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纪实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6&rec=165&run=13

吉华大厦

吉华大厦是隶属于济南市发展计划委员会领导和管理的国有企业, 于2001年6月
竣工, 2001年8月28日投入试营业。吉华大厦地上24层,建筑高度101.45米,建筑面
积27000㎡, 分主楼、附楼两部分。主楼主要经营餐饮、客房、娱乐、商住、商业、
商务等业务,附楼主要从事信息、期货和证券交易。整个大厦采用典型的欧式设计风
格,外部造型美观,内部装修豪华典雅。整个建筑装修是按照国际四星级以上涉外宾
馆标准建造的。
吉华大厦位于济南市天桥区英贤街19号,地处济南市市中心,位于人民商场北邻、
大明湖南侧,距火车站约1.5公里,距长途汽车站约3公里。驱车到机场仅需20多分钟,
步行15分钟即可到达省、市政府。大厦四周还有大明湖、趵突泉、五龙潭、泉城广场
等许多知名旅游景点。
大厦拥有总统套房、 豪华套房、高级商务住房、标准间、单人间等各类客房107
间(套),营业时间为24小时全天候服务,房间配有感应门锁、中英文节目、自办节
目、音响系统、中央空调、楼宇自控和火灾自动报警联动及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电视
系统可接收多国卫星节目,安保监控设施先进、完备。
餐饮部是大厦重要的营业部门,是体现大厦管理、服务、质量水平和风格特色的
主要窗口。餐饮部不仅要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还担负着菜品的开发,创造吉华餐饮
文化的重要作用。通过为客人提供热情、周到、细腻的服务和具有特色的菜品,使客
人获得物有所值的消费。 大厦共有近300餐位,内设豪华中餐厅及16个宴会单间,各
具鲜明的个性特点,是富贵华宴,朋友小酌,亲人欢聚,商务洽谈的好地方,美味佳
肴,幽雅环境让您均可找到丝丝入扣的氛围。
大厦内设有10个不同规模的会议室, 可同时接待20—300人的多个会议。会议室
内全部设有宽带上网插口,为您提供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会议服务。国际会议
室,是按照国际会议标准惯例进行布局,配置圆形桌面、灯光、高档可控音响系统,
提供同声传译服务,曾多次接待省市政府领导的重要会议和谈判。大型阶梯会议室,
是按照剧院形式布局, 可容纳300人与会,内设舞台、演讲台、专用会议座椅。室内
光线充足,户外设有休息平台,为您会议休息提供便利场所。其他中、小型会议室是
您进行商务洽谈、交流的最佳选择。各会议室均设有先进的投影仪、电视机、音响设
备、幻灯机、实物展台、舞台灯光效果、白板、办公用品、录音摄影、茶饮、更衣室
等设施设备,为您的会议提供周到、快捷的服务。
大厦多功能厅位于大厦的21F,设施设备最为齐备,不但可接待300人会议,还可
以承办各类冷餐会、婚宴、舞会等大型娱乐活动。
大厦休闲娱乐项目包括美容、 美发、KTV包间、保龄球、棋牌室、桑拿、商品、
商务中心、保龄球等配套服务设施,为宾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吉华大厦自2001年8月试营业以来, 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吉华大厦
全体员工拼搏进取,经营和管理稳步提高。2003年是吉华大厦稳步发展的一年,大厦
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狠抓“安全、管理、经营”,公司各项工作稳步开展,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行业知名度不断提高。2003年,大厦实现经营收
入1877万元。接待大小会议300个,其中有:接待外宾802人次,累计接待就餐和住宿
客人约111000余人次。 大厦为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在2003年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
系认证,以促进大厦的管理工作水平上台阶。2004年大厦将相继开展岗位培训,注重
服务细节,大厦各部门将开展微笑服务、礼节礼貌、形体礼仪、服务程序、服务理念、
饭店服务英语等培训活动,使员工不仅在理论上丰富自己,而且在操作技能水平上有
进一步提高。
大厦全体员工本着“天天为客人提供优质产品”的服务宗旨,按照“以人为本,
客户至上”的管理理念,在管理制度、服务质量方面不断完善,2003年被济南市政府
授予“文明窗口”荣誉称号,被市防非典办公室授予“济南市防止非典先进单位”;
被天桥区公安局授予“治安一级单位”;被天桥区区委、区政府评为“2003年度爱国
卫生运动先进单位”;2004年被山东省烹饪协会评为“鲁菜名店”,被市旅游局评为
“文明旅游服务单位”和“旅游消费者信得过单位”,被中央电视台“绿色饭店”栏
目进行重点推介;被省委宣传部编入《中国.济南》电视片。
2004年公司将实施绩效考核,并进一步推行亲情化和个性化服务,不断建立企业
文化。吉华大厦全体员工将齐心协力,努力拼搏,与时俱进,干事创业,争取获得更
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社会各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邹积红)

济南市农业信息中心

织就金网 服务三农
——前进中的济南市农业信息中心

济南市农业信息中心是1997年9月经济南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全额预算管理的县级
事业单位,隶属于济南市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承担济南市“金农工程”的规
划、建设与管理和“山东农业技术市场”、“中国农业书店(网络店)”的运营、管
理等。中心编制40人,下设网络技术支持与拓展部、山东金农信息网编辑部、农业应
用软件开发部、中国农业书店网编辑部、山东农业技术市场管理处、办公室等部门。
中心建有5100平方米宽带网智能化办公大楼,大楼内综合布线全部采用安普布线
产品。配有24小时不间断供电系统、CISCO高端网络设备、SUNE450小型机、ORACLE数
据库、 UNIX操作系统以及JSP、PHP、ASP三种语言网上开发系统。网控中心局域网采
用千兆光纤连接、百兆到桌面,配置了主交换机、分交换机、防火墙、拨号访问服务
器、数据库服务器、50台工作站。中心拥有全市乃至全省最专业、最优秀的农业信息
队伍,具有博士、硕士、本科学历的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70%以上,专业涉及农业、
计算机、英语、法律、财会、文秘、美术等,平均年龄30岁,具有较强的研究开发实
力。中心设立以来,围绕“金农工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济南市的农业信
息化走在全国的前列。

一、全面建设“金农工程”,初步形成市、县、乡三级网络体系

1.建成开通山东金农信息网。2000年6月18日建成开通“山东金农信息网”,共
推出22个主栏目、80多个子栏目、60多个数据库,内容涉及农业新闻、农业科技、政
策法规、市场供求、农贸行情、招商引资、农业企业、致富信息等多个方面。网站重
点突出农业科技和市场信息两大特色,数据库总量达到1G,会员总数达6000多个,访
问量突破10万人次。2002年底,山东金农信息网被评为“济南市十大优秀网站”之一。
2、 为济南市农口各局建设网站。2002年,中心利用设备、技术和人才优势,为
市林业局、市农业局、市农村工作办公室、市水利局、市畜牧局、市蔬菜局等单位建
立了网站,使济南市农口单位全部上网,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各类农业资源分割独
占的局面,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共享,提升了农口各局的行政效能,促进了农业信息的
高效利用。
3、 网络延伸覆盖农村。2003年,按照市委、市府对“金农工程”的部署,中心
将山东金农信息网延伸到基层农村,初步形成了市、县、乡三级网络体系。先后建设
了章丘市水寨镇、历城区董家镇两个农业信息服务中心,每个服务中心建有农民阅览
室1处,为农民提供农业图书、音像资料等;建有电教室1处,普及网络知识,定期播
放农业VCD,为农民提供农事指导。还开通了历城郭店、华山、王舍人、孙村、遥墙、
唐王、章丘明水、平阴殷巷、济阳曲堤等十几个乡镇网站,使网络延伸到乡镇,提高
了当地农民的信息化意识,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提高了当地名优农产品的竞
争力。中心计划利用3年的时间在全市100多个乡镇建设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实现市、
县、乡三级农业资源的共享。
4、开发利用网上交易系统、培训系统和农业专家系统。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
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先后开发了黄瓜和西红柿的网上培训系统,为广大农民提供
即时指导。开发了中国农业书店(网络店)和山东农业技术市场网站的网上交易系统,
积极探索电子商务。 同时,还从中国农科院引进了小麦、玉米、棉花3个农业专家系
统,结合济南地区的自然条件,进行本地化改造,从而指导济南市小麦、玉米、棉花
3大作物生产。2002年,又与中国科学院联合研制了奶牛养殖专家系统。
5、 建立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数据库。中心结合济南特点,大力开发利用信息资
源,重点建设了一批有区域特色的农业数据库,如山东省名优特产数据库、济南市农
村经济区划库、济南市土壤资源数据库、济南市水资源数据库、济南市生物资源数据
库,“山东金农信息网”也建立了农业科技信息数据库、农业产品市场信息数据库、
农业政策法规信息数据库、农业科研成果数据库、农业相关机构企业数据库等,为农
业管理者、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优质快捷的服务。

二、建成了山东农业技术市场和中国农业书店(网络店)

山东农业技术市场立足三高农业,重点突出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嫁接转化
与中介服务,背靠济南市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依托山东金农信息网,实现网上交易
与网下中介服务相结合。市场内汇集了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优良品种等科技成果转
让项目近百项,初步开展了农业科技、信息咨询及国内外多种农业生产资料代理等业
务,促进了农业成果的嫁接转化和农业技术市场的繁荣。
借助山东农业技术市场的场地及山东金农信息网的信息网络,采取网上交易与网
下交易相结合,开办了中国农业书店(网络店),建成了相应的网站,并从金盾出版
社、中国林业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等国内数十家知名出版社引进图书、音像资料
共3万多册,内容涉及农业基础和科学研究、农业经济、农业工程、植物保护、园艺、
林业、畜牧业、水产、农畜产品储藏加工、特种种养、农资等十几类。建成了大型的
农业图书数据库,提供全面的农业类图书出版和发行信息,并实行网上订书和图书查
询功能。

三、配合工程建设,认真开展科研工作

中心自成立之日起,就不断地配合工程建设,积极申报科研项目。承担的市级重
点科研项目《济南市农业信息化工程网控中心与数据库建设》于2003年底顺利通过验
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一项省级课题《智能化农业设施研究》也已研究完成。同
时还申报了《济南市金农工程落地入户工程》、《广义3S技术平台在区域森林资源监
测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等省、市重点课题。

四、建成山东农业市场网,搭建农业电子商务平台

中心利用人才、设备、技术、信息上的优势,整合现有优势资源,通过广泛的市
场调研,建成了定位为农业电子商务的网站——山东农业市场网。该网站收集、整理
了山东省内大的农业批发市场价格信息、供求信息,搭建起山东省农业电子商务平台。
中心开办几年来,各项工作多次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2000年团支
部授予济南市“青年文明号”,2001年被省科技厅授予“全省‘九五’农村科技信息
服务体系建设先进集体”称号,2002年“山东金农信息网”获“济南市十大优秀网站”
称号, 2003年3月济南市农业信息中心“金农贝贝”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荣获“山东省
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济南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集体。
(邹积红)

山东药乡国家森林公园

山东药乡国家森林公园是经林业部批准成立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地处济南与泰安
交界处的分水岭一带, 属泰山山脉,距泰山主峰岱岭仅8公里。这里气候温和,光热
资源丰富,四季景色各异:春末夏初,槐花盛开,层林如雪,香飘四溢,蜂蝶翩翩起
舞;盛夏酷暑,林茂成荫,山风习习,凉爽宜人,山间溪瀑水澈见底、甘冽清甜;金
秋时节,天高云淡,鸟语花香,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冬季来临,风过松林,奏起美
妙音旋;大雪过后,到处是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公园内植物种类繁多,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达84.4%,植被覆盖率在91%以上,
仅木本植物就有43科160余种,草本植物91科454种。由于海拔和浩瀚林海的共同作用,
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森林小气候,有“小关东”之称,特别是夏季,最高气温较市区低
8-10度, 负氧离子含量比市区高300多倍,有天然“氧吧”之美誉。特别值得一提的
是,这里是一处十分难得的天然原药基地,有何首乌、紫草、四叶参、黄精、赤灵芝、
冬虫夏草等药材180余种, 唐朝药王孙思邈曾在此采药、制药、治病救人,使山东药
乡国家森林公园成为首家以药材著称的国家森林公园。
公园内不仅自然资源丰富,更有历史遗迹、人文景观随处可见,如巍巍耸立的齐
长城、程咬金的瓦岗寨、窦建德的马刨泉、孙思邈的药王庙、秦汉时期的大型祭祀建
筑、秦始皇登泰山的驿道、古人祭祀天地的秋千台等。
2000年,山东济南药乡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成立后,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开发、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生态经济为指导,以森林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
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适度开发为原则,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利用现有的
各种景观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以突出自然野趣、粗旷质朴为目标,体现现代
文明和时代信息,发展生态型、立体式的森林旅游项目。为了能充分利用优越的生态
资源、人文资源,先后委托山东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和交通部二航设计院编制了《山东
药乡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和《山东药乡国家森林公园详细规划》,对公园的生产
发展、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进行了详细规划设计。
按照规划要求,自2000年以来,管理处努力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
大服务体系,组织修建、扩建了市区到公园的公路、公园内旅游主公路、两个入园大
门, 整修了可容纳150人的独体式接待设施,对供排水、供电、通讯、有线电视等设
施进行增容或新建。在公园以北、以西及历城区的高尔、柳埠两乡新植经济林和生态
林10000亩, 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为省城保泉工程增加水源涵养地。充分利用公园丰
富的药材资源,制定了“特种林、果、花、药、菌示范生产基地”建设方案,开发了
灵芝半野生栽培生产基地50亩,并逐步发展成500-1000亩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在完善
旅游设施的基础上,管理处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21世纪森林旅游业发展要求的现代管
理理论和管理体系。为提高森林旅游业管理水平,管理处多方面、多途径引进和培养
人才。有计划地招聘一些懂业务、会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对关键岗位的急需人才给
予优惠待遇,对在岗的各类管理和技术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培训,鼓励工作人员参加旅
游系统的各种等级、岗位培训和考试。同时建立了森林旅游科技支撑体系,一方面采
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培养人才,加快培养不同层次从事森林旅游管理和服务的专业人才;
另一方面加强“企、学、研”联合,聘请专业人员和教授进行实地教研。广泛开展森
林旅游科学研究工作,提高森林旅游理论研究水平,形成了一支有管理特色、门类齐
全、分工较细的旅游管理队伍。管理处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森林公园活动,建立健全了
规章制度,制订标准规范,加强对导游、餐饮、住宿、安全、环境卫生等方面的规范
管理;努力完善安全事故救援措施,主动为游客办理人身意外保险,配备必要的救援
人员和救援设备,能够应急处理安全事件。
多方面、多渠道加强宣传,扩大公园知名度,开展各种促销活动,着力打造公园
品牌,通过展览、展示的形式和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使社会和公众更加关心和支持
我国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事业的发展,使公园成为一山一水一圣人的旅游线上的
一处度假休闲的新景点。在宣传公园的同时,管理处还大力弘扬森林文化。通过各种
宣传活动和宣传媒体,向市民进行爱国主义、科普知识、民族文化的宣传,唤起人们
走进森林、回归自然的热情,增强人们关注森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力争把森林
公园建设成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播先进生态思想、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开展爱国
主义和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阵地。
药乡国家森林公园2001年营业以来,森林旅游业务不断拓展、经营收入不断增加,
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收入超过200万元,并达到了带动周边村庄群众致富的效果,
周边群众年收入翻了3倍以上。
森林旅游安全工作,关系到游客生命和森林资源财产安全,责任重大。在工作中,
管理处树立了“没有安全就没有森林旅游”的意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
“严管、严查、严处”的工作方针,明确责任和目标,落实人员责任,加强对服务设
施及景区、景点的检查,在关键部位、危险路段设立警示标志,特殊地段配备保安人
员执勤,完善了安全事故救援措施,主动为游客办理人身保险,配备必要的救援人员
和设备,及时处理了应急事件,保证了游客的人身安全。
在管理处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山东药乡国家森林公园经过了初创起步阶
段,正从迅速发展时期走向稳步发展阶段,并将会在森林旅游事业中闯出自己的一片
新天地。 (管理处)

市中区人民法院

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建立于1955年。 2003年底,内设立案庭、刑庭、4个民事
审判庭、2个派出法庭、行政庭、审监庭、执行局(内设2个执行庭)、法警大队、司
法鉴定中心、纪检组(监察室)、政治处、办公室、研究室、信息技术科等业务庭室
和办事机构。 在职人员153人,其中法官72人,法官助理、书记员、司法警察等其他
工作人员81人。本科以上学历98人,占64%。
近年来,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发展、
司法为民为中心,以“公正与效率”为主题,加强审判工作,狠抓队伍建设,深化法
院管理,改善司法条件,各项工作都有了较快发展。2001~2003年,审结、执结各类
案件23091件, 标的额29亿元,结案数连续三年创历史纪录。2001~2002年连续两年
被济南中院授予“人民满意好法院”称号,2001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人民满意
政法单位”,并记集体二等功;2002年被省法院记集体二等功;2003年被省法院记集
体一等功,取得建院以来的最高荣誉。该院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审判流程管理、
规范化管理的经验先后被省委政法委、省法院、济南市委政法委和济南中院推广,信
息化建设走在了全省基层法院前列。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刘家琛,
省法院院长尹忠显, 济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家政等先后到该院视察。2004年3
月,中共市中区委向全区作出了《关于向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学习的决定》。2004
年4月, 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在该院召开全市法院规范化管理现场会,作出了《关于
在全市法院开展向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学习的决定》,在全市法院系统推广该院规
范化管理的经验。
该院以打造高素质法官群体为根本,大力加强法院队伍建设。认真开展以“争当
人民满意好法官”为主的创建和教育活动,使队伍的纪律作风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健全了以全方位岗位责任制为主的工作绩效考评体系和以审判全程跟踪监控为主的审
判运行管理机制,构建起横向履盖法院工作方方面面、纵向贯穿案件审理前前后后的
制度体系,通过落实“四条禁令,五项规定”、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审限明示、正点
开庭、案件督办、办公行为规范等有特色的制度,使各项工作步入了规范、有序、高
效的轨道。通过鼓励在职学习、推行专项审判研究、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实行拔尖人
才选拔、调研成果奖励、法官助理等制度,促进了法官业务素质的提高。
院以公正与效率为主题,积极推进法院改革。全面推行审判公开,实行“三个分立”,
建立案件流程管理制度,保证案件审理的公正、高效。实行审判长、独任审判员和执
行长选任制,推行繁简分流,在全省法院率先实行了“网上审委会”,探索实行主审
法官负责制的集约化审理新机制,使审判运行机制更加符合审判工作规律,审判质量
和效率进一步提高。推行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使中层干部队伍更加年轻化、知识化、
专业化,人力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实行书记员、法官助理、司法警察等各类人员单独
序列管理, 使队伍管理更加规范化。1998年以来,诉讼、执行案件审限内结案率100
%,彻底杜绝了超审限案件。2003年,案件当日立案率99%,一次开庭成功率75%,
当庭宣判率33%,民事案件三个月结案率93%。
加强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法院工作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是该院工作的又一
特色。 2002年12月,总投资6000万元、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综合审判大楼
建成。大楼审判、办公区域分离,设有审判法庭21个,建有与全省法院广域网相联的
高速网络系统、数字化监控系统、楼宇安全系统和触摸屏查询系统,智能化达到全省
先进水平。通过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专职部门、配备技术人员、强制推广应用、开发
软件功能等手段,提高了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法院工作的科技含量。2003年年底,拥有
计算机200余台,电话170部,院庭领导全部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实现了移动办公。派
出法庭与院机关无线联网,实现了远程立案和电子签章。裁判文书和公文的流转,会
议、车辆安排等全部网上进行,实现了办公无纸化、自动化。 (张磊) 章丘市人民
法院

章丘市人民法院

公正和高效铸就金色天平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章丘市人民法院

章丘市人民法院现有干警133人, 其中,40岁以下85人,具有法官资格的76人,本科
以上学历的49人,在读研究生2名。在全市2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集中设立6
处人民法庭。近几年来,该院在市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政协支持和上级法院的
指导下,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加强审判工作和干警队伍建设,践行“服务发
展,司法为民”宗旨,公正、高效、廉明地审判执行各类案件。2003年,中央政法委
调研组、最高法院、省高级法院、济南中级法院、章丘市委、市人大均对该院的工作
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由于工作突出,被省高级法院荣记集体三等功。1993年被最高人
民法院荣记集体一等功,
制定各项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该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新华是2002年底从公安
队伍调入法院工作的。一年多来,他一直在思索现代化法院管理如何摆脱人为的因素,
从而建立一种制度化的科学管理模式。在他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经过派员到南方先
进法院考察和组织反复论证,制定出台了涵盖审判管理、质量监督、队伍管理、案件
审判流程管理、执行、后勤行政保障的“六大机制”,使法院的各项工作保持稳定性、
连续性都有制度保障。张新华意识到,制定了好的制度并不能解决问题,要达到制定
制度的目的,关键要靠抓好制度的落实。为此,法院以监察室为主体成立督察办公室,
在院党组的领导下,督促检查本院各种制度的落实情况。在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下,
各项制度都落到了实处,法院的管理也走进了新的春天。
法院在坚持强化依法打击刑事犯罪职能的同时,围绕章丘市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
加大对企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高新技术产业、民营经济、现代服务业、企业
改制、破产等案件的审理力度,做到公正、高效;加强行政审判和行政执行,对因拆
迁安置、旧城改造、专项整治等各项行政案件,正确适用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合
法的行政行为依法坚决支持,不合法的则依法纠正,切实维护“官”“民”双方的合
法利益;在执行工作中,采取灵活机动的执行措施对困难企业做为被执行人的案件,
实行“放水养鱼”;对有执行能力的企业,坚决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维护申请人
的合法权益。2003年执行未结案件与2002年同期相比,降低了27.5%,取得了良好执
行效果。
章丘法院始终紧紧围绕司法为民这一根本目标布局谋篇,制定了《关于服务发展、
司法为民的若干规定》,推出服务发展、便民措施40条。打造出“便民型、服务型、
科技型”法庭,各法庭普遍设立了当事人倾诉室、监督意见箱,开通了法律服务热线,
制作了便民服务联系卡,实行预约休息日办案,把司法为民落到实处。《人民法院报》
专版对打造“三型”法庭的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
“迟来的公正非公正”。为提高办案效率,该院建立并完善了立案和速裁机制。
采取电话、书信、传真、电子信箱、网上远程立案等多轨制立案。在院机关设立速裁
庭,法庭设立速裁员。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民事案件,即告即理。尤其对拖欠民
工劳务费等涉弱案件,打造快立、快审、快执的“绿色通道”。加大调解力度,部分
法庭实行了诉讼调解预告制度,各法庭普遍建立起法庭、乡镇、村委会三级调解信息
沟通网络,指导调解组织开展工作,最大可能地减少各类案件发生。该院在2003年被
评为“全省法院系统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初中央政法委和最高法院
组成的调研组来该院调研后认为该院“电脑联网立案,可在10多分钟内办结立案手续”,
极大方便了当事人诉讼。另外,调研组在章丘暗访后认为人民群众对该院的工作是满
意的,践行了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
该院注重对案件质量的监督。张新华认为,审判工作是法院的中心,抓好案件质
量监督是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他领导下成立以审判监督庭为主体,多种考评手段
并用的“业务庭-审判监督庭-院领导”三级案件监督体系。因成绩突出,2003年在济
南市中级法院召开的审判监督工作和全省审判质量监督管理经验交流会上,做了典型
发言。该院审判监督工作管理经验被省高级法院誉为“章丘模式”。
章丘法院认真贯彻落实“建设现代化法院启动工程”,投资35万元建立了局域网
站,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在济南各区、(市)县法院中率先启用电子印章系统,根据
审判人员的指模验证可以直接加盖法院的印章。为方便群众诉讼,在偏远的乡镇设立
办案点,成立了流动立案庭、审判庭,对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实行上门立案,利用手
提电脑无线上网平台,就地立案。当时结案的,利用电子签章系统,当场打印出盖章
的法律文书并送达。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大屏幕庭审记录和多媒体文证系统,使当事
人和旁听人员一目了然,体现了现代审判的人文化。章丘法院实行网上远程立案的做
法在全省法院立案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并被广泛推广。9月17日,又被《法制
日报》刊登在头版头条。 (张 磊)

槐荫区招商局

槐荫区招商局成立于1999年,是济南市各区县中成立最早的专业化招商服务机构。有
工作人员14名, 其中研究生5人,本科7人,专科2人,平均年龄35岁左右。近年来,
全局以“扎实工作、热情服务”为宗旨,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服务为核心,以项目
落地为根本,紧紧抓住济南新一轮城市发展的机遇,以老城区连片开发、都市经济园
和现有重点项目的续建招商为重点突破口,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健全
工作制度,扎扎实实地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和项目引进,在受新城区规划制约的情
况下营造出招商引资的新空间。
1999年以来,槐荫区招商引资工作一直处于济南市各区县领先水平。通过招商引
资,促进了旧村、旧城改造,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槐荫
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提高了人们的思想意识, 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2003年,槐荫区招商引资工作在全市六区三县一市中排名第一,获得全市招商引资工
作“招商引资标兵单位”称号,同时“以商招商”、“跟踪服务”等招商工作特色也
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1.搭建旧城改造的招商平台。 槐荫区招商局按照辖区资源的分布状况和招商引
资总体规划,注重对辖区内闲置资源的集约挖潜,注重对现有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
盘活挖潜,紧紧围绕济南市道路建设特别是区内十条主干道路的整治工程和旧城区改
造,以中大槐树、西市场、五里沟和省立医院四大旧城区改造片区作为招商的重点,
着力提高存量土地利用效率。新的土地政策出台后,认真理解,及时把握,积极引导
各办镇及有关部门对招商资源进行挖掘和梳理,多次对全区闲置土地、厂房等进行调
查摸底,登记造册,初步汇总了现有闲置资源143项,占地总面积约1.3万亩,建筑总
面积约118万平方米。在精心包装、认真准备的基础上,按照“内容全面、项目明确、
数据可靠、政策齐全、科学合理”的标准,编印了《槐荫投资指南》和两期《槐荫区
招商资源库》。同时,不断与各办镇密切联系,建立并完善招商信息库和项目储备机
制,对招商资源进行补充、完善,以确保招商资源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使全区招商信
息的交流和区域资源实现了共享。
2.加快都市经济园的招商载体建设。在城区8个办事处成立了9家社区(都市)经
济园,通过引进外来资本和技术盘活社区存量资源,大力发展总部型、集约型、税源
型的社区经济,盘活了资源,实现了社区资源、招商资源、人才和信息资源的和谐统
一。城区办事处充分利用闲置社区资源,区里提供优惠政策,园区服务中心给予优质
服务,调动了资源业主的招商和管理的积极性,通过“借壳下蛋”,“筑巢引凤”,
不断拓展城区经济的发展空间。9家社区(都市)经济园共引进企业412家,引进资金
总额近6亿元; 引进企业上缴税收2049.01万元(其中国税1232.65万元,地税816.36
万元);提供就业岗位近800个,安置下岗职工600多人。
3.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考核奖惩。成立由常务副区长任组长的区重
点项目业务指导组,完善并落实区级领导及部门包挂重点项目制度,将各重点项目的
包挂内容,列入其包挂区领导、包挂部门年度全方位目标,对关乎槐荫区发展的招商
引资重点项目统一调度,实行动态监控和阶段性考核,加强对招商引资的业务指导和
协调。对办镇和部门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凡是有条件有能力的单位都要承担招商任务,
强化招商引资目标管理和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协调配合,加强考核督办。不断完
善党政领导联系制度和重大项目跟踪落实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努力构筑“领导带
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推动”的工作格局,以此调动全社会招商引资的积极
性,努力使项目引进来、办下去、活起来,进一步提高招商效益,推动招商引资工作
向纵深发展,促进了在谈、在建大型重点项目的进展。
4.以优质服务的理念实现招商引资的强劲吸引力。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立足实
际,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招商开发;对投资客商提供全程零距离服务,实现亲情招
商,以服务为宗旨,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全力打造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流向“洼地”。
围绕招商工作的开展,结合政府提速,改进机关作风,把限时办结制度、一站式服务
制度和首问负责制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招商引
资“和”国家工作人员就是投资环境”的观念,做到亲商、爱商、助商,打好“服务
牌”,对重大的投资项目,派专人实行全过程服务、无缝隙服务,并按“一事一议”
的原则,提供更加务实的优惠政策。区招商局加强和区有关部门及办镇的积极协作和
联动,逐步形成与办镇之间的招商信息系统,与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银行、会
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部门的服务系统,与国土局、建管委、拆迁办等部门的咨询
系统,与商贸局、经发局、农发局、环保局等部门的联动系统,形成全区范围内的服
务网络,努力做到好事快办,特事特办,马上就办。 (张 磊)

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

实现新跨越 铸就新辉煌
——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

济南市中医医院于1957年8月16日正式成立。 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与发展,现已
成为省会济南以中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融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
为一体的、被国家、省中医药管理局命名的“三级甲等中医院”,是山东中医药大学
第二附属医院。
医院现有职工700名, 其中副高以上专家160多名,开放病床308张。6000平方米
的开放式门诊、 13000平方米的温馨病房、保健康复中心和3600平方米的制剂大楼为
医院的主体业务用房。
医院承继国粹、与时俱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院思路、独树一帜的医疗服务、
独具优势的中西并举、独具匠心的医院文化和独特风格的管理理念。
医院名医辈出、专家荟萃,刘惠民、吴少怀、焦勉斋、刘东昇,李乐园、李廷来、
陈伯咸、张子菡、乔鸿儒,浦家祚、华明珍、迟景勋、刘清贞、郑彬彬,周继友、刘
宇、杨献春、王济生、桑海莉、孟宪兰、张恒龙、马兆勤、梁安民等一代又一代名医
专家,支撑着医院的发展。
医院不断开创现代化中医发展之路,积极运用现代医学和高新技术成果,近几年
新增了美国产RD-2000大型数字化X光机、 螺旋CT、CR、LOGIQ-500彩超、全自动活检
枪、CVS4外周血管诊断系统、日本产BM-717全自动生化、西班牙产大肠水疗机、德国
产血透机、全省首台高能聚焦超声刀等100多台价值3600多万元的国际先进诊疗设备,
全面提升了中医院的诊疗技术水平,形成了中西医并举的独特优势。
面对医学模式转换、疾病谱变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医院以人民健康需求为导向,
探索“大专科小综合、不求全而求专、专中求精尖”和“中医药为主,中西医并举”
的业务发展之路,创建了40多个特色专病专科。尤其在内科心脑血管、呼吸、消化、
肾病、糖尿病、肿瘤、老年病,外科周围血管病,妇科炎症、不孕不育、子宫肌瘤,
小儿肺炎、心肌炎、肠胃炎和骨关节病、颈肩腰腿疼、各种瘫痪、痿证等方面治疗技
术领先,在普外、肝胆外、小儿外、骨外、神经外、显微外科等专业独具优势;在治
疗耳鼻咽喉口腔病、皮肤、痔瘘、性病和眼病、乳腺病等方面颇具特色,省内外慕名
求医者日益增多,深受患者好评。
医院坚持科教兴院战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几年全院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
200余篇、 国际交流10余篇,完成课题58项,其中有多项课题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出
版专著48部,医院连续四年获得全市卫生科技标兵单位。医院先后承担了俄罗斯、韩
国、印尼等国学者的进修任务,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医院在全国卫生系统首创“十位一体”全优服务系统工程,以人为本,服务为本,
病人至上。质量兴院,在全省中医系统首家获得“中国质量万里行全国先进单位”殊
荣。 深入开展“放心药房”创建活动,被评为全市首批先进单位。800多种传统中药
饮片采购、炮制、加工、开发自成体系。现代提取技术的应用和标准化、规范化的管
理, 使中药特色发扬光大;规范化的中药制剂中心为临床提供了133个安全有效的特
色医院制剂。
医院近5年来改革与发展业绩非凡, 门诊量、病床使用率、业务收入、职工福利
等主要指标平均每年分别递增10%、15%、20%、22%左右,约3000多篇正面宣传新
闻稿先后见诸中央、省、市各级媒体头版头条或重要时段。
医院两个文明建设全面发展,近几年来先后获得“全国示范中医院”、“全省卫
生文明单位”、全省、全市“行风建设先进集体”、“济南市文明单位”、“全市行
风建设示范窗口”、“全市卫生目标管理标兵单位”等100多项荣誉称号。
团结实干、 奋发进取的医院现任党政领导班子, 与全院干部职工一道大力弘扬
“团结高效,严谨求实,创新创优,服务奉献”的医院精神,乘势而上,与时俱进,
正在铸就新的辉煌! (张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