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2&rec=133&run=13

【科技事业概况】

1989年,济南科技工作认真实施“科教兴市”的战略方针,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组织科研攻关,建立农

村科技体系,发展科技队伍,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取得
了明显成绩,为推进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1、全面完成了各项科技计划。在治理整顿、抽紧银根、压缩投资规模的情况下,
科技工作紧紧抓住机遇,全年共安排各类科技计划287项,新上项目170项,比上年增
长65.8%,落实总投资3420万元,其中科技贷款2657万元,科技三项经费增长14%。
1989年全市共完成各类科技成果283项, 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33项,具有国内先
进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的165项,成果推广应用率80%。当年科研攻关,新产品开发、
科技成果推广,新增产值15亿元,利税2.5亿元,创汇3500万美元。有91项优秀科技
成果获奖,其中省级科技进步奖23项,市级科技进步奖68项。还有星火奖14项,其中
评为省级的8项。

2、 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全市28个市属独立科研所,在
推行内部各种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科工贸一体化的新路子,注意解决
科研与开发、创收与服务、积累与分配的关系。济南纺织科研所坚持科研为生产服务,
1988、 1989两年完成12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开发项目,在1989年度全省165个
地市科研所绩效考评中名列第一。 据对21个市属科研所统计,当年实施科技项目229
项,比上年增加83项,技术性收入470万元,相当于事业费拨款的3倍。核减事业费后,
从吃“皇粮”向经济自立转变,增强了科研所内部的活力。放活科技人员,1989年又
有3000多名科技人员进行了合理的流动, 其中引进人才1700多名,有500多名科技人
员领办、 创办了科技企业。民办科技机构发展到125家,比1988年增加48家,完成科
技合同230项,技术收入1763万元。

3、 建立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送技术到农民手中。在“科技兴农”的战略思
想指导下,全市农村乡镇科技服务网络迅速建立。到1989年底,整个农村已有60%的
乡镇建立了科委,配专职干部150多名,科技网长200多名、村科技主任1500多名,建
立技术服务站650个、科技示范户3800多个,形成了县、乡(镇) 、村三级科技管理和
服务网络。 1989年,引进技术、推广成果500多项,增产粮食3000万公斤。全市五个
县和历城区,普通制订政策,实行“科、物、政”三结合集团技术承包等办法,充分
发挥和调动了农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利用“星火”培训基地、农技培训学校、
农业广播学校等多种形式, 培训农业人员6万余人次。通过科普宣传、科技示范、咨
询服务和科技培训,用科学技术武装农民,使科学技术进入千家万户。

4、科技队伍建设出现了新局面。1989年底济南地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9
万人。 其中市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7万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4600多人,
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28700余人。市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分布于全民事业单位的55470
人,占35.33%;集体事业单位的5300多人,占3.38%;全民企业的40990人,占26
.1%;集体企业的29792人,占18.96%。市属科技队伍的知识和年龄结构发生了很
大变化。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25.55%,有近百名45岁以下的知识分子获高级技术
职务。 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1989年,有15000多名科技人员参加了统一组织的专
业知识培训。

5、科研机构有了新的发展。1989年,济南地区拥有各类科研开发机构239个,比
1988年增加53个。其中中央属科研所8个,省属71个,市属29个,县属6个,民办科技
实业机构125个。另外,有厂办科研开发机构105个,占济南地区大中型企业总数的83
.3%; 其中市属105个大中型企业中有71个,占67.6%,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初
步形成了一个以全民独立科研所为主体、以民办科研机构为补充的纵横交错、门类比
较齐全的科研开发体系。

(许文友)

【拟定科技兴市总体方案】

1989年,由市科委组织力量拟定了《济南市“科技兴市”总体方案》,经专家论
证后已提交市政府审定。《方案》(送审稿)分指导思想、2000年科技兴市战略目标、
1995年前科技兴市的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实现科技兴市战略目标的主要措施等五大
部分。方案提出:到2000年,济南市技术进步因素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应达到60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20万人以上,逐步形成具有引进、消化、创新和综合开发
能力的、多功能、多层次、开放式的科研开发网络体系;骨干企业的工艺技术、生产
装备、产品质量、原材料及能源的消耗,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80年代的水平,部分企
业要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科技进步要渗透到城市建
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科技兴市总体方案”的拟定,是一项新的科技成果,对
建立依靠科技进步的新机制,指导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罗彝尊)

【科技“双放”结合试点工作圆满结束】

1988年,济南市被省科委确定为全省科技“双放”综合试点城市之一。市科委在
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济南市“双放”综合试点方案》,并先后颁布了《济南
市放活科技人员的暂行规定》和《济南市全民所有制研究所经营承包责任制试行条例》
等配套文件。根据《方案》的要求,选择市轻工研究所、半导体元件实验所、机械研
究所、日用五金研究所、化工研究所、煤炭微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和市中区为不同类
型的试点单位。经过两年的试点,推动了全市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全市29个市
属科研院所,已进入企业的6个,自办实体的7个,建立科研生产联合组织的12个,创
办科研先导型企业的1个,有3个研究所正在逐步形成本行业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中
心。两年来共放活科技人才6403人,其中支援乡镇企业的2971人。1989年,市属科研
院所共开展科研项目209项,其中列市级以上科研计划的65项,横向委托的107项,面
向市场自选的57项; 获得科研成果46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1项,国内先进水平或填
补国内空白20项, 省内先进水平12项;创收4183.39万元,其中技术性收入470.55
万元。济南市纺织科研所在全省165个研究所的绩效考核中名列第一。

1989年底,经省科委组织验收,济南市科技“双放”综合试点工作达到要求,圆
满结束,并获省科委颁发的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奖。

(杜鋆)

【星火计划获丰收】

济南市“七五” 期间星火计划的总目标是实现“一三一”计划。即重点抓好100
项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有示范推广意义的技术开发项目;运用科学技术和科学
管理方法, 有计划地建设30处科技星火示范企业;培训1万名能熟练掌握1~2项先进
适用技术的科技人才。到1989年底,已提前一年完成了“七五”计划中对星火项目和
人才培训所规定的任务。 已实施星火项目132项,其中国家级12项,省级42项,市级
64项,县(区)级14项;总投资8334万元,其中自筹4675万元,贷款3659万元。已完成
66项,新增产值2.57亿元,实现利税4519万元。已正式命名科技星火示范企业25处,
据对22处科技星火示范企业的统计分析,1989年创产值1.5亿元,实现利税2300万元。
这些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才60名,中级技术人才148名,培训技术干部245人,经济管
理干部264名,技术工人1738名。有6个企业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13个企业评为市级
先进企业,企业升级面近80%,企业及产品获省级以上奖励25项,这些企业均起到了
很好的科技示范作用。人才培训是实施星火计划的另一重要内容。截至1989年底,已
培训1.4万名,其中提高型的6000多名。1989年先后组织参加了在新加坡举办的中国
科技适用成果展览会以及山东省首届星火成果展交会。在新加坡展出期间,达成意向
性成交额2000万美元;在省星火成果展交会上,济南市获金奖27项,银奖27项,铜奖
34项,被评为全省团体第一名。

(赵修海 杨克济 岑裕国)

【厂办科研机构蓬勃发展】

1989年9月19日, 市政府颁发了《济南市推进企业科技进步的暂行规定》,要求
大中型企业建立和强化厂办科研开发机构,并对厂办科研机构的任务、人员、内部管
理机制、资金等作了明确规定。1989年济南市126家大中型企业中有105个厂办科研所
(含技术科) ,其中市属103家大中型企业中有71个企业设置了厂办科研机构,占市属
大中型企业总数的68.9%(全国平均水平为47%)。105个厂办科研机构拥有科技人员
5220人,其中市属71个厂办科研机构拥有科技人员2626人。市属厂办科研机构的行业
分布是:机械6个、一轻10个、二轻9个、纺织11个、化工10个、医药4个、造纸4个、
电子4个、建材5个、其它8个。

厂办科研机构走的是一条以科研促生产、以生产养科研的路子。近年来,厂办科
研机构发展较快,济南第一机床厂数控车床研究所自1979年成立以来,在开发新产品、
引进和吸收先进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和工艺、技术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已
发展成为行业技术中心。该厂1989年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共生产机床5516台,其中数
控车床143台。 企业推行厂长负责制后;厂办科研机构实行了厂长领导下的所长负责
制,并推行了各种形式的课题承包和招标,充分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1989年,
全市企业共完成技术开发项目711项, 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46项,填补国内空白的
68项, 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190项。 当年新增产值13.4亿元,利税1.6亿元,创汇
3553万美元。

(刘小兰)

【“八五”期间科技发展预测研究】

这是济南市首次完成的规模较大、牵涉面广的一项软科学研究课题。1987年列入
省、市科委重点科研计划,由济南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和山东工业大学共同承担。1989
年1月通过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认为, 该项研究成果达到了省内领先和国内先进水
平。 整个研究课题分综合研究和分课题研究两部分,有近百个单位、280多人参加,
共征集了300多名专家的意见。通过利用现代化预测技术和数学方法,对济南市科技、
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分析和定量描述,提出了“八五”
期间科技发展的方向、目标、重点,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实施方案。
1989年9月, 济南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将综合研究报告和分课题研究报告,汇编成《济
南市“八五”期间科技发展预测研究报告集》。全书收集了20篇报告,约百万字,内
容涉及机械、电子、化工、纺织、轻工、食品、造纸、建材、能源、环保、城建、卫
生、计算机、生物工程、新材料以及农业、乡镇企业、科技情报等行业和领域。该项
研究成果受到国家科委、国家科技情报局、首都高校软科学研究中心及省、市有关领
导和专家的高度赞扬,认为这是情报研究工作前所未有的突破。

(荆谦茹)

【科技统计】

市科委、市统计局1988年开始组织实施全市首次科技统计工作,1989年取得了丰
硕的成果——《济南市科技统计年鉴》(1988)出版。年鉴的统计范围除市属单位外,
还包括中央及省属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大中型企业;统计内容主要有:各类专业技
术人员、科研机构、科研课题及经费、科技成果、专利、教育、培训、学术交流、科
技著作等。在首次科技统计工作开展的同时,亦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新
颖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描述指标体系及评价指标体系,专家们认为这在全省乃至全国
都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开拓性工作。

(罗彝尊)

【科技兴农】

为了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确保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协调发展,1989年市政协、
市科委、市农委、市科协会同市、县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和近百名农业科技方面的专家、
学者用近两个月的时间,采取实地考察、专题座谈、综合研究分析等方法,对全市农
业科技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并召开了济南市第一次科技兴农研讨会,写出济南
市农业科技现状与建议的报告。

近几年,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县区相继提
出了“科技兴县(区)”的发展战略,在1988年配齐科技副县(区)长之后,1989年又为
乡镇选派了65名科技副乡镇长。全市农村已有60%的乡镇建立科委,配备科技助理员
150多名, 部分办事处和村还设立了科技领导小组或配备了村科技副主任。同时建立
科技示范乡镇10多处、 示范村230个、示范户3800多个。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
逐步形成网络。 近几年全市已建立各类农业技术服务站880多个,各县区普遍建立了
良种场和繁育基地,有良种场圃20余个、试验基地15万亩。另外还组织各种专业技术
协会、研究会417个。1989年全市引进技术推广成果500多项,增产粮食3000万公斤。
农村教育培训工作,已形成多渠道集资、多方位办学的路子,通过农技中专、农村职
业高中、农村文化技术学校、农村广播学校等形式,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农业知识学
习, 提高了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技术素质。1989年培训各类人员6万余
人,已有农业科技人员2460多人,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805人。

(许文友 赵修海)

【治理整顿技术市场】

济南市技术市场坚持管理与经营分离的原则,加强机构建设,强化合同管理,取
得了较大发展。 ①成立济南市技术市场管理处。1988年9月,市科委成立了济南市技
术市场管理处,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技术市场管理所联合办公,协同管理,形成了登
记、签证、管理、监督检查和仲裁的一条龙服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②宣传技术
合同法。技术市场管理处成立后,组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及其实施条
例的宣传教育工作,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10多期,培训人员3000多人。并在各级报
刊、电台、电视台发表有关稿件20多篇;③开展技术合同的认定登记工作。根据《技
术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1989年认真开展了技术合同的认定登记工作,严格
控制了非技术合同进入技术市场;④整顿了市场秩序。市政府于1989年11月18日开始
对全市技术市场进行清理整顿,由市科委牵头,组成了技术市场整顿办公室。经过近
4个月的整顿, 对36个存在不同问题的科技开发服务机构分别作了处理,其中31家被
吊销执照、撤销、合并或降格;5家被罚款、没收非法所得。

至1989年底, 济南市共有各类技术开发服务机构830多家,其中具有独立法人资
格的有640多家。1989年共签订技术交易合同833项,总成交额3045万元,其中技术交
易额1200万元,分别比1988年增长9.3%、184%和35.8%,创历史最高水平。

(翁悦军)

【引进国外智力】

1989年,济南市共申报引进国外智力项目13项,经国务院引进国外智力办公室批
准下达8项,省引进办批准下达1项,加上1988年结转项目7项,应执行项目共计16项。
由于受国际大气候的影响,部分项目执行受阻,年内实际执行5项,聘请专家13人次,
在利用国外智力开发新产品方面收到较好成效。 山东电影机械厂先后于5月、10月两
次邀请日本和歌山立普乐精工株式会社办公机械专家来厂指导, 成功地开发出BY880
自动油印机,并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济南汽车改装厂于11月聘请联邦德国专家来厂,
对待开发的全塑冷藏车厢体的制造进行技术指导,取得较好的效果。年内,济南市还
派出3人, 分赴瑞典、奥地利学习仪表制造及饭店管理技术;接待了日本山口县友协
企业家考察团,对市机械、汽改系统选派的部分赴日研修预备人员进行了考查面试。

(蔡阿兴)

【专利工作】

1989年,市科委为促进济南市专利工作的深入发展,公布了济南市第二批专利试
点单位共46个,并根据市政府发布的《济南市推进科技进步的暂行规定》,发布了对
专利试点单位的检查验收标准, 先后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6期,召开专利工作座谈
会、经验交流会2次。到年底,2批专利试点单位均按检查验收标准开始起动专利工作,
基本建立了专利工作体系, 制订了专利工作制度。1989年全市共申请专利322件,其
中发明31件,实用新型284件,外观设计7件。授权数在50%以上,申请量仍居全省之
首。槐荫区段店镇共申请专利13件,授权13件,而且全部得到了实施,1989年共创产
值2800多万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16.9%,创利税420万元,占全镇工业产品利税
的20%。该镇的济南峨嵋滑动水口厂是一个靠专利产品起家的村办企业。该厂的滑动
水口阀专利项目被评为山东十佳专利项目之一。

(谭鑫元)

【选聘科技副乡镇长】

在1988年全市10个县区选聘科技副县区长之后,中共济南市委组织部、市科委、
市人事局又联合制订了《关于选聘科技副乡镇长的意见》。对人选条件、选配方法、
任务职责、管理及待遇问题都作了明确规定。经过推荐考查,从市属大专院校、科研
单位和大中型企业,推选了65名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特长、科级以上行政职务或具有中
级专业技术职称、年龄在45岁以下的科技干部,到市辖县区63个乡镇担任科技副乡镇
长。 其中章丘县选聘23名,历城区16名,长清县12名,平阴县11名,槐荫区2名,市
中区1名。1989年3月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欢迎第一批科技副乡镇长会议。

到1989年底,科技副乡镇长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关怀下,以自己的院校、厂
矿单位为技术依托, 共引进技术成果和解决技术问题300多项, 培训各种技术人才
5000余人。还以县区为单位建立了科技副乡镇长联谊会等制度,定期组织活动,交流
情况,成为农村科技的带头人。

(许文友)

【首批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基本结束】

济南市职称改革工作自1987年5月全面展开以来,经过近3年的时间,首批专业技
术职务评聘工作于1989年底基本结束。据统计,全市共有157200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了23个系列的首批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工作。其中评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4600多名,
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28700多名, 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23900名。评聘的高级职务人
数是1983年前获得高级职称人数的56倍,中级职务是6.6倍,特别是乡镇企业通过职
称改革第一次有了自己的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

职称改革工作量大面广,政策性强。在首批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中,全市共建
立各级职改领导小组上千个,其中区、县、局级就有70多个。成立工程高级评审委员
会1个,工程、科研、卫生等23个系列中级评审委员会45个,有近600名省、市各类专
家、教授、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高、中级职务的评审工作。被评聘的科技人员中,具
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年龄在45岁以下的达96人,高级职务的平均年龄由1983年
前的61.5岁下降到51.2岁,中级职务的平均年龄由52.8岁下降到47.3岁。

(贾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