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治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6&rec=76&run=13

水利事业概况

2003年, 全市新增灌溉面积2333.33公顷,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9000公顷,发展
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8000公顷,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1.6平方公里,全年供水12.4329
亿立方米,完成水利综合经营产值4.5亿元,实现利税4600万元。
1.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年内投资1.5亿元,完成较大型农田水利工程1800项,完
成土石方1200万立方米。主要抓了五项工程的建设。一是高标准节水工程稳步推进。
年内完成了田山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第三期工程和全市节水“精品园”2003
年度建设任务等,完成邢家渡引黄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的申报工作,并获批
准,当年列入水利部投资计划;以变频调压自控、IC卡电脑控制为主要标志,以喷、
滴、管灌为主要建设形式的高标准节水工程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二是吃水解困工
程扎实有效。 自2001年开始实施吃水解困规划3年来,共争取省以上国家投资2301万
元,解决了446个村、33.83万人的吃水困难。根据国家及省政府的要求,2003年,市
委、 市政府提出全市农村全面通自来水的奋斗目标。 年内争取省以上国家补助资金
1155万元, 市级匹配500万元,本着“解决一个村,消掉一个号”的原则,进一步加
大农村吃水解困工程建设力度, 年内建成集中供水工程36个,单项工程118处,解决
了263个村、18.91万人的吃水困难。三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取得新的成效。年内
以大流域为骨干、小流域为单元对全市山区各类小流域进行科学规划和综合治理。共
建设治理小流域29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1.6平方公里。列入黄河上中游局扶持项目
的仲宫流域, 年内到位资金200万元,全面完成年度实施计划;市中区十六里河流域
也于年内列入黄河上中游局扶持项目,并到位资金60万元。四是小清河干流市区段清
淤工程。按照市政府关于“双清工程”的统一部署,年内对小清河西外环桥至洪园桥
全长20公里的河段进行了清淤疏浚, 对二滩进行了清障和容貌整治。工程于5月25日
开工,6月25日竣工,历时30天。共清挖疏浚淤泥15万方,完成投资740万元,达到了
主河道无明显阻水障碍、河道畅通的防汛要求。五是崮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该工程
位于长清区南大沙河, 是水利部批准实施并补助1450万元(省匹配100万元)的基建
项目,主要目的是解决水库防洪安全问题以及南大沙河与黄河洪水顶托、错峰下泄的
问题, 最大限度地实现南大沙河的洪水资源化。工程总投资4225万元,分3期实施。
当年3月18日正式开工, 年内完成了溢洪道改建、坝体翻压、放水洞改造,工程量24
万立方米,完成投资2300万元。
2.重点工程规划。年内主要进行了四项重点工程规划设计。一是东湖供水工程前
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工程自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以来,一直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
重视,在省市计划、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积极协
助下,相继完成了工程可研评审、环境评价、水资源论证、规划定点等前期准备工作,
并作为东城区开发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列入了市重点工程,并被省政府列入省重点建
设项目;同时,该工程作为“南水北调”东线胶东输水工程的调蓄水库,列入了“南
水北调”东线配套项目。用地指标得到国土资源部认可,并纳入了国家追加给济南市
的732公顷建设用地指标中。 二是小清河综合治理规划初步编制完成。小清河作为济
南市惟一的排洪河道,虽然经过1997年的干流治理,但防洪标准仅能满足20年一遇,
与国家规定的重点防洪城市和省会城市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差距较大。 根据《济南
市防洪规划》和济南市新一轮规划建设的要求,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
着眼于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对小清河干流拓宽、两岸美化绿化与综合治理进行了多
方案比选和科学论证,拿出了初步方案。三是玉符河综合治理方案得到进一步定位。
玉符河综合治理工程是水利部“地下水保护行动”济南市综合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之
一。随着大学园区建设和西城区规划建设的逐步推进,玉符河将由郊区河道逐步变为
城市河道。为此,立足于河道美化绿化、促进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和回灌补源,促进保
泉两个基本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初步制定了满足河道行洪、景观和
回灌补源要求的综合治理方案。四是对田山引黄工程的科学运用作了进一步探讨和规
划。积极与省“南水北调”办公室进行衔接,就“南水北调”东线济平干渠在田山灌
区沉沙池修建进水口达成了共识,在“南水北调”正式通水前和通水后的非供水期,
将通过济平干渠向济南输送水质更加优良、水量更有保障的黄河水。并以此为依托,
形成以利用黄河水为主,黄河水、长江水并用,多水源互为补充,共同保障的用水格
局,使济南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备更为可靠的水资源支持和保障。
3.防汛抗旱。 2003年是经过五年连续干旱后的降雨偏丰年份。全年平均降雨量
为808毫米, 比常年同期619毫米多31%(189毫米) , 比上年同期365毫米多121%
(443毫米) ,位居1916年有资料记载以来的第八位。按照防御建国以来最大洪水的
要求,进一步落实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先后展开了以“四
落实”为主要内容的防汛准备工作。一是认真开展了度汛工程大检查。组织专门人员
到各县(市)区集中进行了“查工程、找隐患;查安全、定措施”工作。二是实施度
汛应急工程。先后实施了徒骇河营子闸防汛路、商河县土马河清淤、章丘市杏林水库
大坝裂缝处理及溢洪闸交通桥,以及大站、朱格务水库溢洪闸设施维修改建等。三是
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水库、河道的防洪预案,并加强了科学调度与控制运用。在降雨量
明显高于常年的情况下,水库、河道未发生险情,并确保了城市的行洪畅通。与此同
时, 在确保水库安全的前提下,力求水库多蓄水,全市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达到2.5
亿立方米,其中卧虎山水库充分发挥了水库扩容的兴利效益,蓄水量超过6000万立方
米。 四是大力支持兄弟城市的抗洪抢险。汛期,先后3次向泰安的肥城市和菏泽的东
明县提供紧急援助,共调运铁丝5吨、救生衣500件、煤矸石5000立方米,动用各类车
辆150辆,及时赶赴灾区,有力地支持了当地的抗洪抢险。
同时,针对2001年以来持续发展的旱情,按照省、市的部署和要求,充分运用现
有水利设施和水源条件,科学调度水源,有效组织抗旱。一是加大引黄量,科学引蓄
黄河水, 全年引黄河水达到2.6亿立方米,有力地支持了全市抗旱工作的开展。二是
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充分利用水库、塘坝、机井等水利设施抗旱保苗。三是积极争取
上级资金支持, 大力实施抗旱应急工程建设。年内共争取中央抗旱应急经费950多万
元,实施了3.5万人的应急饮水解困以及长清、商河两县区600公顷的节水灌溉和邢家
渡灌区的渠道衬砌等三项工程。
4.水资源管理。年内主要从5个方面入手加强了水资源管理工作。一是进一步健
全了市区地下水位观测网。 配合西郊水源地抽水试验,在相应区域增设了6处地下水
位遥测点,从而使市区地下水位遥测点达到18个,并与72个人工观测点一起组成了地
下水位观测网,实现了对市区地下水位的有效监控。二是进一步加强了对地下水资源
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从落实凿井审批和取水许可制度入手,加强了全市凿井管理,
对符合条件的27家凿井队伍发放了凿井资格证。加强了自备水源的取水许可与用水计
量管理, 对8家大型企业安装远程抄表系统25台套,进行水量自动采集、数据统计和
分析,实现了远程水量监控和即时抄表。同时推广应用水资源智能管理系统,在43家
中小型取水单位安装使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人工查表收费的落后方式。三是进行重
点行业、重点企业水平衡测试。初步开展了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的定额编制工作,
完成了10家取水单位的水平衡测试。 四是初步建成了全市节水管理网。 通过对全市
120家取水单位进行分级、 分类、分片、分组管理,初步建立了全市节水管理网络。
五是开展了封井保泉联合执法行动,共关闭53家单位的69眼自备井,并对群众举报的
600多眼浅层自备井进行了封闭。 六是水资源费征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按照省政府
135号令的要求, 并经价格听证会通过,2003年9月1日,出台新的水资源费征收办法
和征收标准, 自10月1日起按照新标准全面实施征费,同时,开始征收公共供水水资
源费,实现了水资源费征收工作的历史性突破。
5.依法治水。年内,依法查处水事违法案件150余起,其中,查处各类水保违法
案件106起,违法取水案件30起,其他24起。审批水土保持方案报告63份,审批率100
%,落实水土保持方案12项。水法制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完成了《济南市建设工程施
工降排水管理办法》、《济南市邢家渡引黄灌区管理办法》、《济南市节约用水管理
办法》和《济南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等四项地方性法规的草案编
制工作,其中《济南市建设工程施工降排水管理办法》、《济南市邢家渡引黄灌区管
理办法》列入2004年立法计划。 (李诚让 绪正瑞)

黄河治理概况

2003年,黄河流域春旱秋涝,年际间来水不均衡的特点尤为突出。上半年,黄河
主要来水区来水量为81.44亿立方米,比来水最枯的1997年同期少55.16亿立方米,比
多年同期均值偏少53%, 为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最少年份。进入8月下旬,黄河流域发
生了历史罕见的“华西秋雨”现象,干、支流先后发生洪水20余次。受上、中游洪水
的影响, 济南河段9月上旬出现第一次洪水过程。 10月16日12时, 泺口站最大流量
2900立方米每秒, 相应水位31.02米。整个秋汛洪水水位时涨时落,持续时间长达80
天, 进入泺口站的洪量约150亿立方米,秋汛持续时间之长创历史之最。由于洪水持
续时间长,济南河段连续出现险工根石走失、控导工程坍塌、堤防工程风浪淘刷等险
情,经全力组织抢护,均及时得到控制,没有形成灾害。汛期抢险共消耗石料6.95万
立方米,土料0.99万立方米,铁丝73吨,麻袋、编织袋6300条,土工布4253平方米。
在做好本防区黄河防汛工作的同时,按照省防指黄河防汛办公室的调度指令,四次出
动专家组和机动抢险队支援渭河、大汶河、菏泽和东平湖的黄河抗洪抢险工作。
2003年的抗洪抢险救灾实现了确保工程安全、确保滩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双
保”目标。主要做法是:一是按照“夏汛春防”的要求,组织了“徒步拉网式”的工
程普查以及根石探测、河势查勘等防汛基础工作,提前消除了工程隐患,掌握了工程
情况。二是全面落实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级各部门防汛责任制。国家防总、
黄河防总、山东省委、省政府、山东省军区、济南市委、市政府以及济南军分区等各
级党政军领导多次检查指导防汛工作。全市共签订各级防汛责任书1041份。三是按照
一、 二、三线及预备队建制的原则,全市共落实黄河防汛队伍37.41万人,其中一线
5.30万人,二线6.85万人,三线3.75万人,预备队21.5万人。一线防汛队伍全部实行
军事化管理,组织训练水平进一步提高,达到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的要求。四是组织参加了由黄河防总举办的全河防汛合成演练。演练期间,市黄河防
汛办公室及各县(市)区黄河防汛办公室均成立了演练指挥部和综合、水情、工情、
物资、政宣、后勤、通信、抢险、督察和医疗保障与“非典”防治10个职能组,对防
汛指挥调度、重大险情处理、夜间实战抢险、滩区群众迁安救护等防汛重要环节,均
进行了系统地演练,提高了黄河专业队伍的防汛业务素质和快速应变能力。五是防汛
抢险料物全面落实。按照国家、社会团体和群众三结合的原则,对国家常备防汛物资
进行了认真检查,做到了账实相符、管打管用;社会团体和群众备料按照料物品种、
数量、联系人、存放地点、运输方式五落实的要求,进行了登记造册。全市共落实防
汛石料21.07万立方米, 铁丝393吨,柳秸料近6万吨,麻料114吨,麻袋、编织袋148
万条,土工布15438平方米,编织布6800平方米,救生衣2758件,沙石料1021立方米,
冲锋舟13只,发电机组76台1268千瓦等。六是进一步加强了防汛现代化建设。出色地
完成了黄委、省局在济南市进行的防汛指挥调度系统运行试点工作,检测了防汛报险
系统的各项功能,提高了防汛专业人员防汛报险系统软件应用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
为“数字防汛”建设积累了经验。
防洪工程建设与管理。2003年黄河济南段新开工项目38个,共完成各类工程土方
419万立方米, 石方3.01万立方米。施工期间,始终将质量控制放在首位,已完工程
质量合格率、 结算率和初步验收率均达到100%。同时,完成工程初步设计41项,投
资5亿元;上级批复详图设计25项,投资1.5亿元。槐荫区北店子至历城区亓家庄26.8
公里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工程提前完成建设任务,成为全河第一段标准化堤防。积极
推行工程管理水管体制改革, 槐荫区、天桥区、济阳县3个河务局实现了管理与维修
养护的分离,日常管理进一步加强,保持了良好的工程面貌。另外,全年新植各类树
木51万株,实现了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水资源管理与调度。2003年上半年,在黄河来水异常偏枯的形势下,一方面严格
调水纪律,认真执行上级水量调度指令;一方面积极争取用水指标,科学调度水量,
确保了黄河济南段河道不断流。全年共引水4.95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3.13亿立方
米,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1.82亿立方米,保证了城市和农业用水急需,为促进全市经
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依法治河。以水法宣传教育为先导,以“维护权威,树立形象,规范行为,力求
创新”为重点,加强河道内建设项目的管理,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水政执法水平进一
步提高。2003年,建立了跨河桥梁、穿堤管线等非防洪工程数据库,依法办理河道管
理范围内建设项目5项, 拆除河道管护范围内违章项目7000多平方米,清除河道内阻
水片林近700公顷、 110多万株,案件查处率、结案率均达到100%,维持了良好的水
事秩序。
治黄科技。全面完成了省河务局下达和自行安排的研究课题,有两项成果获省河
务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由职工自行研制的“无尘钻孔器”获得国家专利,并投入批量
生产,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济阳县河务局研制的“吸泥船渗水自动报警器”在济
南黄河系统内进行了推广应用。科技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力地推动了治黄管理工作的
现代化进程。
水利经营工作。2003年,立足自身优势,研究确定了“通过强化管理稳定工程施
工企业,通过加大投入发展跨河交通和黄河旅游产业,通过结构调整加强种植养殖业”
的工作思路, 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 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全年完成经营总产值
2.14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收入1503万元, 第二产业收入15436万元, 第三产业收入
4276万元, 其它收入200万元,一、二、三产业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淤背区土地开
发进一步推行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职工个人投资经营,全局参与淤背区土地承包经
营的职工达35人,承包土地约150公顷。 (张需东 朱兴国)

第一段黄河标准化堤防在济南建成

2003年8月13日, 在槐荫区吴家堡河务段和天桥区药山河务段的交界处,济南黄
河标准化堤防建设第一批项目——黄河右岸槐荫区北店子至黄河一桥(相应大堤桩号
9+700-37+050)26.8公里大堤加高帮宽和堤顶硬化工程竣工。济南黄河标准化堤防
建设第一期首批项目的顺利竣工,标志着黄河标准化堤防的诞生。济南示范段是全河
第一段,也是黄河有史以来第一段“超级堤防”,是黄河治理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
此段大堤紧邻山东省会济南, 范围涉及槐荫、天桥和历城3个区,防洪位置特别
重要,是人们认识黄河、关注黄河的窗口。为了达到“堤防不决口”的目标,将黄河
大堤建设成为“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实现黄河长治久安,济南
市河务局根据黄委会《黄河重大问题及其对策》的战略规划和总体安排,从2002年开
始, 进行标准化堤防建设。山东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第一期总长128公里,其中菏泽
东明段62公里, 济南市区段66公里(槐荫区段店镇宋庄至历城区章丘市交界处) ,
2002年11月14日在济南市历城区黄河堤段举行了开工仪式,工程将于2004年底建设完
成。标准化堤防以防御郑州花园口站2.2万立方米/秒、济南泺口站1万立方米/秒为设
计防洪标准,工程等级为Ⅰ级堤防。标准化堤防建成后,大堤顶宽12m,参照3级公路
标准修筑6m宽堤防道路,临背河边坡1∶3;淤背区宽度100m,顶高程与2000年标准设
计防洪水位平, 淤区顶部种植生态林,背河堤脚外种植10m宽柳荫地;平工堤段临河
种植宽度30m~50m防浪林;沿堤全部险工加高改建达到设计标准,并修筑上堤防汛道
路。按标准建设管护站点及管护设施,同时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
黄河标准化堤防建成后,不仅仅是防汛的重点确保段,而且是展现济南标准化堤
防“生态景观线”的窗口。济南市河务局在紧抓工程施工的同时,统筹兼顾堤防行道
林绿化工作。工程开工前,将原行道林树株进行统一移栽;施工期间,大堤加高帮宽
工程完成一段,绿化一段。尤其是天桥区局泺口险工段,不仅植树绿化进度紧跟工程
施工,而且提高了树株的档次,加强了新植树株的后期管理,实现了大堤加高帮宽、
堤顶硬化、绿化美化同时竣工。济南黄河26.8公里堤防,堤顶平坦宽敞、环境优美,
堤顶两侧垂柳摇曳、红叶鲜艳。 (张需东 朱兴国)

济南黄河引黄涵闸全部实现远程监控

按照黄委统一部署,黄河山东段2003年有30座引黄涵闸安装远程监控系统,其中,
济南段有10座。 随着各涵闸闸室内外设备的安装完毕和系统软件的调试成功, 加上
2002年已安装远程监控系统的邢家渡引黄闸,济南黄河所有11座引黄涵闸全部实现了
远程监控。
济南11座引黄涵闸分布在黄河济南段左右两岸,在引水条件、引水频次、引水能
力等方面具有特殊性,担负着济南城市供水和沿黄县(市)区工农业用水的重任。12
月5日黄委传输调试信号, 新建10座涵闸系统成功进行了现场启闭闸门试验。系统建
成后,涵闸的闸门启闭、开启高度和闸门孔数、水位起落、引水流量等都可以通过远
程计算机控制、观测和换算来完成,还可以远距离监视闸室内外有关情况。进一步完
善后的监控系统将实现黄委、山东河务局、济南市局和所属县(市)区局、闸管所的
“五级连接”。实现引黄涵闸的远程监控,是推动水量调度工作规范、高效运行、促
进水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手段,是保证黄河不断流,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实行数字化管
理的必要措施。 (张需东 朱兴国)

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被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2003年9月, 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通过水利部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正
式成为“国家水利风景区”。风景区上起槐荫区宋庄黄河堤段,经天桥区中部,下至
历城区霍家溜村黄河堤段, 总长度51.98公里,面积50多平方公里。该景区以生态旅
游、工程旅游为主要特色,将工程景观、水域景观、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并逐步加以
完善。 工程景观包括宽200米的黄河大堤、有“水上长城”之誉的黄河险工、设计独
特的引黄涵闸、 各类绿化美化树株营造的4道防护林带以及跨河铁路、公路桥梁、浮
桥等。水域景观包括黄河典型的弯曲型窄河段、独特的地上悬河奇观以及水草丰美的
滩区湿地和波光鳞鳞的鹊山水库、玉清湖水库等。人文景观包括济南市“齐烟九点”
中的鹊山、药山、华山,齐、鲁两国结盟纪念地——泺上台,黄河泺口古渡,周恩来
视察泺口黄河铁桥纪念地,历史文化雕刻和民族故事彩绘,以及在规划建设中的治黄
功绩碑、烈士雕塑、大型黄河母亲雕塑、黄河楼、黄河展览馆等。济南百里黄河风景
区为市民增加了一处良好的休憩场所。 (张需东 朱兴国)

济南黄河绿色风貌带建设规划

2003年,济南提出了城区“北跨”的发展战略。济南河务管理部门为适应新形势
下省会城市现代化建设,提出了黄河绿色风貌带建设规划。规划原则是:与黄河标准
化堤防建设相结合;与省会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规划相结合。总体风格以生态绿化和
自然景观为主,根据黄河工程带状分布,形成“一带三区”的开发框架。“一带”即
生态功能带;“三区”即黄河文化功能区、黄河特色景观功能区、滨河水城游乐区。
1.生态功能带建设规划。 在189公里黄河大堤两岸营造6条绿化带,构成风貌带
主体。 绿化面积3400公顷,种植各类树株510万株。一是黄河滩地综合开发带,种植
牧草形成平坦开阔的天然牧场,开发沙滩排球、足球、跑马场、野炊等休闲项目。二
是临河防浪林带,在大堤临河堤坡以外种植30米宽的垂柳,既防浪护堤、又防风固沙。
三是堤防行道林带,形成树木花草相间的林荫大道。四是淤背区适生林和经济林带,
在平均宽度100米的淤背区内, 营造3大适生林区和2大经济林区。五是背河淤背区坡
林草带,种植五角枫、火炬树、翠竹、黄杨等美化树种,其它堤段种植杨树和刺槐。
六是背河护堤林带。按要求在背河堤脚外,种植10米宽的杨、柳树。
2.黄河文化功能区建设规划。规划范围自二环西路至二环东路之间的黄河堤防,
以泺口险工为中心,包括老徐庄、盖家沟险工,长度14公里。总体风格是生态型文化
主题风景区,以表现黄河文化为宗旨。文化功能区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古之神韵”、
“今之风采”、“齐鲁文化”、“自然风情”。“黄河母亲雕塑”和“黄河楼”是文
化功能区的标志性建筑,分别建于泺口险工和盖家沟险工。
3.黄河特色景观功能区建设规划。 将沿线的黄河险工、桥梁、管理设施等合理
地穿插其间,形成“三里一景”的特色景观功能区。
4.滨河水城游乐区建设规划。 结合黄河北展宽滞洪区的兴利运用和济南市“北
跨”发展战略的实施,在鹊山水库以西滞洪区内建设大型滨河水城。设置人造瀑布、
冲浪、帆船、日光浴、沙浴、水上餐饮等,形成夏季游泳、冬季滑冰、春秋季休闲和
灌溉多功能水上游乐区,填补济南市无现代化大型水上娱乐场的空白。
以上规划总投资15.67亿元。 其中防洪工程建设投资10.9亿元,社会公益和生态
项目投资1.77亿元, 其它开发项目投资3亿元。近年来,济南黄河职工开展了大规模
的造绿工程, 在黄河岸边造林近1300公顷、植树196.9万株,部分堤段已达到了绿色
风貌带的要求。 (张需东 朱兴国)

任编校:董殿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