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6&rec=73&run=13

粮油生产概况

2003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90372公顷,比上年减少8754公顷。粮食作物播
种面积404849公顷, 比上年减少22808公顷。夏粮播种面积178553公顷,比上年减少
16668公顷。夏粮作物中,硬粒小麦播种面积47535公顷。秋粮播种面积226296公顷,
比上年减少6140公顷。秋粮作物中,谷类作物播种面积183826公顷,其中稻谷播种面
积11106公顷, 玉米播种面积161572公顷, 谷子播种面积8030公顷, 高粱播种面积
2214公顷,其它谷类作物904公顷;豆类作物播种面积15065公顷,其中大豆播种面积
13722公顷, 绿豆播种面积946公顷, 红小豆播种面积62公顷; 薯类作物播种面积
27405公顷。 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5794公顷,比上年增加785公顷,其中花生播种面积
14987公顷,油菜籽播种面积434公顷,芝麻播种面积295公顷。棉花播种面积29698公
顷,比上年增加4798公顷。麻类作物(黄红麻)播种面积20公顷。烟叶类作物播种面
积4公顷。 蔬菜、 瓜果类播种面积136580公顷, 其中蔬菜 (含菜用瓜) 播种面积
120884公顷, 瓜类作物(果用瓜)播种面积15696公顷,其它农作物播种面积2927公
顷。
粮食总产220.564l万吨, 比上年增加30.7037万吨。夏粮总产89.520l万吨,
比上年增加8.351万吨,平均单产5014千克/公顷。夏粮硬粒小麦总产23.6304万吨,
平均单产4971千克/公顷。 秋粮总产131.044万吨,比上年增加22.3527万吨。秋粮
中谷类作物总产110.886l万吨,平均单产6032千克/公顷,其中稻谷总产7.6548万吨,
平均单产6892千克/公顷; 玉米总产99.7275万吨,平均单产6172千克/公顷;谷子
总产2.631万吨, 平均单产3276千克/公顷;高粱总产0.5848万吨,平均单产264l千
克/公顷; 其它谷类作物总产0.288万吨,平均单产3186千克/公顷。豆类作物总产
3.77l万吨, 平均单产2503千克/公顷,其中,大豆总产3.5125万吨,平均单产2560
千克/公顷;绿豆总产0.2332万吨,平均单产2465千克/公顷;红小豆总产0.0103万
吨, 平均单产166l千克/公顷。薯类作物(按折粮计算)总产16.3869万吨,平均单
产5980千克/公顷。 油料作物总产5.2428万吨, 比上年增加1.566l万吨,平均单产
3319千克/公顷,其中花生总产5.0466万吨,平均单产3367千克/公顷;油菜籽总产
0.1209万吨, 平均单产2786千克/公顷;芝麻总产0.0293万吨,平均单产993千克/
公顷。棉花总产3.1963万吨,比上年增加0.3663万吨,平均单产1076千克/公顷。麻
类总产0.0116万吨,平均单产5800千克/公顷。烟叶总产0.0028万吨,平均单产7000
千克/公顷。蔬菜瓜果类总产754.7112万吨,平均单产55258千克/公顷,其中蔬菜
总产668.7418万吨, 平均单产55321千克/公顷, 瓜类总产85.9694万吨,平均单产
54772千克/公顷。
年内,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加快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
转化。优质粮食类总播种面积103325公顷,总产58.4156万吨。其中优质专用小麦面
积70966公顷, 总产38.1090万吨; 优质专用玉米面积31241公顷,总产18.8503万吨
(鲜食玉米总面积2500.3公顷, 总产2.0478万吨)。无公害蔬菜面积28472公顷,总
产164.2961万吨, 其中绿色蔬菜面积9399.4公顷,总产70.1195万吨(有机蔬菜69公
顷, 总产0.5112万吨)。套袋类水果面积3186.6公顷,总产6.3569万吨。培育农产
品种子类面积4984.3公顷, 总产1.6553万吨。药材类面积500公顷。其中金银花面积
33.33公顷,总产40吨;红花面积79.47公顷,总产257吨;黄芪面积13.47公顷,总产
212吨; 板蓝根面积173.86公顷,总产944吨;桔梗面积10公顷,总产3吨;薄荷面积
0.67公顷, 总产1吨;大青叶面积57.2公顷,总产706吨;丹参面积34公顷,总产498
吨;沙参面积6.67公顷,总产63吨。饲草面积925公顷,其中青饲料面积63l公顷,牧
草面积294公顷。
年内,观光旅游农业发展迅速,以历城、槐荫、长清等区县为重点,全市已建成
各类观光农业项目190多处,实现综合效益15.9亿元。设施农业发展3.5万公顷,实现
收入23亿元。
年内,科技兴农取得成效,在全市农业系统深入开展了农业科技年活动,共引进
推广农业新技术、 新成果115项,有10项科技成果获奖,良种普及率达到98%以上,
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1%。争取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场、青年农民培训、省良种产业化
等项目7个。 大力推行了农业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农业标准体系和质量监
测体系,取得了良好成效。
年内,以新世纪青年农民培训为重点,依托农校、农广学校等培训基地,全年培
训农民25.7万人次,发放绿色证书2.7万本,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重点加
强了济南市农业信息平台的建设, 全市己建成县级信息服务平台6个,乡级信息服务
点40个,培训农民信息员400多名,提高了办事效率,促进了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充分发挥“农技110” 服务热线的作用,全年共接听农民求助电话近5000个,帮助解
决难题2860个。 (马美英)

蔬菜生产概况

1. 蔬菜播种面积继续扩大。全年播种面积达到13.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5%。
蔬菜总产稳定增长, 全年总产达到76.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7.6%。蔬菜经济效益明
显提高。2003年由于“非典”和天气因素的影响,蔬菜价格波动较大,呈现出“高—
低—稳”的特点,但平均价格较上年仍有提高,其整体效益稳定增长。全年总产值达
65.64亿元, 比上年增长6.4%。食用菌发展势头强劲。全年种植面积达到608万平方
米, 总产达到8300万公斤,分别比上年增长9.4%和18.6%。食用菌成为蔬菜产业的
一大主导产业,投资少、效益高、发展快。栽培范围覆盖10个县(市)区的40个乡镇,
主导品种达到15个。2003年,蔬菜成为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蔬菜产值占
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5.7%,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达到60.2%,分别居大农业和种植
业的首位。蔬菜的比较效益、在农民增收中所占份额以及在农产品出口中的地位均居
前列。
2.保护栽培基地逐年扩大, 效益显著提高。 2003年冬暖大棚新增2000公顷,
(济阳县新增冬暖棚6000个) 达到1.3万公顷,实现产值24亿元,用不足10%的菜田
面积生产出了35%的蔬菜产值。全市1.3万公顷冬暖大棚、4000公顷拱圆大棚、1.6万
公顷中小拱棚的平均亩收入分别达到1.2万元、0.7万元和0.35万元,比上年分别高出
近11、7.1和5.6个百分点。
3.蔬菜生产科技含量逐渐提高。 2003年,加大了技术推广、服务力度,围绕丰
富品种、改善品质、增强竞争力这一目标,积极推广一系列生产新技术、新成果。全
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0余期,推广使用生物肥、生物农药,禁止超标农药的使用等,取
得了明显效果。有艾玛70、加西亚等番茄品种,利昂、红罗丹等甜椒品种,黑霸、黑
蜜等西瓜新品种共计80多个,近50多个新优品种形成了种植规模。引进、推广、应用
新技术60多项。工厂化育苗得到大面积推广,全市工厂化育苗总数近1000万株,育苗
品种也由彩椒、西红柿为主,扩展到茄子、西(甜)瓜等十几个品种。 (唐 玮)

无公害蔬菜生产发展迅猛

2003年新认定标准化无公害蔬菜基地11处,无公害蔬菜基地总数达到26处,面积
达到5000多公顷, 增加2000公顷,生产能力增加近1亿公斤。市蔬菜办与市质监局联
合印制《无公害蔬菜绿色档案管理手册》 1万份,全部下发到各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
产基地和六大精品园区,基地按要求开展档案管理,初步解决了蔬菜生产无记录的问
题。 无公害蔬菜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 在济南市4个无公害蔬菜地方标准出台后,
2003年,30多个蔬菜品种的地方标准的制定已基本完成,其中10个地方标准通过审订,
已开始颁布实施。市蔬菜办起草的《济南市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也在审
定中。 在长清区的孝里镇、五峰山镇新建无公害蔬菜检测站各1处,全市县(区)级
检测站已达11处,基本覆盖各主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与市质监局有害物质检测中
心联合投资建设的七里堡蔬菜市场无公害蔬菜检测室在筹备运作,拉开了在市场、超
市建立监测点的序幕。2003年济南市编委又重新增设济南蔬菜质量检测中心,市级蔬
菜检测中心开始挂牌运转。2003年市蔬菜办与市质监局还共同认证福源配送公司等济
南市首批无公害蔬菜配送中心12家,批准银座、大润发、万嘉隆、贵和、大观园、沃
尔玛、嘉华等11家超市建立无公害蔬菜销售专柜,济南市无公害蔬菜超市准入工作全
面展开,每天配送无公害蔬菜5000公斤左右,发展势头良好。 (唐 玮)

棉花生产概况

2003年, 济南市棉花种植面积2.97万公顷,平均皮棉单产1077.9公斤/公顷,总
产3.2万吨。 年内全市棉花生产呈现四个特点:一是实现了“三增”。①面积增,全
市棉田面积2.9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4766公顷,增幅为19.1%;②总产增,全市皮棉
总产3.2万吨,比大丰收的2002年增加了3715吨,增幅为13.13%;③效益增,由于棉
花价格的大幅上涨,棉农植棉效益大幅增加。年内籽棉平均价格在6.6元/公斤,每公
顷平均收入在17810元, 仅棉花一项, 棉农总收入就达55865万余元, 比上年增加
22500多万元, 增幅为67.4%。二是扩大了“三田”面积,提高了科技含量。年内全
市棉花“三田”(试验田、示范田、良繁田)面积达1066公顷,比上年扩大50%。科
技示范作用非常明显,科技植棉上了一个新台阶。抗虫棉良种推广普及率连续四年达
100%, 其中抗虫杂交棉面积不断扩大,棉田地膜覆盖面积占77.5%。机械化播种占
54%, 比上年增加5倍。三是棉花种植区域化、规模化,以商河、济阳、章丘为重点
的三大棉区正在形成。 年内商河县植棉面积达1.5万公顷,占全市的48.9%;济阳植
棉面积6700公顷,占22%;特别是章丘市一跃上升到6300公顷,占21%。三大棉区占
全市总植棉面积的92%,为加大科技植棉力度奠定了基础。四是龙头企业带动棉花产
业化进一步发展。三大棉区都有各自的纺织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又对全市棉
花产业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商河宏业棉纺集团有15万纱锭的纺纱能
力,年用棉量在50万担,其中近一半棉花为当地自收自用,有力地带动了商河县的棉
花生产。章丘市棉纺厂不但全部用掉本市生产的棉花,还从外地购进一部分。济阳县
银花纺织有限公司也将本县一半以上的棉花用掉。年内全市棉花产量的60%被市内纺
织企业消费,大大促进了棉花产业化的发展。 (孔祥忠)

市棉花协会成立

2003年,济南市棉花协会成立。济南市棉花协会是省内继滨州市棉花协会后成立
的第二家市级棉花协会。协会的宗旨是: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遵守国家宪法、法律及法规,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要求,在棉花行业内发挥服务、协调、自律、监督的作用,成为棉农、企业和
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协助政府实施棉花行业协调管理,规范棉花市场秩序,维护
棉花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发挥行业的群体优势,提
高棉花及涉棉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促进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而努力。 济南市棉花协会共有会员109名,其中团体会员40名,个人会员69名。其
中棉花加工企业23家,纺织企业7家,科研单位和纤维检验部门各1家。 (孔祥忠)

泉城商保种业有限公司科研所成立

这是全省首家由县级种业公司设立的棉花科研所。 该所成立于2002年6月,有科
技人员15人, 其中高级农艺师1人,农艺师5人。有试验示范田2公顷。该所成立两年
来,先后同中国棉花研究所、山东省农科院、山东省棉花研究中心、山农大、莱阳农
学院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从上述科研单位先后引进“中棉所
29号” 、“中41号”、“山农丰抗6号”、“鲁棉研15号”等共计13个新品种,为泉
城商保种业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该科研所还先后承担了农业部、山东省种
子总站、市棉办等上级单位安排的棉花品种试验项目。2002年该科研所和山农大、山
东省种子总站协作完成了农业部下达的“全国棉花种子样品性状描述试验”和“全国
棉花种子样品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试验”,其中“全国棉花种子样品性状描述试验”
获国家农业部奖。 (孔祥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