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3&rec=16&run=13

1990年,济南市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确定的改革方针,以释放企业活力
为主攻目标,积极推进生产、流通、农村、宏观调控等方面的改革,把改革与治理整
顿、经济发展三者紧密结合起来,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又有了新进展。

1.企业承包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到年底,全市83%的县、区属以上工基交财
企业签订了新的承包合同,其中进入第二轮承包的市属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达95%以
上。承包期限,一般3至5年,与“八五”计划相衔接;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
营较稳定的大中型企业,一般包至1995年底。在改进和完善企业新一轮承包工作方面
呈现出六个新的特点:一是承包基数确定上,实行“不变基数,承认因素”的办法,
变超收全留为超收分成。二是明确了发包和承包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变个人承包为集
体承包和全员承包。三是承包形式上,普遍实行“利润定额包干,超收分成”和“利
润递增包干,超收分成”。技改任务重需要发展的企业和出口创汇企业实行“两包一
挂”或“三包一挂”。四是在承包指标体系上,由过去单纯考核产值、利润指标,完
善为经济效益、企业发展和企业管理三大指标体系。五是在承包经营者的选择上,本
着“多数稳定、个别调整”的原则,有90%以上的企业厂长(经理)连任连包。进一步
完善了对经营者的奖惩办法。六是强化风险机制,明确现定企业每年按留利的10—15
%提取企业风险基金,同时,扩大了全员风险抵押承包。通过这些改进和完善措施,
企业承包制实现了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

2.生产要素进一步得到合理流动与组合。生产要素从单项流动发展为整体流动,
从企业承包企业发展为企业兼并企业,从横向经济联合发展为组建企业集团,从一定
范围的联合经营向经营一体化和资产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截至年底,全市已有69户企
业兼并了88户企业, 组建了20个企业集团,发展了105个经济联合体。全市生产要素
的合理流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①优化了企业组织结构。据对57户被兼并亏损企业调
查,有46户扭亏为盈,占被兼并亏损企业的85%。同时,使兼并企业也实现了较快的
发展。②促进了产品结构调整。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与优化组合,开发了一批新产品,
扩大了一批短线产品,限制和淘汰了一批滞销积压产品。③盘活了存量资产,提高了
资金和设备利用率。在被兼并的77户企业中,有1.7亿元资产、33万平方米厂地得到
合理利用。 同时,使2.25万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④优化了产业结构。生产要素的
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使一批企业集团得到发展壮大,提高了他们在全国的地位和国
际上的竞争力,如白马机械企业联合总公司、华鲁氟化学工业联合公司、奶业集团等,
逐步实现由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3.企业从加强管理入手,在建立自我改造、自我发展机制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
①企业基础管理得到强化。面对新的经济形势,企业普遍把强化管理的着力点放在成
本、资金、质量、计量、产品工艺等基础环节上,并积极采用成本控制法、厂内银行、
全面质量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 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全市250多户
企业推行源流标准化管理后,全年增收节支2340万元。加强基础管理还促进了企业整
体素质的提高。到年底,全市达到国家一、二级和省级先进企业标准的企业分别有42
户和160户; 51户特试企业被市政府授予“改革新星企业”称号。②加快了企业技术
进步。 全市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厂内科研机构,自筹科研经费3.82亿元,
取得科技成果478项, 有力地促进了产品结构的优化。1990年,全市优质品产值比上
年增长27%,有9种产品(含1项建筑工程)荣获国家金、银牌奖,是获奖最多的一年。
③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更加完善。企业普遍健全了各项经济责任制体系。厂部与每个
科室、分厂或车间层层明确经济责任,落实任务指标,把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劳动
生产率作为主要指标考核,与奖惩紧密挂钩,进一步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保证
了全市经济的稳步发展。

4.市场流通方面的改革取得新进展。 流通领域在强化主渠道作用基础上,坚持
了多种经济成份、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和少环节的流通体制改革方向,拓宽
了流通渠道,减少了批发环节,搞活了商品经营。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
了7.7%。①日用消费品市场稳定、繁荣。对供求大体平衡或供大于求的一般消费品、
鲜活商品继续放开经营。对国家专营或统一经营的商品,进一步改善了专营和经营办
法。对服装、小百货、果品、蔬菜等专业批发市场进行了整治,逐步实现了交易、运
输、食宿、通讯、现金存取等一体化服务。②生产资料市场日趋活跃。市物资系统在
保证计划内物资供应的同时,通过投资、串换、联营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开通市场,
市场调节部分占物资购进总额的81%。③资金市场面向全国融通资金。全年共拆出拆
入资金11亿元,其中绝大部分为拆入的资金,缓解了资金短缺状况。④加强了治理整
顿及对各类市场的管理。 通过治理整顿,全市共撤并公司、中心391个,占总数的38
%;撤销了1000多个不具备批发资格、倒买倒卖的批发单位及个体工商业户。市场管
理主要是以法规来规范各类市场。重点整顿了农贸、肉食、文化、金融、石油等专业
交易市场,市场秩序明显趋于好转。

5.宏观经济管理得到改善和加强。 计划管理体制有所改进。对煤炭、烧碱、化
肥、钢材、成品油等22种重要生产资料,严格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对其他产品也相
应加强了计划指导和监督。调整投资方向,使有限资金向重点项目倾斜,有效地支持
了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的发展。

金融部门在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①实行信贷倾斜政策。为遏
制生产滑坡、效益下降,金融部门将全年新增流动资金贷款的80%用于大中型骨干企
业,积极支持了企业改组和技术改造。②帮助企业摆脱“债务链”。采取从源头注入
资金, 全额清理,差额借贷,一次到位的方法,先后拿出2.93亿元短期贷款和1509
万元再贴现贷款,清理企业间相互拖欠13.67亿元。③优化资金投向。金融部门先后
发放贷款1.8亿元, 支持大中型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拓宽国内外市场。全年发行金融
债券近3亿元, 支持了重点项目,发展了重点产品。④向商业注入资金,为启动市场
服务。市工商银行主动为工商企业牵线搭桥,采取工业让利、商业贷款、利率优惠等
措施,发放专项贷款5000多万元,帮助商业企业摆脱困境,开通了市场。⑤帮助企业
挖掘资金潜力。各金融部门根据企业资金占用情况,层层制定了清仓挖潜指标,帮助
工业企业挖掘资金近3亿元,活化了资金存量。

税务部门不断完善税收征管体制,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对经济效益好,有发展
潜力的企业继续实行“减一增二”的优惠政策,促进企业“造血”,增加了税源。对
全市5700多个个体工商业户普遍进行了纳税鉴定,统一了鉴定内容、项目和表式,实
行限额发票制度,强化了税收征管工作。

物价涨势得到有效控制。通过落实部门物价控制目标责任制,完善价格分类管理
和实行明码标价制度,全市零售价格上涨3%,比上年涨幅低13.4个百分点,是1985
年以来物价涨幅最低的一年。对卷烟、石油、教育、医药等行业的价格和收费进行了
专项整顿。对酒精、纯碱、棉纺针织品等80多种工业品价格作了适当调整,进一步理
顺了比价关系。

6.加快了对外开放步伐。 济南市划入沿海经济开放区后,外贸出口取得了突破
性进展。 1990年, 全市共完成出口商品供贷值11.3亿元, 比上年增长21%,其中
“三资”企业出口创汇成倍增长。突出特点,一是注重用政策推进开放。在用足、用
活、用好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市里又新制订了《关于鼓励外商到济南投资兴办企业的
优惠政策》、《济南市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暂行规定》等。这些政策在税收、金融、土
地使用、企业经营、物资和水电供应以及项目审批权限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以吸引
外商来济投资兴办企业。二是利用外资形式有新的发展。在继续发展“三来一补”的
同时, 推出100家企业对外实行承包、部分承包、租赁或股权有偿转让;规划了经济
技术开发区,并已与台商签订了第一个成片开发经营土地的合同。三是优化了出口产
品结构。全市21大类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占90%以上,其中机电产品出口收购值比
上年增长35.7%; 新开发的出口商品有30多种,增加收购值4500万元,比上年增长
50%。

7.巩固了农村改革成果。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按照“格式规范、内容全面、指标合理”的要求,健全了签订承包合同的法律程序,
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完善率达90%以上。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全市试行土地有
偿使用的行政村有2300余个,进一步提高了土地的投入产出效益。在有条件的地方,
按照多数农民意愿,有57个行政村试办了集体农场、家庭农场、农业专业队和农业车
间等不同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全市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良种繁育、
饲料供应、 畜禽防疫、农机供应与维修等服务组织已发展到11018个,初步呈现出多
层次、多形式,并已开始形成网络化。章丘、平阴、商河等发展快的县区,从基础抓
起,密切联系当地实际,对产前、产中、产后分别实行全程服务、专业服务和阶段服
务,重点强化了村级服务。

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各县区充分发挥城乡结合的优势和当地资源优势,在组
织指导、政策扶持、宏观调控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为集体经济的
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积累。各县区还注重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夯实了集体经济的基
础。农村合作基金会制度进一步健全,实行定期审计,民主理财,加强了对集体财产
的管理。

8.科技、 教育等方面的改革迈出新的一步。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市科技管理
部门在继续贯彻科技“双放”(放活科研机构、放活科技人员)政策,完善科研机构内
部各项配套改革的基础上,从建立企业科研机构入手,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了产
品结构调整。重视科技兴农,有关部门积极组织科技服务队下乡,帮助农村组织实施
各类科技项目100多个, 促进了农村“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的实施。技术市场
秩序明显好转, 通过实施统一政策、统一管理、统一登记、统一统计的措施, 促进
了技术项目的洽谈和成交。 全年经技术贸易机构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910余项,总成
交额4100万元。与省内外的科技协作日益广泛。在市里召开的技术协作洽谈会上,除
市、区属单位和大中型企业的科研机构外,北京、上海、西安、航天工业部等地区和
部门的近200个科技单位前来洽谈项目在已评审通过的150个项目中,达到国际国内先
进水平及填补省内空白的105个,其中70%的项目能够做到当年投资当年见效。

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新体制得到巩固。在动员社会力量集
资办学、助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农村成人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乡镇成人教育初
步建立起“四校合一、 五位一体”的新体制。到年底,乡镇成人教育普及率已达100
%,初步形成了市、县 (区)、乡(镇)三级办学网络。

(赵洪轩 杜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