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世人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9&rec=172&run=13

于若木 (1919.4.15~2006.2.28)女,原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研究员,著名营养学家,老一辈无
产阶级革命家陈云的夫人。原名于陆华,曾用名于式毂。祖籍山东临淄,出生于济南。其父于明信,
字丹绂,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为民国时期山东著名教育家。于若木早年
在济南读书,1933年9月到北平投奔其兄长,先后在北平两吉女子中学、北平市立第一女子中学读初
中和高中。受进步同学影响,思想追求进步,积极参加了“一二·九” 爱国学生运动。1936年1月加
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加入新成立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担任分队长。同年9月,加入中国
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后,与一批平津流亡学生回到济南。当年10月,经中共济南市委介绍,
奔赴延安,被分配在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1月,被派送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同年3月,与时任中共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的陈云结为伴侣。不久转到马列学院学习,其间,参加整风运动,
并随学院实习团到陕甘宁边区实习, 任小组长兼团支部组织干事, 被评为“生产中的模范妇女”。
1943年12月,调任西北财经办事处机要秘书,协助丈夫陈云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党中央开辟
东北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于1945年10月随陈云开赴东北,辗转于临江、通化、朝鲜平壤、哈尔滨等地。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后,到达沈阳。1949年5月,随陈云进入北平。
新中国成立前夕,于若木调任铁道部编译室俄文译员。1950年5月,调中央财经委员会专家联络
室从事翻译工作。1952年12月,到北京俄语专修学校(1955年9月改称北京俄语学院)进修俄语。1957
年9月进修结束后, 被分配至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资料室工作, 负责编辑机关刊物《科技动态》 。
1958年10月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与国家技术委员会合并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后, 负责编辑机关报
《创造与发明》。1960年10月调国家科委政策研究室工作,负责了解掌握科技单位的工作动态,并编
辑《科学试验研究动态》刊物。不久抽调到国家科委长远规划办公室工作。在国家科委工作期间,逐
渐对科学技术和学术研究产生兴趣,为以后从事营养学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961年底,调中共中
央办公厅担任陈云秘书,在工作和生活上对当时身体状况欠佳的陈云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
并及时反映基层群众的生活情况和科学家对解决干部群众营养不良问题的建议。1964年12月,调中国
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作,任该所下属的香山植物园党总支书记。1975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巡视室巡视
员。1977年1月任中科院政治部审干办公室主任。1979年9月调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办公室主任。
1981年1月, 于若木调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科技组顾问。 在调研过程中,先后撰写和发表
《食用菌生产大有可为》、《营养——关系人民体质的大事》等文章,引起较大反响。此后,她围绕
着改善人民群众的营养卫生状况这一重大课题,深入开展了营养学这一新兴学科的研究,积极进行大
范围的营养普查、地方病的调查和防治、儿童营养食品的配方研究以及对成年人每天的营养需要提出
推荐标准等,先后撰写了《关心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当代人的天职》、《全社会都来关心学生的营养》、
《于若木论学生营养》等文章和书籍,并成立“若木营养研究中心”,专门从事学生营养研究工作。
1986年先后被聘为中国营养学会荣誉理事、微量元素与健康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顾问等。
1987年7月被评为研究员。1989年1月,发起成立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在她的倡议下,国家有关部门
先后启动了“护苗系统工程” 、 “大豆行动计划”和“学生饮用奶计划”,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
1999年,出版营养学专著《于若木文集》。是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2006年2月28日在北京逝
世。 (史 之)

杜照宇 (1972.11~2006.7.26)男,驻黎巴嫩联合国中国军事观察员,中校军衔。济南市人。自幼
在济南上小学。1984年小学毕业后升入济南第七中学,1990年7月在该校高中毕业,当年考入中国人
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1994年7月本科毕业后,在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1997年7月,
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参谋、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武官秘书。2005
年12月, 被派往中东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执行维和任务,在黎巴嫩任联合国军事观察员。2006年7月
26日零时30分(当地时间7月25日晚7时30分),以色列军队对黎巴嫩南部希亚姆镇进行空袭,杜照宇
所在的联合国观察哨所遭袭,杜照宇不幸遇难。同时遇难的还有来自芬兰、奥地利、加拿大的3名联
合国军事观察员。事件发生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及安理会谴责以色列暴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指
示中国有关部门谴责这一袭击维和人员的行径,转达他对遇难者的深切哀悼和对遇难者亲属的诚挚慰
问。2006年8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召开大会,给杜照宇烈士追记一等功。 (史 之)

武中奇 (1907.9.20~2006.3.29)男,原济南市抗日民主政府办事处主任兼历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县
长,著名书法家。济南市长清区崮山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代跟随父母到济南谋生,
在一家印刷厂当童工。30年代初应聘为泰安武训学校书法金石教员,任教两年余回济南。1936年初,
遭敌破坏后重建不久的中共山东省委机关设在其家。同年,由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介绍,加入中国
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山东省委撤至泰安。1938年1月,参加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历
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四支队排长、中队长、营长、特务大队长,九支队团长,曾指挥部队用步枪击落日
军飞机一架。1941年入中共山东分局党校第二期培训班学习。1943年6月中共山东分局决定重建中共
济南工委并建立济南市抗日民主政府办事处,武中奇被派遣担任济南工委委员、济南市抗日民主政府
办事处主任。1944年9月兼任历城县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1945年8月济南市抗日民主政府办事处撤
销,成立济南市民主政府,武中奇任市政府秘书长。同年11月,调至联合国救济署山东解放区救济分
会,负责该分会的日常工作。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南下干部纵队参谋长,参加接管上海的工作,任上
海市人民政府秘书科科长。50年代初,先后任上海提篮桥监狱典狱长、治淮劳动纵队司令员。“三反”
运动中遭诬陷受到错误处分,于1954年秋被派至南京江苏省劳改局工作。1959年任南京钟表厂厂长,
1963年调任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冲击,1970年被诬为“五一六反
革命分子”,身陷囹圄。1973年春被平反结束关押。1979年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1980年又担任江
苏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生前任江苏省文联顾问、江苏
省书法家协会顾问。
武中奇自幼嗜好书法,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以及身陷逆境之中,一
生研习书法不辍。其书法上追秦汉,兼攻金石,取唐碑风骨、魏晋风韵,博采众长,形成既凝重、雄
浑、苍劲,又灵韵飞动的独特艺术风格,被誉为“武体”。1980年以来,先后在济南、南京、北京等
地举办“武中奇书法展览”,两次率中国书法家代表团出访日本。作品被国内外数百家博物馆、美术
馆、陈列馆收藏、展出。1985年和1987年,先后两次将数百幅书画作品捐赠给济南市人民政府。济南
市人民政府择五龙潭畔辟建“武中奇书法篆刻作品展览馆” , 将其作品收藏、陈列于馆中。出版有
《武中奇书法选集》 、《武中奇书法选萃》等多种书法作品集。2006年3月29日在南京逝世。
(史之)

孟 涛 (1947.6~2006.2)男,山东章丘人。在职大学学历。1964年9月参加工作,1997年2月加
入中国民主促进会。
1964年9月至1975年8月为济南市历城县北园公社张庄下乡知青,1975年8月至1976年7月任北园公
社药山管理区技术员。1976年7月至1979年10月任历城县建筑安装公司四队技术员,1979年10月至1987
年1月任公司副经理(其间于1980年9月至1985年12月在同济大学函授本科班结构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
专业学习)。1987年1月至1989年3月任济南市工程质量监督站历城分站站长兼历城区建委基建管理科科
长,1989年3月至1991年6月任济南市历城区城建开发公司副经理,1991年6月至1993年2月任济南市历
城区建委总工程师、城建开发公司副经理,1993年2月至1995年11月任济南市历城区建委副主任、总工
程师。1995年11月至1997年1月任济南市历城区副区长,1997年1月至5月任济南市历城区副区长、民进
济南市委副主委,1997年5月至2003年1月任济南市历城区副区长,民进中央委员、山东省委副主委、
济南市委主委,2003年1月至2月任济南市历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中央委员、山东省委副主委、
济南市委主委。2003年2月任济南市政协副主席,历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中央委员、山东省
委副主委、济南市委主委。曾当选山东省第九届、十届人大代表,济南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济南市
九届政协委员、十届政协常委。2006年2月5日在济南病故。 (市委组织部)

饶守坤 (1915.9.30~2006.9.14)男,中共中央原顾问委员会委员,济南军区原司令员。 江
西德兴人。193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
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七军团第十军五十六团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
二、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和贵溪县上岗岭、江西浒湾、甘溪镇、建宁县城、金溪、黎川、黄
陂、保卫大安街等战役战斗。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历任闽北独立师第二团团长、闽东北军分区司令
员,参加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第三支队五团团长,军部教导大队大队长,
江北指挥部特务营营长兼政治委员,第五支队八团副团长、十五团团长,第二师五旅十三团团长,淮
南军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率部开辟了淮宝、泗五灵风等抗日根据地,参加了淮北地区反“扫荡”
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苏中军区独立旅副旅长、旅长,华东野战军第六师十八旅旅长、第六纵队
十八师师长、渡江先遣纵队副司令员兼第七支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三十军副军长。率部参加了苏中、
涟水、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海军
第七舰队司令员,吴淞要塞区司令员,海军淞沪基地司令员,军事学院海军系高级速成班二期学员兼
主任。1958年起历任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国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长。1975年8月任北海
舰队司令员。1980年1月至1985年6月,任济南军区司令员。1985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增
选、1987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
将军衔。 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6年9月
14日在济南逝世。 (史 之)

徐 诚 (1918.2.10~2006.3.24) 男, 济南钢铁总公司离休干部、 老红军。山东省郯城县人。
1932年8月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先后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历任山东纵队政治部组织部巡视员,鲁南特委秘书处文书,鲁南四地委秘书处秘书长,鲁南区党委秘
书处秘书、调研室调研员,中共临西县苍山中心党支部书记,鲁南区党委调研室调研员,邹县六区区
委书记,鲁南区党委土改工作团工作员,白彦县白彦区区委书记,白彦县委宣传部部长兼代理县长、
县委副书记兼县长,尼山地委党校主任,腾县专区干校主任,腾县铜北土改大队主任,华山县委副书
记兼组织部部长,山东省人事厅(局)三处副处长,山东省监察厅财粮商业处处长,山东省监察厅整
风办公室主任、事务局办公室主任,济南生建钢铁厂党委副书记、政治委员,济南第二钢铁厂革委会
副主任等职。1975年12月离职休养。2006年3月24日在济南病逝。(王 炜)

蒋维崧 (1915.11~2006.7.25)男,字峻斋,山东大学教授、特聘博士生导师,著名汉语言文字学
家、书法篆刻家。江苏常州人。自幼受家庭熏陶,对文史、金石、书画产生浓厚兴趣。青少年时代,
随父辗转于南昌、北京、苏州、南京等地,读完中小学。1935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1938年毕
业。历任重庆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中央大学助教,广西大学讲师,后到昆明中央银行任职。建国后转
入上海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工作,1953年调至北京国家高等教育部任秘书。1955年调入山东大学,
历任中文系副教授、教授,并曾任山东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校文史哲研究所副所长。1956年加入九三
学社。曾兼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学术委员、《汉语大词典》副主编、《文史哲》
编委、山东省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西泠印社社员等。生
前兼任中国艺术研究所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省文史馆馆员、
西泠印社顾问。
蒋维崧对汉字研究有深厚的造诣,先后出版专著《汉字浅说》、《汉字》,发表《简化汉字建立
汉字字形的规范》、《由隶变问题谈到汉字研究的途径和方法》、《关于利用形声原则简化汉字的问
题》等主要论文。1975年起,主持《汉语大词典》山东编写组工作长达十年之久,并任《汉语大词典》
副主编,为该词典的编纂出版作出重要贡献。在教学、文字研究的同时,又精于书法篆刻艺术。在中
央大学求学期间,得到在学校艺术系执教的篆刻大师乔大壮的亲授,成为乔大壮篆刻艺术的传人。后
又经乔大壮介绍,得到书法名家沈尹默的指教。20世纪40年代,蒋维崧便以书法篆刻蜚声艺林,博得
章士钊、徐悲鸿等人的赞赏。他在书法篆刻艺术创作道路上执着探索、追求70余年,成就斐然。其篆
刻师承乔大壮,熔秦铸汉,广纳博采,执正驭奇,形成严谨、高雅、精巧、含蓄的艺术风格。其书法
诸体皆精,尤以行草和金文享誉海内外。其行草近师沈尹默,远法二王,布局谨严,清峻高雅。其金
文既静穆、凝重,又有活泼、流动的韵味,以特有的风格独步当代书坛。先后结集出版《蒋维崧印存》、
《蒋维崧临商周金文》 、《蒋维崧书迹》、《蒋维崧书法集》等。2006年7月15日在济南逝世。(史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