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21&rec=73&run=13

【概况】 1. 坚持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初步建立起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体
系。 6月,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明确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有关问题的通知》,规范气象灾害预
警信号发布程序,建立畅通、有效的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渠道并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参加了市
政府组织的17部门模拟突发暴雨联合大演练和泉城广场万人防灾知识大宣传等活动。
2. 气象决策服务能力得到强化。 向市委、市政府新增决策气象服务专报7期、重要天气报告18
期,呈阅件3期,三夏、秋种和秸秆焚烧等专题材料234期,发布临近预报和预警信号67次。 2008年汛
期济南6次大到暴雨过程,都提前开展了短期或短时临近预报服务。
3. 重大服务保障任务成效显著。 及时修订完善《济南市2008年奥运高空气象加密观测实施方案》、
《济南市奥运火炬传递实施方案》等。精心组织奥运火炬接力传递气象保障, 确保济南近百万人迎
奥运圣火活动圆满成功。9月1~5日第三届绿色产业国际博览会在济南举行,按照组委会要求,绿博
会期间每天两次提供预报,先后发送10期。
4. 坚持公共气象服务理念, 不断拓展服务领域。 通过广播、 电视、 网站、报纸、 手机短信、
12121自动答询等渠道及时发布气象预报预警信息,重大天气服务手机增加到2274个,发布短信100万
余条,电台直播由上年每天2次增加到4次,突发灾害性天气随时插播,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
5. 不断提高预报服务水平。全市城市防汛工作信息共享领域不断扩大,与城防办、市交警、市
政共享城市主要街区及易出现积涝灾害的重点区域实景监控系统,为增强服务的针对性提供支撑。在
气象局和水利局雨量共享的基础上,实现全市所有区域自动站每十分钟的实时雨量统计。引进江苏省
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结合业务需求做了修改,建立了以济南为中心的雷达监测网,实现随时调阅济南
及周边地区8个雷达站每6分钟的探测资料,为做好突发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提供了有力保障。
完善了自动站实时数据显示系统,实现了全省1406个自动站的实时信息显示和自动报警联防功能。
6. 推进科技创新建设, 加强人才体系建设。年内争取省局课题 2项,参与省局课题1项, 与市
林业局合作申请济南市科技局课题1项,自立课题 8 项。全年发表论文15篇,其中核心期刊 10篇,
参加国家级、省级交流4篇。选调业务骨干41人次到中国气象局、省气象局、气象院校等参加业务进
修培训。

【十一届全运会气象保障筹备进展顺利】
成立了十一届全运会气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制定并向十一届全运会济南赛区组委会报送了
气象保障服务方案。购置了应急移动气象台,完成人员培训、开展演练等项工作。改进预报技术方法,
完善服务流程,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科技内涵】在南部山区建固定作业点27处,固定火箭发射架54部, 机动火
箭发射架18部,兼职维护及作业队伍280余人。一个固定与机动相结合、能够覆盖南部山区泉水涵养
区3300平方公里的火箭增雨作业网初步形成, 数量、规模均居全省前列。9月,邀请北大、总参、中
科院、中国气象局等国内人工影响天气领域专家,召开了“济南市人工影响天气基地建设项目专家鉴
定会”,通过了国家级专家鉴定,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毛晓平)

责任编校 王 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