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作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23&rec=61&run=13

【概况】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位置,连续五年以
一号文件全面部署农村工作,制定了推进济南市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
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十大行动”,不断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1.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增长。2010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215.17亿元,比2005年增长62.5%;农产品产量
增加、质量优化,粮食、棉花、油料总产量分别达289.4万吨、2.9万吨、5.9万吨,蔬菜、水果总产量
分别达601.4万吨、47.4万吨,肉类、奶类、水产品产量分别达38.1万吨、31.2万吨、4.3万吨。都市型农
业加快发展,集中打造34个特色品牌基地和43个都市农业园区,推出6大类60个观光休闲农业精品项目,
基地建成面积达到100万亩(约6.7万公顷)。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50家,
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658家,建成农产品批发市场187个。
2.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持续提升。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903.3元,比2005年增长85%。农民非
农产业收入增速加快,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46.3%,比2005年增长8个百分点。农
民生活消费支出稳步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201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406.6元, 比
2005年增长86%,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39.1%下降到33.6%。
3.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小城镇建设有序推进,完成38个小城镇建设任务,实现小城镇
面貌和功能双改善。全市建制村通沥青(水泥)公路率和村内主干街道沥青(水泥)路面硬化率分别
达到99.7%和96.3%。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腊山分洪、南水北调济南段建设稳步实施,6座大中型水库除
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126座病险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完成,18条小流域治理顺利实施,农田水
利基本建设取得积极进展,5年来累计投入9.5亿元,有效解决了17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自来水入村率
达到95%以上。农村清洁能源利用步伐加快,农村户用沼气池达到18万户,沼气工程达413处,年处理
粪污300余万吨,培植生态富民典型村300多个。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
4. 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全市75所乡镇(街道) 卫生院进行了改扩建,完成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2366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323.71万余人,参合率达99.98%,筹资水平达到人均130元;全面落
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实现县域内统一、足额发放,全面推进农村中小
学“211”工程,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市77处敬老院全部建成,达到省级敬老院标准。低保
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320元,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800元,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
年1800元,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1万多名农民领到了基础养老金;新建产地农产品批发市
场7个, 改造建设标准化农家店4832个,农家店商品配送率达到50%以上;完成60个乡镇文化站建设,
40%的行政村建起文化大院。
5.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一步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
推开,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等工作积极开展,推进新农村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
机制逐步完善,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6.农村社会更加和谐。农村基层民主不断扩大,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稳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全市涌现出各级文明村镇1600多个,文明户和五好家庭20多万个,好媳妇、好婆婆10余万名。
(周胜宇 刘方洲)
【都市型、城郊型“两型”农业建设】 按照近抓园区、远抓基地的思路,坚持高端高质高效发展方
向,深入实施特色品牌战略,在扩规模、提档次、充内涵、打品牌上下功夫,重点扶持建设77个都市
农业园区和特色品牌基地。全市基地核心区面积超过0.37万公顷,辐射带动8万公顷,园区规划建设面
积约0.67万公顷,全市高效特色农业竞相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休闲观光农业成为增创农业发展新优
势的重要引擎,全年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2亿元,“泉城乡村乐”成为深受广大市民
青睐的知名品牌。 (李 建)

【农业产业化经营】 按照壮龙头、建基地、活机制、促增收的整体要求,坚持生产基地、龙头企业、
合作社、农产品市场“四位一体” 整体推进。出台农业龙头企业认定等7个管理办法,新增规模以上
农业龙头企业50家,累计达到350家, 带动种植业基地12.1万公顷, 覆盖农户51万户;新增农民专业
合作社651家,累计达到2658家,其中示范社160家;各类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到187处;农超对接、
现代农业成果展等成为开拓农产品市场、加快农民增收、促进“菜园子”与“菜篮子”有效对接的重
要平台,全市55%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范畴。 (李 建)

【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建设】 以实施“双三六”工程为抓手,深化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建设,着力抓好
队伍建设、平台搭建、转化应用和农民培训,基本建立起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调
整聘任17名农业专家,市县乡三级专家团队进一步壮大。市农科院挂牌成立,中草药、马铃薯等农业
科技示范培训中心建成运行。重点筛选实施25个双推项目,引进推广新品种136个、新技术78项、新机
具18(种类)台套,小麦高产攻关创建创下亩产681.6公斤的全市历史新纪录。开通“农事通”短信平
台,10万农户免费享受到快捷实用的农业信息服务。培训基层农业技术员200名、农民辅导员600名,
农业科技工作开创新局面。(李 建)

【农产品质量监管】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协调建立农产品质量联
席会议机制,大力强化投入品管理、标准化生产、检验监测等6大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
断提升。全面推行农药市场准入备案制度,依法严厉打击禁用限用农药经营使用行为,查处没收违规
产品5000公斤。大力推进市县“两级”和基地企业市场“三层”农产品质量监测机构建设,完成样品
检测38000例。制定农业地方标准14项,累计推广各级标准280多项,标准化生产基地累计超过150万亩
(10万公顷),带动认证农业“三品”16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5个,总量分别达到596个和10个。以此
为基础,着力打造了鲍家芹菜、张而草莓等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
(李 建)
【农业基础条件改善】 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巩固和提升。
争取省和国家农业投入项目16个,投资总额8000余万元。全年建成户用沼气2万余户,建设完善沼气基
层服务网点200处、大中小型沼气工程30处。实施产业扶贫项目50余个,11万低收入农民受益,人均增
收1300元,全面完成3年扶贫规划。农机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市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8884台(套),农
机总动力达到510万千瓦,农机化水平达87%,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提
高3个百分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约万公顷,节本增效1.5亿元。新建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队伍40支,重
大农业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趋于完善,有效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 (李 建)

【农业体制机制创新】 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和瓶颈制约。全年落实粮食
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购机补贴资金4.57亿元。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协调种植业理赔资金1599万元,帮助农民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抓好市县乡村四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
平台建设,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4万公顷,同比增加0.5万公顷。6个县(市)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改革与建设全面铺开,基层农技推广能力加快提升。以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为契机, 深化“绿剑护
农”行动,查获假冒伪劣农资产品50多吨,有效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李 建)

【农业机械化概况】 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10万千瓦,农机总值达到28.9亿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2.4%
和2.6%。在农机补贴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全市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特别是中央、 省、 市各级补贴力度的继续加大, 为农机化带来了良好发展机遇。 联合收获机达到
7567台, 增长11.4%,其中小麦联合收获机达到5026台,新增222台,玉米联合收获机达到2541台,新增
550台,玉米机收率达到72.8%,实现较大飞跃,成为全省首批基本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地市之一;
机耕面积35.6万公顷,机播面积约42万公顷,机收面积32.8万公顷,分别比2009年增长2.3%、4.6%和7.2
%。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7952台,配套机具保有量达到27958台(套),同时小型拖拉机数量进一
步萎缩,比例进一步趋于合理。不仅在主要农作物机械的发展上有了很大提高,在保护性耕作、设施
农业机械化、经济作物机械化等方面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同时,农机合作社达到58家,比上年翻了两
番多,农机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全年实现农机经营总收入17亿元,比上年增加8.3
%。
1.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成效显著,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初步建立。秸秆利用工作再上新台阶。
共产生农作秸秆约42.5万公顷, 秸秆综合利用总量38.7万公顷,综合利用率达91%,同比增加三个百
分点。其中,机械化还田面积约26.1万公顷,秸秆青贮2.6万公顷,通过发展秸秆养殖食用菌、秸秆压
块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消化秸秆8.6万公顷。济南国际机场、主要高速公路两侧及济南城市周边等
重点区域,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基本杜绝了秸秆焚烧现象。秸秆利用意识已经深入人心,秸秆利
用技术日趋成熟。
2.购机补贴工作卓有成效。全年中央、省、市共安排购机补贴资金5447.98万元(含省财政直管县商河
县1060万元)。共补贴各种农机具8884台套,受益农民4506户。其中,对大型拖拉机、玉米联合收获机
及小麦免耕播种机进行了重点补贴,分别为1175台、642台和158台。通过购机补贴,直接带动农民投
资农业机械1.5亿元,拉动了全市农机工业的发展。
3.平阴农用航空服务站执行飞防任务。平阴农用航空服务站于5月22日开始执行平阴、长清林区飞防任
务,之后,对菏泽、潍坊等地执行了飞防灭蛾任务,总飞防面积达100万亩(约6.7万公顷)以上,是
上年的10倍,占今年全省飞机灭蛾计划的三分之一。
4.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全国示范点。历城区促农农机专业合作社于7月4日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机专
业合作社示范点。促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6月10日, 注册资金65万元,入社社员10户。促农
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作业面积约0.07万公顷,实现作业收入90万元。 (乔庆勇 吴
岳)

【观光休闲农业】 全市观光休闲农业接待人次超过1100万, 实现综合收入约22亿元,安置就业人员
3.2万人。①赏花型观光休闲农业。先后举办历城春季赏花节、胜源梨花文化节等各类赏花活动26次,
接待游客31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5亿余元。②采摘型观光休闲农业。先后举办张而草莓文化节、王
家峪大樱桃采摘节等各类农产品采摘活动44次,采摘各类农产品1亿多公斤,接待人次超过215万,实
现综合收入14亿元。③垂钓型观光休闲农业。相继建成长香源休闲垂钓中心、黄河湾生态园等休闲垂
钓基地20处,接待游客26万人次,垂钓销售各类水产品365万公斤,实现综合收入1亿元。④农家乐型
观光休闲农业。全市138家具有一定规模、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的农家乐,已接待游客460万人次,实
现综合收入2亿多元。
(李 建)
【生态富民行动】 全市加快推进生态富民行动,建成生态富民重点村100个,提升完善生态富民示范
村200个,新建户用沼气池20379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达1.2万户。建成区域化服务组织15处,新建基
层沼气服务网点100处,完善沼气服务网点200处,推行沼气合同化服务近5万户。新建大型沼气工程项
目2处、中小型沼气工程77处,全市单池容积在50立方米以上的各类沼气工程达445处,总容积达2.8万
立方米, 年处理粪污300余万吨, 年产沼气200多万立方米。重点扶持了10处循环农业示范基地推行
“三沼”综合利用项目,全市“一棚一池”“三位一体”“畜沼果(菜)”等生态农业模式推广面积
达1万公顷。(李 建)

【农村扶贫开发】 2010年是落实3年扶贫开发任务的最后一年,是全面落实产业扶贫“扩规模、提水
平、上档次、出亮点”要求的丰收年。全年产业扶贫项目共计下拨资金3000万元,覆盖232个村、28465
户、11.08万低收入人口。发展优质干鲜果1828公顷,新建设施冬暖大棚1565个,发展中药材约243.33公
顷;新建、改造生态池藕约16.7公顷,设施食用菌开沟7条,加固土洞460条,生产菌种10万公斤;新建
獭兔窝8000个,订购獭兔12000只,饲养种鸡1000只,孵化鸡苗8万只;新建布艺加工房1处、加工房12间;
累计新修生产路49.4公里,打深水井3眼,新建风力提水机12座、蓄水池98座,新修生产桥涵、塘坝等4
座, 埋设管道,进行畜牧、林果技能培训等。项目总投资1.2亿元,实现经济总收入1.8亿元,纯收入
9800万元,低收入人口人均增收1300元。
(李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