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8&rec=24&run=13

人事管理概况

2005年,济南市人事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
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一流业绩、让人民满意”为目标,按照“在大局下行动、
在市场中定位、在创新中发展”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推进改革,
认真做好服务工作, 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人事局先后被授予
“省级文明机关”、“全省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引智工作先进单位”、
“全省机构编制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平安济南建设先进单位”。
1.人才资源开发。①狠抓“双引”政策的贯彻落实,增强各类人才来济创业的吸
引力。2005年先后引进外地生源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近万名,其中硕士以上600多名。
②大力实施千名海外留学人员引进计划,进一步完善“一卡通”工作机制,拓宽海外
留学人员来济创业渠道。“济南欧亚科技人才创业基地”挂牌成立,“中国济南留学
人员创业园” 的品牌效应日趋凸显,驻园企业达到110家,聚集的海外留学博士、硕
士以及其他高科技人员达到1300多人。槐荫、市中两个国家级创业园区不断发展壮大,
其中美里湖创业区已入驻留学人员企业25家。③人才市场建设卓有成效,市人才市场
全年组织人才招聘会53场、 大型人才交流会5场, 促成人才流动近20万人次。 各县
(市)区也都从各自实际出发,组织开展了人才招聘活动。网上人才市场迅速发展,
“中国济南人才网”再度被评为“济南十大优秀网站”。不断完善人才市场服务功能,
外勤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人事代理单位大幅增加。④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专业
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办法,积极推进社会化进程,全面推行网络化评审,促进了科学、
公正的评价体系建设。高层次人才选拔和引智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争取到享受国务
院特殊津贴专家和引进国外智力两个国家计划单列, 去年首次申报的7名专家全部获
国务院批准, 全年执行重大引智项目和争取引智经费均在全省前列, 齐鲁软件园的
“国际合作联盟建设”项目被评为全省10大优秀引智项目。抓住省政府将卫生系列正
高职称评审管理权限下放机遇,及时组织对接,为济南市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
创造了有利条件。⑤组织专家精心编制了济南市第一个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为人才
强市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科学指导。
2.公务员管理。坚持“凡进必考”,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市直、县
乡机关招录131名国家公务员, 招考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认真抓《2001
~2005年国家公务员培训纲要》的落实,扎实开展公务员初任、任职、专业以及知识
更新培训。严格执行A、B卡制度,有效确保高层次人才的优先进入,控制了低层次人
员的无序增长。加大公务员行政效能监察力度,协同纪检监察等部门狠抓了优化环境
投诉案件的处理。初步完成市直机关和副局级以上事业单位实行公务员管理情况的摸
底工作,举办了《公务员法》骨干培训班、专题研讨班,组织开展《公务员法》电视
知识竞赛,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市)区积极组队参赛,为公务员法的实施奠定了良好
基础。
3.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围绕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
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理顺了城市规划管理、
国土资源管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和投融资体制,初步提出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
意见。下发《关于冻结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实行编制实名制。按照上级有
关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部署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济阳县试
点走在了全省前列。调整乡镇行政区划工作基本到位,全市共计撤销乡镇18个。在事
业单位改革方面,按照“理顺体制、调整布局、分类整合、优化配置”的思路,对19
个市直部门所属的26所职业学校进行了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进一步提高济南市职业教
育公共服务水平。开展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和年检工作,规范了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各
县(市)区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面也进行了
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4.军转安置与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坚持把科学安置和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四公开、一监督”考试考核安置办法,建立军转干部岗前培训、
信息管理、走访慰问制度,圆满完成了1374名军转干部的安置任务。牢固树立大局意
识,不断完善稳控工作机制,不折不扣地抓好解困政策的落实。由于市委、市政府领
导高度重视,公安、民政、财政、劳动、信访等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各县(市)区密
切配合、扎实工作,全年共协调解困资金2500多万元,平息和化解企业军转干部各类
上访、聚集活动26起,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得到了省、市领导肯定。
5.其他工作。千方百计强化措施,扩大就业渠道,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21340名毕业生走上就业岗位, 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就业任务。坚决维护人事考试
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圆满完成5.6万名考生的各类考试任务。高度重视工资福利工作,
出台了《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伤处理暂行办法》,组建了劳动能力鉴定工作
小组,工伤人员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在解决同城待遇、增加岗位津贴问题和统一
津贴补贴工作中,运作快、幅度大,激发了公务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杨洪涛)

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

2005年上半年,为切实解决济南市职业学校规模小、资源分散、专业设置重复、
条块分割、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按照市长办公会议要求,济南市成立由市委常委、
副市长郭作贵任组长,教育、人事编制、财政、劳动保障等部门参加的济南市职业教
育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人事局,具体负责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组织
实施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理顺体制,调整布局,分类整合、优化配置”
的工作思路,采取“保留”、“合并”、“撤销”等方式,对市属职业学校进行分类
整合:
1.保留的学校。济南职业学院、济南人民警察职业培训学院、济南市交通局技工
学校(济南市交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济南市体育运动学校(济南第五十中学),
其建制级别、经费类型、管理体制不变。
2.合并的学校。①济南市财经学校、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技工学校(济南市市政
公用事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并人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由市教育局管理。②济南
艺术学校与济南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合并,组建新的济南艺术学校,由市教育局管
理。③山东省济南卫生学校与济南市农业学校(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合并,组建
新的山东省济南卫生学校,由市卫生局管理;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济南市分校与
济南市农业学校分离,保留原建制级别,由市农业局管理。④济南市石油化工技工学
校、 济南市粮食技工学校(济南市商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济南市商业技工学校
(济南商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并入济南市高级技工学校。济南市高级技工学校实行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市教育局双重领导,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主的管理体制。
⑤济南市第一商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济南市第一商业技工学校、济南市商业贸易职
业中等专业学校)、济南工艺美术学校与山东省商贸学校合并,组建新的山东省商贸
学校,由历下区政府管理。上述被并人的学校,维持原经费类型不变,不再保留原名
称和建制级别。
3.撤销的学校。撤销济南市农业机械化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济南市科技职工中等
专业学校,其教职员工由主管部门负责安置。
经过整合,形成了门类齐全、专业完善、层次合理的办学格局,提高了济南市职
业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杨洪涛)

引进外国专家智力工作

坚持引智工作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的原则,紧紧围绕建设济南人才高地的
总体战略,结合市内主要产业链的特点,重点组织和支持电子软件及集成电路、机械
制造、农业科技、医药卫生、公共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等行业开展引智工作,实现了
新的突破。经多方努力,济南市被批准为“国家引智工作计划单列市”,将直接享受
省一级待遇。2005年度,全市通过各种渠道共执行引进国外专家项目50项,聘请各类
外国经济技术管理专家103人; 共执行出国培训项目7项,派出106人,并办理审核备
案75人。 2名专家获得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的“齐鲁友谊奖”称号。市外国专家局、
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章丘市人事局被授予“山东省引进国外智力工
作先进集体”,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的“软件国际合作联盟建设”重点引智项目被授
予“山东省优秀引进国外智力项目”,济南丰农有限责任公司的“引进国外圆葱高产
技术示范园”被授予“山东省十佳引智成果示范园”,历城农业科技示范中心优质草
莓标准化示范园区被批准为“省级引智成果示范园”,使济南市“省级引智成果示范
园”达到了5个。

(杨洪涛)

高层次人才选拔工作

济南市高层次人才选拔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争取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
家名额实行国家计划单列的政策。 2005年首批申报的江秀花等7名专家全部被国务院
批准,使济南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人数达到了103人。
2005年9月下旬省人事厅下发 《关于组建济南市卫生技术职务高级评审委员会并
授权正高级评审权限的通知》(鲁人字[2005]53号),正式授权市人事局组建济南市
卫生技术职务高级评审委员会,负责济南市所属卫生技术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
格的评审工作。这一授权作为省政府下放省会18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主要内容,对济
南市的专业技术人才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杨洪涛)

毕业生就业工作

强化措施,扩大就业渠道,最大限度地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2005年,共举办
100余场不同类型双选会, 开通“济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搭建信息交流平台。认
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引导和鼓励毕
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考选60名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启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帮扶”工
程, 帮助100余名贫困家庭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实现就业。加强毕业生就业实践基地建
设,建立28家实践基地,提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加强就业指导,提供亲情服务,引导
毕业生科学就业, 全年有21340名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就
业任务。

(杨洪涛)

强化措施、扩大就业渠道,最大限度地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2005年济南市共
举办100余场不同类型的大中专毕业生双向选择会议。图为大学毕业生双选会现场。

(市人事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