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5&rec=79&run=13

农 业 概 况

2002年,济南市农村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目标,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
性调整为主线,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为突破口,加大工作力度,狠抓措施
落实,农业主要经济指标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市农业增加值达98.7亿元,全市县
域GDP总量达560多亿元,县域地方经济财政收入达30多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56元,
农村恩格尔系数降到39.8%。
1.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结构优化得到实现。依靠科技进步,
着力改善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农业增长方
式的根本改变。 至2002年底,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42.8万公顷,比上年压缩0.8万公
顷,总产量189.9万吨;全市优势农产品面积达18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54%;全市优
质专用小麦面积发展到10.67万公顷,优质玉米6.67万公顷,优质抗虫棉2.33万公顷,
皮棉单产达76公斤,创历史新高;全市瓜菜播种面积11.5万公顷,保护栽培面积4.65
万公顷, 其中冬暖大棚面积1.13万公顷,出口创汇基地达到2万公顷,全市林果面积
达到6.67万公顷, 食用菌保护栽培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全市奶牛饲养量达到3.5
万头, 牛存栏111.54万头, 羊存栏192.22万只, 家禽存栏4316.52万只, 猪存栏
212.95万头,兔存养642.5万只,已建成畜牧养殖小区788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
值的比重达到33.3%以上。农产品向优质化、生产向专业化、布局向区域规模化发展。
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达6.67万公顷,通过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和无公害产品达34
个,已获得全国名牌的农产品达99个,已基本建成蔬菜专业乡镇25个,畜牧专业乡镇
20余个, 畜牧专业村312个,果品专业乡镇12个,有60%以上的乡镇基本形成一乡一
业的生产经营格局。
2.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中,济南市把围绕培植主导产业、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
投入,加强规划指导,在做大做强现有龙头企业的同时,通过招商引资、扶持引导,
新建设了一批规模比较大、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农业龙头企
业的带动下,进一步加快了主导产业的培植力度,形成粮、棉、肉、蛋、奶、干鲜果
品、 蔬菜、 良种、饲料、旅游农业等十大主导产业。专业乡、镇近60个,专业村近
400个。 全市已建成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39家,佳宝、澳利、圣泉3家龙头企业进
入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行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80多处,年交易额100多亿元;
加强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有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55个,带动30%的农
户加入了产业化经营行列,农村种养加大户发展到2.2万户。
3.实施农业科技创新,科教兴农步伐加快。市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总投资额已达
2亿元,2002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5万美元。市、县、乡、村
层层建立科技示范园或示范基地, 全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达300多个,农业科技成果
推广应用率达60%,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了52%。科技示范乡镇达15个,
示范村达720个。
4.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大
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积极推行管
灌、 滴灌、 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全市地表水蓄水能力由
1.4亿立方提高到2.8亿立方,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3.95万公顷,其中2002年新增0.23万
公顷; 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81万公顷,其中2002年新增1.39万公顷。全市农机总动力
达到410.2万千瓦,农用运输车及拖拉机达16.9万台,2002年实现机耕面积33.03万公
顷, 机播面积26万公顷,机收面积20.69万公顷,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生
产环境有了显著改善。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总投资2.7亿元,
实施以农业灌溉二期项目(世行项目) 为主的6万公顷可持续高效农业综合开发工程,
建设高标准农田6万公顷, 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5个。在南部山区实施了以治山治水和
植树造林为主的南部山区综合治理工程, 工程区内人均水浇地面积达0.5亩,经济林
面积达1.5亩,亩均可增收200元以上;实施保泉绿化工程,累计完成造林3.33余万公
顷,通过大力植树种草、减少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增加了泉群地下水补给,每年可
达1亿立方;实施蓝天工程大环境绿化,对近郊190多座山头进行了规划,通过“基地
化建设、合同化管理、专业化施工”等措施,累计完成造林0.93万余公顷,植树2600
余万株,为蓝天工程的实施创造了条件。加快“四荒”和旅游资源的开发,2002年全
市拍卖“四荒”0.66万公顷,取得意向投资3.5亿元。
5.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建设,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坚持
“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方针,大力实施“工业立县、工业
立乡” 战略,全市县乡企业已发展到近10万处,从业人员达到102万人。县乡规模以
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95亿元,增加值140亿元,利税38.5亿元。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市
经济总量的比重由33%提高到51%。截至年底,全市乡村集体企业改制面达96%以上,
其中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占已改制企业的70%以上,其中公司制2107处,股份合作制
1298处, 拍卖出售1784处,兼并破产621处。通过抓大扶强,实施骨干膨胀战略,至
年底, 全市县乡村企业中,年营业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达127家,年营业收入过亿元
的达78家, 过5亿元的17家,过10亿元的7家;其中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个体私
营工业企业达164家。2002年全市乡镇企业共完成技改项目465项,完成投资30.6亿元,
新增销售收入58.1亿元, 利税8.8亿元。全市乡镇企业获市以上名牌产品达97个,其
中省名牌7个。全市乡镇企业的职工中,工程技术人员已近3万人,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的已近4万人,拥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3.3万人。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
的力度,全市已有各类工业园区96个,其中重点工业园区20个,累计基础设施投资达
30亿元,入园企业近5000家。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小城镇建设
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战略,全市从完善“三个一”建设入手,重点规划建设了仲宫、
郭店、孙耿、绣惠、刁镇、平安店、玉皇庙、东阿等30个小城镇,通过制定各方面的
优惠政策,加快招商引资的力度,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
转移。至年底,全市已有建制镇65个,占乡镇总数的71%,全市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
%以上。
(于刚修)

农业灌溉世行二期项目圆满结束

按照“高起点、 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投资2.7亿元的农业灌溉世行二期项
目(90万亩可持续高效农业综合开发工程) 于2002年结束。该项目共完成投资26733万
元,其中世行、国家投资9126万元,省投资6234万元,市配套2700万元,县配套1370
万元,县以下自筹7303万元。二期世行项目规划自1998年至2002年, 共改造中低产田
90万亩, 其中历城区18万亩,章丘市28万亩,长清县8万亩,济阳县20万亩,商河县
10万亩,天桥区6万亩。该项目水利项目完成投资17148万元,完成沟渠开挖430公里;
新建衬砌渠道404公里, 地下暗管6公里; 建桥涵闸建筑物4779座;新建泵站建筑物
421平方米, 配套设备94台(套) ,输电线路2.5公里;新打机井2659眼,配套旧井
832眼;铺设PVC地下管道2081公里,建喷滴灌860亩;架设农电线路236公里;建生产
路1688公里;购置水利运行维护设备1934台(套)。项目区共完成节水灌溉面积47万
亩, 其中地下管道灌溉面积35万亩,防渗渠灌面积11.5万亩,喷滴灌面积0.9万亩。
农业项目完成投资3325万元, 完成土地平整29万亩,深耕48万亩,配方施肥1万亩;
建良种繁育中心建筑物960平方米, 晒场2070平方米,仓库2760平方米,购置仪器设
备19台(套),农用车辆3台;县农技站配套建筑物1630平方米,购置仪器42台(套);
乡镇农技站配套建筑物7755平方米,晒场5632平方米;农机站改造1392平方米,购置
农机具200台(套)。林业项目完成投资2261万元,建农田林网68万亩,苗圃0.48万亩。
机构发展与支持完成投资728万元, 完成国内培训836人次,国内考察113人次,实施
科研推广项目21个,经济自立灌区试点推广10个,购置办公设施14台,交通车辆7台。
至年底,项目区已基本达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沟渠路林涵桥全面配
套。该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和综
合生产能力。 至年底新增农业产值3.7亿元,新增效益1.07亿元,项目区农民人均纯
收入增加521元。
(于刚修 孙希香)

农业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乡村优秀科技人才

近年来,在济南农业和农村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中,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和乡村科
技人才立足本职、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应
有的贡献,涌现出一批专业水平高、成果突出、贡献显著的优秀农业专业技术人才。
2002年,在中共济南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的第七批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农
口有3人获此殊荣,分别是刘继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志华(市水利设计院
副院长) 、董兆昌(市林果技术推广站站长)。42人获第三批济南市乡村优秀科技人才
荣誉称号,他们是:王强、王士太、王恩修、石绍祥、石相胜、朱宝才、仲崇广、刘
立志、刘春财、刘胜先、苏洪军、苏振岭、苏继财、李际华、杨文斌、吴东辰、吴永
亭、吴庆斌、宋传美(女)、张同新、张华荣、张延水、陈秀国、尚建利、周海斌、郑
九国、郑开军、孟凡荣、孟庆堂、赵万茂、赵庆生、胡玉生、郭现文、郭思胜、董传
阁、韩升国、韩秀春、景华、程庆岭、焦守坤、路公庆、熊德成。
(于刚修 孙希香)

农业法制建设

2002年,市、县两级全部建立了农业行政综合执法队伍,积极开展立法、普法和
执法工作。起草制定了《济南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办法》和《济南市土地使用权流
转管理办法》,其中《济南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办法》已进入立法程序;举办全市
农业专业执法人员培训班,组织了《山东省植物检疫办法》宣传等普法活动,使执法
人员的素质和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有了较大提高;加大农资市场和农机市场的打假力度,
查处违法经营案件211起, 查处农资、农机违法货值1444万元;选出98个优质农资经
营服务单位和32个优质农资产品进行扶持和宣传,实施了打假和扶优相结合。
(马美英 刘树震)

规范土地使用流转权

年内,对依法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土地流转形式进行了引导和规范,
加快了土地使用权流转。至年底,全市土地使用权流转面积5.17万公顷,其中耕地使
用流转权面积1.03万公顷,四荒使用权流转面积4.13万公顷。新华社内参选编详细介
绍了济南市“四荒”开发取得的成就。
(马美英 刘树震)

建成“济南农业”网站

利用济南市农业信息中心网络平台开发建成了“济南农业”网站(www.jnny.gov.
cn)。网站设计了16个主栏目和43个子栏目,主要涉及概貌、农业科技、农业展厅、
科技成果、专家论坛、招商引资、特色乡镇、市场行情和网上审批等。11月中旬验收
合格并正式向社会开通,市农业系统发展网站信息员50多名。该网站的开通,可实现
多种信息资源共享,搭建起农村与城市,济南农业与国外农业沟通的现代信息网络桥
梁,更加广泛宣传农业战线取得的成果。
(马美英 刘树震)

为“龙头”企业建档

全市销售额5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399家, 按照产业、规模、所有
制性质、管辖级别等进行分类,并对各龙头企业建立资料档案,全面掌握企业发展状
况。 339家农业龙头企业中, 销售额50~500万元的244家,500~5000万元的83家,
5000~10000万元的7家, 10000万元以上的5家。按行业划分,种植业174家,畜牧业
102家, 林果业34家,水产业11家,其它行业18家。龙头企业资产总值67亿元,年实
现销售收入86亿元,年创汇9600多万美元,净利润5亿元,上缴税金1亿多元。通过订
单方式带动农户11.2万户, 带动生产基地10.67万公顷,吸收农村劳动力约60万人,
带动牲畜饲养量约350万头。
(马美英 刘树震)

“四荒”开发

2002年,举办了济南市第七次“四荒”拍卖,并首次举办“四荒”开发成果展示
会。 集中展示了济南市“四荒”开发以来的成果,共布展300余平方米,展示农产品
353种, 上报招商项目500余个;共签订意向开发项目255个,面积0.66万公顷,意向
投资3.5亿元;签订订单农业51份,订货100余吨;现场销售农产品30余吨,销售额10
万余元。 年内,新开发“四荒”面积0.087万公顷,办理“四荒”使用权证书14份,
对9户开发现场进行了实地查看和确认。
(马美英 刘树震)

退耕还林工作取得新进展

2002年,济南市以促进林业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林业效益为目标,以
退耕还林(果)工程为重点,加快林业建设步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生态、经济效
益。一是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各级党委、政府把退耕还林(果)工作放到重要位置,
以重点林业工程为龙头,把建设任务落实到乡镇、村、山头、地块,加大政府投入力
度,保证了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进行。全年完成造林合格面积0.67万公顷,退耕还林
面积0.23万公顷,完成退耕还林投资3500多万元,其中,各级政府投入1000多万元,
完成投资和造林面积都有较大幅度增加,蓝天工程、七星台植物园及以高速公路为重
点的绿色通道工程基本建成。二是广泛发动,全面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对影响林业发
展和退耕还林工作的体制性矛盾进行积极改革,在逐步完善承包、拍卖、租赁等经营
体制的基础上,实施了封山育林、生态林业补偿制度,保证林区群众在实施退耕还林
工程情况下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初步建立了由公共财政支撑的投入体系,激发了受益
群众和企事业单位投入林业建设的热情。三是实施科技兴林。林业部门在做好科技服
务和技术指导的基础上,加强配方施肥、树盘覆草、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新技术的推
广应用,为退耕还林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
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进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一是生态环境有巨
大改善,逐步形成山区、平原、村镇三大防护体系,绿色通道工程基本建成,生态屏
障作用初见成效。二是农民有了新的增收渠道,在退耕还林工作中,结合各地林业结
构调整实际,建成一批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基地,同时,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保证了
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杨光辉)

农业机械化概况

至2002年底, 全市农业机械原值达到18.30亿元,比上年增长6.8%;农业机械经
营总收入16.69亿元, 比上年减少6.1%。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10.17万千瓦,比上年增
长0.3%。其中,柴油机拥有量95918台、84.71万千瓦,电动机拥有量95014台、80.87
万千瓦, 联合收获机拥有量2664台、3.67万千瓦,农用汽车拥有量6475辆、35.11万
千瓦,农用运输车拥有量108260辆、117.39万千瓦,农产品加工机械拥有量57093台、
52.17万千瓦,工程机械拥有量1130台、6.78万千瓦,排灌机械拥有量129002台(套),
农用拖拉机、农机配套机引机具拥有量60705台、88754台(套),农用拖拉机与配套
机引机具之比为1∶1.46,比上年增长6.6%。拥有农用飞机4架。
农机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年内完成机耕、机播、机收面积79.7万公顷,比上
年增长3.5%。 机耕作业面积33.03万公顷; 机械播种面积25.9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
11.3%; 机械收获面积20.6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2%,其中,联合收获面积12.69万
公顷,秸杆机械化还田面积8.3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9.8%和63.2%。冬春农田水利
基本建设上阵各类农业机械25000台(件) ,完成土石方3975万立方米,完成工程量
占全部工程总量的90%以上,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已成为实实在在的
“机械化之战”。
年内,全市农业机械从业人员24.38万人。其中,农机作业专业户18230个,从业
人员2.5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8.5%和11.1%。共设立农机维修点1812个。在“质量
安全年”活动中,集中治理了“三无”车辆及“黑车非驾”等突出问题,共查处各类
违章7687车次,核发号牌5728副,其中,新挂拖拉机号牌4310副。年内拖拉机和驾驶
员年检年审率分别达到96.13%和91.52%, 农机事故率控制在3‰以下,确保了农业机
械的安全生产。
(刘 虹)

农机跨区作业

2001年济南市农业局被农业部、交通部、公安部等六部门评为“跨区作业先进单
位” 。2002年“三夏”期间,共发放跨区作业证2000个,比上年增加500个。共派出
小麦联合收获机1583台,分赴河南、江苏、安徽、河北、天津和青岛、烟台、威海等
地参加跨区作业, 完成跨区作业面积5.21万公顷,比上年提高4.8%,实现跨区作业
收益3600余万元;“三秋”期间,共派出农业机械1025台,完成作业面积3.62万公顷,
分别比上年提高10.3%和87.6%; 接机890台,完成作业面积2.09万公顷,分别比上
年提高3.4%和31.4%。
(刘 虹)

农机监理准军事化训练

济南市农业局于2002年6月17~28日,分两期对全市130名农机监理人员进行了为
期5天的全封闭准军事化培训。通过这次培训,全面提高了农机监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农民和机手服务。
(刘 虹)

玉米机收暨小麦免耕播种机械化现场会

2002年经到河北藁城实地考察后, 在全省率先引进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9月
11日,在章丘市召开“全市玉米机收暨小麦免耕播种机械化现场会”,有20余台农业
机械做了演示。该项技术是一项有利于减少水地流失、降低沙尘暴,提高产量、节约
成本的先进耕作技术,必将引起小麦种植技术上的一次重大改革。
(刘 虹)

气象事业概况

围绕“气象全心全意为人民、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常抓服务不放松。
决策服务、公益服务、专业专项服务预报准确、服务及时。全年共提供雨(墒)情、
旬(月) 、周报等500余期;发布重大天气公报36期;成功保障了“庆八一军民泉城
广场联欢会”、“国际信息博览会”等重大社会活动的气象服务。中国气象局局长秦
大河,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孙淑义等对气象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收到各级政府、
社会团体等书面表扬信10余份。在全省气象服务评比中,市气象局被评为先进集体,
两人被评为先进个人。在全省降水预报质量逐日考评中,市气象台取得了第一、第三
和第八名的优异成绩。
基本业务质量继续保持较好水平:地面测报、农气测报三项错情率分别为0.2‰、
0.0‰,通信畅通率99.8%。完成与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办公自动化网络升级,提高了
办公效率;完成济南站自动气象站建设并投入业务使用;完成紫外线和酸雨观测项目
并投入业务运行;开发、引进适应本市天气形势的预报模式并逐步完善预报业务二版
平台。 在全省综合业务目标管理考核中, 再一次被评为“优秀达标单位”,实现了
“二连冠”。在全省预报竞赛中,李本亮取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2002年, 全市新上炮点7处,新增火箭车5部,形成38门37mm高射炮、6部火箭发
射车的作业规模。针对年内出现的严重干旱,发挥行业优势,积极主动地在南部山区
开展人工增雨、增雪,为恢复泉水喷涌和当地农业生产做出重大贡献。全市共组织有
效作业日21个,增加降水约1亿立方米,效益7000万元。
(夏松亭)

济南农工商集团

系济南市政府“菜篮子工程”大型龙头企业,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先进龙头企业。
2002年有员工1万人,资产8.5亿元,产业涉及奶牛饲养、生猪屠宰、奶制品、肉制品、
速冻食品、水产批发、蔬菜加工、饲料业、商贸流通各个领域。拥有济南佳宝乳业有
限公司和济南维尔康食品有限公司两大支柱企业和“佳宝”、“维尔康”两大知名品
牌。按照“集团化经营,规模化竞争,集约化发展”的战略运作模式,菜篮子供应保
障、农业产业化龙头带动和企业自我滚动发展三大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2002年5月, 在全省农业产业化会议上,济南农工商集团以其在奶业和肉类行业
对农业的巨大拉动作用,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龙头企
业”。
完成佳宝工业园一期工程。该工程系国家计委农副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示范工程。
总投资5亿元, 占地6.67公顷,集饲养、加工、销售一体化,建设生产车间、仓库、
生产附属设施及奶牛饲养场、 饲料加工厂等。一期工程于2002年5月动工建设,总投
资2亿元, 引进15条世界先进乳品生产线,全部生产“佳宝”高中档奶制品。年新增
销售收入6亿元,新增利税1.1亿元,于2003年5月正式投产。
维尔康肉制品新厂投产。原济南肉联厂改制为济南维尔康食品有限公司后,企业
活力显著增强。2002年6月,维尔康肉制品厂正式投产。总投资3800万元,引进法国、
德国先进肉制品生产线8条,占地3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2万吨。产品涵盖西式低温、
中式肉制品、 速冻食品等100多个品种,整个生产过程采用ISO9001-2000版国际质量
体系认证标准,对质量关键点采用HACCP系统,具备当今国际肉制品生产先进水平。
奶牛小区建设。农工商集团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有一定奶牛饲养基础、奶牛存
养量相对集中、有一定数量饲养大户和饲草饲料来源比较充足的地区,联合乡镇和农
民, 在全市建立起50处奶牛集中饲养小区,引进奶牛2万头。至2002年,每个奶牛小
区全部由农工商集团投资购买进口挤奶机、贮奶设备、运输车辆、质量检测设备,并
实行统一牛舍、集中饲养、机器挤奶、优质优价、全面服务,为全市奶牛饲养提供了
空前的发展条件。
(张巨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