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6&rec=91&run=13

铁路运输概况

2003年,济南铁路分局干部职工坚持挖潜扩能,以货补客,增运增收,狠抓安全
生产和路风建设,两个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
安全生产再创佳绩。 全年用于安全生产的投入71582万元,主要行车设备质量和
装备水平有了新提高; 举办各类培训班1228期,培训36283人次,职工素质有了进一
步提高;不断完善逐级负责制和安委会制度,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加强;针对汛期早、
雨量大的特点,积极组织防洪抢险,确保了大动脉安全畅通。广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
“大讨论、大检查、大整改”活动,不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发现并解决了一大
批安全生产的隐患和问题;公检法干警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破获各类案件17231起,
抓获犯罪嫌疑人22053名。 全年杜绝了行车险性及以上事故,杜绝了火灾、爆炸事故
和旅客死亡事故,实现行车无重大、大事故2463天,无险性事故2238天,无路外交通
重大事故8016天。
运输任务全面完成。实施了“以货补客”战略,收到明显成效,货物发送量和收
入大幅度增长,收入率完成计划并好于往年;“客运还欠”也取得一定成效,特别是
成功开行了“泉海号”品牌列车,为铁路抢占短途客运市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加强
运输组织,圆满完成了抢运煤炭等重点物资的运输任务。全年完成运输收入346078万
元, 超计划4939万元, 同比增长4.64%;换算周转量完成831.51亿吨公里,超计划
45.51亿吨公里,同比增长9.1%;货物吨收入率完成32.06元/吨,比计划增加0.52元
/吨。
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适应新线新制的要求,对胶新线生产布局和劳动组织方式进
行了优化设置;深化完善客运公司改革,接管济南客运段,实施辆客分开,确保了平
稳过渡;积极推进社会职能分离,完成了全部中小学与地方政府移交协议的签订;医
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基础工作基本完成。对分局机关人员实施了新一轮周期聘任,调整
了机关机构设置,组建成立了分局机关会计核算中心、审计查证中心、稽查清算中心
和保险事务管理中心。撤销了兖石办事处,将雅致房地产公司、工程承发包公司实施
了分离,划归多经管理。实施了多元经营系统的“管营分开”,重新成立了分局多元
经营管理分处(多元经营资产管理中心),明确职责,加强了对多元经营工作的领导。
运输业期末控制人数为32010人,完成路局下达的减员任务。
经营管理成效显著。积极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在5个单位试行预算管理系统软件,
初步实现了预算执行的过程控制。针对路局下达节支任务和调整相关政策带来的经营
压力, 制定了7条18项节支措施,完成了9000万元的成本节支目标。组织开展资产清
查和债权债务清理工作, 共清查资产总额210.1亿元,清理长期债权4472.6万元;加
强审计力度,完成各项审计60项,查处违纪金额1382万元。加强铁路用地管理,查处
并起诉土地案件194件,挽回损失600多万元。分局全年完成运输清算收入555988万元,
实现运输利润3670万元, 劳动生产率完成290.9万换算吨公里/人,比计划超4.2%,
同比增长8.2%。职工人均收入16506元,同比同口径增长7.2%。
多元经营再上台阶。面对任务起点高,部分产业受“非典”影响大等不利因素,
天龙公司和各站段多经企业,一手抓内部管理,一手抓市场创效,运输代理、商贸、
汽车销售、工程施工等产业实现了新发展。全年多经完成营业收入184397.4万元,为
年度计划的113.1%, 同比增长8%;实现利润3675.3万元,为年度计划的100%,同
比降低2.3%;实现绩效38384.5万元,为年度计划的106.6%,同比增长3.3%。
工程建设稳步推进。2003年,分局工程施工任务异常繁重,特别是京沪、京九两
线提速工期之紧、要求之高、困难之大前所未有,经过分局及有关施工单位和站段的
共同奋战, 第一批计划项目按期完成。共完成或配合完成曲线改造240条,更换新轨
无缝线路220公里、提速道岔117组、Ⅲ型轨枕5.7万根,重建改造桥涵181座,封闭栅
栏106公里, 运输山皮土和路料304列计14192车。精心组织筹划,确保了胶新线顺利
接管运营, 管内个别区段试验速度达155公里,创全线之最;配合路局完成了胶济线
电气化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方案的审查工作;济南西站上行驼峰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竣
工投产;兖石线27个车站的“改整提展”全部按期完工;日照站1050股道延长工程竣
工完成。
科技工作开拓创新。修订下发了《分局科学技术工作管理办法》和《分局科技进
步奖励评审办法》,进一步规范了科技管理工作制度。加强重点科技项目立项和攻关,
22项有独立或部分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纳入科技开发及新技术推广计划,完成科技成
果鉴定、评审11项,其中10项获得路局科技进步奖;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绩,分局到
管内运输站段的网络传输实现专线联接,建设完成了分局视频电话会议系统,济南站、
兖州站车站行包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完成了分局确报系统升级工作;新建京九一、
二台等六处调度报点系统,实现了管内行车指挥计算机管理。 (蒋汉生)

胶新铁路建成开通运营

胶新铁路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东北部,东临黄海,北起胶济铁路的胶州站,
向南经高密县、诸城市、五莲县、莒县、沂水县、沂南县,在临沂市境内与兖石铁路
相接, 再经郯城县至陇海铁路的新沂站,全线运营长度306.596公里,其中,利用新
沂西——新沂既有线5.852公里,新建胶州——新沂西正线单线300.744公里。济南铁
路分局管辖范围为设计里程145公里+000米~225公里+000米,计80公里,包括沂水、
沂南、汤头、临沂北、临沂南5个新建车站及湖头、杨家坡、太平3个缓设车站。
胶新铁路是国家Ⅰ级干线,也是东北至长江三角洲地区陆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通道北起哈尔滨,经哈大线、烟(台)大(连)轮渡、蓝烟线、新建的胶新铁路至
江苏省的新沂市,再经新(沂)长(兴)线,南至浙江省的长兴。陆海通道是我国沿
海地区一条新的南北铁路运输干线,它将胶济、兖石、东陇海铁路连通成网,为东北
与华北、华东地区的货物交流提供一条便捷的通路,它的建成通车,对缓和京沪、京
山铁路运输压力,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巩固沿海国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胶新铁路于2001年12月10日正式开工, 2003年6月24日全线提前铺通,10月30日
18时交付试运营,12月18日正式开通运营。旅客列车最高时速100公里/小时,设计远
景年输送能力为1600万吨,旅客列车8对。 (蒋汉生)

济南火车站广场改造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

济南火车站现广场自1995年建成以来,虽经数次改造,但一直存在着交通流线不
合理、广场空间分配不当、照明设施严重不足等弊端。为提升省会城市的整体形象,
省委、 省政府于2002年1月22日在火车站广场召开现场办公会议,确定了广场改造及
周边环境整治项目,并将其列为济南市“五年大变样”的重点工程之一。
改造工程主要内容有:①周边建筑物的改造及美化工程:包括天龙大厦、铁道大
厦的立面清洗, 客运公司立面改造,行包房加层等,各种建筑物立面整治47500平方
米,拆除建筑物4000平方米,拆除各种广告牌26块。②广场地面工程:站前平台、停
车场、 主干道等铺装花岗岩石材2600平方米,新建花坛7块共计1650平方米,新建25
米高杆灯2座,步道式路灯21套,草坪灯52套。火车站出口新装德国奥的斯自动扶梯2
部。 ③地下人防改造工程: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新建东进口和西出口。按设置功
能分区新建汽车通道、存车区、行李房、社会及职工自行车库、商场及相应管理区、
通风机房、配电室、消防泵房以及配套的自动消防、送排风、电力、给排水、电视监
控、广播等系统。
工程于2002年8月16日开工,2003年4月20日竣工,总投资8500万元。工程质量被
评为优良,获山东省“泰山杯”奖。 (蒋汉生)

防治“非典”

济南铁路分局是负责旅客、货物运输的“窗口”单位。2003年春,非典型肺炎在
我国局部地区爆发,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分局、各基层站段和铁路医院统
一认识,高度重视,做到快速反应,沉着应对:一是切实加强对防治“非典”工作的
领导,形成分局、站段、车间三级疫情监控网络。二是严格落实值班和疫情报告制度。
分局实行24小时值班,一旦发生疫情,立即迅速到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三是防患
未然,健全和完善防治“非典”工作预案。四是坚持对进站、上车的旅客体温检测,
并设立专门台账,及时做好检测记录。五是加强乘务人员的健康管理,坚持对乘务人
员出乘前(包括途中换乘)进行体温检测,严禁发热或身体不适的乘务人员上岗。乘
务人员退乘后,对途中健康状况,由客运段“非典办”负责监控,实行零报告制度。
加强对乘务人员防“非典”知识的培训,增强处理疫情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好自身
隔离防护。六是坚持日常消毒通风工作,营造良好的站车卫生环境。各车站候车室每
天定时换风、定时通风,每周两次消毒,消毒工作形成制度化,纳入日常管理。遇到
疫情时对病人滞留场所和接触物品立即进行彻底消毒。各站车单位还组织职工清除垃
圾,消灭卫生死角,为旅客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七是广泛开展疫情控制宣传教育。
各车站利用宣传栏、广播等形式进行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科普宣传,利用黑板报、
宣传栏、信息简报等形式对职工进行预防控制“非典”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职工家
属自我保护意思和能力。八是做好各项预防准备工作。分局组织专门人员深入各站段,
指导消毒、防护、救治物品的储备工作,并设专人专库保管。九是健全疫情控制体系。
分局组织各铁路医院在门(急)诊设置预检分诊点,开展预检分诊工作,对因呼吸系
统病引起的发热病人及时转到隔离的发热门诊处理。由于措施有力,取得了抗击“非
典”的胜利。 (蒋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