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服务业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9&rec=82&run=13

【商贸服务业概况】2006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038.2亿元,同比增长15.6%,第三产业拉动全
市经济增长8.1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7.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8%,分别比上
年提高1.2、0.7和7.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39.3亿元,同比增长16.3%。商品销售总额
完成1855.2亿元, 同比增长16.7%。 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0.6亿元,同比增长29%,占全市的
59.1%,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全市税收的比重达到45.2%,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服务业从业人数达到151万人,比年初增加4.3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41.7%,比上年提高0.9个百
分点。
会展业持续快速发展。2006年,全市举办各种展会95个,实现营业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14.5
%;展会展位3万个,增长40%;参会参展人数达350万人次;实现成交额达550亿元;拉动相关行业
增收65亿元。会展规模、档次有了较大提高,品牌展会和专业展会成为会展业发展主流,市场化运作
更加成熟,促进了会展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济南市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的优势明显增强。在由省
贸促会和省会展业协会主办的第二届省会展行业年会上,济南市会展业获得多项殊荣。其中:2006山
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和第三届中国(济南)国际信息技术博览会荣获2006年度省会展市场政府
系列十大品牌展会;第三届中国国际家具及木工机械(北方)展览会等4个展会荣获2006年度省会展
市场非政府系列十大品牌展会;在2006年度省会展市场成长最快的6个展会中,济南市入选5个。
现代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2006年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物流企业已达1786家,物流及相关行业
实现营业收入1162亿元,实现增加值167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6.4%。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步伐加快,华东地区最大的物流基地——规划占地面积766.7公顷、总投资110亿元的山东现代国际物
流基地已开工建设。物流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国家“十五”攻关项目“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信息平
台”已建成运营,并取得良好效益。2006年市贸易服务局出台《济南市“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
划》,确定了济南市现代物流业未来五年发展的基本框架和发展重点。积极推行《物流企业分类和评
价指标》,引导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5家企业被列入全国物流企业百强,盖世物流和山东佳怡
物流分别被认定为5A级和4A级物流企业,盖家沟物流基地被命名为全国物流示范基地。重点调度的10
家物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5亿元、利税5700万元,分别增长17.9%和16.5%。
商品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12月,按照济南市新的城市规划修编的《济南市商业网点发展规
划》正式发布实施,确定了“一核两区四片四心”空间布局,有效地指导了全市网点建设。商品市场
蓬勃发展,全市商品交易市场达796个,其中过亿元市场69个,市场总占地面积达到1238万平方米,
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达到670亿元,比上年增长15%。按照规范提升、有序发展的原则,全市在建、
扩建、改建的商品交易市场19个,总投资35.86亿元,建设面积293.12万平方米。以实施全国“双百”
市场工程为契机,扎实开展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工作,七里堡蔬菜批发市场已列入商务部“双
百市场工程”,争取到商务部专项补助资金200万元,并入选全国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五十强;海鲜
大市场、堤口路果品批发市场分别入围全国水产专业批发市场十强、全国果品专业批发市场二十强。
积极推进“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开展,泉城路商业街等3条商业街、红星美凯龙等3家商场分别被评
定为省级“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示范店;章丘市汇泉路商业街等6条商业街、济阳县完美电器
商城等4家商场分别被评定为市级“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示范店。
餐饮业发展成效显著。到2006年底,全市餐饮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40.2亿元,同比增长21.8%。餐
饮住宿业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由上年的14.2%上升到14.9%, 对消费品市场的贡献率达
19.1%。国家级酒家、酒店等级评定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新增国家特级酒家6家、一级和二级酒
家8家,居全省第一,在全国同等城市领先。恢复开张了老字号餐饮企业“燕喜堂”,并将在北京开
设分店,带动了鲁菜的发扬光大。组团赴西安参加第二届中国餐饮业博览会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各类
奖项55项,受到商务部和组委会好评,为济南餐饮业赢得了殊荣。在第三届山东名小吃复评认定中,
130款小吃获“山东名小吃”称号。在“名人名家杯”济南辉煌鲁菜评定大赛中,有202款菜品(面点)
获“经典鲁菜”、“创新鲁菜”、“镇店特色菜”、“特色面点”和“最受欢迎的外来菜”奖项。在
“第二届济南名优(风味)小吃展销活动”中,参展品种近400款,累计零售额110万元,日均客流量
4万余人。积极落实六区和章丘市规划建设特色街(美食城)的工作任务,全面推进经十一路美食街、
洪楼西路美食街等“特色街”(美食城)规划建设,实施了大观园、芙蓉街等传统商贸区改造,并列
为济南市的“名城保护工程”。特别是随着晨光茶社、大观扁食楼、赵家干饭铺等老字号企业入驻大
观园,大观园已成为老字号最集中的特色商业街(区)。
居民服务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居民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1.4亿元,增长9%。在争创商
业示范社区活动中涌现出2个全国级、4个省级、10个市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1人被评为全国社区商
业“双进工程”工作先进个人。培育发展品牌龙头家庭服务业企业。全市家庭服务机构达358个,社
区服务中心(站)200余个,从业人员7万余人。培育发展阳光大姐、大家园、心连心、天地人庆典、
海右多妮妮洗衣等十多家知名度高、规模大、效益好的全国、省级品牌龙头企业,其中2家企业被评
为“全国家庭服务业先进单位” ,7家企业被评为“全国诚信经营单位”,全国优秀家政服务员已达
20人。成功承办“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年会”和城市服务业发展论坛,扩大了济南市家庭服务业在全
国的影响。积极开展家庭服务业行业培训,成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所,依托职业院校和知名企业为培训
基地,开展多形式多种类的技能培训,全年接受培训的各类家庭服务人员累计近万人次,新安置就业
7000余人。加大“农加超”、“农改超”室内副食品市场的改造建设力度,在历城区等地分别进行改
造提升试点, 召开现场会大力推广历下区室内副食品市场建设的经验, 有效地推进了“农加超”、
“农改超”副食品市场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截至年底,全市建成“农加超”、“农改超”副食品市
场8处,建成开业13个便民超市。积极引导便民连锁商业进社区。开展绿色便民早餐示范店活动,授
牌企业达到172个,早餐连锁企业5家,经营网点231个,新增绿色便民早餐店80个,全年早餐企业完
成营业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利税1013万元,同比增长20%。
商务服务业加速创新发展。楼宇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全市已拥有2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务楼宇
150多座,总经营面积近32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4000余家,涉及现代物流、信息传媒、软件制作、金
融保险、中介服务等10多个行业,并吸引了近30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地区总部入驻。这些楼宇企业年
上缴地税近5亿元,其中年税收过1000万元的有10多座,楼宇企业上缴税金已成为地方税收的重要来
源。对全市拍卖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按照《拍卖法》、《拍卖管理办法》,加强了对全市拍卖企业的
监督管理。引导流通企业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并总结推广了一批企业典型,得到商务部领导的充
分肯定。规范二手车管理工作,加强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工作的管理,联合市监察局等8部门制定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管理工作的意见》;联合市财政等部门和回收拆解公司对2003~
2005年度符合补贴标准的223辆老旧报废汽车发放补贴资金99.1万元。
流通领域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坚持对县(市)区畜禽屠宰管理工作进行年度考核,按照《济南
市生猪屠宰环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加强对生猪屠宰、肉品运输、销售、加工等环节的日
常监测,搞好元旦、春节、“五一”、国庆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期间的生猪屠宰经营秩序专项整治,
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对于可能引发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控。全力推
进“厂场配送”制度,进一步规范屠宰加工和市场交易秩序,私屠滥宰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落实商务
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和《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在全省率先实施酒类特许经营备案登记制度,
对94家企业进行了备案登记,对75家企业实行了随附单制度。落实《直销管理条例》,对17家直销企
业的网点进行了认可上报。落实《煤炭经营监管办法》,制定煤炭经营布局规划,完成对370家煤炭
经营企业的年检工作,对全市煤炭和酒类流通秩序进行了两次大检查,积极协调冬季民用煤储备供应,
得到省督察组的好评。

【贸易服务业信息化工作全面推进】一是紧密结合全市实际,建立全市贸易服务业市场动态快速反映
系统,成为商务部在全国的示范项目。二是加强商品市场运行监测体系的建设,做好重点市场运行监
测企业的网络设备维护、升级,保障了运行监测的顺利实施。贸易服务局为商务部监测的重点流通企
业达到60家,覆盖全市18个内贸行业主要业态,形成了一体化、多功能的市场运行监测信息服务网络。
三是加强上下级网络沟通和交流,对县(市)区主管部门进行网络设备更新,对信息员进行业务培训,
建成县(市)区贸易服务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了全市联网、分级维护、共同发布。四是积极推进信
息技术改造,提升重点流通企业,选择22家企业作为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重点应用企业,推
动电子数据交换、客户关系管理等信息技术在全市大型超市和商贸企业的普及应用,提高了商贸服务
业信息化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投资过千万元贸易服务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截至年底,全市贸易服务业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完工、
在建、签约、在谈建设项目共148个,总投资额435.1亿元,建设面积2278.7万平方米。其中,完工项
目55个,总投资28.4亿元,建设面积195.6万平方米;在建(新建、续建、扩建、改建)项目60个,总
投资297.6亿元,建设面积1483.3万平方米;已签约项目13个,总投资27.7亿元,建设面积190.8万平方
米;在谈项目20个,总投资81.4亿元,建设面积409万平方米。以上项目中,投资过亿元项目63个,投
资额407.2亿元,占总投资额的93.6%;吸引市以外投资金额217亿元,占总投资额的49.9%。在建项目
中,已完成投资额70.7亿元,占在建项目投资额的23.8%。

【连锁经营继续保持旺盛发展态势】2006年,全市连锁经营企业发展到70家,门店数达3300多个,销
售额达420亿元。连锁企业销售额占全市商品销售总额的比重接近50%,连锁商业所占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的比重达30%。骨干连锁企业快速扩张,重点调度的10大连锁经营企业2006年实现销售额335.6亿
元,同比增长18.5%;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三联商社、银座商城、济南华联等3家企业跨入全国连锁
百强行列。初步形成了以银座商城、大润发、市华联等为代表的零售业连锁企业集群;以金三杯、金
德利、六乃喜、净雅、顺风酒店等为骨干的餐饮业连锁集群;以阳光大姐、多妮妮等为代表的服务业
连锁企业集群;以建联、宏济堂、漱玉平民药店等为骨干的药品专卖连锁企业集群。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成效显著】自2005年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起,市贸服局在章丘、长清、历
城、济阳、商河、平阴6个县(市)区进行了试点,引导城市连锁超市向农村延伸,运用现代流通方
式, 建设改造市县两级配送中心5处、 乡镇配送站18处, 建设改造规范化日用品和农资“农家店”
1132个,营业面积8.84万平方米,覆盖6个县(市)区的1157个行政村,安置富余劳动力4120人,受益
群众达280万人,拉动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2个百分点,在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城区店为龙头、
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新型市场流通网络,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市贸
易服务局等4个单位、1家企业、5人分别被评为全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先进集体、优秀企业和先
进工作者。

【行业协会在贸易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在原有19个行业协会发展的同时,2006年济南市
又相继成立了家庭服务业协会、煤炭流通行业协会、饭店业协会,并对有关协会的成立和改组进行了
筹备,搭建起政府与企业间有效沟通的桥梁和行业相互促进发展的平台。下发《济南市贸易服务业行
业协会考核实施办法》,按照遵守法律法规好、组织机构设置好、开展业务活动好、为会员服务好、
内部制度建设好等“五好”标准,对行业协会进行考核,规范了行业协会的组织和行为。会同市总工
会在全市贸易服务业开展建功立业竞赛活动,有10个先进集体、20名先进个人被分别授予济南市“建
功立业先进集体”和“建功立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其中,2个标兵单位、2名标兵个人分别被授予
“五一”劳动奖状和“五一”劳动奖章。

【济南16家市场分别荣登山东省十大专业市场排行榜】在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山东省统计局、山
东省商会联合组织开展的2006年度“山东省十大专业商品交易市场”排序活动中,济南市有16家市场
分别荣登2006年度山东省十大专业商品交易市场排行榜。其中,济南七里堡市场、济南茶叶批发市场
荣获2006年度“山东省十大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济南海鲜大市场荣获2006年度“山东省十大水产
品交易市场”;济南堤口路果品批发市场荣获2006年度“山东省十大干鲜果品交易市场”;山东济南
维尔康肉类水产综合批发市场荣获2006年度“山东省十大粮油肉禽蛋交易市场”;济南泺口服装有限
公司、济南人防永兴商城荣获2006年度“山东省十大纺织品服装鞋帽交易市场”;山东省建材市场荣
获2006年度“山东省十大建筑材料交易市场”;山东白鹤装饰材料有限公司荣获2006年度“山东省十
大装饰材料交易市场”;山东灯具批发市场荣获2006年度“山东省十大家居交易市场”;山东华艺东
门小商品市场、济南中恒商城荣获2006年度“山东省十大小商品交易市场”;山东匡山汽车大世界荣
获2006年度“山东省十大机动车及配件交易市场”;济南科技市场、济南英雄山文化市场、山东百旺
文化市场荣获2006年度“山东省十大文化科技通讯交易市场”。
(邱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