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 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22&rec=103&run=13

【城乡建设概况】 市建委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全运”中心任务,以迎全运重点工
程建设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各项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建设事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态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1.深入开展迎全运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年完成了由市建委牵头的建筑渣土整治、市容道路整治和夜景
亮化行动等3项迎全运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5项协调配合整治任务。累计处置建筑渣土约2000余万立方米,
建筑渣土规范化处置率达到95%以上, 建筑渣土密闭运输率达到99%。完成103条市(区)主控道路、27
个窗口部位和10个城市出入口的综合整治;粉刷围墙29万平方米,建造文化墙13.2万平方米,拆墙透绿
2万平方米; 拆除各类户外广告9.6万平方米,增设公益广告4.8万平方米,整改提升施工围挡11.4万平
方米。全面完成以“十路”“十桥”“十园”“十场”为重点的夜景亮化建设,其中“十路”沿线亮化
楼体749处、954栋,形成规模性景观效果。继续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强化了区街城市管理和社区服
务的职能;充分发挥数字化城管系统的功效,全年立案近15.4万件,结案15万件,结案率达到97.6%。
2.积极推动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①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迎全运80项重点工程建设和90
项重点整治工作,2年多时间城建总投入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约225亿
元,城市形象实现新的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②贯彻落实国家扩内需促增长政策。积极为
符合条件的城建项目争取扩大内需资金,全年共为廉租住房、小清河综合治理等项目争取资金7500万元,
大部分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为帮助重汽集团渡过暂时困难,组织建委系统有关单位向重汽集团采购近
200辆重型汽车, 购置资金5500万元。③建筑业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加大行业指导扶持力度,优化
行业发展环境,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值、增加值等主要指标稳步增长。全市建筑业实现总产值777亿
元, 列全省第1位,同比增长16.3%;实现增加值218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6.5%左右,同比增长
14.4%;完成各类税收收入15.03亿元,其中地税收入14.76亿元,占全市地税总收入的9.77%。全市建筑
企业达到1418家(含外地进济企业249 家) ,其中:注册地在济南的特级企业有3家,产值超过50亿元
的有2家, 超过10亿元的有23家,市场竞争力和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④房地产市场整体呈较快发展态
势。研究出台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创新监管机制,完善调控措施,房地产开发
投资规模不断增长,投资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30亿元,同比增长20.4%;商品
房施工面积20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8%;商品房新开工面积44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商品房
竣工面积22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7.1%;商品房销售面积402.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4%;房地产税
收总计25.3亿元(不包括各县市),其中地税为22.6亿元,占全市地税总收入的16.75%。⑤房屋拆迁管
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严格拆迁审批,积极化解拆迁纠纷,拆迁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全市共搬迁
24735户, 拆除房屋669.38万平方米。其中城市房屋拆迁冻结56项,颁发拆迁许可证20个,动迁居民户
数11812户, 拆迁面积91万平方米。⑥大力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稳步实施“城镇建设行
动”。市政府成立了济南市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委。全年启动整村
迁建项目14 1个,涉及村庄196个,完成农房建设6.4万余户,改造危房1.1万户,圆满完成了全年任务。
第二批“城镇建设行动” 10个镇工程已全部验收;第三批10个镇的建设工作基本完成,拉动投资1.1亿
元。⑦建筑节能工作取得新成效。全面执行居住建筑节能65%、公共建筑节能50%的标准,积极开展可再
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建成节能建筑650万平方米,实施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
体化290万平方米,浅层地源能利用22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166.5万平方米(超额完成
省里下达的120万平方米年度任务)。⑧勘察设计管理成绩突出。施工图审查建筑工程189项,建筑面积
1060万平方米;施工图审后监管共查处违章项目34项,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勘察设计招标投标更加规
范,无障碍建设城市创建工作进展顺利。 (陈 庚)
【勘察设计管理】 全市勘察设计行业不断加强行业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建设,建立运转高效的管理
体制,维护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勘察设计市场秩序。
全年完成建筑工程施工图技术性审查561项,总建筑面积1633万平方米;完成市政工程施工图审查56项。
负责牵头全市施工图联审工作,集中统一了全市的抗震设防管理和防雷设计审查等审批管理,维护了基
本建设管理程序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从3月1日起,联审办迁至市行政审批中心办公,对审查程序进行了
调整, 开始为城市综合配套费的收缴进行把关。全年联审189项,总面积1059.5万平方米。施工图审后
监管共查处违章项目34项,建筑面积53.9万平方米。
在全市开展了每年一度的勘察设计市场专项检查。 共有78家单位市场检查合格(其中7家为合格实施不
良记录单位),2家单位为不合格,2家单位申请被注销,查处济南米格装饰公司伪造建筑工程丙级设计
资质证章案件。
认真开展工程抗震工作。对人员密集场所工程等重点设防类项目加强抗震措施,开展了对超限高层建筑
的专项审查,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措施。
加强勘察设计招投标管理。完成大众传媒大厦、西客站站前广场及棚户区改造工程等勘察设计招投标监
管68项,处罚违规建设单位29个。
积极开展行业评优创优,加强执业注册管理。开展市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评选,评出一等奖11项,二等
奖14项, 三等奖19项;2人被评为山东省勘察设计大师;完成省厅安排的全国工程勘察与岩土行业第二
批“诚信单位”评估申报工作;组织全市2951人参加全国各类注册师考试,审查报名材料2951份。
开展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组织召开全市第一次创城工作会议,协调全市40多个部门、单位,
督促检查第一阶段各项任务的落实,安排布置第二阶段工作;参加在青岛举行的全国无障碍技术培训。
(邵志敏)

【村镇建设】 全市列入村镇统计范围的乡镇59个(其中建制镇48个,乡11个),共有行政村4342个,
村镇人口30 4.92万人。全年镇(乡)建设总投资198201万元,其中住宅72959万元,公共建筑25644万元,
生产性建筑60831万元, 市政公用设施38767万元(其中供水3585万元、道路桥梁12294万元、排水3445
万元、防洪821万元、园林绿化4919万元、环卫1998万元)。
稳步实施“城镇建设行动”。作为“城镇建设行动”牵头部门,市建委本着“规划先行、试点引路、逐
步推开”的原则,稳步推进小城镇建设各项工作,第二批10个镇工程全部通过验收,第三批10个镇的建
设工作已接近尾声。完成硬化道路33万平方米,铺装人行道19万平方米,新增绿地18万平方米,安装路
灯900余盏,铺设给排水管道6万余米,种植行道树10000余株,铺设广场6万平方米,整治河道2800米,
完成投资约1.1亿元。 在抓建设的同时,积极引导基层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加大小城镇
建设管理督促考核力度,城镇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城镇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西营镇、孝里镇、文祖
镇、仁风镇、怀仁镇、玫瑰镇等6个镇被评为“2009年城镇建设管理先进单位”。
扎实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成立由市长张建国任组长、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县(市)区政府主要
负责人为成员的济南市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成立由建设、发改、国土、规划、
财政等部门业务骨干参加的政策调研组,研究制定并出台《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市区村庄改
造建设的意见》和《村庄改造项目总体策划方案编报及项目办理程序和要求》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广
泛开展业务培训, 组织举办了2期全市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业务培训班,编发了22期工作简报,通
报各单位和各县(市)区工作信息,反映了工作动态。济南市整村迁建项目125个,涉及村庄176个,完
成农房建设55485户, 在建5801户,完成建设面积409万平米,总投资59 4063万元,节约土地971.47公
顷。
认真做好城镇化监测评价工作。本年竣工建筑面积1840.18万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3.53平方米;
公共建筑年末实有建筑面积5507.7万平方米,本年竣工建筑面积126.57万平方米; 生产性建筑年末实有
建筑面积42404.53万平方米, 本年竣工建筑面积125.99万平方米。 乡镇道路长度10056.98公里(面积
9822.52万平方米),新增道路长度625.88公里,人均道路面积15.8平方米;道路照明灯44339盏,桥梁
1306座,防洪堤367.25公里;供水管道49737.13公里,新增1328.54公里,公共供水设施174个,年供水
总量11999.28万立方米, 人均日用水量80.05升,用水普及率8 7.53%;排水管道483.5公里,新增排水
管道54.01公里;年污水处理总量93万吨;绿化覆盖面积3611.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21.365%,绿地面
积2421万平方米,绿地率14.94%,公园绿地面积261.913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605平方米;生
活垃圾年处理量4.722万吨, 生活垃圾处理率为46.715%, 环卫专用车辆设备417辆,公共厕所542座。
(贾晓剑)

【建筑业管理】 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再创新高。全市建筑业实现总产值779亿元,列全省第一位,同比
增长16.7%;实现增加值242.2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7.23%,同比增长24.4%;完成各类税收收入
15.03亿元,其中,完成地税收入14.76亿元,占全市地税总收入的9.77%。
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共有建筑企业1418家(含外地进济企业249 家),其中,总承包企业358家,
专业承包企业847家,劳务分包企业213家,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企业格局。培育
大企业、 品牌企业有了突破性进展,注册地在济南的特级企业有3家,产值超过10亿元的有23家,超过
50亿元的有2家,市场竞争力和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
建筑市场秩序日益规范。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管理的通知》等
文件,认真落实施工总承包和资格后审制度,严格实施招标控制价制度,加强招标代理机构及其从业人
员的规范管理,加强评标专家评标活动监管,启动《济南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试行本)》编制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修订工作,以计算机辅助评标和异地远程评标
为基础,积极探索实施网上投标、开标和定标等电子化招投标方式。
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全面加强。印发《济南市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管理办法》,建立项目招标控制价与投
标人投标报价对比分析制度,指导和规范建设单位招标控制价编制行为。严格实施竣工结算备案管理制
度,加快工程结算进度,维护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合法权益。强化价格信息动态管理,适时发布反映社会
平均水平的消耗量标准和价格信息。研究制定建设工程“优质优价”实施办法,引导建设单位加大优质
工程投入力度,鼓励施工企业争创精品工程。
工程分包和劳务用工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制定并认真实施《济南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
加强施工总分包备案管理,严禁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以“劳务分
包”的名义将工程转包、违法分包及肢解后转包、违法分包。积极发展劳务企业,建筑劳务作业全面实
行企业化管理,禁止非法人组织承揽劳务作业。加强建筑企业劳动用工的监督管理,并在部分企业中试
点建立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体系, 不断提高劳务作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坚持“扶大育强”原则,强化资
质资格考核,加大注册建造师培养力度,促进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升建筑企业综合素质和市场竞
争力。
装饰装修管理措施有力。坚持完善装饰装修开工申报制度,督促建设单位严格遵守装饰装修活动基本建
设程序。注重强化竣工验收环节的管理,会同城管执法等有关部门,加大装饰装修市场监督巡查力度,
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并依法处理。积极开展创优评先活动,加强行业自律,建设诚信体系,营造人人重
视质量安全、人人保障质量安全的装饰装修的良好执法、守法环境。
有形建筑市场建设、管理和运行更加规范。制定实施《工程建设项目进入有形市场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逐步实现应招标工程统一进场、集中交易、行业监管、行政监察的目标。全市进场交易工程项目达1093
项,建筑面积1747万平方米,工程造价达224.3亿元。
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加速推进。建立完善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和项目信息基础数据库,在监理行业、
招标代理行业试点做好企业和个人市场行为信息的采集、管理和报送工作。组织重点企业签署自律公约,
全力打造济南“诚信建筑业”品牌,积极维护行业良好形象。加快形成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统一的信
用评价标准、统一的信用制度体系和统一的信用奖惩机制,努力创建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工作跃上新台阶。出台《济南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检测工作监督评价办法》《关
于进一步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基坑工程降水监督管理的通知》《济南市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
管理规定》等近40个规范性文件,健全质量安全监督制度体系,强化受监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使
用功能的质量安全监督。 累计监督工程2529个,建筑面积达2230万平方米,其中,竣工工程578个,建
筑面积达493万平方米,工程合格率为100%,合同优良率为41.17%。
大力实施精品工程战略。创建“鲁班奖”工程1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项、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6项、
“泰山杯”奖工程27项、“泉城杯”奖工程57项,创优水平位居全省前列,有力促进了全市建筑工程质
量稳中有升。此外,济南奥体中心“一场三馆”工程已顺利通过“鲁班奖”工程评审专家组复查,并获
得专家组高度评价。
多措并举, 狠抓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监督管理。 累计排查安全隐患126027条,创建市级安全文明工地
123个, 省级安全文明工地43个。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全市共
发生安全死亡事故5起、 死亡5人,同比分别下降16.7%和28.6%;百亿元产值死亡率为0.64%,远远低于
全国平均水平的1.14%,得到建设部和省建设厅、省建管局的充分肯定。 (高树金)

【建筑节能与建设科技】 建筑节能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市新建建筑从设计到施工全面执行居住建筑节
能65%、 公共建筑节能50%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新建成节能建筑650万平方米。截至年底,全市累计建
成节能建筑2990万平方米。认真落实国家墙材革新政策,建设工程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新型墙体材料
得到普遍应用, 全市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达到113家,品种34个,年生产能力30亿块标砖;太阳能、
浅表土壤源、中水等可再生能源得到规模化应用,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24万套太阳能热水器, 实施太阳
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建设290万平方米, 浅层地源能利用22万平方米。截至年底,全市共实施太阳
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建设590万平方米, 浅层地源能利用建筑52万平方米。开展了太阳能光伏发电
与建筑一体化应用示范工作,并有一项工程被列入国家级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
全面推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和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系统监管。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引导,以点带面,
稳步推进”的原则,积极开展工作。市政府批准、印发了《济南市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实
施方案》,明确了改造原则,制订了相关经济支持政策,对全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起到很好的推动
作用。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申报立项和督导机制,确保奖励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和改造项目的按时完成。截
至年底,全市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166.5万平方米。
开展全市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工作, 全年共完成1587栋建筑的基础信息调查及能耗统计工作。对其中809
栋居住建筑、122栋大型公共建筑、241栋中小型公共建筑及415栋政府办公建筑进行了全面的能耗统计,
统计结果进行了社会公示。在此基础上,对50家公共建筑重点用电单位实施用电限额管理,下达了用电
限额。开展公共建筑重点用电单位能耗统计和能源审计工作,将50家重点用电单位纳入能源审计范围。
建设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 通过国家级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验收4项;列入省级建筑业新技术应
用示范工程2 1项, 获建筑业创新奖16项,省级工法27项;完成10项课题研究,并通过省、市有关部门
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其中1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
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李桂珍)
【棚户区改造】 全市共启动36个集中连片棚户区和31个零星片区改造,动迁居民约5.1万户、15.3万
人, 拆迁建筑面积36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210万平方米、竣工6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160亿
元,实际投入约60亿元,有力发挥了民生工程对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助推作用。
1.以改善民生为本,与扩内需保增长统一。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将改善民生与扩内需保增长相统一,
棚户区改造扩容增量, 棚改项目在原计划38个集中片区基础上再增加66个零星片区, 拆迁建筑面积由
196万平方米增加到460万平方米,使受益群众由3万户、10万人增加到6.8万户、18.6万人,投资总额由
145亿元增加到220亿元。通过加快棚户区改造,在改善民生的同时,推动了“扩大投资、拉动消费”策
略的进展,促进了经济增长。
2.坚持政府主导突出政府责任。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的工作思路和运作模式,抢抓
国家政策机遇,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确保新增项目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形成有效需求。坚持全市统筹。
深入分析资金运行情况,着力加强总体控制,强化项目成本核算,努力降低运作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和
资金利用率。 加大政府投入支撑, 将棚户区改造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有机结合,政府专项资金投入
1.5亿元,提供廉租住房498套。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按照“加快推进在建项目、迅速启动条
件成熟项目、策划包装储备项目”的思路,集中力量实施重点突破。落实政府托底机制,没有开发商的
棚改项目由市旧城改造投融资管理中心投资建设安置房。
3.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加大改造融资平衡力度。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的意见》,
在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城市建设综合配套费、经营性收费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
度,在土地供给、规划审批、建设和预售许可、贷款办理等方面简化程序,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准
确把握项目定位,精心组织策划,按照统一规划、按功能切块或捆绑等方式出让,确保项目实施的合理
性和经济性。在积极争取金融部门支持、保证资金需求的同时,通过项目捆绑、以大带小、以肥补瘦等
办法,努力实现投入产出总体平衡。
4.加强监督检查,加快建设安置房。着力加快安置房特别是代建安置房建设进度,切实做好安全文明生
产、防汛应急等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和工期质量。组织开展“工程综合考评”活动,对自建安置房参建
单位每月进行考核评比,重奖重罚,实现了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的有效控制。着力加快配套
设施建设,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快水、电、暖、气、道路、电信、绿地、环卫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配套完善,及时竣工交付使用。围绕第十一届全运会,按照“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
务”要求,努力把安置房建成“安全工程”、“优质工程”,全面完成了迎全运18项棚改重点工程建设
和环境综合整治任务,顺河集中安置片区等自建安置房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部分工程达到优
良标准并获得省、市安全文明示范工地称号。
5.着力做好居民回迁安置工作。以顺河、发祥巷棚改项目为试点,会同各区,按照分类分批回迁的思路,
依法办理回迁交付使用手续,组织居民有序回迁入住。与有关部门、各区对后期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市
政府11月份出台了《棚户区改造安置房物业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有关棚改新区管理原则、责任主体、
物业服务、使用维修、收费标准等政策。按照“政策扶持、属地管理、专业服务”的要求,各区政府成
立回迁安置领导小组,组建居委会或小区管委会,落实了棚改新区物业管理机构。市直有关部门密切配
合,及时衔接交接。同步完成有关经营用房建设,交付基层组织使用,所得收益用于物业管理补助,努
力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袁振涛)
【城管执法概况】 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全运”的中心任务,大力开
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促使省会城市环境取得明显改观,为成功举办全运会、园博会做出了积极贡
献。
1. 严格执法责任制和规范化管理考核。全年共审核案件457起,组织听证会13次,梳理现行适用的城管
执法行政处罚法律条款465条, 开展各类督查考核活动34次,办理群众来信来访105件、321人次;办理
上级文交办件21件,办结率100%;承办人大建议、政协提案32件,有效提高了城管执法社会服务水平。
2. 大力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注重搞好城管法制培训。年内,组织局系统120余人开展法制培训暨户
外经营整治研讨班, 同时,为各县(市)、区局及局属各单位培训讲课6次,不断提高队伍执法办案能
力。积极优化发展环境,认真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不断加强行风建设。深入开展“党员先锋号”
和 “情系泉城、 尽责奉献”活动,使城管执法队伍素质和形象有了明显提高。各级团组织围绕“迎全
运”志愿服务,开展了“迎国庆、迎全运、讲文明、树新风”和“文明执法、服务全运”活动,教育和
引导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槐荫区、天桥区和长清区执法局被省建设厅、省文明办评为“山
东省城建行业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
3.广泛开展城管执法社会宣传,利用各类媒体和网络,加强城管执法宣传。全年在中央、省、市新闻媒
体共刊发稿件1720余篇次,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积极推广典型宣传,年内,印发了《关于加强
典型宣传和对上发稿工作的意见》,召开了典型宣传工作联席会议,对推动城管执法工作发展和社会进
步有影响的先进典型进行培养和深入挖掘,在市属新闻媒体宣传的基础上积极向省和中央新闻媒体推荐。
重点推出了市中执法局女子中队、 长清执法局老年城管志愿团2个典型,其中,市中女子执法中队获得
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称号,成为济南公益活动的一个鲜明品牌。 (张德山
冯 蕾)

【高标准整治户外经营】 以“迎和谐全运、建美丽泉城”为目标,按照“市区联动、以区为主、属地
管理、区负总责”的方式,以市区140条主要道路、22个重要片区、510个窗口部位为重点,大规模高强
度开展城市户外经营整治工作,严肃查处乱摆放、乱占道、乱搭建行为。全年共整治马路市场、早(夜)
市摊点3500处, 取缔流动商贩3.09万处、广告牌匾2.02万处,清理违章占道洗车、加工等1.6万处,清
除乱贴乱画4.5万处, 新建交付使用菜市场37处,在建13处,规范化管理报摊1050处。①成立了以分管
市长为组长,市直各相关部门和各区政府负责人为成员的户外经营整治指挥部,明确了工作职责,完善
了工作方案、整治标准和验收考核评比办法。②实行领导包区责任制,明确了包区领导干部、机关人员
和督查人员。③成立突击队,集中力量解决多年形成的马路市场和夜市,取缔露天烧烤,解决了一批平
时想解决却难以解决的城管热点难点问题。④实行“定点盯守”执法责任制,在市区繁华路段、窗口部
位和全运比赛场馆周边设置了73个城管执法执勤点,确保了市容秩序。 (冯 蕾)

【依法整治违法违章建设】 始终把依法整治违法违章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 “拆管并重,以
拆为主”的原则,采取“自拆、助拆、强拆”等措施,在全市范围开展了依法整治违法违章建设工作。
整个活动历时近2年半时间,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自2007年7月5日全市动员大会以来,全市共拆除各类
违法违章建筑14159处, 拆除面积约4 28万平方米,已完成总任务(300万平方米)的142%,得到各级
领导的肯定和市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①科学整治。 明确了“停、拆、放、收”整治基本原则,确定了
“三个围绕”的工作思路(围绕迎全运重点工程建设、围绕提升省会城市形象、围绕改善民生),采取
了“自拆、助拆、强拆”三种方式,市、区和各街办紧紧围绕“六大重点”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积极推
进整治工作。特别是实行了问责制,进一步加大了整治拆除力度。②依法整治。按照市区结合、以区为
主原则,严格掌握政策,广泛宣传引导,先后公开曝光拆除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严重违反城市规划的
典型违法建筑。两年来,依法整治工作没有发生一起行政复议撤改、行政诉讼败诉案件,做到了和谐整
治。(冯 蕾)

【综合治理扬尘运输撒漏】 按照全市迎全运总体部署要求,市城管执法局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重点
开展了扬尘污染整治行动。坚持以创建扬尘污染控制区为抓手,采取教育的、行政的、宣传的和经济的
等多种方式,从严抓好整治工作。全年共检查市政、建筑、拆迁等各类工地1460 处,责令整改工地867
处,为改善全市空气质量做出了贡献。①实行“城管执法进工地”。以基层执法中队为单位,与建设施
工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督促各单位文明规范施工。②狠抓源头管理。联合市建委、公安、环卫部门,
重点抓好工地全方位执法监督。 ③严惩扬尘污染严重企业。明确规定,从9月中旬至全运会结束前,二
环路以内及高新区范围内停止土方施工、 拆迁,全运场馆及各监测点位半径1.5公里范围内各类施工工
地停止施工,禁止渣土运输。建筑、市政、拆迁施工工地易产生扬尘的裸露地面采取覆盖、喷洒抑尘剂
等防尘措施。对屡教不改、野蛮施工单位,坚决依法从严从重查处、强制停工。(冯 蕾)

【引入市场化治理城市“牛皮癣” 】 按照“政府投资、市场运作、专业保洁、执法监督”的原则,
引入市场机机制, 采取招投标的办法,将市区140条主要道路乱贴乱画清除任务,承包给社会保洁公司
负责, 城管执法部门严格考核检查。全年市内6区全部实行了市场化治理城市“牛皮癣”,共向社会招
标道路总长度约272千米。 经综合检查考核,市区保洁范围内平均每公里不超过0.25处乱贴乱画现象,
整治效果显著。(冯 蕾)

【建立“五大警务机制”】 全市城管警察队伍以城管警务责任区为依托,进一步建立健全情报信息分
析研判、警务工作弹性运行、纵横结合警务联动、执法监督、经费装备保障“五大警务机制”,大大提
高了城管警察基础工作能力,为把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在“全运净土行动”
中,市城管警察支队捣毁了一重大制贩假证团伙,查获制假设备11台、各类假证件近百种、1.5万余个,
涉及国家机关、 院校的假公章、印章模板600 0余枚,有力地维护了省城稳定,保卫了全运会安全,净
化了全市社会治安环境。 围绕迎全运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全年共接警8000余起,出动警力35000余
人次, 及时制止、妥善处置各类不安定因素2000余起,行政拘留73人,行政罚款17人,行政警告2人,
法制教育24000余人次。 被市综治委、市人事局评为“平安济南建设先进基层单位”,被十一运济南赛
区组委会授予“第十一届全运会筹办工作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冯 蕾)
【加强基层中队规范化建设】 坚持科学、规范、统一的原则,全面加强基层中队硬件和软件建设,积
极打造样板中队、典型中队,全年共完成17个规范化中队建设任务。实行成员分区负责制,市局基层执
法中队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成员负责联系、督促一个区的基层中队建设工作;实行“以奖代补”
政策,市局基层执法中队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对各区局创建的规范化中队统一进行达标验收,对达到创
建标准的中队按照“以奖代补”的政策,对各区局实施资金补助。通过抓基层中队规范化建设,实现了
外观标识、 规章制度、装备配置 “三统一”,达到了执法行为、执法方式、言行举止“三规范”,为
城管行政执法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冯 蕾)

【认真承办12345市长热线急办件】 高度重视12345市民服务热线承办工作,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强
化措施,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高热线办理效率,为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提供优质服务。全年共办理各
类投诉35068件, 办理率1 00%,回复回访率100%,满意率80%。①制定了《关于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
高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作水平的意见》 。市、区城管执法局相继成立了夜间快速反应机动执法队伍,
建立了24小时联络协调机制,现场调度处理夜间和节假日期间各类急、难事项,并在第一时间处置完毕,
保证了夜间巡查工作领导到位、队伍到位、制度到位、执法到位。②提出了“无诉巡查、有诉速查、重
诉严查”的工作方针。对占道经营、夜间施工噪音等易发重点场所,加大了无诉巡查力度;对夜间施工
噪音现象,市、区执法局夜间快速反应执法队伍,制定巡查路线,坚持夜夜巡查;对重复投诉再次发生
的违法违章行为,加大了处罚管理力度。③主动参与市热线办组织的办理工作联动处置管理行动。在中、
高考期间,针对建筑工地施工噪音现象,与新闻媒体和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进行2次联合巡查,确保了夜
间施工噪音扰民现象的整治效果。 (冯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