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5&rec=91&run=13

财 政 概 况

2002年,全市财政工作紧紧围绕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大局,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
政策,努力培植财源,确保各项重点事业的发展,财政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市一
般预算收入66.2亿元, 占市人代会批准预算的101.14%,比上年同期增长15.44%,
连续12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2002年全市财政收入预算为
67.01亿元, 增长12.5%,执行中因中央、省所得税和营业税分享改革政策的实施,
使收入格局发生了变化,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批准同意,将年初收入预算变更为
65.51亿元。全年实际完成66.25亿元,占变更后预算(下同)的101.14%,比2001年增
长15.44%。 其中市国税局完成13.34亿元,占预算的93.25%,增长8.93%;市地税
局完成32.79亿元,占预算的104.14%,增长17.33%;省地税局代征完成5.60亿元,
占预算的88.02%, 下降0.98%;跨地区经营收入分享部分完成1.12亿元,占预算的
73.12%, 下降26.88%;市财政局等部门完成13.46亿元,占预算的113.39%,增长
29.48%。
在全市财政收入中,市本级收入35.58亿元,占预算的98.06%,比上年增长9.19
%。 市本级收入中主要收入项目的完成情况是:增值税3.92亿元,下降16.92%;营
业税9.72亿元, 增长10.54%;企业所得税6.95亿元,增长2.39%;城市维护建设税
3.26亿元, 增长13.18%; 其他地方各税5.85亿元, 增长17.3%;教育费附加收入
1.41亿元,增长3.66%;其他各项收入4.47亿元,增长55.17%。在全市财政收入中,
各县(市)区共计完成30.67亿元,占预算的104.96%,比2001年增长21.97%。
财政支出完成情况:2002年全市财政总支出83.44亿元,比2001年增长11.16%。
其中市本级总支出39.86亿元,占预算的99.92%,增长4.57%。市级主要支出项目的
实际完成情况是:①农业、科技、教育三项法定支出6.94亿元,增长9.25%;②抚恤
救济及社会保障支出6.06亿元,同口径增长11%;③行政及公检法支出6.18亿元,增
长35.89%;④城市维护和基本建设支出7.64亿元,增长1.5%;⑤企业挖潜改造支出
1.91亿元,增长0.8%。
市级财政平衡情况: 当年市本级财政收入35.58亿元,加上上级税收返还和各项
专款以及结转资金, 减去体制上解和各项结算上交, 市级财政实际有可安排资金
39.89亿元。 市级财政总支出39.86亿元。 收支相抵,当年结余57万元。全市10个县
(市)区和高新开发区也都实现了收支平衡。
(李桂林 刘宗海)

地方财源培植

1.把支持企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作为支持企业发展的重点。安排2900万元的企
业技术进步资金, 支持了被国家列为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齐鲁化纤集团日产400吨聚
酯项目;投入1000万元,对小鸭集团的倾斜直趋式全自动滚筒洗衣机项目给予重点扶
持,加快了产品的更新换代,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使小鸭集团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
筹措550万元支持市骨干财源山水集团的“信息管理网络工程” 项目,该项目可使企
业错发率降为零,全年可减少损失960万元,节约成本2600万元。
2.以培植骨干财源为主线,继续做好银财企联手工作。在“企业保上交、银行保
贷款、 财政保贴息”的政策下,继续实施银财企联手战略,全年共贴息520万元,吸
引银行贷款4亿元, 财政资金的拉动效应日渐明显。2001年上交地方财政收入过百万
元的大户有608家, 比上年增加128户,上交地方财政收入32.5亿元,比上年增加8.1
亿元,增长33%。
3.为中小型企业实施担保,促进中小型企业快速发展。为适应中小企业发展迅猛
的形势, 财政搭建起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桥梁,已连续两年每年拨付500万元作为
中小企业担保资金。2002年受理担保申请60多家,为12家中小企业办理担保3000万元,
有利地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4.加大投入,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品化进程。投入5600万元,建立了“高科技风
险投资基金”,重点支持了IT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精细化工等12个项目
及相关软件开发,增加了产品的科技含量。
5.提高对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市财政投入3000万
元,扶持农工商集团的扩大奶牛饲养、秸秆过腹还田、佳宝工业园等基地项目;投入
600万元扶持副食品集团公司兴建的万隆购物广场,方便了市民购物消费。
6.建立“外贸发展基金”推进出口多元化和国际化结构进程。安排1500万元,建
立了“外贸发展基金”,投入到50多个出口企业中,拉动出口创汇6140万美元,提高
了企业争取国际市场份额、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能力。积极落实出口贴息政策,
办理出口贴息553万元,鼓励企业增加出口创汇。
(李桂林 刘宗海)

落实财政政策

1.增强服务意识,把企业改革改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
企业改革、改制,参与了山东力诺集团整合医药行业、中国蓝星集团整合化工行业、
热电公司和济南供水集团的授权经营,对资产评估、不良资产核销、职工安置进行多
次方案的论证,并认真审核,严格把关,既保证了整合方案的规范运作,又保证了国
有资产不流失。
2.抓好重点企业债转股工作,保证企业改革顺利进行。对经国家批准的机床一厂、
齐鲁化纤、裕兴化工厂、轻骑集团4家实施债转股企业,主动与其一起进行测算核实,
按政策规定,逐条落实,并督促企业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并积极做好方案的报批和实
施工作,4家企业总转股金额40.34亿元,年节约利息达2.87亿元,为企业轻装上阵和
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3.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做好企业改制中不良资产的核销工作。2002年,组织专人
对10户申请核销不良资产的改制企业进行逐笔审核,全年共核销不良资产8500万元,
同时,在核销过程中及时保全财政债权,维护了国家利益7737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企
业发展。
4.多方筹资支持经济发展。抓住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机遇,积极配合
有关部门,通过论证筛选,共争取中央国债转贷资金9717万元,国债补助资金8392万
元, 中央专项建设资金2217万元,交通事业费1亿元,支持了引黄供水和城市应急供
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5.投资公司以扩大融资投资力度为重点,以自我发展壮大为目标,强化经营意识
和服务意识,立足实业投资。全年共筹集4.22亿元,投资4.08亿元,按照市政府要求,
多方筹资4068万元用于归还破产兼并资金贷款,有力地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和企业改
革及社会稳定。围绕美化济南城区,支持国有企业“腾笼换业”,按照“三通一平”
的标准,共整理土地342867平方米,实现收入401万元。
(李桂林 刘宗海)

强化收入征管,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2002年,财政工作进一步加大了组织收入工作的力度,坚持量入为出,统筹安排,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预算执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克服困难,加大力度完成各项收入任务。坚持外部抓组织协调,内部抓收入任
务的落实两个关键环节。一是面对困难,积极协调征收部门完成任务。与国税、地税、
土地等征管部门协调落实收入任务的同时,及时向他们通报各县(市)区政府的预算安
排,使各征收部门能够及时了解情况,上下一致,均衡发展。特别是根据税制改革带
来的收入范围和格局的变化,科学测算调整方案,及时向市人大汇报调整了今年的预
算任务。积极组织预算运行,重点是紧密结合税制改革带来的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因
素,抓住矛盾,注重及时解决收入中的突出问题,牢牢掌握了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权,
及时化解了各种矛盾,使收入任务得以圆满完成。二是提高工作效率,超额完成财政
收入任务。全年分配财政自身收入任务2.80亿元,实际完成3.88亿元,增长70.61%,
超目标任务1.08亿元。全市农业四税共征收入库3.11亿元,超收4657元,增长18%。
其中农业税完成1.22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增长47%,成为财政收入的一个新的
亮点。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办理了各项农业税减免,进一步规范了征收制度和
手段,完善了各项征收措施。
2.国有资产收益大幅度增长。在积极组织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基础上,把建立国
有资本收益管理制度,列为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考核和管理项目,加强征收和规范运
作。全年共收缴国有资产收益1113万元,其中国有股红利365万元,产权转让收入748
万元。
(李桂林 刘宗海)

保障重点支出

①保工资始终是财政支出第一位的任务。2002年工资改革政策出台后,针对涉及
面广、变动条件复杂的特点,对工资管理系统实用软件进行了升级与完善,提高了工
作效率,扩大了财政统发工资的范围,保证了全市291个行政事业单位19908人工资的
正常发放,全年发放工资4.61亿元。②认真贯彻“科教兴市”战略,切实增加教育投
入,保证了教育的“三个增长”和“五个一”优化升级工程。全年投入2880万元,重
点打造了1所市属高中名校、 10所初中名校、10所小学名校、10所农村贫困小学,全
面提高了整体办学水平;投入300万元对中小学危房进行了改造。投入550万元建造了
学生素质教育基地, 改建了电子备课室、图书室,进行了电子信息网络化建设,促进
教育现代化;投入3300万元重点扶持区属薄弱学校的改造,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健康发
展。③社会保障支出是财政支出的一个重点。本着“上为政府排忧,下为群众解难”
的工作态度,开动脑筋想办法多方筹集资金,保证了社保的各项支出,为社会稳定、
减少不利因素做出了贡献。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做好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
工作。全年共发放保障金1678.5万元,253627人次受益。二是采取有力措施,落实中
央“两个确保”。积极调剂资金1.93亿元,保证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工资的正常发放。
三是建立老干部“两费”机制。按照《济南市市属企业离退休干部,医疗和统筹外生
活费筹集使用办法》,从2002年1月起,将“两费”纳入财政专户,使老干部“两费”
资金及时到位,解决了老干部的后顾之忧。四是认真落实中央六部委《关于认真解决
部分在企业工作的军队转业干部生活困难问题的通知》,对在企业的军转干部待遇进
行了普查, 核定5668名生活困难军转干部为补助对象,及时制定补助方案,并将100
万元补助资金拨付到位,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五是认真做好医疗改革的全面准备
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对医改资金前期安排进行了调查,概算出公务员、离退休和保
健干部、二等乙级伤残军人、建国前老工人、破产企业退休职工医疗费等各项费用,
为市政府于12月1日全面推行医疗保险改革基础。 ④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增加农
民收入。不断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是财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集中资金
1228万元用于抗旱救灾; 投入1500万元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投入600万元支持农业高
新技术开发;安排农技推广资金1400万元,支持了农业良种产业化、科技示范园等基
地园区建设; 安排资金800万元,支持了优化种植业和畜牧业结构的调整;集中资金
800万元重点用于扩大乳品加工、 新建佳宝工业园等基础建设;安排资金2293万元用
于农业综合开发和利用世行贷款二期农业项目,完成中低田改造7000多公顷,新增林
网4000公顷;投入资金2000万元,支持了南部山区新建水土保护林、水源涵养林的绿
化保泉生态工程; 投入380万元,帮助商河扶贫项目的建设,新建鱼藕混养40公顷、
高效养殖区5处。 ⑤加大投入力度,保证重点项目支出。2002年是省委、省政府提出
济南“五年大变样”的最后一年。通过预算内安排、吸引各方资金和银行贷款等多种
形式, 集中用于“五年大变样”的重点项目,其中财政投入资金4亿元,用于建设国
际会展中心、高架路延长线、经十东路、泉城路改造、经六路拓宽等重点工程。在资
金使用上,加强跟踪问效,全额控制,及时监督,保证了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效率。
(李桂林 刘宗海)

财 政 改 革

1.全力组织好农村税费改革。一是抽调涉及到此项工作的单位人员,成立了农村
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在2001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情况,经反复修改,
拟定了符合各县区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分步骤、分层次、有条不紊地开展
工作。二是大力做好农村税费改革的宣传。通过在报纸、电台、电视台开辟专栏和印
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大力宣传税费改革的意义和有关政策,使之家喻户晓,保证了农村
税费改革的顺利进行。三是做好群众来访工作,耐心细致地对群众解答税费改革政策,
共接待群众来信56封、来电300多个、来访群众112人;对反映的问题做到了事事有回
音,件件有落实,赢得了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四是做好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测算
工作。从济南实际出发,采集了几万个数据,全面分析了农村税费改革对县乡两级财
政和村组织的影响,设计了多套分配方案,千方百计尽力安排资金对农村实施了1.71
亿元转移支付,确保了此项改革的成功。至年底,改革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和阶段性
成果,初步建立起以税收为主体的农村分配体制,理顺了农村分配关系,保证了农村
基层政权的稳定,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人均负担由改革前的150.2元减为107元,减负
43.2元,减负率28.7%。
2.认真做好所得税、营业税分享改革。中央决定从2002年1月起实行所得税分享,
省也对营业税实行分享。对此,财政工作重点放在两头:对上,领会政策精神和方案
的各项规定,立足于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大局和财政既得利益;对县区,遵循中央、省
的改革方案精神,按照保障县(市)区既得利益,进一步规范市与县区的财政分配关系,
建立公平合理、科学规范的收入分配机制,调动各级发展经济、培植财源、增收节支
的积极性的原则,制定了市对县区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改革方案,并采取对困难县区
基数照顾,适当转移支付等不同方式,尽量做到公平,充分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保
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3.不断强化政府会计管理职能,完善会计监督约束机制,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改
革。2002年的会计委派工作,紧密把握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上划县级管理,农村税费
改革中实施的村账乡管和向大中型企业委派监事会主席、财务总监等工作取得显著成
绩的机遇,适时组建了济南市会计委派管理机构,在对全市各类性质不同的单位调查
摸底分类梳理的基础上,拟定了五种会计委派形式。一是对核算量小的单位实行集中
会计核算;二是对核算业务量大的单位委派财务机构负责人和主管会计;三是对市属
大型国有企业和市属国有大型资本运营公司派财务总监;四是在广大农村,实行村账
乡管;五是对小型企业、个体工商业户实行会计中介机构代理记账服务。与此同时,
从基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入手,起草了《济南市会计委派制改革方案 (试行) 》、
《济南市国有企业财务总监管理办法(试行)》、《济南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
实施办法(试行)》、《济南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管理办法(试行)》等,促进了经
济秩序的进一步好转和会计管理水平的提高。
4.认真组织实施公务用车定编配备改革。成立了由市纪委、财政、公安、人事等
部门参加的机关公务用车定编配备办公室,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中央、国务院
的有关规定,对机关公务用车的配备使用情况进行了细致调查,对清理出的各单位的
超编车辆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提出了实行车辆定编配备的可行性意见, 制定了
《济南市市级机关公务用车定编配备和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并且对机关公务用车
的使用管理上设计了定编管理系统软件,对车辆的增减变动情况实行了动态管理。实
行机关公务用车定编管理后,全市车辆减少20%,可节约车辆维修、燃油等费用近千
万元,节约购置费3000多万元。
5. 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2002年,将公安、法院、工商、计生4个执
法部门的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同时, 建立起了有效约束机制。一是根据
《山东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票款分离”实施办法》和政府提速的要求,
将收费项目全部纳入行政审批中心,并对进入行政审批中心的收费和基金全部实行了
“票款分离”。二是清理涉农收费,减轻农民负担,取消专门面向农民的行政事业性
收费86项、 政府性基金和集资项目32项,全市共减轻农民负担1.5亿元。同时,建立
健全涉农收费公示制度,将保留的收费项目编印成册发到农民手中,接受群众监督,
进一步规范了涉农收费管理。三是取消各种限制消费的收费政策,增强城镇居民消费
能力。对按职工工资收取的行政事业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进行了认真整顿、清理,
取消了47项涉及住房建设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规范了建设收费。
6.国库改革迈出了坚实步伐。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是财政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
革, 2002年重点做了3项工作:一是将支出预算由过去按预算的科目确定,变为按部
门确定管理,由过去总指标控制的粗放管理,改为按部门预算对单位预算指标进行控
制的细化管理,对部门预算指标实行动态管理。制定实行了新的资金拨付管理办法,
简化了审批流转程序,加快了资金的拨付速度,专项资金实行了直拨项目单位的做法,
提高了使用效率。二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将部分收费纳入预算管理。针对部分收费管
理挪用、坐支的现象,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及时将各项收费纳入预算管理,提高了资
金的使用率和效益。三是按照上级规定,将有关处室的财政资金账户统一划转到国库
处管理, 与人民银行协调配合建立了规范的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档案, 共涉及到
467个单位,完善了账户管理的程序和有关规定,账户管理工作走向法制化轨道。
7.政府采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一是加强对供应商库、专家库的制度建
设。对参加政府采购的供应商严格审查把关,并建立了考察制度。二是建立了项目预
备会、总结会制度。对采购数额大、采购方案复杂的项目,实行标前预备会、标后总
结会制度。 全年共完成竞争性政府采购44项, 询价采购326次, 实现采购预算金额
1.14亿元,节约资金1243万元,平均节支率达10.9%。三是进一步健全了内部管理制
度,完善了各项工作程序,加强了对采购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执业水
平。
(李桂林 刘宗海)

强化财政监督管理

2002年,不断完善监督机制,积极服务于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针对经济领域中
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有重点地进行财政监督,促进了经济健康发展。
1.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促进会计工作规范有序。一是开展了股份有限公司执
行《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的检查。共检查了市、县两级15家股份有限公司,
查出各类违纪金额1.51亿元,对其中存在违法违纪问题的单位下达了财政检查处罚决
定书,严肃了财经纪律。二是认真做好《企业会计制度》调查分析测算工作。对全市
319家单位执行现行会计制度和套改新《企业会计制度》 后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调查测
算分析,通过对基础性行业59家、一般性加工业112家、商贸服务及其他行业148家的
复核,基本上摸清了大部分国有企业在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前后的资产总额、
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等变化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
2.精心组织,扎扎实实开展了预算收入征管质量等项监督检查。为提高税收征管
质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现行财政体制,维护正常的分配秩序,对10个县(市)区和济
南高新区2001年度和2002年度1~7月预算收入征管质量及部分企事业单位依法纳税情
况进行了检查,初步统计各县(市)区挤占市级预算收入2.55亿元,其中2001年1.66亿
元,2002年1~7月8948万元。这些问题已经结合税制改革方案的实施责成有关县区限
期纠正,理顺了各级的利益,确保财政收入的质量。针对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违反财经
法规的情况,尤其是违反“收支两条线”、“票款分离”规定的情况,组织人员对工
商、 公安、民政、建管、房管等5个系统进行了全面检查,共查出各项违纪金额1.51
亿元, 应补缴政府统筹金、罚款889万元,并按规定将违纪金额及时收缴财政专户。
对市粮食系统粮食购销企业免征增值税资格进行了重新认定,确定符合享受该项政策
的企业共36户,省级企业11户,市级企业25户。根据财政部关于报送调整冶金联合企
业矿山铁矿石资源税减免按规定税额40%征收的政策,对全市符合此政策的企业进行
了调查核实,确定济南钢城矿业有限公司符合条件。根据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
税局关于军队移交的保障性企业的欠税给予豁免的精神,组织人员深入企业进行了专
项核实。对区划调整后的长清区土地使用税征税范围进行了适时调整,确定了合理的
征税范围。加强建设工程的“三算”审查,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为资金筹
集拨付提供可靠依据,把工程“三算”审查工作贯穿于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之中,加
强监管力度, 狠抓项目专管制度落实,取得了很大成效。今年共评审项目预结算102
个, 评审资金总额7亿元, 已完成评审项目81个,评审资金1.6亿元,节约财政资金
1116万元。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先后参与开展了防汛抢险物资、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
开发、转移支付资金等5个大的项目的检查活动,共对16个市、63个县、810个单位进
行了检查,查出各类违纪金近15亿元,促进了财政管理水平的提高,维护了财经纪律
的严肃性。
3.大胆探索,开创效绩评价工作新局面。企业综合效绩评价工作主要抓了三方面
的工作。一是保证数据完整、真实、合理。全年对14户企业进行了综合效绩评价,聘
请了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进行基本指标核实,严格按照《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的
规定,认真核对审计报告和上报的会计报表,及时纠正了评价单位错报和编报的数据,
剔除了影响指标数据的不合理因素。二是定性、定量相结合,做好效绩评价工作的应
用。将企业评价结果进行手工与计算机结合验证,出具评价单位《企业评价报告》和
《企业经营效绩分析报告》,加之调整问卷,得出评价结论,经专家复议后,上报市
政府作为政绩考核依据,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企业,促进了企业改革和政府监管工
作。三是会计信息数据库初步建立。充分利用会计信息,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可靠依
据,是会计信息统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根据现有的会计信息,建立了全市统一的会计
信息数据库,从六大类的会计信息上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也涵括了财政各项基础工
作的特殊指标,满足了多方面的业务需要。
(李桂林 刘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