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与博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5&rec=127&run=13

文物与博物概况

2002年,济南市文博系统干部职工认真贯彻文物保护方针、原则,坚持依法行政,
依法管理,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文物管理。 1月11日,市政府正式公布济南市第一批地下文物保护区及范围,分
别是古城区、 无影山区、刘家庄区、魏家庄区、二环东路区、牛旺庄区,使这6个保
护区内的地下文物保护、 抢救发掘等工作纳入依法管理程序中。5月下旬,按照国家
文物局统一部署,市文物事业管理局组织开展了文物、博物馆单位基本情况普查工作,
基本摸清了市文博系统文物、 博物馆、纪念馆等单位的有关情况。8月12日,市文物
局发出通知,要求各县(市)、区文化(文物)局推荐并呈报其本行政区域内的第三
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及相关资料, 市考古研究所负责历下、市中、槐荫、天桥4
区的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需要登记保护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名单及相关资料的
推荐、呈报工作,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将根据各单位上报资料情况,拟定第三批市级文
物保护单位名单并报请市政府公布。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依法行政,对市级文物保护
单位清真北大寺后院改造方案进行调查、审批,使清真北大寺恢复了原有格局;根据
南关清真寺广大穆斯林的要求,对南关清真寺是否应作为文物保留做出鉴定,并出具
鉴定意见。针对老城区整治改造工程中古民居、商埠、街巷等保护问题,报请市政府
保存老城区内部分重要古建筑、近现代代表性建筑。10月中旬至12月底,市文物事业
管理局与台湾法鼓山文教基金会协商,完成了四门塔被盗佛首捐赠、交接、修复等任
务。
考古发掘。配合老城区改造工程,10月初,市考古所对高督司巷遗址进行抢救发
掘,这是济南市首次对分布在老城区内的地下古文化遗址进行发掘。11月23日,章丘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危山汉墓兵马俑陪葬坑被发现,经有关部门批准,配合省文物考
古研究所对该陪葬坑进行了历时约1个月的抢救发掘。 12月中旬,市考古所对旧军门
巷部分古文化遗址进行抢救清理。配合其他工程建设,还清理发掘了济南军分区礼堂
宋代砖室墓、济南试金集团东汉画像石墓、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清代墓群、济
南军区第四五六医院宋元墓等。按照省文化厅要求,配合省文物考古所完成了南水北
调工程济南段的考古调查任务。
文物维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孝堂山郭氏墓石祠维修、
保护工程自1999年3月动工。 维修设计及环境保护方案由具有文物保护设计、工程资
质的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承担。至2002年底,国家文物局共拨维修补助经费125万元。
先后绿化了山体、新建东西配房和约270米长的仿汉建筑风格院墙、清理了4座汉墓和
古建筑遗址等。
展览陈列。上半年,市博物馆对《宝马华车金钟嘉磬——洛庄汉王陵首期出土文
物精品展》和《古城辉煌——济南历史暨馆藏文物精品展》进行了调整、充实和浓缩,
并为展览添加了英文说明牌。配合老城区抢救发掘工作,举办了《济南市区出土文物
精品展》。市博物馆努力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积极围绕展览争创两个效益做
文章,还先后举办了《蜜蜂与人类健康科普展》、《济南泉水甲天下摄影展》、《喜
迎十六大济南市首届老年书画展》 等5个临时展览,逐步培育观众市场。全年共接待
国内外观众7万余人次。
文物商业。市文物店各项经济指标基本完成,1~12月实现销售收入612万元,比
上年同期增长13%。 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的目标。全年上交税金约30万元。通过商
业手段和国内外交流方法, 全年收购各类文物443件,完成收购计划的221%,收购成
本为309万元。销售文物190件。
(于 茸)

公布第一批地下文物保护区

为加强济南市建设工程中涉及的城区内地下文物保护和管理,根据1998年12月25
日颁布施行的《济南市文物保护管理规定》第19条“对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段,市文物
行政管理部门在文物调查的基础上经文物专家论证确认后,会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
门划定地下文物保护区,报市政府批准公布”的规定,市文物事业管理局依据济南市
区历年地下文物出土情况,拟定了16处地下文物保护区划订方案,经文物专家论证确
认, 最终将地下文物保护区调整为11处。1999年6月,依据法定程序,市文物事业管
理局将区划订方案送请市规划局会签,并经反复协商,地下文物保护区被减缩为6处。
2001年下半年,市建委按照市有关领导批示意见,召集市文物事业管理局、规划局、
开发办,对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划订的第一批地下文物保护区方案及审批程序等问题进
行商榷并统一了意见。2002年初,市政府正式公布了济南市第一批地下文物保护区,
即无影山区、刘家庄区、魏家庄区、古城区、二环东路区、牛旺庄区。地下文物保护
区的公布,将对城区内城下文物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于 茸)

举办《济南市区出土文物精品展》

10月1日, 由市文化局主办,市考古所、市博物馆承办的《济南市区出土文物精
品展》在市博物馆开展。展出的170余件(组) 展品是从老城区自19世纪60年代到2002
年8月出土的近万件文物中精选出来的, 是首次向广大市民展示多年来老城区出土的
地下文物。精美的文物,跨越了数千年的历史长河,向人们印证着济南这座历史文化
名城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由于展览贴近广大市民的生活,获得人们广泛关注与称
赞,参观者络绎不绝。
(于 茸)

市区地上文物普查取得可喜成果

2002年初,配合老城区整治工作,市考古所组织专业人员对市区内的老街巷、古
建筑、 民宅、近现代代表性建筑等地上文物进行了普查。该工作历时3个多月,共调
查100多条老街巷、320多处古建筑、老宅院等,发现了30余条保存完好的老街巷如芙
蓉街、金菊巷、鞭指巷、曲水亭街、王府池子街等,保存较好的特色古建筑、老宅院
70多处,还发现了一批包含交通、邮电、商业、银行、宗教等类别的近现代代表性建
筑等,从而掌握了市区地上文物的分布、现状等详细资料。
(于 茸)

章丘市危山汉代陶俑车马陪葬坑抢救性发掘

11月23日,章丘市圣井镇一农民张某在章丘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危山汉墓的北坡
挖树坑时发现了彩绘陶俑和陶马,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做了汇报,圣井镇政府、章丘
市博物馆派人对现场采取了严密的保护措施。省、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也派出专人到
现场进行调查,并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于11月29日组成由省、市考古所和章丘市博
物馆共同参加的联合发掘队伍,开展抢救发掘。发掘工作于12月底结束,共发现汉代
陪葬坑3座,其中1号坑为车马俑坑,2号坑是与墓主人生活有关的俑坑,4号坑在多年
前平整土地时基本破坏完毕。1号陪葬坑呈南北向,南北长约9.5米、东西宽约1.9米、
残深约0.7~0.9米。坑内车马俑自南向北排列,最前排为骑俑,其后为四辆陶马车,
马车两侧有护卫骑俑,再后为鼓乐俑,最后为100余个手执盾牌的兵俑。四辆马车中,
前三辆为单辕驷马车,后一辆为双辕双马车。这种兵、马车排列形式,较准确地反映
了汉代显贵出行时的仪仗队伍组织形式。 1号坑共发现各种遗物四五百件,但因当年
置于坑上方的盖板塌落, 坑内的车、马、俑等破碎严重。出土文物有170余个陶俑、
40余匹陶马、 4辆陶马车、近百面盾牌及百余件马尾、马耳等陶车马配件。此外还发
现有建鼓、鼙鼓、璧、珠等与鼓乐和礼制有关的陶质遗物。发现的所有陶质品均有彩
绘,色彩非常艳丽。2号坑位于1号坑的西侧,南北长3.3米,东西宽2.6米,坑底发现
1车、2匹马、7个陶俑,其中的5个彩绘女俑,姿态婀娜,发式面容姣好。因目前尚未
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文物出土,这批陪葬坑的年代只能大体确定为汉代,其具体年代、
性质、地位和作用等还需进一步的发掘与研究。这次抢救发掘的危山陶兵马俑陪葬坑,
是山东地区首次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俑坑,是汉代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对研究汉代的
礼仪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崔大庸)

湾法鼓山文教基金会赠还四门塔被盗阿閦佛石雕佛头造像

12月17日,台湾法鼓山文教基金会一行10余人,在台湾法鼓山文教及禅修体系创
办人、文学博士释圣严法师率领下,专程护送流失海外多年的四门塔被盗阿閦佛石雕
佛头来济,将其正式赠还与四门塔文物管理委员会。
阿閦佛石雕佛像位于四门塔内东侧, 其与四门塔内其他3尊石刻造像,具有很高
的历史、艺术价值,可谓我国北魏到隋代石刻造像代表作。四门塔作为我国现存最早
的亭阁式单层石塔,早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
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1997年四门塔内东侧阿閦佛佛头被盗,虽已先后将4名
作案分子法办,但佛头几经辗转已流失海外。2002年初,台湾法鼓山圣严法师收到几
位弟子捐赠的数年前在海外购得的一尊古石雕佛头像,指示其弟子调查佛头被盗之处,
准备将佛头赠还原处。法鼓山文教基金会主动与我省有关学者联系、调查,并请有关
专家鉴定,最终确认该佛头为山东济南四门塔失盗的阿閦佛佛头。12月21日,市文物
事业管理局在四门塔隆重举行济南四门塔古石雕佛头像回归、修复揭幕式,副市长陈
国栋、台湾法鼓山董事长圣严法师出席揭幕仪式并为修复完好的阿閦佛、纪事铭碑揭
幕。国家宗教局及省、市宗教局、省文化厅、台湾事务办公室等部门有关领导参加了
揭幕活动。活动结束后,宗教部门协助台湾友人举行了开光仪式。
为纪念这一反映海峡两岸同胞深情厚谊、共同保护优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盛事,
市文物局复制了一件同样石质、尺寸的阿閦佛古雕佛头像回赠法鼓山。
(于 茸)

市文物店赴日本、台湾回购一批文物

2002年,市文物店在全省率先走出了国家文物商店到国外、海外收购流散文物的
新途径。文物店派业务人员三赴日本、两赴台湾,共收购上至明末清初,下至现代名
人字画及各类文物60余件,价值约合98万元人民币,降低收购成本约30%以上,其中
一部分字画回国后即被收藏家购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市文物店
通过赴日本、台湾回购文物的活动,既对日本、台湾的文物市场有了一定的了解,也
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为今后进一步拓展文物经营渠道打下基础。
(于 茸)

高都司巷遗址抢救性发掘

2002年10月,配合老城区改造工程,市考古所对高都司巷万达商业广场建设工地
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发掘工作历时约20余天,文化层厚约5米,文化堆积包括战国、唐、宋、元、明、
清等时代;发现遗迹有水井、窖藏、灰坑、灰沟、路面等,遗物以战国、宋代遗物为
主,主要有罐、缸、盆、碗、壶、盆、玩具等陶器、瓷器及大量的瓷片,其中部分瓷
片经专家鉴定为当时名窑所出瓷器残片。目前,已复原的陶、瓷器100余件。
高都司巷遗址抢救性发掘工作是济南市第一次对老城区内地下不可移动文物进行
科学考古发掘,大量遗迹、遗物的发现,证明济南老城区在战国时期就已有一定规模,
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济南历史积累了重要的科学资料。
(于 茸)