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7&rec=110&run=13

文物概况

文物管理。2004年,加强对重新修订实施的《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
条例》的学习宣传力度,进一步强化了各级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文物行政许可
职责。根据国家、省、市文物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市文化局(文物事业管理局)对
由市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的文物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梳理,在广泛征求各有关部
门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文物行政许可办事指南。同时,帮助有关县(市)、区梳理
了必须由县(市)、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的文物行政许可事项,指导其依法开展
文物行政许可工作。按照上级文物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组织文物系统博物馆、纪念
馆、 考古所等单位开展馆藏一级文物的建档、报送、备案工作,共有105件一级文物
档案上报国家文物局备案。进一步加强对市区内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市中
区、天桥区文化局分别对其辖区内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复查,市中区文化局在2003
年已登记保护38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基础上,再将10处不可移动文物予以登记保护;天
桥区文化局将陈家楼天主教堂、蜜脂殿等19处不可移动文物向社会公布,加强了保护。
按照国家、省文物主管部门的统一要求,组织开展了推荐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工作;组织开展了齐长城(济南段)、西河遗址、汉济
北王墓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档工作。 积极指导基层文物部门开展文物行政
执法、处罚、索赔等工作,指导长清区博物馆、济南战役纪念馆等单位参加了全省优
秀陈列展览与讲解员评选活动,协助趵突泉公园管理处对李苦禅纪念馆近现代字画的
安全收藏措施进行了确认。协助有关部门开展了《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济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的修订工作。
考古发掘。3月至4月,市考古研究所对位于济南老城区东部、按察司街南首的古
文化遗址的局部区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主要发现有墓葬、窑址、冶炼、灰坑等遗迹
及瓷器、铁矿石、石刻造像等遗物。其中冶炼遗址为古城区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对
研究济南冶炼史及手工业发展史具有一定意义。 约有160件出土遗物可复原,其中较
典型的有瓷质壶、碗、罐等。协助省考古研究所对南水北调东线济平干渠工程、济菏
高速与济莱高速公路济南段进行了考古调查, 参与了长清区3处大型汉代墓地的抢救
性考古发掘工作。结合府学文庙保护利用方案的制定,市考古研究所对大成殿建筑基
址、月台遗址等进行了试掘,掌握了一些基础资料。此外,配合其他工程建设,市考
古研究所、章丘市文管所、商河县文管所等单位完成了历城区华龙路宋元壁画墓、遥
墙机场明清墓、章丘双山屯宋元壁画墓、龙山镇杲家村战国墓、商河县明辉路翟氏牌
坊基座遗迹等清理发掘任务,出土了一批文物。
文物维修。争取市财政支持,维修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长春观后阁楼、修建了丘
子洞保护亭等,恢复了华阳宫古建筑群内的龙王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闵子骞墓整修
工作基本完成,于2004年“五一”期间对社会开放。积极开展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府学
文庙及周边地区传统民居的调查等工作,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初步拟定了府学文庙古
建筑群保护、维修等方案,大成门维修工程也于年底开工。配合经一路拓宽、大明湖
公园扩建、解放阁片区改造等工程,调查了这些区域内的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商铺、
传统民居、街巷等保存情况并提出保护意见。
展览陈列。 市博物馆在继续充实完善原有基本陈列展览的基础上, 先后举办了
《春天的故事——纪念邓小平诞辰百年书画作品展》 、 《婉约词宗——李清照诞辰
920年纪念展》 、《国宝鉴赏周》等专题展览;结合“迎亚足赛,创文明城”活动,
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济南体育事业成就展》、《古代体育图片展》;引进《神奇
美丽的昆虫世界科普展》,吸引了大批中小学生观看。另外,为宣传济南的历史文化
名人,加强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市博物馆还与省博物馆合作,参与举办了《郑
板桥书画联展》、《高凤翰书画展》等。年内,市博物馆先后举办、引进了10余个临
时展览和专题展览,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3月下旬,市博物馆
在全市率先推出对大、中小学生及未成年人一律实行免票等优惠举措后,吸引了众多
中小学生, 特别是驻济各高校大学生踊跃参观。全年共接待观众约40000人次,其中
仅“5·18” 国际博物馆日一天,就接待观众达2400余人次。历城区博物馆、长清区
博物馆、城子崖遗址博物馆在坚持常年举办展览的同时,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
先后推出一系列接待大、中小学生及未成年人参观的门票优惠措施。历城区博物馆举
办了《大辛庄遗址出土文物展》,展示了2003年大辛庄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一批珍贵
文物。 济阳县博物馆举办了《济阳县庆祝国庆55周年文物展》,参观人数约30000人
次。
文物收缴、征集。长清区博物馆收缴到散存在村民手中的出土文物20余件,章丘
市博物馆收缴某公司私自收购的明清时期石碑94通。平阴县文管所收缴出土文物10余
件,并对主动上交文物的村民、举报人给予了奖励。商河县文管所组织人员主动到各
道路改造、 水利建设工地宣传文物法律法规,收缴出土文物8件。济阳县博物馆征集
到民国时期济阳县文化名人高南华手书对联1幅。
文物商业。 市文物店全年销售收入835.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收购各类
文物304件, 比上年增长79%;全年实现利润88000元,比上年增长8.5%。全年上缴
税金52.12万元。 4月下旬至5月中旬,应美国洛杉矶“美中收藏家协会”邀请,市文
物店派人赴美, 深入考察了洛杉矶、纽约、旧金山3城市的古玩市场,与美中收藏家
协会、纽约华美协进社的有关人士进行了交流,同时购回了明崇祯青花大碗、清雍正
青花对盘、清嘉庆炉钧釉对狮3件价值较高的文物。 (于 茸)

圆明园国宝回归2004济南特展

为庆祝建国55周年,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9月6~13日,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
和中国保利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国宝回归·2004济南特展” ,各界群众7万余人参
观展览。本次展览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山东卫
视等中央、省属新闻媒体刊播大量的相关报道,是一次产生巨大影响的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同时,作为一次成功的探索,本次展览完全引入市场
运作的组织模式,也为进一步探索济南市文博展览业发展的新途径提供了宝贵经验。
(衣晓燕)

市中、天桥区登记保护一批不可移动文物

市中区文化局在2002年就已将38处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不可移动文
物予以登记保护,2004年他们再次对辖区内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调查,将位于三里
庄13号的基督教堂等10处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古建筑进行登记保护,并于11月15日向
社会公布。天桥区文化局抽调有关人员对辖区内的文物点进行了复查、核实,将胶济
铁路济南火车站、陈家楼天主教堂、蜜脂殿等19处不可移动文物纳入了法律保护的范
围。 (于 茸)

报送、备案馆藏一级文物档案

为加强对全国馆藏一级文物的管理,国家文物局将馆藏一级文物的建档备案工作列为
2003~2005年的重点工作,并要求在2004年全面完成全国文物系统馆藏一级文物档案
(纸质)报送、备案工作。按照省文化厅统一部署,市文化局(文物事业管理局)组
织全市文物系统的博物馆、纪念馆、考古所、文管所等单位开展了馆藏一级文物档案
(纸质) 的报送、 备案工作。 此次全市文物系统共上报备案馆藏一级文物105件。
(于 茸)

推荐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贯彻“保护为主, 抢救第一, 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根据
《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国家文物局、省文化厅分别开展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遴选审核工作。经省、市文物主管部门、有关
专家筛选, 确定济南市向国家文物局推荐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向省政府推荐
2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材料已呈报国家文物局。 (于
茸)

按察司街遗址抢救性发掘工作结束

按察司街位于济南老城区东部,东距东护城河60余米,是老城区内一条传统历史
街巷,地下埋藏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遗物等。为配合济南市皇亭体育馆、历下区
房管局在按察司街南首路西的施工建设,济南市考古研究所于3月18日至4月20日,对
该区域的古文化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此次抢救性发掘主要发现有墓葬、窑址、
冶炼、 灰坑遗迹及瓷器、铁矿石、石刻造像等遗物。墓葬1座,坐北朝南,由墓道、
墓门、 洞室墓三部分组成。墓道残长约3、宽0.6~0.8米。墓门用板瓦封堵,墓室为
横向洞室墓, 东西长2.7、南北宽1.6、残高约1.3米。内置两具木棺,东西向,两人
均头向东,仰身直肢葬,年龄均在60岁左右,应为夫妻合葬墓。随葬器物有瓷壶、瓷
瓶、瓷碗、瓷碟、白瓷碗、陶罐和铜钱等。墓室结构保存基本完好。由墓葬形制及出
土随葬器物分析为唐代所建。窑址3座,其中一窑址保存较完整,窑室结构为椭圆形,
东西长约4.4米(包括一长方形操作室),南北宽约2.2米,窑壁上半部分已被破坏,
残深0.3~0.4米,窑壁与窑底较硬,窑壁红烧土厚度0.15~0.2米。窑室东侧有2个保
存完好的烟道, 椭圆形,直径约0.35米。窑室西部为炉膛,距窑底深约0.5米。其西
部为一长方形操作室,面积约10平方米。由开口层位判断,当为宋元时期窑址。冶炼
遗址分布在遗址的东半部,就已发掘的东西约30米、南北约35米范围内观察,该冶炼
遗址有向东、南部延伸的趋势,估计面积较大。出土有大量铁矿石、铁渣、红烧土块、
耐火砖等堆积物,底部有成层灰烬,灰烬与红烧土层交界处出土很多瓦片。从层位和
相互打破关系分析, 冶炼遗址的时代当为隋唐时期。不同时期的灰坑10余个。其中8
号灰坑呈长方形, 南北长4.1、东西宽2.5、深1.7米,底部较平坦,估计作为窑藏或
蓄水池使用。内出土大量隋唐至宋元时期的遗物,其中出土的10余件瓷器较为珍贵。
经整理,出土的大量遗物中可复原器物160余件。其中较典型的有:瓷壶,时代为唐,
墓葬中出土,胎体白色,胎质较细腻,内外通体施白釉,尖唇,敞口,鼓腹,矮圈足,
柱形短流, 龙形把手,口径6.3、底径10.6、腹径15、通高15.5厘米。瓷碗,时代为
元, 施青釉,敞口,口沿及器身饰莲花纹,做工较精细,口径27、足径9、通高11厘
米。瓷罐,时代为明,施青釉,小口,粗身,小平底,口径4.5、腹径20、足径8、通
高38厘米。 石刻造像,滑石质,头部已残,残高20、宽11、厚7.5厘米。雕工精湛,
衣纹线条流畅,从造型推断为唐代雕刻作品。按察司街大量遗迹、遗物的发现,为研
究济南古城历史及科技发展史等提供了实物资料。 (于 茸)

平阴县国有不可移动文物土地确权工作取得成绩

为加强对野外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平阴县文物部门自2003年以来开展了
国有不可移动文物土地使用权确定工作, 至2004年6月底,将12处省、市、县级文物
保护单位、登记保护文物点的土地使用权确认给平阴县文物行政部门。平阴县文管所
在全县11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中, 选择12处作为第一批确权工作的目标。在平阴县国
土资源局、各乡镇政府、文化站、土地管理所、文物所在地村委会等有关部门、人员
的帮助下,翠屏山多佛塔、永济桥、狮耳山虎窟寺、三泉庵碑刻等12处国有不可移动
文物共50889.89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最终被确认给平阴县文化(文)行政管理部门。
(于 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