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20&rec=86&run=13

【概况】 2007年, 济南市财政局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
作风,大力培植财源,狠抓增收节支,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57.02亿元,增长
22.25%。财政支出着力改善民生,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
利益问题,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构建和谐济南作出了新的贡献。(刘宗海)

【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导向作用】 1.工业经济发展引导资金导向作用明显。为
提升济南市传统产业技术含量,加快企业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实现经济发展方式
的转变,市财政为29个技术改造项目企业、20个自主创新企业、20个中小企业,
安排工业经济发展引导资金6000万元。安排财政资金983万元,支持16个科技型中
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
2. 增设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为抢抓以服务外包为主的世界新一轮服务
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 加快济南市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在往年安排
1000万元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从2007年开始,市财政加大了对服务外
包产业的扶持力度, 设立了2000万元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全年拨付
1077万元,专项用于引导、扶持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3.积极支持济南卷烟厂易地扩建。为支持济南卷烟厂易地扩建,巩固培植财源,
根据2003年第15次市长办公会议纪要精神, 市政府对济南卷烟厂迁建给予2亿元
的土地补偿和8000万元的建设配套费返还。2007年又预算安排5000万元资金,专
项用于支持济南卷烟厂易地扩建工程,保证了项目建设得以顺利实施。
4.优化金融发展环境。本着积极培植财源、不断壮大财力、充分调动金融企业积
极性的原则,制定了《关于对金融业纳税大户进行奖励的建议》,配合市金融办
拟定了《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并每年安排1000万
元作为金融业发展基金。
5.认真做好财源建设工作。为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优化财源结构,促进地方财
政收入规模和质量稳步提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制定了《济南市人民
政府关于支持财源建设工作的意见》, 同时,市财政局下发了《关于加强财源建
设工作的实施细则》,从2008年开始,每年预算安排8000万元财源建设专项扶持
资金,专项用于对财源大户和成长性好、发展快的财源单位的扶持以及对贡献大
户法定代表人和县域财源建设单位的奖励。
6.积极利用政府外债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截至2007年底,济南市共利用国际金融
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项目33个, 累计利用外债13.11亿元人民币,在全省17个地
市中列第4位, 外债项目涉及工业、农业、教育、电信和环保等领域。在33个外
债项目中,已执行完毕的有19个,正在实施的有14个。重点支持了商河县利用亚
行贷款658万美元建设污水处理厂项目、 济南市城市交通发展、 北郊热电厂、
“120”急救网络项目和济阳县医院医疗设备项目。
7.发挥公共财政职能,确保公用事业正常发展。2007年,为实现公共交通优先发
展战略,拨付财政专项补助2.11亿元;组织专人对燃气企业全年燃气供应情况进
行调查测算,拨付燃气企业财政补贴资金3291万元,保证了燃气价格的稳定; 为
稳定居民冬季取暖价格,保证热电企业连续生产,财政共拨款1.02亿元。
8.积极支持企业发展。①利用财税政策减免企业税款,优化发展环境。为重汽等
35户企业改制中土地房产权属过户减免契税,减免金额4164万元,为企业重组和
上市创造了条件。对困难居民住房落实减半征收契税政策,减免契税1.29亿元。
②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及结构调整,全年拨付资本收益和土
地出让金3.03亿元。③对中小企业担保专户资金实施监管,确保担保资金安全性。
根据《济南市中小企业担保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的担
保资金设立专户,对担保中心提出的每一笔担保业务,认真审核,确保担保资金
安全性。 2007年, 担保中心共为36家企业的45笔业务提供了担保,担保金额达
1.2亿元。
9.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整合资金1.2亿元,用于支持“双高人才”培训以及拔尖
人才、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支持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支持企
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开发,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为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统筹专项资金5660万元,用于奖励获得全市科学技
术奖、专利奖、名牌产品奖等10大类199个奖项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刘宗海)

【大幅提升财政收入】 1.依法征收,均衡入库,实现财政收入较大幅度增长。
根据市委、市政府2007年对财税工作的要求,在与市国税局、地税局等征管部门
协调落实本级任务的同时,及时向他们通报各县(市)、区政府的预算安排意见,
通过有效措施确保全年收入任务圆满完成;适时分析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和财政收
支预算执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和修订措施,确保了各项财政收
入任务的完成。加强调度分析,强化均衡入库和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积
极处理个别县、 区收入中的不合理因素, 提前21天超额完成市人代会批准的
148.99亿元的收入任务,收入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全市契税、耕地占用税实际入
库8.36亿元,比上年增加8100万元,增幅11%。其中,市本级契税完成3.13亿元,
比上年增加2900万元,增长10.21%; 耕地占用税实际入库9331万元,比上年增加
2031万元,增长27.8%。
2. 建立健全规范的非税收入管理体系, 非税收入实现快速增长。进一步加强和
完善非税收入征管措施,强化非税收入征管手段,加强非税收入源头管理,突出
以票管收,源头控收,全年全市实现非税收入195.12亿元,增长48.1%。其中,市
本级非税收入实现155.1亿元, 占总收入的79.49%,较上年同期增加58.6亿元,
增幅为60.6%。征收污水处理费9267万元,安排支出6713万元,保证了全市污水处
理企业的正常运行。
3.全面规范土地收支管理,土地收入大幅增长。全面落实中央及省规范国有土地
收支管理改革规定,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加强资金收支监管,土地出让收
支均大幅度增长。2007年,市本级土地出让收入上缴国库110.34亿元, 较上年增
加50.1亿元,增幅为83.17%;成本支出64.2亿元,较上年增加40.5亿元,增幅为
171%; 实现土地纯收益36亿元,较上年增加5.8亿元,增幅为19.21%。2007年,
全市福利彩票销售收入突破7亿元大关,比上年同期增长40%;体育彩票销售收入
突破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
4.加强住房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保值增值。加强住房资金管理,切实做到统一管
理、专户存储、分类核算、专款专用、安全运营、服务于民。2007年济南市全辖
归集公积金30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1%;全辖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购房贷款20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4.6%;共为10300户职工家庭解决了购房资金需求,实现
增值收益6125万元。(刘宗海)

【支持新农村建设】 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十大行动”为抓手,
加大支持新农村建设力度,把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积极筹措资金,确保了各
项行动的顺利实施。2007年全市支持新农村建设“十大行动”资金总计17.7亿元,
其中市本级财政安排的资金11.7亿元。 分别为: “农民增收行动”8.72亿元,
“城镇建设行动” 4200万元, “道路畅通行动”1.57亿元,“饮水安全行动”
1.65亿元,“生态富民行动”6611万元,“造林绿化行动”1.02亿元,“医疗惠
民行动”8119万元,“教育振兴行动”2.43亿元,“弱势保障行动”3216万元,
“市场拓展行动”929万元。
1.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支持发展优势产业。以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农
村稳定为中心任务,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工作方针,加大支农投入,
优化支出结构,突出支持重点。一是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的扶持,争取上级扶
持资金1.9亿元, 加大了济南市农业发展的投入总量。二是投入资金1800万元,
实施了农作物良种、农机具购置等补贴。对全市约113333.3公顷优质专用小麦、
玉米良种给予补贴, 受益农户达36万余户;对616家农户和农机合作组织新购置
的894台农机具给予补贴, 带动社会投资2045万元; 安排资金973万元对全市
15.75万头能繁母猪按每头50元进行补贴,对220万头存栏生猪进行强制免疫,生
猪存栏量明显回升,稳定了猪肉市场价格。三是安排资金2075万元,新建改建优
质农产品基地80余个;安排资金672万元,支持农产品质量标准、检测和认证3个
体系建设。四是采取财政贴息、财政补助等形式安排资金2586万元,对45家农业
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规模扩大给予专项扶持。
2. 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一是安排资金1.3亿元,支
持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等水利骨干工程建设。重点支持了腊山分洪
工程、 51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60个水毁工程项目修复和5条骨干河道治理。二
是安排农业综合开发和整理项目资金积累4140万元,进行水、土、田、林、路综
合治理。三是采取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方式,引导各县(市)、区加大投入力
度, 加快“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进度。市以上财政投资1.2亿元,新建农村
自来水工程85处,新增受益人口61.53万人,全市农村自来水入村率达到90.9%。
四是继续实施节水灌溉和“两湖一河” 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 安排资金
363万元,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33.33公顷;安排资金4420万元,大力实施“生态
富民行动”,支持全市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5万户;安排资金400万元推广实施测
土配方施肥面积达20.8万公顷,并向30万农户免费提供技术服务,促进节本增效
1.2亿元;安排资金970万元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还田,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
达到80%以上, 初步解决了因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影响交通安全问题。五
是安排资金4812万元,支持绿色通道、封山育林、荒山绿化等工程建设。全市新
增造林合格面积约1.05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达26.6%,创历史最高水平。六是加
快小城镇建设。投入5000万元土地出让金用于城镇建设行动,一批生态型、特色
型小城镇的建设,明显增强了小城镇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拉动作用。
3.积极做好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发放工作。建立“粮食直补动态数据库”,将种植
面积、人员、开户银行等信息纳入计算机系统,采取实名存折“一卡通”制度,
实行动态管理。全市共发放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资金5183万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
1.13万元,补贴小麦种植面积24.67万公顷,补贴农民88万多户,受益人口308万
人,极大地调动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4.全面做好成品油价格改革补贴兑付工作。由于国际市场的变化,国内成品油价
格大幅上涨,为了不使群众利益受损,中央及时出台了对成品油价格进行改革的
办法,涉及渔业、林业、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出租车、农村水路客运等。
根据中央精神,市财政局制定了科学的补贴方案,界定了补贴范围,及时解决补
贴中存在的问题。2007年全市两次兑付成品油价格补贴资金共计1.02亿元。其中,
对农村客运(出租)发放补贴2939.9万元,受益车辆达18086辆次。
5.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支持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建设。为搞活农
村流通市场,改变农村市场发育不完善、农民卖难买难的状况,按照全市“市场
拓展行动” 统一部署,安排资金200万元,专项用于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安
排专项资金603万元, 专项用于扶持建设“农家店”1000个、县级配送中心3处、
乡镇驻地超市6处。
6.整合资金,少取多予,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一是继续推行医疗惠农行动。
按照各级财政对参合农民每人每年的补助不低于40元的要求,重新调整了财政补
助标准, 投入3875万元,使全市309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
%;投入4244万元,完成32所农村卫生院建设,达到了机构布局合理、基础设施
齐全、管理体制完备的“多层次、一体化”农村卫生服务网络要求。二是全面启
动农村低保制度。 市政府决定,2007年把年人均纯收入低于800元的农村困难居
民纳入低保范围。市财政投入612万元,解决了6.38万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
三是实施农村五保人员财政供养政策。按照市、县(市)区、乡镇三级联保的原
则,结合济南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各县(市)区财力、保障对象等情况,确定了
供养标准和分担比例,投入887万元提高了17206名五保老人的生活水平。投入福
利彩票公益金7790万元,用于53个乡镇新建改扩建敬老院、福利企业残疾职工生
活补助、农村五保户供养和农村老年活动基地建设,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7. 积极支持农村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进一步改善农村学生的就学环境。安排资
金5616万元,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安排2000万元,用于农村
中小学校舍升级改造工程,新建、改建、扩建校舍10~12万平方米,加快了农村
实验室设备、仪器的标准化配备,使农村中小学实验室和功能教室建设逐步达到
国家一类配备标准; 安排668万元用于支持农村学校取暖工程,使全部中小学校
实现“单元式集中取暖” ;安排330万元,继续支持课桌凳更新配备工程,集中
采购5万套课桌凳, 对严重破损的课桌凳进行了部分更新;安排2295万元用于农
村职业教育、 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现代远程教育和农村示范乡镇补助。
(刘宗海)

【发挥公共财政职能】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全年社会保障投入共计
16.29亿元,增长31.69%。
1.实施更加积极的政策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以援助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全面
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投入资金5181万元,落实了7752名就业困难人员岗位和社
保补贴, 1130名零转移困难家庭成员培训补贴, 4770名农村协理员补助金,
34500名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介绍补贴,2.6万名下岗、失业和农村劳动力人员的
职业培训补贴。
2.积极筹措资金,做到“应保尽保”。一是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
额发放。2007年,济南市企业养老保险金实际缺口2.25亿元,市财政及时调剂资
金转入财政专户,确保全市24.6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足额发放。二是扎
实做好困难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自2007年1月1日起,提高了企业军转干部各
项解困补助标准。及时筹拨解困资金3800余万元,切实保障了5042名困难企业军
转干部的基本生活。三是全面推进双拥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认真做好退役士
兵安置工作的要求,安排资金2511万元,为安置和培训退役士兵、走访慰问驻济
部队、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提供经费保障,为济南市荣获“双拥模范城”六连冠作
出了积极贡献。四是努力做好灾后救助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生活安定。济南市遭
遇“7·18”特大暴雨后,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
及时将筹集的3120万元资金用于受灾群众的生产、 生活补助, 受救助家庭达
31224户。 五是多方筹措资金,保障离休干部待遇落到实处。为解决部分差额和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离休人员因统发补贴未能落实而不断上访的问题, 自2007年1
月1日起, 安排资金1200万元,对这部分离休人员的统发补贴,市财政全部负责
解决。至此,济南市市级5389名离休干部统发补贴所需资金全部纳入财政支出范
围。
3.关注民生,将财政资金更多地向困难群体倾斜。一是提高了城市低保的保障标
准。 拨付6427万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受益对象26.26万户次、50.2万人
次; 筹措资金600万元,用于“两节”期间为全市城市低保对象买煤送温暖。二
是提高了社区居委会专职干部补贴标准。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
区建设的意见》规定, 共安排生活补贴及工作经费2573万元,使2120名居委会干
部待遇得到大幅度提高。三是对建国前老党员实行固定补贴和对在乡老复员军人
进行生活及医疗救助。安排资金972.8万元,保障了286名抗日战争时期老党员、
2321名解放战争时期老党员及12048名在乡老复员军人的晚年生活。 四是支持残
疾人事业发展。财政筹集资金1500万元,主要实施了对贫困残疾人、贫困残疾学
生的救助, 受益者1222人次;为5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修缮、新建了住房, 并对
10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了“一建三改”工程;支持开展了“‘我的兄弟姐妹’
万人康复救助行动” ,使46000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五是支持老龄事
业发展。财政积极响应开展“爱老奉献年”活动的号召,筹措老龄事业发展经费
240余万元,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支持力度。
4.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和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健康发展。一是积极探索卫生经费投入
结构和方式的改革。将补助资金变“口粮”为“种子”,以调动医疗机构自我发
展的动力和能力,投入资金1000万元,提升“120”急救中心、“冷链”运输及艾
滋病防治等的装备水平。 二是加快食品药品安全体系建设进程。 安排专项经费
800余万元, 支持更新药检抽验设备、加强食品安全执法办案、构建药品监督系
统网络等建设。年内,济南市的农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覆盖面分别达到100%和
95%,使农村药价平均降低了15%。在国家对31个省会城市进行的食品安全评比检
查中,济南市获全国第一名,“财政投入”一项取得满分。
5. 实施政策资金支持,改善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投入4116万元土地出让金用于
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 其中3716万元用于收购161套廉租住房实物配租
房源, 400万元用于发放廉租住房补贴,改变了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的生活环境。(刘宗海)

【支持重点事业发展】 1.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2007年,市财政投入城市基
础设施建设资金5.63亿元,其中城市建设维护费1.29亿元,城市建设配套费3.99
亿元,公用事业附加费3448万元。一是重点支持建设了历山路、玉函路、七里山
路、建设路、二七南路等市区道路改造工程,提高了市区道路通行能力,提升了
省会城市形象。二是继续支持市区河道截污工程。集中整治了柳行河、全福河、
兴济河、腊山河、北太平河等城区河道截污整治及管网配套建设,通过完善河道
周边排水管网、建设中水处理站等工程,做到截污、治污、造景统筹考虑,达到
生态长廊的景观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环境质量,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环境。三
是返还市供电局公用事业附加费3448万元,主要用于重点道路电缆沟改造项目。
2.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投入9.93亿元用于大明湖整治、北园路等重点工程建设,
返还各区土地出让金14.77亿元,用于各辖区内重点工程和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大大提升了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增强城市发展后劲。土地出让金支出继续向改善
环境、 保障民生倾斜,投入16.57亿元用于4片棚户区、3片旧城区改造,济南的
老城区面貌将发生巨大变化。 安排1.7亿元全力保障济南市三大攻坚战之一的破
损山体整治工作,对奥体中心片区、旅游路等重点区域的58座破损山体进行整治。
继续做好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清欠工作,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市财政积
极筹措资金1.53亿元,分别于春节前、中秋节前重点解决了顺河高架路工程、二
环路维修工程、玉绣河整治工程、经一路改造工程、清河北路、工业南路及河道
清淤治理项目等部分政府投资城建项目拖欠工程款问题,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到农
民工手中,有效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稳定。安排市筹基本建设
支出1亿元, 重点保障了济南市地震局数字地震监测台网建设、济南监狱狱政设
施改造、市委党校教学综合楼、市卫生和体育系统业务用房维修改造、青少年宫、
职业教育、公安等社会公共事业项目的建设。
3. 大力支持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安排资金7180万元,支持济南一中、三中、
特教中心等市区学校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进一步改善城区学校办学条件; 安排
资金3198万元,积极支持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
策,全面建立了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使家庭经
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更好的职业教育;安排资金2715万元,免除了城
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
4.积极促进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安排3000万元,重点支持了以下方面:一
是大幅度增加艺术创作经费,支持文化艺术精品的创作和生产,调动了艺术创作
人才的积极性,进一步繁荣了济南的文化艺术。二是支持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共享工程进校园、社区和企业等活动,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市
的文化信息服务网络,进一步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三是进一步支持
重点文物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支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挖掘、整理工作。
四是重点支持了济南市运动员参加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和第四届青少年运动会。
5. 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投入, 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安排资金2180万元,用
于节能减排、生态保护、污水治理、废物处理及综合利用、监督能力建设31个项
目。 安排资金1421万元,用于市环保局8个监测子站建设、济南金鼎环保设施运
营有限公司重点污染企业烟气和水质在线监测装置的运行费用、污染减排检测与
执法体系建设及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中心建设。 安排资金600万元,建立了节
能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全市重大节能项目、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以
及对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先进企业、优秀成果和
个人的表彰奖励。
6.加大投入,促进“平安济南”建设。安排资金6200万元,加大公、检、法投入,
促进“平安济南”建设。积极支持实施金盾工程和科技强警战略,进一步加强基
层公安装备建设和办公设施维修改造工作;增加办公办案经费,增强了公、检、
法部门的侦查办案能力;大力支持普法宣传以及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支持
法律援助以及对人民法院特困执行人进行救助等工作,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同
时,在信访、综合治理、民族宗教、反邪教等方面给予经费倾斜,提高了济南市
应对社会安全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刘宗海)

【积极推进财政改革】 指导县、区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成效明显。按
照中央和省里的要求,在历下区、市中区、长清区和平阴县进行了国库集中支付
制度改革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提高了预算约束力,为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提供了制度保证。部分专项资金实行直接支付后,资金不再拨付到单位,有效防
止了随意调整甚至挪用现象的发生。二是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库款明显增加。
三是提高了单位用款计划性,促进了单位财务管理规范化。
建立科学的预算指标管理系统,规范财政支出管理,建设透明财政。一是建立预
算指标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了预算执行管理,增加了预算执行的透明度。二是
总会计软件实现网络化。为适应财政精细化管理的需要,提高总预算会计工作效
率和质量,于1月1日正式启用总会计2005网络版软件,根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和
业务需求建立新账,与指标管理系统建立了接口,实现指标管理和拨款的一体化
管理,极大提高了拨付资金的效率和准确性,节省了指标和拨款之间大量的人工
对账工作,规范了财政资金的拨付。
健全财政监督机制,“大监督”格局初步显现。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机制,开展了
非税收入检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内部监督、土地售出交易行为全过程监督、
预算监督等专项监督工作,查出会计信息不实金额为1.51亿元,应缴未缴各项财
政收入5.4亿元,欠缴税款3.06亿元,审查返还土地收储成本18.3亿元。
建章立制,进一步做好工资统发工作。为进一步规范工资统发工作,在充分调查
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和重新修订并下发了若干项规章制度。 年内统发工资单位
328个,其中行政单位107个,事业单位221个,共计25000人,做到了无一差错,
确保了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工资的正常发放;在调整工资任务下达后,及时将工资
变动信息及补发额导入统发系统,如期完成了调整工资任务。
充分发挥财政评审职能,节约财政支出。积极主动地开展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加
大了对“三农”、教育、公用事业、卫生等重点领域的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力度,
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 评审中心共完成市本级评审项目112个,项目送审总值
20.16亿元,审定总值18.36亿元,审减率为9%,节约财政资金1.8亿元。
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一是对行
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收支的范围、内容及程序进行了规范,拟定了《济南市
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收支暂行办法》。二是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
清查工作。 全市共清查出待处理及有问题资产19.37亿元。其中:待处理流动资
产1.41亿元, 待报废、报损固定资产17.92亿元,有问题对外投资0.04亿元,市
直行政事业单位待处理及有问题资产13.16亿元。 三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
产使用效率。 调拨交通工具、办公设备等价值893万元,涉及50户单位;报废报
损资产5067万元,涉及74户单位;转让资产558万元,涉及4户单位。
全面做好城区公安分局财务上划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工
作的指示精神,城区公安分局的财务管理划归市公安局垂直管理。市财政局进行
了认真分析和测算,制定了《城区公安分局财务上划实施方案》,于2008年1月1
日起实行。 上划后每年市财政增支0.93亿元。城区公安分局上划涉及18个单位,
其资产上划工作,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关移交手续。
积极推进政府采购工作。实行“管采分离”,完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扩大采购
范围和规模,方便采购单位,增加政府采购工作的透明性。2007年,全市实际完
成采购金额9.78亿元, 较上年同期的11.86亿元下降17.57%; 比政府采购预算
10.94亿元,节约资金1.16亿元,资金节支率为10.61%。
不断规范会计管理。一是做好会计从业资格注册换证工作。全市共涉及原持证会
计人员8.6万人, 2006年已完成81%,截至2007年8月,全市换证工作全部结束,
共完成注册换发新证和IC卡7.1万余人。 二是认真组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工作。
全市共报名25196人,参考人员23450人,参考率为93%。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人才。财政学校在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顺利
完成了全年的教学和培训任务。 一是财会中专学历共招收73人,在校生共计121
人; 会计证考前辅导班招生392人; 会计职称考前辅导班394人,其中初级职称
204人, 中级职称190人,会计电算化150人。二是全力做好乡镇财政干部培训。
对49名乡镇财政干部进行了培训,提高了整体素质。三是开展公益助学实用技能
培训。免费培训济南市下岗失业职工及困难家庭子女55人,进行现场招聘,有40
人与济南银座购物广场等6个商场达成就业意向。(刘宗海)

【政府资金集中结算】 2007年,市政府资金结算中心进一步规范核算,强化监
督职能, 各项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全年共为287个结算单位(其中协会、学
会51个) 设立会计账套492个,编制会计报表12598份,受理资金结算业务12.35
万笔, 审核原始凭证134.92万张,核算资金340亿元,事前纠正单位不规范会计
事项249笔、 9870万元, 提示不合理会计事项87笔、 8860万元,装订会计凭证
6986册。
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要求,改革完善集中结算统一核算工作。2007年是政府收
支分类改革实施的第一年,预算单位收支科目从几十个增加到一千多个,对政府
资金集中结算统一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市政府资
金结算中心认真研究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有关政策,按照新的政府收支分类全面
修订会计科目,搞好业务培训。2007年初,认真做好账务结转和新账簿设置工作,
实现了新旧制度的顺利转换。在此基础上,组织人员分析研究新制度执行中的难
点和问题,全面修订了《政府资金集中结算统一核算业务规范》,进一步完善有
关制度,确保为结算单位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依托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结算工作质量。紧紧围绕结算服务和审核监督的工作职
能, 完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通过调整评价指标、改进工作流程、细化
岗位职责等工作,使中心实际工作与质量管理体系更加有效地融合,10月份顺利
通过国家认证机构外部监督审核。质量体系的保持和持续改进确保了中心各项工
作水平提高,结算单位对结算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9%。
完善监督机制,发挥监督职能作用。作为市纪委“惩防”体系建设的重点单位,
市政府结算中心承担14项牵头和配合任务,全年为纪检和审计机关办案提供了大
量数据。形成了以业务处自查、中心内部审计和审计部门外部审计相结合的审计
监督体系。 全年业务处自查结算单位264个, 检查记账凭证36950张、原始凭证
249304张、 报表1646套。内部审计检查单位237个,审核会计凭证1.95万张、原
始凭证21.47万张、会计报表801套。在审计部门历次审计和纪检、监察查办的案
件中,纳入集中结算的单位未发现违规违纪问题。
加大力度推行公务卡结算,提高资金结算效率。在政府部门公务活动中实行银行
卡结算是财政部、 人民银行等8个部门大力推广的一项工作,是提高公务支出透
明度和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措施,在2006年试点的基础上,结算中心印发《济南
市公务卡结算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在结算单位推广公务卡结算方式。截至年底,
实施单位32个,发卡1951张,结算资金达到1718万元。
加强廉政建设, 进一步做好超市供应工作。7月份,为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关于
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切实防止政府采购工
作由分散腐败变成集中腐败现象的发生,结算中心与36家超市供应商签订了廉政
公约,分别对结算中心工作人员和超市供应商规定了六条纪律,同时廉政公约还
就监督管理和违约处罚作出了具体规定,此项新举措的推行对于进一步加强超市
管理和供应服务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年内,超市供应种类11个、230余
个品种、1.8万余个规格型号,供应金额达3000万元。
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升级,提高结算服务水平。为搞好新系统开发工作,制定详
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工作方案,聘请专业技术监理公司共同对软件开发中的
步骤进行审核把关。多次组织业务需求调研,邀请信息产业局、银行、用友公司、
监理方和业务处室召开业务调度会,对开发项目进展情况和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
题进行研究协调并及时加以解决。通过对新系统的反复测试,各项功能逐步完善,
结算单位可在网上实现远程报账、查询和采购。
充分发挥特殊事项审议会议作用,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年内,由财政、审计、监
察、人事及结算中心等部门组成的特殊事项审议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分别就移动
通讯补贴发放、特殊岗位补贴、干部异地调动租房费用、规范补贴发放办法等问
题进行研究,确定统一的处理办法,及时解决了集中结算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
题,促进了工资改革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潘荣庆 田 青)
【住房公积金管理】 2007年,济南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不断扩大住房公积金制
度覆盖面,加大个人购房贷款规模,强化资金安全运行,住房公积金事业又迈出
了新的步伐。全年全辖住房公积金归集额完成31.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79
%。 全辖公积金支取17.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2%。全辖住房公积金个人
购房贷款完成20.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2%, 共为10304户职工解决购房资
金需求。全辖住房公积金实现增值收益5855.4万元, 管理中心本部为市本级提供
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3400万元。
以加强制度推行为重点,业务规模实现快速增长。一是依法检查,提高覆盖面。
管理中心在广泛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以民营企业为重点,逐户上门,严格按
照执法程序,依法检查。年内共检查1845户,新开户806户,新增缴存人26947人。
认真接待处理上访投诉, 切实维护职工权益,全年共接听投诉电话760余次,接
待上访群众90余次, 全部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反馈给投诉人。二是强化催缴,
提高实缴率。制定了《住房公积金催缴管理暂行办法》,明晰了受委托银行的催
缴责任, 加强了对银行催缴工作的考核检查。全年催缴1400多个单位,其中800
个单位恢复了正常缴交,补缴9000万元, 维护了职工住房公积金缴交权益。在严
格支取审批的同时,以人为本,适度放宽了支取审批条件,增加了住房公积金济
危扶困的作用。2007年,共有4000多名职工受益于放宽政策提取公积金近7000万
元。继续做好查询折发放工作,截至年底,已累计向3939家单位、52.74万人发放
了查询折,方便了群众住房公积金缴存情况的查询。三是抓大扶强,加快贷款发
放。按照“紧抓大银行、大企业、大楼盘,快速拉动贷款发放”的工作要求,在
服务“大房产企业”上做文章,紧盯开发楼盘,及时推介,及时跟进。年内共为
131个项目、986个楼盘开办了公积金贷款业务。与有关银行合作,开办商业贷款
转公积金业务,全年为78名已使用商业购房贷款的职工转办公积金贷款1600万元,
使更多职工可以享受公积金贷款的优惠政策。四是加强风险防范,实现资金安全。
以确保住房公积金资金安全为目标, 规范账务设置及操作流程,强化内控外防,
建立了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加大网络建设力度,通过升级优化住房公积
金业务网络系统功能,提升了资金的安全性,提高了科学化管理水平。
以拓展媒体平台为手段,加大住房公积金政策宣传推介力度。为使公积金宣传层
次更深,宣传范围更广,管理中心加强了对宣传工作的领导和策划,制定了宣传
方案,加强了对各处室报送稿件的考核,调动了处室积极性,使宣传工作提高到
了新的层次,被市委宣传部评为新闻报道先进集体。2007年,管理中心充分运用
新闻媒体,及时报道住房公积金方面的重要活动、重要政策,在各类媒体刊登稿
件300多篇,其中省级以上135篇。搞好新闻动态宣传的同时,在济南人民广播电
台“新闻60分”栏目连续播出住房公积金政策性公益广告;在济南电视台“金融
视窗”栏目播出公积金相关政策,在《济南日报》开辟专栏,定期报导住房公积
金管理动态、 政策变化。围绕《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修订颁布5周年,在济南
各大报纸、电台、济南政务信息网和济南百灵网“热点问题”栏目集中宣传政策,
解答问题,形成宣传高潮。在济南市机关、事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单
位中开展了住房公积金职工万人调查活动, 收回问卷10000余份,有效扩大了住
房公积金制度在各类职工中的影响。(徐雁飞)

【济南市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 为加强政府投融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防范财政风险,济南市政府出台《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
的意见》,对政府投融资体制做了积极的探索。
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本着“决策、执行、
监督”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的原则,逐步建立程序科学、运作规范、监管严格的
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有效整合政府资源,着力打造运转高效的投融资平台,形
成“借、用、还”良性循环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逐步增强政府投融资实力;
健全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制度,降低政府债务占财政收入的比重,防范财政
风险;最终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推动全市
经济和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改革的基本原则是立足现实,改革创新;完善机制,规范运作;优化配置,提高
效率;统借统还,风险控制。
改革的主要内容有:①建立政府投融资审批制度,健全决策机制。成立市政府投
融资管理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财政局、发改委、审计局、监
察局和融资平台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作为投融资管理的决策层。领导小组的主要
职责是审批政府投融资资金平衡计划,确定政府建设资金的投向和融资方案,决
策政府投融资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负责日常工作。
②建立政府投融资平台,健全资金运行机制。成立“济南市政府投融资管理中心”,
作为政府投融资管理的执行层。其主要职责是按照市政府投融资管理领导小组批
准的政府投融资计划,管理政府项目的投融资业务;编制年度计划,落实用款单
位责任,为政府确定的承担投资、建设、管理和经营任务的单位统一对外融资、
归还借款;根据批准的融资方案,承担保值增值责任,代表政府行使国有资产出
资人收益权;办理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③加强资金监管,健全政府监督机
制。财政、监察、审计部门作为政府投融资管理的监督层,依据职能分工,加强
对政府投融资的监管。财政部门作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职能部门,要建立政府投
融资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对投融资中心资产运营,政府债务的借、用、还和偿债
资金的使用进行全过程监管,以提高政府投融资管理水平和效益。监察、审计部
门建立政府投融资责任追究制度,依法对政府投融资行为进行监督。
按照改革的要求,2005年8月1日,济南市政府投融资管理中心正式成立。同时,
由市财政局出资成立的济南市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依法规范地完成了注册工作,
于2005年8月18日领取营业执照。 该公司与济南市政府投融资管理中心实行一套
机构、两个牌子的管理模式,代表市政府统一对外融资、归还借款,管理政府项
目的投融资业务,防范财政风险,确保政府信誉,同时从事政府授权范围内的国
有资产运营,承担保值增值责任,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收益权。
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是济南市自2005年始着力推进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按照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本着“决策、执行、监督”相对独立和相互
制约的原则,逐步建立起的程序科学、运作规范、监管严格的政府投融资管理新
模式。济南市政府投融资管理中心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工作部署,积极稳
妥地推进改革,截至2007年底,新的政府投融资管理体系框架基本确立,政府重
点建设支出的保障能力大大增强,债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和化解,达到了改革的
预期目标。
(王琮琮)
【政府投融资管理】 济南市政府投融资管理中心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工
作部署,经过两年多的运作,建立起“自求平衡、滚动发展、良性循环”的运作
机制,实现了“精干高效、规范运作,保障有力、风险防范”的目标,进一步保
障了全市重点建设支出,政府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债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和
化解,政府投融资管理工作保持了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
1.政府投融资投入大幅增长,重点建设支出保障有力。截至2007年底,市平台累
计筹措资金1922300万元,累计向各平台投放建设资金1538739万元,各项目单位
实际支用1452650万元。 资金主要用于奥体文博区、场馆及群体设施,泉城特色
标志区,户区改造等项目的建设,确保了市重点工程和各片区项目建设资金及时
到位。
2.合理调剂资金余缺,政府投融资资金使用效率明显提高。通过积极协调银行,
加快资金支付速度, 科学编排用款计划和用款时序, 资金支用率由2005年末的
73.34%上升为2007年末的93.79%。同时对于闲置在各平台的资金,根据工程实际
进展情况进行合理调剂,支持各建设平台尽早实现“自求平衡、滚动发展、良性
循环”的目标,按期回收占用资金,加快资金周转,相应地增加了资金供应头寸。
3.城建债务监管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和化解。一是理清城建
债务家底。将开行贷款变更承贷主体,统一到市平台管理;将分散在其他部门的
债务统一建立城建债务台账,分清主体,落实责任;从资金来源和债务主体两个
方面定期反映全市城建债务增减情况并向领导小组报告。二是牢牢把握自求平衡
的经营理念,建立投入产出新机制。对纳入政府投融资体系管理的项目,从计划
编制开始,反复测算,严把平衡关,个别项目本身不能平衡的则提报领导小组批
准纳入市平台平衡,变过去“重投入,轻产出”为投入产出一并纳入考核,从源
头上防范政府风险。三是优化债务结构。以长期的政策性贷款为主,短期资金作
调剂补充,均衡债务资金链,减轻集中偿还压力,同时加大协调还款力度。截至
2007年底,全年累计归还银行贷款本金262000万元,利息106811万元,本息共计
368811万元,其中,2005年以前的老债务本息228612万元。
4.主动配合各级审计监察部门的检查指导,努力推进政府投融资工作规范运行。
一是主动配合国家审计署对市平台的延伸审计工作,济南市政府投融资运行规范
受到好评。2007年,国家审计署对开发银行山东分行进行了历时半年的审计检查,
对山东分行在济南、青岛、烟台、威海等地的政府城建贷款情况进行了延伸审计。
审计组认为“济南模式”程序科学严谨,运作规范高效,注重债务风险防范和监
督关口前移,具有鲜明创新特点。二是推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审计监
督,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预防违法违纪事件发生。在联合建立政府投融资建
设项目审计机制的基础上,派员与市审计局联合成立投融资项目办公室,制定内
控制度,加大了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力度。2007年共完成建设项目审计19个,涉
及审计资金50.3亿元, 查出违规资金27.4亿元,审减进度款3.7亿元,通过合理
化建议节约投资1.04亿元。
5.积极推进政府投融资管理创新模式研究。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合作,就政府投
融资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进行了专题研究,济南市政府投融资管理模式受到了财
政部专家的高度评价。
6.强化制度建设,规范投融资运行。按照市政府投融资管理领导小组的要求,着
力构建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以保证新体制健康有效运行。
除印发《济南市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资金管理办法》外,又先后出台了以《济
南市政府投融资计划管理办法》、《济南市政府投融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
《济南市政府投融资资产管理办法》为框架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对项目审批、资
金运行、工程建设、内部控制等各个环节做了详细规定,从源头和程序上堵塞了
旧体制管理方面的漏洞,保证了新体制的顺利运行。
7.注重发挥“两个体系”的基础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为切实加强政府
投融资运行管理,从基础入手,创建了济南市政府投融资统一会计核算体系和济
南市政府投融资投入产出资产统计评价体系。统一会计核算体系明确了核算主体,
制定了统一的核算标准和方法,既满足了各平台日常核算的需要,又达到了市平
台实时监控资金和控制风险的要求;资产统计评价体系全面反映了政府投融资投
入形成的固定资产、储备土地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债务情况,为科学评价政府城市
基础设施投入绩效提供了依据。
(王琮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