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与博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3&rec=140&run=13

[概 况]

1990年,文博单位基础设施有了改观。历城区将第二文化馆改建为区博物馆,全
市各类博物馆已达8处。 市博物馆新馆建设一期工程竣工,二期工程主体部分正在紧
张施工。章丘县博物馆完成了古建筑民宅的改建任务,乔迁新馆。平阴县博物馆筹建
处(文庙)正积极进行修复工程。长清县完成了孝堂山的引水保护工程。

文物保护、考古发掘也有新进展。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真北大寺维修工程竣
工,长春观第二期修复工程结束。柴油机厂壁画墓、青龙山汉画像墓的永久性保护工
程业已完成。同时,还进行了章丘县王官遗址、董东遗址、焦家遗址、女郎山古墓群
的试掘、发掘和王推官遗址的继续发掘工作;完成了城子崖遗址的钻探与试掘工作,
并获重大成果,被评为1990年及“七五”期间全国双十大考古新发现。配合基本建设,
抢救性清理发掘古墓葬10余座,较重要的有天桥区制锦市住宅小区的战国墓、市中区
梁庄元至大元年(1308年)石室墓。出土、征集文物80余件。其中较珍贵的有战国暗纹
陶器,元至大元年磁州窒鲤鱼荷叶纹洗面盆、钧窒二系罐等10余件有确切记年的瓷器,
以及汉代铁釜、五代大梁积善墓志、清代学者周永年撰的相季封墓志等。文傅工作者
在各种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发表论文、报告、消息40余篇,编写了《历史文化
名城辞典》(济南条目),并向《山东科学技术志》、《济南历史》(乡土教材)、南京
博物院及社会有关部门、专家学者提供藏品资料百余件次,提供咨询服务80余人次,
协助有关部门拍摄完成了《济南掠影》电视片,较好地发挥了文物藏品、文化遗址的
社会效益。 全年收购文物1374件,收购新工艺品485508件;销售文物375件,销售新
工艺品446669件,营业额159万余元,实现利润16万余元。

(张传英)

[举办《文物保护法》宣传月]

199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实施的第八年。为更好地宣传、贯
彻、实施《文物保护法》,市文化局于11月举办了《文物保护法》宣传月活动。为在
《文物保护法》宣传月中解决些实际问题,市人大常委会于10月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
文物视察, 市公安局配合文化局进行了文物安全大检查。市文化局印发了1万份《文
物保护法》 宣传提纲、3000册《文物保护法》、100份《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绘
制了宣传《文物保护法》的幻灯、字幕、标语,录制发放了《文物保护法常识》录音
带。市曲艺团创作赶排了以宣传《文物保护法》为主题的专场节目。

11月3日, 副市长刘统侠发表题为《切实搞好文物保护工作》的电视讲话,《文
物保护法》宣传月活动正式开始。《济南日报》和济南电台、电视台相继发表了专家、
学者文章及专访录像等。 4日,由省、市专家、学者及文博工作者组成的《文物保护
法》咨询小组,纷纷走上街头,分别在纬二路、泺源桥畔、洪家楼、明水镇等十几处
繁华地带开展文物法规、文物常识的咨询服务活动。省文物局、市委、市人大、市政
府的有关领导参加了活动。13日,市人大常委会邀请省、市文物工作负责人及部分专
家、学者,就如何做好济南文物工作进行了座谈。

为迎接全市《文物保护法》知识竞赛和电视决赛,各区、县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学
习《文物保护法》、地方历史及文物常识,按统一印发的知识竞赛题答卷,用择优录
取的方式各自选送五份答卷, 评选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30名。平阴、
章丘、长清县和历城、历下区文化局获答卷组织奖。在此基础上,历下、历城、章丘、
长清、平阴、济阳选派代表队,参加了《文物保护法》知识竞赛电视决赛。经过激烈
角逐,平阴县代表队获一等奖,章丘、济阳县代表队获二等奖,长清县和历城、历下
区代表队获三等奖。通过这次知识竞赛既加深了人们对济南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了
解,又获得了许多文化知识,使“人人爱护文物”的观念深入人心。整个《文物保护
法》宣传月活动扎实、活泼,成效显著。当月,济南市在省文物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
介绍。

(张传英)

[柴油机厂壁画墓保护工程竣工]

该壁画墓系元代仿木建筑砖室墓。位于历下区文化西路济南柴油机厂内,1988年
发现并发掘。墓门向南,墓室平面呈方形,东西长3.39米,南北长3.27米,高4米。
西、北、东壁均砌一单檐歇山式仿木建筑,墓室四隅砌斗拱为斗口跳,从斗拱向上由
方角渐变成圆角,开始起券成弯窿顶。墓门、甬道及墓壁直到墓顶均绘满了壁画,黑
线敷彩,色彩绚丽。壁画内容大致为:仿木建筑彩绘、图案装饰、风俗民情,孝义故
事。后者是以墓壁画中最突出的部分,分布在西、北、东壁的上部和顶部。行孝壁画,
是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其封建宗法秩序,推行孝道教育而编成的伦理故事。该墓行孝壁
画便是这种宣传教育在艺术上的反映。壁画连贯合理,构思巧妙,运笔流畅,技法娴
熟,形象生动,是不可多得的珍品。故此,文物部门决定对该墓做永久性保护。保护
工程由济南柴油机厂承担。自1988年秋开始,修复了墓顶盗洞,加固了墓门,新建了
通往墓室,全长31米的甬道。1990年春竣工。

(张传英)

[长春观二期修复工程结束]

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春观, 位于市中区长春观街9号。 始建于宋大观年间
(1107—1110年),元、明、清均重修。解放初期,殿内有塑像。1958年后,殿宇被街
道工厂使用,毁坏严重。原为前、中、后三进院落。现仅存山门、大殿、东配殿及后
阁楼,均为清代建筑。前殿、东西厢房虽已倾圮,基础尚存,布局完整。1982年,工
厂迁出后, 1986年11月1日将产权移交给市文化局。同年,市政府拨出10.25万元,
由市文化局房产管理修建公司施工,维修了大殿、东配殿,修复了西配殿。1987年省
文物局拨专款10万元,又从常年文物维修费中拨付了3.8万元,由市文化局房屋维修
基建队实施二期工程,修复了东、西厢房,1990年9月结束。

(张传英)

[清真北大寺维修工程竣工]

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真北大寺,位于市中区永长街81号。始建于清乾隆三十
年(1765年),嘉庆、道光年间重修,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大修。寺由影壁、大门、
教室、浴室、教长室、孔拜殿等建筑组成。孔拜殿是全寺的主要建筑,门面五间,前
有抱厦三问,进深为四个单体建筑连接而成十三间,殿顶以三个勾连搭式的屋顶组成,
前为单檐硬山顶,中为单槽卷棚歇山顶,中间出四角钻山顶楼阁,后为单檐硬山顶,
几个建筑物顶部连成一个整体,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殿前单檐卷棚硬山顶和殿周回
廊,是整个殿堂建成后外加的。解放后,有过多次小修葺。“十年动乱”被街道工厂
占用。 1985年后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工厂陆续迁出。1990年2月20日开始全面大修,
由济南军区政治部直属工程处施工。总投资27.70万元,市政府分两期拨付20万元,
其余自筹解决。1990年10月底竣工。

(张传英)

[城子崖考古又获重大成果]

(见“区县·章立县”分目)

[城子崖龙山、岳石文化城址被评为1990年及“七五”期间全国双十大考古新发现]

1991年初,中国文物报社在北京邀请文物考古专家评选1990年及“七五”期间全
国各十大考古新发现。经过专家推荐、评选,1990年上半年在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遗
址发现的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城址,分别被列为1990年十大考古新发现第二位、“七
五”期间十大考古新发现第三位。

城子崖遗址是著名的龙山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对于该遗址的发掘和研究,举
世瞩目。1990年上半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过勘探和试掘,发现了这两座距今
约4000年和3500年以前的城址。专家的鉴定意见认为,这两座城址的发现,“澄清了
60年来有关城子崖城址时代的争论,其中龙山文化城址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为这一
时期古城址之最;岳石文化城址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座夏代城址。这一发现对研究中
国古代城市发展和中国文明起源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刘伯勤)

[章丘女郎山古墓群的发掘]

女郎山古墓群位于章丘县绣惠镇北女郎山的南、东南和西南麓,数量繁多。但由
于年代久远, 多数墓葬已无地表标帜。1980年章丘县革命委员会公布其中6座为县级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冬至1990年春,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和山东省文化厅济育
公路考古队为配合工程建设, 先后在女郎山取土场范围内进行了地面踏查和铲探。
1990年6—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发掘清理了战国、西汉及宋、元、明、清时代墓
葬共120余座。

时代较早的一座墓平面呈“甲”字形,南向。东西13.5米,南北13.2米。南侧
正中有一宽1.8米,残长4.5米的斜坡墓道。墓上部原有高10余米的封土堆,于十年
动乱中被夷平。发掘时墓圹内仅存厚约20厘米的夯筑填土。主室在墓圹正中,南北长
5米, 东西宽4.6米。内置单馆重椁。棺椁上有一殉人。随葬品主要放在内外椁之间
及二房台上, 共300余件。计有升、豆、盖豆、壶、提梁壶、盘、匝、舟、敦等陶、
铜礼器40余件; 戈、剑、矛、镞、镦等铜兵器220余件;石磐、铜编钟、编钵、陶埙
等乐器4套20余件;钢车马器50余件;玉璧、玛瑙环、石磺、铜带钩等30余件。此外,
还有桥形饰件、骨串珠、石串管、海贝等6000余枚。墓圹内环绕主室另有陪葬墓5座,
均有棺椁葬具。随葬品少则十数件,多则数十件,共计陶、铜、玉、石、水晶、骨、
蚌等类器物180余件。 发掘者根据出土器物组合及形制特点等现象分析,该墓时代属
战国早期,墓主人可能为齐将军匡章。这一墓葬的发掘,为研究战国早期该地区的政
治、经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发掘的西汉墓共43座,多为竖穴土坑墓,也有部分砖室墓。墓室面积一般5—6平
方米。多数墓葬单棺无椁,少数面积较大的墓用木椁或砖椁,有的还在棺椁上施以彩
绘。随葬品自一二件至数十件不等。有铜镜、带钩、铃、印章、玉铢钱、铁刀、玉含、
陶罐、壶等。陶器腹部大都刻划有陶文或图像。

东汉墓有4座。 较大的一座墓室面积30余平方米,南向。分为前、后室及耳室,
南部有一条墓道。墓室为砖砌,顶部坍塌。出土有阁楼、仓、盘、七连灯等釉陶器30
余件。

在清理的68座宋、 元、明、清墓葬中,较重要的是分属于宋、元、明时期的9座
壁画墓。其形制有圆形单宝温顶墓和前后室券顶墓两种。墓门皆为砖雕仿木结构券门。
墓室周壁、藻井、券顶及墓门用白、朱、黑、黄、绿、等色彩绘,图案有花卉、家禽、
鸟兽、祥云和生活场景。这批墓葬的发掘,基本上搞清了本地区封建社会晚期墓葬形
制的分期和特点,对于今后鲁北地区同时期墓葬的发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刘伯勤)

[台湾书法家张心固先生向济南捐赠作品]

(见“政治·华侨事务台湾事务”分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