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改革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7&rec=35&run=13

发展改革工作概况

2004年,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工作,按照“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的总体
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宏观调控、年度计划、重点建设和招商引资等
方面都取得新的成绩。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①编制下达年度计划。
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认真调研、广泛论证,突出“五个统筹”、
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提出了结构调整、工业强市、城市建设和培植“三个亮点(民
营经济、外向型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等发展重点,编制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计划,经市人大十三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后下达实施。②全面开展“十一五”规划
编制工作。在全面开展调研、论证工作的基础上,提请市政府下发《关于开展“十一
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确定规划编制体系,
对33项专题与行业规划作了分工部署,确定13项重大研究课题,初步完成“十一五”
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联合市委宣传部、《济南日报》开展《我为“十一五”献计献
策》征文活动。先后编制完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体规划》、《创建国家环保模范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规划》、《2004~2010年燃气汽车发展规划》、《2004~2007
服务业规划纲要(送审稿)》、《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初稿)》、《济南市人才队
伍建设规划纲要》等一批专项规划。③加强宏观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加大宏观经济监
测力度,坚持月分析、季总结、半年全面调度。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
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形成分析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供市领导决策。
④认真落实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部署。牵头组织贯彻落实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
精神的专项检查,重点清理检查园区建设、耕地占用、土地保护、热电厂建设和钢铁、
水泥、 电解铝3个行业的情况;按照国务院关于清理固定资产项目的部署,对全市固
定资产投资项目认真清理。对建设手续不完整、程序不规范的29个建设项目整改,停
建4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的项目。 按照国家和省发改委对开发区和工业
园区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的通知要求,对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总量、土地集约利用等
方面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经济持续平稳健康运行。⑤加强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工作。
根据省委“突破菏泽”的战略部署,按照市领导要求,先后多次赴成武县调研,提出
以园区建设为重点,以企业帮扶为主体,以政府投资为补充的帮扶方案,组织协调16
家重点企业赴成武县对口合作洽谈。市委书记姜大明带领市有关部门和企业赴成武县,
现场研究对口支援工作安排,签订帮扶项目19个,资金30亿元。定期调度支援西藏以
及其他对口支援工作,并积极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先后组团参加第八届中国东西部合
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青海经贸洽谈会、鲁宁经贸洽谈会等,牵头组织济南与安徽、
济南与宁夏吴忠市等经贸洽谈会,促成一批合作项目。⑥发挥综合协调职能,为全市
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企业和基层服务。协调解决山东华艺集团老厂搬迁难题;认
真做好济南东风锅炉厂改革改制指导工作;为济南佳宝乳业有限公司和绿霸化学品有
限公司办理进口设备免税确认; 为济南民天面粉有限公司、商河宏业棉纺集团等7家
企业争取小麦一般贸易配额1.26万吨、棉花一般贸易配额2700吨、棉花加工贸易配额
5735吨。组织市旅游局、卫生局、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山东神思电子公司、银联担保
公司等单位, 参加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服务业大会和展览会”,签署合同1项、
意向书9项, 合同和意向金额6000余万元。协调有关部门首次将民办高校招生纳入全
市教育计划, 争取省发改委为新成立的山东省商贸学校落实当年普通中专招生计划
1000人。 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慈善助学活动,安排专项资金130万元,为1000多名学生
和600多个贫困家庭提供救助。 认真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全年共办理涉及发展
和改革工作的建议、 提案16件、信访案件15件,答复率和反馈意见满意率均达到100
%。
2.积极推进重点建设,拉动经济快速增长。①分析和把握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基本
特征,加大投资力度,2004年全市完成投资651.3亿元,增长29%,投资率达40.2%,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6%。 优化投资结构,工业投资比重达40%,高出上年8个
百分点。②强化大项目策划储备,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按照“建设一批、储备一批、
研究策划一批”的思路,建立重大建设项目储备库,汇总能源、交通、工业、电力、
城建、 三产和农业重大项目256项,总投资1373亿元。根据投资建设需要,适时启动
储备项目前期工作, 由发改委牵头的投资15.6亿元的正昊化纤50万吨PTA项目,已基
本完成核准前的准备工作, 国家发改委已承诺支持资金1亿元;投资50亿元的章丘、
黄台电厂两个2×3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已具备国家核准条件;动态投资150亿元的鲁
能黄河北4×60万千瓦火力发电厂项目,前期工作正在进行。围绕重点产业链发展等,
组织编制投资108亿元的济钢集团年产1000万吨钢发展规划, 完善石化化纤产业链规
划,提出一批产业发展重点项目。③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智,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全市招商引资额达到277.9亿元, 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42.7%。为促进招商引资
工作的开展,分类编制了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库,共汇总在建项目206个,到位资金110
亿元,在谈项目152个,总投资359亿元,拟推出项目144个,总投资340亿元,为今后
的招商引资工作奠定基础。牵头组织与美国联合能源投资公司、超洋投资公司、E5公
司的合作洽谈,签署一批项目合作备忘录,拟利用外资2420万美元。其中E5公司软件
加工基地项目已正式启动,首批软件外包人才培训工作已经开始,为扩大软件出口奠
定基础。 牵头组织“山东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战略(济南)峰会”的筹备工作,组
织部分企业与500强企业进行项目对接洽谈, 推动对外开放工作。2004年,共争取国
家、 省发改委安排济南市资金2.03亿元,利用外国政府贷款780万美元。另外,运用
三产引导资金重点扶持盖家沟国际物流等59个服务业项目,引导银行贷款和社会资金
32.1亿元。积极组织银企推介活动,向银行汇总推介贷款项目72项,贷款额43.9亿元。
④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全力推进重点建设。为抓好千万元以上投资重点项目,建立起
与县(市)区和重点项目单位的联系、协调、调度网络,形成月调度、季抽查、半年
全部现场检查的工作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力促进了全市重
点项目建设。 同时,争取济南机场扩建、大明湖综合整治等9个项目列入省投资项目
计划,东湖供水、东部产业带基础设施建设等10个项目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
3.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助手。①完成《牢固树立科学发
展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调研。按照“五个统筹”要求,分析济
南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研究必须统筹抓好的重点工作,提
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②完成“突破济南”专题调研。按照
省委、省政府突破济南的要求,对关系济南市未来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进行调研,
提出从工业强市、对外开放、城市建设、区域经济等领域“突破济南”、加快发展的
措施和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和省调研组的高度重视。同时区域生产力布局、重大
建设项目安排、黄河北展宽区综合开发、取消道路桥梁收费、财政体制改革、行政区
划调整等政策建议,引起省政府高度重视。③完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发展
省会经济》的调研报告。围绕发挥省城优势、加快省会经济发展,从结构调整、城市
建设、对外开放、总部经济、县域经济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推进省会经济建设的一系列
措施和建议。 ④完成2004年财源结构分析。 会同财政、税务、人行等有关部门,对
2003年度济南市地域、地方财政收入的级次结构、产业结构、税种结构和经济类型结
构等深入分析。 对上缴地方财政超过500万元的财源大户进行调查,并着重在总量结
构、产业结构、行业分布、隶属关系及税种结构等方面,对财源大户的财政贡献能力
进行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形成《2004年济南市财源结构分析》和《济南市2003年地
方财源大户分析》。⑤完成济南市农业生产资料调查。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统筹
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要求,对全市农业生产资料情况进行调研,全面了
解分析农资市场状况。针对农资市场存在的经营主体混乱、流通环节过多、市场管理
不够规范、假劣农资坑农、销售与服务脱节等问题,提出规范市场准入、加强市场监
管、建设信息平台、发展连锁经营、建立农资协会等对策建议,形成《济南市农业生
产资料调研报告》。⑥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思路和对策研究。围绕市委、市政府
决策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及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的同时,开展了部
分专项调研。先后进行国民经济动员潜力、农村经济、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产业
链发展、电力支撑能力、优化投资结构、现代物流、宏观调控政策影响等20多项专题
调研,一批调研成果进入市委、市政府决策程序。创办《发展动态》刊物,及时刊登
调研成果和重大发展改革信息,为市领导决策提供依据。⑦抓好重大考察调研活动。
牵头组织市党政考察团考察活动。由市委副书记雷建国、副市长郭作贵带队,济南市
党政考察团120余人, 赴邹平、寿光、济宁学习考察。向市委、市政府提交关于《赴
邹平、寿光、济宁及“青烟威”学习考察报告》。
4.优化发展环境,促进职能转变。①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对行政审批事项
进行了清理,取消城市人口增容等审批事项。建立健全行政许可事务公开制度、受理
制度、告知制度、审查与决定制度,明确许可的期限和听证程序。②深化审批制度改
革。对企业投资项目,不再实行审批制,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简化手续和环节。严
格审批时限, 对市审批小组研究范围内的项目,由市发改委负责初审的,7个工作日
内提出初审意见;由市发改委牵头审查的,1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报审批小组;
由市发改委直接办理、 不要求政府投资的项目,在完善相关材料后,7个工作日内办
结;对于符合政策的急、特事项随到随办。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打造诚信济
南为目标,编制《济南市信用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提出《济南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方案》,重点在整合全社会信用资源、推广使用《信用报告》、建立失信行为档案方
面,构建覆盖全市的信用网络平台,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余东华)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建

2004年8月25日,根据中共济南市委济发[2004] 14号文件《关于印发《济南市人
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在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基础上,组建市发展和改
革委员会,为市政府工作部门。撤销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市经济研究中心)、市
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相关职能划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招商促进委员会办公室
设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年9月10日市政府办公厅济政发[2004] 30号《关于印
发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暂行规定的通知》,批准
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三定”方案。(王玉杰)

财源结构分析

2004年全市财源结构呈现出地域、地方财政总量持续增长、增速加快,主要税种
收入稳定增加,税收比重下降的特点。
1.地域财源结构情况。2004年,全市地域财政收入达到315.45亿元,比上年增长
19.38%,增幅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增收51.2亿元。地域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
值的比重达到19.49%,比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①级次结构:在地域财政收入中,
中央级收入117.55亿元,增收13.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7%,占地域财政收入的比
重为37.26%, 比上年降低2.22个百分点;省级收入85.26亿元,增收10.95亿元,比
上年增长14.74%,占地域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7.03%,比上年降低1.09个百分点;市
及市以下地方财政收入(国库数,包括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养路费和土地出让收入等))
112.64亿元, 比上年增长31.57%。市及市以下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不包括城镇公用
事业附加、 养路费和土地出让收入等) 89.04亿元, 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
21.03%, 增幅比上年提高1.42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地域财政收入的比重
为28.23%,比上年降低0.57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比上年降低
0.06个百分点。②产业结构:在地域财政收入中,按三次产业的贡献能力划分,第一
产业提供的收入为3.4亿元,比上年下降2.3%,占地域财政收入的比重为1.08%,比
上年降低0.24个百分点, 每百元增加值提供的地域财政收入为2.86元, 比上年减少
0.45元; 第二产业提供的收入为17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9.45%,占地域财政收入
的比重为55.59%, 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每百元增加值提供的地域财政收入为
23.62元, 比上年减少0.86元;第三产业提供的收入为1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9.94
%,占地域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3.3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每百元增加值提供
的地域财政收入为18.04元, 比上年增加0.86元。③税种结构:在地域财政收入中,
各项税收197.57亿元,占地域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2.63%,比上年降低3.02个百分点。
按税种划分,2004年增值税全部收入为53.73亿元,比上年增长5%,占地域财政收入
的比重为17.03%,比上年降低2.33个百分点;消费税收入为22.02亿元,比上年增长
40.17%, 占地域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98%,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营业税全部
收入29.91亿元, 比上年增长13.6%,占地域收入的比重为9.48%,比上年降低0.48
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全部收入59.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2%;占地域收入的比重
为18.75%,比上年降低0.46个百分点;个人所得税全部收入13.63亿元,比上年增长
25.74%, 占地域收入的比重为4.32%,比上年提高0.22个百分点;农业税收全部收
入1.1亿元,比上年下降50.45%,占地域收入的比重为0.35%,比上年降低0.49个百
分点;其他各种税收(城建税、契税、关税、房产税、投资方向税、印花税、车船税、
资源税、 土地使用税和土地增值税)全部收入18.03亿元,比上年增长9.47%,占地
域收入的比重为5.72%,比上年降低0.51个百分点;其他收费和专项(水利基金、三
峡基金、养路费、土地出让金、行政性收费、教育附加等)全部收入为117.88亿元,
比上年增长29.85%,占地域财政收入的比重为37.37%,比上年提高3.02个百分点。
④经济类型结构: 在地域税收收入中,国有经济提供的税收收入63.68亿元,比上年
下降7.01%; 集体经济提供的税收收入7.37亿元,比上年下降18.56%;个体私营经
济提供的税收收入17.95亿元,比上年增长45.23%;其他经济(股份公司、股份合作
企业、 联营企业、 港澳台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和其他企业) 提供的税收收入
103.28亿元, 比上年增长23.53%。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
占地域税收收入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39.48%、 5.21%、 7.12%和48.19%变化为
32.23%、 3.73%、 9.09%和54.95%,国有经济降低7.25个百分点,集体经济降低
1.48个百分点,个体私营经济提高1.97个百分点,其他经济提高6.76个百分点。
2.地方财源结构情况。市政府确定,从2004年1月1日起对县(市)区实行“税收
属地管理,主体税种两级分享”的财政管理体制。主要内容是:跨地区分享所得税、
少数大型企业和特殊行业、企业的地方税收、省地税局直属分局代征地方税收,为市
级固定收入。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
和契税,为市与县(市)区共享收入,市与区实行四、六分享,即:市分享40%,区
分享60%;市与县(市)实行二、八分享,即:市分享20%,县(市)分享80%。城
建税和城市教育附加,实行一县(市、区)一率与市分享。土地增值税、资源税、印
花税、投资方向调节税、车船税、农业税、耕地占用税和屠宰税,为县(市)区固定
收入。新财政体制的运行调动了市县两级政府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市、县两级地方财
政收入都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 2004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89.04亿元,占
地域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8.23%, 比上年降低0.57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国内生
产总值的比重为5.5%, 比上年降低0.06个百分点。①级次结构:在地方一般预算收
入中, 市本级为43.3亿元,增长10.91%,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9%,占地域财政
收入的比重为13.73%,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8.6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2.67%。开发区为2.6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24.4%,占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
入的3.01%。县(市)区一般预算收入为43.06亿元,增长29.39%;按可比口径计算,
增长22.9%, 占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48.36%。②产业结构:在地方一般预算收
入中, 财源产业构成仍保持三、二、一格局。第一产业3.06亿元,第二产业40.11亿
元, 第三产业45.87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86%,增长18.88%和16.96%,第一、
二、三产业提供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所占比重分别为3.44%、45.05%和51.51%,第
一、 二、三产业每百元增加值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分别为2.58元、5.4元和6.05元。③
税种结构: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各项税收67.48亿元,占地方收入的比重为75.79
%,比上年降低3.87个百分点。按税种划分,营业税仍是第一大税种,全年收入23.2
亿元, 比上年增长13.89%,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26.06%,比上年降低0.7个百分
点;增值税(25%地方分成部分)12.4亿元,比上年增长3.42%,占地方一般预算收
入的13.93%,比上年提高1.82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9.64亿元,比上年增长31.87%,
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10.83%, 比上年提高1.23个百分点;个人所得税4.48亿元,
比上年增长27.27%, 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5.03%,比上年提高0.41个百分点;农
业税收全部收入1.1亿元,比上年下降50.45%;占地域收入的比重为1.24%,比上年
降低1.68个百分点; 其他各种税收16.67亿元,比上年增长9.53%,占地方一般预算
收入的18.72%,比上年降低1.28个百分点;其他收费和专项收入21.56亿元,占地方
收入的比重为24.21%, 比上年提高3.87个百分点。④经济类型结构:在地方税收收
入中, 国有经济提供的税收收入22.37亿元,增长8.02%;集体经济提供的税收收入
3.56亿元, 下降10.55%;个体私营经济提供的税收收入7.7亿元,增长45.56%;其
他经济提供的税收收入33.85亿元,增长10.44%。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
济和其他经济占地方税收收入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34.16%、6.56%、8.73%和50.55
%变化为33.15%、 5.28%、11.41%和50.16%,国有经济降低1.01个百分点、集体
经济降低1.28个百分点、个体私营经济提高2.68个百分点、其他经济降低0.39个百分
点。
3. 市本级财源结构情况。2004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为43.3亿元,增长10.91
%, 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9%,占地域财政收入的比重为13.73%,占地方财政收
入的比重为48.63%,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7%。①产业结构:在市本级财政
收入中, 第二产业提供的收入为20.39亿元,比上年增长8.11%,占市本级财政收入
的比重为47.09%,比上年降低1.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供的收入为22.91亿元,比
上年增长13.53%,占市本级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2.91%,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
②税种结构:在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中,各项税收33.4亿元,占市本级收入的比重为
77.14%。按税种划分,增值税收入6.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95%,占市本级财政收
入的比重为14.71%,比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营业税收入11.98亿元,比上年增长
11.55%,占市本级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7.67%,比上年提高0.16个百分点;企业所得
税收入5.86亿元, 比上年增长7.72%,占市本级财政收入的比重为13.53%,比上年
降低0.4个百分点; 个人所得税收入2.21亿元,比上年下降3.07%,占市本级财政收
入的比重为5.1%, 比上年降低0.74个百分点;其他各种税收收入6.98亿元,比上年
下降11.87%,占市本级财政收入的比重为16.12%,比上年降低4.17个百分点;其他
收费和专项收入9.91亿元,比上年增长42.18%,占市本级收入的比重为22.89%,比
上年提高5.04个百分点。
4. 县区财源结构情况。2004年,全部县(市)区一般预算收入为43.06亿元,增
长29.39%,占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48.36%。10个县(市)区财政收入全部超过
1亿元, 其中,章丘市8.51亿元,历城区7.36亿元,历下区7.11亿元,市中区6.04亿
元, 天桥区3.81亿元,槐荫区3.1亿元,济阳县2.02亿元,长清区1.98亿元,平阴县
1.63亿元, 商河县1.5亿元。①产业结构:在县区级财政收入中,第一产业提供的收
入为3.15亿元,比上年下降2.86%,占县区级收入的比重为6.69%,比上年降低1.81
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提供的收入为19.15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占县区级收入的
比重为41.87%,比上年提高1.7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供的收入为23.53亿元,比上
年增长23.58%,占县区级收入的比重为51.44%,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②税种
结构:在县区级一般预算收入中,各项税收34.08亿元,占县区级收入的比重为74.51
%。按税种划分,增值税收入6.03亿元,比上年下降4.29%,占县区级财政收入的比
重为13.18%, 比上年降低3.81个百分点;营业税收入1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6.51
%, 占县区级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4.53%,比上年降低1.45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收
入3.78亿元,比上年下降102.14%,占县区级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26%;个人所得税
收入2.27亿元, 比上年下降83.06%,占县区级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96%;农业税收
1.1亿元, 比上年下降50.45%,占县区级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4%;其他各种税收收
入9.69亿元,比上年增长32.74%,占县区级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1.18%;其他收费和
专项收入14亿元,比上年增长26.58%,占县区级收入的比重为30.61%。(王智太)

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工作成效显著

济南市农业、 工业、 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方面都获得国家和省的支持,
2004年申报的85项各类项目中,已经国家和省发改委正式批复的项目67项,共争取国
家、省扶持资金20929万元,其中无偿拨款12905万元,国债转贷5384万元,政策性贷
款2640万元。 截至年底,实际到位资金16554万元,其中无偿拨款9842万元,国债转
贷4072万元,政策性贷款2640万元。这些项目中,农林水利争取国家、省安排章丘杜
张水库除险加固等20个项目无偿拨款3804万元;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化争取国家、省
安排志友集团、元隆公司血小板促生素等11个项目扶持资金5160万元,其中无偿拨款
4013万元,国债转贷1147万元;城市基础设施争取国家、省安排城市供水管网改造等
6个项目上级资金3500万元, 其中无偿拨款2250万元,国债转贷1250万元;服务业争
取国家、 省安排盖家沟国际物流中心等4个项目扶持资金845万元,其中无偿拨款680
万元, 国债转贷165万元;社会事业争取国家、省安排历下区社区服务中心等19个项
目无偿拨款2198万元;农村公路争取国家安排国债转贷3222万元;信息产业发展争取
省安排山东神思电子系统有限公司等6个企业流动资金贷款2200万元。 (王炳建)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进展

为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经济环境,树立“诚信济南”
的良好形象,济南市积极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①根据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济南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的批复》(鲁计规
划[2004] 6号文件),济南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被省发改委列为全省试点,并获
得资金支持。根据《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济南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
议制度的通知》(济政办字[2004]34号文件),确定建立“济南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研究济南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规划、政策,协调处理相关事
宜。为规范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及评级活动,防范个人信用风险,在借鉴先进地区建设
个人信用体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济南实际,编制完成《济南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
案》、制定《济南市个人信用采信与评级管理试行办法》,已经市政府批准实施。②
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市政府新一轮机构改革的要求,根据《济南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暂行规定的通知》
(济政办发[2004]30号文件),成立济南市社会信用资信中心,其主要职责是:负责
协调整合社会信用信息资源,对全市企业和个人信用进行系统化采信和数据处理,建
立完善的社会信用档案,构建社会信用数据库和网络平台;推动社会信用需求,在经
济和社会活动中推广使用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开展信用查询、评级和咨询服务。
市社会信用资信中心根据市政府批准的《济南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确定的工作
进度,组织相关网络技术人员,利用现有设备开始着手构建稳定、高速、安全的信用
专网,初步完成相关设备安装、调试;系统综合布线;服务器搭建、调试。开发、研
制以数据收集、使用和披露为主要内容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及相关软件,已经录入
8万多人的基础信息, 个人信用系统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开通“济南信用网”(www.
jnxy.cn) ,并与其他城市的社会信用网站链接。根据《济南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
案》和《济南市个人信用采集与评级管理试行办法》的要求,市社会信用资信中心以
个人信用信息中的社会公共信息为切入点,对个人信用信息中涉及市政公用事业系统
的15个部门和单位进行信息采集和网络连接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取得突破。企业信用
体系建设也开始筹备。(李 军)

济南与欧盟合作项目全面展开

济南市空气质量管理系统项目是中国——欧盟环境管理合作计划子项目之一的地
方与城市发展(LMD)在中国设立的第一个试点项目,欧盟无偿资助济南市30万欧元。
该项目总体目标是建立和完善济南市的空气质量管理系统,提高城市环境管理的能力,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为项目的中方执行机构,市发改委为
项目的组织实施单位, 市环保局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为项目承担单位。2004年2月24
~26日,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济南市人民政府、中国—欧盟环境管理合作计划
(EMCP),在济南市舜耕山庄共同举办中国—欧盟环境管理合作计划济南市空气质量
管理系统项目启动暨研讨会, 标志着项目进入正式实施阶段。7月28~29日,中、欧
双方专家对项目进行中期实施评估,并给予高度评价。(李冠伟)

完成全国第二次经济动员潜力调查

根据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国家统计局《关于做好2004年全国经济动员潜力调查
工作的通知》(国经动字[2004] 2号文件),从3月初至4月30日,济南市经济动员办
公室与市统计局联手组织全市各有关部门、区县和省属单位,开展全国第二次国民经
济动员潜力调查工作,按时完成各项数据的调查、核对、汇总、上报工作。本次调查
共涉及20大类、31张基本表式1463项指标,全市填报、汇总的调查数据共8600余条,
比较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当前济南国民经济动员潜力状况。(王 健)

县城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启动

总投资5.14亿元的县城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其中,2004年完成投资2.57亿元。
主要建设改造完成110KV变电站12座, 容量406MVA,新架改造线路89.6公里;35KV变
电站12座, 容量79.9VA,新架改造线路96.5公里;新架改造10KV线路244公里;完成
4.88万户城区户表改造。(邱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