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就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20&rec=139&run=13

【就业与再就业】 城乡就业局势保持基本稳定。 全市共安置城镇就业再就业
13.3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5万人;年
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8%; 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7.4万人次,其中有组织
输出6.18万人次, 占35.5%。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公共就业服务
品牌创建活动”为契机,全市共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60多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0
万多个, 帮助6万多人成功就业,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初步形成。全年发放《再就
业优惠证》1.19万本,持证人数累计达到7.14万人,享受税费减免政策6700余人,
减免各项税费2700多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000万元。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初见
成效。全市68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实现了联网,并在4770个行政村全面建立劳
动保障协理员制度。各县(市)区对辖区农业劳动力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建立了农业劳动力资料数据库。“双零”家庭基本“消零”。全年共安置3545户
城镇“零就业家庭”4927人就业,实现了“零就业家庭”的动态消零。帮扶1197
户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1377人转移就业,实现了“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
存量消零。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基础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民办职业介绍机构
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取得成效,全年新审批A级职业介绍机构23家,全市A级职业介
绍机构累计达到191家。

【劳动关系调整】 在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工会、企业中开展实施劳动合
同三年行动计划建功立业竞赛活动,推动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全市各
类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7%, 劳动合同鉴证合格率为100%。建立了市解决
企业工资拖欠联席会议制度,对拖欠工资的企业进行了调查摸底和联合检查,督
促企业解决历史拖欠; 全市累计补发企业拖欠工资1.7亿元,全面解决了企业历
史拖欠职工工资问题。加强收入分配管理,建立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适应非
全日制就业者的需求,发布了包括非全日制用工在内的583个职位的工资指导价位
和2007年度企业人工成本信息。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充实了
以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站)为网格的兼职监察员队伍,实行网格化监察。完
善了以市劳动保障监察为龙头、县(市)区劳动保障监察为主体、社区劳动保障
服务中心为依托的二级执法、三级职责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机制。全年共检查各
类用人单位3686户, 涉及职工23.7万人,督促用人单位与1.8万人签订了劳动合
同,清欠社会保险费3938万元,受理咨询、投诉、举报1.53万人次,劳动举报投
诉检查率达到100%, 劳动保障监察受理案件结案率达到98%以上。劳动争议处理
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年立案受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2585起,涉及
劳动者2633人, 劳动争议受理案件结案率达到98%以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
进一步加大,全年受理各类来信来访5981件(起)。推进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劳动
保障政策的落实,对全市10个县(市)区6544人的数据信息进行了核实;做好军
转干部解困工作,全年共计拨付企业军转干部解困资金2471.2万元。

【职业技能培训】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
意见》,选拔产生了30名第二批济南市首席技师和第四批72名突出贡献技师。组
织开展了第十四个“技能月”活动,实施了“金蓝领”培训项目,全年培养产生
高技能人才1.2万人,其中:技师1826人,高级技师215人。坚持服务就业和培养
技能人才并重, 全年组织在职职工培训12.15万人次;组织再就业培训1.71万人
次, 培训后就业率达60%;组织创业培训2859人。技工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培养层次进一步提高,全市技工院校招生数量首次突破2万人,在校生达到6.8万
人。 实施“技能扶贫计划”,帮助城乡730户贫困家庭的子女解决了上学问题。
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全年职业技能鉴定发证5.66万人。

【农民工工作】 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农民工协调机制基本建立。农民工
参加工伤和医疗保险工作稳步推进,截至年底参加“两险”的农民工分别达到25
万人。组织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工作,全市共检查用人单位756家,
涉及农民工5.5万人, 追回农民工被拖欠工资3268.1万元。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
构全部对农民工免费开放,针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继续组织开展
“春风行动”,免费向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农民工职业培训工作得到加强,全
年累计培训农民工7.35万人。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制定出台了加
强建筑行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的有关文件,并专门制订了农民工劳动合同示范
文本,督促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以建筑业和餐饮业等农民工较为集中且
流动性强的行业为重点,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保护农民工
合法权益。
(张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