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9&rec=92&run=13

【概况】 2006年,济南市财政局党委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扎实开展“财政管理年”活动,大力推
进财政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服务、保障意识;大力培植财源,狠抓增收
节支,实现了收支平衡,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构建和谐济南作出了贡献。
2006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28.44亿元,完成年初预算121.90亿元的105.36%,比上年增长20.99%;全市
财政支出146.97亿元,完成预算135亿元的108.87%,比上年增长21.81%。当年收入,加中央税收返还
和各项补助及上年结转收入等45.03亿元,收入共计173.47亿元;当年财政支出,加上解省支出及结转
下年支出等26.49亿元,支出共计173.46亿元。全市收支相抵,当年净结余61万元,累计净结余2450万
元。
市级(含高新开发区, 下同)财政收入63.14亿元,完成预算58.45亿元的 108.03%,比上年增长
23.02%;市级财政支出64.63亿元,完成预算58.10亿元的111.23%,比上年增长24.88%。当年市级收
入,加中央税收返还和各项补助、县区净上解收入及上年结转收入等20.52亿元,收入共计83.67亿元;
当年市级支出,加上解省支出、补助县区专项支出及结转下年支出等19.03亿元,支出共计83.66亿元。
市级收支相抵,当年净结余58万元,累计净结余729万元。
2006年,全市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收入34.58亿元,比上年增长40.44%;全市政府性基金
支出29.97亿元,比上年增长60.19%。收支相抵,全市当年结存4.61亿元。市级基金收入32.91亿元,比
上年增长39.56%;市级基金支出25.57亿元,比上年增长48.29%。收支相抵,市级当年结存7.33亿元。
2006年,全市预算外资金收入30.3167万元,比上年增长14.95%,其中市级收入22.48亿元,比上年增
长14.84%。 全市预算外资金支出29.65亿元, 比上年增长25.66%,当年结存6657万元。其中市级支出
21.96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当年结存5173万元。
2006年全市地方预算内、外收入,加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和上缴中央税收等,共计实现境内财政总
收入550.77亿元, 比上年的454.51亿元增长21.18%,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8%。(李桂林
刘宗海)

【发挥财政作用支持经济发展】 1.发挥资金导向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①工业经济发展引
导资金的作用开始显现。2006年共支持企业项目 97 个,安排资金5200 万元,促进了工业经济健康发
展。②充分发挥外经贸发展引导扶持资金的作用。安排外经贸发展扶持专项资金1235万元,引进外资
4.4亿美元,对出口创汇的拉动和外经贸工作的促进作用明显。③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市级环保专项
补助资金。共筹集各类环保资金5282万元,主要是专项用于污染防治,改善全市环境质量。④科技型
中小企业发展创新资金成效显著。安排500万元资金、区县配套224万元资金,支持了16个项目,同时
得到中央和省两级支持资金661万元,使济南市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具活力。⑤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拨
付中小企业担保资金500万元,为33户中小企业进行了担保,担保贷款额达1.1亿多元。
2.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构建和谐社会。①积极筹措资金83929万元,推进了151户企业改革、
改制,安置职工13509人。②做好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移交工作。对第二批中央驻济企业分离办
社会工作涉及济南市6户中央驻济企业,分离移交10个单位的企业在职人员265人,离退休人员133人,
并争取中央经费补助资金959.43万元。③拨付补贴1.50亿元,解决公用事业单位由于受市场物资价格
等因素影响出现的亏损,确保公用事业活动正常开展。④认真做好成品油补贴工作。根据国家财政政
策,及时将两次成品油涨价补贴款4871.42万元和581.58万元,分别拨付到公交公司和城市出租车司机
手中。⑤积极筹措资金8495万元,帮助供热部门解“燃煤”之急。
3.发挥政府外债作用,支持经济发展。帮助山水集团争取世行国际金融公司贷款5000万美元,用
于余热发电项目。帮助市广播电视局争取日元贷款29.14亿日元,用于广播电视基础设施改造。帮助
市卫生局引进荷兰政府贷款616万欧元,建设济南市120急救网络系统。
4.积极利用和争取优惠政策,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根据国务院《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和财
政部《关于印发农村信用社保值储蓄补贴办法的通知》精神,积极争取市农村信用社保值储蓄补贴,
将申请的2049万元保值储蓄补贴及时下发全市7个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消化了历史包袱,为其
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发挥最大投资效益。安排贸易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2000万
元,重点支持了现代物流业、老字号传统饮食服务业、配送中心等建设项目。安排软件产业发展资金
300万元,重点支持了浪潮齐鲁软件园、三联电子信息、中创软件等软件产业的发展,在引导社会投
资、培植财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6.加强国债资金监管,防范财政风险。争取国债资金1.21亿元,重点支持了城市供水管网及农村
饮水项目建设、济南化工年产60万吨PTA技术装备国产化依托工程项目、志友集团大型电力及特种变
压器项目等,对全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起到拉动作用。(李桂林 刘宗海)

【确保财税收入大幅增长】 1.加强协调落实,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认真做好部门预算的执行和
督促工作。坚持对部门预算指标细化管理,实行软件系统规范控制,对各处室负责征收的行政性收费
收入及预算外收入实行按月考核;适时分析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和财政收支预算执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
题, 及时提出建议和修订措施, 确保各项财政收入任务的完成。提前20天超额完成市人代会批准的
121.9亿元的收入计划,收入进度创2000年以来最好水平。
2.发挥财政信息平台优势,保障财政收入任务完成。联合税务、国库等各部门,建立了济南市财
税库行网络信息系统。于1月1日完成建设并正式运行,首次实现了财政、税务、国库、各商业银行等
部门的税收信息共享,加强了税收收入收缴管理,保证了收入及时入库,实现了税收动态监控,极大
地方便了纳税人,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把网络直接接到市长办公室,为领导适时掌握财税收入情况,
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3.规范土地出让收入管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通过建立或完善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征
收管理制度、使用管理制度、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收储资金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和联系人责任制度等
6项措施, 不断夯实管理土地有偿出让的基础管理工作。 共上缴中央和省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
3.78亿元,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约2066.7公顷,基本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耕地占补平衡问题。
全市实现土地出让金纯收益30.2亿元。
4.拓展非税收入渠道。全市实现非税收入 81亿元,比上年增加30亿元,增长60%,占同期税收收
入的91%,占上年全年非税收入的105%。彩票收入实现7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万元,增幅1.5%。公有
住房销售收入累计实现6.86亿元,比上年增加0.4亿元,增幅6.3%。
5.加大征收力度,超额完成计划收入。2006年全市契税入库6.82亿元,比上年增加1.34亿元,增
幅24%。 其中,市本级契税入库2.84亿元,比上年增加1.14亿元,增幅67.78%。全市耕地占用税入库
7300万元,比上年减少568万元,耕地保护政策初见成效,耕地占用逐步得到控制。全年完成市级排
污费收入2200万元,较上年增收740万元,创排污费征收历年最好水平。(李桂林 刘宗海)

【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财政支农重点项目取得新进展。①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安排资金5714万元,继续支持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等水利骨干工程建设;投资1亿元,
新建农村自来水工程130余处,新增受益人口55.45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6.5%。②积极促进优
势产业提升。安排资金1548万元,以优质专用粮食、蔬菜、畜牧、水产4大产业为重点,新建改建优
质农产品基地77个;安排资金1765余万元,对36家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规模扩张给予专项贴息
扶持,有力促进了济南市特色农业产业的形成和发展。③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安排资金 1130万元,
支持农村发展沼气,新建沼气池 1.8 万个,年产秸秆气折合标准煤4800吨。④大力支持科技兴农工
程。安排资金2220万元,支持市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农业示范园区及农业科技孵化器建设,搭建农业
科技推广平台;安排资金750万元,用于开发畜禽、水产、农业新品种,大大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
⑤全面推动生态农业建设。安排资金3480万元,支持绿色通道、封山育林、荒山绿化等工程建设,全
市新增造林合格面积 1.025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5.2%,创历史最高水平。安排资金710万元,支持
南部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全年整治小流域17条,新增水土保持面积近60平方公里,走上了“以水养
林、以林养水”的生态发展道路。⑥继续做好农民增收工程。安排扶贫开发资金 1810万元,资助扶
贫项目53个,发展各类设施农业 180余公顷,使 26万人脱贫解困,占农村贫困总人口的80%,贫困
发生率由9.4%下降到2%左右。⑦支持农业土地开发整理。投入2.45亿元,增加投入2500万元,使农
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达到56个,5180公顷农田得到综合整治,新增耕地1000公顷。⑧继续实施“村村
通公路”工程。拨款5000万元,专门用于农村的公路改造建设,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3.42亿元,新建和
改建农村公路2368条,总里程达到5985.5公里,4461个村庄实现了“村村通公路”。
2.贯彻落实惠农政策。认真做好发放粮食补贴工作。全年全市共发放粮食补贴资金 5273万元,
补贴小麦种植面积约251066.7公顷,受益农户86万多户、3103884人。及时为农民兑付成品油价格改革
补贴,共计11167.49万元。其中,向种粮农民直接发放柴油补贴5353.4万元,客运(出租)补贴353.45
万元。
3. 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在移民数量、资金需求等方
面做了深入调查研究,确定了扶持方式,并将国家每年的补贴1710万元及时发放到位。
4.大力推进农村社保事业发展,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五保户财政供养工
作。根据济南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确定了分散供养年人均不能低于1400元、集中供养年人均不能低于
2400元的标准,并依照市、县(市)区、乡镇三级联保原则,合理确定分担比例,市财政拨付五保供
养经费1006万元,17206名五保人员有了基本生活保障。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根
据省加大各级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投入的要求,提高财政负担比例,由2005年的10元增加到30元。
市财政共投入2110万元,使“参合”农民达到288.8万,占全市应“参合”农民的94%。支持乡镇卫生
院“360”工程建设。多方筹集资金2274万元,完成32个乡镇卫生院改造,农村医疗就医条件显著改
观。继续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投入100万元,用于低保人员的生活救助,共救助低保对象8800人。积
极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免费技术服务政策。安排资金400万元,对全市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免费进
行身体、孕情检查,根据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对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
每人每月给予50元的奖励扶助金,有力推动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市财政局被财政部授予全国农村
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先进单位。
5. 大力支持农村教育、 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加大对农村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安排资金
2150万元,扩大“两免一补”助困范围,使农村在校学生的受资助比例由10%提高到20%(商河县由15
%提高到25%),全市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积极支持启动农村中小学校舍升级改造
工程。结合新一轮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安排资金3000万元,重点对贫困地区的80所中小学校进行升级
改造, 改造面积约10万平方米,全市中小学都有了舒适的校舍。并筹措资金860万元,新购教学微机
800台,课桌、凳子50000套,使全部中小学教学设备都得到补充、更换。积极支持实施农村学校取暖
工程。安排550万元资金,解决了200所农村“边、穷、山”地区学生的取暖问题。大力支持职业教育。
安排资金1500万元,支持创建示范实训基地,开展高水平“双师型”专业教师、农业实用技术以及农
村劳动力转移职业培训。加大对“科普村村通”工作的支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141万元,用于“科
普村村通”工程建设,全市4657个行政村已建宣传栏4808个,超额并提前一年半完成建设任务。(李
桂林刘宗海)

【扶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全力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合理调整支出结构,增加对就业再就业的
资金投入。及时安排再就业资金5330万元,解决了2950人因年龄大导致就业难的问题。支付小额贷款
担保金及贴息1030万元,实现就业600余人,从而为就业再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2.扎实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和城市低保的“应保尽保”工作。全年实现市级企业养
老保险金收入22.98亿元,支出26.8亿元,并及时将4.68亿元补助资金转入养老金财政专户,确保全市
24万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足额发放和待遇增长,较好地维护了社会稳定。拨付离休干部个人账户
金、查体费以及统筹医药费1783万元,为老干部看病就医提供保障。严格执行属地化管理,筑牢低保
防线。共拨付低保金4553万元,对全市城镇居民19.5万户、52.9万人发放低保金。并拨付161.49万元,
为32.3万户特困职工家庭实施水价补贴。
3.切实做好困难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和士兵退役安置工作。自2006年1月1日起,提高企业军转
干部各项解困补助标准,拨付解困资金1255万元,为1750名困难企业军转干部增长了工资,提高了生
活待遇。拨付745万元,用于城镇士兵退役待分配期间生活补助及自谋职业士兵的一次性经济补助。
4.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和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建设。按市财政投资规划,对社区卫生医疗单位实
行财政支持,切实提高了社区卫生医疗保障水平。投入810万元,新建食品药品安全体系和食品药品
监督信息网络,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真正将这项惠及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落到实处。
5.强化服务意识,财政资金分配更多地向困难群体倾斜。做好农村老党员的生活救助工作。积极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安排资金193万元,对240名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党员、1613名解放战争时期的老党
员给予生活补助。落实在乡老复员军人的生活补助问题。拨付1458万元,用于解决25028名在乡老复
员军人的生活困难问题。 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安排334万元,用于救助患大病的特困家庭。(李桂林
刘宗海)

【促进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 1.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建设。在预算内安排应用技术研究与开
发资金6000万元的基础上,整合全市各部门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共计7300万元,集中用于加大自主
创新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4个方面,极大调动了企业
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为全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
2.大力支持文化事业发展。安排资金2000万元,支持济南市歌舞剧院、儿童艺术剧院以及市博物
馆等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改造及更新。支持艺术精品的创作、生产和演出。儿童剧《宝贝儿》荣获国务
院颁发的精品工程奖。
3.重点保障对社会治安的投入。安排资金3700万元,加强基层公安装备建设,为全市180多个城市
公安派出所、农村公安派出所和区、县看守所等基层公安部门配备新警车,有效缓解了基层警车不足
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4.大力支持体育事业发展。安排资金800余万元,支持市运动员参加省二十一届运动会以及全省
首届老年人运动会;支持举办了第三届青少年运动会,有力促进了济南市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5.进一步加强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全市环境质量。从排污费收入中安排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
大气环境综合治理、水污染防治、废物回收利用等污染防治项目35个,专项补助1700万元,使空气环
境质量明显改善。水污染治理方面,重点对市区的东洛河、西洛河、工商河及北园大街以南河段进行
了截污综合治理,达到既治污又观景的生态效果。
6. 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 市财政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01亿元, 其中城市建设维护费
1.61亿元,城市建设配套费3.30亿元。重点支持建设了大纬二路、英雄山路、八一立交桥改造及城市
配套工程,提高了市区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了城市交通与车辆快速增长形成的矛盾,进一步提升了省
会城市形象。
7.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合理安排基本建设资金。2006年安排市筹基本建设支出1亿元,重点保障
了政务中心、市委党校教学综合楼,市公安、司法、武警业务用房维修改造,府学文庙、医疗卫生、
青少年宫、职业教育、体育等社会公共事业项目的建设,促进了济南市公共事业的发展和综合服务功
能的优化。安排综合信息网建设资金500万元(连续5年累计2500万元),建立了济南市公用信息平台,
已有311个部门接入平台,实现了“一个平台多个系统,一个系统多种应用”,为市级党政机关实现
信息资源共享、全面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李桂林 刘宗海)

【扎实推进各项财政改革】 1.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自身财力达不到5亿元
的贫困县,建立县乡转移支付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制定对乡镇机构改革、产粮大县、财政困难乡
镇税收超任务增长、县(市)区税收超平均增幅、乡镇投融资发展中小企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财政困难乡镇区域的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财政困难乡镇归还逾期国际金融借款、农村基金会借款
等7项激励政策。全年共对县区转移支付资金8.5亿元,比上年增加1.5亿元,增长21.4%,是历年来增
加最多的一年,进一步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保障了基层政权的顺利运转,促进了县域经济发
展。
2.扎实推进收支分类改革,全面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根据2007年1月1日起全国统一实施政府收支
分类改革的总体要求,加大收支分类改革工作力度。加强对各级财政系统和财会人员的培训。举办了
3期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培训班,参训人员600余人。通过培训,使参训人员全面了解改革内容,准确掌
握新旧科目体系衔接等有关具体操作方法,为改革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做好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
数据的转换工作。在保持原编报口径不变的基础上,对收入项目按新科目进行统一归类,支出项目按
支出功能和经济分类进行拆分或合并,将收支预算执行数按新科目进行转换,收支总数与按旧科目编
制预算保持一致,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3. 推进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政府投融资管理模式。①新的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高效
平稳运行。按照市政府投融资管理领导小组确定的项目建设规模和进度安排,共投放资金36亿元,保
证了北园大街、奥体中心、省道103、国道104等市重点工程和各片区项目建设资金及时到位。截至年
底,申请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的11个项目全部达到总行核准要求,其中历城唐冶新城、市中九曲片区和
长清富美科技3个项目共18亿贷款已通过核准并实现资金发放。同时,争取到浦发银行10亿元授信额
度,先期5亿元已在北园大街迁建工程上投入使用。积极协调银行简化支付程序,加快资金支付速度,
资金支用率由2005年末的73.34%提高到2006年末的93.10%,提高了19.76个百分点,全年节约资金过亿
元。②政府投融资运行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度不断提高。制定《济南市政府投融资计划
管理办法》、《济南市政府投融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和《济南市政府投融资资产管理办法》,
使政府投融资计划管理、建设项目审计监督、资产管理做到有章可循。同时,建立政府投融资统一会
计核算体系。构建济南市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产出资产统计评价体系,全面反映政府投融资投入形成的
固定资产、储备土地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债务情况,为科学评价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方面的绩效提
供依据,2007年1月将正式起用该系统。③政府债务风险得到控制和化解。为切实加强债务风险防控
工作,严格资金投放,压缩一般需求,确保重点支出,将政府城建债务规模始终控制在合理范围,确
保2006年债务总量不超过150亿元;老债务逐步得到化解,2006年全年归还银行贷款本息21.88亿元。
4.初步形成了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监管运行的新机制。①资产监管体制得到初步理顺。对不同性质
的行政事业国有资产采取不同的集中统一监管模式,使资产管理责任更加明确,目标更加科学。对行
政机关、具有行政职能的全额事业单位占有的非经营资产集中统一委托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管理;对教
育、卫生、园林等占有的公益性资产委托各主管部门管理;对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及主要以经营
为目的的事业单位占有的经营性资产,通过资产的调整由非经营性转为经营性的资产,集中统一授权
相关部门经营。年内已将98户市级行政机关、具有行政职能全额事业单位的不动产,划归行管局集中
统一管理。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完善。结合全市实际,出台《济南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
资产管理办法》及与之相配套的《济南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等5个文件,
建立中介机构备选库、专家库,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等行为,为行政事业单位资
产的整合、调整、处置和保值增值提供了制度保障,促进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③加强资产处置监管,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审批资产处置事项时,严格按程序办事,有效防止了国有资产的随意处置、低
价买卖和处置过程中暗箱操作等现象,确保实现了国有资产价值最大化。
5.大力支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按照“明确责任,分级负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
保障水平”的原则,确定了以下4项改革内容:①全部免除农村学生杂费。②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
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将济南市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分别由40元、30元提高到65元、45元。
③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④按照“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将农
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全额纳入县财政预算,统一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工资标准,确保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
同级公务员的工资水平。(李桂林 刘宗海)

【强化监督完善制度】 1.全面落实财政行政执法责任制。为推动市财政局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
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4次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和行政审批事项,取得了较好成效。汇
编《济南市财政局行政执法依据》(修订本),包括行政执法主体、行政执法依据、行政许可、行政
处罚、行政裁决、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确认、行政给付、其他具体行政行为等10类内容,涉及
行政执法依据88项、具体行政行为266项。并对该局1995年至2005年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共清理
各类文件762件(其中规范性文件12件)。
2.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把监督寓于服务之中。以规范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为重点,对全
市106户(占全市1/3)收费单位进行了抽查,有73个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违规问题。共查出违规违纪
资金1.5亿元。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未按照规定上缴的有10个单位,金额6551.5万元;国有资源有偿
使用收入未按规定上缴的有9个单位,金额4807万元;固定资产出租、变价收入以及捐赠收入未按规
定上缴的有43个单位,金额1164万元;事业单位的培训、咨询服务费收入等未按规定上缴的25个单位,
金额达3112.9万元。对检查有违规行为的单位,按归属关系交到各业务处室进行催收处理,确保应缴
未缴的非税收入追缴入库。
3.规范财经秩序,积极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根据财政部、省财政厅关于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
要求,结合全市实际,对市直有关单位进行了调账检查,共查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
利润6项会计要素不实的金额为1.67亿元。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进一步完善内部控
制制度,全市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已基本达到要求。
4.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对财政支出的监督。根据财政监督计划,对全市22个单位开展
行政事业单位执行财经法规情况的检查。查出未按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上缴财政专户资金3385万元,
按规定进行了认真处理。为保障专项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开展财政专项资金检查。对上
年度福彩收入、体彩收入、排污环保、贸易服务业发展、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黄河滩区防洪安全6项
财政专项经费6283万元,县区自筹的村村通自来水经费3882万元,进行了逐项检查。
5.强化管理,规范运作,政府采购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实际完成采购金额11.93亿元,增加3.94
亿元;比政府采购预算13.60亿元,节约资金1.66亿元,资金节支率为12.25%,其中市本级完成采购金
额2.58亿元,比政府采购预算2.91亿元,节约资金3216万元,资金节支率11.05%。
6.积极开展评审工作。依据财政职能,对《济南市引黄供水水厂工程的竣工财务决算》和《济南
市供水集团千佛山加压站工程竣工决算》进行了评审。拓宽评审范围,积极开展专项资金评审工作,
完成了济南市住房信息调查专项经费、经十东路绿化养护管理费、济南市道路保洁专项补助、第二制
药厂供热站迁建补助等专项资金审查项目。对重点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对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迁建工程、青少年宫教学综合楼建设等5个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全年共评审各类项目93个,送
审总值9.50亿元,审定总值8.90亿元,审减值6046万元。
7.进一步完善会计事务和行政管理工作。精心组织会计从业资格注册换证工作。全市已完成注册
换证近7万人,占应注册换证会计人员总数的81%左右。扎实做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对全市申请
承办2006年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23家培训机构和授课教师资质进行了认真评估、审核、确认、登记,
并在市财政公众网上予以公告。市直共计组织培训会计人员1.5万人,各县区基本完成了继续教育培训
工作。认真组织2006年度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工作。全市报名参考人数19298人,参考率为90%,合格率为
60%。(李桂林 刘宗海)

【财源结构分析】2006年,全市财源结构呈现出地域、地方财政总量持续增长,增速加快,主要税种
收入稳定增加的特点。全市地域财政收入463.4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8%,增收82.58亿元。地域财政
收入占生产总值的21.21%,比上年提高0.91个百分点。
在地域财政收入中,中央级收入150.13亿元,增收18.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7%,占地域财政收
入的32.39%;省级收入150.32亿元,增收32.28亿元,比上年增长27.35%,占地域财政收入的32.43%;
市及市以下地方财政收入(国库数,包括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养路费和土地出让收入等)163.03亿元,
比上年增长24.65%。
按三次产业贡献能力划分,第一产业提供的收入为2.44亿元,比上年下降18.12%;第二产业提供
的收入为254.78亿元,比上年增长21.98%;第三产业提供的收入为206.26亿元,比上年增长22%。(迟
志刚)

【政府资金集中结算】 2006年,济南市政府资金结算中心共为288个结算单位设立会计账套458个,编
制会计报表13545份,受理资金结算业务10.87万笔,审核原始凭证119.58万张,核算资金111.46亿元,
事前纠正单位不规范会计事项1684笔、1.05亿元,提示不合理会计事项174笔、4.16亿元,拒付违规开
支事项16笔、3731.8万元。全年公用经费支出总额5.47亿元,同比减少1300万元,减幅2.32%。全年供
应办公用品和低值易耗品5000余种,供应金额2960万元,供应量较上年增加近一倍。
深化政府资金管理制度改革,专项资金纳入集中结算。根据《中共济南市委办公厅、济南市人民
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政府资金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自9月1日起,除财政部门直接支付给个人
的工资外,市本级财政资金全部实行集中结算,由结算中心按项目逐笔监督使用。为做好专项资金集
中结算,依据《关于济南市政府资金结算中心机构编制调整的批复》,结算中心增设专项资金管理处,
专门承担专项资金的结算和会计核算;制定《济南市市本级专项资金集中结算管理暂行办法》等内部
工作程序和业务操作流程,对不同性质的资金采取不同的监督管理方式。截至年底,除交通局外,专
项资金全部纳入结算中心监督范围,市直部门管理的6.98亿元资金,在审计的基础上,会计财务移交
结算中心,实行了集中结算统一核算。对按规定不实行集中结算的事业单位,实行背书账户管理,逐
笔监督支付的方式,共为这些单位开设背书账户66个,监督支付资金1.16亿元,对1项不符合规定的
支出拒付595万元;对按规定不纳入结算中心管理的中央、省级单位、部队、企业等非领拨单位使用
的补助、奖励性专项资金,实行登记确认管理,由用款单位负责按规定使用资金,年内结算中心共登
记确认此类单位421个,资金3.92亿元。
推广公务卡结算,利用现代化结算工具加强监督力度。通过与银行、结算单位座谈,了解有关情
况,分析公务卡结算与集中结算相结合的具体措施,编写了《公务卡结算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公
务卡结算方式:单位原先使用现金或支票支付的办公用品采购、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培训费、
修理费等公务支出,先以个人卡支付,报销时凭单据由单位卡通过单位专属的POS机向个人卡划转公
务开支的资金,单位向结算中心报账时再由基本存款账户补足单位卡资金。公务卡结算减少了现金使
用,每笔支出都有明确信息记载,公务支出更透明化,有利于加强监督。为保证公务卡结算推广工作
积极稳妥地开展,结算中心首先在市政府办公厅和交警支队试点,年内累计办理个人卡1000多张。
进一步加强办公用品超市管理,做好办公用品供应工作。一是根据《关于济南市政府资金结算中
心机构编制调整的批复》,成立了超市管理处。二是与财政部门共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超市的供应
范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外、单价两千元以下的办公用品由超市集中采购供应。三是修订完善办公
用品超市管理制度,编写了《关于加强超市办公用品管理工作的通知》、《济南市政府资金结算中心
办公用品超市管理制度(试行)》、《办公用品超市财务管理制度》、《超市管理处内部控制制度》、
《办公用品供应商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等管理制度,细化超市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对供应商的
考核更加正规、严格。年内对达不到超市准入标准或商品质量、价格不符合要求的2个供应商进行了
清退。继续贯彻特殊事项审议制度,及时解决集中结算工作中遇到的特殊问题。年内特殊事项审议小
组会议共召开4次,审议特殊事项9项,为政府资金管理制度改革顺利进行起到了推动作用。一是新建
单位实行集中结算制度,全年共有23个单位按要求实行了集中结算。二是规范文明单位、文明机关、
科学技术奖等奖金的发放,理顺了有关奖励制度与济南市分配制度改革及中央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
序要求的关系。三是研究解决了通讯费补贴和取暖补贴发放范围、标准、超标准支出审批程序等8个
方面的问题。
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提高结算工作质量。根据《关于济南市政府资金结算中心机构编制调整
的批复》,将调研监察审计处更名为监察审计处,作为专职内部审计机构,并增加4名内部审计人员。
印发《内部审计实施办法》,明确了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责、内容、方法、程序和质量控制措施,建
立了审定组审议制度和按季度滚动审核的工作制度。2006年共审计结算单位174个,审核业务23547笔,
发现问题197个,经审定组会议审议,修改业务规范20处。
积极进行人员培训和软件升级,为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做好准备。根据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时间安排,
2007年起,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一律按新科目进行。为保证新旧科目顺利过渡,结算中心编发了十
多万字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资料汇编》,收录了有关政策文件、讲解资料、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对
集中结算软件进行升级,将会计科目依据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科目设置调整为按用途和功能分类;组织
全员培训,学习有关政策文件、新旧科目对接和升级版结算软件的使用。(潘荣庆 张 瑾)

【住房公积金管理】 2006年,济南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
保持了健康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
制度覆盖面进一步拓展。全辖归集住房公积金27.78亿元,比上年增长4.9%;新增住房公积金缴交
单位542个,新增缴存职工3.03万人。截至年末, 开户单位6570个,缴存住房公积金职工85.5万人,住
房公积金制度覆盖率达到87.42%; 住房公积金余额923481.5万元, 比年初增长178258.7万元,增幅为
23.9%,列全省第一位。住房保障作用更加显著。2006年,职工个人提取住房公积金12.28亿元用于改
善住房条件。共为7075户职工家庭发放购房贷款11.45亿元,占全市个人购房贷款的比重达到20%。截至
年末,累计向28516户职工家庭发放公积金贷款36.62亿元;住房公积金贷款余额24.58亿元,比年初增加
6.3亿元,增长34.7%;为全市廉租住房建设提供资金400万元。
紧紧围绕民生问题开展工作。一是关注民生问题,适时推出新政。在支取方面,增加了享受最低
生活保障的职工、 失业或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2年以上并达到规定年龄(男性年满50周岁,女性年满
45周岁)的职工可提取住房公积金的政策,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原则。在贷款方面,提
高贷款额度,延长还款年限,降低贷款门槛,不同程度地满足了职工的购房需求。二是温馨服务,方
便职工使用。新增加深发展、民生、恒丰、润丰、华夏5家银行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委托业务,贷款
经办网点多达230多个,遍布全市。建立网站查询系统、电话语音查询系统,为缴存职工发放查询折,
截至年底,为3553 个单位45300人打印出查询折,其中2500个单位的25万人领到了查询折。实行公积
金贷款网络审批,审批时间由15天缩减为10天。
围绕职工住房公积金权益,实行规范化管理。一是完成住房公积金制度情况普查。依据统计局资
料,2006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继续对9804个单位住房公积金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普查。至此,已
连续进行了3年的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摸清了全部未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是进行公积金集中执法检查。全年有重点地检查了830个单位,并在检查中重视职工诉求,共受理
投诉141起,办结136起,办结率96%。三是规范缴交行为。按照国家要求,规范住房公积金的缴存基
数和缴交比例,并对单位多缴公积金部分进行了清退,从而使济南市住房公积金缴交完全符合了国家
要求,执行国家“限高”政策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徐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