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与博物事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2&rec=144&run=13

【概 况】

1989年济南地区各级文博事业单位13处, 有干部职工168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5处,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在1988年第四次
文物普查的基础上,完成了《中国文物图集》(山东分册·济南部分)的编制工作。济
南文物普查科学分类、系统整理的方法步骤,得到领导和专家们的赞扬。文博工作者
在各种报刊、杂志、电台等新闻出版部门发表论文、报告40余篇,编印了《刘香之捐
赠书画选》,配合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济南电视台拍摄完成了《古城济南》和《济
南文物保护与维修》两部专题片。维修了五峰古建筑群木牌坊、志仙亭,添建了大佛
寺券门,征购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门塔保护范围内的土地15亩。市博物馆新馆
建设一期工程已于1989年10月正式开工。配合基本建设和小区开发工程,深入工地宣
传《文物保护法》,抢救性地清理了大观园汉墓,八里洼小区陈氏隋代墓等10余座古
墓葬,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并将以上墓葬出土的16块汉画像石及14块兽雕石刻运至
市博物馆收藏。通过各种渠道征集文物80余件。其中,尤以隋开皇八年(588年) 盘龙
形墓志铭、元大德元年(1297年)石雕灯座、元代梅瓶、钧窑三足炉等较为珍贵。全年
收购文物835件,收购新工艺品71.72万件;销售文物349件、新工艺品40.16万件,
营业额116万余元,实现利润14万余元。

文物安全工作1989年进一步加强。对馆藏文物各收藏单位除清仓查库、建帐建卡外,
加大防范措施,逐步建立健全了保护组织。市博物馆、市文物店和章丘、长清两县博
物馆均设立保卫组织或专职保卫人员,市文物店、长清县博物馆、灵岩寺文物管理所
等单位自筹资金安装了报警器、消防设备,加固了门窗,购置了保险柜。还在灵岩寺
文物管理所内设立了公安派出所。1989年实现了文物安全年。

(张传英)

【五峰木牌坊、志仙亭等维修工程竣工】

五峰山古建筑群位于长清县五峰林场, 是济南市创建最早、规模最大、布局完整、
保存较好的一处道教建筑,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处因有会仙、志仙、群仙、
望仙、聚仙(迎仙)五个山峰而得名,占地2805亩。这些古建筑创建于金泰

和年间(1201~1208年),扩建于元代,繁盛于明代。现尚存一天门、洞真观牌坊、青
帝宫、三元殿、真武庙、玉皇殿、三清殿。万历修保国隆寿宫石坊、志仙亭等建筑,
但因年久风雨剥蚀, 损坏严重。1989年7月,市财政拨20万元专款用于五峰林场搬迁
和文物维修。 其中用10万元维修了木牌坊和志仙亭。8月21日动工,11月25日竣工,
12月5日通过有关部门专家验收。

(张传英)

【大佛寺石窟造像添建石墙券门】

大佛寺石窟造像位于历城区锦绣川乡老庄北青铜山南麓悬崖上,属唐代石窟造像。窟
平面呈方形,深5.1米,高9.25米。内有高9.05米的大佛造像一尊和高2.2米以下
的造像数尊,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窟前原有石墙,不知毁于何时。1981年夏
在窟前设置铁栅栏保护,但只防人攀登,无防风雨剥蚀作用。为此,老庄村群众主动
捐款进行保护维修。省、市文物主管部门本着既爱护群众积极性,又有利于佛体保护
的原则,拨款1.5万元资助,并制订了在石窟前垒砌台阶,做拱形券门和砌石墙的维
修方案。 1989年7月初施工,8月3日竣工验收,有关领导和专家认为在砌筑工艺上有
创造性,可在全省推广。

(张传英)

【四门塔文物保护区内征购土地】

四门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亭阁式石塔。 位于历城区柳埠镇东北2公里、神通寺遗
址东部山上,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年代初建立文管所。为更好地保护文物,
确保文物安全,搞好美化绿化,发展旅游,文管部门提出征购文物保护区内土地15亩
的要求。市计委作出《关于对四门塔文物遗址扩大保护区项目及用地计划的批复》,
指出:“经研究,同意适当扩大保护范围,投资7.5万元征用土地15亩,其中耕地10
亩,非耕地5亩。(天王殿遗址7亩、四门塔南面3亩、文管所院东5亩)……征地面积纳
入省分配我市的1989年国家建设用地指标。”济南市土地管理局也相应作出批复。市
财政局亦下达《关于分配文物事业费预算指标的通知》,指出:增核历城区文物工业
费7.5万元,用于四门塔文物遗址征地费。至1989年12月12日四门塔文管所分别与上
海螺峪村、南山村签订协议,办完征地手续。

(张传英)

【章丘县宁家埠遗址继续发掘】

1989春季,山东省文化厅济青公路考古队继续在章丘县宁家埠遗址进行发掘。发掘地
点为上年发掘区域的东西两侧。连同上年的发掘,共揭露面积近6000平方米,清理灰
坑888个、沟105条、水井21眼、灶8个、房址8座、窑3个、墓葬138座。出土大量石、
骨、蚌器及数百件陶器。陶器的器形有升、鬲、豆、簋、罐、盂、盆、盘、壶、盖豆、
盔形器等。这些遗存,分属于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晚商至西周初、春秋、战国及汉
唐时期,以商周时期的最为丰富。

通过发掘,基本搞清了遗址的内涵。从距今约4500年前后的龙山文化早期至汉唐时期,
先人们一直延绵不断地在这儿生息、繁衍。在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时期,这里的文化
面貌与该县内城子崖、季官、形亭山遗址的面貌一致,与胶东地区相比区别较大,与
鲁中南地区也有一定差异,具有较明显的地方特色。到商代晚期,当地仍以土著文化
的因素为主,同时也吸收了中原地区高文化的因素,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点。整个两
周时期,宁家埠一带为齐的近畿地区,与临淄周围的文化面貌基本相同,而与以曲阜
为中心的鲁文化区别较大,进一步证明了学术界关于齐、鲁的考古学文化存在差异的
论断。秦汉以后,作为统一的封建帝国的一部分,这里与中原文化已是水乳交融、难
分彼此了。

宁家埠遗址的发掘,是济南市建国以来首次为配合大型基本建设项目而进行的考古发
掘。它的发掘,除了学术上的意义之外,还在于为济南市贯彻国家文物保护的法令、
政策,在大型基建工程之前必须进行文物调查、考古发掘的工作开创了先河。

(刘伯勤)

【章丘县王推官遗址试掘】

遗址位于宁家埠乡王推官村村南, 向北可延伸至村内。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度大
于200米, 面积16万平方米以上。文化堆积厚约2.5米,主要包含有岳石文化和商周
遗存,亦见龙山文化和汉代遗物。受近代人类活动的影响,遗址地表变化较大。依现
地貌自东向西可分为三个区域:苹果园、王推官小学、桃园及场院。

1989年的试掘分春秋两季进行。春季的工作由山东省文化厅济青公路考古队负责,在
苹果园、王推官小学和西部场院上分别开有2×5米探沟2条、5×5米探方1个。秋季的
工作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系联合进行,在王推官小学内继续发掘,
计开5×5米的探方8个。两次试掘连同扩方共揭露面积约300平方米。地层堆积除耕土
外分为四层,自上而下为扰乱层、战国层、商周层和岳石文化层。清理的遗迹有房基
6座、灰坑96个、墓葬16座、灶1个等。房基多数已残,形状难辨。灰坑多为圆形,也
有的为椭圆形。墓葬均为竖穴式土坑墓,多数挖有放置随葬品的壁盒。出土各类陶器
30余件,主要器形有鼎、鬲、罐、盆、豆、盂、壶等。部分陶器上带有戳印文字。钢
器8件,器形有剑、簇、带钩等。骨器3件,有针、匕等。这些遗物中以岳石文化和战
国时期的居多。王推官遗址是泰沂山区北侧一处重要的岳石文化遗址。它的试掘,对
于了解鲁北地区岳石文化面貌、两周时期当地文化与齐的腹心地区文化的关系,以及
遗址自身内涵等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刘伯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