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21&rec=46&run=13

【概况】 1. 精心组织第二次经济普查和各项调查。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先运为组长的济南
市第二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制定了《济南市第二次经济普查实施方案》,做到机构组建、职责分工、
人员选调、经费落实、物资筹备、综合试点、业务培训和社会宣传等“八个到位”。在省经普办指导
下,圆满完成了在章丘市的省市两级试点工作。 按照条块结合、分工负责的方式,抽调近3万名普查
员,精心开展了单位清查工作。通过逐级审核,单位清查统计指标漏报率、主要指标错报率远低于国
家差错标准。市统计局联合舜网举办了“县(市)区长谈经济普查”系列访谈节目,并编印成书;设
立大型户外广告宣传牌32块,下发各类宣传资料60万张;参加了济南电视台《政务面对面》访谈,形
成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还精心组织开展投入产出调查和人口变动、劳动力、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等大
型普查调查工作。
2. 统计数据质量继续提高。 一是强化数据质量理念,完善规范制度建设。认真落实各项数据质
量控制办法和措施。 对GDP和专业数据,继续实施下算与下管相结合的的联审制度,确保进度数据
与年度数据相衔接,专业数据与综合数据相衔接,县(市)区数据与全市数据相衔接,数据的匹配性
不断增强,主要数据的客观性、协调性全面提高。二是全面提高网上直报率。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
上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联网直报率达90%以上, 资质以上建筑业网上直报率达到70%, 其他统计
调查的联网直报率也比上年度有新的提高。三是加强了各专业数据的质量控制和评估。进一步完善了
数据质量控制办法,通过定期抽查、重点检查、数据评估等措施,对各县(市)区上报和企业直报的
数据严格审核,数据质量有了新的提升。四是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按照正规化标准化要求,
全市130个乡镇(街道)统计站实现了五级联网,有90%达到正规化标准。统计站工作力量得到充实和
加强,队伍素质、工作条件和能力也得到较大提高。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工作进展顺利。
3. 统计服务水平继续提升。 一是统计服务的时效性进一步增强。针对上半年物价上涨尤其是食
品价格上涨过快的现状,采取“五日一采价,十日一报送”,加快了监测和报送频率;针对国际市场
石油价格的剧烈变动,给予高度关注、密切监测、深度分析,为党委、政府及时把握情况、落实调控
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针对下半年金融风暴的冲击,加大调研和分析,及时撰写了近十篇专门分
析文章,客观冷静地分析了经济发展的结构特点和阶段性特征,提出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应对挑战
的对策和建议。二是统计服务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形成了新闻发布会、统计信息网、济南日报统计专
版、两会服务以及电台、电视台、网络访谈等多种服务方式。 编印的纸介质资料达12种,其中印制
书籍资料5种。发挥统计的独特风格,新推出《统计文摘》,定期摘编国家和省的工作动态、大事要
事以及全国各地各级统计系统的优秀统计成果,反映全国各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
又好又快发展进程和成功经验,年内出版《统计文摘》6期。编辑出版了《数字见证成就,发展结出
硕果——济南改革开放30年》一书,全面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来济南市和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
的巨大成就。三是创新统计服务品牌。通过加大投入、完善功能,社情民意调查搭建起政府和社会公
众沟通的桥梁,成为济南统计服务的重要品牌。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完成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
谐群众满意度”、“优化发展环境民主评议服务对象测评”、“市长公开电话知晓情况”、“城市公
共文明指数”和“迎和谐全运建美丽泉城”等调查,为党委、政府评价地区发展、部门工作,提供了
第一手资料。四是统计分析的数量增加、质量提高。全年共编发统计信息分析369篇,比上年增加168
篇。其中: 统计分析145篇,增加69篇;统计信息115篇,增加41篇;领导参阅件109篇, 增加58篇。
从采用情况看,市委办公厅信息处采用19 条,市政府办公厅信息处采用73条。《成品油价格上涨对
经济发展的影响》、《金融危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最低生活保障线调查》等12篇文章,得
到市主要领导的批示,较好地满足了地方党政领导的统计需求。《济南市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园区发展的对策和借鉴》、季度经济形势分析等文章得到市领导的较高评价。
4. 统计改革继续深化。 一是局队一家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按照“整合资源、明确责权、优势
互补、统一保障”的原则,稳妥推进调查队改革,济南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的事权进一
步明晰,机构、人员进一步充实,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统计局利用网络健全的优势完成了大量的常
规统计,调查队利用灵活机动的优势完成了一系列抽样调查,局队一个出口发布信息,一个部门保障
工作,一个机构管理干部,分工协作,保障有力,团结和谐,局队干部积极性高、战斗力强,实现了
“1+1>2”的改革目标。调查队改革成果得到国家统计局、山东省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和市委、市
政府的认可。二是在地统计改革继续推进。“在地统计”是指根据国家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各
类统计调查对象按所在地原则进行统计调查,并实行区域管理的统计调查制度。进一步理顺了市、县
(市、区)、乡(镇、街道)三级统计事权,全面开展了城镇住户调查在地统计改革。三是加强和完
善监测体系。制定了节能降耗“三个体系,三个办法”,建立了县(市)区节能降耗主要指标完成情
况会商通报制度,能源统计监测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完善物流及相关产业、信息产业、工业园区、创
新型城市等统计监测体系。开展了新农村建设暨“十大”行动、农村全面小康进程、县域经济等监测
工作,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了文化产业统计网上直报系统。建立了50万元以上
新开工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对新开工项目实施全程监测。
5. 统计法制建设继续推进。 开展了“统计法制建设年”活动。认真落实全省“五五”统计普法
规划,积极参与全省开展的纪念《统计法》颁布25周年暨依法进行经济普查网上有奖答题活动。在济
南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窗口,统计管理登记备案与投资新开工及竣工项目备案两项工作已正式
展开。规范了统计执法检查程序、 立案处罚程序及统计执法文书。集中组织3次全市执法检查人员业
务培训;与市法制办共同举办了全局队人员参加的《行政处罚法》学习班;结合统计执法检查证换发
工作,认真组织了统计执法检查持证培训及考试;展开了对全市所有乡(镇)统计站长的统计法律培
训。开展了针对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上贸易、房地产、建筑业以及重点服务业的专项统计执法大检
查,进一步净化了统计环境,提高了统计法的权威性。
6. 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统计工作现代化,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年”活
动。进一步理顺了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制订了《关于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编发
了10期工作简报,信息化建设工作更加规范。进一步加大投入,全市统计系统信息化装备能力进一步
提高,市局队机关基本实现了每人“一机一本”,县(市)区局基本实现“一人一机”,各乡镇街道
基本实现“一站一机” 。市局队84%的45岁以下干部通过了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市局队完成了
统计门户网站的改版工作,制定了《济南统计门户网站建设维护和管理暂行规定》,网站栏目设置更
加科学,内容涵盖更加全面。与山东大学齐鲁软件学院合作,共同开发了《城镇居民住户调查网上记
账直报系统》。推进宏观数据库加载工作,做到了进度数据的及时加载。认真抓好电子地图绘制工作,
完成了城区普查区、普查小区边界的划定,开始着手标注工作,经济普查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有了良
好的开端。(孙夕良 胡中华)

【能源统计监测】为加强能源统计工作,确保能源统计数据准确,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好型社会提供统计支持,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市统计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的《单位GDP能耗
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 、《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
(“三个体系”)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主要
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三个办法”),并在此基础上和有关部门会商共同制订的济南市相应
“三个体系”和“三个办法”由市政府印发。进一步修订《济南市能源与资源统计监测实施方案》,
继续完善分县(市)区能源平衡表的编制工作,向县(市)区全面部署培训了国家统计局下发的《综
合能源平衡表的编制方法》,进一步明确了能源平衡表的框架概念、编制原则、测算依据、资料来源
和折算标准,确保了国家、地方能耗统计指标计算方法的规范和统一,初步建立了县(市)区综合能
源统计联审制度。在市节能办、市经委、市发改委、市水利局、市公用事业局、供电公司、水业集团
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共同参与下,结合各县(市)区上报的地区能源平衡表,完成了县(市)区主要
节能降耗指标的测算工作。在工作中,理顺了资料报送渠道,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横向定期交流、会
商、协调,及时分析解决节能降耗统计监测工作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健全了全社会能耗信息报送渠
道,完善了节能降耗核算制度,为科学、客观地评价考核各县(市)区节能降耗工作积累了经验、奠
定了基础。 据统计, 2008年全市万元GDP能耗1.10吨标准煤, 比2007年下降6.48%; 万元GDP取水量
58.09立方米,比2007年下降10.02%;万元GDP电耗712.97千瓦时,比2007年下降6.14%;规模以上工业
万元增加值能耗1.62吨标准煤,比2007年下降10.35%;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17.97立方米,
比2007年下降8.35%;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1.66%, 比2007年提高0.04个百分点;节水灌溉
率48.54%,比2007年降低17.84个百分点; 万元农业增加值取水量768.15立方米,比2007年下降4.79%。
济南市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为完成 “十一五” 总体节能降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朱 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调查】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自2008年9月开始对全市500户居
民家庭开展了三个月的追踪调查。重点分析研究目前济南市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特征、生活状况和低保
工作面临的问题,并对2009年全市贫困家庭进行总量放大推算及补贴预算。在此基础上,于12月25日
向市政府提出2009年济南市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建议报告并被市政府采纳。
调查总体范围限定为济南市五区(未含长清区)非农业居民家庭。样本的选取严格按照国家抽样
调查方案的要求,采用二阶段抽样的方法,即调查的小样本是在一次性大样本调查的8000户居民家庭
中再按收入水平等距抽选出的500户居民家庭, 占市区非农业居民家庭总数的1‰,样本均匀分布在
市区40个街道办事处80个居委会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在调查的500户家庭中, 家庭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低于2007年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标准300元以下的
家庭有24户64人。 这些家庭存在就业率低、就业负担系数大、赡养和抚养负担重、健康状况差的特
点。由于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低、谋生途径少,加之多数就业人员是在收入分配处于劣势的行业或从
事低薪的简单体力劳动,并且工作性质以临时性的居多,这使低收入家庭很难走出经济困境。具体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与平均水平相比,收支倒挂现象严重。24户低收入家庭中, 共有22户58人是
已经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 人均月领取保障金128.08元。 若剔除领取的最低生活保障金,
则这些家庭的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2.72元(不扣除为310.8元) , 消费性支出330.24元,支大于收
147.52元,这部分差额在相当程度上要靠减少储蓄或借贷方式来弥补,24户贫困家庭人均提取储蓄存
款47.02元。 ②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偏高,总体消费水平较低。24户贫困家庭
中,人均消费性支出330.24元,其中,仅学杂费支出一项就达12.76元。 若扣除该支出,消费性支出
为317.48元。在其支出中,食品支出187.27元,占59.0%,比平均水平的恩格尔系数(32.4%)高26.6个
百分点,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居民每个月购买食品比上年同期多支出25.1元,家庭总体消费水平普遍
较低,消费以生活基本必需品支出为主,其中水电燃料支出54.62元,占17.2%;房租2.08元,占0.7%;
家庭日用杂品8.35元, 占2.6%; 加上食品的支出187.27元, 占59.0%, 以上的生活必需品支出合计
252.32元,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79.5%, 比平均水平高16.4个百分点。③贫困家庭整体文化水平低,
就业能力差, 家庭负担重。 调查结果显示,24户家庭户均人口为2.67人,户均就业人口0.83人, 人
口负担系数为3.22,比样本总体人口负担系数高1.3个百分点。济南市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工资性收
入,但由于大部分贫困户受其家庭成员身体原因、文化技能等条件的限制,往往很难获得高薪职位。
在一些效益差的单位,部分职工的工资收入甚至难以维持基本生活需要。调查的贫困家庭人均从国有、
集体经济单位得到的工资性收入仅有92.76元,仅相当于全市平均水平的14.0%,这种悬殊的差距说明
工资性收入过低,非工资性收入来源少,是贫困户生活的主要问题,在贫困家庭中普遍存在老弱病残
人口多、文化水平低、就业难度大的状况,政府的社会保障对他们来说非常必要。
政府执行了300元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仍有部分贫困家庭人均收入低于300元。主要因为:①部
分家庭虽然领到了政府救济金, 但未领足所有月,且在部分家庭补差额的过程中未补足人均300元;
②在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审批的标准中,规定有被保障对象的条件约束, 不是所有低于人均收入300元
的家庭都有资格领取低保金; ③一些单位效益不好,没有执行国家规定的760元最低工资标准,但一
般也视为(即假定)已发了最低工资,其保障金依此假定为基础补发差额,因此补发的差额就难以保
证达到人均30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④在调查期间发现一些贫困户为了生计,与父母亲友搭伙住
在一起,在全家收入中将亲友的较高收入平均,使人均收入水平高于300元,但自己本家庭人员的收
入远低于该标准;⑤调查期间有的家庭政府救济金正在审批过程当中。
市统计局建议将济南市城市非农业居民2009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330元。理由如下:一是
在参照国家统计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测定》等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测算,同时重点考虑
物价上涨因素和公共服务项目价格调整对居民生活的影响。2008年,济南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整体成
增长态势(1~11月份达到106.1) ,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居民家庭的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据测算,与2007年相比,2008年济南市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预计增长6.8%左右,在家庭日常
月人均消费水平(330.24元) 的基础上,由于价格上涨造成的差额约为22.46元, 只有将补贴提高到
322.46元以上才能补足日常消费品价格上涨的影响。二是考虑到低保工作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居民的温
饱问题,人均收入达到322.46元的家庭, 恩格尔系数为53%左右,还无法达到去年补贴标准实现的效
果,经过测算,将补贴标准提高到330元,恩格尔系数能达到50%左右,这些家庭才能达到温饱型家庭
标准。
根据500户居民家庭调查数据, 按照8000户资料修正后放大推算,全市应列为保障对象的家庭约
有26500户,保障人数71550人。若剔除省级财政承担的低保家庭和不在济南市低保申请标准范围之内
的低收入户,同时参考低保标准每提高10元低保范围约扩大2%的经验值, 全市列为保障对象的家庭
约为20800户,低保人数56160人,占市区非农业人口的2.2%。被保障对象按330元的标准计算(被保障
人口56160人, 平均115.44元差额),2009年全市约需保障资金7780万元。若考虑5%的最大调查误差
上浮计算,约为8169万元。若再考虑因部分企业破产、停产(半停产)等造成的新的贫困因素,再按
上浮10%计算,则需约准备8986万元,可以满足支付需求。(房 建)

责任编校 王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