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9&rec=76&run=13

【概况】 2006年,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以
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落实,新
农村建设取得良好开局。全年农业增加值实现145亿元,比上年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5480元,比
上年增长13.9%。有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90家,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43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55
家,全市约45%的农户纳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新发展以沼气为重点的生态家园富民户1.8万户,累
计达到5万户;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57处;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万余台。投入1.2亿元,实施产业扶贫
项目53个,实现156个村、9.4万贫困农民脱贫,脱贫人口人均增收900多元。农业综合开发实施土地治
理6200公顷,改良土壤3700公顷。实施良种工程、沃土工程、植保工程等一系列农业科技工程,良种
覆盖率达98%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30%以上,基本建立了农作物病虫害预警系统。培训
农民5万多人次。 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增支补贴1.28亿元,比上年增加
6277万元。加强对农民负担、土地承包、农村财务等农村经济经营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农村税费
改革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开展农业综合执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水生野生动物
保护等一系列活动,构建良好的农业发展环境。
1.调整农业结构,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强畜牧业,做优蔬菜
业,做大林果业,积极发展水产业。2006年,粮食总产267.9万吨,比上年增长2.8 %;农业增加值145
亿元,比上年增长6%,其中畜牧、蔬菜和林果(苗木花卉)产值占农业产值的76%。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从2003年起,全市开始实施农村道路改
造工程,共投入资金14.2亿元,至2006年末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980公里,通车率达到99.5%,村内主
要街道硬化率达到71%。2006年,市财政安排资金1000万元,继续支持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河道
治理等水利骨干工程建设;安排资金7700万元,实施农村自来水村村通工程,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达到76.5%;安排资金2090万元,支持绿色通道、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乡村绿化等工程建设,全市
新增造林合格面积1万余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5.2%。全市建设乡村“农家店”1965个,市县乡配送
中心(站)23处,扩大了农村消费市场,提高了农民消费水平。
3.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民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一是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
策,解决了农村家庭困难学生上学的问题。二是大力推行医疗保障制度。2006年,新建改建乡镇卫生
院16处,全市有293.43万人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1%,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三是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市共有3.3万人享受农村低保,低保覆盖率达到85.7%。四是规范
五保户保障制度。加快乡镇敬老院改建、扩建和新建工作,对农村五保户实现由分散供养向集中供养
的转变。全市乡镇办敬老院89处、村办23处,五保老人的供养率达到94%,集中供养率达到26.8%。五
是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特别是加强对失地农民的保障,初步建立起失地农民长久性保障
机制。六是积极推进农业保险试点,建立农业稳定发展的新型保障制度。
4.开展镇村规划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切实加强乡镇、村庄规划编制
工作。全市乡镇驻地控规覆盖率达到33.4%,有2624个村编制了村庄发展建设规划。以 “四清”(清
理粪堆、土堆、柴草堆和路障)、“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五化”(净化、硬化、
亮化、绿化、美化)为主要内容,实施了村庄整治工程。2006年,全市新建“生态家园富民户”1.8
万户,农村户用沼气发展到5万户,卫生厕所比例达到69%,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5.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农村综合改革为契机,精简乡镇机构,分流富余人员,转变政府职
能,提高服务能力。切实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积极发挥农民一事一议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
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重视加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倡导文明风尚,广大农村呈现出和谐
稳定的良好局面。
(市农办 市农业局)

【农村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6年,全市进行了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县乡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章丘、历城、长清、平阴、济阳、商河、天桥7个县
(市)区乡镇机构改革已基本结束,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正在稳步推进。
乡镇机构改革主要实现了“五个到位”:一是乡镇职能规范到位,明确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
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二是领导班子配备及交叉任职到位,将乡镇机构改革与乡镇党
委换届有机结合,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按9~12人配备,并增加了交叉任职数量。7个县(市)区乡镇党
政领导班子改革前847人,现有674人,比改革前减少173人。三是内设机构精简到位,各乡镇统一设
行政机构4个、事业机构5个,7个县(市)区乡镇内设机构比改革前减少219个,精简38.5%。四是人
事编制管理到位, 全市乡镇核定行政编制2775人, 比改革前减少301人, 精简10.8%;核定事业编制
2707人,比改革前减少2171人,精简44.6%。五是人员分流基本到位,这次改革共分流在编人员3871人,
清理清退临时工435人。通过改革初步建立了精干高效的乡镇管理体制,减少了财政供养人员。(于
刚修 刘祥军)

【提前一年完成“6521”农民增收工程和“1020”财政支农工程任务目标】 2004年,市委、市政府确
定实施“6521”农民增收工程和“1020”财政支农工程。“6521”工程即到2007年全市通过农业结构
调整,使农民人均增收600元以上;通过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
增收500元以上;通过向县域外输出劳务增收200元以上;通过落实对农民的直补减负政策增收100元
以上,确保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1020”工程即从2003年起5年内,采取10项财政支持措
施,市本级筹集20亿元资金,增加对“三农”投入。2004年到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3年呈两位数
增长,并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80元,比上年增长13.9%,提前
一年完成了“6521”农民增收工程的目标。截至2006年,4年内市级财政累计投入“三农”资金20.69
亿元,提前1年超额完成了“1020”财政支农工程的任务。(黄延仁 于刚修)

【市农业局被评为全国农业系统援藏工作先进集体】 8月份,市农业局被评为“全国农业系统援藏工
作先进集体”。济南市农业局先后有4批、5名干部和5批、150余人次农民技术员赴藏开展工作。援藏
人员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的优势,引导白朗县农牧民发展温室大棚蔬菜生产,开创了在海拔4000米以上
高原地区冬春季节收获新鲜蔬菜的先河,为藏族农牧民成功创出一条增收的好路子。先后自筹和协调
投入援藏资金100余万元,建设各类援藏农业项目20多个,培养当地农业技术人员1500余人,有力促
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徐金峰 王弘强)

【举办扶贫开发3年成果展】 10月11~12日,在省科技馆召开了以“共创宽裕新生活”为主题的全市
扶贫开发成果展览展示暨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共展览图片1000余幅、500余平方米,展示优质薄壳
核桃、富硒大葱、手工地毯等200余种特色产品,同时面向社会推出扶贫地区四荒开发、龙头企业、
观光旅游农业项目建设等招商引资项目215个。展会吸引参观人员2万余人次,达成农产品销售合同及
意向45项,金额6000余万元;签订四荒开发、农产品加工、二三产业建设等扶贫开发项目意向书41项,
意向金额达2亿余元。(徐金峰 李 建)

【农业信息四级联动网络体系初步形成】 实施农业信息扩容工程,加速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由传统农
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步伐,建成设施较为完备的网控中心,开通济南农业信息网等农业网站160多个,
市、县、镇、村四级联动贯通的网络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在10个县(市)区创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推
行“三免一赠”即免费制作、免费维护、免费培训、赠送微机一套的优惠政策,完成乡镇基层单位网
站建设110个,农民需要信息随时可以上网查询。组织市农技人员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传授上网基本
知识,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和实时农情指导,完成2000多名农村信息员培训和170个“一站通”
乡镇信息服务站注册任务。推出“农信通”农业信息短信服务平台,农民可了解最新农业科技动态和
农业技术,已发展用户近2万人,发布信息120万多万条。农民通过网络收发农产品供求信息,降低了
交易成本, 促进了农产品流通。 农产品网上交易成交金额达1000万元,信息网络应用增加农民收入
200万元以上。(马美英)

【农业机械化概况】 农机总动力430万千瓦,比上年增加3.24万千瓦;农机总值20.5亿元,比上年增
加0.7亿元;农机经营总收入20.7亿元,比上年增加1.9亿元。有大型拖拉机5604台,比上年增加696台;
小麦联合收割机3265台,比上年增加275台;玉米联合收获机489台,比上年增加193台。完成机耕面积
32.87万公顷,机播面积30.93万公顷,机收面积21.73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1.0%、2.65%、3.47%。
三夏期间,投入小麦联合收获机6200台,小麦机收面积比上年增加0.89万公顷,玉米机播面积比上年
增加近0.67万公顷;三秋期间,投入玉米联合收获机786台,玉米机收面积2.36万公顷,小麦机播面积
15.18万公顷,使夏、秋生产时间大大缩短。(刘 虹)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使更多农户获益】 落实购机补贴资金465万元,比上年增加205万元,其中中央
资金190万元、省级资金175万元、市级资金100万元。全市有221户享受到补贴,比上年增加84户。共
补贴农机具461台(套),重点补贴了大中型动力机械、玉米收获机械及秸秆综合利用机械,优化改
善了全市农机装备结构,提高了农机化装备水平。(刘 虹)

【气象事业概况】 1.决策与公共气象服务。对影响较大异常天气及在关键性农事阶段,向市委、市
政府编发《呈阅件》5期;在政务网发布“每日气象资讯”360余份。发布“重要天气预报”27期,为
糖酒交易会、煤炭交易会等重大社会活动提供气象保障专项服务7次,发布各类气象预警信号64次,
针对重大灾害天气过程举行“新闻发布会”5次,春运期间首次发布“春运期间气象服务专报”,服
务效果良好。
2.农事气象服务。夏收、夏种、夏管期间提供7天滚动天气预报和3小时精细化预报,为农民提供
及时的气象服务。建立干旱监测和影响评价业务系统,开展干旱监测和影响评价业务。完善灾情上报
体系,增强上报气象灾情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3.观测体系建设。按照《济南市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已完成50套自动站的建
设,并投入业务试运行,解决了全市中尺度天气系统监测中存在的站点资料稀疏问题,提高了精细化
预报和防灾减灾能力。按照中国气象局和省局的规划部署,章丘、济阳、平阴一般站自2007年1月1日
起调整为国家一级气象观测站,济南龟山站由基本站调整为国家二级气象观测站。2006年10月31日夜
间,各站进行业务切换试运行,运转正常。
4.济南气象网站建设。完成济南气象网站的改版升级,建成气象网站信息审核管理平台、预报
信息录入及自动入库平台; 完成气象站数据实时处理入库工作, 并将其加入到气象网站中。
(刘昕)

【开展防雷专项整治】 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的
通知》部署要求,6月初至9月底对10类重点场所(石油化工、高层建筑、电力、通信、旅游景点、学
校、商场、宾馆等)进行防雷执法检查。8月29日,按照《关于印发济南市防雷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的
通知》要求,对全市涉爆单位包括1个民爆生产企业、7个民爆经营企业进行检查,消除了防雷安全隐
患。 (刘 昕)

【人工影响天气基地建设】 年初,启动南部山区人工增雨(雪)保泉基地建设,包括济南市人工增
雨(雪)作业体系建设和济南市人工增雨(雪)预警指挥体系建设两部分;成立由现役军人、人武干
部和基干民兵86人组成的人工增雨作业队伍。在南部山区配置机动作业火箭11部。组织人工增雨(雪)
作业22次,实施火箭人工增雨(雪)作业240部次、发射增雨火箭弹968枚,高炮人工增雨(雪)作业
78门次、发射增雨高炮弹1131发。(刘 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