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5&rec=80&run=13

粮油生产概况

2002年, 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99126公顷, 比上年增加707公顷, 复种指数
1.82,比上年增加0.0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27657公顷,比上年减少8607公顷。其中,
夏收粮食播种面积195221公顷,比上年减少4856公顷;秋收粮食播种面积232436公顷,
比上年减少3751公顷; 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5009公顷,比上年增加1090公顷。粮食总
产189.8604万吨,比上年减少49.2205万吨。其中,夏收粮食总产81.1691万吨,比上
年减少20.3378万吨;秋收粮食总产108.6913万吨,比上年减少28.8827万吨;油料作
物总产3.6767万吨,比上年减少0.9336万吨。
年内,按照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的要求,进一步拓宽农业功能,取得较为显
著的成效。一是优势农产品布局进一步优化,通过调整布局、规划发展,南部山区、
近郊、远郊三个产业带的区域布局初步形成,优势产业日趋明显。通过优化调整,全
市粮食面积压缩0.87万公顷,蔬菜、棉花、牧草、中药材等经济作物面积不断增加,
粮经饲比例达到6∶3∶1;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10.87万公顷,占小麦总面积的54%;
2.4万公顷棉花全部实现了抗虫棉良种化。 二是观光旅游农业发展迅速。全市已建成
观光旅游农业景点1000多处,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年创经济效益3亿多元,观光
旅游农业已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三是生态农业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实施了生
态家园富民计划、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农村能源项目等生态农业工程建设。全市累计
建设户用沼气池2.35万个,建设“四位一体”生态模式1300处,秸秆气化站14处。历
城区王舍人镇沙三村的秸秆气化项目建成全国的精品工程,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进一
步提升了农业的生态性功能。
将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标准化生产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是龙头
企业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行列,佳
宝、 澳利、圣泉3家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行列。至年底全市已形成规
模以上龙头企业339家,带动农户30多万户。二是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市形成比较规范的合作经济组织1055个, 农村种养加大户2.2万户。合作经济组织
和大户成为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桥梁。三是市场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各
类农产品批发市场达到181处,其中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3处,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批
发市场l处。 四是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监测
体系、标准化生产基地、产品认证等环节建设得到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
高。五是农业国内外市场开拓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出口创汇总额9700多万美元。
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共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7项,获市科
技进步奖9项,省农牧渔业丰收计划奖6项,农业科技含量明显提高。推广应用农作物
良种20多个,全市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推广各种农业生产综合配套增产技术
20多项,使农业生产在大灾之年仍获得较好的收成,特别是皮棉单产达到76千克/亩,
创历史最高水平。大力实施培训工程,实施新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和绿色证书培训
工程。强化农业科技热线服务,开通了济南农业信息网,建立了260人的信息员队伍。
(马美英 刘树震)

蔬菜生产概况

2002年,济南市蔬菜播种面积稳步增长,达到12.7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27万公
顷,增长11.1%;食用菌栽培面积达到55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1万平方米,增加12.5
%。蔬菜总量稳中有升, 效益大幅提高。由于高温干旱的影响,2002年全市蔬菜实现总
产量71亿公斤,比上年增加6.4亿公斤,增长9.9%;食用菌总产量6901万公斤,比上年增
长9.9%。全年蔬菜产值达61.7亿元,比上年增加6.2亿元,增长11.2%。蔬菜产值在大农
业和种植业的比重分别达到36.7%和62.5%,蔬菜人均产值达1728元,增加值为1036.8
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0%左右。
(唐 玮)

八大蔬菜基地建设

八大蔬菜基地是济南市传统名产和最具市场竞争力的优势项目,占播种总面积的
70%左右。 2002年,提出以稳定近郊菜田、大白菜、大葱、大蒜基地,提高山区蔬菜
和水生菜基地建设水平,大力发展冬春保护栽培和出口创汇蔬菜基地的总体思路,取
得了明显效果。一是冬春保护栽培基地稳定快速发展,成为面积最大、效益最好、发
展最快的基地。全市保护栽培面积达到4.66万公顷, 占蔬菜总面积的36.6%,其中冬暖
大棚新增0.22万公顷, 占全市新增面积的17.3%。二是出口蔬菜和水生蔬菜发展势头
强劲。出口蔬菜基地建设已成为发展重点, 特别是加入WTO以后,面对日本、欧盟对中
国设置的“技术壁垒”,从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入手,保证了全市蔬
菜出口基地的稳定发展,出口蔬菜面积达3400公顷,比上年增加1066公顷。商河县的
龙桑寺镇新建浅水藕池5000个,成为全市最大的浅水藕生产基地。
(唐 玮)

无公害蔬菜生产和管理

①构建无公害蔬菜标准和管理体系。一是正式发布了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投入品使用准则、 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4个地方标准,其它30余
个各类品种的地方标准的制定已初步完成。二是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联合制定
下发了《济南市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规定》、《无公害蔬菜标准化配送单
位管理规定》 、《济南市无公害蔬菜超市准入管理规定》3个规范性文件,按照农业
部和省政府的有关要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有效地规
范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加工、配送、销售的各个环节,基本做到有章可循。②建立市、
县、乡镇三级检测体系。一是引进具有当前国内先进水平的CL-BⅢ型农药残留测
定仪12台, 在各县(市)区建立9处无公害蔬菜检测站,统一配备微机和有关设备,
制定操作规程和制度,有关的蔬菜基地和配送单位也分别建立了速测点,确保上市蔬
菜的质量。二是搞好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的检测认定。认定无公害蔬菜标准化
生产基地25个, 面积达5333公顷,生产能力达2亿公斤。三是积极申报国家无公害农
产品标志。由蔬菜协会、济南福源等单位联合向省质检局提出25种蔬菜使用国家无公
害农产品标志的申请,经检测认证取得资格。③强化推广体系建设。一是抓好示范典
型。在各县(市)区分别建立无公害蔬菜示范点20个,以点带面示范推广。二是搞好
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培训。举办市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及检测技术培训班3期。各县(市)
区也采取多种形式培训菜农,全市共举办无公害蔬菜管理、生产、监测等技术培训班
50余次。三是通过媒体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先后与市质检局联合举办了标准发布和
超市准入的两次新闻发布会,参加了省、市质量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发布第一批无公
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公告。四是从源头入手,推行基地档案管理。④抓产销衔接,
促进流通,逐步完善市场准入。一是按照要求,检查验收了济南福源、历城硕德、长
清清园、 长清卧龙谷、济南常青、山东绿通、鲁青银座等9家无公害蔬菜标准化配送
单位;二是组织召开生产基地、配送单位、超市三方参加的产销对接会,使生产基地、
配送单位和超市之间成功对接;三是推行超市准入。由市蔬菜办、市质检局和市财贸
办3家联合推行的超市准入制度已开始实施, 银座、大润发、世纪联华、世界购物、
万隆等超市均设立专柜,取得了准入资格。
(唐 玮)

食用菌栽培

2002年全市食用菌栽培面积达556万平方米, 总产6901万公斤,总产值达2亿元,成
为济南市农业的又一支柱产业。栽培面积遍及10个县(市) 区的40个乡镇,种植品种扩
展到15个。在历城、章丘、长清、槐荫四大食用菌基地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年内培植
发展了济阳的双孢菇、平阴东阿镇鸡腿菇、商河县燕家乡的双孢菇等一批高起点、发
展快的新兴基地。
(唐 玮)

市食用菌协会和市蔬菜协会成立

济南市食用菌协会于2002年1月报经市民政局批准成立。 济南市食用菌协会将架
起政府、企业、菇农之间的桥梁,有力地推进了全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为适应市蔬菜产业发展的需要,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给蔬菜产业带来的机遇,推动
全市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和筹备,报经市民政局批准,济南市
蔬菜协会于2002年4月5日正式成立。 该协会的成立将为推动蔬菜产业化的全面发展,
协调本行业产、供销关系,促进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起到积极的推
动作用。
(唐 玮)

棉花生产概况

2002年济南市植棉总面积24934公顷,比上年减少3826公顷,单产1134公斤/公顷,
比上年增长5.5%, 总产28285吨。年内,全市棉花生产实现了五个突破:一是大灾之
年,单产水平有突破。2002年在棉花生产的4、5月播种期、苗期,遭遇低温和寒流;
6月现蕾初花期遭遇大雨, 商河、济阳部分棉田遭水淹;7、8月份盛花结铃期遭遇高
温和五十年一遇的特大干旱,以及枯、黄萎病、棉铃虫、白粉虱偏重发生,严重危害
棉花正常生长发育。由于科技植棉水平的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的增强和广大棉农
的精心管理, 战胜了多种灾害,全市平均单产达到1134公斤/公顷,创济南市历史最
高水平,连续三年超全省平均单产水平。二是面积减少,棉农收入有突破。全市棉花
面积尽管减少3826公顷, 但由于棉花市场形势好,平均籽棉价格2.15元/斤,比上年
上涨0.55元/斤, 每公顷增收3750多元,棉农收入比上年增加5200多万元。三是良种
配良法,科技植棉有突破。全市棉花实现了良种化,抗虫棉良种普及率达到100%;棉
花机播面积15万亩, 约占40%; 地膜覆盖和营养钵移栽30万多亩,占80%。各植棉县
(市)区普遍建立了试验田、示范田和良种繁育田。全市“三田”面积达2.64万亩,
科技植棉水平再上新台阶。 四是棉花良种产业化有突破。 全市棉花良种繁育面积达
6000亩,其中杂交制种面积700亩,因此,可繁育优质抗虫棉良种60多万公斤,80%实
现了脱绒包衣精加工。棉区各县都建立了棉花龙头企业,由企业对良种统一收购、加
工,统一供应、销售,实现了良种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化。五是龙
头企业参与生产,服务水平有突破。在市县棉办协调、引导推动下,棉花龙头企业转
变作风,求真务实,积极参与生产,培植原料基地,围绕棉花的产前、产中、产后搞
好服务,在服务形式和内容上均有突破和创新。产前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行情和科技
生产等信息服务,协助棉农制定生产计划;产中提供良种、地膜、机械等,帮助棉农
搞好播种和管理,并聘请专家、技术人员对棉农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不断提高
棉农科技植棉水平;产后指导组织龙头企业搞好棉花的收购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参与
棉花生产,使订单农业不断发展,大大加快了济南市棉花产业化的进程。
(孔祥忠)

“三田”建设

年内,全市安排棉花试验田、示范田和良种繁育田共2.64万亩,其中国家农业部
“高产、 高效示范田” 2万亩,省棉办“棉花新品种试验”400亩,抗虫棉良种繁育
6000亩。市棉办制定了“三田”建设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分别与承担“三田”项
目的各县(市)区及所有单位和农户达成协议或签订合同。在项目实施中,各级棉办
多次深入项目区、项目田,与农户面对面进行具体指导、监督,确保试验示范项目的
顺利实施,收到了良好成效,并吸引了周围棉农现场学习和观摩,起到示范带动效应。
如商河县承担的农业部2万亩“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区建设项目” ,经两年的努力已圆
满完成各项任务指标, 项目示范区3个乡镇(白桥、 玉皇庙、 怀仁)实现皮棉单产
101.2公斤/亩, 蒜头1423.5公斤/亩,蒜苔520公斤/亩,亩产3148元,比纯作棉田和
粮田高出3~4倍。 同时辐射带动5万亩棉田棉花增产9.8%,亩产达2920元,比上年增
长8.2%。
(孔祥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