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事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8&rec=128&run=13

文物事业概况

文物管理。按照上级文物主管部门统一部署,组织完成了济南市第一至四批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卷·文字卷建档、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档、8处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关资料收集等工作;组织开展了23处拟推荐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
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建档、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工作;重新对济南市2004
年12月31日前由山东省、济南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公布的省、市(县)级文物
保护单位进行了全面核查、登记,并上报省文化厅,由省文化厅负责统一编制代码,
为规范管理打下了基础。组织各级文博单位完成了对馆藏文物腐蚀、损失的统计、登
记和上报工作;对全市非文物系统博物馆情况、非文物系统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文物建
档备案情况等进行了调查。对各县(市)区推荐的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实地
复查、筛选,初步拟订了上报市政府审核公布的名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子崖
遗址、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辛庄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十一五”期间“100处
国家重点大遗址保护专项”。大力推行文物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文物安全责任书》,
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文物保护网络。长清区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的通知》,要求有关部门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责任制,
注重做好工程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争创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长清区文物部门针
对全区文物数量多、分布广、管理难度大等特点,积极开拓工作思路,大力发展义务
文保员和文保队, 发动社会力量保护文物,目前已发展义务文保员117名,义务文物
保护队3支。 2005年,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评选表彰活
动中,长清区被评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章丘市文物行政部门依照法律程序,
对章丘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曹范乡白云寺、埠村镇大冶清真寺、官庄乡朱家峪文昌阁等
古建筑维修项目进行了审批。章丘市文管所自2004年11月始至2005年10月底,对全市
22个乡镇、 办事处的不可移动文物情况进行了复查与调查,实地调查文物点达300余
个, 摸清了原有15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的现存状况;对复查与调查中发现的文物线索
进行登记、复核,建立了基础档案;对文祖镇、官庄乡等11个乡镇的40余处古建筑等
不可移动文物逐个进行核查,在此基础上拟定了报请章丘市政府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
名单。2005年7月6日章丘市政府将25处不可移动文物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章丘市博
物馆对馆藏文物重新进行清点核查,建立新的文物总账、分类账,将近几年来已收入
馆藏但仍没有编号的文物登记入册,规范了馆藏文物的管理。同时,对破损、锈蚀严
重的90余件洛庄汉墓出土的青铜器、64件馆藏铁器进行除锈和封护处理。平阴县文化
体育局4~6月集中力量对全县范围内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一次安全大检查。并与各
乡镇、文物保护单位所在的行政村或文物使用单位分别签订了《文物安全保护责任书》,
层层落实文物安全保护责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县、乡(镇)、村三级文物保护网
络。槐荫区、历城区、济阳县、商河县等文物行政部门亦按照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对
辖区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安全情况等进行了全面检查,督促有关责任单位依法加强保护
工作。
考古发掘。 7~11月,市考古研究所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马安遗址进行了第二次
发掘,主要发现有墓葬、灰坑、房址、战国陶窑、岳石文化台基等遗迹,出土有陶、
石、骨、铜、铁器等文物。对商河县梁家村附近沙河故道汉墓群、市中区郎茂山路32
号元代家族墓地、历城区七里河汉墓群、长清经济开发区宋代墓群、解放路战国墓等
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历城区孙村镇卢家寨发现商代晚期窑址,窑室直径为2.3~2.5米,
经清理发现50余件陶鬲,其中半数为半成品。配合济(南)-菏(泽)高速公路建设
工程,对长清区孝里镇张营遗址、广里店宋—明时期的古墓葬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抢救
性发掘。配合珍珠泉宾馆对清巡抚院署大堂维修工程,清理了施工中发现的清巡抚院
署后殿遗址。历城区博物馆对仲宫镇王府村附近发现的明清时期寺院建筑基址进行了
清理,表彰了王府村村委会主动保护文物、上缴文物的行为,并给予物质奖励。长清
区文管所配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发现的孝里镇大街遗址等进
行了调查与发掘,清理了孝里镇胡林土场、大学路配套工程中发现的几座墓葬。章丘
市文管所配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河遗址进行了调查、
勘探,进一步摸清了遗址的范围。另外,章丘市文管所清理了绣惠镇女郎山东麓、章
丘市公安局办公楼建筑工地发现的两座清代石室墓,将81块石刻编号,移至章丘市博
物馆保存。 平阴县文管所配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济(南)-菏(泽)高速公路
建设工程在平阴县辖区内的18个取土场逐一进行了调查、勘探,对在取土过程中发现
地下文物不报告、破坏文物事件进行了严肃查处。3月下旬至4月底,山东省文物考古
研究所对济(南)-菏(泽)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涉及到的平阴县安城乡北安故城遗址、
孝直镇张沟村春秋战国时期古墓群进行了抢救发掘,发掘面积近4000平方米,共清理
出200余座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 平阴县老年公寓建设工地发现一座壁画墓,平面呈
圆形,墓门南向,单室穹隆顶,内径约2.4米,高3余米;门右侧石壁上有墨书“大定
拾贰年玖月拾伍日工毕记耳”,为金代大定年间的砖室墓,已被盗,墓室内仅散存部
分棺木、骨架,未有随葬品。该墓葬部分建筑构件被移置平阴县博物馆保存。济阳县
博物馆配合青(岛)银(川)高速公路济南段建设,清理了崔寨镇史家呜发现的“苏
氏先茔”清代墓。
文物维修。9月10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府学文庙大成殿维修工程正式启动。
该工程受到省、市有关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强烈关注,市长鲍志强和相关部门领导多
次亲临工地参观指导。历时两个月,维修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题壁堂的大门、二门及
抄手游廊。清理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长春观丘子洞洞口,完成了丘子洞罩亭的修建工
程。对督城隍庙附近发现的石碑进行了抢救保护。配合纬六路拓宽改造工程,对纬六
路两侧的建筑情况进行了调查,协助有关部门开展纬六路27号“山东丰大银号”的整
体平移工程。华阳宫一宫门占地2900余平方米,经协商山东化工厂同意将一宫门的土
地移交市文物管理局管理使用,双方于4月6日签订了《华阳宫一宫门古建筑遗址土地
移交协议书》,目前土地使用权证正在办理中。对历下区姚家镇三圣殿、长清区方峪
古村落、长清区马山道教名山、归德镇学城遗址、章丘祖营坞古窑址和古村落、经二
路部分近现代建筑、小兴隆街34号、小清河北路五柳闸与黄河大坝发现的镇水兽、泺
口赵庄出土的齐国刀币等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保护意见。平阴县博物馆自筹资金,
维修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平阴县学文庙大成殿月台和濒临倒塌的三代宫,重新油漆粉
刷了大成殿、大成门、乡贤祠、县学文庙的院墙等;并委托山东省文物保护中心帮助
制定县学文庙维修保护方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岩寺“古建筑安全消防方案”
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文物保护‘十一五’专项规划及项目库”中。
文物收缴、征集。平阴县文管所与当地公安部门合作,将倒卖汉画像石的孔村镇
合楼村一村民抓获, 从其家中搜出3块画像石及众多瓷器、砂壶、字画、铜钱等,公
安部门没收了其中部分文物(3块画像石、1个陶罐、2个瓷罐、2个瓷盘、15个铜带钩),
将犯罪嫌疑人拘押审讯。济阳县博物馆对全县文物进行普查,并征集清代至建国初年
的地契、房契29件,印花税票5件,汉代石刻1块。商河县文管所追缴汉代陶马1件。
展览陈列。市博物馆先后主办、承办、协办了《古砚珍藏展》、《鸡年·吉联·
吉祥——迎新春馆店珍藏对联展》、《珍贵文物元代木雕力士像特展》、《山东文博
迎春书画展》、《滕长富红色文献收藏展》、《让历史告诉未来——纪念中国人民抗
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图片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书画展》、《走进侏罗纪·大型活体恐龙展》、《奇妙的
昆虫展》、《共和国开国元勋珍邮鉴赏》、《野生鸟类科普展》、《丛耸国画展》、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毕业生作品展》等近20个不同类型的陈列展览。2005年,济
南市博物馆被山东省委宣传部公布为第三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继2004年在全市
率先推出对大、中、小学生及未成年人一律实行免票等优惠举措后,2005年市博物馆
仍坚持降低门槛的优惠措施, 全年共接待中外观众6万余人次,其中三分之二是免票
的观众群,扩大了博物馆的对外宣传。2005年底,市博物馆与市电视台少儿频道签订
合作协议,加入少儿频道小记者团活动基地,并达成多项合作意向,进行优势互补,
共同推进宣传工作的开展。历城区博物馆坚持常年向青少年免费开放,全年接待师生
3000多人次。长清区博物馆坚持常年举办《双乳山西汉济北王陵出土文物精品展》,
其中部分精品文物赴美国展出;配合长清新区建设,举办了《古老文明璀璨辉煌——
长清文物通史展》等,被长清区政府定为“走进长清观光游”的第一站。章丘市博物
馆《洛庄汉王陵文物精品展》 常年向社会开放, 全年接待各级参观者34批(次)、
670余人。
文物商业。 市文物店全年销售收入997万元,利用商业手段收购各类文物艺术品
260余件, 超额完成全年目标收购任务。收购的辽金时期金瓶、金碗和新石器时代至
商周时期的几十件精美玉器具有极高价值。 全年上缴各种税金50多万元,人均创税1
万多元,税后利润约5万元。

(于茸)

辖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立记录档案

国家文物局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备案工作列为2002~2005年的中心
基础工作之一。为逐步建立、完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确保建
档工作的顺利进行, 国家文物局发布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工作规范
(试行)》,并印发了与之相配套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著录说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卷盒、卷内表格、专用纸规范》等。济南市现有第
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 即西河遗址、汉济北王墓、齐长城(济南段),按
照国家文物局统一部署,市文化局抽调专人负责,广泛搜集资料、拍摄照片等,较好
地完成了这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的著录、建立等任务。

(于茸)

重新核查登记辖区内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按照国家文物局《关于开展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代码编制工作和重新制作第一
至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主卷·文字卷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对济南
市2004年12月31日前由山东省、济南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公布的省、市、县级
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全面核查、登记,并上报省文化厅,由其负责统一编制代码。原
济南市各县(市)区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中存在着一处文物保护单位先后被公布两次、
一处古文化遗址因横跨两个乡镇而被公布为两处古遗址等问题,给县(市)区级文物
保护单位的数字统计工作造成了障碍,此次核查、登记彻底解决了这些问题。

(于茸)

章丘市公布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章丘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文祖镇玄帝阁、刁镇孟
氏故居、官庄乡朱家峪部分传统民居等25处不可移动文物列为章丘市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章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于2005年7月6日印发了《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的通知》,要求章丘市文化体育局按照《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尽快与有关乡、
镇划出这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设立保护标志、签定保护责任书,切实做好文
物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

(于茸)

济南府学文庙大成殿维修工程启动

该工程是济南市十大文物保护工程重要项目之一,受到省、市有关领导及社会各
界的强烈关注。自2004年以来,市文化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先后完成了《济南府
学文庙地区保护整治规划方案》、《济南府学文庙修缮保护方案》、《济南府学文庙
修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济南府学文庙地区保护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开展了大成门维修加固、大成殿维修前期准备等工作。为保证维修工程的顺利实施,
2005年8月, 市文化局(文物事业管理局)成立了府学文庙维修保护工程领导小组,
下设府学文庙维修保护工程指挥部,具体负责施工现场与维修工程相关的各项工作,
委托市考古研究所承担府学文庙维修保护工程的日常技术监督、 协调等工作。9月10
日,维修工程正式启动。至年底,完成的施工任务有:大成殿大门木构架维修和加固,
墙体的铲除和修补,屋面木基层的更换和铺抹灰背;将大成殿梁、架、柱等拆卸、落
架完毕,完成了新抬升基础的灰土夯填,料石磉墩的砌筑,柱础的重新归位安放等;
预先定做了屋顶瓦件、特殊的青砖、大尺寸青石和部分木料。

(于茸)

举办《古砚珍藏展》

新年伊始,市博物馆向社会推出《古砚珍藏展》,共展出45方古砚,均为市博物
馆收藏的珍品。其中以清代古砚为主,有馆藏古砚名品:龙纹玉堂砚、金农刻铭文梅
砚、独漉所遗端砚等,有以端、歙、洮、澄泥等著名砚材制成的古砚精品:椭圆形云
鹤端石砚、乾隆御铭椭圆形歙砚、玉兔望月纹洮石砚、仿汉石渠阁瓦澄泥石砚等。

(于茸)

市博物馆向社会展示元代金丝楠木木雕力士像

8月28日至9月2日, 市博物馆将珍藏多年的国家一级文物——元代金丝楠木木雕
力士像展示于社会。明朝初年,济南修建砖石城墙时,从别处将这件木雕力士像及其
他建筑构件移置泺源门城楼上。1928年,泺源门被日军炮火摧毁,木雕力士像辗转流
失到日本。至1956年,日本友人新宫寿天丸将其赠还给济南市人民政府。该木雕力士
像由整块楠木雕刻而成,呈半蹲状,粗壮的手臂按着双膝,面部表情镇定自如。

(于茸)

马安遗址抢救性发掘取得丰硕成果

马安遗址位于章丘市明水镇马安村西南约400米、西巴漏河东岸。1987年3月文物
普查时发现。 遗址东西约300米、南北300米,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2米
左右,是鲁北地区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2004年夏,为配合章丘市唐王山路、
明埠路的修(扩)建,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济南市考古研究所与章丘市博物馆组织
联合抢救性发掘队伍, 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2004年5~7月、2005年7~11月
先后进行了两次发掘, 发掘面积近4000平方米,发现墓葬164座、灰坑257个、房址4
座、战国陶窑1座、岳石文化台基1座。出土了陶、石、骨、铜、铁器等文物246余件。
两次发掘,证明马安遗址的文化内涵主要以龙山文化、岳石文化、西周、春秋战国为
主。特别是龙山文化房址和岳石文化台基、墓葬、房址的发现等为各时期的研究提供
了实物资料。另外,马安遗址发现的战国时期墓葬分布之密集、数量之多,都是同时
期遗址中所少见的,为进一步研究该地区西周及战国墓葬的排列规律和象征意义及当
时的社会关系提供了丰富资料。

(郭俊峰)

章丘龙山镇发现一元代壁画墓

9月中旬, 章丘市龙山镇政府在济青路边铺设煤气管道时发现一座元代壁画墓,
章丘市博物馆、文管所业务人员即刻赶赴现场,进行了抢救性清理。该墓早期已被盗,
顶部仍存一盗洞,墓顶距地表约2米。墓室内残留随葬品极少,仅发现2枚铜钱,锈迹
斑斑、漫患不清。墓主骨架已被严重扰乱。墓室为砖筑仿木结构,穹隆顶,平面呈圆
形,底径2.4米,墓底距墓顶残高3.1米。墓室坐北朝南,地面以青砖交错铺成,未
发现棺床。室内四角各有一砌筑的转角,高0.8米。室内四壁皆饰有彩绘壁画,保存
较好, 以表现墓主生活场景为主。墓门南向,高7.5、宽0.72、进深0.5米。此墓
未发现有墓誌等,据墓室的建筑特点、壁画内容、人物服饰、形象等资料分析,应为
元代墓葬无疑。该墓葬的发现对研究济南地区元代的建筑、绘画、雕刻等艺术提供了
宝贵资料。

(于茸)

商河县沙河故道发现汉代墓群

6月初, 商河县某单位在对沙河故道清淤时发现了数座汉墓。商河县人民政府委
托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对这批汉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群位于商河县沙河乡和龙
桑寺镇交界处的沙河河床中央及两侧的土坡上。均为砖室墓。暴露在河床中的墓葬,
距地表深约6米, 时值雨季,河水水位上升使这些墓葬淹没于水中,给发掘工作带来
了极大困难。发掘工作自6月5日开始,历时20余天,共发现汉墓30余座,出土汉代陶
器、 铜器20余件。M29规模较大,长4.2、宽2.2米,有前后两室,出土有陶器、青
铜器等8件随葬品, 其中的青铜盉造型优美、工艺精湛,极为珍贵。此次发掘还发现
部分隋唐文化遗存,分析该处应为一处汉代文化遗存,因历史上黄河改道而被湮没。
该处汉代墓地分布面积较大,是建国以来济南黄河以北地区首次发现,为研究商河历
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于茸)

长清归德镇前夏村发现70余古墓葬

长清区归德镇前夏村西南约300米处是济(南)-菏(泽)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取土
场之一。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济(南)-菏(泽)高速公路建设,在对高速
公路沿线取土场进行调查时发现了该处墓地。2005年7月上旬至9月下旬,山东省文物
考古研究所与长清区文管所对这处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现战国、西汉、东汉—
宋元时期的墓葬72座, 出土各类文物400余件。该墓地发掘的墓葬绝大多数为西汉—
东汉时期的墓葬,只有少量几座较早的战国墓及宋元时期的墓葬。西汉—东汉时期的
墓葬有50多座,形制大体可分为竖穴土坑墓、石椁墓、砖椁墓、砖室墓及砖、石结构
的画像石墓等等。发现的西汉时期墓葬,均为单室石椁墓与砖椁墓。石椁墓椁室结构
比较简单,椁壁两侧一般都是采用不规则的石块垒砌而成,而椁壁两端的堵头则采用
稍大一点的石板垒砌。墓室面积一般在2.5×1.8米左右,随葬器物一般为4件陶罐。
砖椁墓形制特点一般较瘦长,随葬5~8件器物,棺内一般随葬一件铁剑和一把铁刀或
铁削。
发现的东汉时期墓葬,均为单室或多室砖室墓以及砖、石结构的画像石墓。多室
砖室墓及砖石结构的东汉墓葬有30余座,虽大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与盗扰,但大多
数耳室及前室随葬的器物均保存完好。多室墓出土随葬器物少则10几件,最多可达70
余件。 东汉中晚期的墓葬发现3座,墓室面积较大,均为前后室带耳室或侧室砖、石
结构的画像石墓。这类墓葬除了随葬大批的陶器外,还特别随葬有庖厨俑、骑马俑及
分体安装的力士俑等。发现的战国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木棺墓,墓室面积一般在
2.2×1.5米左右,随葬器物为2件陶豆。发现的三四座宋元时期的墓葬,大都为穹隆
顶的圆形砖室墓, 墓室直径一般在2.5~3米,墓门前均置有斜坡墓道;有的还在圆
形的砖室周壁上,垒砌有仿木建筑砖雕门楼斗拱、衣架、桌椅等。但这几座宋元墓大
都早年遭到不同程度的盗扰与破坏,仅在墓底部发现几件残存的瓷器及铜钱等。
此处战国、汉代、宋元墓地的发掘,尤其是大批汉代墓葬的发现与发掘,对探讨
研究济南长清一带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及葬制葬俗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于茸)

济南郎茂山路发现元代家族墓地

1月, 市考古研究所对位于济南市郎茂山路32号的济南天宇房地产公司工地施工
中发现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3座,出土各类文物20余件。
发现的3座墓葬, 位于郎茂山西部的山坡上,自东向西依次排列,均为石室,石
墙皆用大小不一的巨石错缝砌筑而成,厚度均为0.4米。3座墓葬均为2人以上的合葬
墓。
3座墓葬内出土的钱币腐朽严重,从可辨清的钱纹来看多为宋代通宝钱,主要有:
元丰通宝、嘉祐通宝、崇宁通宝、淳化通宝、政和通宝、天禧通宝、皇宋通宝等。
据墓葬M1门楣上纪年款和3座墓葬的形制及排列位置分析, 这应是一处元代家族
墓地。这种形制的元代家族墓在济南是首次发现,特别是墓室使用“堂”字号命名更
使墓葬多了几分雅致,对研究元代家族墓地及合葬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郭俊峰)

清巡抚院署大堂后殿遗址考古发掘

清巡抚院署大堂位于珍珠泉大院内,1979年被济南市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 大堂面阔5间,进深4间,勾连搭悬山顶,建筑面积620余平方米,是目前济南市
现存唯一的、规模最大的衙门建筑。大堂北面原有一育花苗圃,2005年11月上旬,珍
珠泉宾馆对苗圃进行改造,施工中发现了部分柱础、青方砖地面、青石板路、青砖砌
筑平面为矩形的积水池等,并在距地表深约50厘米处,挖掘出一眼砖砌的泉井,泉水
汩汩涌出,建设单位立即停工,向省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报告了有关情况。省、市文物
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人员立即赴现场进行了调查,决定由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负责抢救发
掘,珍珠泉宾馆予以配合。
抢救发掘工作11月7日开始, 29日结束,发掘面积约950平方米。共清理出4个不
同时期的建筑遗址、 3眼古井和两处积水池,出土部分瓷片,其中有两个残缺的青花
瓷碗价值较高。考古发掘证实,该建筑遗址应为毁于20世纪30年代的清山东巡府衙门
的后殿。因其所处位置为省人大的办公区域,地下遗存未被大规模的建设活动所破坏,
故保留较好。此次发掘的后殿建筑遗址,分别为明、清、民国时期所建造或改造。
清巡府衙门后殿建筑遗址范围较大,保存比较完整,所发掘出的泉井、排水系统、
建筑遗址等遗迹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充分说明在该建筑所处范围内,泉水与人类建筑
活动等之间相互协调、变迁的辩证关系。

(于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