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5&rec=138&run=13

社会劳动保险

至2002年底, 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单位已达10162个,参
保人员75.8万人,全市24.6万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纳入社会统等。其中,企业基本养
老保险参保单位5814个, 参保职工58.8万人,全年收缴养老保险费14.24亿元,为全
市企业20.44万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6.64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单位
2174个,参保人员达17.04万人,参保率为100%,收缴养老保险费7.16亿元,为4.2万
名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6.95亿元;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7936个,
职工60.96万人, 全年征缴失业保险费1.66亿元,为全市6.13万人次失业人员支付失
业保险待遇1.62亿元;工伤保险参保职工51万人,征缴保费3357万元;生育保险参保
职工44.6万人,征缴保费3220万元,按时足额支付了工伤、生育职工的保险待遇。养
老、 失业、 工伤保险均实行了社会化发放。 10月26日,济南市人民政府令第201号
《济南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 和第202号《济南市城镇职工大额医疗费
救助试行办法》 公布;12月1日,启动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首批参保职工
2.6万人, 标志着企业劳保医疗制度开始向社会统筹形式的新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制
度过渡,至此济南市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全部实施,社会保
险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①进一步加强了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清欠工作力度。与工商
部门联合扩面,对少缴、漏缴的参保单位,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会同社保经办机构开
展专项监察和重点监察,进行稽核和清理欠费。对拒缴和拖欠社会保险费的单位进行
媒体曝光,实行部门通报制度。②11月起,按照市政府《关于将企业退休人员转入社
区管理的通知》 要求,企业退休人员转入社区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开始,有2.7
万名企业退休人员正在办理移交手续。③7月1日,社会养老保险电话咨询系统正式开
通, 开通了168查询热线。④劳动保障部门广泛开展了“人人是形象、个个是行家、
处处有效益” 的“温暖之家”活动,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⑤7月17日,济南市劳
动保障信息中心经市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负责全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计算机信息
网络建设等信息技术工作。信息中心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基本结束,为全市劳动保障实
现现代化、 信息化管理创造了条件。⑥4月1~9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李戈和
副市长王以才带领有关部门深入各县(市)区和部分行业进行劳动保障工作调研,写
出调研报告,省里给予济南市企业养老保险调剂补助金1.2亿元。⑦8月,济南市农村
社会养老保险完成了对45.4万名参保农民缴费情况的清查核对工作。⑧根据国家和省
有关政策,2002年三次为企业离退休人员增加养老金,涉及离退休人员373720人次,
企业离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由2001年的610元提高到728元。 ⑨7月4~6日,劳动保
障部在济举办全国第三期加入世贸组织与劳动保障专题研讨培训班,全国各省劳动保
障厅的领导参加了培训班。
(丁保山)

救 灾 救 济

2002年全市遭受百年不遇的旱灾。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79840公顷,成灾面积
203580公顷,绝收70400公顷。因灾减产粮食626438吨,直接经济损失达79082万元,
农业经济损失34758万元。旱灾还引发全市70余万人口、4万余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全
市受灾人口达280万人, 其中成灾人口214万人。有40万人需救济口粮5万余吨。面对
严重的旱灾, 各级政府及时动员80万劳力, 6万余人(次) 驻济官兵,出动车、船
10000余台(次)投入抗旱。发动、扶持280万人(次)灾区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活动。
为妥善安排灾区群众生活,全市共投入人畜饮水、群众粮票资金3200余万元,其中大
灾预备金100万元, 各级政府也筹集了2000万元救灾款进行救助。为确保社会稳定,
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灾民贫困群众借粮工作的通知》。春节期间市委、市政府共
筹集1000余万元救济款对灾区群众进行了送温暖等活动。建立了救灾救济信息平台,
并逐步与水利、气象、地震等相关部门实行资源共享,提高了查灾、报灾、核灾、救
灾的反应能力。同时,对救灾款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保证了专款专用。经常性
社会捐助得到加强。2002年,新增加捐助工作站点152个,使全市站点总数达到183个,
共接收捐助现金70余万元、 棉衣(被)等3万余件(套),并对捐助款物的接收、管
理、分配、使用等程序进行了规范。
(陈晓淮)

城乡社会救济

2002年,重点抓了农村敬老院建设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调查摸底工作。
经调查摸底, 全市共有五保对象7530户、11333人,这部分已经丧失劳动能力、无依
无靠、 无生活来源的“三无” 人员,仍然是济南市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对象。由乡
(镇) 统筹或以村为单位提留的形式,在衣、食、住、医、葬5方面供给,年底,全
市农村共有敬老院176个, 集中供养五保对象4360人,年度内集体供给金额达1000万
元,加上院办经济补助200万元,月人均生活费229.4元。对自愿分散供养的五保户,
由村委会指派专人采取承包或由亲友代养的办法, 切实保障他们的生活。有4所敬老
院达到省一级敬老院标准,5所敬老院达到省二级敬老院标准。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 2002年,济南市共保障困难居民18.05万户
(次)、48.05万人(次),发放保障金3081.9万元。其中省以上保障1.76万户(次)、
4.92万人(次) , 发放保障金342.74万元; 市级保障9.11万户(次)、25.35万人
(次),发放保障金1668.27万元;县(市)区保障7.19万户(次)、17.77万人(次),
发放保障金1070.91万元。
围绕实现应保尽保, 主要抓了以下工作:①摸清底数。4月,配合省民政厅对历
下、 市中、槐荫、天桥和长清区的8个社区居委会和11个乡镇的6158户家庭进行了逐
户调查。9月中旬,对市一轻局所属9家困难企业进行全面调研,摸清了应保未保底数。
②实行低保公示制度。 3月,在《济南日报》公布了济南市低保申办的程序、标准和
办理时限,面向广大市民公开低保政策,提示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及时申请低保,扩
大低保覆盖面。各县(市)区也通过当地媒体、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利用黑板、宣传栏、
明白纸等形式广泛宣传低保政策。 ③取消虚拟收入。4月份取消了按年龄段、财产段
计算家庭收入的做法。5月对持有市总工会颁发的特困职工证的12834户职工家庭和省
直机关工会提供的省属834户特困职工, 按实际收入计算其家庭收入,符合条件的纳
入了低保范围。12月初,根据省民政厅等四部门《关于开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排
查工作的通知》 精神,对连续6个月以上未领到或未足额领到工资、下岗职工基本生
活费、失业保险金、养老金人员,一律按实际收入计算其家庭收入,符合条件的纳入
保障范围。 ④组织召开会议。5月底,组织召开了全市城市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委员会
会议,研究了低保的标准、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副市长刘善友参加会议并讲话。⑤
建立了低保工作机构。11月份,市编委同意成立济南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办
公室,与市局救灾救济处合署办公,并增加4个行政编制(其中包括1个副处级领导职
位) 。⑥出台整顿政策。8月19日,协调教育、卫生、公用事业、工商等部门,以市
政府名义出台了《济南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救助暂行规定》,在医疗、教育、就业、
用水、用气等方面对低保对象实行全方位社会救助。与山大第二附属医院协调,于11
月1日建立了全省首家低保对象家庭就诊定点医院,解决了医疗难的问题。
(陈晓淮)

退役士兵接收安置

2002年, 济南市共接受退役士兵6000余人, 其中转业士兵780人, 退役义务兵
5400人, 需要安排工作的城镇非农业户口的退役义务兵2715人,安置率100%,落实
到位及上岗率98%。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采取了以下措施:
严格执行安置政策,继续坚持和强化政府指令性计划安置。对符合就业安置条件
的城镇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继续实行“按系统分配任务、包干安置”的指令性计划安
置办法。
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拓宽安置渠道,实行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制度。对符合
安置条件要求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由当地政府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助,不再参加分配。
一次性经济补助费,从当地财政拨付的专项经费和安置任务有偿转移金中解决。共有
143名退役士兵(其中包括19名转业士官)领取了一次性经济补助340万元。
认真贯彻落实安置任务有偿转移的政策规定。对有接收任务但安置有困难的单位
按照《兵役法》和国务院、省政府文件要求,允许实行安置任务有偿转移。安置任务
有偿转移金额按每少接收1名退役士兵缴纳不低于8万元的标准执行。用人单位实行安
置任务有偿转移的人数,一般不得超过该单位安置计划总数的50%。年内,全市申请
退役士兵有偿安置的单位共8家,经局领导审核批准,对其中6家单位实行有偿转移办
法,收取有偿转移金119万元。
大力开发使用军地两用人才。各(县)市区加强对农村退役士兵现代农业科学知
识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提高其整体素质。积极创办两用人才服务机构,开展育才、
荐才、用才一体化服务。通过采取担任乡村干部或扶持兴办经济实体、务工经商等形
式,有组织、有计划的使退役士兵在农村建设和发展中发挥骨干作用,全市农村军地
两用人才开发使用率达96%以上。
落实退役士兵待分配期间的生活待遇。 市财政局核拨280万元,由市民政局按照
政策规定,给城镇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按时兑现了生活补助费。各(县)市区也相继
落实了生活补助费的发放工作。
认真组织发放《优待安置证》,按规定严格控制城镇入伍比例。从2002年冬季征
兵开始对入伍义务兵统一实行《优待安置证》制度。这是义务兵及其家属享受现行优
待安置的合法凭证。
(陈晓淮)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和管理

截至2002年底, 全市共有干休所21所,其中市属8所,共接收安置军队离休干部
712人、 退休干部862人、无军籍职工657人。市军安办在军休系统组织开展了“满意
在民政,温馨在军休”活动,认真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维护了军休系统的稳定。
(陈晓淮)

有奖募捐和慈善事业

2002年, 是“齐鲁风采”福利彩票的“规范化管理年”,全市增加650多个投注
站,覆盖全市94个县(市)区和乡镇,投注站总数占全省网站总数的11%。解决了大
约1500人的就业问题,共销售福利彩票3.05亿元,为国家、省、市筹集福利资金约1
亿元。全市共有50位彩民中得一等奖,有21位彩民获奖百万元以上,获得其他奖的彩
民更是不可胜数。为了全市福利事业的发展,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福利事业的硬件建
设,已有48处“星光计划”老年服务设施正式投入使用。
2002年,济南慈善总会共募集善款(物)580万元,比上年增加近5倍。其中:财
政拨款31万元、“一日捐”490万元(含“救灾慈善一日捐”354万元)、定向助学捐
款13万元、 其他捐款11万元、捐物折价35万元。支出救助款(物)371万元,其中:
救助特困家庭4800户, 救助贫困学生200名,支出物资折价39万元(其中:救助物资
3500公斤面粉、55755公斤小麦、鞋6332双、羽绒服2085件、保健品8箱等)。
(陈晓淮)

优 抚 工 作

2002年,济南市民政局紧紧围绕解决优抚对象“三难”问题,通过在乡镇建立孤
老优抚对象休养院,实现了解“三难”工作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新突破。10月底,历城
区首批7个乡镇的休养院全部建成,总投资600万元,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入住优抚
对象100多名。
积极推进全市优抚医疗保障三级网络建设。一是市民政局与市卫生局联合在市立
四院建立起全省首家市级优抚医院。二是各县(市)区和乡镇(办事处)建立起优抚
医院和优抚医疗保健站。 年内,全市有9个县(市)区和50个乡镇(办事处)建立起
优抚医院和医疗保健站。三是积极制定出台优抚医疗优惠政策。各县(市)区根据本
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医疗费减免政策。平阴县以县政府的名义出台了《平阴优抚
医疗保障暂行办法》,规定优抚对象看病可享受“五优先”、“四免费”、“六减半”
的优待。济阳县为优抚对象发放了《医疗优待证》,凭证可享受手术费减免20%。床
位费减免50%的优惠照顾。章丘市为3000名优抚对象办理了农村合作医疗卡等。
完善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优抚对象生活不低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
2002年,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优抚工作》的文件,对完善优抚对象
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进一步做出了明确规定。目前,全市10个县(市)区均建
立起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优抚对象优待标准得到进一步提高。如对特等伤残军人
的抚恤优待,天桥区每人每年达到12400元,市中区每人每年达到11370元,平阴县每
人每年达到9340元,均远远高于国家每人每年8400元的抚恤标准;老复员军人定补每
月每人最低120元; 全市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优待面达80%以上;全年发
放优待金800多万元,确保了广大优抚对象优待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同步提高。
(陈晓淮)

民政事业单位管理

2002年,济南市社会福利院收养孤残儿童123人,痴呆患者50人,孤寡老人67人,
为社会代养人员73人。
济南精神病院年内共收治(养) 精神病人3117人(次),其中“三无”对象445
人(次)、优抚对象792人(次)、社会特困病人288人(次),其它1592人(次)。
病人入院诊断符合率98%以上,病人治愈、好转率达88%以上,危重病抢救成功率达
91%以上。
山东省济南收容遣送站实行遣送安置程序化管理, 年内共收容外流人员8039人
(次),其中:上访人员355人(次);被拐卖妇女4人(次),外流人员7680人(次)。
从流出地区分:本省的6021人(次),外省籍的1974人(次),地址不明的44人(次)。
外流人员性别分: 男6296人(次),女1743人(次)。外流人员年龄分:老年人210
人(次) ,青壮年7596人(次),少年儿童233人(次)。流出原因:当地乞讨谋生
的157人(次),乞讨生财的415人(次),疯傻痴呆53人(次),婚姻家庭纠纷的42
人(次) ,逃学学生2人(次),好逸恶劳者26人(次),丢失钱物的29人(次),
经商不善的77人(次) , 投亲不遇的41人(次),外出打工无合法证件务工不成的
6675人(次) ,嫖客、暗娼66人(次),犯罪嫌疑94人(次),其他1人(次)。年
内,来人领回4390人(次),自费返家1916人(次),遣送回原籍26人(次),返回
原籍率为99%。
山东济南军供站年内成立了“济南市军供快速领导小组”。投资80万元,对道路、
餐厅、 操作间等设施、 设备进行了整修。 全年共接待演习专车23列,官兵12000人
(次) 。9月在济南军区联勤部、山东省民政厅、河南省民政厅组织的军供站正规化
建设检查中,被评为“军供站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
济南革命烈士陵园2002年初由正科级事业单位升为正县级事业单位,编制由原来
的42人增至60人。园内济南战役纪念馆由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室扩建而成。干部骨灰全
年存放595位, 迁出249位,续存1129位,接待已故干部家属35000余人。2002年清明
节期间,陵园组织悼念活动290场次(专场17次),730个单位,14万余人。全年接待
烈士家属5200余人(次) ,接听、接待咨询310人(次),举办各种专题活动38场。
做好经常性的园区养护管理, 园内有5万余株定植树木花草。卫生保洁面积1.69万平
方米,保持了园区安全清洁文明有序。
(陈晓淮)

残疾人事业

2002年济南市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全面发展。
1.创立了济南市残疾人事业“我的兄弟姐妹”主题品牌。市残联将纯商品意义上
的“品牌”概念嫁接到残疾人事业上来,并由全国知名人士张海迪提出,市长谢玉堂
认可,中残联主席邓朴方题词。按照品牌的内在规律,市残联对这一品牌进行了商标
注册,征集确定了会徽及吉祥物,举办了“我的兄弟姐妹”品牌研讨会,将“我的兄
弟姐妹”这一品牌的核心价值定位在“实实在在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以此作
为济南残联系统干工作、创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一年来,围绕“我的兄弟
姐妹”品牌,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以丰富多彩的各类大型活动为载体,募集残疾人
福利基金、物品480万元,进一步改善了他们的生存状况。
2.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济南市残疾人综合
服务中心征地、拆迁、规划调整、岩土勘察、规划设计、筹措资金等各项工作顺利完
成,占地近1公顷、高12层、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的济南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于11
月全面开工建设。
3.认真抓好教育培训和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市残联高度重视分散按
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建立了全省首家残疾人职业介绍大厅和残疾人就业网络,
免费举办了各类培训班15期, 培训残疾人603名,其中免费培训盲人43名。通过各种
渠道安置500多名残疾人就业, 对安置残疾人达不到1.5%的单位,依法收缴了残疾人
就业保障金。考取大中专院校残疾学生50名,录取率达100%。举办了两次残疾人大中
专学生“回娘家”座谈会,根据《济南市残疾人联合会救助贫困残疾学生和鼓励残疾
人成才的规定(试行)》,向残疾大中专学生发放奖学金、救助金20余万元。市残联
投资160万元兴办了济南泉联快餐店,安置9名残疾人就业。组织参加了全国首届保健
按摩技能邀请赛(南京赛区),取得了团体一等奖,在全国决赛中取得了团体三等奖。
组队参加了全省第二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获一等奖2个,二、三等奖各1个,并获
竞赛组织奖。 加强残疾人康复扶贫工作,落实康复扶贫贷款200万元,使7500名残疾
人脱贫。
4.健全完善了基层残联组织。全市10个县(市)区残联基本实现了规格正局、计
划单列、理事长专职。为激励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积极性,制定下发了《关于对乡镇、
街道残联理事长发放岗位津贴的决定》,对由县(市)区人事部门或乡镇党委任命的
专职理事长发放岗位津贴。济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了残疾人联合会,召开了第一
次代表大会。成立了聋人“静雅沙龙”和“市盲人按摩学会”。
5.全面完成各项康复工作指标。全年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2000例,为60名低视力
患者配戴助视器,语训聋儿83名,培训聋儿家长83名,为224名贫困聋儿配戴助听器,
训练智残儿童137名, 训练脑瘫儿童34名, 训练肢体残疾患者151名,供应用品用具
2745件, 安装矫形器144例,装配普及型假肢45名,在长清、天桥、章丘、平阴开展
了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超额完成省康复办下达的任务指标。长清区万德镇人民政府
被授予“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市残联、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
市中心医院举行了“听力助残” 助听器捐赠仪式,将价值2万元的20台西门子大功率
助听器,捐赠给济南市聋儿听力语言康复技术指导中心的贫困聋儿。依托市立二院,
成立了济南市低视力配镜中心。成立了济南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推行委员会,推动了济
南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的发展。
6.残疾人法制建设取得新突破。为贯彻落实《山东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
市政府出台《济南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若干规定》 。4月10日,市残联、市司法
局依托市法律援助中心联合成立的济南市残疾人法律援助联络处举行了揭牌仪式。市
残疾人法律援助联络处每周半天接待要求法律援助的残疾人,有力地维护了残疾人的
合法权益。《济南市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若干规定》于2002年11月22日正式公布施
行。 12月5日,召开了全市残疾人维权工作会议,对进一步做好残疾人维权工作提出
了要求,并对在全市残疾人维权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6个先进集体和6名先进个人进
行了通报表彰。
7.加强了残疾人事业宣传和文体工作。年内向国家、省输送23名残疾人运动员,
参加6次国际、3次全国比赛,共获金牌14枚、银牌19枚。春节、助残日期间,分别在
济南电视台举行了“‘瑞声达之春’——残疾人迎春文艺晚会”,在山东卫视综艺频
道举行了“趵突啤酒情助残文艺晚会”。选送32件作品参加山东省首届残疾人书法、
绘画、 摄影大奖赛,21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2件,二等奖6件,三等奖4件。济南
市残联、山东省通信公司、“山东残疾人”网站和“济南残疾人之家”网站共同发起
了“我在生活”全国残疾人网上征文活动,收到来稿241件,评出特别奖1名,一等奖
9名,二等奖18名,三等奖30名。
8.社区残疾人工作正式启动。根据“十五”期间全国开展社区建设的城市将全面
推进社区残疾人工作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创建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点”活
动。全市7个街道办事处和3个社区居委会被确定为“创建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点”。
为促进10个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点工作,市残联投资46万元配备了康复器材和电教、
文体设施。各个社区示范点普遍开展了残疾人康复训练、就业介绍及文化活动等工作。
9.残疾人事业对外交流取得新突破。为加强残疾人事业对外交流与发展,10月,
市残联组团赴新马泰进行了参观考察。12月,“我的兄弟姐妹”艺术团部分演职员赴
新加坡进行了文化交流演出。
(李宪波)

福彩之夜‘我的兄弟姐妹’大型公益演唱会

5月12日, 市残联、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山东体育中心举办。市委副书记、市
长谢玉堂,市政协主席孙常印及省残联负责人等出席晚会。演唱会获得圆满成功。不
仅阎维文、 孙楠、那英等歌星演唱的经典歌曲赢得4万观众的掌声和喝彩,还为残疾
人事业募集资金100余万元。 本次演唱会所募集的资金全部投向济南市残疾人综合服
务中心建设、社区残疾人服务设施配置及对500名残疾人康复、500名贫困残疾学生上
学进行资助等公益事业。
(李宪波)

残疾人节日系列庆祝活动

1. “全国助残日”庆祝活动。①5月16日,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对济南市贯彻
实施残疾人保障法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谭永青参加检查活动,副
市长刘善友陪同检查。②进行了第十二次“全国助残日”及189号政府令宣传活动。5
月19日,市残联举办了《济南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若干规定》颁布施行暨第十二
次“全国助残日”大型宣传庆祝活动。活动期间,在市直机关工委、市总工会、团市
委、市个体劳协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下,为残疾人事业募集福利基金88万元。
2. 聋人节、盲人节庆祝活动。①9月20日,举行了济南市庆祝第四十五届“国际
聋人节” 钓鱼比赛,来自全市8个聋人协会代表队的50余名队员参加了活动。②10月
23日,市政协主席孙常印在市政协副主席任荷舫、褚玉颜及部分常委、委员的陪同下,
视察了济南市区残疾人工作。
3.“国际残疾人日”庆祝活动。①11月29日,在济南市职业介绍中心举办了全省
首次残疾人就业专场双向交流会, 30余家用人单位为残疾人提供了近500个岗位,有
1000多名残疾人及其家属到现场求职咨询, 282名残疾人与用人单位初步达成用人意
向。 ②12月1日,市残联、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济南电视台联合举办了“济南市庆
祝国际残疾人日——我的兄弟姐妹奔小康电视文艺晚会”。市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
文艺爱好者用欢快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歌颂了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展示了广大
残疾兄弟姐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李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