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 气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26&rec=108&run=13

【防震减灾】 1. 启动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以市政府名义向中国地震局行文报送《济南市
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实施方案》。该方案涵盖7个指标体系、90项具体任务,并重点实施5大重点
项目建设,经省专家组论证通过并向中国地震局作专题汇报。12月,中国地震局同意济南市创建国家防
震减灾示范城市。
2. 科技监测工作。①推进“十二五”防震减灾重点项目。市发改委立项批复拟投资940万元,新建
商河综合地震台、 续建长清地震台地磁、 拆建商河白桥地震台。同时,章丘瓦山地震台扩建完成投资
230万元。 ②加强地震监测设施运维管理。制定《济南市地震监测台站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实行全
员值班和处室分管台站,委托专业公司管理市属台站物业,并建设视频安全监控系统。对全市地震台站
进行分类界定, 协调落实艰苦台站津贴。投资150万元实施监测中心双电源改造,对七星地震(天文)
台、 历城台、长清台进行维修,全市仪器单台运行率保持在95%以上。③提升地震监测和会商水平。注
重监测数据分析和共享,测震台网运行、信息网络、速报、质子磁力仪等均获全省地震监测资料质量评
比前三名;严格执行震情会商有关制度,全年完成周(月)及临时震情会商80余次,年度会商报告获得
全省评比第三名; 加强群测群防工作,研发并运用地震宏观异常信息采集系统,新建宏观视频观测点5
处,对19处市级宏观观测点实行挂牌管理,全市共落实群测群防经费40万元。在长岛、乳山震群和雅安、
莱州等地震期间, 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并提出建议对策,并通过12322热线回应市民咨询,消除市
民恐慌。④强化地震科研研究。制定《科研项目与科技成果管理办法》等,设立自主扶持科研项目和专
项资金,规范引导全市地震科研工作。积极申报国家局星火项目1项、省局合同制科研项目6项,《济南
市地震预警技术服务平台研究与应用》获市科技局资助科研经费65万元,《济南市防震减灾立法研究》
获2013年省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完成济南市震害预测信息平台项目验收工作。
3.震害防御工作。①推动地震小区划工作。平阴县地震小区划现场工作完成,商河县、济阳县地震
小区划项目资金全部到位,签订项目技术合同,县域地震小区划实现全覆盖。②开展防震减灾示范工作。
章丘市通过全省防震减灾基层基础示范县试点工作实地考察验收。 市中区舜园社区等2个社区被中国地
震局评为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 章丘市三涧溪社区等9个社区被认定为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
建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宣教基地1个,山东省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基地4个。创建省级地震安全示范学校14
所, 并开展防震减灾科普达标学校创建工作,170所中小学被认定为首批“济南市防震减灾科普达标学
校” 。 ③ 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全年开展行政执法检查200多次,审批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项目
100余项, 按时办结率100%。审批窗口被省地震局命名为“红旗窗口”,被市精神文明办公室和审批中
心评为“文明窗口”。 ④深化科普宣传教育。制定《济南市地震局2013年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方案》,
结合“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组织各县(市)区举办学校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及应急逃生演
练,赠送地震科普资料1000余份。接待中小学、社区居民等到监测中心地震科普展厅参观学习20多批次
近千人。在《济南日报》开辟防震减灾宣传专栏,开通市地震局政务微博,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阵地
宣传作用,及时更新震害防御及地震科普知识相关内容。⑤成立济南震害防御学会。
4. 应急救援工作。①应急预案修订。4月,新修订的《济南市地震应急预案》由市政府颁布实施,
已备案县(市)区政府预案11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预案79部、街道办事处预案104部、学校预案692部、
工矿企业预案414部。②应急队伍建设。各县(市)区新增救援队员1133人、志愿者560人。组织开展形
式多样的自救、互救培训和应急演练。③应急装备建设。投资39万元订购音视频生命探测仪等设备,为
各县(市)区配备应急发电机等设施充实装备库。定期对应急指挥系统软硬件进行维护和数据库更新,
每季度组织一次市县两级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对接调试,确保指挥系统处于良好技术状态。④应急示范点
建设。对省基层应急示范点章丘市三涧溪村进行应急救援培训,配发救援设备。培育市级应急管理示范
点,指导市中区舜玉街道办事处、商河县豪门又一城社区地震应急管理工作。(张晓欣)
【气象概况】 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确定到2017年建成现代的气象监
测、预报、预警业务,完备的公共气象服务,高效的人工影响天气三大体系,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目标。
市政府印发《济南市城市防汛预警、汛情信息发布“直通车”实施方案》,规定由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
组织协调全市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工作,规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程序,建立分级预警、各司其职
的模式。市政府与市气象局签订创建生态园林城市责任书,明确市气象局牵头,有关县(市)区政府和
市规划、环保等部门配合,加强城市热岛效应控制。举办预报业务、法规、监审、预算编制等各类培训
班14期, 参加培训人员350余人次。市气象局在全省“三夏”期间逐日降水滚动预报竞赛中,取得全省
第一名,天气预报准确率一般降水0~24小时、48~72小时全省排名第一。章丘、平阴、济阳三县(市)
气象局与电信公司合作, 完成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系统的建设, 实现预警信号的“一键式”发布。
《济南市雾霾天气成因分析及预报预警技术研究》 被列为2013年省气象局重点课题,《基于GIS的济南
市自动气象站资料综合应用系统》 课题通过市经信委验收。在长清区、章丘市、商河县、平阴县新建5
处防雹增雨作业点, 全市标准固定作业区32个,在南部山区新建4处雨滴谱仪观测站。积极响应市政府
“百日保泉行动”,通过组织大规模增雨作业,缓解日益严峻的保泉形势,全年共作业18次,发射增雨
火箭弹1172枚, 高炮弹126发,增雨效益1.3亿元。市局及人影办被市政府授予增雨保泉先进集体、2人
被评为先进个人。市气象局与市环保局联合成立“济南市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专家组”,共同发布新标
准空气质量预报。(毛晓平)

【气象灾害预警工作】 4月12日,市气象局、市安监局联合召开气象灾害预警工作机制联席研讨会议。
重点就《气象灾害预警工作机制》、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联动沟通机制建设和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行讨论,
达成“双方建立互相通报制度,实行资源信息共享”的共识,并就协助非煤矿山建立气象站、开展防雷
联合检查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毛晓平)
【协办中国(济南)应急与安全产业展览会】 5月13日,以“保护生命财产、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
2013中国(济南)应急与安全产业展览会在济南舜耕山庄开幕。市气象局作为协办单位之一,组织行业
龙头企业单位共同参展。在参展区内容有“生态与农业气象”“人工影响天气”“雷电防护”等展图和
现代化设备移动气象台。(毛晓平)

【全市气象信息网络应急演练】 5月22日,市气象局组织全市进行应急供电系统、市—县专线线路、3G
备份线路、区域站中心站主备服务器切换等系统的应急演练。根据演练方案,市、县业务人员密切监控
并详细记录,演练结束后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毛晓平)

【市气象局完成地面气象观测环境评估工作】 7月17~23日,市气象探测环境评估小组对全市国家级气
象观测站探测环境进行调查评估,对台站的基本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测量,同时对观测场四周土地使用
情况及规定范围内障碍物的方位角、仰角、斜距等进行详细准确的调查勘测。(毛晓平)

【启动城市防汛信息绿色通道短信免费全网群发机制】 7月下旬,市城市防汛指挥部印发《济南市城市
防汛预警、汛情信息发布“直通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济南启动城市防汛信息发送绿
色通道,增强预警的应急性和时效性。《方案》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市气象局负责暴雨等气象信息
制作、 更新, 并及时向市城防指、市城防办和济南广播电视台、通讯运营企业等相关单位提供信息。
(毛晓平)

【建立自动气象站资料综合应用系统】 市气象局依托政务内网和公众网络,建立基于WebGIS的济南市
自动气象站资料综合应用系统。该系统在市气象局现有的软、硬件环境的基础上,结合地理信息数据,
整合济南市气象局自动气象站资料和小气候站数据,实现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济南市自动气象站资料的
实时显示、查询、统计、发布等功能,满足气象局决策预报、公众预报和专业预报对气象数据的应用需
求,同时为市直机关相关业务部门和公众提供更好的气象服务信息。
(毛晓平)
【济南发布空气质量预报】 从9月19日起,济南正式对外发布空气质量预报,每天下午4点市民可登录
市环保局和市气象局网站或环保局微博,查看次日空气质量指数。济南也成为山东省首个发布空气质量
预报的城市。(毛晓平)

【济南市气象局服务十艺节】 为做好十艺节的气象服务保障,市气象局研究制定十艺节气象保障服务
的具体方案,成立气象服务组织机构,对服务需求、服务内容与方式、任务分工进行周密安排。向组委
会提供10月10~12日天气预报,开幕当天提供12小时天气预报、紫外线指数和体感指数预报以及天气实
况,并通过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及时更新天气信息。市气象台还与组委会建立24小时服务热线,遇有
突发天气随时向组委会提供服务。(毛晓平)

【市气象局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签订协议】 11月5日,举行市气象局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气象学院
合作签字仪式。根据协议,市气象局将与水文气象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信息交流等方面进行全
面合作,努力实现“资讯共享、智力支持、课题研究、人才培养”的双赢局面。市气象局将成为水文气
象学院的教育实践实习基地,接受水文气象学院派出的研究生或本科生进行实践实习并参与科学研究等
工作,双方将充分利用各自优势,互聘客座研究员或客座讲师,共同促进业务和教学工作。(毛晓平)

【出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11月中旬,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济南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环保和气象部门会商预测连续出现重污染天时,根据预案将发布黄、橙、红预警。对应不同预警等级,
市政府将分别启动III、II、I级响应,主要措施包括重污染行业实施停产或限产、机动车禁行限行、禁
止露天焚烧等强制性措施及市民降低能源消耗、 尽量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等建议措施。其中,I级响应
在III级、 II级响应的基础上实施更严格的措施,包括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停止所有大型户外活动、停
止除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必需之外的一切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生产活动以及中小学、幼儿园临时停课等措
施。(毛晓平)

【完成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培训工作】市气象局根据中国气象局及省局关于2014年地面气象观测业务
调整工作指示,12月20日起由市局业务科技处组成的业务指导组,对所属台站逐站进行地面气象观测业
务调整进行培训。针对业务调整,制定济南市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应急处置预案。由业务处组织有关
业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指导。对新调整的地面观测业务规定、质量考核办法、新型自动站软件安装和操
作、自动站升级、切换工作等进行重点讲解,强调业务调整后工作重点及注意事项,并在市局信息中心
提供的服务器进行提前试运行。
(毛晓平)
【交通气象监测预警工程】 12月28日,市交警支队与气象局就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预报预警服务
等需求进行交流,研讨共同建设公路沿线交通气象监测站网等事项。①以济菏高速公路为试点,规划建
设交通气象监测站网,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应用。②建设交通安全高速公路服务平台,拓
宽预警信息发布方式,及时提醒驾乘人员做好防御和处置。③由交警提供自动气象站设施安全技术和保
障工作,气象局提供针对交通气象的专业预报服务。④交警、气象联合制定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方案
和工程项目概算,并在市人代会前将该方案报送市政府。⑤请气象专家对监控及巡路人员进行天气常识
和专用术语的培训。(毛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