水泥创省优,红砖获部优,旭升锻造厂被中国锻协吸收为会员厂。
有中小学8处,在校学生1973人。乡有卫生院l处,村村有卫生室。计划生育率100%,
人口自然增长率6.33‰。农民人均收入1008元。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文明乡镇”。
乡政府驻旭升村。

[实施村级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

1990年,中共章丘县委、县政府针对农村改革实际,把村级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
列为重点, 制定实施规章制度3章12项85条。主要内容有农村经济管理、社会秩序管
理、组织管理等方面,将村级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一体化轨道,初步实现农村
改革由单打一向综合型转变的突破。 农村经济管理,制订规约5项49条,涉及承包费
的收取使用、土地管理、农民义务工基建工管理、财务管理、村级农业服务诸方面。
对稳定经济承包政策,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劳动积累,完善双层经营,均发挥了作用。
社会秩序管理,制定规约4项17条,涉及社会治安、村风民俗、邻里关系、婚姻家庭、
计划生育等方面。对搞好普法教育,依法治村,巩固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加强
精神文明建设, 产生了法律效能。组织管理,制订规约3项19条,涉及党支部建设、
党员教育、廉洁勤政、民主政治建设诸方面,全面强化村级组织建设。使加强农村党
政建设,开展各项工作,有了组织保证。规范化管理由点到面,分期分批实施。为确
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组织力量,深入指导;正面灌输,强化教育;坚持标准,注
重质量;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从而增强了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
念,精神文明建设出现新的起色;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得以发扬,
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理顺经济关系,强化社会服务体系,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
会的繁荣。 全县实施村级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635个行政村,能提供集体全程服务
的196个,占30.87%;提供专业性服务的413个,占64.13%。新上副业项目165项,
技改项目29项。 增值3894.3万元,利税400多万元;固定资产为2.44亿元,公共积
累达1.8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12%。

[多方位强化农业服务功能]

1990年,章丘县进一步采取措施,多方位强化农业服务功能。初步形成“在发展
中强化服务,在强化服务中发展生产”的良性循环机制。基本措施:①增加投入,改
善为农服务条件。 大力发展支农工业,近三年来,先后投资1亿多元,扩建两个县属
化肥厂,兴建总设计能力为4.2万千瓦的明水热电厂和琅沟坑口电厂,扩大县拖拉机
修配厂和农业机械厂的生产能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交通、通讯条件,先
后投资2199万元, 兴建明湖路、章莱路等10项重点工程,使857个村通了车,占行政
村总数的95.2%,全县22个乡(镇)、391个行政村通了电话;加强以“水”为主的农
田基本建设,投资1亿多元,完成胡家岸引黄东干渠及绣惠灌渠防渗、引黄入辛补源;
白云湖水产开发等6项重点工程,扩大灌溉面积16万亩,地下水补源3万亩,从整体上
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②集中力量,健全农业服务网络。县农口各部门先后建立实体
性服务组织14个,形成农业技术推广、良种繁育、饲料供应、畜禽防疫、农机供应维
修、水利建设六大服务体系。各乡镇实行放管结合,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共设立乡镇
级各类服务站242个,专业服务队、组126个。各行政村完善“统”的功能,强化村级
服务。经济实力较强的村以“统”为主,建立功能较强的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
全程服务;经济实力一般的村,“统”、“分”结合,搞好专业服务,根据本村产业
特点,对林果、蔬菜、棉花、畜牧等重点产业实行统一服务,逐步向全程服务过渡;
经济实力较差的村,以“分”为主,阶段服务,在重要生产环节上实行统一。全县村
级各类常年性服务组织发展到1200个,户办、联户办服务组织发展到1930个。③集中
抓好“产、供、销”服务。近年来,先后投资7000万元,加强肉、蛋、奶、鱼、菜、
果、粮、棉八大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探索“基地——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
的路子,形成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体系。

[依法治县见成效]

1990年,章丘县大力实现从上年开始的依法治县五年计划。依照国家法律、法规,
调节理顺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初见成效。主要措施:一是深入开展
普法教育。中共县委、县政府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全县共建立普法领导小组1237
个,培训普法宣传骨干3701人,形成“纵成体系横成面,立体交叉一条线”的普法组
织网络。层层宣传发动,建立健全制度,举行法律知识竞赛,造成全民学法用法的社
会风气。 全县普法对象74万人,人均学法时间,干部职工在150小时以上,农民群众
在100小时以上, 考试合格率达96%。二是依法行政。根据宪法、法律和有关法规,
制订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规定。首先在县邮电局、交通局、电业局、卫生局和明水镇等
单位试点,继而铺开。明水镇18个镇直单位均制订依法施政管理规范,装订成册,人
手一份,对照检查,严格执行。三是依法管理企业。各厂矿企业均制订厂长(经理)工
作条例、企业承包管理规定、职工劳动暂行规定、企业奖惩暂行规定等,使企业走上
依法管理的轨道。 县第一化肥厂制定管理规范200多条,对各种岗位,生产、经营、
生活各个环节均作出明确规定,事事处处有章可循。四是推行村级基础工作规范化管
理,实行依法治村。全面规划,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推行经济管理、社会秩序管
理和组织管理,埠村镇埠西村各户设档案,一人一张表,一户一个册,将每人的是非
功过记录在薄,作为评选“五好家庭”、“文明户”的依据。至年末,全县实行村级
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行政村达635个,占行政村总数的70.6%,有效地稳定了社会
秩序,促进了经济发展。

[科技工作实现五连冠]

1990年,章丘县再次被评为济南市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实现“五连冠”。在前几
年工作的基础上, 大力强化措施。 一是以“五五二五”吨粮田开发为突破口,大打
“科技兴农” 总体战。“五五二五”项目:即1990—1992年,实现吨粮田5万亩,其
中5000亩吨粮、 产值千元;带动25万亩,亩产达到850公斤。通过宣传发动,健全组
织,推行集团承包,实行“科、物、政”结合,建档立卡,兴标立界,落实技术措施,
增加投入。5万亩吨粮田地开发任务当年实现,比开发前亩增218公斤,25万亩带动田
亩产744公斤,其中11万亩当年达标,亩产852公斤,两项共增产3320万公斤。实行科
技兴农成果35项, 比上年增加6%,其中6项填补国内空白,8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是健全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以县级专业化服务为龙头,乡镇综合服务为纽
带,村级专项服务为基础,户办、联户办服务为补充的四级服务体系。各乡镇共建各
类服务中心128个;635个村成立农业综合服务站,服务人员达5329人。三是加强科技
培训。县投资近百万元,兴建科技培训中心,健全完善星火培训中心、续建教育中心
和成人教育中心,全县22个乡镇均建立以科普学校、党校、广播学校、成人教育四位
一体的培训阵地,685个村建起科普夜校,占行政村总数的76.1%。参加科技培训的
人数达5.65万人,比上年增加1倍。四是进行科技示范。县主管部门抓3个示范乡镇、
6个示范村、 50个示范户和10个科技示范企业。各乡镇抓一批科技示范村户。全县科
技服务组织发展到2554个, 推广应用科技成果49项, 实现年增产值9820万元,利税
976万元。

[城子崖考古又获重大成果]

1990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城子崖进行了普探、复探和试掘,使“龙山文
化” 再现光辉。新开掘探沟、探方4个。探沟宽2米,最深处7米。发现的古城遗址有
龙山文化、 夏代、周代3个城圈。“龙山文化”遗址,东西宽430余米,南北长520余
米,面积约22.36万平方米。残存夯筑城墙深埋于地表下2.5至5米,墙宽8至12米,
沟壁上城墙痕迹清晰可见,并有部分基槽。有的部位则在沟壕淤土上夯筑起来。夯土
结构为2种, 外部用石块夯筑,内部用单棍夯筑。这不仅证明“龙山文化”城圈为早
期城圈,且能从中看到“龙山文化”时期夯筑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期城圈属于夏代。
东、西、南三面的城垣均在“龙山文化”城墙内夯筑,北面侧筑在“龙山文化”墙之
上。城内面积约17万平方米。城垣在层位上明显分为前后两段。中期前段的城垣系在
“龙山文化”的堆积上夯筑起来。晚期城圈属于周代。在发现三圈城址的同时,并发
现很厚的“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堆积,出土了大量文物。城子崖这个首座城址
的发现,填补了城址考古空白。在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国家起源和城市的产生、发展
诸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引起全国学术界的重视。国家文物局,省市有关领导,学
者、专家,国际友人数百人相继到场参观考察。

[北套村靠庭院经济致富]

章丘县绣惠镇北套村,580户,2307人,耕地1575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几年来,
党支部、村委会把开发庭院经济作为振兴经济的重要措施。主要发展基础较好、原料
充足、市场广阔、需求量大的粉皮粉条加工,搓草绳、零星种植等传统项目,他们抓
点树标,典型示范,大力扶持,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通过集体投资、
个人投资30余万元,打深井一眼,把自来水引进庭院,解决庭院经济用水问题;建起
棉麻机械配件厂,生产加工机械,变手工操作为半机械操作,安装78千瓦发电机组一
台,确保加工旺季用电;整修道路2700米,为销售敞开大门;设立粉碎点37处,为粮
食加工提供服务。1990年,全村共搓草绳2000万条,加工地瓜500万公斤,生产粉条、
粉皮10万公斤,肥猪出栏2775头,户均4.7头。全年庭院经济总收入达到155.5万元,
户均收入2681元,庭院经济收入5000元以上的100户,8000元以上的3户。全村人均庭
院经济收入674元,占当年人均纯收入的53.4%。庭院经济的开发,促进了农业生产
的稳定发展,有1200亩耕地实现吨粮,总产量达60万公斤,群众储蓄达80余万元。

(杨积清 杜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