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24&rec=23&run=13

【概况】 依法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完成534名新公务员招录工作,考录公平性、科学性进一步提
升。严格审核行政表彰奖励事项,制定出台“泉城优秀公务员标兵”评选意见。规范公务员日常职位管
理, 完成公安人民警察警员职务套改工作。 强化公务员素质能力培训,完成各类培训18个班次。开展
《公务员法》执行情况检查,公务员管理工作得到国家公务员局肯定。健全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
探索实行分类考试、 面试前置办法,公开招聘1809人,其中市属事业单位327人、县(市)区属事业单
位1482人。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91%的市直事业单位和95%的人员完成首次聘用。改革创新
职称评审工作,完善出台一系列职称评审政策办法,评审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推进绩效工资制
度改革, 全市851所义务教育学校43万名教职工绩效工资已兑现到位,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
单位绩效工资工作有序推进。 深化人事考试诚信建设,完成100多项10余万人次报名考试任务,做到高
效率、 零误差。坚持“四公开一监督”考试考核安置办法,完成507名军转干部安置任务。充分利用高
校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军转干部培训的做法在全国推广,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手段和水平进一步提
升。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搭建沟通交流平台,确保企业军转干部总体稳定。

【人才队伍建设】“5150引才计划”提前完成,“百千万人才引进工程”顺利推进。制定出台《济
南市引进海内外千层次创新人才实施办法》(济人社[2011]15号),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11名,
累计达到210名, 其中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划”人选9名、省“万人计划”人选18名,享受政府扶持
资金近18亿元。 引入各类技术成果600多项,带动投资8亿多元。实施引智项目34项,其中1项获国家
首批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引进外国专家151人次,有2人获省“齐鲁友谊奖”、9人获市“泉城友谊奖”;
执行出国(境) 培训项目18项,获国家资助521万元。新增创业园区孵化面积32万平方米,新入驻留
学人员企业38家。新增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获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各类博士后工作站
达9家。 起草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跟踪管理办法,加强对已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情况的跟踪服务以
及6个“海外人才联络处” 的联系沟通。开展“规模企业上门服务活动”,促进人才供求对接。在澳大
利亚悉尼设立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联络处,负责联络澳大利亚及新西兰高层次留学人才,整体上形成覆
盖北美、欧洲、日韩、澳新海外人才引进格局。新增留学回国人员创业载体孵化面积32万平方米,总
孵化面积达到472万平方米。其中,齐鲁软件园23万平方米,济南留学人员创业园158万平方米,大
学科技园以及槐荫区、市中区和历下区共计34万平方米。
加快市技师学院新校区建设, 铁路技校教学实训楼投入使用。新增高技能人才276万人。组织开
展2011年度省首席技师和高级技师推荐申报工作。拟定《济南市首席技师工作站管理暂行办法》,重新
评估确定9个“泉城金蓝领”培训基地,培训高技能人才1297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541人,高级工
756人。市属技工院校完成招生8600人,资助困难家庭学生251万人。开发建设近200平方米的专业化、
信息化、多功能高层次人才评价中心。职业技能鉴定面逐步由企业职工、职业院校学生向下岗失业职工、
农村转移劳动力扩展,开展职业资格考核鉴定的职业工种达187个。制定通过4项国家专项职业能力考核
规范,全年完成职业技能鉴定846万人。
开展公共人才培训业务,推动人才诚信体系建设。组织51名市首席技师、部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专家和省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外地考察休假,为90名首席技师进行健康查体。

【基层基础建设】适应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新要求,按照“制度覆盖到哪里、服务就跟
进到哪里” 原则, 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济政办字
〔2011〕61号),统一机构名称和标志,初步构建起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四
级服务网络。 争取财政支持,对平台场所进行新建扩建和提升改造,乡镇、街道平台面积平均达160平
方米以上,普遍配备信息发布屏、触摸屏等硬件设备,增添便民设施。把能够或者允许在基层办理的业
务尽可能下放基层,并制定全市统一业务流程。采取考选一批、招聘一批、兼职一批等多种形式,配备
充实基层工作人员,编印专门培训教材,分期分批对1200多名基层骨干进行业务培训。制定平台建设目
标责任制考核验收标准, 并纳入全市科学发展考核体系。全市144个乡镇(街道)基本建立人力资源社
会保障服务中心,5229个行政村(社区)配备协理员,初步实现基层“有人管事、有地办事、有钱干事”。
(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