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26&rec=249&run=13

【概况】 城市规划的规划管理、规划研究、规划编制和公众参与等方面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1. 增强规划服务保障能力。保障实体经济提升,为齐鲁制药、天岳晶体等80余个实体经济项目
和兴隆、南北康、唐冶等近20个重点片区提供规划服务,推进创新谷、济南药谷、汉峪金谷等孵化器
建设。加快重点区域发展,推动非遗园、省美术馆新馆等项目规划建设,保障十艺节顺利举办;完成华
山片区设计和策划,高质量组织新东站规划,推进新材料产业园、经济开发区、保税区等建设发展。完
善服务机制,系统梳理许可事项,优化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两级分类、两级签批”。落实“一号通”
工作要求,办理“一号通”项目605件,全部按时或提前办结。加强督查督办,定期调度重点项目,
协调解决审批中的复杂疑难问题。加强测绘和信息化保障,完成建成区630平方公里1∶500地形
图动态更新,建成数字济南地理空间框架并通过验收。全年共办理规划和测绘类事项2464项。核发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43件,同比增长14. 56%;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13件(建筑面积25
00万余平方米),同比增长6.23%;建设工程规划核实证200件(建筑面积3575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36%。
2. 实施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工作要求和市委十届三
次全体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济南市委关于深化全市重点领域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意见》,按照市委、市政
府统一部署,率先启动并实施以重心下移、简政放权为核心的管理体制改革,组织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文
件,强力推进规划管理重心下移,向规划分局放权分权,建立和完善集中统一、分工明确、规范有序、
精简高效的规划管理体制。3月1日起,各分局按新职能全面开展工作。通过改革,除26平方公里重
点区域和重大市政设施项目外,其他规划管理决策签批权限全部下放到分局,由分局直接办结。
3. 增强规划研究能力。超前开展创意产业研究,深入分析发展模式和业态需求,拓展创意产业发
展空间。研究提出商住混合、商业与物流仓储混合等不同类型用地的规划管理要求,开展工业综合用地
研究。创新名城工作思路,以老城区、商埠区复兴为核心,组织开展相关研究,完成《守望泉城》电视
片制作。系统调查旧社区、旧厂区、旧院区“三旧”情况,深入研究改造模式、资金筹措、业态管理等
问题,着力实现旧城更新工作的新突破。牵头研究历史遗留无证建筑问题的处理工作,推动“办证难”
问题解决,形成了《关于妥善处理国有土地上历史遗留无证住宅问题的工作方案》。
4. 优化规划编制体系。按照住建部最新技术规范要求,完善总规成果内容,优化用地布局,为重
大项目落地提供依据。开展专项规划梳理、建设强度分区专项规划和控规通则等编制工作,组织开展一
期16个片区控规修编。强化城市设计和色彩规划编制,高起点开展奥体核心区等重要功能片区城市设
计,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加快西客站片区、柳埠镇等区域的城市色彩规划编制工作。科学组织综合
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开展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居民出行调查,完成流动人口调查问卷3300份、吸引点
调查140多个,查核线调查124处,抽样入户调查1.96万余户,收集交通需求信息近10万份。
首次编制完成三年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强力促进“三规合一”,提出道路、生态建设等“十大行动”,
分区建立年度计划和项目库。
5. 初步形成公众参与机制。加大规划宣传力度,主动发布新闻1000余条,策划专题报道20
0余篇,通过网站和微博平台发布信息近5000条。积极化解老火车站建筑群复建等突发性舆情事件。
完成规划展览馆改造工作,更新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内容,接待参观人员3. 1万余人次。扩大
党务政务公开,高效答复信息公开事项400余件,办理12345市民服务热线有效交办件2100
件,全部按时办结,市民满意率96%以上。公众参与平台不断完善,举办第二、第三期泉城规划论坛
和两期规划沙龙。成立城市色彩协会,开展《建筑色彩应用技术导则》等课题研究,为建设色彩明快、
特征鲜明、赏心悦目的城市环境提供保障。

【基础测绘】 根据省、市“十二五”基础测绘发展规划的重点任务安排,结合全市实际,制定实施2
013年基础测绘年度计划。完成建成区630平方公里1∶500地形图动态更新、市地理信息公共
服务平台年度资源更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转换试验研究等工作;启动市区3500平方
公里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制作和500平方公里1∶2000地形图新测、修
测工作;启动地理市情普查研究,开展项目调研、方案编制、试验区专题要素采集和本底数据库建设;
以济阳县新市镇作为试验区开展无人机乡镇航测及成图研究。

【宅基地规划委托管理】 为推动规划管理中心下移,强力推进市区宅基地建房规划审批管理工作,市
规划局着眼于规范市区宅基地审批与建房规划管理,会同市国土局出台《济南市市区村民宅基地审批与
建房规划管理实施意见》。组织召开农村宅基地建房规划审批委托管理工作会议,市规划局与各区签订
宅基地建房规划管理委托协议,将市区宅基地建房规划审批权下放给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开展
市区宅基地建房规划审批管理集中培训,全市5个行政区(不含历下区)和高新区的39个镇(街道)
的分管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培训。经过培训,相关镇(街道)正式启动宅基地建房的申报受理和
审查审批工作,就近为农村群众提供便捷的规划审批服务。
【城市色彩规划管理】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色彩规划管理的部署要求,推进城市色彩规划
管理工作,组织色彩培训,邀请国内知名色彩专家多次举办色彩专题讲座,集中组织对市规划局和驻济
设计单位、建设单位进行色彩技术培训。加强色彩规划编制,深化完善中心城色彩规划研究,组织开展
西客站片区、北湖片区等重点区域和柳埠镇的城市色彩编制工作。加强具体项目色彩管理,在出具“招
拍挂”规划条件、核发规划要求、方案审查等阶段,对建筑色彩积极引导,严格审查。推动色彩协会成
立,并委托协会开展《济南市建筑色彩应用技术导则》《高层建筑的色彩应用研究》等技术文件和课题
的研究。组织色彩摄影大赛,开辟城市色彩展室,展示色彩规划成果,扩大公众参与范围。

【旧城更新规划管理】 8月,市政府决定将旧城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局。市规划局提
出“旧城有机更新”的更新改造理念,并设立旧城更新管理处,具体承担拟订全市旧城更新政策、统筹
制定旧城更新近期规划及年度计划、对更新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调度监管等工作职责。11月,旧城更新
管理工作全面展开。研究提出旧城更新总体思路:旧城更新重点由棚户区向以“旧社区、旧厂区、旧院
区”为主体的旧城区转变,更新目标由改善生活居住条件向“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传承城市
文脉、引导产业升级、集约节约用地、提升城市形象”的综合目标转变,更新改造方式由“拆、建”单
一方式向“整体改造、功能提升、综合整治”多方式转变。启动编制《济南市旧城更新专项规划》,明
确旧城更新范围和规划发展要求,划分更新分区,制定分区更新指引,针对不同更新对象分类提出更新
目标、实施原则、运作策略等内容,建立旧城更新项目库,指导旧城更新活动的开展。统筹各区、各平
台项目资源,组织编报、合理安排全市2014年旧城更新实施计划。按照“主体明确、体制健全、机
制顺畅、程序精简”的总要求提出旧城更新体制机制优化方案,广泛征求意见,开展部门对接,不断深
化完善,稳步推进旧城更新体制机制优化调整。深入开展旧城更新政策措施研究,加强政策创新,破除
制约旧城更新改造的障碍。

【全市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编制】 市规划局积极推进《济南市三年行动规划(2014~2016)
及2014年年度建设计划》编制工作,组织相关人员赴广州、深圳、杭州、珠海等城市考察学习编制
经验,在考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全市建设现状,确定规划编制的思路。组织规划编制单位与市相关部
门、各区政府及各投融资平台等部门共同调研城市建设发展需求和土地利用现状,在研究分析调研成果
的基础上形成阶段性成果。多次召开规划审查会,广泛征求市直有关部门、各区政府和有关专家的意见,
形成规划成果初稿,并向市政府主要领导进行汇报。按照市领导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成果,经市规
委专家咨询委员会论证后,由市政府常务会议批准实施,作为济南市近期城市建设发展的依据。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 开展资料收集、综合交通调查、座谈、调研等工作,研究确定综合交通调
查内容、规模和组织方式。赴广州等城市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先进城市在交通和土地利用协调方面的实
施案例与效果以及在创新规划管理方面的探索。按计划加快推动规划编制,在现状交通分析的基础上,
初步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和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初步规划方案。研究提出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提交
纲要成果报告及部分交通子系统的初步规划成果,征求社会各界和部门意见,分阶段组织专家进行咨询
论证。开展综合交通调查活动,通过网站、报纸、入户调查等多种方式,开展居民出行调查、中小学生
交通出行调查等11类专项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向社会进行公布,为综合交通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截至年底,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已完成现状调研、资料收集、综合交通调查和规划初步方案,并组织
国内知名专家进行咨询论证,完成规划中间成果。

【数字济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8月2日,数字济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并举行成果发布会。数字济南地理空间框架项目整合基础测绘成果、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35万条地
名地址数据以及多类专题数据,建立了覆盖全市域8000多平方公里的矢量电子地图和影像电子地图,
依托政务网和互联网,建立全市权威统一的济南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实现在线服务、网络调用、快速
定制和前置服务等多种应用模式,满足了市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大众对地理信息的应用需求,
并在国土、规划、气象、建委等部门建立十几个应用示范系统,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
(马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